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范文1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 文化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建筑业一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据统计资料,自1983年以来,全国建筑业每年因工死亡人数达1000人左右,在生产性行业仅次于煤炭业。建筑工程点多面广,工作地点不固定,露天及高空作业多,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规律性差,工作环境差;施工环节多、周期长,建筑施工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安全隐患多;近几年建筑工程正往“高、大、新、尖、难”方向发展,而且建筑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工,人员流动性大,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建筑行业是事故多发行业。因此,搞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要在企业内建立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形成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服务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补充。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就是要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的不合适方法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可以依靠安全技术来实现,但安全技术是有局限性的,一方面是科技水平发展还不够,另一方面是经济上也可能不合算。因此,通过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来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显得十分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内涵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可以理解为:人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安全施工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突出安全价值的核心地位,以激发员工自觉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为目的”。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按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可分为精神文化、管理和法制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将安全管理中与安全有关或相类似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有机地组合,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内容健全,具有先进性、系统性的安全文化体系,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2.1 精神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的精神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居于支配和指导地位,主要指企业安全观念、员工安全态度和意识、企业安全形象等内容,主要包括决策层对安全管理的态度、如何平衡安全与效益的态度、员工对安全的同一性认识程度、工作人员对工作场所的风险知觉水平、作业人员对违章及违规操作的态度、社会各界对企业安全形象的认同度等。

2.2 制度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的制度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主干,不仅包括各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还应包括企业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用优化的管理方法,建立起一整套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操作规程等,使所有员工的工作、生活行为有章可循,使考核、督促有据可依。安全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标准和制度的完备率、安全保障机制的健全性、安全操作规程的科学适用性、奖罚激励制度的完善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实效性等,不仅是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而且应能激励成员前进的动力。同时,安全管理标准和制度应该具有法规性,需不折不扣地执行;应该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宜,并要具有连贯性,易于贯彻执行。

2.3 行为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为安全文化是指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具体运作过程,是指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是决策层的组织承诺、员工的参与程度、安全培训和教育的效果,包括决策层对安全工作的承诺和实施程度、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程度、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执行程度、安全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安全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性、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效果等。安全行为文化是最能体现出人的本质、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规范特性,是安全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之间的桥梁。

2.4 物态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物态安全文化是指各项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防护用品、设备安全、工作条件和环境等各要素的总和,是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具体运作结果,主要包括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安全设施的技术先进性、作业场所环境状况、施工期间客观条件等,使人心里产生一种影响,使人受情景的约束,自觉性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生产安全的目的。从安全物态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施工企业决策层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 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

3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着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富有特色和推动力的安全文化,为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的目标,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3.1 坚持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为基础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企业是否安全,关键在于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安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业人员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不仅注意各作业场所危险、作业过程危险、机械设备等危险因素,同时还要控制自身的作业行为,确保按照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因此,必须以安全技术措施为基础,加强现场危险源的管控,各项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齐全有效,作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到位,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作业的行为控制,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现场巡查、旁站监督等,使作业人员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

3.2 强化“四个体系”

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制度约束体系、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考核激励体系”。让作业人员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后果的严重,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规定》(建质[2008]91号)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掌握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安全管理人员,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考核激励机制,提升全员安全生产积极性,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的安全责任制。

3.3 提高各管理阶层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各阶层管理者是决策的制定者,他们对安全工作实施的情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使安全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各阶层管理者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关系到公司的发展与存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安全保障能力决定生产能力,经营能力。因此,各建筑施工企业应从上到下统一思想,把安全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各部门、各阶层都要优先支持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

3.4 加大安全投入

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诸多原因中,除了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以外,还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作业部位的安全防护设施、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等等,都需要投入。建筑施工生产与一般的生产经营不同,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及落实安全措施所需费用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但是投标企业在相互恶性压价的过程中把安全生产投入作为竞争压价空间,造成部分工程安全投入先天不足;也有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防护不到位,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建设部印发的《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详细列出了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项目清单,使其费用的投入和使用有章可循。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意识到这些投入绝不是在浪费资金,而是为生产顺利进行提供的必要保障,要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短期的投入所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

3.5 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因此,要广泛地开展认同性活动、娱乐活动、激励性活动、教育活动;张贴安全标语、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事故展览;建立光荣台、违章人员曝光台;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取得广大员工的认同。对开展的“安全生产年”、“百日安全无事故”、“安全生产月”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与实际相结合,其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都要放在施工现场,各工程项目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的开展,不走过场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尽善尽美。

