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乡村旅游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范文1
把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放在一起调研,主要是考虑到两者联系很紧密,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必然选择,没有美丽乡村的建成,旅游就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域”。刚才,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区全域旅游及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有了更为直观、详细的了解。应该说,近年来,特别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以来,旅游委、农办、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大力实施“旅游+农业”“旅游+乡村”工程,不断推进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建设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在推进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难点,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要素保障力还有待强化。相对城区,农村旅游交通通达性不高,旅游配套设施较差;专业人才缺乏,从业者年龄偏大,整体文化层次较低,导致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土地制约严重,造成部分农场、农庄突破用地用途管制,以农业设施用地方式办餐饮、搞休闲。二是产品供给力还有待增强。我区乡村旅游点多面广,但特色挖掘不深,总体层次不高,大部分以观光旅游、蔬果采摘为主,既符合自身特色,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不多,导致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一、坚持全景化打造,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颜值”。全域旅游,不仅城区要美,乡村也要美。要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一个镇(街道)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发展,统筹好旅游资源要素的衔接与布局,实现村正景中、景在村中。一要注重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多规融合”理念,促进全域旅游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业、水利等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做到旅游元素、景点标准、游客需求与其他项目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实施。二要完善基础设施。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强势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推动城乡面貌和卫生环境有根本性改变。加快“桃花盛开”“四季花香”“海韵渔歌”等美丽风景线建设,实施旅游道路沿线的美化绿化和改造提升工程,强化对乡村旅游景点交通、绿道慢行系统、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域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三要营造特色风貌。杜绝简单复制、粗暴克隆现象,紧扣地方特色,找准主攻方向,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美丽宜居乡村,探索各具特质的发展路径。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范文2
__年,我市旅游业以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提档升级为重点,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营销理念,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了全市旅游业快速、健康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现将我局__年旅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打造春秋双节,树立旅游品牌
__年,我局认真策划,努力筹备,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千垛菜花旅游节和“金秋十月游水上森林品蟹、观千垛景区赏菊旅游月活动”。其中,千垛菜花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与__年相比,同比增长6.7%,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7.7%。旅游团队8200家,约49万人次,境外游客突破3万人次。“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29.46万人次,与__年相比同比增长7.4%。随着春秋两季旅游品牌节庆活动的连续成功举办,来兴游客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强势的媒体宣传开始逐步影响河北、辽宁和黑龙江等旅游市场,北方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浙江、安徽等周边省、市旅游市场逐步升温。自驾游数量较往年大幅度提高。
二、加快提档升级,塑造景点品质
全面启动千垛景区提档升级工作,加快景区土地流转和管理体制改革,顺利组建了景区公司,建立公司章程、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突破季节性瓶颈策划、丰富千垛景区旅游产品,发挥其西北部地区生态旅游引擎作用,为景区市场化、常年化运营打造坚实的基础。以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景区综合实力,加快景区提档升级步伐,打破常规,在李中水上森林景区取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第二年即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天宝花园大酒店成功申报四星级酒店。同时,乌巾荡湿地公园将作为市民公园对外开放。乌巾荡湿地公园开放后,将按照3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为城区旅游发展增加新动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创新营销理念
宣传工作方面,一是成功举办旅游节新闻会。今年,我局紧扣品牌和市场定位,在山东济南召开了旅游节新闻会,邀请省级旅游局领导与会,山东电视台知名主持人主持会议,提升新闻会品质和影响力。本次新闻会共吸引了山东省70多家旅行社参加,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山东卫视、《中国旅游报》、《新华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齐聚本次盛会。二是立足高端媒体,树立品牌形象。千垛菜花旅游宣传片连续两年登录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黄金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节目中成功播出介绍__菜花节新闻专题报道。4月7日,央视《朝闻天下》“花开中国”版块,向全国电视观众现场直播了千垛菜花的美丽景色。千垛菜花独一无二的美景,使得中央电视台破例延长了直播时间。“千垛菜花”还相继亮相旅游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山东卫视等国家、省市主流电视媒体登台亮相;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旅游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等国家、省主流报刊发稿;通过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国内一线网络媒体制作旅游专题开展报道。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平台,借势品牌宣传。