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标 教学方法 创新 改革

数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考学前途,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该从数学基础知识抓起,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推理、思考,得出结论,在学生不断的推理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的解题方法训练,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形成创新技能,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占据初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导,导致初中数学课堂越来越枯燥,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明显受到影响。[1]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组织对培养学生的观察、验证、推理、交流、逻辑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初中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需求,新课改的推进为教学改进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是当前的重要任务。[2]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教育中针对学生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一个协调性指导。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主要采取灌输式或者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培养人才和普及知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通过学习新课标知识,数学教师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尊重学生之间在智力发育、成长历程、知识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客观看待这种差异的存在,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流程、分层作业练习题、分层教学评价与考核标准等入手,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同时期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组织学生进行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3]

二、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双管齐下

教材是学生学号数学知识和学生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体现,新课改的实施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数学内容都是最基本的,形式也比较新颖,重点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很多的习题更加贴近生活需要,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而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从旧教材过渡到新教材,既要继承旧教材的精髓,又要发觉新教材的亮点,这种内容与形式的调整,要求数学教师具有强大的开发能力,深刻领会教材的意图,根据教改的要求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使用教材中要灵活多变,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删减,搜集、归纳和总结有关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挖掘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总之,数学教师的任务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是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更多知识,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提出:要灵活教学,让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生机,学生在学习压力下很难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为此,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根据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方案,将学生的注意力来回数学课堂,在课堂上可以以多媒体的声容并茂、小组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知识,了解数学科目的发展历程和著名数学学者的相关实际,向学生讲授更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科目的强大魅力和作用,从而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4]

四、使用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评价标准

初中数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部分,要积极落实“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简单侧重考试这一途径。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时,既要综合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或者互评,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综合各方面的考核信息,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其中重点强调师生的民主参与和自我反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重要作用。

总之,新课改的实施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契机,尤其是教学方法指导方面最为突出,然而,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目,要想真正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单凭一线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作为数学教师,当前需要做的就是深刻研究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初中数学教学做出努力。[5]

参考文献:

[1] 吴骏,汪晓勤.发生教学法:从理论到实践――以数学教学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02)

[2] 陈惠芬.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J]. 科技创新导报.2011(04)

[3] 蒲淑萍,汪晓勤. 数学史怎样融入数学教材:以中、法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8)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当前在初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新课标对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理念。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普及性,要求教师教给学生有价值的数学。同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这些理念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人人过关的目标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要正式学生本身的差异,从学生的差异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彻数学思想、提高实效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以兴趣为基点,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结合有关的数学故事讲授知识,有效地开展数学游戏,才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渗透数学思想,则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拓展学生思维。现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增加了综合能力考核的内容。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建立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代数中的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开放式的数学思想,教“活”数学。每当提到数学,很多人认为数学就是听课、做题、考试,把数学视为被动学习的课程,事实上数学是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人之渔,渔终身授用无穷。”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函数教学中,谈到求邮箱中剩余油量Y与行驶里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时,我们就可以拿学生天天喝的饮料为例,再如学相似时测量操场中旗杆的高度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启学生思维、教“活”数学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全面、科学地认识教学目标。并据此提炼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善于向教材发问,采用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课堂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灵活运用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最终解决问题。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必要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会把数学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的需要,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也会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讲平行线等分定理时,向学生出示一根1米长得旗杆,问学生:“大家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讲这根旗杆5等份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二,设错纠错,引导学生质疑错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开动脑筋,发出疑问,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的地方故意设计,也可在教学知识的关键点上设计错误,还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在定义、定理、运算、推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发现错误,提出问题,再进一步追问是否有解决的办法,并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主动获取新知识。