4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当中,不能把安全文化看作是独立的事务,而要在施工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度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

(2)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要有个性,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保留主流文化的同时,又要体现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强势;在实用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地域性,让人明白知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人朗朗上口,用形象的图画让人记牢,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

(3)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可由项目部进行自评,分公司(部门)综合测评,集团公司复查测评,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制定提高改进的措施。

5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由经验型、事后性的传统管理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现代化预防型安全管理转变,是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做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安全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形式,它区别于传统安全管理形式,是安全管理发展的一种高级阶段,其特点就是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上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树立职工新风尚、企业的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喜全,电力安全文化浅析,中国电业(技术版),2011.1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保险;管理;问题;研究

建筑施工企业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涉及人员、机具以及工程本身等多方面的风险,同时因为建筑施工行业自身的特点,属于安全事故高发行业之一。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保险意识淡薄普遍存在,还有节约保费成本的考虑。而且施工人员大多为民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出险后才找建筑施工单位索赔。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因而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初始阶段,需要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不同标的财产的风险点进行合理的保险规划,确定需要购买的保险险种,制定详细的保险方案,覆盖风险点,让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同时避免重复投保,浪费不必要的资源。而在日常施工过程中,识别、预警和控制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保险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培训或宣传,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培养人员操作设备的技能,持证上岗,严格按要求操作;定期对物料、机具,工程对象定期检查,排除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合理的规划,盲目采购保险因保险市场上的保险名目五花八门,险种种类繁多,其中的保险细则条款繁杂,理赔条件精细。对于不了解保险的建筑施工企业人员,难免目不暇接,同时因为保险意识淡薄,不愿承担高额的保费,却又希望获得高额的赔款,往往忽略了对保险出险理赔和免赔条款的关注。导致未对保险方案进行细致地审核,盲目地采购保险,到最后实际出险的时候,却因为保险出险理赔条款等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理赔。另外,存在采购保险后,因业主或者当地政府部门后续办理某事项的要求,需要强制购买另外一个险种的保险。与之前已购的保险的投保范围有重叠,即为重复投保,但按目前市场上的保险约定,除意外身故以外,往往出险并不能获得多家保险公司的重复理赔。而重复的保费缴纳,给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二)人员日常安全意识薄弱,风险管控不到位建筑施工人员大部分为民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保险认知很少。而现场管理人员也存在疏忽的现象,未能合理把控风险。同时因建筑施工行业的自身的特点,一般为户外施工,受天气,地质,水流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同时存在很多高空施工等高危作业的情况。不仅有为了抢工期,在高温天气持续工作,导致人员中暑或者其他突发疾病的产生;也有高空高危作业,没有按要求做好保护措施,导致坠落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起人员伤亡。

(三)物料,机械设备,在建工程等财产标的日常疏于安全管理对于物料,机械设备,在建工程等存放于项目施工现场的标的,因大多为露天或者存放在仓库里。对于高温或者暴风、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由于现场管理人员和安全人员疏于管理,安全方法意识不强,没有做好预防恶劣天气的措施,会导致不必要的耗损。而且因为人员疏忽,不按规章操作的原因,保险理赔过程会出现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施工需要,露天存放的材料,机械设备,若定期巡视的人员疏于管理,也会导致被偷盗的情况发生。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机械设备,建筑施工企业存在部分人员未经过培训,或者未取得证书上岗操作,不仅机械设备有损毁的风险,操作人员也有因操作不当而产生伤亡的风险。同时保险公司会因为未持证上岗而拒赔。

(四)保险意识不强,出险后未能保留有效理赔证据即使建筑施工企业购买了合适的险种,由于人员意识薄弱,在人员出险紧急情况过后,没有在保险公司要求时间内通知保险公司,或者没有及时将人员转移到保险公司认可级别的医院,然后保险公司因此拒赔;或者没有存留治疗的单据依据,无法给保险公司提供理赔资料的附件;甚至有度过危险期后,返回老家进行后期疗养治疗,未留给建筑施工企业任何联系方式,也未出具任何委托施工队办理后续保险事宜的说明,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提供保险公司完整的理赔资料,也无法确定理赔款能否付给出险本人或者家属的手中。对于工程对象出险的,也存在为了抢险,减少损失,未能及时保留现场的事故照片的现象。或者是出险情况表述不清,措辞不当等等。最终都会导致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产生争议。

