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行业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行业培训方案

服装行业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终端店铺;精细化管理;数据分析;销售策略;店长主导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在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上融入了泰勒的科学管理和戴明的质量管理的理念,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强调现场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

中国服装终端店铺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营销道路,同质化现象严重。尤其是一些中小服装营销店铺在经营过程中,几乎没有支撑的理论体系,只是简单地借鉴一些成功品牌的营销模式。2012年以来,随着网上购物的人数不断增多,加强终端建设成为提升品牌内在价值的关键,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 、服装行业终端店铺管理现状

随着国际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服装终端精细化管理中的短板日益凸显。

1.计算机已经普遍应用与服装终端店铺,但只局限于收集数据,缺乏对数据的有效分析,更不用说应对之策。

2.只重视销售结果,忽视了销售过程,没有将服装销售的生命周期与销售策略挂钩,当库存大量出现时才匆忙以打折结尾,降低了品牌本身的价值。

3.意识到店长在专卖店中的重要作用,但没有给予店长真正的权利,没能最大程度发挥店长的潜力。

二、服装行业终端店铺精细化管理分析

1.数据背后的秘密

在服装终端店铺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数据指标。

上表显示的是服装终端卖场中的常见数据及计算公式。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下,需要对计算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寻找原因。

(1)总销售额

总销售额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员工订立销售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并且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二是了解店铺的生意走势,结合整个地区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促销及推广活动;三是及时掌握各分店的销售情况,评估分店员工及货品组合。

(2)平均货单价、客单价、连带率

这三个指标一般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平均货单价可以帮助导购了解顾客的消费能力,提高高价位产品的销售意识和销售技巧。客单价和连带率反映了货品搭配销售情况,既能够了解员工的销售技巧和服装的搭配技巧,也能够发现促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某服装店铺平均货单价是560元。某天,有10个人光顾了店铺,5个人试穿了服装,成交了3单。第一个客户买了1件,成交金额是589元,第二个客户买了2件,成交金额是689元,第三个客户买了5件,成交金额是2488元。

从上面的案例,能够很快得出:客单价是1255元,连带率2.7件。客单价1255元高出平均货单价一倍多,说明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能力高于现有服装价值,应考虑减少低价位的产品数量或者提高现有服装的价格。连带率2.7,远高于行业的平均连带率1.5,说明员工有很强的服装搭配能力。反之,如果连带率过低,说明需要加强员工的服装搭配能力。

(3)人效、坪效

人效数据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了员工对货品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员工排班的合理性。坪效则是从店铺面积利用率的角度确认店内库存与销售比例的情况,深入了解店铺销售的真实情况。通过对坪效的分析,确认店铺是否应该扩大店面或者店内的库存是否足够。如果店铺的坪效数比较低,则需要考虑是否重新进行店铺陈列,合理规划动线。

(4)分类货品占比、消化率、售罄率、库存销比

这几个数据都是实时考查店铺内服装的销售情况。库存销比越高,说明该类商品库存量大,导致销售不畅;库存销比过低,说明该类商品库存量不足,需要及时补充库存。消化率和售罄率则分别从服装的销售件数和销售金额两个角度反映出服装的销售情况。

(5)畅/滞销款

在销售的过程中,通过销售数据及时发现十大畅销款和十大滞销款并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的调整。

2.根据服装生命周期调整销售策略

服装由于有很强的季节性,生命周期相对比较短,所以需要快速进行销售策略的调整。一般可以将服装销售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导入期、实销期和衰退期。

导入期:这个阶段的成交量并不多,重点是对导购进行商品知识的培训,并寻找顾客的问题点,为二次培训做准备。在导入期前,需要了解上货的时间、上货的波段,制订宣传方案和培训方案。

实销期:重点是进行商品分析、商品归类和及时发现库存。这一阶段首先是通过各种数据分析货品,发现问题,首先做店铺的货品整合、调整营销策略。通过对销售额的分析及时了解商品在不同店铺的销售情况,加速问题货品在店铺间的流动,增大商品销售出去的机率。在这个阶段需要及时发现销不动的商品并想办法解决掉,避免滞销。通过回转率、消化率、售罄率和折扣率等数据分析哪种品类的商品或哪家店铺的库存压力比较大,及时做好促销策略。

