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农问题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农问题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5-1
1.1职能不明
管理方式方面。我国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他们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不强,加上农村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乡镇及上级主管部门监督职能受限,农村“三资”的支配和管理基本上由村干部说了算,存在村官腐败问题;管理职能方面。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农村“三资”管理的上级主管部门为各级农经管理部门,但在很多地方各部门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在履职过程中存在重复交叉、缺位和越位等问题;审计检查方面。各地普遍未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有关部门常规审计范围,缺乏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很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期未进行审计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揭示和纠正。
1.2家底不清
资金管理方面。对村级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非常松散,坐支或账外结算的问题突出,资金核算不完整;资产管理方面。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倒闭后集体企业资产、社会捐赠资产等,未纳入账务核算和台账登记管理;对国家政策性补助形成的公益性资产,未进行权属划分,造成权属虚置;资源管理方面。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未进行完整详细的登记管理,经过多轮对外承包后,有的改变了性质,有的资源价值缩水,有的长期被私人占用,损害了集体利益。
1.3管理不规范
民主机制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村都绕过理财小组直接办理“三资”事务,村民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履行,“村官一言堂”问题严重;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一些村往往对一些重大和群众敏感的问题进行回避,群众无法了解真实情况;交易管理不规范。一些村对集体房屋、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资产、资源的开发、承包、流转以及处置时,存在程序不合法、过程不公开、收入不入或少入账等问题,尤其是合同签订和文书档案管理方面问题突出;传统方式不科学。由于农村集体“三资”构成情况复杂、分布范围广泛、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传统手段管理难度非常大。
2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建议
2.1理顺职能,明确责任
管理模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差异性大,对具备管理能力的乡村,应实行“村资村自管”模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集体自主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确保农村“三资”管理的合法性;对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乡村,应实行“村资乡代管”模式,由乡(镇)设置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资”管理机构,履行对村级“三资”的代管职能;明确和细化各部门在农村“三资”管理中的职责。村民委员会是农村“三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者,农经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主要对农村“三资”履行会计指导服务和财政监督职能。各部门应设置农村“三资”专门或兼职管理机构及人员,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统筹协调推进。
2.2界定范围,摸清家底
资金管理方面。将上级所有转移支付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经营各项收入以及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等全部纳入账务核算,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确保资金管理、账务核算的真实、准确、完整;资产管理方面。将集体资产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卡片账,详细记录各类资产的保管、使用、处置、收益等情况,做到产权明晰、责任具体、账实一致;资源管理方面。将村集体所有分为收益性和非收益性资源,建立资源管理台账,详细记录资源名称、资源面积、经营方式、经营单位(人)、经营收益、合同编号、合同到期日等情况,确保资源发包、流转、收益等规范、公正、透明;债务管理方面。建立债权债务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债权债务人、金额、性质、收回、偿还情况等,避免因债权债务引发矛盾,维护债权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2.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三农问题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一、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农村集体资金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组织资产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全县截止2011年农经年报统计,24个乡镇(包括青溪新城)425个行政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509万余亩。其中耕地18万余亩,园地38万余亩,林地450万余亩,养殖水面0.6万余亩,其他1万余亩。集体总资产5943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7888万元,固定资产41383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目前我县村级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 虽然有章可循, 但实际执行中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仍然存在着少数票据未按规定程序签字就报销入账的现象;二是坐收坐支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村集体发包及上交收入有的是直接交给村干部,村干部收取后放在身上直接拿来开支,然后再去乡镇会计委托中心报账,有的甚至不报账。再加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全县许多村没有集体收入,靠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维持村级正常工作,因此群众意见很大。三是非生产性开支超标且真实性难以厘清。虽然我县按照“实事求是、勤俭节约、上限控制、票据规范、凭据报销”的原则,对因商务性及兴办村级公益性实事等确需发生的非生产性支出核定了基数。但有的村仍然存在着实际支出数大大超出原先按规定核定的基数,且对其真实性无法厘清。四是乡镇虽然每年对村级财务收支活动情况进行审计, 但有少数乡镇仍停留在账面的财务收支上, 对村整个经济活动监督审计不到位,村级财务违纪现象偶有发生。
(二)村级资产、资源出租、出售欠规范欠透明。一是运作程序不到位。有的村在发包中,没有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通过,即使有的村在发包前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讨论承包方案,并且在发包协议上有村民代表签字,但不够人数甚至有代替签字现象,引起村民不满;二是承包定价不合理。少数村在出售、出租土地等资源上,没有经过有关部门评估,也没有公开竞价。少数村干部介绍自己熟悉的人来投标,廉价的承包、出售,引起群众不满;三是透明度不够。有的村在承包中搞暗箱操作,签完协议后,没有在村务公开栏或通过其他途径向村民公布,村民极为不满。