去年年底,以“水润江苏”为主题的江苏省形象片在世界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滚动播出,“千垛菜花”作为形象片播放的第一幅画面惊艳全球。我局利用这一契机,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5月19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了《美丽中国》邮票一套。邮票发行前,我局联合市邮政部门积极准备,申报“千垛菜花”入选《美丽中国》邮票。最终,“千垛菜花”作为江苏省唯一景点入选。同时,我市垛田风光被评选为“江苏春季赏花胜地”第一名,并入围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旅游宣传片《行往__》获江苏旅游视频大赛最佳宣传片奖。四是创新品牌宣传方式。加快开拓新兴传媒渠道,在新浪微博建立了国内首个节庆活动类别的官方账号;注重旅游节信息的快速、准确,加强与网友的互动,进一步放大了“千垛菜花”品牌效应。节庆期间,官方微博结合粉丝兴趣点,策划了“正能量传播”、“声色__”、“__本土风情”、“__美食”等标签,微博1300多条,培养粉丝近15万人,所登载的__图片、文字介绍、视频被国内大量知名网站转载,网络媒体已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五是加强市内宣传,创造节庆氛围。联合泰州报业集团,__新闻信息中心、广播电视台,通过《泰州日报》、《泰州晚班》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旅游活动内容和筹备情况。在《__日报》、__电视台分别创立了__旅游栏目,以服务民生为核心传递旅游信息,加强《旅游法》宣传。
旅游营销工作方面,深入调研各地旅游市场,迎合游客需求,以价格为杠杆,出台了“周末和非周末”的价格政策,联合千垛菜花、水上森林和金东门三个主要景区制定了更加优惠的联票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旅行社组团的积极性。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相继在上海、南京、济南、青岛、徐州、苏州等14个旅游市场进行了走访和营销推介。积极参与国内旅游会展活动和各地旅游产品采购大会。加大“请进来”的力度,相继组织上海、南京、济南、临沂、青岛、泰安、聊城、南京、天津等地旅行社来兴考察线路,促成组团合作。
四、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力度
今年,我局认真包装大纵湖、徐马荒、乌巾荡、永丰品蟹一条街和新垛水浒文化园等旅游项目,策划编制旅游招商手册和宣传材料,利用菜花节、板 桥艺术节等契机招商信息。积极利用国家、省旅游局高端网络平台相关招商引资信息,同时,利用接待省旅游局、泰州市旅游局等各种机会将招商引资信息及时传递。跟踪服务好“乌巾荡温泉度假酒店”、“乌巾荡游乐城”、“水上乐园”等招引项目。
五、加大政策扶持,上争引导资金
我局积极组织协助我市旅游企业上争省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今年,成功获得7个项目近400万元的发展引导资金补助,较往年翻番。另一方面,我局认真贯彻《__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景区、酒店、乡村旅游点和旅行社加快提档升级步伐,主动做好创建和申报指导工作,积极争取全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同时,制定了菜花节旅行社奖励办法,参考旅行社输送游客数量,针对地接社、各地区组团社分别设立了特殊贡献奖、规模名次奖,输送游客突破奖、贡献奖、鼓励奖等奖项,以现金奖励的形式刺激旅行社加大组团力度,建立良性竞争模式。
六、宣传贯彻《旅游法》,营造良好氛围
今年,我局认真做好《旅游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整治和安全管理,打击非法经营,加强对旅游行业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及管理,保障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举办培训班加强对导游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的提升,适应游客需求,树立__规范、安全、健康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
__年工作思路
__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第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在打造生态旅游业上创特色,充分利用我市“水文一体”生态文化优势,提升__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旅游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
一、全力举办好__′中国__千垛菜花旅游节。
我局将秉承务实节俭的办节理念,全力举办好__′千垛菜花旅游节,及早启动节庆宣传策划工作,全方位做好旅游节各项筹备工作。
1、以务实节俭为原则,全力办好__′千垛菜花旅游节开幕式。
2、走高端媒体放大旅游节效应,进一步加大与中央电视台等高端媒体栏目的合作,依托《朝闻天下》栏目循环播出__城市旅游宣传片,提升__旅游品质。
3、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成功模式,探索全市旅游资源整合营销模式,丰富旅游营销手段,全面启动整个旅游节营销攻势。
4、加强与专业传媒机构的宣布外包合作,利用其专业的传媒经验和丰富强大的媒体资源,采用微信等新兴传媒渠道,多样化、立体化的开展全国性的宏观宣传,迅速提升__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强与泰州电视台、__电视台、《泰州日报》、《泰州晚报》、《__报》、__政府网站等媒体资源的联动,加大市内宣传力度,营造节庆气氛。
6、进一步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明确千垛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提升菜花景区服务水平。
7、 以千垛景区更名为契机,做好__旅游宣传材料的重新编排工作。
8、及早策划、启动菜花节期间的传统策应节目,丰富节庆内容,拉动旅游人气提升。
二、突破旅游发展瓶颈,打造西北部生态旅游。
推进__西北部地区生态旅游建设。围绕千垛景区转型升级,进一步放大“__垛田”原生态特色,打造垛田风光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核心优势,实现旅游资源常年化、产业化发展。整合千垛景区、水上森林、沙沟古镇、徐马荒、万亩荷塘、平旺湖、观音山等西北部地区旅游资源,打造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构建西北部地区生态大旅游框架。
三、认真做好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我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获得市政府同意,本次旅游总体规划修编涵盖面广,主题区域功能定位明确,其中包括千垛风景区详规,整合千垛景区、李中水上森林、沙沟古镇等西北部旅游资源打造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以及覆盖新垛、永丰等东北片乡镇的水浒文化园概念性规划。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明确全市六大旅游主题区域布局,做好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四、充分发挥新形式、新手段做好旅游项目招商引资。
__旅游业要实现大发展,关键还是要靠大项目带动。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大大纵湖、乌巾荡、徐马荒、永丰品蟹特色一条街、新垛水浒文化园等景区的招商引资。充分运用新形式、新手段,做好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工作,结合菜花节宣传和全市招商投资说明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同时,根据不同景区特点,制定多样化的招商引资方案,以总包开发或分包开发的手段使招商方案更具灵活性和吸引力。
五、积极寻求国家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申报新工作突破。
