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范文1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三联疗法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能够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很多,其中以幽门螺旋杆菌(HP)引起的慢性胃炎为最常见。有研究报道,幽门螺旋杆菌不仅可以引起慢性胃炎,而且可能会引起消化性溃疡和胃癌[1]。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和治疗一直是广大医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不断的研究总结,治疗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合理有效,治疗方案也基本趋于标准化。但是治疗方案实施的细节上不同的地方往往会有差异,尤其是在抗菌药的选择上。我院在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85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4岁。患者就诊前表现出腹部隐痛、腹胀、嗝气、返酸等症状,来我院后均经胃镜检查并取胃粘膜活检、尿素酶试验检测确诊。在来我院检查治疗前一周内未服用抗菌药、抗酸药和铋剂。对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检查,均为发现异常。

1.2 治疗方法

对85例患者采取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三种药物的剂量分别为:40 mg、500 mg、500 mg。奥美拉唑每日一次,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每日两次,连用4周。服药用前后行胃镜检查、尿素酶试验,并记录患者症状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食欲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所见及粘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尿素酶试验显示HP消除。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所见及粘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未愈:患者常规指标及临床症状均无显著改善。治愈和好转在统计有效率时均为有效。

2 结果

85例采用三联疗法的患者,其中治愈61例(71.8%);好转18例(21.20%);未愈6例(7.0%),总有效率达93%。9例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皮疹、乏力、腹泻、腹胀等,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好转。

3 讨论

3.1 慢性胃炎时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能够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原因:(1)细菌、病毒或其毒素;(2)刺激性物质;(3)药物;(4)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5)胆汁反流;(6)X线照射;(7)幽门螺旋杆菌感染;(8)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9)其它脏器病变的影响等。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在引起慢性胃炎的诸多因素中,幽门螺旋杆菌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据报道,60%以上的慢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而且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2]。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状的革兰阴性细菌,可在人胃粘膜内生长繁殖,传播的方式是消化道,它在外界环境中可以存活一周左右。幽门螺旋杆菌引起慢性胃炎的机制有:(1)细菌的动力和粘附力。(2)细胞毒素和酶类:包括VacA、尿素酶、粘蛋白酶、脂多糖、磷脂酶A、溶血素等。其中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即保护细菌不受胃酶侵袭,又对胃粘膜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过氧化酶能抑制一些杀菌物质的形成。而蛋白酶、脂肪酶等可破坏胃粘膜的完整性。HP产生的空泡毒素可导致胃粘膜空泡变性。(3)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产生各种损伤因子(4)HP造成的高胃泌素血症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3]。

3.2 通过对幽门螺旋杆菌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人们制定出许多的治疗方案,而目前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案就是奥美拉唑联用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此方案也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4]。此方案治疗的基本原理为:奥美拉唑镁片属质子泵抑制剂,它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对基础胃酸、夜间胃酸、五肽胃泌素和试餐等刺激的胃酸分泌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目前已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一类胃酸抑制剂。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应予以抗菌治疗。克拉霉素是已知抗生素对HP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并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方案中。

本研究表明,对幽门螺旋杆菌引起慢性胃炎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能够使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治愈率高,总有效率可达93%。此三联疗法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2):117.

[2]孙兆发,唐小鹤.改良质子泵胃三联清除Hp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09,6(30):19-20.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范文2

幽门螺杆菌(Hp)是定植于胃黏膜表面及黏膜层的微需氧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分离培养出该菌以来,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人们发现Hp与消化系统的许多疾病相关,目前已基本确定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目前,人们对Hp的诊断治疗中的许多问题逐渐形成了共识。

Hp感染与慢性胃炎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中Hp检查率54%~100%,活动性胃炎病人Hp检出率更高达90%以上,Hp数量毒力与慢性胃炎程度,肠上皮细胞化生,腺体萎缩等呈正相关。药物根除Hp后胃炎减轻,所以慢性胃炎又称之为Hp相关性胃炎。

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的直接损害,Hp的Cag、VoeA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及其诱导的炎症均可直接造成胃黏膜损伤。

