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范文1

近日,全球领先的邮政和物流服务集团德国邮政敦豪(DHL)在柏林举办的研究会上了名为《递送未来,2050年的物流业》的研究报告,对未来世界的贸易、商业和社会进行预测和展望。该研究报告设计了2050年的五种假设情景,并基于此,对几种最关键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贸易和消费模式、科技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同时也预测了这些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可能产生的影响。

据了解,本次研究得到了42位权威专家的鼎力支持,包括前德国环境部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Klaus Töpfer,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常务董事Michael ten Hompel以及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等机构的重要代表。

本次研究的核心成果全面汇集了对未来的五大可信猜想。这些猜想概括了2050年世界在全球化程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主要技术标准以及环境条件方面可能发生的变化。研究以长远、间接或颠覆性的视角描述了2050年的五种生活情景,所有情景都包含一个共同因素:物流行业总体上的角色跃迁。在大部分情景中,全球对于物流服务的总体需求的确在不断攀升,但根据情景的不同,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特别要求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特殊挑战也大相径庭。

这是DHL“递送未来”系列活动的第三个研究项目,该项目还包括一系列和未来相关的文章。通过展示这一开创性的系列研究成果,德国邮政敦豪吸引人们参与其中,关注将会对世界格局产生影响的核心问题。“作为这个举足轻重的全球性行业的领先供应商,我们对影响未来的社会和商业问题进行了深层探索,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德国邮政敦豪CEO安澎在阐述该系列研究基本原理时表示。此项研究开始于2009年,首先调研了客户对2020年的预测和展望,一年后,开始探究未来的另一重要趋势――向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物流转变。

在今年的研究中,探索未来其他情景的方法论基点是:对未来几十年可能改变世界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趋势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深度分析。与传统的、孤立的分析和预测方法不同,在权威专家的帮助下,本次研究采用情景手法,概述这些最重要参数可能的方向,并将其与情景联系起来,之后再在研讨会上对这些可能性方向进行讨论和评估。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系统、全面地确定未来四十年的发展道路以及多个复杂版本的未来情景。

五大情景概览

情景1:经济失控――即将崩溃

全球特点:肆无忌惮的唯物主义以及大规模消费。这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来自对资源无休止的开发,从而引发气候变化并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极速增长的社会对物流及运输服务的需求大幅攀升。全球运输网络确保商品在消费中心之间的实现快速交换。但随着气候变化速度的加快,供应链越来越频繁地被中断,给物流企业带来了更多挑战。

情景2:大都市的超高效率

大都市成为世界进步的中心,也成为向“绿色”发展转变的主要驱动力量和受益者。为克服城市结构扩张带来的挑战,例如交通拥堵和排放问题,超级大都市成为协作模式的拥护者。机器人引发了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变革。消费者也改变了习惯:由购买产品转为租赁。高效交通的概念已缓解拥堵状况。大型运输装置(包括卡车、轮船和飞机,以及空间运输机)带来的全球超级运输网络使全球大都市之间建立了重要的贸易联系。物流业被委以重任,负责运营城市物流,并对公用设备、机场、医院以及购物中心提供系统服务。

情景3: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该情景描绘了一个个性化消费盛行的社会。消费者有足够的创意,也有能力设计并制造个性化的产品,在这里,最新研制的3D印刷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趋势使区域贸易流上升,只有原材料和数据仍然在全球范围流动。定制和区域生产得到分散能源系统和基础设施的支持。物流面临一大影响:价值链本土化导致成品和半成品对长途运输的需求大幅下跌。物流供应商使整个实体价值链系统化,还为用于3D印刷的施工和设计蓝图的传输负责数据流加密。分散的生产组织使强大的区域物流能力以及优质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成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情景4:保护主义横行

该情景描绘了一个由经济困难、过度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壁垒导致的封闭世界。科技发展严重滞后,高昂的能源价格和突发的供应短缺导致国家之间为争夺矿藏发生冲突。物流业面临贸易衰退以及随之而来的供应链区域化所带来的挑战。政府将物流视为战略性行业。随着各大集团和国家之间关系的紧张,中立国的物流供应商担当了国际贸易中间商的角色。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 能源 可持续发展 国际技术 转让

    作者 任虎,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200237)

    “可持续发展”概念首次出现在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但是直到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为宗旨或序言,才开始被诸多国际环境、社会及经济相关宣言或决议普遍接受为一项全球化政策。

