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1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2.5系统;锁定板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临床上的一种极为常见的骨折损伤,约占平时骨折的10%[1]。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较多,以往采用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等治疗方法,不能充分保证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固定情况不佳,且治疗后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2],我院自2011年2月~2014年10月,应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1例,男8例,女13例,其中跌伤15例,车祸伤2例,机器绞伤4例,年龄28~72岁,平均56.8岁。骨折按AO/ASIF分型,13例为A 型,5例为B 型,3例为C型,所有患者均在肿胀消退后手术,手术时间为伤后3~9d,平均6.4d。

1.2方法 麻醉为臂丛或全麻,取仰卧位。消毒铺单后上肢驱血止血,自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间进入,将两者分离牵开后,切开旋前方肌达骨折端,牵引复位后克氏针临时固定,恢复关节面高度和掌倾角、尺偏角、前臂长度,软骨下缺损处予以植骨,将2.5系统桡骨远端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置入后螺钉固定,C臂机透视见位可。冲洗伤口,放置引流后逐层缝合。

1.3术后处理 术后24 h 拔出引流条, 早期鼓励患者主被动行手指功能锻炼, 视患者耐受情况,开始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1、2个月随访, 而后每隔3~6 个月随访, 对康复情况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

2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均得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1.5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6w。未出现感染、内固定断裂、肌腱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根据Gartland 与Werley评分标准:优11例, 良7 例,一般4例,优良率85.7%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案较多,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等,由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存在断骨移动、固定性差等特点,若治疗中的固定效果不佳,就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腕关节畸形、创伤性关节炎、肢体短缩、腕管综合征以及活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活动[3]。

以往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这是最为传统的方法,其固定效果不确切,且石膏固定时间长,存在关节僵硬、皮肤软组织问题;同样,外固定支架也不能避免僵硬,同时还有钉道感染的问题。而随着内固定材料及技术的发展,桡骨远端骨折目前越来越倾向于切开复位,治疗的本质目的在于良好的实现断面解剖重建,且在不出现任何并发症的前提下,快速恢复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并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4]。相比于普通接骨板,其优势在于①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②钢板和螺丝锁定合为一体的治疗方法,可在发挥作用的同时避免螺丝出现松动的现象;③加压设计理念,可显著降低螺丝承受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对螺丝造成的切割情况,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骨折复位后丢失现象的出现;④锁定加压的技术设计,从本质上实现了对于骨皮质能够不完全相贴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患者的相关组织供血得到了良好保障[5-7]。而作者所用的2.5掌侧锁定系统,比以往的3.5系统更有优势,具体在于:①更小的体积,避免广泛的暴露;②减少了对屈肌腱的刺激,降低了肌腱断裂的风险;③螺钉更小,可以对更小的骨块进行固定。所以,2.5系统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案。

关于手术切口,本组病例均从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间隙进入,避免从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间隙进入,这样可有效保护正中神经,减少牵拉损伤。虽有报道称该间隙进入会增加暴露难度,但笔者所作病例中,并未出现上述情况,桡骨远端尺侧柱依然可以清晰暴露。

参考文献:

[1]朱辉,袁锋,俞光荣.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930-3932.

[2]曾赛华,孙绍裘,周昭辉,等.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治疗AO-C 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7):243-244.

[3]尹伟忠,沈燕国,丁菊红,等.掌侧T 型锁定钢板联合桡骨茎突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11):1281-1284.

[4],吴煌,闵华,等.选择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3):8032-8035.

[5]李建峰,赵民,赵亮,等.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5):559-560.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2