__旅游的品质提升体现在国家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数量与质量上。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国家3A、4A级旅游资源的培植,认真组织李中水上森林景区、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天宝花园大酒店做好创建后继工作,积极推进沙沟古镇创建3A级旅游景区。同时,以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快推进乌巾荡湿地公园作为市民公园对外开放。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范文3
现将半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 启动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申报工作。
年初起,启动“省旅游特色名镇”的创建工作,整个创建工作分为“创建示范”、“评定”两个步骤,由省住建厅及旅游局组织专家认定。拟今年通过创建示范后,明年正式申报评定。
二、 启动“xx逸谷”景区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引进水平高、理念新、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团队,对整个项目区多次现场踏看、调研,对自然及人文资源反复提炼。最后,通过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及浙江恒合规划院两家单位竞标的方式,好中选优、强中择强,确定编制单位。目前,已由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完成了《xx逸谷概念性规划》编制,正在进行编制的《xx一线天修建性详细规划》拟在七月底完成。
三、积极筹办和参加各类活动推介xx旅游形象。
一是筹办“百名小记者走进xx”活动。四月底,与宜兴日报共同组织近百名小记者到xx村参观,实际体验采茶、挖笋,看美丽山村,了解制茶工艺,小记者们采写的报道图文并茂,宜兴日报也专版报道了此次活动。二是协同xx茶场举办“中国茶邦走进xx”活动,通过参观竹产业中心、举行联欢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了“醉美xx”的风采。三是组织企业参加素博会。我们设计布置了个性化的展位,帮助企业参展及推销产品,展会上xx特产、美食小吃深受广大游客亲睐。四是组织xx楼饭店参加市旅游局举办的“xx菜”大赛。让xx餐饮服务单位走出去,通过参赛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菜品特色。
四、完善“灵秀xx”微信公众平台建设。
今年起,请宜兴日报全媒体中心共同来参与旅游智慧平台建设。每月初,我们会共同拟定当月推送策划方案,跟据不同的旅游季节,策划不同的主题,利用全媒体中心对文字撰写、图文采集、版面设计、传播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完善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比如为宣传“中国茶邦走进xx”活动,推送“茶人说”系列;为方便五一期间游客出行,推送了xx手绘地图和“真人视频导航”,方便查寻。上半年,共推送微信23期,目前从阅读量和转发量来说,明显优于同类平台。
五、存在问题:民宿、农家乐发展缓慢,存在起点低、动力不足、观望、甚至借机违建等行为。目前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一定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开拓眼界,分析旅游市场需求,规划更实际可行的乡村旅游发展途径,还需要加强旅游配套设施、体验性项目建设,引进精品民宿管理机构,加强政策扶持和导向等等。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1.完成xx景区的相关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2.推出乡村旅游扶持政策;
3.做好秋洽会、陶瓷艺术节的相关工作;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范文4
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在北京市首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明确的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遵照国家旅游局主张,坚持以农为本、以人为本、以和为本的“三为本”原则,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品牌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业态。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旅游局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乡村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旅游公司、专业酒店管理集团和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山区生态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促进计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旅游发展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区(县)一色:实现远郊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一区(县)一色”是挖掘区域特色,形成错位经营的重要手段。深入挖掘北京郊区的乡村民俗文化,协调好区域分工,在研究现有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空间战略,不同的空间板块吸引不同的市场人群,提供各有特色的吸引物,以特色吸引游客。明确了区县旅游定位,实现了“一区(县)一色”,提高了各区县的竞争力。比如:丰台区为“生态休闲”,门头沟区为“山水庄园”,房山区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通州区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顺义区为“临空型商务会展旅游之都”,昌平区为“温泉胜地”,大兴区为“绿海甜园”,平谷区为“休闲绿谷”,怀柔区为“不夜怀柔”,密云县为“渔乐圈”,延庆县为“国际休闲”等。
一沟(带)一品:打造33条乡村旅游沟(带)的产业集群。从土地、森林、山庄、湖泊、农田、农作物、观光园、民俗民风等各方面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存量,从规划、产业布置及公共设施等角度打造“一沟(带)一品”产业集群增量,解决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问题,形成规模经营。2007年至2010年4年时间内,北京市旅游局充分发挥北京市的人才智力优势,委托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33条“一沟一品”乡村旅游沟(带)产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包括:朝阳区的“温榆河运动休闲游憩带”,海淀区的“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温泉镇红楼名源乡村旅游带”,丰台区的“河西生态走廊乡村旅游”,门头沟区的“妙峰山镇乡村旅游示范沟带”,房山区的“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通州区的“京东运河湿地文化休闲区”,顺义区的“旅游‘金光大道’”,昌平区的“温榆河丽水温泉现代休闲旅游集聚区”,大兴区的“庞安田园休闲大道”,平谷区的…桃花深处’国际乡村汽车营地旅游休闲度假区”,怀柔区的“‘燕山满韵’风情大道”,密云县的“云蒙风情大道”,延庆县的“仓米古道乡村旅游沟域”等。这些规划为扩大乡村旅游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村一品:开展77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从2008年起,北京市旅游局以“以点带面、打造精品、提升品牌”为目标,以现有民俗村为基础,选择旅游要素丰富、特点鲜明的77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进行了“一村一品”创意策划。包括海淀区的“法兰西乡情·管家岭村”,丰台区的“地热温泉·南宫村”,门头沟区的“生态养生休闲·韭园村”,房山区的“养生山吧·中英水北台村”、通州区的“盆景文化创意·大营村”,顺义区的“红色经典·焦庄户村”,昌平区的“边城文化·长峪城村”,大兴区的“梨花之乡·梨花村”,平谷区的“边关山寨·玻璃台村”,怀柔区的“长城壁画·北沟村”,密云县的“体验古镇魅力、寻访边关文化·古北口村”,延庆县的“火盆锅、豆腐宴·柳沟村”等。这些创意策划为区县、乡镇提升乡村旅游档次打好了基础。