    可持续发展理论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不断发展,脱离殖民统治的国家开始加入联合国,改革阻碍新生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呼声与日俱增。作为民族自决权之一的经济自决权的保障,确认和维护各殖民地独立国家拥有的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是联合国的重要工作。因此,196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决议》,在确认“各民族和各部族对本族的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行使永久主权”的权利同时,要求“必须为各国国家的发展着想,为有关国家人民的福利着想”,但此决议并未提及资源的保护或者水、陆地或生物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此阶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初始阶段,因为摆在新型独立国家和地区面前的是如何摆脱贫困以及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1972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警示人们,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为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世界将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而达到增长极限,从而提出“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这一阶段发展利益和环境利益实质上仍然是分开的,此阶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过渡期。

    到了80年代,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单纯的经济发展集中到人类应该怎样使自己的增长与自然取得和谐一致,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问题。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环境危机、发展危机以及能源危机是一体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持久、稳定的支撑能力为基础,而环境问题也只有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才能够得到解决,从而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从现在起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个重大问题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制定正确的政策并付诸实施。虽然布伦特兰报告的采纳成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转折点,但是该报告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问题以及人权问题.此阶段是可持续发展一资源环境阶段。

    布伦特兰报告建议联合国制定一项关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宣言,并呼吁联合国将该报告的结论转变成一项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并予以实施。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环境政策的主导概念而获得普遍的支持。1997年在纽约举办的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地球峰会+5(EarthSummit+5)”回顾了里约会议之后21世纪议程的履行情况,指出资金和技术的转让、生产和消费模式、能源的使用和运输、淡水的稀少等问题,并呼吁各国履行承诺。这一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不仅以人为中心,而且综合考虑到发展权与环境保护、消除贫穷、健康、教育、妇女地位、技术转让与合作以及国际贸易等广泛的问题,从而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概念,此阶段是普遍的可持续发展概念阶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执行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方面存在的意见差距不断扩大,所以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没有取得显着进步,制定有效履行可持续发展纲要并实现其目标成为进入新千年之后的主要目标。联合国2000年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涵盖着人权、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全面审查和评价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不难发现,进入新千年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经过20多年的演变,可持续发展已从单纯的经济发展、(经济论文)资源维护、消除贫穷、解除贸易屏障、环境保护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以及环境问题融为一体的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政策。

    (一)国际技术转让制度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2001年收集的有关国际技术转让文集,有关国际技术转让方面的多边条约、协定、议定书、国际组织决议以及区域协议多达78个。681按照内容来划分,其主要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以及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三个方面来规定国际技术转让制度。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范文3