衰退期:通过促销手段缓解库存压力。

事实上,促销并不仅仅存在于衰退期,每个阶段都需要做促销。导入期促销的目的是提高客单价,增加利润;实销期促销是为了提高连带率,推动滞销品的销售;衰退期的目的是清货。衰退期基本上没有利润可言,应该尽可能把销售压力分摊给前两个阶段。

3.店长的主导地位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担任服装终端店铺店长职位的人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销售人员中晋升上来的,有多年的导购经历,但没有系统学习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类是经过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的服装专业的学生,但缺乏实践知识。由于这两类人各自的弊端,很少有服装终端店铺敢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

在优衣库,40%店长是从导购晋升而来,他们拥有与总经理同样的权限。正如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所说的:“在优衣库,店长被视为公司的‘最高经营者’,不采取‘店长是公司主角’的管理机制,零售业就很难繁荣。”西班牙品牌ZARA的店长每天除了管理门店外,还有完成数据分析和预测,直接对话西班牙总部,他们是ZARA供应链的核心。

拥有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的店长的缺乏已经成为中国终端服装发展的瓶颈。一个好的店长,不仅需要有优秀的管理能力,还需要掌握服装营销、服装搭配、服装陈列、消费者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可以这样说,店长才是“终端致胜”的关键。

三、结束语

中国服装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精细化管理也许会成为决定未来服装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丹,周启红,潘文星.纺织服装行业“精英店长班”特色人才培养[J].纺织教育,2014(4).

[2]潘力,及文昊.服装店铺的精细化管理[J].纺织导报,2010(2).

服装行业培训方案范文2

以制板师为例,中国在职的制板师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0%,受过专业训练的不足6%,绝大部分制板师都是裁缝出身,不少是先做3年缝纫工,再跟着制版师傅做1年学徒,就开始自己从事制版师。曾经有企业以15万年薪聘请制板师,而在宁波、温州和深圳等城市,花百万重金聘请

国外制板师的现象并不鲜见。

专门做服装行业的人很多,但是懂服装行业的人却很少――这就是中国服装行业的“人才现状”。

那么何谓“专才”?笔者把此类人才定义为:做设计,要懂得对市场营销与市场需求的把握;做营销,要能够根据产品的特性,透过有效的策略把产品与品牌运作到位;做展示,能够透过橱窗与陈列把品牌与促销结合,并推荐给顾客,等等。这种专才已经成为企业最迫切需要的、也是现有市场最匮乏的稀有资源。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专业人才缺位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行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的错位,二是专业教育资源的短缺。有关教育体制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服装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不少专业院校所试行的人才素质教育,是在缺乏大量有效训练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学设计毕业生的被分配到企业,但实际能够运用的技能又能有多少呢?在很多人才招聘会上,企业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就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很多学营销的毕业生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企业至少需要给花2~3年的时间进行再培养。那么又有多少企业有能力培养出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答案是“非常困难”。仅有理论而没有实际经验的人才,令企业头痛;而仅有经验没有理论基础的人才,又令企业心痛。因为每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迫切需要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型人才和具有专业素质的各类专业技术性人才。

无论是品牌、产品、还是店铺运作,最终都离不开“人”来操作。只有加强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才能拉近我们与国际名牌竞争的差距。