刺激上皮的C因子:如Hp可刺激胃黏膜上皮产生IL-8,后者作为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引起炎症细胞的浸润,CagA阳性的Hp菌株可增强此因子的分泌。

刺激免疫细胞产生C因子引起胃黏膜炎症,Hp可激活辅Tc产生IL-2和IFNr的分泌。IFNr在炎症前期更具有广泛的作用,包括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毒NK细胞、Ⅱ类MHC分子表达的上调以及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

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特征

包括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细胞化生。

Hp相关性胃炎与抗Hp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旨在缓解症状,改善病理和预防胃癌的发生。

改善症状:抗Hp治疗能否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症状尚无明确结论,但根除Hp后症状减轻。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范文3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c)-0071-02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CHEN Yong-zhong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Xiangtang Branch Hospital of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2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 100 case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1 to August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 and group B.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was 60%,and that of group B was 98%.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B was evide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ronic gastritis;Clinical efficacy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及饮食不正常,慢性胃炎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呕血、消化不良等为主,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慢性胃炎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主要应用西医进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复发概率很高[1-2]。本院近来给予慢性胃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治疗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14~60岁,平均(30.56±1.78)岁;病程0.2~4.0年,平均(1.32±0.75)年。B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3~61岁,平均(31.21±1.02)岁;病程0.3~4.5年,平均(1.23±0.5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主要应用西医方案进行治疗,奥美拉唑20 mg/次;阿莫西林1.0 g/次;甲硝唑0.4 g/次;每天早晚各口服1次3种药物,14 d为1个疗程。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用水煎服,每次1包,中药方剂:黄芪19 g、党参15 g、炙甘草3 g、茯苓15 g、海螵蛸12 g、干姜10 g、黄连8 g、法半夏12 g、白术15 g、黄芩12 g,14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判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除,胃镜复查未发现活动性炎症,存在少量轻微慢性炎症;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胃镜复查显示胃黏膜病灶得到有效控制;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病灶无变化[3-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A组比较,χ2=7.2356、*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A组患者中出现恶心10例、头昏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B组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头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发病率极高的一种胃病,以老年人为主。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可多次重复出现,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反酸、腹胀及食欲不振等[6-7]。慢性胃炎可反复发作,其病情发展速度较慢,少数患者甚至不表现出任何慢性胃炎症状,还有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显著,需要经过自我检查才能被发现,因此,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前提。

临床医师通常主要采取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8-10]。本研究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西药当中的甲硝唑与阿莫西林可直接消除幽门螺杆菌,而奥美拉唑不仅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还能抑制胃酸分泌,三者联用可以调节胃酸性环境,破坏细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控制病情。但是仅依靠西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不佳,且长时间服用西药会对患者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西医治疗方案并不十分理想。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具有很大优势。本研究中,药方当中的白术、茯苓以及党参等可以起到健运脾气、化生气血及培补中焦的作用;黄芩、黄连以及干姜,对脾胃气机进行调理的同时,还可形成辛开苦降的作用[11-12]。药方当中的各种中药结合到一起,不仅可以取得降中寓升、寒热并投以及疏肝理气的效果,还能形成补中有行、升中有降以及畅气机的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还可充分利用西药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的优势,不仅可以消除幽门螺杆菌,对炎症进行有效控制;还能对胃黏膜形成保护与修复,增强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属于慢性疾病中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对其应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意义重大。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冬梅.半夏泻心汤联用西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4):42-43.

[2]马淑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60例[J].甘肃中医,2008,21(2):33.

[3]王健俐,刘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3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9):66.

[4]王凌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J].亚太传统医药,2008,4(9):44-45.

[5]丁有荣.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2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7):194.

[6]梁俊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7):244-245.

[7]冷贵兰,李习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7,48(2):138-139,159.

[8]陈远华,谭世余,刘桂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00.

[9]陈思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68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31.

[10]何忠卿.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0):73-74.

[11]雷秋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42例[J].光明中医,2009,24(12):2321-2322.

[12]石富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5):350.

[13]徐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176-177.

