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综合体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综合体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开发商;必备条件;发展趋势;开发要点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4-0070-3
一、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背景与开发类型
(一)开发背景
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是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因为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聚集体,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这个区域的核心部分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综合物业。优越的地段和区域催生了城市综合体,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加快了城市综合体的发展。鉴于中国近年来超级大城市的规模化扩张,被国内公众熟知的已不仅仅是一些国外的城市综合体,如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巴黎拉德芳斯、日本六本木新城、香港太古广场,国内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综合体,如各地的万达广场、万象城、北京国瑞城、上海恒隆广场等等。
(二)开发类型
1.按性能分,城市综合体包括以下几种:
商务综合体——一般是CBD,酒店和写字楼为主导,唯有居住物业。
生活综合体——郊区和新城,居住比例高于30%。
单一综合体——一为无住宅、公寓的纯综合体;一为单栋建筑多种功能。
综合体集群——一个以上的综合体复合体或商圈。
2.按地段分为以下几种:
城市中心综合体、副中心综合体、区域和新城综合体、社区综合体。
3、按档次分为:
高端奢侈型综合体——源于一线城市,五星酒店、5A写字楼、顶级品牌;中档生活型综合体——三星级酒店、大卖场主力店、小体量写字楼。
但事实上,一个综合体往往不是机械地呈现单一业态,而是以上多重类型的叠加。
二、 城市综合体的应用优势与发展趋势
(一)应用优势
1.高效的时空利用率
城市综合体较功能单一的建筑物在空间利用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由于城市综合体常常是将各种功能在垂直方向上重叠布置,因此,它对土地的利用是多层次的、重复的,并且还可利用裙房的屋顶作为室外活动空间,这是对城市用地空间的再开发。其次,综合体通过使空间多用途化来达到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的目的,城市公共空间不再是各种不同活动的分割,而是多功能共生的空间构成,这使之充满活力。再者,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状况,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又使城市空间效用的发挥更具连续性,从而提高了城市效益。
2.有效的自我调节机制
各种功能互为补充,整幢建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并提供多门类、多层次的服务,从而使建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组成复杂,从而具备多层次的社会触点,能较好地把握社会需求变化的脉搏,当城市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时,将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的要求;当综合体运行良好,外部条件又提供可能的情况下,其各部分的发展潜力就会大大增强。
(二)发展趋势
1.复合的功能越来越多,建筑规模越来越大
常形成跨街区多体块组合方式,形成巨型城市综合体复合结构或称超级主体结构单一的复合结构。一般占用整个街区,把购物、办公、居住、停车等活动综合地组织到一个地上、地下相互关联的空间中,并与周围其他建筑连接成一体。
2.强调城市建筑、市政设施综合发展
将城市环境构架体系和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建筑向高空、地面、地下二向度空间发展,构成一个流动的连续的立体的城市空间体系。
3.空间、流线组织的立体化
立体化的城市道路系统常常穿越建筑内部,作为室内广场的建筑内部中庭、既是建筑内部立体交通的组织形式,同时又可能联系地下商业街或地铁出入口,其空间与流线组织呈现立体化、多向度的发展趋势。
4.建筑功能与空间的城市化
由以上可知建筑内部的中庭、广场成为城市交通与建筑内部一个转换枢纽,内部空间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环节。建筑内部的公共建筑(中庭、广场),不但服务于建筑本身,而且成为整个城市的著名场所,服务于整个城市。这些都使得城市综合体建筑室内空间兼有更多的城市职能。建筑室内、外空间、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建筑的功能与空间具有更多的城市属性。
三、 开发商开发城市综合体须必备的条件
(一)对开发商资金的要求
从建筑的规模上看,城市综合体小规模在20万至30万平方米,大规模在60万至80万平方米;从建筑的功能档次看,主要都是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及高档住宅及公寓;从投资周期看,大型购物中心及五星级酒店通常要长期持有,只有写字及公寓、住宅可以开发后快速变现,因此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所以说,城市综合体项目比较适合实力雄厚的企业、财团或背后有资金支持的大公司。
(二)对开发商开发节奏的要求
城市综合体作为高投入、多功能、大体量建筑群,一般要求开发商要有能力控制开发节奏。通常先开发可以拉动项目价值及可以收回资金部分,再通过品牌提升及资金滚动开发其余部分。如北京万达广场一期开发启动的是高档商务公寓,二期开发五星级酒店和5A级写字楼以及大型商业购物中心。
商业综合体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商业地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DOI]10.13939/ki.zgsc.2015.12.104
1引言
