国内实体经济状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实体经济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实体经济状况

国内实体经济状况范文1

1, the north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of zhengzhou 450011; 2, wuha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wuhan 470072

摘要:现行判断宏观经济的指标繁多,且判断标准不尽相同,使得判断宏观经济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本文笔者提出一种全新的、并能够直接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研究方法――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在实例中,判断和分析了一国宏观经济的形势,证明了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宏观经济 判断标准 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Abstract: 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judge various, and the judgment standard is endless and same, make judgment macroeconomic overall condition not satisfactor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brand-new, and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group composite index judging method, and the method is used in the example, the judgment and analysis of a country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prove the correctness and scientific.

Keywords: macroeconomic judgment standard group composite index judge method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绪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似乎成为了一国经济生活中的客观现象,经济发展是有起必有落,大起必大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事实上也面临着膨胀与衰退的反复。经济波动必然影响到经济主体的行为。所以,必须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分析。

纵观当前宏观经济判断的研究方法,有美国的综合指数法、国内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还有全新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景气观测法,但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在本文中,笔者讨论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群体的宏观经济状况判断方法。

2 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此方法是从宏观经济数据中选取比较重要的指标,作为一个评价群体,将指标月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使其具有可比性,利用指标群体及其均值的变化趋势来判别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预测经济的未来趋势。步骤如下:

2.1数据的收集整理

选取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如GDP、CPI、PPI等,至少20个。将这些指标的月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

其中:

2.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然后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标准化后的数据,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并且具有可比性。

Min-max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经济指标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其公式为:

(公式1)

将每一个经济指标的月数据都标准化之后,便得:

2.3计算群体综合指数

将每个月标准化后的宏观数据平均化,及

(公式2)

得到群体综合指数:

3.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笔者选取德国作为研究对象,对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进行验证和说明。由于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起伏能够很好地反映该国经济的状况,所以在本章中,笔者选取德国法兰克福指数作为反映德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对比参考指标。

3.1数据的收集整理

根据德国实体经济特点,筛选出23个能够反映德国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如GFK消费者信心指数、PMI、CPI等等,同时选取法兰克福指数(DAX)作为对比指标,时间区间为2008年1月到2011年9月。由于数据繁杂,现只选取出德国2008.01~2008.10期间的GFK消费者信心指数(即下表中A)、PMI(即下表中B)、CPI(即下表中C)三个指标的月数据进行具体统计整理,得

3.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根据公式1,将每一个经济指标的月数据及法兰克福指数标准化之后,得:

3.3计算群体综合指数

由公式2计算得群体综合指数:

3.4判断分析

将计算得出的群体综合指数和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法兰克福指数在EXCEL中作图得到德国指标对比图,为了分析方面,对其进行简化从而得到群体综合指数―法兰克福指数图,进而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从上图分析知:

①从经济状况角度分析:2008.01―2008.08与2010.03―2011.09这两个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50%线和80%之间,说明此时德国经济比较稳定,经济状况良好,这与德国的实际经济是客观符合的;2008.09―2009.11与2009.08―2010.02这两个时间段,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30%线和50%线之间,显示此时的德国的经济疲软,而2008.09―2009.11时间区间的经济背景是全球开始陷入金融危机,作为出口为主导的德国经济受到很到冲击,经济状况疲软,而2009.08―2010.02时间区间则处于经济危机的末期,经济虽有好转,但总体疲软;2008.12―2009.07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30%一下,联系当时经济环境,全球深陷处于金融危机之中,处于危机最艰难阶段,德国经济恶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经济十分萧条。实际经济状况与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很好的契合很好地验证了群体综合判断方法对经济状况的判别作用。