[关键词] 中医接骨法;传统钢板固定法;前臂骨折

[中图分类号] R2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03-02

小儿前臂骨折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多发病[1]。当前,治疗小儿前臂骨折多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如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法、传统普通钢板固定法等。然而,这些方法治疗小儿前臂骨折疗效却不尽令人满意。此次,我们着重关注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中医接骨法,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讨中医接骨法治疗小儿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9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72例前臂骨折患儿,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儿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7~13岁,平均(9.1±2.4)岁;观察组36例患儿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13岁,平均(9.2±2.7)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6例观察组患儿均采用中医接骨法,具体为:患儿取仰卧位,术前采用常规麻醉操作予以麻醉,让患儿肩部外展90°并屈肘90°,置前臂与前位,露出患儿的骨折处皮肤,手术辅助者双手握住患儿的腕部做持续性牵引,持续3 min左右,在此期间注意按摩骨折处的肌肉,避免患儿发生肌肉痉挛。然后,捏住患儿骨折远端2 cm左右处,让前臂加大成角后进行180°的回绕手法处理(顺时针或逆时针),回绕后术者与手术辅助者加大力度对抗牵引力,拉成直角后检查患者骨折处的复位情况,看是否复位完全,若复位不完全则按以上步骤重复操作使得患者骨折完全复位,患者复位完全后则用胶布将患者的桡骨远端与前臂远端固定,再用4块小夹板固定、悬吊。患儿外固定1个月后去除夹板、胶布,用中医活血通络行气的中药每日熏洗1次,持续治疗5个月;而对照组36例患儿则采用普通钢板固定治疗,具体为在常规手术入路下用普通六孔钢板予以内固定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治疗6个月的治疗有效率情况。

1.3 疗效评判标准[2]

此次实验,我们将患儿的治疗效果划分为治愈、有效、无效3种情况,具体为:(1)治愈:患者治疗后,前臂骨折处经X线片显示复位完全,而且治疗愈合过程中没有出现骨折部位畸形等现象,治疗半年后前臂功能恢复至受伤前水平;(2)有效:患者治疗后,前臂骨折处复位较好,治疗愈合过程中有过骨折部位的轻度畸形情况出现,但患儿治疗半年后前臂功能基本恢复至受伤前水平;(3)无效:患儿治疗后,前臂骨折处没有达到解剖复位,也没达到功复位,愈合过程中出现了骨折部位的严重畸形,前臂功能在治疗半年后较受伤前有明显差距。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36例前臂骨折患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共治疗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72.2%;而观察组36例患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共治疗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8.9%(P

3 讨论

小儿前臂骨折是临床上一种极为常见的多发病,特别是前臂远端,据统计称,占所有前臂的25%左右[3]。此类患儿常伴有骨折处的疼痛、畸形,甚至出现前臂和手的功能障碍,给患儿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临床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4]。

前臂骨折的患儿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受伤人群,患儿由于其前臂远端的软组织较少,肌肉的牵扯力也很小,一旦发生前臂骨折需要进行积极的复位处理,而且治疗时需要格外谨慎和细心。目前,治疗小儿前臂骨折的西医治疗方案主要为如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法、普通钢板固定法等,其中传统钢板固定法治疗疗效相对较差,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方法是一种新型的西医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诸多肯定,但其治疗费用却十分昂贵,对术者要求高,目前临床还难以被大多数患者家庭所接受采纳。中医接骨法是我国传统中华文化中绚烂珍宝之一,苏海雄[5]研究显示,中医接骨法治疗费用低,较西医内固定技术费用少50%左右,而且骨折愈合更快,疗程较西医疗法缩短约1/3~1/2。这很好的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加快了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患儿及早、更好的投入学习与生活中去。此次实验,我们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重点观察探究中医接骨法治疗小儿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将2010年5月~ 2012年9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72例前臂骨折患儿,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钢板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中医接骨法治疗,并且使用中医中药的熏洗方法来帮助患儿骨折部位活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加快患者的康复,改善患儿的预后。所有72例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然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差异。从实验结果来看,我们发现接受中医接骨法治疗的36例患者共治疗有效32例,总有效率高达88.9%,较对照组72.2%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优势。可见,中医接骨法治疗小儿前臂骨折具有较为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疗效。此外,明立功等[6]在相关文献中指出,中医接骨法治疗前臂骨折安全性较高,发生不愈合现象的情况极少。可见,中医接骨法治疗小儿前臂骨折还十分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之,中医接骨法治疗前臂骨折患儿具有十分有效的临床疗效,治疗费用低,手术简便、大大缩短患者的康复疗程,而且患儿不愈情况极少,十分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该种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红霞,周忠诚,翁迪华,等.比较两种内固定法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6):648-650.

[2] 徐飞,朱亚平.回绕手法整复儿童前臂远段骨折背向移位36例[J].江苏中医药,2007,24(3):28-29.

[3] 刘玲.中医骨伤学科告急[J].医院管理论坛,2007,27(4):126-127.

[4] 孙林云.孙氏接骨膏治疗骨折的临床体会[J].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10,11(1):87.