(三)民主理财监督不到位。各村虽然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但监督执行的力度不强硬,民主理财的效果不尽人意。在资金开支、资产处置、资源管理上随意性大,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遇到重大事项往往就是签字走过场,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四)财务公开质量不够高。第一,有的村表面的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问题公开少,公开的内容不够全,不具体、欠细致。特别是非生产性开支内容公开不明细。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第二,公开不及时,重临时应付,轻长期坚持;第三,有的村只把收支余额进行公布,没有逐笔逐项公布,更有甚者把一些重要的收支内容隐瞒不公开;第四,是财务公开的形式单一,对群众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不及时进行整改。
(五)县级审计职能弱化。县农经总站到目前为止,还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未参照公务员管理。因此,执法力度不够。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涉及全县425个村,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因此,要坚持试点行行,以点带面,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加强领导。
(二)健全管理制度,并促进制度贯彻执行到位。目前,我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相对健全,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经过多方征求意见,走访问调研,对我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完善后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将在近期出台。并在即将召开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解读,以进一步促进制度的贯彻格执行。
(三)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建立起“三资”监管体系。一是开展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摸清“家底”,并建立健全相关台账资料;二是建成农村集体“三资”计算机监管网络;依托现代化网络管理手段,对“三资”数据及日常核算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并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督。2011年,我县选择了姜家镇作为我县杭州市三资监管系统建设项目的试点。在此基础上,2012年,又选择了千岛湖镇等三个乡镇继续实施三资监管系统建设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的相关申报工作。三是有条件的乡镇要将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更名改造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创建农村三资规范化乡镇。乡镇要依托服务中心,对资产的增加、处置,对资源的出租、承包经营等实行动态管理。四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对农经管理人员进行“三资”管理、系统运用等知识培训。
(四)加强规范农村集体“三资”公开和监督。一是注重民主公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关“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要履行民主程序、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布“三资”运营情况。二是强化审计监督。根据《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要求,村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三年一轮审”工作。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不认真落实制度以及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2011年我县完成23个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试点工作。通过产权界定、折股量化,进一步明确了产权关系,规范了收益分配机制,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2012年,我们要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权相关业务工作。
(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积极努力争取县农经总站参公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县农经管理总站长期以来一直履行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职能。因此,要将县农经管理总站按照或依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二是要积极落实乡镇配备2人(含)以上农经管理人员的乡镇,业务主管人员享受乡镇中层待遇;三是加强服务中心建设,配强三资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办公经费。要将乡镇会计会计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四是定期对村会计开展业务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享受村主要干部同等工资待遇。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农村经营管理政策法规选编》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 2009年12月
三农问题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37
1 概念阐述
1.1 农村资金管理
农村资金管理主要是指在乡镇建立财会中心,对农民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
1.2 农村资产管理
农村资产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农村的各项资产的使用状况、价值等参数进行入账,定期进行管理与盘点。
1.3 农村资源管理
农村资源管理指的是对农村的资源的数量、使用状况等进行管理,避免浪费的现象发生。
2 农民三资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三资管理没有引起相关的重视主要是由以下2个因素导致的。
村干部宣传不到位。部分村干部没有意识到三资管理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只是设置了三资管理部门,但对此部门的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民根本不知道三资管理的存在,甚至还有部分村干部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只是交由其他的人员代管,由于管理人员自身工作得复杂性,导致其对农村三资管理这部分的工作没有应有的重视程度。
农民本身不知道三资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如同三资的空资产问题,就是由于农民本身不重视,不积极了解资产相关状况才导致空资产的状况出现。据数据显示,将近有50%的农民认为三资管理工作对自身的农业生产没有帮助。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其对三资管理题没有相应的重视。
2.2 财务管理模式不健全
由于对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都需要对其数量、价值、使用情况进行记账管理,那么,就必然会涉及到财务管理。部分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不完善,没有统一、规范的制度进行制约,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会因为私利随意动用公共财产,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如空资产问题,由于管理不当,其使用权没有得到良好的限制。此外,部分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更显较为缓慢,与现代化设备联系较少,其财务管理制度不能适应自身需要。
2.3 三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农村三资管理对财务管理知识水平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在农村三资管理中必定会聘用部分会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对农村三资进行管理。但经过调查发现,从事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将近2/3没有财务知识,有1/4只对财务知识有很少的了解,这无异于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在记账以及监督方面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增大了三资管理工作的风险,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程度