②从经济走势角度分析:2008.06―2008.11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下行过程,显示德国经济处于下行过程,考虑到当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全球蔓延,开始影响其他国家经济,德国亦无法免受其害的事实,综合指数的判断方法与德国实际经济情况是符合的;2009.07―2011.04时间区间,群体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上行通道,显示德国经济处于复苏阶段,经济处于扩张状态,这与德国当时实际经济情况是客观相符的;2011.05―2011.09时间区间,德国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下行通道,显示德国经济处于下滑状态,而此时欧元区正深陷欧债危机不能自拔,欧元区经济下滑,作为欧元区三驾马车之一的德国,无法独善其身,经济受到拖累,这些事实都验证了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的科学性。

③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作为德国经济晴雨表的法兰克福指数的走势与群体综合指数的走势基本吻合,两者的正相关性很强。所以,群体综合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正确、全面得反正出德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4 结束语

国内实体经济状况范文2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特征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蔓延,关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讨论开始频繁出现于各种场合,其中既夹杂着对资产组合管理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和思考,也蕴涵着对国内商业银行防范系统性风险能力的疑虑和期待。从概念上看,系统性风险是指一个事件在一连串机构和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损失的可能性。从原理上看,系统性风险首先表现为外部性即单个机构强加于整个系统的高于其实际价值的成本,而不是由系统内各个机构自发形成;其次表现为普遍性,即风险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引发风险的单一机构或领域,而是作用于整个系统内的成员;再者表现为不对称性,即风险导致的损失与可能的收益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有的甚至毫无关联。风险的溢出和蔓延是系统性风险最典型的特征,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极易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冲击,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的价格联动使系统性风险的连锁反应速度加快,现代通讯技术及金融交易的高科技手段为系统性风险的溢出和蔓延创造了条件。

风险的放大效应也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大于实体经济,在为实体经济的扩展和延伸带来新的空间的同时,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而迅速蔓延,将对实体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性危害,并体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有些是由个别风险传递生成,有些则是多头传染、系统联发、加倍扩张、连锁反应,最终形成“蝴蝶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正如本次金融危机的诱因—次级债,善意的动因、华丽的包装和几乎无懈可击的市场运作,最终还是毁于杠杆的过度、监管的缺失和利润追逐的盲目。

二、银行当前风险的主要成因

1.从外部环境来看,宏观经济状况和调控措施是企业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宏观环境,它直接影响所有微观经济个体的经营行为和经济效益,其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对于某一市场参与者而言,这种影响是不可规避和消除的,比如,这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就很大。

2.从银行内部来看,银行现有的经营模式、资产结构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于依赖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使银行片面追求规模扩大,面对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时缺乏回旋余地;重视项目贷款等所谓的优质项目,看重政府背景和担保,使银行承担着相当大的政策风险;而近几年存款短期化、贷款长期化的趋势,更使得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不断增大。

3.从面临的风险种类来看,银行业所普遍重视的信贷风险受调控影响将可能出现一次集中的释放,而国内银行较少关注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影响开始显现。尽管国内利率尚未市场化,利率风险在稳定的经济状况下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在宏观经济调控这一特殊的时期,利率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对其进行调整是必然的,因而政策性的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不可忽视的问题。

基于上述几点,我们认为,当前形势下股份制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具有特殊性,是银行现有一般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技术所难以有效掌控的,加强对当前形势下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来看,经济发展和经济萧条呈规律性的交替出现,对经济过热进行调控也必然是周期性的。所以,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将有利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长期、持续、稳健发展。

三、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反弹。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长普遍较快,信用风险同时也逐渐积累。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时,就会出现信贷风险集中释放、不良贷款出现反弹的趋势。目前银行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部分限制性行业及相关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银行贷款;部分在建工程或开发区项目由于政策原因被勒令停工或撤销,导致投入贷款发生逾期;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盈利能力下降,企业还贷能力下降等等。

2.流动性风险凸显。从总量上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相对缺乏低成本的稳定的资金来源,所受影响尤为明显。目前他们普遍感到头寸紧张,存贷比较高,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从结构来看,银行面临存贷款期限不匹配的问题。由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刚性较弱,中长期贷款刚性较强,压缩结果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量占比下降,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上升,对于短期资金占比较高、缺乏长期资金来源的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期限不匹配的风险更加明显。