近年来商业地产发展迅速,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商业地产的市场投资额增长迅猛,年投资均速达到了30%。2014年更是商业地产的关键一年,首次打破多年以来相对于住宅地产发展滞后的局面,目前其投资增速已超过住宅地产的投资。商业地产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经过几轮的调控,对整个住宅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在此背景下不少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开始转型,提高了对商业地产的持有比例,商业地产成为市场热切的关注点;另一方面是受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目前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占比在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催生了对写字楼的大量需求。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了商业地产的需求。
2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2.1以城市综合体为核心的商业地产呈井喷式发展
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传统单一的商业氛围难以满足居民对消费多样性的需求,而城市综合体正符合现代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能够将项目的建筑功能与商业功能融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对该区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另外,由于城市化率的提高,人口扩张,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居民个人的生活成本增加,而城市综合体能够在空间形态上整合土地资源,集约化开发,在立面空间上能够融合不同功能。正是基于此原因,国内许多城市的商业地产都以城市综合体为核心的形态出现。
根据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年,将步入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阶段,虽然2013年我国人均 GDP为6767美元/年,排除地广人多这一因素,以及考虑到城市化进程,现今国内大多数的重点城市都已迎来城市综合体的大发展期。
就目前来看,各城市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的数目都在处于增长的趋势,并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部分区域存在供应过剩。据统计,2013年全国50个热门开发城市中,其中有11个城市的城市综合体规模(除住宅外)超过1000万平方米。从现有土地供应与规划来看,这50个城市的综合体个数及规模还将持续大幅攀升,预计到2015年非住宅总体量将达5.64亿平方米,较2013年增长达77%。而到2015年在这50个城市中,将有26个城市的城市综合体规模(除住宅外)超过1000万平方米,见表1。国内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一批二线重点城市已进入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期,新区建设、旧区改造等城市的更新,为城市综合体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动力。
2.2商业地产总量过剩,区域性过剩已成必然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商业地产并不能无限发展而是有一定的市场容量,需考虑到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能力。一般而言,商业地产的市场容量与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城市的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相应的对零售商品的需求量也较大,商业地产的市场容量也较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该城市的居民的收入水平会有所提高,而使收入成为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会加大对各类消费品与服务的需求量,扩大商业地产的市场容量。人均商业建筑面积与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一定的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着人均商业建筑面积的大小(见表2)。根据资料显示,世界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或国家的城市人均商业建筑面积一般在1.2平方米左右,例如香港为1.3。相较而言发达国家的人均商业建筑面积则较高,一般为1.2至1.7,如纽约和东京就达到1.7以上。这也说明商业地产是有市场容量范围。孙斌艺、张永岳、谢福泉(2012)基于定量与定性的方法,以上海经济人口承载力为基础,通过模型预测了上海市商业地产的市场容量,结果表明2003―2008年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容量增长速度与商业网点面积基本协调,2009年以来上海市商业地产整体规模存在偏大的倾向,也就是说目前上海商业面积已达到饱和。而在国内的一线城市,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人均商业物业面积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上海的人均商业建筑面积甚至超出了2平方米,部分二线城市也正在向这一数字靠近,区域性过剩明显。
2.3电商对商业地产的冲击
商业地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正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购物空间的立体化;二是购物时间的零碎化;三是购物方式的移动化;四是信息传播的快速化。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将改变之前在特定时间及地点的传统消费习惯。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购物以其不限时间、地域的限制及购物的便捷性,成为消费者购物消费的新渠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网购的消费倾向颇高,消费模式也逐渐从线下向线上转变。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0.2万亿元,与2012年的8.5万亿相比增长了近30%。其中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交易额为1.9万亿元,与2012年的1.3万亿元增长了42.8%,在社会总消费品零售额中占了8.0%左右。而2014年的“双十一”当天的总销售额为571亿元。种种数据表明电子商务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传统的零售商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着商业地产未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地产业态结构的调整及优化。