在农村建设中,村干部的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村干部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重视,也为了间接提高农民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积极性,相关县与镇一级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村干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在其中加入如三资管理重要性、三资管理有效实施的办法等内容,以提高村干部对此三资管理的认识。
3.2 完善管理制度,针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建立严格的法规
完善管理制度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实:加大公开透明程度。三资管理的公开透明一方面可以降低商业贿赂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对决策公开使权利行驶公开透明,促使大家按照程序办事;完善审计与会计制度。如对于空资产,可以设置单独的会计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审计与会计制度的完善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同时,村干部应起带头作用。
3.3 招募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三资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指审计人员与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审计人员而言,应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以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巩固程度,完善其理论框架,保证其与发展中的知识进行接轨;还行对其计算机水平进行培训,保证其在工作管理中可以熟练运用网络以及电算化知识。除此之外,应在对会计以及审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加入法制方面的内容,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防范管理人员谋私利的情况发生。
3.4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趋势。村干部应对村内的三资信息管理平台提起充分的重视,将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列入村财政支出的范围中,以保证当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快速发展。
三农问题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 富源县 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28-01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 富源县“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干部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管理难度较大。
1.2 思想认识落后。集体资产被随意占用,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的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1.3 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组织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集体资源低价承包、私自转包,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发包期限过长,集体收益减少。
1.4 乡镇(街道)经过几轮的机构改革,原有工作职能已经找不到做事的机构。2009年各乡镇(街道)按照省市县要求成立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职能划转,现在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在银行开户时只能使用“×××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务专用章”,无机构和法人。
1.5 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创造性,总等着上面的指挥棒,缺少探索精神;由于村级报账员报酬未纳入财政核算,由村级自行解决,报酬低更换频繁,村级“三资”管理工作开展的热情度不高。
1.6 农村“三资”管理范围不全面,我县自2009年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以来,着重对资金进行了管理,资产仅对部分(如办公楼、学校及日常办公用品等)进行了管理,而资源性资产尚未管理。
2 富源县“三资”管理的解决措施
2.1 组建领导机构,明确工作任务。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纪检监察、农业、财政、审计、民政、国土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设立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三资”管理日常工作。各个乡镇(街道)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做到机构、人员、场所三到位。同时,各村(居)委会成立“三资”清查组,理顺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管的体制,在全县形成了由“县到乡到村到组”的四级监管组织。
2.2 建立相应的管理平台。全县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服务中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个机构,完善了相关制度流程,配备了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按管理制度规定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农村工程项目、大宗物品采购以及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资源开发利用等必须进入乡镇(街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竞价或招投标。
2.3 强化制度管理。农村“三资”管理始终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在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同时制定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按照“三资”管理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了委托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监督等制度并上墙,认真按照各项制度要求规范操作,严格管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2.4 “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培训。清产核资是实现全面委托服务的中心环节,富源县“三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业务要求》,对乡镇(街道)“三资”管理工作人员开展清产核资业务培训,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共组织业务培训36期,总计1981人次。全县各行政村严格按照清查、评估、整改、公示、登记“五步法”,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做到先清账内、后清账外,先清资金、后核查资产资源。在村级“三资”清理登记完毕后,各乡镇进行严格审查,再由各村向群众进行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村委会负责人、村监督委员会、村小组组长、参与核资人等签字盖章后上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明细台帐,力争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项。
结语
在今后的“三资”管理工作中,要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宣传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参与权,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增值保值,防止因管理不善、监督不严造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马金荣.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12(2):57-58.