3.利率风险显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关注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中长期贷款上升、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失衡所形成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在升息预期下可能造成巨额损失,此外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也有所上升,例如,国债价格下降,资金交易利率风险上升等等。

四、国内商业银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经营策略

应对系统性风险,不能仅仅单纯从一般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必须要拓宽视野。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性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且更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战略管理,实施战略应对,才能抵御系统性风险的冲击。

在加强基础性风险管理方面:一是着重加强对经济周期波动敏感行业的信贷结构调整。通过大力调整信贷结构,使有限的信贷资源向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经济资本回报率高的地区、战略业务领域和重点目标客户倾斜。二是进行宏观经济环境对业务发展的压力测试。密切关注重点行业、地区、企业的贷款质量变化情况。三是特别加强风险预警。密切关注抵质押资产价格变动,以及行业政策、环保政策等相关政策的变动风险;关注客户和关联交易的风险,如原材料涨价等企业经营风险,在风险预警的同时提出风险防控的措施。在实施战略应对方面:一是要抓住机遇做好银行主营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增强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二是要加强战略管理,推进业务经营与银行管理两个维度的战略转型,实现银行发展结构的优化提升整体管理能力,使银行成为一艘在大风大浪中仍能稳健前行的生命之舟。三是要在做好银行主业的同时,稳步扩展经营地域和领域,向中小企业业务、农村金融服务等蓝海领域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服务领域推进,通过有限的多元化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努力实现中国银行业的长期稳健可持续发展。

在经营策略层次,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围绕系统性风险防范,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快金融创新、加强组合管理方面的工作。

1.要紧紧围绕实体经济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作为服务业,依托于贸易、投资、消费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银行无论是做传统业务,还是做综合性业务,都必须以实体经济的需求为前提,并根据实体经济的变化,合理、有度地扩展经营领域。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不但不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还会对其产生严重伤害。与国际同业相比,国内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还较低,需要稳步加以提升。但是,这种提升必须适应中国经济金融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更不能在金融体系内部进行自循环。

2.要在做好传统业务基础上开展金融创新活动。金融创新始终是中国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应看到,开展金融创新,首先要做好存、贷、汇、结算等传统业务。只有做好这些基础业务,并有效管控相关的源头性风险,开展创新活动才具有牢固基础。因此,作为银行的战略决策者,一定要在市场狂热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在深刻理解创新机理以及完善风险管控机制之后,积极稳妥推进创新活动。 转贴于

3.要在传统风险管理基础上加强战略层次的组合管理。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面对银行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要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计量和处置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从战略层面加强各个经营领域之间的组合管理,避免在业务多元化过程中出现战略性失误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大风险。过去一段时间,国际上部分金融机构由于盲目追求短期高收益,导致资本市场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比例严重失调,危机来临时无法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挑战,最终只能进行大规模业务重组。国内商业银行既要善于通过有限多元化,实现风险的适度分散,更要善于通过加强战略组合管理,强化风险防火墙建设,促进银行主业与跨市场业务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收益,避免盲目分散和无效扩张。

参考文献:

张维.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3).

张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理论导刊,2005,(1).

罗忠贤.论宏观调控中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防范[J].金融与经济,2007,(12).

国内实体经济状况范文3

当然,对于这样的判断,也有人存在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逆调控”状况不适应。而当市场全面认识了“逆调控”,并从中寻找到了投资机会,局面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从“逆调控”到“顺调控”

事实上,即便是看空当前股市走势的人士,也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今年的经济环境要比去年好,上市公司的效益同比也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在正常情况下,股市会走出像样的上涨行情,至少不至于太差。那么,为什么两个多月来,市场走势会如此之弱呢?从表面来看,是因为资金流入不多,导致了失衡局面的出现,引发了股市行情的下跌。那么,为什么资金流入不多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前景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担忧,特别是担心通胀会出现,同时疑虑银行会采取紧缩政策。实际上,去年股市之所以会出现超出大家预期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同流动性充分是有关的。所以也就有人将之称为“资金推动型行情”。而如果大家预期流动性不再宽松,甚至出现紧缩,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再有这种行情。

