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务英语专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务英语专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商务环境下,利用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提出的问题。所谓跨文化沟通,指的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此产生的相互作用。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活动也呈爆发式发展。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中,商务英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跨文化沟通能力又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跨文化沟通能力不足,不仅会造成合作方的误解,还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值得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应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1必要性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输送所需合格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务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更是体现了外语教学接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商务活动中实现无障碍的跨文化商务交流。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运用和商务知识的掌握上,而且体现在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高上,即学生能够用英语在金融、外贸、商务管理、商务翻译等工作中实现无障碍沟通,实现双方共赢。王宗炎教授指出:“说了话,对方懂了,这是交际,也是沟通。说了话,对方莫名其妙,这不是沟通,只是交际———不产生效果或产生反效果的交际。”跨文化沟通则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整个交际过程与结果的一种有效解释。商务英语中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体现于能够在商务交际过程中,通过对文化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实现无障碍交流。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世界上60多个国家,中国经济不仅“引进来”持续增加,“走出去”也日益增多。因此,当今社会急切需要大量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商务从业人员。然而,据笔者查阅、收集的资料可知,现在大多涉外商务从业人员的商务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让人堪忧。例如,在笔者曾参加的一次中方和阿拉伯国家的商务沟通中,阿方经理说:“OK!Itseemsthatwewannasendsometechnicianstoyou.”中方经理听后说:“Thankyou!ForthisprojectIdon'tthinkourcompanyneedmoretechnicians.”“Yes,wewanna.”“No,wedon'tneed.”之所以出现这个小纷争,正是由于我们中方经理只听懂了对方的言语信息,而没有理解在阿拉伯国家中,“wanna”并不是我们常常理解的“wantto”,而是“willnot”的意思。又如,在一次和美国一进出口公司商谈论合同时,美方经理约翰针对包装和货运的详细情况提到“togetyourhandsdirty”,中方王经理听了后吃惊地问:“Doyouthinkpackageisnotimportant?”在王经理的理解中“getyourhandsdirty”意味着你做了体力活需要去洗手,有瞧不起的意思。约翰听后,则迷惑不解地说:“Oh!No!Whydoyouthinkso?”这也是一个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因为在美国的文化中,“getyourhandsdirty”还可表示“youarepracti-cingsomething(你正在做什么事情)”。通过这两个小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增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2现状
2.1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不完善
一些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陈旧,有的还是沿用过去的“语言技能+商务知识”的理念,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有的即使提到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但在课程设置上,简单地将其等同为英美国家的概况,世界观、价值观等深层文化难以体现。
2.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的,没有外企工作经验,没有海外工作、留学或游学经历。教师自身对跨文化沟通的教学理念认识不足,能力有限,教学方式落后。
2.3学生实践机会缺乏,能力偏低
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知识学习上,实际操练的机会较少,其跨文化沟通能力还仅限于消除语言交流障碍,根本谈不上做到文化和语言的融合。
3策略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中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各个高校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展脉搏,在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强调跨文化沟通能力。在跨文化沟通中,交际双方在发出和接受信息时,不仅带着自身文化的编码和解码语言,而且还应持有对方文化的编码和解码语言。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民族文化、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情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突出英语国家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等文化教学,真正做到文化和语言的融合,彻底丢掉以跨文化教学为名,实则只教授英美概况的跨文化面子工程。
3.2在学校层面进行相应改革
第一,学校不仅要努力办好中外合作项目,为教师、学生提供出国交流、学习、体验异域文化的机会。第二,与多个外资、中外合资等公司合作,让企业成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并建立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室,从政策、项目和资金上鼓励教师、学生参加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实践。第三,积极选送教师参加跨文化交流的研讨会、研修班,大力选送教师到跨文化教学优秀的学校进修学习;支持学生参加各种跨文化的比赛。第四,吸引、接受优秀的外企职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经历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水平。第五,有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可以在住宿和平时的教学课堂上,做到中外学生的有机融合,以便国内学生随时与留学生交流、沟通,从而提高其跨文化沟通能力。
3.3教师层面的改革
多渠道、全方位地提高授课教师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教学水平。教师是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是实现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实施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教师首先要对跨文化具有敏感性,要有跨文化教学的意识,进而想办法提高跨文化教学水平。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异域文化,辨证地思考跨文化教学中的各种实例、现象。并通过参加函授课程或者各种网络课程、下企业体验等方式,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思维能力和授课水平。