3商业地产未来发展趋势
3.1发展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它能够满足社区内居民的基本需求包括购物需求、各类服务需求及休闲娱乐需求。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高,社区商业将会是商业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社区消费约占整个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40%左右。目前社区商业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形态比较单一,基本都是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并存的混合形式,且缺少一套完整且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研究理论。但社区商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国内一线的部分地产开发商如万科、保利及金地等开始关注社区商业,并加大了对其的投入。要使社区商业的可持续的发展,一方面是要考虑到传统模式的存在,加快对该模式的改造,对原先商业设施的业态组合及经营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可以引进一批先进的零售业态,基于社区居民的多样性需求增加服务项目,增设休闲娱乐项目,满足社区内居民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借鉴国际成功的案例经验,促进现代化的社区商业的发展,规划新的业态形式,满足社区居民集购物、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全方位需求。
3.2增加体验式商业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消费心态的日趋成熟,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经将单纯的购物需求转向情感层面的需求满足感,逛商场不仅仅只是购物,更多的是出现了休闲、娱乐、餐饮、运动、培训等多样性的消费诉求。未来的消费者更愿意在环境、服务、情感等方面买单。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的统计,消费者在商场的一般逗留的时间在45分钟左右,而在一个具备体验功能的现代购物中心的逗留时间约为2.5小时到3小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其他方面而不是购物。体验式消费也在此背景下受到重视,它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延长消费者的逗留时间,而且进一步促进商圈的成熟度。实际上,国外有不少成功的体验式购物中心的案例,诸如美国纽约第五大道、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英国伦敦牛津街等。国内一些房企也开始注重体验式商业,万科正在重新整合商业业态组合配比。2013年以来新开业的万达广场增加了体验式业态的份额,比例将达到55%左右,而计划在三年内该比例将达到60%。
3.3转变商业地产盈利模式
商业地产从起步到成熟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阶段一是商业地产的开发销售,该阶段主要以产权式商铺为导向;阶段二是租售结合,通过销售和自持商铺实现;阶段三进入到商业地产的金融阶段,表现为金融证券化影响物业持有主体。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对于商业项目盈利模式的选择,较多的开发商会选择销售或租售结合,这样
可以减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而选择自持则需要开发商具备足够的资金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过,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与完善,金融市场的改革,传统的商业地产盈利模式已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要求。像国外的商业地产市场,REITS的有望成为主角持有商业物业,一方面可以分散投资风险,通过估值盘活资产,实现价值增值,另一方面可以稳定项目的现金流。
3.4注重商业地产的运营
商业地产的运营是指在招商完成后,基于商业项目的不同规模、业态规划和主题定位,对商业项目进行一个有序、有效的经营管理。一个商业项目能否健康可持续的运营,除了正确的市场定位与招商外,关键还要看运营管理。而随着商业地产的不断成熟发展,运营的作用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开发商逐渐会从重招商转向重运营。但就我国目前来看,商业地产更侧重于招商部分,忽略了运营管理的重要性,而国内商业地产运营管理的水平也比较低下,参差不齐。与招商相比,收益较弱、见效也不够快,因此比较重招商。不过良好的运营管理能够提升商业地产收益和物业价值。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的核心就是将松散的经营单位、不同的消费形态以及多样的业态组合统一为一个相同的经营主题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本质是把投资者、经营者与管理者三者直接联系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商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斌艺,张永岳,谢福泉.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容量及合理规模研究[J].科学发展,2002(2):70-79.
[2]马文杰.商业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2011(11):55-56.
[3]张晓炜.我国商业地产经营模式探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4):3-4.
[4]吴步鉴.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6):88-89.
[5]吴步鉴.商业地产的市场定位分析[J].经济研究,2008(8):46-47.