第三,换位思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初中数学本身就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交流的思想体系,它源于现实,用于现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乐趣。也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担当小教师,教学才会真正取得实效。此外要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向学习小组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转变,教师对此进行指导,借助学生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3采用多媒体手段,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而初中生对直观、形象东西感兴趣,因此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按照数学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把书本知识、练习及相关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讲授重点原理时,以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这对于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教师很难依据课堂上学生对于代数或者几何知识的接受程度,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采取如下做法:第一,应到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收集材料解决数学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积极思考现实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开拓思维空间,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

第二,善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计算机进入数学课堂,对于教师来讲是一种挑战,更是机遇,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果能够在几何教学中进行flash形式的演示,完成诸如平移、旋转、对称、变换等教学内容,可以在运动变化中研究数学的变化规律,增强理性认识。

综上所诉,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教学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就一定会使初中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元化;互动型;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28—01

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有好几年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初中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我平时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认真地探索和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建立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观,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学。

目前,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旧、偏深,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精神、合作学习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的关注的却较少,课程实施过程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还是以前的教学手段、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性和探索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一、要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学课程要能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还要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果与过程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

二、要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共同的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一个教学过程。教学中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想法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的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教学任务上。学生的学习目标在于通过在教师规定下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的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新课程标准要求,只有缩小师生之间的这种教与学的目标上的差异,才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1、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三种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由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转变成为动态的知识研究者。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积极、主动自由的去思考,去发问,去选择,努力当好学生的顾问,去当他们交换意见的积极参与者,传递者,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无间的朋友。

课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灵活变换师生的角色,用学生的眼光来看问题,用学生的思想去思考问题,以学生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把教师转变成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学习伙伴。

三、引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数学课堂活动要能够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能够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单纯的去进行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多媒体;数学实验;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35-01

在现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就提倡将数学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下面结合本人这些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就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谈谈一些的想法和体会。

数学是一门以抽象性和严谨性而著称的学科,在锻炼学习者思维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数学家欧拉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观察,也需要试验。的确,在当今注重创新的氛围中,我们的教育更需要数学实验和猜想。然而,数学当中的计算与逻辑推理很枯燥,这就使许多学习者望而却步。数学有它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如果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展示抽象概念,演绎发展过程,引导学习者一步步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既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教学不够鲜活的气息,又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弊端。

数学作为中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地位在高中阶段是无法比拟的。然而,数学课中的教学手段很长时期都是沿用“粉笔加黑板”这一单调模式。因为学科自身的特点,确实没有某些学科生动、形象、具体。很多学习者反应课堂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则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这值得全体数学教师进行积极推广。

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过渡的关键期,是初中数学的提升和深化。经过三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学生虽然养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却只是初具雏形。但是,高中数学内容逻辑严密、思维严谨、语言抽象、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强。高一年要学习集合、函数、数列、向量等,高二高三年要学习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极限、导数与复数等,这些知识内容理论成分很多,不管是知识的抽象性、论证的逻辑性、还是方法的灵活性,与初中相比其对数学思维的要求上了更高的台阶。这也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摆脱“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高中数学知识量大、理论性强、逻辑性高等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所总结的一些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板书,扩大课堂信息容量

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形象、更丰富的表达方式。相对于单一的板书设计,课堂上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将教学上那些用板书及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因为多媒体课件其优势在于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能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多媒体课件还能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亲历学习过程。信息技术与板书的结合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丰富课堂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演示数学实验,促进课堂知识理解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范文5

数学是一门以抽象性和严谨性而著称的学科,在锻炼学习者思维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数学家欧拉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观察,也需要试验。的确,在当今注重创新的氛围中,我们的教育更需要数学实验和猜想。然而,数学当中的计算与逻辑推理很枯燥,这就使许多学习者望而却步。数学有它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如果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展示抽象概念,演绎发展过程,引导学习者一步步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既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教学不够鲜活的气息,又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弊端。

数学作为中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地位在高中阶段是无法比拟的。然而,数学课中的教学手段很长时期都是沿用“粉笔加黑板”这一单调模式。因为学科自身的特点,确实没有某些学科生动、形象、具体。很多学习者反应课堂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则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这值得全体数学教师进行积极推广。