3.4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一,践行跨文化教学理念倡导的跨文化教学模式。“跨文化教学理念”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孙有中教授提出来的,强调在高校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语言与文化内容的融合式学习,同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第二,增强思辨教学。沟通是双方的,跨文化沟通不是崇洋、以他为尊,不是只强调学习他国、目的国文化,而是也要学习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辨证地看待学习跨文化沟通遇到的具体问题。第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建立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库,充分利用校内的商务英语实训室,用具体的商务沟通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增强学生的时代和信息感。第四,体演教学法。体演教学法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的研究人员提出来的,强调将文化具体化为一些使用场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另一种文化,设身处地地想问题,重视与人的交流、沟通。在跨文化沟通的教学中,让学生体演具体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案列,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结束语
商务英语专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专业 行业核心能力 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本科院校和商科院校发展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职业院校开始了全面发展。早期,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延续了本科和商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的培养上,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有了自己的特色,即培养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也明确自己的专业核心能力是“英语+专业”的复合能力。然而,如何将专业能力与行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行业核心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成功进入市场就业,成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现状
通过外贸及涉外商务企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有37.5%企业认为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够;有29.6%的企业认为商务专业知识欠缺;有66.66%企业认为学生通用技能不够;有4.16%企业认为学生文化基础素质不够。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所有28.94%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基础理论较强;有26.31%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较强;有13.15%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计算机能力较强;有55.26%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较强;有23.68%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有42.10%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团队意识、协调能力较强;有26.31%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强。在已经就业的学生中,我们也看到,分别有11.42%,34.28%,28.57%,31.42%,31.42%,28.57%学生认为在基础理论方面,专业知识方面,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能力,团队意识、与他人沟通能力方面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学生的要求除了在专业和英语综合能力上,对学生的通用技能和文化基础素质也提出了要求,而且大部分企业认为学生的通用技能有所欠缺。学生对于自己的外语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比较满意,但是对于基础理论,商务专业知识,计算机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不太满意。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行业岗位分析
在对企业进行的调查问卷中,企业认为学生能够胜任的岗位有商务助理初始岗位;办公室文员的初始岗位;外贸跟单员的初始岗位;产品销售初始岗位;中英文客户服务的初始岗位;语言培训初始岗位;服务外包业务员的初始岗位。学生就业的反馈情况开来,从事销售服务行业的学生为23人,从事教育行业的为2人,从事行政工作的为10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的岗位决定了他们所需要的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是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输送人才,那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英语基本能力,具有国际商务贸易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英语+专业”的复合能力之外,还需要哪些行业核心能力呢?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行业核心能力分析
根据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为:培养“精英语、通商务、会操作”的高技能复合型现代涉外商务服务人才。为了能够将行业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行业核心能力的设定中,我们要以区域化服务的视角,以成都为中心辐射成渝经济区,依托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东部、南部企业西进发展的经济背景,紧紧把握现代涉外商务服务人才的核心行业能力。
1.强化英语能力,突出英语交际沟通和阅读写作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以英语作为完成任务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包括: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较大的词汇储备,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技能。学生从事的岗位多为服务业,要与人打交道,因此从行业的要求看来,学生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的交际沟通能力。用英语来完成在日常生活和以商务为工作情景下的交际沟通任务,要求口头表达流利,语音语调准确,用法符合语言习惯,词能达意。同时由于在工作中,学生需要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书面沟通和获取信息,可能会接触到英文的书报,商务报告,商务文件,信件等,因此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求理解文字意思,能做书面的简略概括,能以正确的格式做出回应。
2.夯实专业知识,突出实际操作能力
在国际商务领域,学生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商业道德,通晓现代商务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还需要将理论运用与实践之中,掌握现代国际商务的实践技能,能够在不同的国际商务工作情景中,依照商务活动正确流程,以语言作为工具,熟练地从事相关的国际商务活动。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成都的产业结构模式,有针对性地设置自己的就业目标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3.补充计算机应用知识,突出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和网络能力
在信息时代,商务活动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在网络上处理文件资料,交际沟通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处理任务时,还应该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运用各类办公软件完成起草、编辑、排版和打印一般性文稿;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包括电脑、传真机、复印机、多功能电话机、投影仪、摄像机等)。
4.增加社会交往知识,突出客户服务能力
社会交往指的是人们在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发生的相互联系、交流和交换。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事的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工作,面对的是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因此学生的社会交往知识的培养也应该有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学生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还要了解不同国家的交往习惯,在尊重别国的风俗和习惯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从狭义上说,客户服务能力包括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是准确、适度、得体、周到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良好的沟通能力;从广义上讲,包括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及道德修养。