应该说,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大家都知道,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通常都是实行“逆调控”,也就是在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时候,会采取一些紧缩的措施,以防止其过热。而在经济状况变得不那么理想时,又会采取扩张的政策,以形成向上的刺激,避免增速回落过快。去年,中国经济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了增速明显下滑,外贸负增长的严峻状况。对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落实“4万亿”的投资安排。这实际上就是在进行“逆调控”。但是,到了下半年,经济开始企稳,增速逐步回升,在这个时候,如果继续坚持扩张政策,那么就不是“逆调控”,而是“顺调控”了。事实上,那时国家也确实没有马上改变政策,还是维持了原有方针措施不变。这样,客观上是出现了一段时间的“顺调控”。

熊市思维再来

无需讳言,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还是很享受这种“顺调控”的。因为一方面经济数据在不断向上,可以提升大家对股市的估值;另一方面,政策宽松,流动性状况良好,有利于资金向股市的流动。去年下半年起,股市扩容强度很大,节奏也非常快,但是市场在多数时间保持了平稳向上的局面,这就与“顺调控”的出现有关。在“顺调控”的环境下,人们已经很少再去想象应该如何面对“逆调控”的问题了。尽管,“逆调控”是一种常态。

但是,自去年底开始,局面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最主要就是在经济复苏已经基本得到确认的情况下,管理层的注意力从“保增长”慢慢转到了“调结构”,以及通胀预期管理上了。虽然有关方面还在强调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但同时又表示要加强政策的灵活性与针对性,从而发出了某种“微调”的信号。在进入2010年以后,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高了准备金率,事实上紧缩了银根。到这个时候,应该说宏观经济上的“顺调控”已经结束了,投资者再次面临“逆调控”的环境。很明显,大家对此是不那么适应了,特别是原本认为行情上涨的基础在于流动性宽松,而现在看来这一点是不那么可靠的。

进一步说,毕竟此刻“逆调控”还是刚刚开始,其力度到底如何,对实体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点人们普遍感到难以把握。于是,也就有了股市的持续下跌乃至每当有“利多”公布时,反而加速了股市下跌的局面。因为在这个时候,大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逆调控”的前景看得很负面,因此熊市思维重来。显然,此刻投资者对于“逆调控”的认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且制约了股市行情的运行。

无疑,现在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紧缩的现象,但是严格来说这种紧缩又有其特点。一方面是尽管紧缩政策实施比较早,但力度则是有限的,主要还是运用数量手段而没有动用价格手段,其对冲过多流动性的特点应该说还是比较突出的;另一方面是政策在演绎中又有着多种取向,不是简单地实施单方面的收缩,而是具有全方位的“有保有压”的特点,像对房地产的调控就很严厉,但是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又很大。

非常温和的“逆调控”

事实上,今年虽然已经两次提高了准备金率,在时间上都是超出预期的,但除此之外,在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则相当谨慎,并没有多管齐下、连出重拳。显然,有关方面只是向市场发出一个信号,作出某种提醒,但未必是要马上实施全面紧缩。而在刚刚举行的全国“两会”上,还是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就表明,现在的“逆调控”,实际上是非常温和的。毕竟,大家也都清楚,尽管现在经济复苏了,但是基础并不牢靠。中国的对外出口正受到多个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阻扰,国内消费也表现出政策刺激效应下降、后续增长潜力不足,以及部分居民消费能力方面瓶颈凸显等问题。

不过,从事实体经济的人士,对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还是有着相当的思想准备。今年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就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行。这表明,大家都感觉到了紧缩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持续过热、通胀大规模出现的可能性就不会大,同样,即便是实施了“逆调控”,也是比较有节制的,在强调调结构的同时,仍然会把保持经济增长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应该说,这就是本轮宏观经济方面“逆调控”的基本状况,它与2007年下半年及2008年上半年的局面,有着很大不同。换言之,投资者可以看出,时下的宏观经济环境的确不如去年,特别是不如去年上半年宽松,但也不是处于非常严峻的状态。就流动性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宽裕的。