关键词:ISO26000 企业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一、ISO26000概述

ISO26000起源于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始于20世纪初,其后经过全球性的实践,使社会责任的规范化有了较为充分的实践基础。同时全球化浪潮也对组织、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组织面临各种挑战性局面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面临组织利益相关方对其的压力。在此背景下,ISO下属的消费政策委员会注意到社会责任在全球的重要性。2001年,该委员会向ISO理事会提交了开发社会责任标准化的申请报告。随后ISO理事会批准了这一申请报告,设立战略顾问组,并要求消费政策委员会对社会责任标准化的市场需求和可行性进行研究。2002年,消费政策委员会提交了社会责任标准化可行性报告。2003年,社会责任战略顾问组也提交了推荐意见,建议开展社会责任标准化工作,并指出了开展此项工作应满足的前提条件。2004年,ISO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社会责任的国际会议,对社会责任标准化问题展开了更大范围的讨论,以广泛征求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最终会议一致赞同ISO战略顾问组的推荐建议,经ISO有权投票成员国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后,ISO技术管理局决定启动“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项目。2004年底,ISO下设的“ISO26000社会责任工作组”正式成立,并于2005年在巴西召开了首次工作会议。一个由ISO主持的、全球范围对社会责任标准化的讨论和开发过程从此开始。ISO26000参与起草的专家由最初的225名增加至450名,参与的国家由43个扩展至99个,相关国际机构也由24个增加至42个。同时为了保证ISO26000起草过程中的透明、公正原则,兼顾国家性质、所属地区、性别的平衡,并能被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ISO26000在开发目标的设定、组织实施、流程管理和协同等方面呈现出了与传统方式下其它标准开发所不具备的特色,包括利益相关方的充分参与、重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等。ISO26000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则的前提下,强调组织遵纪守法、尊重人权、关心员工、保护消费者、热心社会公益、关爱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等,最终该标准以高票获得通过,表明各方人士对ISO26000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与实践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转变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企业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初。1924 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这是迄今为止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最早描述。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以社会学和政治学为依托的企业公民理论、以伦理学为核心的企业伦理理论、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派别。美国波士顿学院“企业公民研究中心”认为企业公民包括“危害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关心利益相关者”和“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等原则。1997年,Zadek,Pruzan与Evans等人提出了“企业公民基本原理三角模型”,指出企业好公民的绩效是由三种力量所形成的:首先是企业经理需要理解外部环境,并产生与之进行协调的动力;其次来自社会的要求与压力,促使企业改进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绩效;再次是道德价值,强调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被赋予了对等的权利和义务。1974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召开了第一届企业伦理学讨论会,不仅深化了在此以前人们对企业伦理问题的研讨,而且标志着企业伦理学的正式确立。企业伦理理论认为企业不仅具有经济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性与道德性,要遵守特定社会中的文化、道德、规范乃至习俗。企业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所肩负的道德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1963年美国斯坦福研究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界定了“利益相关者”范畴。1984 年,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给出了一个经典性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取得,或者受其影响的所有群体或个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其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联结。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其对利益相关者应尽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领域的研究文献也非常丰富,国外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因的切入点主要包括公司特征、公司治理、合法性和利益相关者、文化等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最终经济后果主要包括其市场反应以及与资本成本关系两个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与第三方组织也积极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信息披露工作。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和政府的极大重视,学者们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不同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研究,其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企业社会责任与文化、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内控制度、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社会责任分析、企业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实践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传统的单一关心产品质量,转向关心包括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同时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也不断呼吁,要求将企业社会责任与贸易挂钩。迫于日益增大的外部压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很多欧美跨国公司纷纷制定对社会作出必要承诺的责任守则(包括社会责任),或通过相关的环境、职业健康、社会责任认证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劳工及人权组织针对成衣业和制鞋业发动了“反血汗工厂运动”。因利用“血汗工厂”制度生产产品的美国服装制造商Levi-Strauss被新闻媒体曝光后,为挽救其公众形象,制定了第一份公司生产守则。随后,在劳工和人权组织等NGO和消费者的压力下,许多知名品牌公司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守则,后演变为 “企业生产守则运动”,又称“企业行动规范运动”或“工厂守则运动”,该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促使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据统计,到2000年,全球共有246个生产守则,其中除118个是由跨国公司自己制定的外,其余皆是由商贸协会或多边组织或国际机构制定的,这就加大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约束”。这些生产守则主要分布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2000年7月《全球契约》论坛第一次高级别会议召开,参会的5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代表承诺,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要以《全球契约》为框架,努力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提高环保水平。2001年全球工人社会联盟公布了由著名跨国公司耐克公司资助完成的报告。报告的内容是关于印尼9家耐克合约工厂的劳工调查。这份报告属于首次由跨国公司出钱完成并公布,而且该跨国公司不能拒绝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耐克公司通过了解这些社会责任问题,为服装公司设立新的基准。2002年在纽约召开的世界经济峰会上,有三十六位首席执行官呼吁公司履行其社会责任,认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根据是:公司社会责任“并非多此一举”,而是公司核心业务运作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三、ISO26000对社会责任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一)ISO26000对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转变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企业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2010年的ISO26000将社会责任定义为“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这些透明和道德行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一致;融入到整个组织并践行于其各种关系之中”。该定义强调了社会责任是组织基于组织决策和组织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一因果“链条”的“担责”,这与传统社会责任的认知有很大不同。因此,ISO26000通过对社会责任的定义,已经站在较高的高度看待社会责任:对组织而言,社会责任已经超越了“是否应该做”这种道德的讨论,而转变为“需要做什么”这种实际要求,即组织应坚持担责、透明、道德行为、尊重法治和国际行为规范、保障人权以及尊重利益相关方利益等原则,把对社会和环境的考虑融入到组织决策的意愿,确保组织决策和组织活动与社会的期望相一致。组织行为应当对社会负责任的内在动力是不言而喻的,是社会演变的自然结果,也是组织自然的道德追求。该定义其实是对传统社会责任理念、履行思路和社会责任行为的颠覆,在更高层次上回答了组织为什么应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

(二)ISO26000的主要内容概述ISO 26000的主要内容包括:与社会责任有关的术语和定义;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背景情况;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原则和实践;社会责任核心主题和问题;社会责任的履行;处理利益相关方问题;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沟通。而组织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所需遵循的原则包括:应用该标准且遵守国际行为规范时,需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组织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异性。遵循核心原则:(1)担责。组织应当对其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产生的影响负责,这表明组织应当接受相应的审查,同时也接受对审查做出回应的义务。(2)透明。一个组织应该对在社会和环境中产生影响的决策和活动保持透明。一个组织应该以清楚、精确、完整的方式,合理而充分地披露在社会和环境方面承担责任的政策、决策和活动,其中包括已知的和会有可能产生的影响。(3)良好道德行为。一个组织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一个组织的行为应当以诚信、平等、公正的价值观为基础,这意味着要考虑到人、生物和环境,并且承认它的活动和决策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的影响。(4)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关切。一个组织应当尊重、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回应。尽管一个组织可能会仅以它的雇主、雇员、客户或组织成员的利益为目的,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个人或者团体的利益、要求、或者特殊兴趣。(5)尊重法治。一个组织应当承认尊重法治是强制性的。法治指的是法律至上,尊重法治意味着一个组织遵守现行的法律和法规。(6)尊重国际行为规范。一个组织应该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同时坚持尊重法制的原则。(7)尊重人权。一个组织应该尊重人权,并且承认人权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四、ISO26000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