生态旅游度假区未来郊区旅游发展方向。根据2008年由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共同主办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所倡导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精神,北京市旅游局以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未来郊区旅游发展的方向,编制了《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即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以休闲度假游为重点,挖掘“都市休闲、山水休闲、生态野趣、温泉保健、民俗风情、养生健体、漂流历险、美食养生、红色经典”等特色旅游产品,创建市级生态旅游度假区,丰台南宫已经成为北京市级第一家生态旅游度假区,并在争创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
“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了区县、区域、沟域、村镇四个不同梯度的产品层次,同时通过“旅游新型业态”塑造新产品形成了网状产品体系结构,并通过“生态旅游度假区”引领乡村旅游新方向,使整个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这一多层次、多业态、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并最终形成品牌。
打造新型业态,推动产品升级。北京市旅游业经历了以景观名胜为主的自然观光游、体验民俗风情的人文旅游、以游憩、娱乐为目的的休闲度假游、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态游4个阶段,类型丰富、新型业态层出不穷的北京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市民旅游的主要形式。包括景观类旅游产品、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村、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节庆类旅游产品和新型业态。另外,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旅游局总结推出了八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分别是: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这8种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的推出是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为打造第二代乡村旅游而提出的崭新概念,在国内乡村旅游领域中尚属首创,进一步丰富了京郊乡村旅游的产品和内容,提升了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并为规范上述新业态的发展,由北京市旅游局牵头,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推行标准管理,引导行业自律
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产业实际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
规划引导,标准管理。2005年7月,北京市旅游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05-2010年)》通过专家评审;2008年12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乡村旅游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伴随着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一系列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北京市乡村旅游逐步实现有序化发展。2002年,北京市农委和市旅游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标准(试行)》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暂行办法》。2005年至2006年,北京市旅游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和《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2009年1月,北京市旅游局与市技术监督局制定《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规定了养生山吧等8个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批乡村
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2008年5月,北京市旅游局率先制定《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管理公约》;2009年5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通过专家评审。北京旅游局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标准从不同侧面指导着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全面推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
部门联动,政策集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支持力量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北京市旅游局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前瞻性地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部门联动制度,即:旅游局牵头,农委、发改委、园林、国土、卫生、工商、税务、公安、民政、环保、妇联等行政管理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乡村旅游的指导、监督、管理,以促进北京市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北京发改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打造生态涵养发展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酒店和乡村旅馆,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北京市乡村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北京市水务局制定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美化了乡村环境北京市园林局一方面通过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加强了对山区生态林的建设与管理,实现了山区农民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促进了乡村旅游景观的保护,此外,启动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大力进行绿化,打造了一大批天然氧吧和郊野公园,初步形成了环绕北京城市的森林景观;北京市环保局深入开展污水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等工作,整治了乡村旅游环境,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更干净的服务、接待环境;北京市科委实施“太阳能照亮百村示范工程”,改善了农村地区道路照明状况和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大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妇联组织农村妇女成立了34个“巧娘工作室”,参与北京乡村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大赛,推进了乡村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制作,完善了乡村旅游产业链。