[14]邓元将.慢性胃炎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8):197.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范文4

一、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

大量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以下简称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根除Hp后,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症状能迅速缓解。复发的几率显著下降。根除了Hp的消化性溃疡,一年后溃疡的复发率仅为3%,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显著减少,需要手术治疗者也大大减少。单用抑酸治疗而未根除Hp者,一年后溃疡的复发率高达70%。研究证明。大多数抗生素在正常低胃酸的环境中,不能穿透Hp所在的黏液层。现知阿莫西林、灭滴灵、克拉霉素、四环素、痢特灵等可以透过黏液层,起到杀灭Hp的作用。目前Hp对灭滴灵、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很高。在治疗方案中已基本停用。Hp对阿莫西林、痢特灵、四环素、铋剂的耐药率甚低,故这些药物在当今用抗Hp方案中常被选用。抑酸剂的作用越强,胃内酸度就越低,抗生素进入黏液层的浓度就越高。所以抑酸药都选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但单用抑酸剂或某一种抗生素,Hp的根除率都只有20%左右。实践证明:PPI+两种抗生素+铋剂(四联疗法)是当今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Hp的根除率可达90%以上。消化性溃疡经过规范化治疗后,须停药4周复查Hp。复查Hp最准确而又方便的方法是13C、14C尿素酶试验(13C UBT、14C UBT)。检测结果均阴性则证明Hp已被根除。有些病人(多见于慢性胃炎)在Hp彻底根除后,上腹部仍有腹痛、饱胀等不适症状,这主要是因为Hp被根除后,Hp所造成的胃黏膜损伤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之故。此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可使症状时有发作。

二、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

消化性溃疡的愈合,不仅需要黏膜缺损的修复,更需要黏膜下组织结构的修复重建,并具有完整的黏膜防御能力。一般地说,急性活动性溃疡,抗Hp治疗后,须抑酸治疗2-4周。溃疡的直径超过2公分或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抑酸治疗需要6-8周。这样才能保证溃疡愈合的质量,恢复胃肠黏膜的正常生理机能。各级医生要熟悉抗Hp的方案,给患者实施规范的治疗。

三、预防非甾体消炎药物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另一重要因素。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治疗关节痛、腰腿痛、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发生消化性溃疡病。非甾体消炎药不但可直接损伤胃黏膜,更重要的是此类药物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活性,从而干扰了胃十二指肠黏膜内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对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按照常规,须长期服食非甾体药物者。应同时服食抑酸药与胃黏膜保护剂(伴有Hp感染者须根除Hp)。

四、坚决戒烟

吸烟与溃疡病之间有一定关系,60年前就已被证实。吸烟者溃疡病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2倍,而且吸烟可增加溃疡病的并发症,影响溃疡的愈合,增加复发。因此,对溃疡病患者来说,戒烟是非常必要的。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无规律,饮食失调、暴饮暴食、常饮高度白酒均会损伤胃黏膜。常喝浓咖啡、浓茶、可口可乐等饮料,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增加溃疡复发的机会。因此,要戒除不良的生活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保持良好的心态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失眠等各种原因造成心理压力过大,久之,均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加重或复发。注意精神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增强抵御疾病的抵抗力。

七、加强体育锻炼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范文5

慢性胃炎系指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性病变,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临床上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又名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

病历简介

患者,男,46岁,间断上腹饱胀感6年,伴嗳气、纳差。1个月前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检测阳性。按“慢性萎缩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1次/日,口服,治疗1个月,症状不减轻。

既往体健。查体:腹平坦,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正常。腹部彩色B超无异常。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体活检病理: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肠上皮化生。Hp检测阳性。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

思考该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用药1个月治疗无效,是否存在用药不当?