今年股市可攀4000点

国内实体经济状况范文4

QDII业绩分化严重

今年以来,QDII基金投资风云突变,分化较为严重,主投黄金主题的基金黯然失色,大宗商品主题基金也是凄惨一片,投资“金砖四国”的QDII基金仍未改颓势。而随着美股创出历史新高,美国指数类基金、房地产类QDII投资价值凸显,净值涨幅喜人。截至3月中旬,涨幅居前的是投向亚太市场和美国市场的QDII产品,

美国经济复苏,受美元上升的影响,黄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而主投黄金、资源主题的基金基于黄金和大宗商品的疲软集体下跌,整体表现暂时垫底。比如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易方达黄金主题、嘉实黄金、诺安全球黄金、博时抗通胀、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6只QDII基金,净值跌幅均在4%以上。有分析人士提示,暂时规避对黄金和大宗商品相关的QDII配置。

但油气基金则一改去年的颓势,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不错,截至3月12日,华宝油气和诺安油气今年以来分别上涨10.99%、7.98%,远远超过了QDII基金的平均业绩。

受国内市场的波动,港股中国企业表现不济,嘉实恒生中国企业、易方达恒生中国企业ETF均告负。工银瑞信全球配置游凛峰认为:回头来看,跟中国经济相关或类似的经济体表现都不太好,新兴市场的产业链一般都处于上游,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最为严重。另外,受全球货币宽松的影响,热钱对新兴市场影响非常明显,去年6月份以后,国内市场表现低迷,而港股却走出一波上涨行情,香港地区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热钱。去年年底,港股银行股的急速拉升,就有大笔热钱涌入。

美国经济复苏,美股成亮点

近几个月,美国先行经济指标制造业PMI和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企稳回升,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信心不断增强,道琼斯指数期间创下近5年新高。而据美国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数据显示,随着美国经济数据回暖,美元指数强势反弹,资金出现再度回流美国市场的苗头。

但同时游凛峰表示,影响美国股市的因素中汇率不是第一位的,就美国股市而言,要看企业盈利状况。“标普500的很多公司并不受美国经济的影响,他们的主要盈利点在海外。美股涨高了有人出来说美股可能存在泡沫,而我们更看重公司盈利的状况是不是真的发生变化了,目前来看,还没有。”游凛峰说。

当然,美股经济复苏的状况,仍然对估值抬升有推动作用。标普指数2013年的预期市盈率在14倍左右,道琼斯指数预计不足13倍。在2007年股市的高点时期,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为16倍。

目前投资于美国股市的基金主要是5只指数型的QDII基金,分别为国泰纳指 100、广发纳指100、大成标普500、博时标普500和长信标普100 。这5只基金的主要区别体现在跟踪的目标指数上,纳斯达克100指数是美国科技股的代表,标普500指数能够反映美国股市的整体变化,具有采样面广、代表性强、精确度高、连续性好等特点,而标普100指数则是在标普500当中最强的100只成份股编写而成的。

据统计,近20年这3个指数的走势图显示,纳斯达克100指数波动较大,而标普500指数和标普100指数走势较为平稳,长期来看,标普100指数表现略好于标普500指数。

此外,美联储3月7日公布最新的经济状况报告表示,经过了2007~2009年的泡沫破灭期,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复苏也带动了经济的温和增长。从数据来看,国内投资美国房地产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QDII表现稳健,截至3月12日,鹏华美国房地产和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去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9.39%和6.38%,今年成立的嘉实全球房地产收益率为3.15%。

全球最大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之一的睿富(RREEF)近期报告指出,2013年美国REITS仍有望维持强势,或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国内投资者或可适当配置美国房地产基金,共享美国REITS的上涨。

Q:对话国泰纳斯达克100基金经理崔涛:美股仍值得继续持有

A:钱经:近期美联储透风要放弃QE,如果 QE暂停会不会影响到美股的上升?