景观保护,社区参与。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乡村景观的保护。北京市旅游局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优化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用,实现北京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地发展,率先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分别从村落景观保护、田园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景观保护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以加强民俗旅游村的规范自律治理,使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促进民俗旅游村落风貌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创造环保、整洁、优美的北京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环境。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行业规范管理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形成了规划引导、标准管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景观保护、社区参与的行业管理模式。
政府部门联动,完善基础设施
近年来,北京市旅游局会同发改委、交通委、农委、科委、文化局、园林绿化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就提高乡村旅游可进人性、改善乡村旅游生态环境、营造乡村旅游特色景观、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等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渐趋完善。“乡村旅游之所以在近年发展迅猛,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最给力的投入”。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安金明表达了上述观点。
政府投资逐步向郊区倾斜。市发改委安排的政府投资中,郊区与城区的比例2006年首次发生逆转,政府固定资产用于郊区的比例达到52%,比城区多了4个百分点。近年来,北京市实施了一系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京郊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连续实施了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在镇、村建立起污水处理设施。连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综合环境整治。还在农村推广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使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
郊区旅游公路升级提高乡村旅游可进入性。近4年,政府用于交通公路提级的总投资达100多亿元,综合改造里程为全市总里程的50%,总计7700公里。郊区公路提级改造之后,市郊区(县)中心到市区行车时耗不超过1小时、各相邻市郊区(县)中心之间的行车时耗不超过1小时、各郊区县乡镇中心到区(县)中心行车时耗不超过1小时。2010年全市已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全部通达公交车。与此同时,加大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到2015年北京将拥有561公里轨道交通。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惠及乡村旅游。深沟浅壑拉近了与城市客源的距离,隐藏在远山中的山村美景掀起了盖头。
“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环境。目前,根据有关计划,北京市新农村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期已由原计划的4年缩至2年。北京市投入100多亿元建设资金对京郊行政村的“五项基础设施”进行伞面改善。全市行政村的街坊路得到硬化、绿化,安全饮水,生活污水将妥善处理,厕所将得以新修、改造和垃圾将实现无害化处理。在城里还是稀罕物的太阳能电灯,如今已遍布北京市郊民俗旅游村,乡村因而有了亮丽的夜景。智能化小型污水处理站让众多民俗旅游村的生活污水实现了净化处理,中水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和人工水景,湖光山色的美景在降雨日渐减少的自然环境中随处可见。
“三道生态屏障”建设形成乡村生态景观。以“防沙、保水、增绿、保障”为重点,北京市实施了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在山区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关停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地表水源区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已完成造林44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583平方公里。在平原地区,实施了生态景观大道、平原治沙、农田防护林网等工程,林地总面积达到260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23.57%。在城近郊实施了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城市河湖水系生态治理等工程,建成两道绿化隔离带,建成多处郊野公园,六环路以内市管骨干河道基本实现水质还清。经过多年建设,在中心城形成了山区、平原、城近郊三道生态屏障,整个市域面貌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绿地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
观光农林果业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基础。发展京郊农村都市型现代农业,不再单纯追求生产价值,而是充分发挥农业功能的多元性,即生态功能、观光旅游功能、示范功能。目前,郊区形成了4万亩设施农业,20万亩高标准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北京已经根据农村区域特性规划了5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圈,由城区和部分近郊区组成的城市发展圈;由六环路以内城乡结合地区组成的近郊农业发展圈;以远郊平原地区组成的平原农业发展圈;由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组成的山区生态发展圈;环京外埠合作农业发展圈。观光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政府投资重在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设施环境重在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资源支撑。
引入社会资本,创新融资模式
政府部门通过重大项目、转移支付等形式,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补偿等关系乡村旅游发展领域的引导性投入,吸引了民间资金、外来资金以各种形式投向北京乡村旅游业,形成了“百川汇流融天下,乡村旅游‘不差钱’”的良性资金引入局面。
国际资本青睐乡村旅游。北京“国际化都市”的城市特点,决定了北京这个潜力巨大的国际化乡村旅游资金市场。在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国际人群,不仅成为京郊乡村旅游的常客,更有慧眼识珠者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意大利农庄是北京8种乡村旅游新业态中“国际驿站”类型的典型。由一位在京工作的意大利人投资兴建和经营。占地210亩,已投资350万元,在这里可以品到来自意大利的6种苹果、8种杏、12种梨和15种李子,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意大利匹萨,面积2000平方米的果园里的餐厅宽敞明亮,由意大利设计师RiccardoDalMas设计,是典型的托斯卡纳建筑。类似的投资项目还有怀柔区慕田峪村的“小园”、“鹅和鸭”农庄等。