四、小结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分析行业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发展学生的行业核心能力。行业核心能力还需要有针对性,因此,在学生进入到专业学习之后,学院应该给学生一些就业引导和职业规划的教育,让学生参考自己的英语能力和职业兴趣进行方向的选择,可以通过模块课程或者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有重点,有规划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定位自身职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严明.商务英语能力构念界定和测试.当代外语研究[J],2012.2:23-28
商务英语专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就业调查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只有人才培养规格和用人单位需求无缝对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才能为企业所用,为市场所需。
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一步深化,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精通英语,又掌握商务贸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愈加紧缺。然而实际上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只是注重学生英语和商务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商务英语用能力欠缺,无法很好的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1]
鉴于此,笔者对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具体数据实施调查分析,以期能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以及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活动提供参考。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就业调查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掌握他们实际工作中对专业学习的要求,获悉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为本专业下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提供重要依据。
本次调查活动对象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75名毕业生,共发放75份网络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5份。调查的内容为就业区域、岗位、薪资、单位性质,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过程中的意义,毕业生认为需加强的能力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情况
毕业生主要就业区域为:珠三角地区35人,长三角地区15人,环渤海地区2人,省内12人,福建3人,其他地区8人。毕业生月薪1500至2000元35人,2000元以上23人,1200至1500元9人,800至1200元8人。就业岗位情况为:外贸业务员23人,行政文员14人,跟单员14人,销售7人,教育7人,其他10人
(二)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就业单位性质是毕业生择业过程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项目。表1显示了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情况。
表1 就业单位性质
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 事业单位 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 合 计
人 数 4 4 10 57 75
比 例 5.3% 5.3% 13.3% 76% 100%
从该表可以看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只有不到11%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这能够客观反映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由于用人政策限制和传统思维的影响,硬性要求较多,对学历及文凭甚至毕业学校都有所规定,高职毕业生很难进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用人机制则较为灵活变通,在学历方面并不特别计较,更加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而能接纳较多的高职毕业生。随着国内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断扩展,商务英语专业的岗位群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何让毕业生适应外企和民企的用人需求,应该成为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三)职业资格证在从业中所起的作用
职业资格证是证明劳动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证件,也是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筹码。在国家大力推行“双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不断落实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开始关注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表2统计了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统计结果表明,超过90%的毕业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调研的过程中,多数毕业生表示持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拓宽其就业渠道,提升其劳动待遇,国际商务单证员、涉外文秘、报关员、报检员、教师资格证都能在就业过程中助其一臂之力。因此,要根据专业特色,引导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其就业成功率及就业质量。
表2 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重要程度 非常重要 很重要 重 要 不重要 合 计
人 数 15 45 8 7 75
比 例 20.0% 60.0% 10.7% 9.3% 100%
(四)毕业生期待加强的能力
毕业生在就业后期待加强的能力如表3所示。
表3 毕业生期待加强的能力
能 力 专业实践能 力 组织管理能 力 人际交往能 力 心理抗压能 力 合 计
人 数 13 21 34 7 75
比 率 17.3% 28% 45.3% 9.3% 100%
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强的商务素质,使得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外资企业时具备毋庸置疑的优势,然而在经历过一段时期的实际工作后,毕业生往往会遇到发展的瓶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在实际工作中会碰到联系客户、询盘问价、货源组织、物流安排等多种情景,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此外,外资企业工作竞争性强,工作富有挑战性,要求从业者还必须有一定的心理抗压能力。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在跟踪调查中,我们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也做了整理,表4统计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表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内容 知识技能 个人素质
评测点 行 业
知 识 语 言
基 础 行业与
语言并重 合计 综 合
素 质 专 业
技 能 道 德
品 质 合 计
人 数 18 20 37 75 47 17 11 75
比 例 24% 26.7% 49.3% 100% 62.7% 22.7% 14.6% 100%
从数据上显示,用人单位更看重行业知识与语言基础并重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反映出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即:既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又通晓国际经贸知识和规范。[2]