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保险管理的对策

(一)在项目前期,对保险进行合理规划在项目前期,项目管理人员应当提前做好保险筹划,核对项目部合同、工程量清单、标书等文件的保险条款,咨询业主、当地政府部门等,与相关方沟通确认,对保险办理有无要求限制,业主有无推荐保险公司或者经纪公司。分析项目的整体风险情况,最后综合考虑,确定需要购买的保险险种和方案,比对保险公司的实力和服务水平,再进行投保。分析简化不必要的流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确保必备的保险申请、采购、报备的程序办理和审批流的完整,审查取得的附件是否齐全完整有效。对保险的采购申请流程严控把关。若建筑施工企业的多个项目具有共同点,可以针对性提出统一的保险方案,组织招投标工作,分为不同档次的保费和理赔条件,能简化保险购买流程,加大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不仅能取得更优惠的保费,也进一步保障后期保险公司理赔服务。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范文3

关键词:房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施工企业

1 概述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现场使用的起重机械是施工升降机和塔式起重机,这些设备的特点是工作幅度大、调试高、适用性强、服务范围广,这些设备采用吊笼、吊钩等取物装置,进行起升、水平移动或下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工具就是起重机械设备。它们是建筑施工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础,也是企业外部形象之一。因此,加强房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是确保起重机械设备生产能力及良好机械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国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基于这个背景,本文对房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的设备措施和管理方法。

2 我国房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房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存在不足

①对于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租赁,施工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制,但是这些单位对于责任主体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却不到位。某些单位虽然制订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却没有真正落实相关责任人。因此,我国房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时常出现各种问题。

②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的运行、安装及维护的台帐资料不完善,施工单位对于这些资料的编审工作不重视,且相关编审文件的针对性和实施性不强。且某些单位制定的管理方案有明显错误,不能对现场机械的运行起到指导左右。

③我国为了加强建筑起重机械的管理,设置了起重机械设备安装专业承包资质,这些资质管理虽然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建筑起重机械的管理工作,但实际情况是,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工程承包权,常常共用或挂靠有资质的装拆单位,这些单位因实际不具备起重机械设备管理能力,因此,在设备使用上常常出现各种问题。

④我国某些施工企业相关起重机械设备安装之后,往往没有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规定》对施工机械进行管理,往往仅仅是操作人员的 “感觉”对起重机械设备进行管理。

2.2 监理单位现场监管不到位

起重机械设备的监理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往往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无法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管理,从而无法找到事故隐患,对于现场机械设备的检查流于形式。

2.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①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进场前对其安全性能未能进行有效检测,相关设备安装后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自检,在使用的过程之中,对于设备的检验、检查、调试也不认真。相关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对起重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②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起重机械设备的吊物悬挑平台没有进行定型化设计,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且某些施工单位往往对于起重机械的使用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指挥人员,也存在着某些隐患。

③在使用过程中物料提升机出现防坠落装置、楼层停靠装置 、吊篮防护门、超高限位装置、自落门失灵或不齐全时,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试或修理。

④没有及时对人货两用梯限速器进行检测,设置上下联络信号存在不齐全的现象。

3 提升房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3.1 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①对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规定、规章制度、定额指标等进行认真的贯彻执行,各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工作特点,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

②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参照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行业管理规范标准,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装拆、保养制定出详细的要求,对于每一台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提高设备运营管理水平。

3.2 制定严格的交接班制度

在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之中,应该制定详细的交接班制度。同时应该做好台班记录本的交接记录工作,记载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业内容、作业环境、操作者、作业时间、指挥者、维护保养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同时对于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机械故障应该及时进行排除,且对于故障排除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

3.3 强化施工企业主体安全责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①对于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进行一一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在相关条例的实施过程中,对各级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加强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重心应该移到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各项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同时,对于安全专职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强化,对于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以确保施工安全。

②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引进新设备并淘汰旧设备,应该加强监管工作,对于那些国家禁止使用或者明令淘汰的设备,坚决进行淘汰,以减少设备的安全隐患。

③对于设备的安装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对于设备的安装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设备安装之后,应该对设备主体及其限位装置、保险等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和检查,按照设备出厂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查,禁止超标准、超荷载安装。

④对于建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关的预控制度。要求监理企业针及施工企业对在建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制定,使用过程中的列出起重机械设备的重大危险源,落实相关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