(一)ISO26000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体现在透明度原则方面ISO26000中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其透明度原则。根据ISO26000透明度原则规定,组织应当以清晰、准确和完整的方式,合理并充分地披露其应当负责的政策、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已知和可能的影响。即组织首先要有告知影响的意愿,然后还要努力确保受影响方可知晓、理解和评估这些影响。因此透明度是社会对组织行为的重要期望,也是组织加强与社会、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并赢取它们信任和支持的基础。通过及时、逻辑清晰、准确客观的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以使利益相关方对包括企业在内的组织行为及其影响有全面的了解,进而能够准确地评估该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对它们自身利益造成的影响,便于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也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根据ISO26000透明度原则的要求,企业需要披露的信息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企业所开展的活动的目的、性质和地点;哪些组织或个人对企业活动的开展及其利益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做出重大决策的机制、流程及其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对所开展的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活动评估的标准;企业在环境、劳动关系、安全、公平运营、消费者问题、社区等与社会责任有密切联系的重大领域方面的表现;企业的资金来源、数额及其使用情况;企业的决策和活动会对利益相关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哪些已知和可能的影响;企业采用何种标准和程序来确定、选择利益相关方及采取什么措施来促进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受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规章等外部约束的推动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与国外不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是受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规章等外部约束的推动。2002年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上市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作了初步要求,其第86条首次明确提出“公司社会责任”,并规定上市公司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2005 年,我国国内第一部综合性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草案》获得通过,标志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开始进入了立法新阶段。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案总则第五条首次明确了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006年国家电网我国央企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5 社会责任报告》,标志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式进入实践阶段。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了鼓励性文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该指引从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职工权益保护、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制度建设与信息披露等角度明确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范围。2008年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1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应定期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文件规定:“有条件的企业要定期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及时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监督”。2008年5月,《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颁布。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通知》要求各上市公司应增强社会成员责任意识,根据所处行业及自身经营特点,形成符合各公司实际的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及工作机制,该《通知》还首次提出“每股社会贡献值”概念来全面、 客观地评价公司价值。《指引》也鼓励公司及时披露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及成绩,并披露公司年度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12月31日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以及金融类公司这三类沪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在上交所的积极引导之下,2008年度共有29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和“企业公民报告”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12家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验证,还有76家公司在报告中披露了每股社会贡献值。根据商务部《WTO经济导刊》的统计显示,从2010年1月1日到10月31日,中国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663份,较2009年同期的582份增长了14%。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单从篇幅上来说,最长的报告100多页,最短的却仅有一两页。根据中国社科院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整体仍然偏低,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分仅为17分。根据润灵评级机构采用的MCT责任评价体系的资料显示,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高质量报告数量虽然有显著增加,但是2010年垃圾级报告(得分低于25分的报告)的数量是118份,虽然比2009年128份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其绝对数值仍然庞大,这118份垃圾级报告约占2010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报告数量的四分之一。润灵环球MCT系统是基于定量信息的评级系统,所以一般得分较高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定量数据也较多,由于我国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依旧以定性陈述为主,采用大篇幅的非正规形式或文字叙述的方式介绍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使得这类报告不能作为标准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载体使用,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是不准确、不科学的。

五、结论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距ISO26000的指导性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国企业需要从战略上予以全面的回应,要把企业社会责任确立为企业开展各方面工作所应遵循的核心价值观。我国政府要推动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标准,扩大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强制披露的范围,并进一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信息质量标准,以进一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需要企业具有前瞻意识,根据ISO26000的指导性原则进一步改进自身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提高自身披露社会信息的质量。ISO26000透明性原则并不要求企业公开其专有的信息,也不要求披露秘密信息或违反法律的、商业的、安全的或个人保密义务的信息。因此企业的信息披露应当合理、有效,并且不损害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各方面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陈佳贵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黄晓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范文4

据专家预测,生物多样性开发利用将会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未来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甚至会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企业应该识别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商机,将其视为参与新一轮经济和产业竞争的需要,成为企业自觉主动的战略选择。为了观察、见证推动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刊于本期开始设立“生物多样性”专栏,推动更多组织和个人关注与推动多样之美。