商业综合体发展趋势范文3
即旅游消费模式从单一观光旅游到综合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景区发展模式从单一开发到综合开发发展,地产开发模式从传统住宅到综合休闲地产发展。顺应这一趋势,旅游综合体这一集合式开发模式及产业聚集模式应运而生,它必然是推动旅游产业、旅游消费、地产业再次升级的主力引擎。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以主题公园为主体的,融旅游、地产、娱乐、商业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本文基于这些项目开发实例的考察和分析,提炼出一种休闲旅游房地产全新开发升级模式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Tourism ComplexDevelopment,T-C-D),即旅游+房地产的综合体开发模式,实现地产开发与综合旅游休闲发展的完美融合,为旅游休闲地产的创新开发带来巨大空间。
T-C-D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1.1 概念阐述。
旅游综合体是我国学者首创的词汇,国外几乎没有直接的相关研究文献,目前国内多是间接从实战的角度对旅游综合体项目进行分析,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其概念也缺乏明确的定义,主要研究见表1。
结合前人的研究及国内外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自身的特点,对本文T-C-D模式作如下界定:T-C-D或旅游综合体开发是指在相当大的地域范围内,基于一定的旅游资源与土地基础,以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导,以大型旅游休闲项目和休闲地产为核心,以房产收益为支撑、以高品质功能齐全的服务内容为根本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而形成的综合服务品质较高的泛旅游产业休闲聚集区,是休闲度假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1.2 T-C-D模式的表现特征。
T-C-D模式适应了世界休闲产业发展的潮流,作为一种休闲地产开发全新的生产力形态,是切合我国实际的必然选择。通过观察T-C-D综合体项目的表现特征,有以下表现趋势:①综合性突出,休闲产品多样。综合性是T-C-D模式的第一表现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土地开发的综合性。T-C-D模式以泛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基础,实质是旅游休闲导向型的土地综合开发、打造的结果。二是产业发展的综合性。T-C-D模式从单一的资源打造形成泛旅游产业,融合综合旅游项目、地产、会展、商业、创意文化、现代服务等产业,通过综合开发,进行多功能、多业态的集聚;三是功能的综合性,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决定其功能配置的综合性,可一站式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等的需求。四是项目开发的综合性。
旅游综合体本身是一个大项目,它包括三类主体项目,即核心吸引类项目、利润类型项目、配套延伸类项目,主要子项目有景区、饭店、社区、游乐场、高尔夫球场、休闲娱乐街区、购物中心及配套设施等。这些项目之间联系紧密,各类项目种类及配置比例对整个旅游综合体的运营有极大的影响。五是效益的综合性。T-C-D模式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不但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追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追求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此外,T-C-D在同一个区域中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购物、地产等多种产品混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泛旅游休闲产品。
商业综合体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城市商业 综合性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综合体建筑的定义,是将商业购物中心、酒店式公寓、商业步行街、公园、写字楼等多种具有城市生活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组合搭配,构成一个可以实现高效率、多层次工作状态的建筑组合。现实生活中,综合体设计可以使各种城市建筑相互搭配、相辅相成,做到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助益,从而使其能够适应城市多样化生活的需求,并进行自我更新与调整,以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更是促进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条件。
1.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的背景下,城市商业设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城市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现代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的交通、空间布局、城市形象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城市商业综合体室外景观空间不仅仅是商业空间,同时也是市民日常沟通和交流的场所,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正是由于这种功能复杂、多元的人类活动空间,诞生了“混合型城市空间”的理论,建筑学也从中认识到了这种混合空间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分布着景观平台、小桥和阶梯花园,并配上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图案。打破了建筑功能主义创造的景观空间的呆板,美化了城市空间,成为一个地标型休闲商业项目。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空间在延续城市活力、城市文化、城市建筑风貌和城市的特色的同时,还应该具有景观地标性。因此在这么功能复杂、多元的人类活动空间中,如何在紧张的用地上满足各功能业态的需要,如何更美化城市空间,这就需要对商业综合体景观空间的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与规划师、建筑师共同合作,努力创建出优秀的特色的混合型城市空间。
2.城市商业综合体出现的必然性
2.1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念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英文名称是由酒店、写字楼、公园、购物中心、会议中心等的首个字母组合而成,每个商业综合体至少由以上三种功能复合而成。各部分功能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互助互益的关系。它是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为辅配套齐全的多功能建筑群,它是城市功能的综合版,它具备了一座城市应有的功能。