专业教育资源的短缺同样不可忽视。我们知道,欧洲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专业教育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服装设计、营销还是视觉艺术等方面,都经历了多年的市场考验,并且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延伸出了许多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比如商品企划,采购学等,这些专业教育也的确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但在国内,这方面我们却比较薄弱。西班牙的zARA公司,在进入亚洲市场选择办事处的时候,该公司除了把法律、政策、税收等列为重要参考条件外,也把人才列为主要参考事项。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以营销成功著称的服装企业,当地是否能够招到合适的人才事关投资成功与否,结果ZARA最终选择了香港,因为在香港寻找具有国际专业经验的高素质人才相对内地而言要容易得多。这也是继ZARA之后,其他国际顶级品牌像GUCCI、LV等,虽然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中国大陆,但在进军亚洲市场时,却未将总部设在中国大陆的重要原因之一。联合时代作为一个为中国服装企业提供各项专业培训八年之久的企业,对此也深有同感。从1998年公司成立起,便将公司的发展方向定位于服务于服装服饰企业,其中培训成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模块之一,在帮助服装服饰企业转变观念、培训专业人才方面做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功研发了《商品的陈列与促销技巧》和《加盟商管理与区域拓展》等在当时尚属前沿的课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行业内国际化发展的趋势,2001年,公司将欧美服饰企业运作的核心技术“商品企划”整合为适用于中国企业的专业课程,让更多的中国企业从了解到认同再到理解,并且积极地应用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中,让很多企业真正感受到专业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同样经受了市场的考验。

2005年联合时代UTA时尚管理学院应运而生,目前开设有:商品企划师、产品设计师、高级销售经理、高级物流经理以及金牌店长五大专业训练课程,力求通过专业系统的训练,使企业得到各个岗位的专业实用型人才,缩短企业的人才培训时间。

2008年,我们突破创新,为企业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设计了完备的课程体系,并逐一实施与推广,为全新的服装产业的发展更好的突破。

全部课程由意大利Fashion&De-sign Lab、美国时装学院教授及欧洲行业专家联袂执教,以联合时代在中国10年为服饰企业进行培训教育的良好经验,本着务实、融合、创新的精神,将世界著名时装学院专业课程进行翻译与整合,结合中国服饰企业现状,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专业能力的时尚界的领导者,让人才成为企业增长的新动力。

发现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留住专业人才――此为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要着。于是,我们为行业内的设计人才提供了一次国际化的学习方案,并量身打造适合于你们的设计课程,使服装企业的设计人才培养更能够形成系统化的方式。

所谓“Collection”是指有组织的设计制作组合,进而提供使经销商或消费者看到一系列CoHection之后立即产生形象组合方向感,而且会有买一必买二欲罢不能的倾向。因良好裁剪的款式、面料、色彩、配件……的设计组合制作,良好的品管、行销、宣传,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喜好,使品牌在市场有一定的精品水平形象。

一个好的“Collection”研发不但可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迎合市场之所需的预测更可提高样衣研究制作技术减低制作生产成本,一个“Collection'’的研发目的是在于对产品多样型的控管。

上课前,您须做以下准备:

准备好公司上季秋冬的Collection资料,某些设计与技术图稿,色卡、布卡、产品的图片。

公司的顾客定位、商品的价格定,位及上季最好卖的商品款式图片。

公司的宣传(POP)图片,橱窗陈列照片。

下一季2009/2010秋冬预测设计稿,色系、面料(用做研发讨论的基础)。

开始操作演练之前,必须有正确的贯通设计理念:

为何要设计?

设计为何还要有一系列设计?

设计涵盖了些什么?

服装行业培训方案范文3

企业——在“不太乐观”中坚定信心

“云南地处边陲,缺少面料、辅料、装饰配件等生产平台,又无大型知名服装品牌生产企业,大多是一些个体服装加工户和小型服装加工厂,服装行业相对不发达。在大的经济形式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公司的经营销售比往年下降了……”昆明同航服装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启明近日在接受《服装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2012年,人们给予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大环境的关键词为“不太乐观”,而缝制机械行业受下游服装行业需求萎缩、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企业产销走低、库存较高,利润也有所下降。大环境虽然“不太乐观”,但企业唯有坚定信心,才能突破低迷期。昆明同航是一家主要经营日本重机、德国杜克普、西安标准、上海富山、台湾欧西玛、富怡CAD制版软件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服装机械及专用设备,同时提供各种优质、正品零配件的服装设备公司,现有技术维修员工8人。而同航正是在这8名维修工人当中培养出了在全国赛区、近800名选手参赛的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熊举。孙启明表示,同航尽可能地为维修员工提供学习机会,送他们到生产厂家去培训学习,并请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同航进行指导培训;教育员工端正做人和学技术的态度,为客户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技术研究不小心造成的损失,同航还为员工支付损失费,鼓励员工大胆进行技术研发。