3.4 重视维修保养,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①要根据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及使用年限等编制设备相关的保养计划,明确相关的保养工作,编制保养计划,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

②维修保养切记走过场,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维修质量检查验收制度,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竣工后,承修单位或人员应填写《机械设备维修保养验收记录》,将维修情况、主要零部件更换情况及维修主要尺寸、规格等详细填写并纳入设备档案。

3.5 强化监理企业安全责任,规范安全监理行为

①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监理企业应认真按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报送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并严格督促严格按专项方案实施。

②对施工现场危险点、重点部位及关键工序必须实施旁站监理;对施工设备的安全检查进行认真组织,对于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查找。“定时间、定人、定措施”的要求督促施工单位按进行整改,并对复查工作进行认真履行。

③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工程监理单位对于施工现场的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重大安全隐患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通知施工单位停止施工活动,并旁站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及报告建设单位。

参考文献:

[1]李.简论加强施工机械维修管理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5):37-38.

[2]林圆健.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初探[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10):21-23.

[3]刘希宋,王辉坡.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7):8-9.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即使如此, 我国的建筑工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和国外先进建筑施工企业相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国内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缺少创新精神, 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一种重要措施, 其工作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

1、建筑施工管理的内涵

一项建筑工程包含的环节很多,具体主要有项目立项、项目设计、项目审查、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资料归档管理等, 这些环节紧密相扣, 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所说的建筑施工管理,指的是一种以实现各项施工工作标准化为核心,以推进工程安全施工为工作重点, 以最大限度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最终目的, 以营造一个标准化、文明化的施工环境的系统性工程。

2、建筑施工管理的不足

2.1 人员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其工程所涉及的工序也很复杂,一个施工企业所拥有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多,这便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针对我国的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 它们普遍存在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的问题,这些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员工甚至不了解最基本的工程施工流程以及所涉及的施工技术。 由于施工人员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广大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从做好人员管理方面着手,从源头上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2.2 技术控制不严格

一般来说, 一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 其需要控制的关键点也非常多, 因此, 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是, 由于施工人员对管理方面的技术知识不是很了解, 尤其是对施工材料的性能以及施工工艺方面的新技术不熟悉。这样就很可能导致施工技术的管理比较松弛,时常发生违规施工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2.3 物料管理不全面

物料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最繁琐的一项工作, 因为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各种材料规格不一, 性能差别非常大, 一旦对物料管理不妥或者取用不符合规定,不但会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 而且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及质量。 目前, 我国很多施工企业对于物料的管理呈现离散性大, 缺乏严格的物料管理制度,随意进场,严重制约了建筑物料的有效性及全面性。

2.4 安全施工意识低

作为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安全生产贯穿于建筑施工过程的始终。然而在很多建筑施工中, 多数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不仅如此, 就连施工管理人员也忽视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安全施工对所有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建筑企业的整体形象, 而且关系广大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而且也一再被强调,但是依然有很多施工安全问题发生。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低, 很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都流于形式化,得不到好的贯彻落实,很多建筑施工单位没有树立应有的安全施工意识,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最终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3、应对措施

3.1 提高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效率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例外。要想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 首先要让全体施工人员人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层以及各项目经理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 向广大施工人员传递建筑施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信号。时刻从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性、经济性以及工期性方向出发, 制定出科学的、 合理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案,努力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将每个环节合理的分配到每个部门。除此之外,还需要转变管理及施工人员的思维观念。使他们重新认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 从而实现管理工作效率及成效的快速提升。

3.2 强化人员管理

要切实做到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强化人员管理方案,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加强企业施工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及理解建筑施工管理的作用及意义;只有当施工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他们才会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施工管理工作;(2) 优化人员配置。 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领域及技能繁多, 要想把工程建设好,离不开各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帮助,想要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就必须培养技术骨干, 采用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尤其要配备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兼具的优秀管理人员。

3.3 强化技术监督及指导

科学有效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是保证高质量工程的前提,必须充分掌握工程设计的各项要求以及技术规范。在施工正式开始前, 有必要组织建筑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学习相关技术管理规范,熟练掌握各种建筑设计图纸的要求及意图,对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能够及时的提出并解决。 此外, 能够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并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全面的指导教育。最后, 能够根据工程签订的合同以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标准, 制定出相应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强化建筑施工的技术监督工作,对每一道关键工序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3.4 完善物料管理制度