城市商业综合体整体布局完善、功能齐全、特色分明,它是多样化化、分散化、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它具备商业配套和生活服务的双重模式,是现展的主流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城市商业综合体对一个城市经济及商业的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2.2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出现的必然性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么城市也随之发展,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所需的工作岗位增多,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梦想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扎下了根,一些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家庭搬进了城市居住,同时一些农村的务工人员大肆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同时,由于城市的发展,导致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加深。这两个原因导致各种矛盾的日益暴露,必然性就是城市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适合现代都市的发展,从其自身而讲,它是三维空间开发、多功能空间组合、立体交通体系的结合体,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多种需求、改善区域交通等的重要作用。
3.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点分析
3.1 准确定位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与风格
由于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建筑自身面积大,使用人口密集,加之不同地域的商业综合体具有相应的地区气候和文化需求,且其商业空间必须在满足现阶段商业功能的基础上,能够适应未来业态变化的需求,因此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设计难度和复杂程度明显大于功能较单一的其他商业建筑。因此在城市飞速发展,商业业态不断细化的今天,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必须首先准确定位建筑在城市中的整体业态功能,并使建筑内部业态之间、建筑与外部社区、环境之间呈现出和谐、共生和互补的状态,通过对内外部流线的整合,体现鲜明的个性风格,在满足顾客多样需求的同时,以其功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此外,随着近年来网络购物等形式的普及,人们去购物场所消费更加重视其餐饮、娱乐等附加功能,强调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性与归属感。因此商业综合体应着力在这些方面投入设计巧思以达到吸引人流,促进消费的目标。以归属感的实现为例,由于人们对建筑的观感常决定于其外观和进入后的第一感受,因此设计师应创造出自然、优雅、沉静的公共空间,迎合现代都市中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使其在商业活动中消除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优秀的设计从结构力学层面而言应是简洁的,设计实践中可通过建筑结构的树形支撑及其产生的光影效果来营造“城市森林”的氛围,并在节能的前提下引入适当的光线,用闪烁不定的光影变幻效果使顾客产生一种探究未知事物的,从而增加其逗留在建筑中的时间,刺激她们去“探险”和消费。
3.2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与城市空间相融合
近些年来,商业空间的设计逐渐呈现出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的特点,而且要与城市的公共交通相连接,进而形成大型的综合商业体的模式。例如在地铁的出入口与大型的购物中心相融合的组合模式。大型综合体的景观设计是城市中公共交通集散的广场,同时也是街道广场、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和屋顶花园等各类景观场所的大融合,体现出层次丰富的特征,实际的建造意义与规模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商业空间中景观设计的范畴。
3.3 功能空间设计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现代空间概念强调顾客流动空间与营业员工作空间的融合与渗透。以最常见的中庭结构为例,各层营业厅环绕中庭展开,丰富了空间的层次,通过中庭把光、影、色彩、扶梯、楼梯、绿化等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动静交织、形态各异、极富艺术魅力的空间环境。平面设计上可利用地面或顶棚的形式差异、材料对比、色彩变化以及照明设计,对顾客起水平引导的作用,营业大厅内应具备清晰合理的人流路线,使顾客能在最短的距离内轻松地逛完全程。
此外,商业综合体有化整为零的趋势,让人们在空间转换时的步行或休憩其中感受到愉悦,从而缓和其生活压力。一些独特的商业空间是专门为满足人们的休憩和商业会晤等需求而当做空间艺术品来设计的,除艺术形式外,回归自然的设计也体现在大量地运用木材等反映自然主题的材料和风格上。
3.4交通流线组织
为有效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建筑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使其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因此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否则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出入口的流线组织,应做到交通与流线设计的合理性,尽量减少和避免人流的不合理交叉。流线主要划分为人员流线和货运流线,两者出入口位置应临近各自的功能区段,且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隔,顾客人流较大,流动频率高时,可分设多个出入口,引导人群有序地流动,而卸货停车处,通常设置在较隐蔽处,以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感。现代化的综合性城中之城,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诉求。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发达,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了明天的美好家园,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必会不断生物向前发展,其发展速度及发展潜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王滔, 周闽. 城市核心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百货大楼重建项目为例[J]. 四川建筑, 2010, (01).