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旅游。第一,合作社化零为整。与过去单个民俗户经营方式相比,农民旅游合作社体现出了规模经营的优势,并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单打独斗的个体经营相比,资金实力强了,接待规模大了,增强了抗击风险的能力,因此受到民俗旅游接待
户的广泛欢迎。为了引导农民由分散经营、各自为政转向规模经营、合作互助,市、县两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旅游合作社给予资金支持。在众多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下,京郊大地涌现了大量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民或者以房屋使用权,或者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交给合作社委托专业公司经营,从而获得经营性收入之外更高的资产性收益。
第二,小额贷款助力。最近,北京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北京兴宏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大兴开业。一个月的时间,该公司已经累计发放贷款80笔,金额达到6481万元,累计回收2l笔贷款,1816万元。贷款中,面向“三农”客户的贷款共有55笔,4585万元。全市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20至30家。随着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分支机构等多种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京郊大地的农村金融改革正在进行,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融资渠道。民俗旅游接待户接待能力的扩大、观光农业园的建设等乡村旅游扩大在生产将获得更加灵活、快捷、有效的资金支持。
第三,闲置院落使用权变现。近年来,随着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经营者进入乡村旅游经营领域。为了满足他们对经营场所和服务设施的需求,有大量郊区农民以整体租赁形式将闲置房屋使用权转让,受让者对房屋进行改造,使其具备居住和乡村旅游接待双重功能。延庆县岔道村、怀柔区慕田峪村、朝阳区高碑店村、昌平区德陵村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民居功能拓展突破了传统“农家乐”的赢利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充足的资金,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旅游接待的品质,增加了乡村旅游业的附加值,也让农民获得了物权收益。有相当多的因为农民进城买房居住而闲置的农村院落因此得到了利用和保护。
技术资金联动专业打造新型业态。通过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的外来投资者进入,利用田园景观,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设施的经营行为属于此类投资。北京市八种乡村旅游新业态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融资模式。昌平区金利牡丹园占地200余亩,投资者为安徽亳州药材商。通过租赁,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精心挑选种植了上百种可以食用的中草药。以此为依托开发了花卉观赏、特色药膳餐饮服务,成为昌平区最早一批乡村酒店经营单位。
政策优惠吸引大项目落地。“投资拉动”的直接体现,是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落地运营。近年来,北京市市区两级政府,出台了土地、税收等多种政策措施,优商、惠商、安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投资商投资京郊旅游业,一批投资巨、档次高、体量大、功能全、复合型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纷至沓来,引领了北京甚至全国的休闲旅游新潮流。拉斐特城堡酒店是国内唯一完全仿造法国城堡原形而建的酒店,酒店规划建设用地3000多亩,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酒店古朴典雅,雄浑大气,使客人在参观城堡的同时能尽情领略法国文化的深厚底蕴。目前公司正加紧实施以法国城堡文化为依托的后续相关设施的建设,在城堡文化、法国酒文化、酒店会展、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现代都市农业等方面做出一批精品项目。
区(县)政府,提供免费交通旅游大巴,让社区居民更加方便地走进乡村,体验乡村旅游的魅力。与此同时,通过“城乡和谐手拉手”活动,组织民俗接待户到北京城体验“京城都市旅游”,开阔了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视野。2008年以后,进一步扩大了“乡村旅游进社区”活动的规模,将乡村旅游宣传手册大规模地摆放进了社区,深入挖掘乡村游潜在客源。“乡村旅游进社区”系列活动的开展,既宣传了京郊精彩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也拓宽了客源互享、城乡互动的渠道,实现了城乡交流、和谐发展的目标。
目的地主题社区,品牌营销。乡村旅游产品种类各异,通过打造主题产品,营造主题社区,吸引游客关注度,进行了品牌营销。近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创意策划了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组织主题鲜明的社区营销活动,塑造了别具一格的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2007年以来,通过打造“一沟(带)一品”,明确了33条乡村旅游示范特色沟(带)的定位;通过打造市级民俗村“一村一品”,塑造了77个市级民俗村的产品特色和品牌形象。2006年以来,北京市旅游局联合北京市农工委、北京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举办了“寻找美丽乡村”评选活动,评选出44个京郊最美丽的乡村。目前,77个荣获“京郊最美丽乡村”称号或进入“京郊最美丽乡村”提名名单的市级民俗村已经纳入了北京市旅游局“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名单中,多数已经完成了整体创意策划,形成了鲜明的品牌形象。
网络虚拟社区,网络营销。北京市旅游局还敏锐地捕捉到了日渐壮大的网络虚拟社区的市场需求,重点加强北京乡村旅游的网络营销的力度,以适应国内旅游的散客化潮流和乡村旅游的自驾车市场发展趋势,建立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分销模式。2009年五一节前,通过“北京欢迎您——200万张旅游景区门票免费奉送”活动,以北京市旅游局网站和携程旅行网为平台,以远郊区县的景区为主导,将70万张绿色门票采用网络方式公开发放,实现了“把魅力都市留给客人,把美丽乡村留给自己”的目标。目前,2009版北京京郊80万旅游手册免费发放工作已经启动,北京市民凭身份证不仅在北京市各个旅游咨询点可以领到这个册子,还可以通过北京旅游网办理申领手续。这些举措受到了广大网民的热烈追捧。此外,在北京市旅游局大力推动下,各区县旅游局也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加大网络营销力度,举办了“瑰丽百草畔网络摄影大赛”、“房山上方山爱心奉献”等网络推广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优势,让虚拟社区的网民不断成为乡村游的实实在在客源。
舞台社区,节庆营销。多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充分利用黄金周、各种节庆日以及大型展会,搭建“舞台”社区,精心导演了一曲曲“乡村旅游的精彩大戏”。目前,由北京旅游局和北京各个市郊区(县)主办的节事活动已经达到150多个,如北京旅游文化节、大兴西瓜节、密云渔王美食节等。北京市旅游局还不失时机在各种高规格的大型旅游展会上,推广乡村旅游,做细节会营销,做实舞台社区。2008年,在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设立了北京市乡村旅游推介展区,向参展的82个国家和地区、25个省市区,整体宣传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短短的几天时间发放了几万份宣传资料,赢得了国内外客人对北京乡村旅游的广泛关注。2009年,组织各区县旅游局参加北方旅游交易会、北京国际博览会等大型旅游展会,并在展会上设置乡村旅游展区。随着营销活动的不断推进,北京乡村旅游的品牌效应正一步步走出北京。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范文5