崔涛:我们仍然认为年内QE退出是小概率事件。在目前全球央行一致宽松的大环境下,美联储没有必要逆势提前结束宽松。最近伯南克在美国参众议会两院讲话,再次重申美联储量化宽松的决心。

能让美联储提早结束宽松的唯一情景,就是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就业大幅改善(例如连续三个新增非农就业超过30万人)。如果这种情形果真发生,对股市显然是非常有利的,足以抵消宽松退出带来的负面影响。

钱经:美元的升值,是不是会对大宗商品的QDII有重要负面影响?

崔涛:今年以来,在美股屡创新高的同时,大宗商品整体下跌,其中美元升值预期应该是大宗商品下跌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从目前的价格水平来看,大宗商品确实有些超跌,存在较大反弹空间。高盛在研究报告中,也认为最近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过度,认为商品将是短期内表现最强劲的资产类别。

在经历了前两年欧债危机的动荡以后,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势头不断确立,中国、美国的制造业PMI均已回到50荣枯线以上。全球经济的回暖,加上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都将带动工业金属、能源乃至于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大量需求。

目前全球利率之低为近30年来所罕见,我们仍然认为2013年货币泛滥势成定局。全球大量的货币投放,如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悬在头顶,只不过因为前两年全球经济低迷,货币投放没能完全进入实体经济,才保持了通胀的温和,一旦经济回暖,通胀大幅上行的压力难以避免。这种环境下大宗商品作为最能抵御通胀的资产类别,应该成为每个投资者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钱经:美股创出新高后,市场人士担忧其美国股市的泡沫化问题,您怎么看?

崔涛:我们并不认为美国股市存在泡沫。首先,美股估值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目前整体估值只有14倍左右;其次,美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强劲,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利润创历史新高,2012年分红达2800亿美元,也创历史新高;最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从各项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应该是目前主要经济体中最好的,同时还有超低的个人贷款和企业融资利率予以刺激。

钱经:美国经济的复苏,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尤其对中国的影响会是什么?

国内实体经济状况范文5

本文的股权集中度定义为一定时期内该企业前十大股东所持股票的比例。因为从股票的占有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出该企业产权的变化状况,一般而言,股权集中度越高,该企业的产权就越稳定,这样股东就越有动力实行对该企业的权利,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如果前十大股东所占的股权比较小,那么该企业的产权结构就不稳定,可能出现重大股权改变,这将给企业的日常经营带来影响。我们选取该指标主要就是为了检测一下产权稳定性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因此将股权集中度作为一个影响因素。2.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样本期间为2002年~2011年,样本期间内所有数据均来自于证券交易所及各个航运公司的年报,可以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及可靠性。

二、实证研究

1.Tobit回归

笔者前期研究成果表明,我国上市航运企业2002年~2011年的技术效率如下表,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将各个企业技术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将上述选取的5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设定Tobit模型,其表达式为:EFIit=C+β1GDPit+β2SEit+β3HCit+β4DEBTit+β5SCRit+εit模型中,因变量EFI代表每一家上市航运企业的技术效率值TE。自变量GDP我们取各年的国内生产总值;SE为企业的规模,我们取总资产的对数;HC为企业的人力资本,取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数;DEBT为企业年度资产负债率;SCR为股权集中度,取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C为常数项,β1、β2、β3、β4、β5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εit为残差项,i代表企业数(i=1,2,3……15),t代表时期(t=2002,2003……2011)。