治疗方案评价与建议

原奥美拉唑治疗方案不合理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检测阳性,诊断明确。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的功能,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内为低酸或无酸,使用奥美拉唑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故使用奥美拉唑是不合理的。

治疗建议可选择铋剂+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三联疗法根除Hp。铋剂是一种黏膜保护剂,它在酸性环境下产生沉淀,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同时具有黏膜保护的作用。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可缓解上腹饱胀、暖气、纳差症状。应用叶酸,可降低胃癌发生率。

具体方案给予枸橼酸铋钾胶囊(220mg,2次/日,餐前0.5小时口服)+甲硝唑片(0.4g,2次/日,餐后即服)+阿莫西林胶囊(1.0g,2次/日,餐后即服),服用14天。后改为多潘立酮片(10mg,3次/日,餐前0.5小时口服)、叶酸片f5mg,3次/日,口服)。

随访连续服药3个月,患者全部症状缓解。胃镜胃体活检病理: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不典型增生消失。Hp检测阴性。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为了既减少胃癌的发生,又方便患者,并符合医药经济学的要求,每年行内镜和病理随访1次。慢性胃炎的合理用药

根除Hp治疗国内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推荐对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症状者根除Hp。根除Hp可消除慢性胃炎的活动性,使慢性炎性反应程度减轻,防止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进一步发展,可使部分患者的萎缩得到逆转。

抑酸治疗适用于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胃酸、胃蛋白酶在胃黏膜糜烂(尤其是平坦糜烂)、反酸和上腹痛等症状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抗酸或抑酸治疗对愈合糜烂和消除症状有效。抗酸剂作用短暂,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强而持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选择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于无酸或胃酸偏低的患者不宜使用。

促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者。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的发生可能与胃排空迟缓相关,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曲美布汀、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可改善上述症状。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范文6

1 慢性胃炎的诊断

通过一些消化道症状如慢性腹痛、腹胀等可疑诊慢性胃炎,但确诊需要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同时可行幽门螺杆菌检查。胃镜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采用涂片或病理切片检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Hp抗体测定;13C、14C 尿素呼气试验等[1],后者临床较为常用。有关胃炎的内镜分类和诊断问题先后在多次全国会议上修订。1982年重庆会议提出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和慢性肥厚性三类。2000年井冈山会议共识意见中采纳了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浅表性(非萎缩性)、萎缩性及特殊型三类[2]。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在上海发表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则诊为非萎缩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

2 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2.1 与消化系统疾病相鉴别

2.1.1 胃癌慢性胃炎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临床症状与胃窦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大多数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2.1.2 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腹痛, 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X线钡餐透视级胃镜检查有助鉴别。

2.1.3 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该病胃肠道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2.1.4 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及体重下降等,易延误诊治,全面细微的的查体及有关检查如血清肿瘤指标、B超、CT可及时明确诊断。

2.2 与其他系统疾病鉴别

2.2.1心脏病与胃炎 心脏病特别是各种病因导致的右心功能不全或心包炎,常常引起消化道淤血,从而引起“胃炎”症状。老年人就诊时要及时做心脏检查,及时确诊心脏病幷合理有效治疗,消化道症状可缓解。

2.2.2肾病与胃炎 胃炎是肾衰竭的一个临床并发症,常常有人说尿毒症胃炎就是指尿毒症引发了胃炎。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已经严重受损,排泄能力大大下降,使体内大量的毒素积聚,患者在临床上就会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其中消化系统紊乱的不适症状是最早也是最突出的症状之一,临床医生要全面询问病史,注意肾功能检查有助诊断。

2.2.3 糖尿病与胃炎在血糖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4的患者存在胃排空迟缓,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出现胃轻瘫症状,治疗和长期控制好血糖,能有效的缓解和预防消化道症状。

2.2.4 妊娠与胃炎早孕常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反酸、上腹部不适,常被误诊胃炎,并用治疗胃炎的药物治疗,易导致不良后果。诊疗过程中要询问停经史,尿妊娠试验和B 超有助鉴别。

3 慢性胃炎的治疗

3.1 目前用于治疗胃炎的药品种类很多,按其功能分类

3.1.1 减轻中上腹不适、嗳气等症状常用药改善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消除或减轻中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等症状,常用药物为盐酸甲氧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作用较优,副作用很少,且能促进肠蠕动以利排便。对于伴有腹泻的患者,多选多潘立酮,对于伴有便秘的患者多选伊托必利。