做好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培养工作,在外部环境上,同航针对近两年沿海发达地区因产业结构调整,不少大型服装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机会,联合缝制设备厂家举行产品展示会、新产品演示会,向客户介绍新产品。同航还对客户进行走访,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一些中、高档服装设备,并提供一系列无偿服务。突破困境,做好内外工作,同航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许多使用缝机的服装企业负责人说:“有‘缝机大夫’在,我们很放心。”

员工——研发创新技术了解用户需求

熊举,2008年进入同航工作,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为提高自身维修技艺,常常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技术维修理论,再通过工作中的反复摸索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他扎根一线,技术过硬:与一般缝纫机维修工接到报修才进行处理的方式不同,熊举喜欢成天泡在用户企业,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及自己的观察,主动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2010年,在对某企业的例行走访中,熊举通过机器的声响异常,判断一批设备存在潜在故障,经排查后顺利解决,为该企业避免了大量损失;他爱岗敬业,勇于创新:2010年年初,昆明多家制衣公司在生产一些欧洲订单时,由于面料特殊,在缝制过程中出现断针、断线、吃布等一系列问题,订单的质量和生产进度受到严重影响。为尽快解决客户的问题,熊举主动请缨到用户企业里蹲点,不分昼夜地跟踪设备运转情况,观察记录设备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最终成功拿出解决方案,创新性地对每台设备进行“减轻缝制压力,调松线张力”等一系列技术处理,不但圆满解决了客户难题,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效率,赢得了同事及客户的一致赞赏。

2011年,熊举凭借其过硬的综合素质,顺利通过了理论考核、机器故障维修、机械部件拆装调试、机器电路故障判断维修等多轮淘汰,最终问鼎总决赛冠军,同时还被推荐为“中国轻工行业技术能手”。

面对荣誉,熊举却很淡然,当《服装时报》记者问及其获奖后有何感想时,他表示,刚开始他从没想过能获奖,参加第二届“标准杯”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只是想借此平台向全国从事缝纫设备维修的同行学习交流,得到提高。能荣幸获得冠军,我觉得这只是我职业生涯的重新开始。

熊举工作后曾先后自学10余本缝制机械原理及维修方面的书籍,并写下10万多字的记录心得,这类书籍在我们看来枯燥无味,理论结合实际也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是怎样的动力让一名年轻的80后普通员工如此持之以恒呢?熊举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始终有一个上进的心态让我无法不学。要使自己的工作技术得到认可,能跟上不断进步的科技水平,就得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更新,才能进步。”

服装行业培训方案范文4

关键词:服装专业;人才;调研

中图分类号:J9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三年来,我校《职业中专服装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就业需求有效对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研究几近完成,为进一步了解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把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为今后专业教学的改革提供重要依据,课题组结合我校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发展要求,于2012年暑假期间,对常德及广东沿海一带的相关企业进行了市场调研。

一、调研准备说明

1、调研目的

了解本区域及全省纺织服装行业的现状;了解当前服装企业发展情况和对中等职业学校

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现状,研究对策,为我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等提供依据。

2、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访谈企业法人和生产一线管理人员、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

3、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常德及周边地区、广东沿海一带的代表性企业:常德圣德西服装有限公司、澧县祥生制衣厂、荣隆制衣有限公司、环亚制衣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等相关知名企业。

4、调研内容

与行业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中职服装专业的内涵、能力结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途径、一线就业人员的素质、规格及现状。

二、调研情况分析

1、本区域纺织服装行业现状

近些年来,市场竞争势头迅猛,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服装企业的生产呈现从单一型服装“来料加工”向品牌开发转型转变的趋势,依托现有品牌形象,立足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线技术工人,而且越来越迫切地需求精通设计、制板和服装CAD、CAM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2、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我省的服装企业达几千家,其中株洲的纺织服装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常德次之。这些服装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服装外贸公司(外贸加工),另一类为时装内贸品牌企业(以

设计、制作为主)。近年来,中、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短期培训的学生就业人群激增,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精细。