2.回归结果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与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GDP意味着国家宏观经济状况,而GDP与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正相关则说明宏观经济环境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宏观经济状况良好,则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较高,当宏观经济遭受巨大冲击时,上市航运企业的经营效率也会出现下滑,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啸对各国的实体经济都造成了重创,航运企业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衍生产业,经营效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仔细探究其中的关联,本文认为当宏观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各国国内消费水平下降,这不仅会抑制实体商品市场的需求量,而且对服务性产业的需求也会大幅减少。而航运企业面对危机造成的总需求巨幅减少,却不能撤掉其服务,只能坚持亏本经营,这便导致上市航运企业的成本支出相对提高,利润额下降,从而效率便随之下滑。因此,宏观经济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呈现出正相关性。(2)企业规模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为显著负相关。对于航运企业,企业规模越大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势力越大,相反,企业规模的扩大还会导致成本支出增加。过去的几年,很多上市航运企业如中海海盛、天津港、长航油运等因为规模的盲目扩张而导致企业收益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航运企业之间的服务差异化程度很小,而且当地航运企业往往收发货更快,价格更低,规模的扩大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许多地区存在地方行政垄断,政府更加趋向于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对本地企业来说等于获得了较大的竞争优势,而外来扩张的航运企业便处于劣势地位。所以,航运企业应该注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规模进行理性选择,规模大的航运企业不一定有效率。(3)人力资本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为正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往的航运员工综合素质水平普遍较低,通过人数规模来盈利,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很难再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因此哪个航运企业能最先拥有素质优秀的员工,其便掌握了国际航运的主动权。尽管目前来看人力资本的效果还并不显著,但是随着航运企业管理经验的不断成熟,对每个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将会在国际航运的各个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今后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人多力量大,更多的是向管理要效率。(4)资产负债率与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分析其中的原因,负债率过高往往经营压力较大,这将影响到企业的日常决策,因为负债率高了企业便不能保证资金的流动性良好,当面对投资决策的时候,为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航运企业就不得不放弃部分盈利。因此,资产负债率与上市航运企业的经营效率成显著负相关。从整个航运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目的来说,良好的流动性跟盈利性都是必需的,但是两者的矛盾性要求我们分清主次,维持合理的流动性只是实现盈利的手段,所以上市航运企业应该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5)股权集中度指标未通过z检验,说明股权集中度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很小。我们往往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在做各项决策时越及时、有效,从而更容易抓住市场机会,取得更好的效益,企业的经营效率就越高,而股权集中度低的航运公司,因为各个股东之间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又没有一股绝对性的影响力,因此企业的决策往往显得比较复杂,企业内各方利益博弈的同时,机会也会丧失,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通过检验我们发现结果并不是这样的,本文认为,股权集中度并不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太大影响,拥有公司的所有权不一定拥有直接控制权,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企业的高管,只要高管成员不变,对上市航运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三、结论及建议

国内实体经济状况范文6

[摘 要]CPI和PPI均是反映一国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出现一正一负的状态。面对“二率背离”出现的“剪刀差”现象,不应再仅仅抓住CPI不放,应同时兼顾近年来PPI持续紧缩的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结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配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增长,同时警惕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的通货膨胀现象。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由CPI、PPI的分化现象导致的我国政策的走向。

[关键词]CPI;PPI;政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87

[中图分类号]F424;F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一般而言,人们认为价格波动通常从由PPI所衡量的上游价格指数,向CPI所衡量的下游价格指数传导,然而我国的价格传导关系在近10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例如PPIq跌幅度远远大于CPI涨跌幅度,CPI和PPI的背离越来越大,PPI的波动不能及时向CPI传导。鉴于此,本文从CPI和PPI的含义入手,一方面分析了近几年我国CPI和PPI的波动特征,同时解释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并对如何适应未来经济改革提出了政策上的建议。

1 CPI指数和PPI指数

1.1 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组固定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购买的食品、衣服、住宿、燃料、交通、医疗、学费及其他商品的价格基础上的,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生活成本。

1.2 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它是衡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产品的价格变动的相对数。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建立在产成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基础上的,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本。

1.3 CPI与PPI的关系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1.3.1 CPI和PPI的关系

PPI作为CPI的先行指标,对CPI产生传导作用,当前的PPI走势会决定以后CPI的大致走向,但从2008年5月份开始,我国的CPI走势和PPI走势出现了相反的变动,甚至自2012年3月,PPI与CPI便开始出现了一正一负的变动,且这一变动持续了近50个月。