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过渡的关键期,是初中数学的提升和深化。经过三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学生虽然养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却只是初具雏形。但是,高中数学内容逻辑严密、思维严谨、语言抽象、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强。高一年要学习集合、函数、数列、向量等,高二高三年要学习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极限、导数与复数等,这些知识内容理论成分很多,不管是知识的抽象性、论证的逻辑性、还是方法的灵活性,与初中相比其对数学思维的要求上了更高的台阶。这也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摆脱“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高中数学知识量大、理论性强、逻辑性高等问题。以下几点,是我指导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所总结的一些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板书,扩大课堂信息容量

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形象、更丰富的表达方式。相对于单一的板书设计,课堂上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将教学上那些用板书及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因为多媒体课件其优势在于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能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多媒体课件还能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亲历学习过程。信息技术与板书的结合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丰富课堂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演示数学实验,促进课堂知识理解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反思能力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1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推进,老师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了:学生才是教学中真正的主体,而并非传统教学观中所认为的,老师才是课堂中最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下;特别是数学课的教学中,已经由老师的“教”再向学生的“学”逐渐的过度,并且通过事件证明,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更加强调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笔者在数学一线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新的教学大纲要求下,数学教学还存在这以下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学生往往能够寻找到数学题的答案,但是整个解题的过程和思路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些混淆。(2)当数学题的、要求或者条件发生改变以后,学生往往会变得酥手无措,不知道怎么去解题,,学生往往很难做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更无法做到对知识的举一反三。(3)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还不知道怎么去反思,如何去反思,找不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4)有时候数学老师在培养学生们的反思意识和发丝方法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或者策略。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极大了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人们在解决了某个难题以后,如果没有能够及时的对这些难题的方法、策略进行总结,这些解决的方法或者经验就会消失,就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从人们的日常经验升华到规律上,失去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在解决某一难题后,如果对解题的思路,不能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总结,就无法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靠,也就很难做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举一反三,对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数学老师应该加大对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路、解题的方法也更加的多元化、解题的思路也能及时的转换。最终能够使学生可以根据数学题中具体条件而有针对性的确定解题的思路,并随着题中条件的变化,有条不紊的转变解题的思路:能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解题,对知识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的深入地钻研和思考所学的问题,能够从数学题中各种纷繁复杂的表现中,抓住数学题的本质,使学生在数学思维中具有更大的广度和更深的深度。然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的进行反思,学生在对所学知识和解题的不断反思中,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所学知识与问题,掌握问题的实质。在数学题的解题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不要仅仅满足于求出了结果,要更多的思考解题的本质,面对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也可以掌握住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性。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对老师或者同学的解题思路、方法提出不同意见或者反对意见,在不断的反思中,培养出思维的批判性,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掌握。

三、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原则分析

(一)渐进性原则

老师在数学课程中,在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它和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一样的,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经历从他律到自律,从对问题的单向思维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从对问题的肤浅反思到对问题的深入反思。有鉴于此,在对学生的反思训练中,不可操之过急,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反思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激励性原则

在对学生反思的培养上,无论学生对数学题的反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不要直接去否定学生的想法,更不要轻易的去批评学生想法的错误。古人云:没有骂大的孩子,只有夸大的孩子。事实证明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老师应该耐下心来,给学生更大更多的信心,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更多的来自老师的信任与鼓励,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什么思想上的压力,对所学的知识和数学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与同学或者老师有不同的看法。通过提出自己的想法,让老师更多的了解到学生思维的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的,不断总结方法去引导教学生更好的进行反思,使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时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三)主体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反思的训练中,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内因,老师是外因,只有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老师需要告诉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反思的重要性和意义,教给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反思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不断进行反思训练,通过这些训练,掌握反思的技巧和方法,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拴运.利用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发现新的数学问题[J].数学教学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