而在个人素质方面,由于商务英语的跨专业性,工作内容丰富多变,要求从业者要有创新,有服务意识,沟通协调能力较强,多数用人单位更为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沟通能力,“更多的注重学生社交和快速适应环境能力”;管理能力,“多组织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分析与协作能力,能抓住工作重点进行准确分析,在工作中能与同事通力协作,发挥团队能力。
三、调查结论及反馈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我院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中小型民营或外资企业,也看到职业资格证书对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掌握了毕业生希望加强的能力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结合问卷反馈的意见,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注重职业准入制度信息的渗透,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
商务英语专业要注重将职业准入制度的相关信息渗透至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结合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岗位的具体需求,做好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宣传、指导、考试辅导等工作,切实保证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的获取率,为其将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广泛开展拓展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核心,以科技文化节为载体,以专业技能大赛为抓手,辅以各类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实习见习等内容,教学和学工部门齐抓共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其团队协作、创新创造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思想品质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及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专业技能培养
要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稳定就业就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使之能与未来岗位的具体需求无缝对接。因此,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来说,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至关重要的。[3]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堂实训、单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以及见习和定岗实习等校内外形式使学生的商贸业务技能及语言听说读写译能力得到提高,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各岗位工作流程,提前进入“就业状态”。
本次跟踪调查,对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单位性质、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毕业生期待加强的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作一全面了解分析,旨在为今后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指南,也为本专业贴近行业发展,满足社会要求,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而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商务英语专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女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办学;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唐文娟(1977-),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女子学院外语系,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湖南女子学院教改课题“湖南女子学院商务英语方向跨学科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HNNYJG2012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63-03
教育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态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涉外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这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为履行推进男女平等、促进妇女进步的使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女子高校秉承“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培育科学研究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女性在语言方面的天赋使较多的女大学生选择了英语作为她们的专业。因此从“知识主导”的专业设置角度出发,为适应经济体制下的人才需求,女子高校应灵活调整专业发展规划,在商务英语学科专业建设上探索符合“体现女性特色”、“迎合市场需求”的发展之路。
一、当今我国女子高校特色办学分析
自1907年女校正式纳入学制系统,女校在中国已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均有其不同的办学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子大学在我国再度复出和兴起,30多年来我国女子大学的创办及发展大致经历了复兴、发展和稳定三个阶段。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日益多样化。
在我国,突出女性特色是女子大学共同追求的办学理念。女子高校特色办学主要表现为追求特色办学形式、特色专业设置、特色课程、特色校园环境等方面。[1]当今我国女子大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办学形式的特色
我国现代女子学校是在大力兴办民办教育下出现的,因其创办的动机各异,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女子学校。一是女子私立学院,如湖南的竞男女子学院等;二是妇联系统创办的教育实体,如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广东女子职业大学等,后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下改制升格为女子学院;三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以适应市场需求、开发适合女性就业、重视女性特点培养的女子学院,如天津师范大学女子学院等。这些女子学校的出现标志着其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特色化。
2.专业设置的特色
在我国女子高校中,大部分采用的是美国的“知识主导”模式。这种模式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变化迅速的人才需求,加强专业调整的灵活性而形成的。与此同时,女子高校都致力开设一些适合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专业和课程,通过这些女性优势专业和课程的开设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具体主要是文科、管理、艺术等专业。
3.课程设置的特色
女性特色课程是女子学院区别于男女合校最显著的地方,强调开设适合女性心理和生理特点、培养女性优雅的气质风度和淑女形象、提升女性综合素质的课程。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有女性学、家政学、女性心理学、公共礼仪、女性形象设计等课程。[2]
4.人才培养方式的特色
在培养方式上更注重实用技能培训,职业性更进一步突出。这在女子大学的办学中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都讲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如湖南女子学院开设的服装设计、旅游管理、幼教等课程。在课程方面,更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且对一些课程明确规定了实践环节所占的比例,如湖南女子学院开设的形象设计、形体训练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几乎所有的女子大学都将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女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