商业综合体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 综合体、商业规划、差异、特征、原则方法
正 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建筑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单一的商业业态或简单的组合业态形式,逐渐演化发展,产生许多商业业态综合程度高、功能齐备、组合结构复杂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而且随着目前国家城镇化趋势的加强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倾斜,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日益火热,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地标。
然而,细究这些城市综合体项目实际操作状况,我们发现有许多项目存在半途搁浅、后续经营运作不利等现象。仔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开发商对于商业地产项目操作的高度专业化认识不够,常常凭借以往住宅开发经验及常规操作模式来进行商业地产的操作,结果导致项目整体开发运作的困难。初步分析一下两者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4个方面:
1、销售产品的不同:住宅销售的是居住产品,而综合体项目销售的是经营渠道。
2、销售对象的不同:住宅销售对象是有居住需求的广大老百姓,他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以合理地满足居住需要为基础。而综合体项目的销售对象是商业经营办公服务机构。而商家评估一个产品是否有经营前途,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区位、市场支撑与业态定位;二是项目设施的规划设计是否满足商家的专业需求;三是从回报的角度看,是否具备商家资源整合的专业化管理水准。
3、操作模式的不同:住宅产品的开发模式基本上是:商业策划 规划设计 施工建造 销售招商。综合体项目开发模式:商业策划 招商、商业规划 规划设计 施工建造 商家入住/持续招商,该种模式以万达订单式操作为典型。
4、产品构成及设计特点的不同:住宅产品以住宅为主,适当设置公建设施、沿街商铺等辅助配套产品。设计内容、深度、各专业衔接协调工作均相对较为简单。而综合体项目产品构成:包括大型shoppingmall、商业街、写字楼、酒店、公寓住宅等多种产品,而某类产品内部涉及业态又较多:如大型shoppingmall,可能有超市、百货、餐饮、影视院线、休闲健身以及大型KTV等,产品类型丰富、功能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其内部业态布局、动线设计、主力店设置、地下车库设计、视线装修设计等内容繁复。整个产品设计内容、深度要求、专业协调等工作要求相当高、工作量也要大得多。
由此可见,综合体项目与住宅项目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在开发的过程中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就综合体本身而言,它是城市进化的结果,是体现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多种业态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空间、文化意识形态的高度集约。各类业态在功能上的互补性和实际生活中的互动性,使各业态互为配套,互为支持,最大程度地形成资源共享,从而使各产业类型有可能在综合体自身一体化价值平台上,实现自身价值链的全面超越。
通过我们对一系列综合体项目的研究分析,我们认识到综合体项目具备如下特征:
1、 功能复合性:可实现自身完整的工作、生活、商业经营配套运营体系,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 高密度、集约性:高楼林立的景象,城市的标志;人口密度大,昼夜人口、工作日与周末人口,时间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补。
3、 整体统一性:建筑群整体建筑风格统一,且与外部空间整体环境协调。
4、 土地使用均衡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且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可避免土地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功能。
5、 空间连续性:鉴于都市综合体各功能的相互联系,其在平面、立面、空间以及交通流线均表现为连续性、一致性,形成互补、流动、连续的空间体系。
6、 高可达性: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
7、 内外部联系完整性:内部拥有复杂、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使各功能建筑体有机结合。
8、 巨大的社会效应及升值潜力:因所处的城市位置和庞大的规模,注定其必将成为城市的名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同时作为地产物业的HOPSCA,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物业自身也具有升值潜力。