[5] 苏海雄.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4):569-570.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3

[关键词]骨折中后期;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功能康复

本文将对自2013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前本院或外院转入我竹村社康中心治疗的232例患者给予临床分组分析,从而探讨在社区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对四肢骨折中后期患者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符合患者自身身体实际状况的治疗方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观察患者在康复期间的身体表现数据,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的临床表现是日后提高四肢骨折后期调养康复质量方案和治疗效果的可靠保障。下文列述记录的临床表现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研究采集时间是自2013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均为本院或外院转入我社康中心治疗232例患者,给予临床分组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四肢骨折(开放或闭合性)经早期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且达到临床疗效等待功能康复患者,其中男118例、女114例,患者年龄为19~45岁之间,平均(32.57±0.27)岁,病.程在1个月~半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 54±0.65)个月;上肢骨折116例,下肢骨折116例。按统计学调研理念分为研究组(116例)和对照组(116例),且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在对比组的116例的患者中,采用的治疗方案是经早期手术治疗或者是非手术治疗手段后,嘱患者自行功能康复并口服中、西成药物治疗,并且叮嘱患者进行定期的复诊与检查,其中:口服药以伤科接骨片(0.36g/片):4片/次,3次/d,配合葡萄糖酸钙片(0.5g/片):3片/次,3次/d;1周1个疗程,治疗4~8周。研究组116例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前期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之上,辅以在社康中心进行具有针对性、个性化中医康复治疗。采用的中医适宜技术有针灸、导引、中药熏蒸或中药封包、针刺放血、光电治疗、口服中药等方法。其中针灸、中药熏蒸或中药封包、口服中药均需要根据患者当时病情、病程和伴随症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选择穴位、加减中药进行个性化治疗。中药熏蒸或中药封包以四肢损伤洗方:伸筋草、透骨草各15g、制乳香、制没药、红花、萆Z各10g、羊藿12g为主。上肢加桑枝、桂枝、羌活各9g;下肢加牛膝、木瓜、独活各9g;中药熏蒸或中药封包治疗:1次/d,1周1个疗程,治疗4~8周。口服中药以肢伤二号(当归、赤芍、续断、威灵仙、骨碎补、五加皮各12g、生薏仁、桑寄生各30g等)或肢伤三号(当归、白芍、续断、骨碎补、威灵仙、川木瓜、天花粉各12g、黄芪、熟地各15g、自然铜、土鳖虫各10g)为主随症加减;口服中药以一天一剂,1周1个疗程,治疗4~8周。导引即功能煅炼,分主动和被动煅炼;两者均需遵循渐进方式,以免造成患肢损伤;治疗时间和频率同上。光电治疗按常规操作且需要的时间以及进行治疗的频率亦同上。

1.3疗效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是符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骨折后关节功能康复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准确判断。(1)治愈:四肢骨折中后期功能康复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等临床表现均消失,且关节活动正常,未出现任何活动受限情况,经随访3~6个月不等,患者无病情复况;(2)显效:患者治疗后,上述临床表现均基本消失,且关节活动基本正常;(3)有效:患者治疗后,上述临床表现均减轻,且关节活动情况得到改善;(4)无效:患者治疗后,上述临床表现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关节活动仍受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等严重情况。康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完成治疗内容后,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并统计,观察组治愈例数62例,显效33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69%;对照组治愈例数32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38例,有效率为67.2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完成治疗内容后,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和满意度进行评价和统计,观察组非常满意100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非常满意65例,一般满意26例,不满意25例,观察组总的满意度为97.4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交通发达,引起无数工伤和交通事故以及生活损伤,造成许多骨外伤患者,如四肢骨折(同前)最为常见。这些患者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均有一个共同特点:术后伤处长期肿胀、疼痛、关节功能屈伸障碍,尤其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肢;骨伤中后期又易出现并发症,且易造成术后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等不良反应,所以消除患肢肿胀、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显得尤其必要。关节损伤最重要康复治疗原则是防止肿胀和消除肿胀。中医认为:骨断筋伤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局部肿胀、疼痛,严重会出现溃脓感染甚至肢体坏死。中医认为,创伤所致骨断筋伤,同时也会累及血脉、皮肉。由于伤后肢体固定或制动时间过长,导致关节屈伸不利影响功能活动。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固定超过3~4周通常导致一定程度永久性僵硬。但这些功能康复治疗专科医院又满足不了此需求,患者在时间和经济上也坚持不了。患者术后不是单纯卧床休息等待组织愈合,而是要给予及时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耐力以及功能,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对骨伤中后期患者在社区进行功能康复治疗,是我们以病定技术的中医适宜技术从中医治疗有明显效果的社区常见病人手,根据该病临床特点和治疗需求,社区医生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本病的中医适宜技术按操作流程实施治疗,以期达到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并且患者乐于接受中医治疗方法。在社区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有针灸、导引、中药熏蒸或封包、针刺放血、光电治疗、口服中药等方法。其中针灸、中药熏蒸或封包、口服中药均需要根据患者当时病情、病程和伴随症状通过中医辨证施治选择穴位、加减中药进行个性化治疗。