1.人才需求对女子高校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1)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不断增长与国际间交往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当下,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国际间的交往不断加强。随着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引起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国际贸易工作也显得日益重要。需要强调的是,一切外贸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特别是商贸英语专业人才的参与。在此背景之下,商贸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有增无减,商务活动的每年剧增对国际贸易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国国际贸易人才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加大高层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无疑顺应了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培训高素质的新型商务英语人才已成为我国正规院校高等应用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
国际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大量高层次商务领域英语专业人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的巨大容量和潜在的无限商机吸引了大批国外商家来中国设立机构,举办各种研讨会、展销会、新产品会和投资推介、招商引资,甚至海外留学推介等商务性活动。传统英语专业方向人才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迫切需要培养商务专业方向的高级英语人才。
(2)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由于“中部崛起”战略、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新兴工业化”战略以及国外和沿海企业梯度转移,使湖南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焦点。外资进入、对外投资、对外贸易以及国际交流快速发展对涉外英语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机电行业为例,机电行业是湖南省工业企业的主力军,无论对本省的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效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经营权的扩大,使很多企业产品直接面对境外市场,各企业中对外贸易人才的缺乏日益凸现。高等院校特殊英语人才很大比例上有不谙熟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缺陷,因此培养既懂行业知识又具有市场开发和从事跨国商务沟通活动的专业英语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已成为一种需要。
(3)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难以适应地区性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各相关外资、合资或国内企业中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大多为改行的从业人员。有些人员只有外贸知识但外语能力不足,而有些人员仅有外语知识却缺乏外贸知识。目前人才市场上缺乏既懂外贸又懂外语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因此,有一定商贸知识和坚实外语功底的人才、翻译人才和涉外业务专门人才将成为“紧俏品”。
商务英语专业在2007年得到教育部的正式批复。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共有本科院校3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60多所。在30多所本科院校中开设的基本上是“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或“英语教育”专业,理论研究、理论教学色彩比较浓;其他专科学校的英语专业大多只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其毕业生的定位都是英语专业的基层服务和工作人员,无法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此,地处湖南的湖南女子学院新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将可满足这一目标市场的需求。
2.女子高校特色办学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支持
女性在语言方面的天赋使较多的女大学生选择了英语作为她们的专业。外语专业的壮大发展与办学层次提升以及学生形成的专业优势可以鼓励女学生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界定自身的角色形象,树立女性意识,正视男女两性在成就、智力、动机、潜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差距,从而实现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而女性价值的充分实现,其影响的不仅仅只是当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更影响下一代的教育与成长,从而影响未来社会的方方面面。
女子高校设立、建设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既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满足市场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要。
三、基于女子高校特色办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分析
1.商务英语专业在中国高校中的发展现状
(1)学科属性。商务英语是在国外专门用途英语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理论框架下提出的,是 ESP 的一个分支。《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把“商务英语”定义为:“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围绕贸易、投资开展的各类经济、公务和社会活动所使用的语言,具体包括贸易、管理、金融、营销、旅游、新闻、法律等。”学者们对该交叉性学科研究已达成共识。该学科是英语和商务交叉性产生的新学科,结合了英语学科和经济学科特点,但以英语学科为主,经济学科为辅。[3]
(2)发展现状。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商务工作的人才。目前,无论是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代表的普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是越来越多的各类高校所增设的“商务英语方向”,外语学习内容都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但随着中国学生英语程度的日益提高,这个比重会越来越小,未来的专业发展大趋势将会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国家的相近专业和课程设置为借鉴与思考,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向其靠拢。
2.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整体规划的建议
(1)在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建设中首先要处理好发展方向的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制订问题。
1)发展方向的定位要在“应用型”和“地方性”两方面下工夫,必须准确把握目前所处的位置和方向,既要对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综合考量,又要对优势、劣势、机遇等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女子高校要从社会对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入手,结合女校特色办学资源优势,考虑经济发展动向,确立专业发展方向。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其在发展方向定位上就综合考虑了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现多元化趋势。为适应英语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学院提出了专业遵从“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在培养目标的制订中应注意层级性,即根据教育层次明确培养目标,对毕业生达到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由低到高要有明显区分。具体到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在西欧、北欧设有商务英语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但在我国起步较晚,以专业建设最早的中国对外经贸大学为例,尚处于最高为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而女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大都建设起步、发展较晚,还在本科教育的专业方向筹建阶段。