在全面考察全球最适合种植棕榈的亚热带地区之一印度尼西亚后,我们最终选择了已经被多次开发、废弃已久的种植地,而不是开发原始森林,这些地区的土壤养分已经丧失,很多生物物种、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再次开发无疑将给这片颓废的地区带来新的生机。”我国首次开拓海外棕榈种植园的天津聚龙集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他们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所谓生物多样性,按照《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定义,就是“生命以各种形式、层次和组合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由此很容易理解,像经营棕榈油的聚龙集团一样,很多对生物多样性资源有所依赖的农、林、牧、渔以及生物技术企业,它们的经营活动与生物多样息相关。

而眼下,却远不止如此。2006年,国际采矿及金属委员会开发了“采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操作指南”;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开发了“生物多样性:我的酒店在行动指南”……生物多样性已不知不觉涉及到所有的行业、领域的经营活动之中。

对于这一影响力如此巨大的议题,本刊予以了重点关注。2013年第8期以封面文章《多样之美》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和实践路径,我们认为,“生物多样性本身的价值及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已经变成了一项需要保护以及可持续开发的宝贵资源,企业如何把握这一契机, 越来越考验生存智慧,并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竞争法则。”

这引发人们的一个思考是,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影响当前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格局,进而被纳入企业议程?

企业需要新思维

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地球峰会)通过“里约三公约”之一《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CBD),其谈判进程不断推进, 50多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相继签订,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机制、多边合作与双边合作,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与法律,重新定义了相关行业发展规则。中国在近20多年来亦据此制定或修订了50多部相关法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对此,众企业的政策顾问与风险管控者不得不引起重视。

与资金、人力资源分布与波动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影响一样,当生物多样性与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等自然资源的紧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自然资源的丧失,其带来的免费福利就慢慢变得昂贵,由此也引发市场变动,行业洗牌。而对于一些没有直接获益于生物多样性的行业来说,生物多样性状况的严峻通过对其他的行业的影响,也改变了它们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如金融领域的绿色信贷与赤道原则。

当然,公众已经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日益严重,其消费偏好和购买决定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与欧莱雅中国共同发起并开展的可持续消费研究项目之成果――《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2012》中显示,超过八成的中国消费者经常购买简约、环保包装产品,近九成消费者拒绝进食珍稀动物,多数消费者拒绝购买珍贵动物制作皮衣,近八成消费者赞同购买有机食品。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了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重新思考。

此外,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媒体、学者等利益相关方对于生物多样性倾注更多关注,也提出了对企业经营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进行信息披露、实践推动的要求。

凡此种种,各行各业已然不能无视生物多样性对于企业的影响与渗透,并重新调整商业模式与发展规律。这也是为何“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 (TEEB)企业报告显示,全球四分之一的企业首席执行官现在都把生物多样性损失列为企业效益增长面临的一个挑战。

风险与机遇并存

对于前述问题的另一个答案是,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当前面临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水资源危机、能源紧缺、贫困、疾病、文化遗产丧失、粮食安全等等都息息相关,在面临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各种风险的同时,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正是企业在寻求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以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对于医疗发现、疾病抵御的贡献为例,价值6400亿美元的美国制药市场中25%-50%来自基因资源。

由联合国支持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的报告也指出,伴随着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退化相关的风险而来的是向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转变,这也为企业提供了众多机遇,尤其是对可持续产品需求的增多,以及森林保护信贷等环境市场的增长,这些商品和服务到2020年将达到约2800亿美元以上,到2050年将增至2万亿美元。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范文5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运输和物流部门的核心问题。油电混合动力车,替代燃料或电动车辆,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耳熟能详的话语。物流专业人员也必须从运输供应商那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排放和碳足迹等等。在高端领域,航空运输是燃料使用最密集的模式;在低端,管道运输的物品限制性很大。两者之间则是海运、内河运输以及铁路和卡车的天下。对于跨洲运输,选择非常简单――必须使用航空或海运方式。针对可持续发展的讨论,目前比较集中在使用公路与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方面。

作为全球500强的公司,美国CSX公司是全球唯一集铁路、集装箱运输和后勤服务于一体的的集团。该公司曾不断公开表示:火车可以使用1加仑的燃料将一吨货物移动近500英里。有效使用燃料意味着更少的温室气体或碳的排放量,为我们的地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估计:如果使用铁路货运,相比公路运输,每吨/英里要少释放三倍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只要将美国10%的长途货运从公路转向铁路,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每年减少1,200万吨以上。

铁路是货运最环保的方式。但是如今美国70%的运输重担落在了卡车身上,毕竟铁路无法到达全国80%的社区――这就意味着物流运输中的最开始和最后一公里全部是由卡车承担。