3.1针灸

针灸是一种中医特有治疗疾病手段,是针法和炙法总称,针灸治疗与中医其他治疗方法一样,临证时必须通过四诊对复杂病情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疾病寒热、虚实等属性,明确其病位所属何经、何脏,进而探求其病因、病机,辨认其证侯和标本缓急,用针、炙、罐等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目的。

3.2内服中药

口服中药以肢伤二号或肢伤三号为主,其中肢伤二号以祛瘀生新,舒筋活络为主,而肢伤三号以补益气血,促进骨合作用强。二方随症加减选用。有研究表明,尽早应用补肾药物是预防骨牵引等所致的医源性膝性关节炎较佳方法。

3.3中药封包或熏蒸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中药封包或熏蒸在促进骨伤手术中后期功能恢复方面起到非常关键作用。中药封包或熏蒸方配伍规律,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软坚散结以此来缓解疼痛,并调节人体内环境实现瘀祛新生的目的,能够在治疗中实现抑制细菌生长、消除炎症蔓延、活血化瘀,通则不痛,对于患者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意义。四肢损伤洗方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用于四肢骨折、脱位、扭挫伤后筋肉挛缩酸痛,治疗作用显著。

3.4光电治疗

光电治疗主要以红外线、中频、超短波等为主,具有消炎、镇痛、抗菌、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消散粘连、加快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4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分型; 计算机体层成像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MSCT) 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 an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 in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TPF).[Method]From August 2005 to February 2009,49 fratures in 45 patients with TPF were treated.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There were 32 males and 13 females.The patients were aged from 2065 years(mean 46 years).Four patients suffered bilateral TPF.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standard Xrays and 64slice spiral CT scanner.Axial CT scans were processed with VRT and MPR.Their Xray plain films and 64slice spiral CT scans (including VRT and MPR)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ir fracture types and protocol.[Result]According to the VRT and MPR findings,13 fractures(13/49) classified by Xray plain film were corrected,protocols were changed for 9 fractures (9/49),and 15 fractures(46.9%) of intercondylar eminence of the tibia and 6 fractures(28.6%) of proximal fibula were underdiagnozed.[Conclusion]MSCT (VRT+MPR) can clearly show the area and degree of tibial plateau collapse,the details of TPF and the delitescence fracture,help to determine TPF types,decrease the underdiagnosis rate and choose a rational protocol.The use of combined VRT and MPR is a supplementary means for Xray plain film and axial CT scanning,which has grea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tibial plateau fracture(TPF); Schatzker's classifica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作者简介:张海波(1966-),男,河南开封市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电话)0378-5672507,(电子信箱)Zhb.2008.2008@163.com 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TPF)属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损伤类型,治疗不当易造成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而更趋全面的骨折分型是制定周密治疗计划(包括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等)的前提,使用三维CT成像则能够提高对胫骨平台等骨折术前分型的可靠性[1],同时又为客观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本文对本院2005年8月-2009年2月共45例49侧(均有X线、MSCT资料)TP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容积重组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对TPF分型及治疗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6岁。左31侧,右18侧,4例为双侧TPF。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7例,高处坠落伤13例,摔伤5例。

1.2 研究方法

49侧TPF患者术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64层螺旋CT扫描检查。首先根据X线片并参照Schatzker分型标准[2]进行分型,提出相应治疗方案。在轴位CT扫描后行VRT、MPR成像。对VRT中的胫骨平台俯视位图像作如下处理:经髁间嵴作一条前后方向的直线,取该线中点作一条横线与之垂直,将平台面分为前外、后外、前内、后内4个象限,以评定骨折劈裂和塌陷的侵及范围[3]。结合VRT、MPR结果对X线分型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并将更改结果归入不同的分型组,对原治疗方案进行部分更改,并且统计X线片漏诊的隐匿骨折(obscure fracture,OF)。