因此,应各自结合本校特色女性人才培养方针,明确专业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3)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教学计划,应注意涵盖三大知识模块:语言知识模块、商务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体系出发,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方向入手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语言是基础,能力培养是关键,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结合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及各女子高校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基础较强的特点。实践教学应该是女子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利用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室进行仿真式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必备的商务知识。考虑将理论课与技能课比重按照46或者37的比例设置。如湖南女子学院外语系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提出构建以“英语为主线,商务为环境,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仅是语言问题,更多的是商务基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可积极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就近去本地的一些商贸公司和企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商贸知识学以致用,毕业后直接进入“角色”,真正体现高校“高效”教育特色。
(2)商务英语专业特色教学模式探索及建设。各女子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科学高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任何学校而言,资源都是有限的。但不论实力如何大小如何,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也可能占有某种相对优势。女子高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都办学资源有限,办学历史短,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更应在学科专业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商务英语专业应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而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十分必要。因此,与国外友好院校联合培养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3)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从本质上说,商务英语是跨学科的专业,处在与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对女子高校而言,虽然不具备财经院校的学科优势,但可以加强经贸类或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自觉地密切与相关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实现多专业的相互依托和相互渗透,形成自身的复合优势。且各女子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精品课程。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拥有以蒋萍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首批入选专家、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为学术带头人的“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在商务礼仪、商务交流等课程方向上可以此为依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建设专业“品牌课程”。
(4)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各女子高校可以采取自身培养、人才引进和行业专业人员的合理有效利用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可鼓励教师与省内杰出企业代表共同参与课程设置研讨和教材编写,鼓励教师进修、企业挂职和考取商务英语、外销、物流、报关等从业资格证书。这些措施必将极大促进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受专业发展阶段的限制及各女子高校的现状,科研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制约各女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要瓶颈。要在较短时间内科研水平与师资力量得到较大提升必须在经费保障和制度建设上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
四、小结
女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立足应用,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完善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女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莫文秀.妇女教育与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
[2]杜祥培.女子大学办学特色的历史性扫描[J].现代大学教育,
商务英语专业分析范文5
1.课程设置不合理。现在,大部分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都不甚合理。结合邢台学院外语系的课程设置,不难发现:学生一般先学习理论课程,像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等;而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像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跨文化交际、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一般在高年级学习。理论与实践不应该是衔接,应该是相辅相成。理论课与实训课应该同期开授,学以致用。还有就是一些课程可以合二为一,比如商务英语写作和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和商务跨文化交际,两组课程有很多互通的地方,合二为一的话可以分给实训课程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不先进。商务英语专业是近几年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近十来年才发展起来,但是急需壮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讲授法、交际法等)依然是主力军。单一的教学方法加上重视理论的讲解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为学生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严重脱节,即便是教学中交际法的偶尔使用,也不能使学生获得有效的锻炼,学生被动的接受的商务知识不能应用自如。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虽然在一些课程中运用,但是不能有效地被大部分科目使用,不能显示出其优势。
3.评估手段不全面。基于国家对大学的进行评估的要求,本校教务处对期末考试做出一系列严格要求,比如试卷题型、试卷保存、考试结果分析表等要遵循特定的模式,这种一刀切的形式限制了考试形式的灵活性;虽然有平时成绩的记录,但是为了达到学校要求的考试结果标准,教师们多注重终结性评价,轻视过程性评价,或者为了减少工作量,达到学校要求,不能使过程性评价有效地体现在考试结果之中。
由此可见,当前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各种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全面培养。
二、关于PBGS教学模式
PBGS即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翻译过来就是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项目指的是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把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梳理,再分解为一系列的任务来完成。团队指的是在学习或者工作之中密切合作并且相互负责的一群人。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指的是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并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效地组织利用共享相关的资料信息,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特定项目的学习。