卡车与火车之争,可谓针锋相对由来已久。或许今后双方合作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一般情况下,铁路最适合长途,以及大容量和散装商品等运输。如果双方都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铁路和卡车其实也可以一起合作。比如物流企业Con-way公司已大幅增加铁路联运模式。这部分是环保因素驱动的,当然这里面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利润。

4E原则

运营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致力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和减少其碳足迹,但是发货人并不总是认可这种做法,可持续性发展举措和关键绩效指标往往会在招标协议书中同时出现,但是实际情况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确定一笔交易的决定性因素。现在还是有许多公司不愿意为可持续发展支付更多的费用。毕竟大家都有成本的压力。特别是经济衰退与复苏还在继续,大家的日子过得还比较紧巴巴,这样的状况迫使许多企业不会去考虑环保行动。

不过这也有例外。一些企业特别重视环境可持续性问题,根据区域不同而不同,这在全球供应链中表现特别明显。根据美国市场营销科学研究院(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的要求,来自美国密歇根州大学三位研究人员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环境、道德、教育与经济。这些都是用四个E打头的英文单词组成――environmental, ethical, educational, economic。研究报告表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通过减少全球废物排放和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增加业务利润;增强人和社区之间互动――致力于建设可接受的全球工作条件和遵从法规要求;最小化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同时尽量减少废物排放,从而确保全球的长期生存能力。该研究报告表示:如果关注和管理三重底线――经济、 社会和环境――这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盈利能力。因此,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是构建企业利润大战略的一部分。

更好的设备利用率则是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机会。不仅运营商可以寻找更多货物实施集运,也可以使用技术来降低整车重量装载更多的货物。简单的技术――比如使用更轻的材料设计的挂车,或是根据当今最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运输工具等。

SmartWay项目

如今燃料价格上下波动非常频繁,比如Con-way公司每年大约使用150百万加仑的燃料――这是公司最大的单一运营费用。当该承运人采取措施,比如每小时速度控制下调5英里,就可以节约600百万加仑的燃料。这相当于每年减少15000辆车在马路上行驶。美国卡车运输协会(American Trucking Associations)首席执行官Bill Graves最近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表示:整个卡车货运业将在2011年消费超过350亿加仑的柴油,耗资1358亿美元,要比2010年多出350亿美元。

SmartWay项目是美国环保署与物流产业的协作项目,创立于2004年。最初,美国环保署发起SmartWay项目,只为通过最简单的形式,向消费者、商家和政府提示哪些与交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是能够减少污染排放的,但事实证明,这一项目的影响力和作用已远远超过其初衷。7年来,SmartWay已经成为交通领域节能环保的知名“品牌”。它不但切实促进了交通物流领域的节能减排,还为很多加入项目的企业带来效益。如今,已有近3,000家公司参与该项目。SmartWay项目的目标是:至2012年,实现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00万-6,600万吨,减少氧化氮排放量20万吨。该项目自从2004年以来已让参与公司节省了超过5,000桶的石油,帮助企业降低燃料成本61亿美元。SmartWay相当于一年让300万辆汽车不上路所节省的燃油开支。

2007年5月惠普公司也加入SmartWay项目。2008年,惠普电脑产品的运输都使用SmartWay认证的运营商,产品上也可以使用SmartWay的标志。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Transplace公司是最早参与该项目的运营商。公司鼓励客户参与SmartWay,这样有利推进供应链上的环境保护。一些运营商不愿冒险,但由于消费者、市场和客户的压力,环保已经成为主流。目前,Transplace公司65%的货物运输都是选择SmartWay项目认证的承运人。

如果托运人也在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这是否会带来直接的好处?对于那些雇用运输的发货人,选择可持续运营商也带来了益处。环保措施提供了服务新市场的机会。发货人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SmartWay认证的运营商已经投资于技术和程序改进以提高效率。环保可持续性发展是建立良好商业物流环境的先决条件之一。良好的商业实践能够通过提高效率,改进资产和资源的使用,减少浪费,从而提升环保以及经济效益。这也有助于建设更好的工作环境,让在此工作的人员拥有自豪感。这也会转化为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盈利能力。

多式联运

美国卡车平均行驶距离一直呈下降趋势。部分原因是一些企业多设置了规模较小更接近市场的分拨中心,长途货运容易受到极高的劳动力流动率和司机短缺的影响。低燃料成本的环境效益促进了许多企业开始尝试铁路联运业务。汽车运营商是铁路的最大客户。比如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地区支线铁路承运人佛罗里达州东海岸铁路公司(简称FEC)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该公司的铁路从杰克逊维尔(Jacksonville)到迈阿密,有351英里。一辆火车可以拉动的重量相当于280辆卡车等效的重载。因为大多数返回的卡车将为空载,使用FEC可以大幅节省燃油和有利于环保。该铁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好,再加上迈阿密港口实施了一系列投资,建设门户港口,将铁路和港口连接,经过巴拿马运河的船只今后能通过该港口进入美国市场。