1.3.2 CPI和PPI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CPI与PPI两者一般呈同向趋势,只有当经济走势发生变化时才会先后发生变化。变化蕴含的一般经济含义是:CPI和PPI上涨,意味着通货膨胀上升,经济增速加快;CPI和PPI下跌,意味着经济放缓,下跌幅度过大,导致通货紧缩,经济陷入衰退;CPI上涨,PPI下跌,意味着企业利润增大,经济将进入一个扩张期;CPI下跌和PPI上涨,意味着企业利润减少,经济有衰退的危险。

2 CPI、PPI变化趋势分析

2.1 分析变化趋势

CPI和PPI在2011年10月份左右出现了交叉后,PPI出现明显的下滑,形成走势分化的局面。且在PPI走势低迷的情况下,CPI也逐渐形成了下行的趋势,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形成了“剪刀差”的现象。

2.2 从变化趋势分析我国目前经济形势

CPI和PPI均可以作为衡量一国经济状况的指标,一般而言,CPI更为广泛使用一些。然而在PPI长期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只研究CPI指数的变化显然不合理。尽管CPI仍维持在2%左右,但依据众多其他指标及跨国经验,基本表明我国经济状况已进入轻微通货紧缩阶段。

3 针对CPI和PPI分化的政策及建议

3.1 财政政策

3.1.1 财政政策的建议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变动调节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某些经济总量的政策。在我国出现经济轻微通货紧缩,国内出口受到抑制、国内消费不足、投资需求带动不了的情况下,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3.1.2 财政政策的优势与不足

凯恩斯曾指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过剩的产能和不足的需求,然而供给不会自发的创造需求,只有需求才能继续生成需求。财政政策工具有较强的填充需求缺口的能力,这是货币政策望尘莫及的。财政政策不仅能有效带动消费和投资,且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可直接成倍增加就业和产出,而后者则是以利率为中介向市场传递信息,间接影响经济增长。

然而,财政政策并不能取得理想中的好效果,原因在于它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越差;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越好。

3.2 货币政策

3.2.1 货币政策的建议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在我国目前轻微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下,应采取适当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从而达到刺激投资,刺激总需求的效果。

3.2.2 货币政策的优势与不足

货币主义论者认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会导致“滞胀”问题,而货币政策不仅可以通过利率渠道引导经济,还能直接作用于信贷量等变量,进而刺激需求。且与财量相比,货币供应量与消费水平的相关性更高。

货币政策存在的不足是当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会被货币流通的速度所抵消,且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3.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由文中两种政策的局限性可知,单方面使用一种政策来调节经济并不足够,为了使政策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将两种政策结合起来使用。从根本上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使供给与需求在变动中保持一个最优的结构,进而使社会经济维持在一个长期稳定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时,可能会损害各自的独立性。且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预防扩张性财政政策与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

4 结 语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将构成我国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真正基础,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已经进入增长速度“换挡”、市场化改革“阵痛”加剧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等多重背景下,摒弃原有的思维模式,彻底告别非常规刺激政策的时代,对经济增速的减缓持包容与克制的态度,且政府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我国经济增长,缩小CPI指数与PPI指数之间的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康.PPI、CPI传导机制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4(5).

[2]向悦月,周昭雄.我国PPI与CPI走势“背离”的成因及协整检验[J].中国林业经济,2016(4).

[3]邹静娴.中国CPI、PPI的分化与通缩[J].国际经济评论,2016(4).

[4]姚兴财.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6(11).

[5]燕雄.10月份CPI重返“2”时代[N].中国信息报,2016-11-30.

[6]刘金全,解瑶姝,龙威.“新常态”下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选择的新视角[J].经济问题,2016(3).

[7]尹岁.新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法[J].时代金融,2016(11).

[8]何代欣.中国财政政策取向[J].中国经济报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