2 结 果

2.1 分型更改

根据X线片和VRT+MPR图像分别进行Schatzker分型结果见表1。参考VRT+MPR分型结果,X线片分型更改情况如下:I型6侧,更改分型4侧(3侧改为Ⅱ型、1侧改为Ⅴ型);Ⅱ型14侧,更改分型4侧(均改为Ⅴ型);Ⅲ型2侧,均更改分型(1侧改为Ⅱ型、1侧改为Ⅴ型);Ⅳ型3侧,均更改分型(均改为Ⅴ型);Ⅴ型10侧和Ⅵ型14侧均未更改分型。共13侧更改分型,更改率26.5%。

表1 45例49侧TPF依据不同影像学方法进行的Schatzker分型结果影像学方法Schatzker分型(侧数)ⅠⅡⅢⅣⅤⅥX线片(正、侧位)614231014MSCT(VRT结合MPR)214001914

2.2 治疗方案更改

原Ⅰ型骨折的3侧,拟行支具制动等保守治疗,改为Ⅱ型骨折后,改为经前外侧入路行骨折复位植骨支持钢板固定;原Ⅰ型骨折的1侧,拟经皮行2枚空心加压螺钉冠状面固定,改为Ⅴ型骨折后,改为行内、外平台双钢板固定;原Ⅱ型骨折的3侧,拟经前外侧入路行骨折复位植骨单一支持钢板固定,改为Ⅴ型骨折后,1侧(内侧冠状位骨折)改为增加经皮行内侧平台骨折2枚空心加压螺钉矢状面固定,另2侧(内侧矢状位骨折)改为增加经内后侧入路行支持钢板固定;原Ⅵ型骨折的5侧,X线片均未见内侧平台骨折,拟经前外侧入路行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4]进行固定,MSCT示合并内侧平台骨折后,1侧改为增加经皮行内侧2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另1侧改为增加经内后侧入路行支持钢板固定。共8侧更改治疗方案,与总侧数相比,更改率为16.3%。2.3 未影响分型的OF漏诊

全部49侧中,32侧合并髁间嵴骨折,MSCT证实其中15侧(46.9%)未被X线片发现;21侧合并腓骨近端(头或颈)骨折,MSCT证实其中6侧(28.6%)未被X线片发现。

2.4 典型病例(图1)

MSCT检查后虽未更改X线分型,但补充显示了内侧平台和髁间嵴骨折,手术方案遂定为经前外侧入路行径皮微创钢板接骨术联合经皮行内侧平台骨折2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

3 讨 论

3.1 不同影像学方法比较

尽管X线片对多数TPF可做出诊断,却很难充分了解骨折的全貌,因图像重叠和平台中某些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对于冠状位骨折劈裂、矢状位骨折劈裂无移位、平台后部骨折、塌陷程度小或骨折只涉及小部分关节面等,则会出现X线片上正常的OF[5]。轴位CT扫描能避免影像的重叠,并可发现一些X线片不能显示的骨折,利于全面诊断,但不能反映出病变的立体结构且有造成横断骨折漏诊之虞。MSCT之VRT图像可直观显示骨折表面状况、平台关节面的塌陷范围和碎骨片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但无法显示骨折的内部细节和测量胫骨平台的塌陷程度;MSCT之MPR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内部细节和平台的塌陷程度,但无法显示骨折片分离的三维立体情况和平台关节面的塌陷范围。结合VRT、MPR图像基本上弥补了X线片和轴位CT的不足,能够为TPF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是术前对骨折区域进行的一次精确而无损伤“解剖”观察。