这些改进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迈阿密港口,进入美国东海岸市场。南佛罗里达本身是一个大的消费市场,所以这些运营商可能进一步拓展这种联运业务――将海运进来的集装箱运往杰克逊维尔或亚特兰大,可以转运到卡车或火车上,然后进入美国其他城市。将货物从高效的远洋轮船联运到高效的长途铁路上能够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铁路公司认为可以以更少的燃油消耗运输更多的货物。美国伯灵顿北方圣塔菲铁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Railway)提供了这样的比较:使用火车装载123个车厢运营距离2,200 英里的洛杉矶和芝加哥之间,长途卡车如果行驶高速公路是2,015英里。但最大的区别是油耗:铁路需要19,400加仑的柴油,但是卡车运输预计为38,100加仑,其结果是铁路运输少产生288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已经让美国许多企业将长途运输转向了铁路或多式联运。

铁路企业也正在进行技术革新,包括低排放的发动机、燃料电池技术等,以及研究如何进一步降低轮胎滚动阻力等。实际上,卡车运输行业也不甘落后,比如安装适当充气降低阻力的轮胎;使用较轻、气动性能更佳的拖车;使用更长的组合车辆等。卡车行业也越来越多使用路线规划工具减少计划外的路线,同时针对回程运输问题,想方设法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空行驶路线。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范文6

1企业自身

通过对企业自身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为企业运作提供丰富的情报。在一个企业中技术中心(研究院)、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采购、设备部、计划部等部门掌握着企业研究开发、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生产运营、人财务、产供销等信息。以从企业内部建立的信息网络中获取这些信息。企业允许每位员工把自己搜集到的情报上传到企业竞争情报系统。2企业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是竞争用户最为关注的对象,竞争对手相关信息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这其中包括需要确定谁是自己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产品/服务、财务、技术、营销、人员、组织结构、生产运营等方面的信息。

2.1公司名录

确定谁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了解对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最基本的需求是获得公司名录信息。工商、税务、黄页、竞争对手网站、企业名录出版物和数据库是最常用的名录信息源。如托马斯美国制造商名录、康帕斯全球企业名录、盈科黄页服务等。竞争对手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电话、成立时间、性质、法人代表、行业类型、经营范围、雇员人数、企业规模、机构设置、进出口权等。这些信息一般可通过企业注册表获得。

2.2经营状况

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包括地理位置、设备办公条件、工作或生产是否活跃、员工的知识水平、领导者的风格、主要“客户”情况、所处竞争环境、对新产品的开发计划、生产的秩序效率、原材料采购地域及支付方式、主要原料供应商名称及联络方式、主要产品及品牌、产品销售地域、销售方法及收款方式、开户银行、经营场所、人员情况等。竞争对手的这些经营状况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访问等多种途径获取。

2.3产品/服务

有关产品/服务的竞争情报需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对产品/服务种类、特征、新产品开发和产品项目情报四种类型[2]。种类情报主要通过查阅公司名录、产品名录、公司主页、产品样本和手册;检索数据库;询问经销商;参加展览会;联系相关行业协会等途径获得。特征情报主要通过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员工;开展反求工程;查阅产品样本和手册;订阅剪报;检索数据库和询问经销商等途径获得。新产品开报主要通过订阅专业报刊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参加行业会议和展览会;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以及直接联系竞争对手等途径。产品项目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协会出版、产品样本和手册;检索数据库;询问经销商和直接联系对手等途径获得。

2.4财务和资信

如竞争对手为上市公司,其年度报告是极为有用的竞争情报信息源,几乎包括了所用作为商业秘密的工业普查资料上的企业财务信息。其财务信息可通过查阅其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告;订阅各类机构和证劵分析师的分析报告;联系竞争对手的前雇员和退休员工获得。非上市公司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订阅综合性商业出版物、行业出版物;检索资信数据库;联系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委托信用调查机构开展调查等途径获得。

2.5市场营销

有关竞争对手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需求,占据着竞争情报需求的优势地位。如能有效获取,将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情报包括对手的营销组织、营销策略、营销渠道、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广告预算、广告效果、售后服务、客户忠诚度等诸多种类。

(1)营销组织情报:通过订阅产业研究报告、报刊和专业杂志、产品样本和手册;互联网搜索;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经销商和竞争对手等途径获得。