以实施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各地依托当地农村旅游资源,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将景区、景点周围、城市周边建设成全市休闲农业的重要集散地,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逐步形成由“政府引导、基层(单位)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
1.1强化领导,靠实责任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连续多年与农业等49个成员单位签订了旅游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县区将发展旅游产业摆上了重要位置。各级农业部门也明确了工作机构、靠实了工作责任。初步形成了部门联动,共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
1.2广泛宣传,推介品牌充分利用黄金周、小长假、“伏羲文化旅游节”等节假日进行宣传推介,邀请天水市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单位和产品)积极参加省内、国内各类旅游推介会、交易会,加大对农业高新技术园区、麦积区朱家后川村等农业休闲目的地和休闲农产品的宣传,一批具有高旅游价值的农业旅游产品得到了社会认可,如“航天牌”和“后川农家乐”已成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甘谷大漠行麻鞋、秦安县王尹兴农草编绣球和秦安县河湾桃花景观图片同时亮相“中国美丽田园图片展”。
1.3制定政策,优化扶持2012年,天水市人民政府同时出台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天政发〔2012〕11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天政发〔2012〕116号),为进一步有效落实土地流转奖励政策,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休闲农业等经营主体用地问题,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步伐打下了良好基础。2014年11月《天水市休闲农业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绿色休闲度假区和民族风情体验区的发展思路。
2天水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天水市各地积极引导当地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特色的果木园林观光游、农村居民民俗游、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科技游、绿色旅游带生态游等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较好地实现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产品生产、生态保护、休闲服务、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拓展,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的转变进程。在麦积区,农家乐接待旅客人数年均递增20%,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创收10675.3万元。2011年3月,麦积区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3年11月,秦安县何湾桃花入选“中国美丽田园名单”;2013年12月,秦安县南苑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区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4年12月,秦州区罗玉大樱桃专业合作社被省农牧厅认定为“甘肃省休闲农业示范点”。
3天水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天水市的休闲农业虽然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其发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全市休闲农业缺乏总体布局规划,重复建设,低档次“农家乐”比较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经营运营和服务品质良莠不齐,很难保证稳定的客源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旅游休闲功能单一,综合竞争力差,缺乏特色休闲体验项目和观光度假型产品;三是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尤其缺乏商务休闲度假设施和休闲项目,难以满足商务、公务客人的需要,综合竞争力差;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存在着很多游客“不回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客流量增加与知名度提高;五是休闲农业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六是休闲农业工作经费空白,基层工作断层。
4天水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陇东南、大关中的农业旅游消费市场,利用本地特色涉农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运作,提供农产品采摘、乡村生活体验、休闲娱乐等活动,增强农业旅游的知识性、参与性,延伸农业旅游内容,提升农业旅游的休闲功能,打造城市休闲型农家乐旅游品牌,用丰富的农业旅游服务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1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创新思路,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对休闲农业的领导。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氛围。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种节庆,节会以及农博会、农展会等活动,搭建平台,设立窗口,展示休闲观光农业风采,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4.2建立示范点,发挥品牌效应通过重点支持示范点建设,不断探索总结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和好经验,带动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向休闲农业产业,逐步形成“有重点、有特点、有亮点”的特色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3强化培训,提升经营水平加强对休闲农业有关人员的培训培养,重点加强休闲农庄或农家乐负责人、经营者的培训,培养一批发展休闲农业的带头人,提升各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4.4拓展思路,抓好品牌文化在继续打好“城市牌”“假日牌”的同时,将天水的文化特色和当地的产业特色相结合,打好“文化牌”“餐饮牌”和“特色产业牌”。让游客通过品尝健康农家菜、享受恬静绿色的慢节奏、参与古朴快乐的农事活动、体验各具特色的乡村民俗,真正体味绿色、环保、健康的休闲农业的自然魅力。
4.5科学规划,落实资金扶持各级应当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科学规划,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经费,加大投入,用于支持休闲农业指导管理和发展建设工作,搀扶休闲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的补贴,促进“政府引诱”功能的发挥,逐步吸引农民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发展休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农村建设中来。
4.6加强管理,完善相关政策休闲农业是介于农业和旅游之间新型产业,建议按照“以农为本”,多部门联合,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精神,从开办登记、诚信经营、技能培训、监督管理、扶持政策、信息披露等方面出备可行的管理政策。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范文6