[2]蔡宁.浅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2013(24):121.
三农问题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农家乐;问题;可持续;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25-01
“农家乐”最早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游。我国真正意义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以至于至今学术界对其定义未达成一致。笔者认为,农家乐是指以“农家庭院”为基本接待单位,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风土民俗和生产条件及自家庭院及周边自然景观,吸引城市游客,开展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经营活动。
一、基础分析
为了系统分析三圣花乡农家乐,根据张根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和该区的实际状况,将从旅游目的地断面(供给分析)、旅游通道(区位分析)和客源地断面(需求分析)三方面作如下分析。
(一) 供给分析 。三圣花乡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风光秀丽,农家风情浓郁,如今三圣花乡已经打造成了包括“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的“五朵金花”景区。
(二) 区位分析。三圣花乡距主要客源市场成都市中心约7公里,依托成都市,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通达,市民出游交通非常便捷。
(三) 市场需求分析。1、经济因素 三圣花乡最大的客源市场――成都,是我国中西部特大的中心城市。据显示,在2009年,刚经历过“5.12地震”的成都市人均GDP竟高达35215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城镇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即使是中低收入阶层,也有余钱用于旅游消费。此外,成都的私家车数量一直高居全国前三并仍飞速增涨,这为城市近郊游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市场。2、社会因素 首先,随着成都及周边县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市民生活的高竞争、高节奏、高污染状态,促使他们迫切期望摆脱这种“现代文明病”,寻求清新舒适的休闲旅游空间。 其次,我国丰富的法定带薪假期保障了人们的休闲时间。3、文化因素 成都因其休闲的地域文化,历来被誉为“休闲之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仅在2009年,成都就先后被评为“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十大目的地”、“中国十佳会议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4、政治因素 多年来,成都市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三圣花乡的旅游发展,在其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员培训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给与积极的指导和监管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运用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现,当前三圣花乡农家乐仍存在以下问题:(一)规划布局不合理。 目前的三圣花乡区内,虽然农家乐的数量众多,但规划大都缺乏科学的论证,不但造成了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资源的共生性差,经营者单兵作战,各自为阵,资源与整体环境不相协调等现象,而且给景区整体的经营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二)基础设施不健全。三圣花乡在环境整治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完善。如,景区内没有统一的垃圾处理设施,造成环境污染;一些地段灭火设备、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道等设施缺乏。 (三)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在卫生、安保、消防、价格和服务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如一些娱乐场所、餐厅等未经过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批准擅自营业。(四)营销体系不健全。理念方面,经营者对农家乐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对旅游市场预测的意识。面对“旺季过旺,淡季过淡” 的季节性现象时,不但不能有效应对,反而出现互相压价的不正当竞争现象;产品定位方面,当前还停留在纯粹的观光游上,对本土文化的挖掘还较粗浅,不能较好的反映农家乐的独特卖点;实际营销方面 ,各农家乐没有统一营销的品牌意识,造成了部分客源市场流失、景区秩序混乱的现象。(五)从业人员素质低。如今景区内,从业人员大都是 “自学”从业,边干边学,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从根本上制约了三圣花乡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统一规划,科学布局 。要将三圣花乡农家乐做成“大旅游”,则必须有“大旅游”的发展观和战略观,因此,政府和有关规划部门应对农家乐的发张做好长远战略规划,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将三圣花乡农家乐的旅游资源进行最优配置,逐步推进,全面科学发展。(二)坚持科学发展的政策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合理的开发管理制度,统一规范管理,政府给与必要的资金扶持和政策鼓励。同时,积极创办农家乐行业协会,进行相关研究、监管和交流。从而通过政府和民间协会,齐抓共管,为农家乐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三)重视文化和差异化。首先,三圣花乡农家乐的开发与发展,应以农家文化为核心,将“花”文化、农耕民俗文化、地域风情等众多细文化做活做深,打造别具一格的乡村农家乐。其次,基于当前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应保持本色,突出特色,走一条“特色化、品质化、情感化”的旅游发展道路,给游客处处出新、时时愉悦的享受。(四)塑造品质,深化营销。深挖文化同时,注重项目打造、产品创新、服务、环境和危机管理等各环节的品质塑造,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同时,深化品牌营销,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荣誉,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客源市场,展示独特的农家风情。