3.1.2 有胃幽门胆汁反流时上述药物可减轻反流,并可同时应用铝碳酸镁、消胆胺、硫糖铝,也可服用熊去氧胆酸,这些药物能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

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破坏胃黏膜屏障,铝碳酸镁和硫糖铝可与胆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

3.1.3 胃黏膜保护剂常应用铝碳酸镁、硫糖铝、铋剂、合欢香叶酯等。此外,抗消化性溃疡药丙谷胺也有较好的黏膜保护作用。

3.1.4 幽门螺旋杆菌杀灭剂可选的抗菌药物很多,以羟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最常用,铋剂也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按照正规的三联或四联的包括PPI药物的标准治疗方案,并有足够的治疗时间和生活用具的消毒,避免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和根除后的复染。

3.1.5 抑酸剂有时可短期试用氢氧化铝、得乐等制酸剂,也可试用奥美拉唑、泰胃美、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抑酸剂,虽然在理论上依据不足,因为慢性胃炎胃酸不一定增高,而且以胃酸偏低者居多,但实践中却往往有较好效果,特别是铝碳酸镁。

3.1.6 无酸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经测试证实为低酸或无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也可应用五肽胃泌素,或考虑试用短程小剂量的泼尼松。

3.1.7 并发精神障碍疾病很多患者因久病未愈或其他因素,出现紧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障碍,需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或服用适当的抗精神药物,如小剂量的多塞平或阿米替林等,可能会取得较佳效果。

3.1.8 中草药制剂品种较多,常有猴头菌、小建中、三九胃泰、胃复春、胃苏冲剂、香砂养胃丸、邦消安、小柴胡片等,可视情况适当选用。

3.2 慢性胃炎的个体化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包括炎症、萎缩和肠化等。但萎缩、肠化的逆转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的处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消除或改善胃黏膜炎症,防止萎缩、肠化进一步发展,无症状、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非萎缩性胃炎无需特殊治疗,对萎缩胃炎,特别是严重的萎缩胃炎或伴有异型增生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3.2.1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症状者治疗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是否需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尚缺乏统一意见。2000年欧洲共识报告推荐对萎缩性胃炎者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国内共识意见推荐对有明显异常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异型增生或内镜下胃黏膜糜烂)或有胃癌家族史、常规治疗疗效差、伴有十二指肠炎者行根除治疗[2]。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其症状应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国内外均推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行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铵离子利磷脂酶具有破坏表面活性磷脂的能力,引起胃黏膜疏水性减弱,黏膜易于受到损伤[3]。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重要意义, 对改善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具有优势。不正规的治疗极易造成幽门螺杆菌耐药,选用正规、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标准方案:以PPI为基础的方案,方案1,标准剂量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方案2,标准剂量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甲硝唑。方案3,标准剂量PPI、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以铋剂为基础的方案,方案1,胶体次枸橼酸铋、四环素、甲硝唑/替硝唑。方案2,胶体次枸橼酸铋、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其他方案如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或上述方案中以雷尼替丁替代PPI。

3.2.2 胆汁反流的治疗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依卡倍特可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胃黏膜糜烂愈合,铝碳酸镁制剂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并可结合胆酸,从而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导致的胃黏膜损害。

3.2.3 其他治疗如抗抑郁或抗焦虑药可用于有明显精神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有胃黏膜糜烂并以反酸、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制酸药。慢性胃炎患者除要经以上正规治疗外,还需给予生活干预,如少吃油炸食品,少吃腌制食品以及生凉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Hp与之有相加甚至协同作用,可导致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4-6]。萎缩性胃炎、残胃炎、胃息肉等病变癌变率高,随访可早期发现胃癌,因此要定期随访,改善不良预后。

参 考 文 献

[1]萧树东.胃肠病学和肝病学理论基础与临床进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380-388.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4:379-383.

[3] Orihara T,Wakabayashi H,Nakaya A,et al.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ir eradication on gastric mucosal phospholipid content and its fatty acid composition[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1,16(3):269-275.

[4]方洁,戴宁.幽门螺旋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在胃黏膜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