(2)营销策略情报:包括销售制度、广告宣传、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网络营销案等系一系列方法。主要通过监测并分析销售活动;阅产品样本和手册;互联网搜索;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经销商和竞争对手;委托行业或市场调查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营销渠道情报:包括销售渠道的形成、销售渠道的实力及国际销售策略。主要通过竞争对手的产品展览会、发放的宣传材料、广告的投放情况、连锁店或者分销商等获得。

(4)市场占有率情报:通过查阅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多外公开的档案、政府出版物;委托行业或商业调查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5)销售价格情报:通过访谈一线销售人员、竞争对手、经销商、客户;访问主管价格的政府部门的网站;订阅行业协会出版物;检索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网站;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6)广告预算情报:通过订阅报刊和专业杂志、竞争对手的财务报告;访谈竞争对手、广告商、媒体广告部员工;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7)广告效果情报:通过访谈客户、经销商和一线销售人员;订阅报刊和专业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8)售后服务情报:通过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客户、经销商、竞争对手等途径获得。

(9)客户忠诚度情报:通过访谈经销商、客户;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2.6公司人员

竞争对手的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状况对于了解对手公司的管理风格,人才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竞争对手管理人员的信息主要通过阅读公开出版社或公司网站上的传记资料;观看对管理人员的访谈;聆听管理人员的讲话;访谈竞争对手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等途径获得。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状况可通过阅读企业招聘企业,信用调查报告、与竞争对手有关的庭审记录;访谈行业主管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等途径获得。

2.7组织结构

了解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可以判断出各个业务部门在对手公司中的地位、某一决策问题的决策点和关键决策者。组织结构的变化也可能预示着公司的战略调整。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信息主要通过订阅公司网站上的组织结构图、企业名录和资信类数据库;访谈竞争对手的员工和资深业内人士等途径获得。

2.8生产运营

竞争对手的生产运营情报:包括对手的生产、产能以及工程和研发状况,涉及公司内部的核心经营数据、直接竞争对手处获取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与公司的生产运营活动相联系的第三方接洽获得一部分信息。

(1)生产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供应商、设计施工单位;查阅规划委、建委、质监局、法院、卫生防疫站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的档案文件并从中推断;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2)产能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协会出版物。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供应商、运输部门、客户;查阅环保局、消防局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的档案文件并从中推断;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工程和研报:主要通过查阅专业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检索科技类数据库;访谈行业协会、科技主管机构、技术专家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等途径获得。

3竞争环境

从社会环境获取竞争情报是指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对手之外搜集相关情报,获取的情报主要有行业情报、市场情报、消费者情报、客户信息情报、宏观环境情报。

(1)行业情报:行业情报内容包括行业类别、行业基本信息、行业生命周期、行业技术水平、行业政策、行业竞争格局等。主要通过查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或市场调查报告、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等途径获得。

(2)市场情报:市场情报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可分为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商业网点分布、市场发展前景等几类。可通过查阅统计年鉴等工具书、调查问卷、模型分析、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亲自调查获取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消费者情报:消费者情报是企业正确制定产品开发策略和市场销售策略的基本前提,其内容包括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行为、品牌知名度和消费满意度等。可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回访、专业的媒体调查机构提供的数据等途径获取。

(4)客户信息情报:客户信息情报是企业的利润来源,也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根源。其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组织信息、客户经营效益、客户信用评价等。主要通过实地访问等途径获取。

(5)宏观环境情报:所有行业都会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能做的是监测这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和战略定位。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①政治环境信息。政治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发生重大国际事件、政府变革、权利转移以及一些具体的立法和规章制度的变化。政治环境信息主要可通过阅读时政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订阅网络新闻、加入论坛、博客等、听广播、看电视、检索新闻和法律法规数据库、通过驻外使馆、新闻记者等进行搜集;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等途径获得;②经济环境信息。经济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周期的影响、世界贸易方式的变化、汇率和商品价格变化、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以及经济对供应商和特定用户群的影响等。经济环境信息主要通过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访问国内外的财经类网站、浏览知名经济学家的博客、搜索财经类数据库、与主管经济的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亲自调查获得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③社会环境信息。社会环境信息的变化包括社会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交通环境、通信变化、人口构成、人们的品味、习惯的变化以及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等。社会环境信息主要通过阅读报刊和专业杂志、检索人口统计数据库、亲自调查获取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④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上的变化包括技术变革对产品、工艺、分销渠道的影响等。技术环境信息主要可通过检索技术类出版物,如期刊、会议论文、专利、技术标准、技术报告等、检索科技类数据库、订购行业协会出版物、咨询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等途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