PBGS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曾合著《项目教学法》一书;20世纪80年代项目教学法在德国广泛推广;后逐步演化成PBGS教学模式。其特点如下:1.以项目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双主原则”。2.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习得和发展。3.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创新。近些年,PBGS教学模式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一种研究性的、以解决一个个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及团队成员共同合作的学习模式。把这种教与学的方法引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PBGS教学模式的应用程序
1.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项目。项目内容既要与课程内容相关又要注重其实践性、可操作性、趣味性。项目可以采用情景模拟、主题调研、虚拟企业实训、网络商务处理等形式。其次,根据项目实际划分学习团队。每个团队的人数由实施项目的难易性决定,团队负责人由能力较高的学生担任,但是要经常更换负责人。更换之前先确定候选人,这样候选人可以在非任职期间观摩现任团队负责人的行为,积累经验。再者,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完成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醒学生如何查找具体有用的资料;或者给学生举例示范。监督指导学生在团队范围内在一定时间内,讨论分析所设定的项目,完成具体的任务分配。
2.实施阶段。项目任务应该是学生团队共同完成,教师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团队的动态,指导其根据目标任务进行实际分析,查阅资料,共同研究完成项目的方案并制定行动计划及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难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沟通、协作解决。总之,在此阶段,教师要指导监督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本小组的工作,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进步。
3.评估阶段。PBGS教学模式的项目质量检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教师要客观公正灵活有效地评估学生团队的项目成果,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表现好的学生应该表扬,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应该鞭策鼓励,以使每个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并在PBGS教学过程中受益。项目成果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比如:书面报告、口头报告、幻灯片展示、现场操作等。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三种评估方法要同时使用,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评估的内容包括:项目成果是否完善、团队表现是否和谐、个人表现是否积极;完成项目所用的专业理论、知识技巧、能力构成等是否打到预期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等。
4.总结阶段。完成一个特定教学项目之后,教师要注意总结。教师要求学生团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其实教师团队(比如同一个教研室的老师们及不同教研室之间的老师)也需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毕竟PBGS教学模式还没有发展完善,而且即使是相同的项目不同的团队做起来其过程和结果也是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团队可以共同发现总结特定的教学项目,为今后的PBGS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应用PBGS教学模式的意义
近些年,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邢台市的对外贸易公司不断增加,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地方院校怎样给力地为地方输送高素质人才不得不引人深思。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在现代教学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但是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PBGS教学模式的引入,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课题组成员在近两年的教学工作中,在本校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写作、国际商务谈判等)中尝试PBGS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PBGS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上课满堂灌的情形,很多项目是与实践相通的,比如询盘和还盘,学生既可以自己的购物经验来进行,也可以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购物实践上(当然外贸中要考虑文化差异的问题)。解决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由最初的被动参与转变到积极参与,学习热情提高了,对自己充满信心。
2.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具体来说,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等。比如在商务业务洽谈的接待中,学生团队首先要各自自主学习了解基本的接待流程和技巧,然后学生之间要沟通协商日程安排,动手做接待前的准备(像布置场地、准备资料等),接待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技巧说服对方等。项目实践中出现的不同情况能够锻炼学生的不同的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 跨文化课程群 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25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skilled talents to meet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needs. That's the reason why Business English major was established. As the core of Business English maj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 series contributes to cultivating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with global vision and expertise.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China's open-up policy and Zhejiang's export-orien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ways to train talents with fluent Englis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global vision. In the study, the Business English major training program from a univers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s introduced and related survey is conducted to find out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progress of develop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 series and the aims of cultivating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with global vision. Constructive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at the end of this study.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urse seri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usiness English;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跨文化交际学源自美国,是一门涉及人类学、语言学、心里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综合性学科。