建筑物料管理工作关系整个建筑施工过程, 其价格的变化也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物料的质量、性能以及使用都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紧密联系。因此,对于建筑物料既要做好采购工作也要做好物料存放管理。 首先,在进行物料采购前,需要充分了解各类建筑物料的价格及质量情况, 尽量选择价格合理、质量性能高的材料;其次, 对所选物料进行质量验收, 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进行及时处理, 只有那些合格的材料才能投入施工;最后, 做好建筑物料的存放管理, 由于一次性采购的材料较多,短时期内很难用完,必须制定完善的存放计划,对各种材料的库存以及使用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4、结语

总而言之, 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筑事业的崛起, 对广大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只有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施工管理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希望本文的提出, 能够为相关建筑施工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郑松坡.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技术与市场. 2012(06)

[2]陆文银.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16)

[3]李仁祺. 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 甘肃科技. 2012(08)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1、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完善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秩序、有效地进行施工管理,才能全面完成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施工内容,使用户得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功能良好和尽快发挥最佳投资效果的产品,使公司获得最佳的效益和社会声誉。项目能否顺利实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必须进行创新。

2、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责,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本源涵义。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走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创新并非易事,创新意味着对原有思维定势、传统体制、制度、观点、习惯等的突破,这不仅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有才干、有胆识,而且要承担风险,承担责任。要干一番事业,不冒风险是不可能的。

3、创新是管理科学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管理学科为满足现实的需要也在不断的发展。

二、建筑施工管理制度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并与建筑行业要求相符,制度必须切实可行、简明扼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其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该制度可以通过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会议,并以书面的形式签订责任状,利用安全知识宣传等方式让各级施工人员详细了解并掌握自己的安全职责;其二,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这一制度与生产安全责任制相同,也是通过宣传等方式让各级施工人员予以了解。另外,还应设置专人对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严格实施;其三,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应在施工组织方案中编制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交由技术总监审批,确认可行后予以实施,同时还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于具有较高危险性的各个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方案,编制过程中应经过安全技术验算,并交由技术总监审批确认合格后,方可予以实施;其四,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安全意识及专业技能。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然能够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隐患,而且还能够明确自身的权限和职责。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为确保施工质量,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以此来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建筑施工企业应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思想,并本着用户至上、优质、优产的宗旨进行施工,各级领导干部应对上级颁布的各种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规程以及文件等予以坚决贯彻执行,认真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其二,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并由专人负责各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测及核验,同时还应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签证,各项技术也应整理完善、妥善保管;其三,经常开展建筑施工质量知识教育,增强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对关键环节的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其四,施工质量管理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予以落实,以此来确保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均能达到验收标准的要求。同时各分项工程应进行施工自检,严把质量关,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处理,直至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此外,在进行隐蔽工程施工前,必须经由各部门负责人予以验收签证后,方可进行工程隐蔽;其五,把好施工材料质量关,决不允许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材料进场前应对其产品合格证、质检证明等进行验看,并由专人负责对材料进行抽检,以此来确保材料质量;其六,建立并完善档案制度。由专人负责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机归档工作,并做好竣工验收等记录,以备随时接受检查。

3、建筑施工进度管理

因建筑工程中的分项工程较多,为有效地控制施工进度,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建立计划管理体系,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其二,建立进度目标责任制。可通过设计进度目标奖励制度,对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的予以奖励,以此来确保重点环节及关键部位的工程工期能够按时完成;其三,对施工进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就施工进度而言,其重点应当在落实执行上面,故此,应每周对已完成的进度进行分析总结,并及时监控计划执行情况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若有偏差应尽快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同时,还应在每月、每季度、每年度都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总结归纳,尽可能避免赶工期、抢进度的情况发生,这样有利于后续施工的开展。

4、建筑施工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制度,实质上就是成本控制,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其一,落实施工项目计划成本责任体制。对于一个较为成熟的施工企业而言,在工程准备开始施工前,应按照工程总体投资及历年工程的实际成本进行分析总结,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详细、可行的工程成本计划,然后根据计划中的要求,通过目标分解法由项目部负责人将分解后的目标分配到各相关职能人员及施工队伍,然后让其签订成本承包责任书或承包合同,最后由承包者提出确保工程计划成本的相应措施;其二,加大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工程项目部应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在检查完毕后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成本支出进行控制,以此来确保目标成本能够按预定计划实现,为进一步做好工程成本控制,应制定并落实以下制度:施工现场例会及施工人员管理制度、设计变更制度、施工材料采购制度、施工进度款支付制度、工程项目负责人考核制度等。通过以上几项制度的制定及落实,能够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三、施工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