调研表明,服装行业对人才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掌握服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具有较高的绘画技能,专业服装设计能力和

综合能力强。二是具有服装、服饰的审美能力、独立进行服装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具有依据社会需求和行业状况,把握消费市场快速灵活完成设计方案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服

装结构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具有独立加工服装、设计与指导服装工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三是掌握相应的行业规范、标准和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四是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初步具有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五是学过人文社会学科等方面的课程,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六是了解国内外服装设计的发展动态,并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能力。

调查显示,下列几类人才企业最为急需:

一是服装一线工人;二是工艺流程分析师;三是制版和服装推版人才;四是服装工艺师;五是服装生产管理与检验人才;六是服装跟单人员。

调查还发现,服装企业现有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供、产、销”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另外,企业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特别关注,用他们老总的话说:我们并不需要特别有才气、有个性的人才,我们需要的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虚心好学、脚踏肯干能吃苦的人。这样的人可塑性强,有发展空间,也留得住。

从与近百位毕业生及十多家企事业单位联系交流情况来看,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

如下问题:

第一,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总不能放下架子,端正心态,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毕业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而笔者所在学校一些卓有成就的毕业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经过多年的磨练和挫折才得以成功的。第二,在某一单位长期服务的意向不够。当实习期满,学有所成时就不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的用人协议,这样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失去信心,不愿意让这些学生在重要部门任职。 第三,缺乏教学实习实践。实习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调研中,各校友及用人单位反映最多的是学生的实习问题。实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及毕业生的就业,甚至发展前途。

三、调研对策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分析,初步形成今后一段时间学校服装专业建设的意向:

1、明确定位服装专业培养目标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强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措施。课程设置,要模糊学科概念,减少文化课,淡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概念,以够用为原则,突出“教、学、做”的教 学理念。同时,教学计划应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即以就业岗位为中心,以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为两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计划。

2、加强课程、教材与就业需求针对性的建设

开发适应本区域教学的课程、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与就业需求针对性是重点,特别是要将企业案例用于教学。服装专业的教材较多、较零乱,并不实用,应为适应教学要求编写校本教材,以按服装的九大基本款式为项目,从制图制板、裁剪、工艺制作、熨烫要求、技能考核、工艺单等方向编写符合现代生产技术要求的校本教材,如女衬衫项目教学法、男西装教学法等,使学生学起来循序渐进。

3、建立课程、校本教材评价与鉴定机制

加强对校本教材开发过程管理和阶段管理。建立健全课程的评价机制,促进课程完善发展。对本课程的评价将坚持科学化、多元化、学生主体化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宗旨,促进课程完善发展。

4、加强基本技能与情商训练

学会打版,懂服装工艺、制作,可向设计、管理或营销方向发展的人才最受企业欢迎。同时也要关注情商的培养。“情商重于智商。”一个人技术好,并不等于成功,人品加技术才等于成功。学校应加强 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学校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也不可少。要培养学生做事情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要提供多方面技能的培养。很多企业用人是拿来就 用,学校应给学生创造多项技能训练的机会。

服装行业培训方案范文5

演讲能力已成为服装展示陈列方向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即核心创业能力,这与创业自我效能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2014 年人才培养方案里, 已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沟通交流基本技巧与能力、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有效表达自己思想与意愿能力的人才。 故基于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双向提升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将成为本专业的探究重点。

1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服装展示人才培养特点

Boyles 在研究中提出 ,21 世纪的创业教育 ,需致使学生得到知识( Knowledge)、技巧( Skills)、能力( Abilities)三方面的完备与提升,简称 21stCentury KSAs, 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具体内容如图 1 所示。本文所探究的基于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双向提升的服装展示陈列人才培养途径,完全符合 21 世纪 KSAs 的培养方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1) 任务驱动性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强调学习活动与任务问题相结合,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法。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逐步掌握相关知识技巧和信息技术,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激发创新性思维。 此时, 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且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可充实和丰富学生自身演讲方面的知识、能力。