(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一要加强对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相关法规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强化服务规范,提高服务品质;二要加强从业人员对本土特色的培训,使从业人员各个风采斐然。(六)发展绿色产业,打造循环经济。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本地的农业、手工业、文化、自然等各产业发展,走一条产业联动,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的道路。如走绿色蔬果种植路线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作者简介:徐金梅,女,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沈惠惠,陈瑛.“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以杭州梅家坞农家乐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 177-178.
三农问题存在的问题范文6
总所周知,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同样存在,并将在中华名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于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家乡的一些村落,同一些村民、村干进行了交谈,真真实实的了解到了,三农问题不仅是国家当前的一大核心问题,而且也对我县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每一个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开资均来自农业上的收入,而我们却在农业生产上有着极多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并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共存问题。以下,我就我家乡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首先,三农问题是三个共存性的问题,它们互相牵连,互相制约;其次,三农问题会引发其它的问题,这就更加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再者,三农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历史性的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就有着历史的艰巨性。
三农问题是有着很大的关联的,它们是并存的。农业得不到发展,就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总是处于低迷状态,那么农村也无法得到发展。这样一来,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农村的种植方式,民房,都还处于十分低下的状态,基础设施非常缺乏,受天气的影响极大,尤其是今年,我目睹了家乡水稻无法正常收割的情况,令人堪忧。三农问题,就是一个如同恶性循环一样的并存问题,所以必须要有所改善才能改变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状态。家乡的三农问题尤为显着,家乡的生产发展都是靠农业农业,所以有的地方栽种花生,有的种西瓜,有的种柑橘,虽然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性,但是却是采用的小户自家种植,,这样的种植方式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首先,小户种植,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科技种植方法,产量就会得不到提升,其次,小户种植太过随意,对于作物的出售渠道就会有所限制。这样,农民的所收获的产物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收入,农民的经济水平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农村的道路就依旧还是不通畅。基础设施差,农产品无法得到及时的运输,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三农问题就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农问题的存在,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存问题。第一,农业一直得不到发展,家乡年轻一代的群众就选择了外出谋生。很多人都觉得在家务农不如出去闯荡,我小时候的朋友,有好几个都是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在农业生产上就只能靠所谓的老弱残兵了,农业发展的前景就更加堪忧了。并且,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跟着同时产生了。据调查显示,家乡的留守儿童占了儿童的57%。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但是却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心和怀抱,那么就在学校形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最终父母是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在我下乡走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么这其次就是,房屋荒废,田地荒芜。一个村,就有三四家的房屋无人居住,甚至是杂草重生,这并不是家道中落,而是全部都选择了外出谋生,那么这些田地也无人看管,落得个荒凉。其实,人们选择外出打工并不是一个错误,三农问题严重,人们在家入不敷出,这个选择或许也是出于无奈,这是一个并存性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三农问题。如果农民有了足够的收入,那也就没有人想外出了。
三农问题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从古至今,农民都是一个核心问题。长久以来,农民的生产生活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县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所以要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不能靠一朝一夕来完成,但是要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扎实稳固,历史性的问题就要通过长期的检验来完成。只有慢慢的让农民富裕起来,才能让整个国家更加强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