1、工程技术创新

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不断创新,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不确定因素影响着施工管理实施,必须通过创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我们不断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2、机制机构创新

机制的创新能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则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所以,要增强企业实力,必须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社会形象和市场敏感性,建立激励机制,为人才创造适合发展的环境。

3、管理观念创新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企业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证。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所以,必须将科学的技术管理融入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在创新精神的带动下,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项目施工管理有效的运作,从而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计划,壮大企业的实力和效益。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范文6

关键词:施工企业;建筑现场;设备管理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主要分为类型:土石方机械设备、混凝土机械设备、路面机械设备、起重运输机械设备、压实机械设备、养护机械设备、动力与隧道机械设备、桥涵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效能水平是衡量建筑企业资质的关键要素,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经济效益既是当今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核心任务,又是建设施工管理的重点所在。尤其是在建筑市场转型的特殊时期,为了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内部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但从我国当前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及影响因素,使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大多数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一味地注重抢进度、盲目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机械设备前期的养护管理,导致投入的机械设备大多都是带病运转、违章操作的,长期不间断的使用机械设备,致使机械设备超负荷作业,最终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故障问题频发、延误施工进度,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综上所述,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对于切实确保整个建筑施工项目的科学有效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数量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工程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机械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本身无法避免的缺陷,建设工程在实际施工中也出现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这一明显的问题。就建筑施工现场而言,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主要出现了以下几大问题。

2.1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受施工场地及工期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操作人员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导致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最终导致了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无法按照标准执行的现象,管理体系建设形同虚设。

2.2管理者注重机械设备使用,忽视保养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的目的是为了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机械运转的可靠性,从而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其保持更高的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当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机械设备中带病作业的零件超限磨损以及落后的机械设备的延期更换等都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与效率,实际上也为生产活动埋下了极大地隐患,反而会对施工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3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低

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现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实际培训工作做的不到位,岗前的安全教育工作没有针对性,过于形式化,很多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操作人员缺乏基本的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者经验不足等,极大地影响了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也会滞后工程的顺利进展。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十分必要,坚持持证上岗,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理念。有针对性、有计划、有考核地把安全生产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4机械设备的选购不合理,不科学

机械设备因为本身的性能和结构,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所以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用寿命,降低经济成本。要使工程实施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保证机械设备的调配使用可以为多个子项目服务,切勿小机大用,造成经济资源浪费,机械设备应保证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能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较高的生产率。

3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及优化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在今后的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工程建设平稳、有序的建设目标,针对不同用途的项目施工建设,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在任何企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举足轻重的。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项目所需机械设备的性能及用途进行精准掌握,并实时监督、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建立各种设备管理计划;设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真正做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实行责任制,制定好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下去,保证从上到下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的高度重视,确保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施。

3.2重视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要保障机械设备良好的性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价值,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注重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工作。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要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小问题,及时处理,每天完成工作后相关专业人员要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日常,并建立相应的维护和保养记录,方便在机械发生故障时,及时维修排故。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机械设备正常高效的运转,在及时排除故障的同时又可以保证维修质量以大幅度降低维修成本,保证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3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要秉承安全施工为第一要素,为了减少施工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频率,必须对机械设备管理操作人员进行扎实的培训工作。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严格审查其资质,将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促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操作流程、性能指标、安全措施等内容。要有针对性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对机械设备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安全规章的培训,帮助其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还要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形成科学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让管理制度真正地运行起来,实现机械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的良好工作氛围,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3.4优化配置,合理采购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建筑机械设备的经济价值,尽大限度地利用机械设备创造企业经济利润,为避免造成企业成本的浪费,就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调配,机械设备的选择,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为重点,建立科学的设备采购流程,如图1所示,本着机械设备在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等原则进行优化配置,合理采购。这样才能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时淘汰旧设备转而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施工机械设备正常高效的进行生产运转,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各施工企业都应重视施工企业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及时完善管理体系,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明确施工现场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的重要性,在实现机械设备科学及合理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对于切实保障整个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另外,施工企业应当积极促进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为提高施工效率提供保障,有效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人性化、科学化、动态化的手段开展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强化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价值理念,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书君.建筑材料及设备的现场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