( 2) 阶段性演讲演练西班牙奥威尔多大学( University of Oviedo),针对部分工程类大四学生进行一学年的三阶段演讲演练培训计划。 这一计划, 从 2009 年起开始,至今已连续实施四年,结果发现,每年参与培训的所有学生在毕业答辩时,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 且全部拿到 A+, 其中 82%的学生甚至取得A+中的 突出表现荣誉。 而这一批学生步入社会以后, 无一不成为个人研究领域中的佼佼者,甚至顺利创业。本培养途径借鉴阶段性培养的方式,以阶段性任务为导向,阶段性成效为评判标准,从而取得演讲能力的阶段性提高。 此外,高阶段学生对低阶段学生的学习进程负有责任,体现在经验交流与借鉴上。

( 3) 系统性成效评估以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为参考,针对其优缺点设计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成效评估系统。 首先,针对学生对于演讲体验和技巧的掌握进行评估;其次,针对四个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评价体系中所涉及到的考核内容进行评估。依据以上三方面特点,可见本培养途径围绕21 世纪 KSAs 培养主旨, 以提高其认知能力,着力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社交能力;重视学生各阶段培养成效,以提高其行为导向能力。 而认知、社交、行为导向三方面创业能力的提高,标志着演讲能力的全面提高,而创业自我效能感也在阶段性过程中得以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双向提升的良性循环。

2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服装展示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基于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双向提升的服装展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沟通和培训能力的展示造型与陈列设计专业人才,大幅度提升其创业优势。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模式分为四个阶段,针对大二至大四三个年级的学生,实践这一培养途径。 阶段性任务与成效如表 1 所示同时采取录像录制的方法给学生进行记录,方便学生个人日后的回顾,并作为可供下一届学生参考的资料。

3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服装展示人才培养评估方法

本培养途径将以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 Kirkpatrick Model) 为参考,根据其优缺点,针对本培养途径所涉及的演讲体验和技巧、四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四个阶段需要提高的能力,以及柯式四级评价体系中所涉及到的考核内容,即反应评估( Reaction)、学习评估( Learning)、行为评估( Behavior)和成果评估( Result),进行评估系统的再设计,旨在评测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 服装展示人才培养途径取得的效益,以及为日后改进、完善该培养方案提供依据。第一级反应评估在于评估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满意程度,以对师风的评价和对个人提升的帮助量评估为主,内容包括教师的课程设置、创新性、主动性和工作情绪及学生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的提升程度。 第二级学习评估则是为了测定学生的学习获得程度与技能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艺术、音量控制、高质量的 PPT 制作和虚拟店销售额的提升程度。 而第三级行为评估,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程度以及能力提高程度,内容包括学生经验值的提高、沟通能力的提高、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到了第四级成果评估阶段,则主要是对培养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对学生参加大赛、就业、演讲比赛、创业轮岗等情况进行评估。

服装行业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服装专业 校企合作 多元化

校企合作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笔者学校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上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与成果,笔者通过考察技工院校服装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该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方式。

一、实施校企合作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服装专业发展的大环境

杭州历来就是服装名城,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部门的着力扶植和引导下,涌现了一批以江南布衣、蓝色倾情、古木夕羊和秋水伊人等为代表的服装龙头企业。2010年颁布的《杭州市政府印发纺织服装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按照我市“丝绸之府、女装之都”的产业定位,加强市场开拓和自主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协同效应,创新宣传载体,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行业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有效融合。目前,杭州正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国内外企业家不断前来投资兴业。

2.服装专业的教学现状

多年来,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较多缺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上偏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上方法陈旧,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教学理念上重艺术轻技术,重理论轻技能;教学实效上缺乏实践检验,无法与职业岗位实现正常对接。种种原因导致教学实效不佳,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差。而随着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教学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服装专业办学的基本思路,明确突出校企合作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要素的思路和模式已经逐渐成熟。

二、实施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常规方式

1.顶岗实习

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最基本、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先后与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喜得宝集团、杭州三彩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将三年级(三、五年制)的学生,安置到相应的岗位4-6个月。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当了一次真正的工人,培养了他们独立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也节省了大量的实训资金,企业短期用工的困难也得到了缓解,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和企业互惠互利的好效果。