通过对综合体项目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充分认识到前期正确的规划定位对于综合体项目的顺利开发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这里的规划定位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硬件设施的规划和软件设施的规划。所谓硬件设施规划是指建筑格局规划,而软件设施规划是指商业经营规划。“商业经营规划应先于建筑格局规划”——这一科学的现代商业地产开发思路,正逐渐成为中国商业地产届的主流思想。这种观念强调的是整体开发战略,强调现代商业的硬件与软件规划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在一定程度上,商业经营规划比建筑格局规划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根据需要做好城市综合体的商业规划呢?我们分析许多综合体项目业态分布特征,结合万达、万象城等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先进运作模式,总结出如下规划设计原则、方法,以期对后续综合体商业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1、 定位主题:成功的商业需要明确的主题定位,具备主题特色且定位明确的商业空间会加强消费者的印象及来访的动机,并提升消费购物的附加价值。
2、 业态组合及规模:可原引万达的业态定位的若干条理论,
1)、根据所属区位以及项目定位的不同,确定项目的开发模式:以商业零售业为核心或以办公业为核心或以酒店业为核心等进行业态规划;
2)、综合体销售部分可以定位为占项目整体比列40~60%的公寓住宅、写字楼和社区/小型独立商铺等产品,避免对持有商业的整体经营部分产生冲击;
3)、购物中心70%商家定位应适合当地70%的消费人群;其中商业:娱乐:餐饮=52:30:18,满足商业黄金分割定律…
3、 公寓类住宅产品:是最接近住宅的商业性质物业,也是城市综合体平衡现金流的
挡箭牌;其配置总量以其总销售额在可能的前提下,尽量达到或超过整个综合体
的总投资额为宜;高端公寓(住宅)同商业零售属于天敌关系,交通设计中须充
分分区。
4、 办公类产品:性价比较高的抗通货膨胀资产;可实现局部回款,但在二、三线城
市中属于高风险性物业;在非产业区域应严格控制放量比例;写字楼的四大直观产品指标 —— 电梯、大堂、空调、玻璃幕墙需重点设计。
5、 酒店:成本投入最高,回收难度极大,一般以持有为主;优质酒店对于运营管理要求很高;除下述四种状况,不建议开发或持有:(1)、已上市公司;(2)、待上市公司;(3)、政府强制要求;(4)、体量实在过剩。不同区域不同档次的酒店设置不同。高档酒店设置应有标志性、彰显力。
6、商业零售业:
(1)大型shoppingmall:操作难度最高,经济效益实现最慢;2万平米以上单体
必须多业态操作;主力店设置需谨慎,只能出现局部散售,且存在销售比例风险;
在不存在其他回款物业的前提下,大型商业单体的开发现金流很难支持。
(2)商业街:对用地强度要求最高,适合低密度商业用地;有效渠道的前提下,
套现能力最强;常规单位铺面不高于400平米;在无法保证充足消费人流的基础
上,原则上不要出现内街。
(3)住宅及办公楼底商:受到一定程度的业态限制;较好操作,易于套现;尽量
通过转换结构将商业部分处理为框架模式,剪力墙对商业价值影响很大;原则上
设计层数不要高于两层。
(4)裙房:由于建筑格局及单元面积,造成风险系数最高,销售困难,最难套现;
受上方附着建筑核心筒下落位置的影响很大;即便租赁,通常也为大面积低租金
业态(同样受底商业态限制)。
7、主力店选择与设置:主力店是商业招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高知名度的主力店
有助于渠道的建立、商业形象的提升,并增加商场的辨识度。所以在商业规划阶
段,要充分了解主力店对于卖场面积、交通组织、货架陈列、停车需求的一系列
要求,可以向万达学习其订单式开发模式,以便减低风险、缓解资金压力、促进
开业之际满铺开张。
8、平面布局与竖向功能设计:根据不同产品业态的需要,进行总体平面的商业布局、
竖向功能联系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商业业态各自经营的特点,形成整体合理统一、
各经营单位相对独立且符合自身经营需求的商业布置格局。以万达广场为例:
1)、百货或超市楼的摆位,一般情况下建在项目两条主干道的交叉显眼位置;
2)、娱乐业态以及餐饮业态一般会建在相对比较偏的地方;
3)、步行街作为“灵魂的纽带”,可以把几种业态串接起来;
4)、主力店一般选择交通流线末端或偏僻之处,拉动其余店铺的商业氛围…
9、动线的设计:区分人流、车流与货流,妥善配置各类业态之间及各类业态内部的动线,避免动线冲突。规划流畅的人流动线,强调水平与垂直动线的连续性,应规划简易辨识的动线系统,尽量让水平动线形成回路,并加强垂直动线的可见度,避免产生死角空间……
结 语:
城市综合体的建立将大大提升城市区域的价值,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其发展是适应区域开发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趋势,也将成为中国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先商业经营规划,再建筑格局规划,将有利于形成综合体最合理的商业布局,这也是成熟地产运营商的基本开发原则之一。采用该开发原则及方法,将有利于实现商业低成本的运营,缩短整个项目的开发周期,构成整体效益对散件效益的优势,提高商业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城市综合体》 ,香港理工国际出版社,2011-3-1