3.2 MSCT对分型和预后判断的作用

X线片是急诊诊断的第一手资料,简单快捷,是明确TPF和对其粗略分型的直观图示[6],但运用二维的X线片观察三维的TPF具有很大局限性,可使有些看似简单的骨折常因组织干扰忽略了存在的复杂骨折。Schatzker分型依据的是膝关节X线正位片且经典示意图所示骨折线为矢状位纵行劈裂,但该分型的文字说明对骨折劈裂的描述超出了仅在正位X线片所见的矢状位纵行劈裂。由于MSCT显示出了X线片上正常的OF,X线片分型便被更改,本组Ⅰ~Ⅳ型均有大小不等的更改率。更改后的分型以Ⅴ型最多,主要因素为MSCT检查后发现了双侧平台存在的OF并由其它类型骨折归入Ⅴ型。完善的分型可对损伤能量和骨折轻重作出评价,并为判断预后提供帮助。由于原始创伤致关节面受损和关节软骨一旦损伤或退变即不能再生[7]等原因,TPF晚期并发症主要有创伤后关节炎和膝关节僵硬等[8]。TPF总体而言是一种严重损伤[9],由Schatzker Ⅰ~Ⅵ型表示损伤能量和程度增加,同时反映预后越来越差[10、11],如Ⅴ、Ⅵ型骨折常伴有半月板及交叉、侧副韧带损伤,由于部分病例切除半月板过多导致术后下肢力线异常而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12]。

图1 男,41岁,左侧SchatzkerⅥ型TPF 图1a、b 正侧位X线片示外侧平台塌陷骨折伴胫骨近侧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及腓骨近段粉碎性骨折 图1c 轴位MSCT图像显示外侧平台粉碎性骨折伴塌陷区骨质缺损及内侧平台冠状位骨折 图1d 俯视位VRT图像见骨折塌陷主要位于平台前外侧象限,合并内侧平台冠状位骨折(主要位于前内侧象限内的无明显移位劈裂骨折)和髁间嵴骨折 图1e、f 前面和侧面斜俯视位VRT图像直观立体显示外侧平台劈裂塌陷和骨折表面碎骨块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 图1g、h 冠状位和矢状位MPR图像显示外侧平台关节面塌陷程度

3.3 MSCT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MSCT捉供了骨折程度和移位信息,完善了Schatzker分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手术优良率的前提之一[13、14],本组更改治疗方案侧数占更改分型侧数的61.5%。在俯视位VRT图像上将胫骨平台分为4个象限有助于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根据多方位VRT图像便于判断所有骨折块的形状、大小及移位方向,以预先设计钢板及螺钉的固定位置[15]。TPF复位效果不佳的常见原因是植骨不实、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和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等[16],MPR图像则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变化,并可进行精确测量骨折劈裂的距离和塌陷的宽度及深度,可协助评估术中的植骨需要量。对于发现合并OF如髁间嵴骨折者,术后可适当延长外固定和开始功能锻炼时间。

参考文献

[1] 扈延龄,裴国献,李 旭,等.三维CT重建对关节内骨折分型术前评价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568-570.

[2] 田 伟.积水潭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0-474.

[3] 侯筱魁,张 峻,孙月华.三维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421-424.

[4] 张海波,张世清,王义生.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055-1057.

[5] 李振宙,侯树勋,吴克俭,等.螺旋CT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治中的价值[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0-121.

[6] 陈 健,罗从风.不同影像学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395-4398.

[7] 宁志杰,孙 磊,吴复元.现代骨科临床检查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31-135.

[8] 张道俭,朱天岳,柴卫兵,等.解剖型胫骨髁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542-1544.

[9] 陈 滨,郭 刚,张 晟,等.关节镜辅助下LCP微创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Ⅰ、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401-403.

[10]梁承伟,朱 炯,沈海敏.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64例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393-1396.

[11]吴 煌,廖 瑛,范伟杰,等.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与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891-893.

[12]陆晴友,彭 庄,席秉勇.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256-259.

[13]张德荣,杨淮海,刘红兵,等.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置[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707-1709.

[14]刘 岗,张进禄,周东升,等.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309-1311.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5

方法:对42例膝关节僵硬患者(ROM<30°)进行中药外敷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每月拍X片测量关节间隙、ROM。前瞻性对比关节间隙、ROM的变化。

结果:42例膝关节僵硬患者34例ROM>89°,8例ROM增加20°-30°,平均关节间隙增加2.0mm,患肢疼痛、肿胀明显减轻,治疗总有效率93.3%。

结论:中药外敷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更有效治疗膝关节僵硬患者,更有利于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关键词:中药外敷 综合康复治疗 膝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度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92-02