2.进修提升

随着杭州地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女装工业的兴起,企业中越来越多的职工对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层次的愿望不断提高。学校主动与本市多家服装企业签订了职工提升培训协议,开办了服装缝制等短期培训班,实现了学校培训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同步,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同步,使这些学员在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上都有很大提升,并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培训模式既有利于企业,又有利于学校和学员,取得了“三赢”的好效果。

3.订单培训

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定向培养的机制,根据企业所需求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学校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人才的“期货”订单。这样先解决学生毕业安置的后顾之忧,然后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实训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等。学校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毕业生素质,达到企业“订单”的要求,以求得和企业长期的合作。

三、主要经验

1.必须着眼校企长远发展,避免短期行为

目前,众多杭州服装企业的特点在于适应市场能力强,转型速度快,所以服装企业迫切需要业务精、能力强、熟悉企业运作和实际生产操作的一线管理技术工人,而不仅仅是一线生产工人。但现阶段学校本专业的毕业生往往还很难吃准这一定位,专业技能与实际无法无缝对接,导致校企双方都出现合作兴趣大、现实操作难的弊端,时间一久,衍生出相互懈怠的问题。因此,校企双方都需要摈弃短期化的盲点,真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入手,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赋予资金、设备、人才和生产环境、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全新的内涵品质。

2.必须立足可行的培养模式,避免虚拟化方式

对于学校而言,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驱动教学,必须用企业工作任务引领课堂教学,以能力为目标,教师教学、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边教、边学、边做,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服装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必须重视素质与技能提高,避免低端化尴尬

众所周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已被很多服装企业广泛应用于信息的采集传递、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服装CAD/CAM系统迅速普及,而目前服装教学中未能很好地引进新技术以及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所教内容落后于现时的生产,造成学生对这些先进技术的不适应而影响其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就业需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就必须适应潮流,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良和补充,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教案,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中,经常性地选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技能、新产品等基本情况,及时消除诸如技能训练目标单一、缺乏对服装企业生产了解等不足,真正培养技能高、素质好的企业适用人才。

四、反思及总结

1.实施一体化教学迫在眉睫

不可否认,目前服装专业的教学尚未完全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轻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技能;对专业知识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学效果差,缺乏真实的工作氛围,学生职业素养都停留在口号上;教师习惯于按教材内容授课,不善于研究授课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很少研究所教内容如何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相结合,缺乏积极参与生产实践、学习生产现场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主动性,课程开发能力差;课程设置缺乏弹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与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

因此,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应切实抓住“服务观念转变”与“服务能力培育”这两大核心问题,着重推进以一体化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采取按能力层次划分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建。内容体系不仅是模块化的,而且可在专业大类内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进行组合式搭配,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综合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注重“产品”教学、创新制作和新技术应用。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形成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教学工厂”模式建设,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产学零距离对接。

2.重新定义“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来实现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工学结合”原则解决的是学校理论教学和企业实际用工脱节的问题。实施校企合作之后,体现“三化”“四个结合”。“三化”即: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

要更加突出工学结合的实质概念――技工教育既不是基础教育、“应试教育”,也不是“学术型教育”,而是“就业教育”。因此,评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技工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以往的单纯理论,改革仅以“基础知识水平”“应试水平”“理论系统性”等传统指标为主的质量评价体系。

要更加重视课程结构特性的适合性――即真正打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做实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这一合作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工”不仅是课程体系的核心,教学计划的主线,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根本介质和手段,也是技工教育符合特性要求的基本临界。

3.积极利用政府(行业)平台

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一环,在于政府(行业)的积极支持和引导。近年来,杭州市政府连续出台振兴服装行业、重点打造女装品牌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杭州市服装行业协会连续7年举办服装高技能大赛,对于提高服装行业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挖掘和吸收国内优秀技能人才在杭州创业,提升杭州服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应利用好政府平台,在坚持选派师生参加比赛的基础上,加大与协会的沟通联系,支持本专业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切实有效地将服装专业技能模块都以训练课题为纽带开展教学改革,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培养社会欢迎的高技能型人才,将开展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思考划入此课题是摆在所有服装专业教学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和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