2、《商业综合体设计解读》 ,奚亮,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9-1
商业综合体发展趋势范文6
假如从青年艺术家的培养、包装、作品展示直至拍卖能够集中在一个整体上实现,那么既为艺术家节约了大量精力,更为收藏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
打通艺术产业链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并在加速实现。在正戎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副主席、世界智本家总裁协会理事长孙云龙的眼中,“艺术综合体”无疑是打通产业链和助力青年艺术家的最佳选择。
热潮催生产业链整合
文化与艺术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目前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美国文化与艺术产业收入4500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25%,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而美国最大的400家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与艺术企业。
2012年1月初,艺谷文化创意园区在上海嘉定区南翔镇开园。园区占地30亩,拥有超过5000平方米的全亚洲最大的单体艺术画廊、艺术品版权交易中心以及艺谷总部办公大楼。
国内外艺术市场的火爆,使得艺术产业的力量正在飞速放大。在此趋势下,艺术无疑更需要与大的产业链对接,通过融入更大市场和经济体而释放能量和活力。
然而目前国内画廊、拍卖行、艺术家、经纪人等多个角色“分而治之”,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因此,能够贯通产业链的艺术综合体呼之欲出。
便捷艺术产品化金融化
纵观西方艺术市场的发展路径,随着中产阶级家庭的兴起,艺术从家族收藏模式中被解放出来,艺术市场开始了真正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变革,一些投资机构开始布局未来的艺术产业链条,从投资艺术品转向投资艺术产业。
“艺术的样态多种多样,有艺术群体和圈落、艺术展览展示平台、艺术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等,这些样态虽属同一个产业链,但又基本各自为政。”孙云龙表示,综合艺术创作、展览、交易、交流、商务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将应时代和艺术文化发展的需求而生。
孙云龙认为,艺术综合体的本质是一个地标性的艺术建筑,通过定期举办画展、拍卖、艺术品鉴赏以及艺术家培育等系列活动,将市场中各个环节有效结合并形成合力。
同时,艺术综合体在孵化和培育艺术家及打造资本与艺术家对接的平台方面,具备了很大的优势。一个完善的艺术综合体可让艺术家在其中自由地创作,随后高效便捷地实现艺术的产品化和金融化,最终形成艺术的产业化。
艺术+实业+金融的探索
“正戎集团准备依托文化中心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将‘艺术+实业+金融’结合发展,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依托并互为支持,产生综合体效应。”孙云龙表示,正戎集团已开始规划一个旧工业建筑改造为艺术综合体的项目—“东方艺术金融广场”,项目基地位于黄浦江东畔,隔江与陆家嘴相望。
他们将和中国美协及人民友协合作,选送全国最优秀的50名艺术家于今年12月赴法国卢浮宫展览,2013年则计划策划“紫禁城-卢浮宫”展览,将国外的优秀艺术家作品吸引到中国。“打通了国际和国内最重要的两个展览平台”。
孙云龙表示,公司已整体规划了一个30亿规模的文化与艺术产业基金,并在今年投入3千万元资助相关活动。“优秀作品放在艺术综合体里长期展览,既可给民众和青年艺术家学习和观摩的机会,同时也可促成交易,且这些措施都和地方政府合作,在产业政策、税收、人才等方面会给予很大的支持和优惠,现在上海以周边多个城市已密切和我们沟通希望项目能够早日落户。”
综合体比拼综合实力
目前,国内青年艺术家的发展道路除了入选国内外大展外,还有不少人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即在国外拿大奖、在国内被报道。大多数“曲线救国”的艺术家回国后会走上教育之路或进入社会公共领域。
该现象也折射出全球化的经济结构支撑着一群彼此关系密切的收藏家、策展人、批评家和艺术家等。同样,大大小小的商业画廊正在中国百花齐放,世界各地的藏家也争先涌入中国的艺术市场进行收购,中国的艺术市场体系正呈现出多线索、多层次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
在孙云龙看来,目前我国的文化与艺术产业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群魔乱舞、内外竞争”的格局,谁能创新商业模式,谁就能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