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僵硬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膝部损伤后长期制动所致,膝关节僵硬一旦形成,则会影响关节屈曲度,引起下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如何有效治疗膝关节僵硬,仍然是医学面临的一大难题。2008至2011年期间,我院对42例膝关节僵硬患者(ROM<30°)进行中药外敷配合综合康复治疗,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证实了穴位贴敷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僵硬,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髌骨骨折2例,股骨下段骨折7例,股骨髁间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6例,胫骨髁间棘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7例,韧带损伤3例,髌骨骨折l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8岁~62岁,平均33.03岁。ROM=18° 4例,ROM=20° 12例,ROM=25° 6例,ROM=15° 0例,ROM=27° 5例。

2 治疗方法

患者以安全为前提,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该42例患者全程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如药物、运动疗法、电疗等综合治疗,同时联合穴位贴敷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一般连续3-5个疗程。其中综合康复治疗包括:①给予改善循环、止痛等对症治疗;②康复运动疗法:采用关节松动训练、牵引等运动疗法,45min/次,1~2次/d,6~12次/周;③电疗:采用中频脉冲电、低频脉冲电、超声波等电疗方法,20min/次,1~2次/d,6~12次/d。中药外敷药用:鸡血藤、血竭、干姜、三七、丹参、川芎、当归等中药组成,以上中药各50克,搅匀后打成粉末状,再用姜汁煎熬搅拌成膏状。④将适量药放于膝关节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固定,2~3天换1次药,孕妇及皮肤破溃处忌用。治疗期间观察患肢膝关节敷药处的皮肤情况,如有皮肤瘙痒、起红疹等过敏症状,立即停止敷药。每月拍X片测量关节间隙、ROM。前瞻性对比关节间隙、ROM的变化。

3 治疗结果

42例膝关节僵硬患者34例ROM>90°,8例ROM增加20°-30°,平均关节间隙增加2.0mm,患肢疼痛、肿胀明显减轻,治疗总有效率93.3%。

4 讨论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6

【关键词】 DHS; PFNA; 内固定术; 股骨近端骨折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HS and PFNA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Method:72 patients with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for 35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for 37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HS internal fixation,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NFA internal fixation.The relevant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and Harri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surgery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healing time and ambul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HS; PFNA; Internal fixation;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Dongguan Changping Hospital,Dongguan 52357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8.042

股骨近端骨折的骨折部位多为粗隆部位至股骨干狭窄部位间,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非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在延缓病情进展上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治疗预后效果有限[1]。为探讨手术治疗在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应用动力髋螺丝钉(DHS)与抗旋转螺丝钉(PFNA)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确诊为股骨近端骨折且行内固定术治疗的72例患者,心、脑、肺等内科疾病种类为单一型者37例,合并两种以上者13例;经骨密度测定患有骨质疏松者16例,骨量减少者12例;其中致伤原因为车祸37例,跌倒12例,高处坠落14例,重物砸伤9例;骨折肢体为左肢体33例,右肢体39例;骨折类型为粗隆间骨折54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6例,粗隆下骨折12例;依据Evans骨折分型为Ⅰ型12例,Ⅱ型18例,Ⅲ型22例,Ⅳ2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5~65岁,平均(43.68±5.19)岁,受伤至就诊时间6 h~7 d,平均(3.85±1.24)d;研究组37例患者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34~65岁,平均(49.52±5.3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5 h~7 d,平均(3.58±1.42)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就诊时间、骨折类型、骨折肢体、致伤原因、Evans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临床征象符合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经X线检查或CT扫描证实为股骨近端骨折者;均签署治疗方案与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无手术与应用相关物的禁忌证[2]。(2)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者;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病理性骨折者;随访失访者;不配合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实施者[3]。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术前准备,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综合对症治疗内科疾病:入院后均经术前检查,多科协作对症治疗心、脑、肺等内科疾病[4]。(2)术前准备:均行牵引治疗以避免患者病情加重,麻醉方式均选用硬膜外麻醉。

1.3.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中均选仰卧位且固定在牵引床上,避免患者患肢因无意识痉挛或移动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均在C臂X线机指导下进行,扩大手术视野,相应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1.3.2.1 对照组 对照组内固定术材料选用动力髋螺丝钉:垫高患者患侧臀部15°,采用Watson-jones切口(经典股骨近端切口)切开皮肤、阔筋膜与皮下,在C臂X线机透视下分离股外的侧肌,显露股骨与大转子上段,复位后植入DHS系统,内固定位置经证实良好后关闭切口,并留置导管负压引流。