立足优势资源 规划产业格局
四川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是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地带,也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省贫困人口规模、贫困村数量接近全国的1/10,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四川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自然风光为代表的九寨沟、泸沽湖、峨嵋山,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藏文化、彝文化、羌文化,以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文物古迹、革命老区等绝大部分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等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旅游资源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
不仅资源丰富,四川的旅游扶贫基础也非常扎实。这里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乡村旅游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历经了自主发展(1987-1991年)、规模发展 (1992-2002年)、规范发展(2002-2008年)、提升发展(2008年至今)四个阶段。全省乡村旅游产业从无到有,档次从低到高,业态从少到多,形成了环成都天府农家、川羌风情、川东北苏区新貌、川南古村古镇和攀西阳光生态五大乡村旅游发展板块。
目前,四川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示范点19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8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11个,全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402个,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村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6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748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3572家。
经过30余年的培育,四川省的乡村旅游已形成规划较大、产业融合、业态多样的产业格局,积累了丰富的政策经验、区域产业发展经验和个体经验,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2012年至2014年,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3223.2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6.6%,比全省旅游经济增速高2.1个百分比。其中,全省四大片区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530亿元,占全省乡村旅游收入的48%,同比增长30.2%。全省5万多个行政村中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超过350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10万余家,带动800余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
坚持项目带动 注重产业创新
为统筹谋划旅游扶贫,四川省在强化措施保障上下足功夫。省扶贫、旅游、住建等部门建立了定期联席协商会议制度,把发展旅游扶贫与新型城镇化、幸福美丽新村、灾后重建、贫困村整村推进、彝家新寨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强规划衔接,深化产业融合,整合各类资金,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
结合贫困地区生态文化优势,四川省组织编制了《秦巴山片区(四川部分)旅游产业扶贫规划》《大巴山片区旅游发展战略与重大项目策划研究》《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及稻城亚丁、大九寨、环红原、环贡嘎等系列专项规划,参与完成了由国家旅游局主导编制的《乌蒙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目前正在牵头编制国家旅游局委托的《秦巴山区旅游扶贫发展规划》。同时,《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与扶贫开发相衔接,整合各类资金重点在贫困地区建设1000个特色民族村寨、100个特色观光农业园、10个城郊型乡村旅游产业带,培育10大国际性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发展目标。另外,四川全面启动“十三五”全省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和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围绕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支持藏区创建全域旅游扶贫试点区,推动“四大片区”创建一批旅游扶贫示范区,加快形成10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20个市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和 100个各具特色的县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在推进旅游扶贫发展过程中,四川省坚持项目带动,树立了“大旅游、大产业、大扶贫、大发展”的工作理念。2012年以来,全省围绕乡村旅游在86个连片贫困地区和510个贫困村中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围绕大九寨、大香格里拉、大巴山、大攀西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省级旅游发展资金的70%用于四大片区旅游项目,共完成重大旅游项目投资879亿元,引进社会投资1318亿元,集中力量打造出一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A级旅游景区。旅游发展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同步推进,既改善了片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又能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形成旅游连片扶贫开发的良好格局。
为做出特色,四川省重视指导各地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产业资源,打造不同业态类型、特色各异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以客源市场为依托,打造满足城区居民不同需求的周末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以贫困地区旅游景区为依托,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的发展,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实现景区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三是以贫困村特色村寨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节庆、宗教文化为依托,打造民族(民俗)特色村寨型乡村旅游产品。四是以古蜀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型乡村旅游产品。五是依托农(林)业产业基地(园区),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聚集区(带)、综合体、示范点,满足城乡居民新型消费需求。六是以灾后重建发展旅游扶贫,如汶川县水磨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4年全县旅游收入28.26亿元,贫困对象人均增收千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