虽然国内教育研究者已经开始对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由于课程覆盖面广,跨学科宽、综合性强、实践性大,辅之以相对较短的发展时间,该课程至今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教学大纲,导致相应的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更为突出的矛盾是基于国外理论的国内跨文化课程建设和已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我国特有的教学现状与社会需求,该课程在实现高校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时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和环节,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对跨文化课程群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跨文化课程设置随意性大、不能满足我国教学现状与社会需求的根源之一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覆盖面广,跨学科宽、综合性强、实践性大――与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之间的张力。因此,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是跨文化课程体系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以浙江某高校英文学院商务英语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于相关跨文化课程成绩的追踪测量,旨在量化考核高等院校跨文化课程群建设与国际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匹配问题。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问题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除母语外的第二语言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用交际能力和行为能力(赵爱国和姜雅明,2003),由知识、技能和动机三方面构成(Samovar和Porter, 2004)。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从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五个方面进行培养(胡文仲和高一虹,1997)。基于前人对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归纳,本研究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交际能力(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以及文化辨识能力。本研究结合浙江某高校英文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中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规划,通过采集学生相关课程成绩数据,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现有跨文化课程群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相关课程成绩间的关系分布;(2)未来跨文化课程群的规划策略。
1.2 受试对象和施测过程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是浙江某高校英文学院商务英语系2012级所有参加过相关调研课程期末考核的学生。
根据该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分制2012级的培养方案指出:“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从事跨文化管理与国际仲裁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因此,根据本培养方案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跨文化管理”、“国际商务谈判”、“国别商务环境研究”、“跨文化商务与管理沟通”以及“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结合上文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两大分类,将现有的课程分为对应的两大组,即A组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商务与管理沟通”三门课程;B组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辨识能力,包括“跨文化管理”、“国别商务环境研究”、“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三门课程。
本研究追踪采集受试对象所参加的“跨文化商务与管理沟通”、“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管理”,以及“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四门课程成绩。为尽可能降低主观给分造成结果差异偏差太大的因素,所选课程成绩均来自同一任课教师,该教师长期从事跨文化课程教学。
1.3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A组成绩统计包含“跨文化商务与管理沟通”和“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有效统计人数分别均为49人。B组成绩统计包含“跨文化管理”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有效统计人数分别为20人和79人。
从横向内部对比来看,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A组课程,总体成绩比较令人满意。9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群分别占到了20%和35%,最低分均在80分以上,总体成绩分布均匀。与此同时,旨在培养学生文化辨识能力的B组课程,成绩分布表现一般。90分以上高分段人群比例较少,分别为0和10%,而80分以下的低分人群分别占到20%和35%。通过对受试学生和相关任课教师的进一步追踪访谈获悉,A组课程多采用案例分析、小组项目、情景模拟等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实践后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高;B组课程多采用专题讲座、分模块讨论、案例分析的方法,但由于涉及到更深层次抽象文化方面的因素,较难实现情景再现,所以学生接受和理解程度没有A组课程的高。
从纵向AB组对比来看,A组课程成绩明显优于B组课程成绩。A组成绩均在80分以上,其中,9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占的比例较高;B组成绩最低分在75~80分之间,并且低分人数所占比例较高。根据对受试学生及相应任课教师的后续访谈,出现此种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基础语言听说读写的前期课程培训为语言交际类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语言交际训练也易于课堂操作,使得该类课程在短期内易于取得好成绩;而关于文化渗透类目标的课程培训,由于缺乏相应的真实背景和环境,加上中美文化从思维根源上的差异,即使有相应课程,短期效果也不是太理想。
2 结语
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场所之一,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的使命。为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建设合理、有效的跨文化课程群。本研究通过对浙江某高校英文学院商务英语系跨文化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分析人才培养和跨文化课程群间的效度问题,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 跨文化交际课程群在其内容的时效性和相对稳定性上要进一步提升。时效性指的是要顺应社会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相对稳定性指的是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要建立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能把握该课程的宏观框架。
其次,跨文化交际课程群在其教学方法上应提倡实用性、互动性和灵活性。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真实和自然的跨文化交际环境(阎啸,2010)。
最后,作为课程群的重要建设者和参与者,相关教师应该从实践层面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授课过程中提供更多鲜活的案例。
参考文献
[1] Samovar L A and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 5th Ed.)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 阎啸.中国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现状分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