1.3.2.2 研究组 研究组内固定术材料选用抗旋转螺丝钉:骨折复位方法同对照组,经证实复位位置准确后,拧入PFNA主钉(解锁状态下)并将其锁定,同时依据患侧足部位置与前倾角给予旋转移位检查及纠正,在C臂X线机透视下安放远端锁定。

1.3.3 术后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7 d):密切关注血浆引流管引流情况,并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并同时开始行踝关节、股骨四头肌主动活动练习[5]。(2)中期康复训练(术后8~21 d):患者取仰卧位行髋关节屈伸与收展运动,采用循序渐进原则行CPM训练(初始训练角度应

1.4 观察指标 观察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所有患者均行3~6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地行走时间。

1.5 评价标准 采用Parker-Palmer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患肢行走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7]。Parker-Palmer评分量表主要内容:室内、室外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行走,每项内容分有四个级别:没有困难记3分、借助助行器记2分、需要他人帮助1分,无法行走0分,总分9分,分值越高则行走能力越高,反之则恢复效果欠佳[8]。Harris评分量表:总分100分,80~100分表示髋关节恢复效果优良,61~79分表示恢复效果一般,60分以下表示恢复效果欠佳[9]。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随访时相关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时的Parker-Palm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原则为稳固骨折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于内固定的器材主要有动力髋螺丝钉、抗旋转螺丝钉以及锁定钢板,受老人的手术耐受力以及合并症较多的限制,锁定钢板较少应用于治疗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10-11]。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168.27±40.16)mL与手术时间(83.24±12.85)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5.13±36.78)mL与(112.17±15.28)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同时,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随访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两组患者随访时的Parker-Palm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行DHS和PFNA内固定术在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上均有一定效果。且研究组的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PFNA内固定术能够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为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提供充足时间与机会。由此可见,手术方案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并非高龄患者的禁忌,可以有效避免传统保守治疗方案因卧床时间过长导致的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14]。且患者患肢骨折部位经手术治疗得到良好复位与固定后,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相应减少或避免患者术后骨不连、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进而有效降低因股骨近端骨折导致的病死率,提高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与身体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随访时的Harris评分(83.12±7.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3±7.26)分,表明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更有利于髋关节正常功能的恢复。分析原因可能为PFNA治疗的承受应力轴心为侧方固定内移,负荷传导方式为内膨胀压挤式,能够提高骨折端的内固定的稳定性,进而提早行相应负重锻炼,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15-16]。在PFNA手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术前需仔细阅读患者X线影像学资料,以选用适合患者骨头结构的PFNA系统;术中操作均需在C臂X线机指导下进行,以提高系统植入位置的准确度;尽量减少锤击等直接暴力对骨质与结构的损伤,以避免其他部位骨折[17-18]。关于PFNA内固定术在股骨近端骨折不同Evans骨折分型的深入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综上所述,针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抗旋转螺丝钉治疗,能够相应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地行走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更有利患者的髋关节恢复与治疗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侯东峰.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在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中临床疗效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59-860.

[2]吴昊,徐南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5):36-40.

[3]张帆,罗晓东,叶茂,等.PFNA与Gamma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的比较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2,11(9):687-689.

[4]张宇明,陈斌,常保国,等.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7):3121-3125.

[5]罗勤瑜,胡奕山,郭予立,等.侧卧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4(18):521-525.

[6]曾绍林,汪莹,万云虹,等.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15):98-99.

[7]刘百峰,李春龙,刘洪军,等.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113-114.

[8] Tyagi V,Yang J H,Oh K J.A computed tomography-based analysis of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for lateral impingement with two types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erotation in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jury,2010,41(8):857-861.

[9] Mereddy P,Kamath S,Ramakrishnan M,et al.The AO/ASI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a new design for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J].Injury,2009,40(4):428-432.

[10]易文辉,张叔云,沈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4):423-424.

[11]吕振刚,王雪飞,葛双雷,等.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学进展,2012,12(24):4701-4703.

[12]朱定川,刘雷,高峰.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18-20.

[13]孙强,赵昌明.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4):345-346.

[14]段军富,王博,张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17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1(6):1587-1590.

[15]邹强,孙磊,胡宏伟.采用Singh指数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2):1143-1145.

[16]马坤龙,王绚,栾富均,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伽马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系统评价[J].华西医学,2013,17(3):671-674.

[17]赵洪信,张友刚.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