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交通的实施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交通的实施途径范文1
信息化发展使当今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充分认识和利用大数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如何借鉴大数据知识服务做好交通管理平台设计和研究,以及提高执行力,是各级党政、交通、经济管理等相关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交通运输部发表相关的文件也明确了道路交通管理技术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 系统建设的背景与需求
1.1 绿色交通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我国对绿色交通的研究成为了新的热点问题,但研究的技术和理论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国家对绿色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绿色交通理论、节能减排政策、交通路径选择等方面,而对绿色交通管理系统的结构及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少。绿色交通综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要完成把绿色交通的理念进行实践到具体交通操作层次的各个环节。再者,绿色交通管理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也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城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模型,那么绿色交通的理念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不但没有科学统一定义,而且没有指导实际的作用。另外,如何进行绿色交通发展的规划,特别是对系统建设方案是否满足绿色交通的发展目标提供研判依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2 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当前形势下,工业、建筑和交通是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三大主战场,交通排放成雾霾重要来源。目前,相关部门提出了交通现代化重点发展“四个交通”的基本思想,把综合交通作为绿色交通发展的核心,把智慧交通作为绿色交通发展技术的关键,用绿色交通理念来引领交通的发展,把平安交通作为其他思想的一切基础,为其保驾护航。绿色交通的全局角度出发又提出了绿色交通发展核心。把资源环境的保护为绿色交通发展的基础,对所有资源有效节约,以保护自然环境各种资源为主要目标,促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有计划性建设,推进绿色交通运输装备的应用,发展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 系统设计框架与大数据支撑
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支撑下,绿色交通管理的相关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城市绿色交通的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建设的目标是满足绿色交通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型工具、数据资料与成果共享等需求,核心功能是绿色交通的政策分析、指标设计、评估诊断、方案优选、影响分析、监测预警等,最终目标是实现“数据、模型、知识与软件”的一体化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有:满足绿色交通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型工具、数据资料与成果共享等需求;核心功能是绿色交通的政策分析、指标设计、评估诊断、方案优选、影响分析、监测预警等;“数据、模型、知识与软件”的一体化管理。因此,基于大数据知识服务支撑下的绿色交通管理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模块、功能模块、软件支持等,结构如图1所示。
大数据知识服务支撑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政策综合分析、节能减排数据分析计算、能源经济政策知识分析等。其中,政策综合分析是支撑平台的关键技术,利用政策法规数据库和政策分析主题库形成项目案例库和研究文献库,同时形成政策分析指标体系。能源经济政策和节能减排数据库主要功能是用大数据分析平台评价车辆路径综合管理指标。大数据分析平台需要法律政策数据库系统和统计数据库系统的支撑,主要包括评价指标库、标杆库、空间数据库、政策法规库等,实现指标库管理、指标体系管理、标杆库管理、指标查询、指标体系查询、指标对标评价、达标率统计、报表统计等功能,这些法律法规数据是车辆路径调度管理决策依据。节能减排分析计算主要解决数据来源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网交通量实施监测、参数库的选择等重要问题;能源经济政策知识分析主要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对宏观经济背景统计数据分析。
3 结论
绿色交通已经成为国内对城市交通管理研究和实践的热点,目前已经研究出许多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本文从大数据知识资源服务支撑的角度出发,根据当前绿色交通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绿色交通系统发展的需求和结构功能,对于系统的实际应用是未来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分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白雁,魏庆朝,邱青云.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0-14.
[2]蒋育红,何小洲,^秀成.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9):1399-1402.
[3]陆化普.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城市交通,2009(06):23-27.
[4]潘慧,黄美庆.大数据构建绿色城市交通体系――走访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J].广东科技,2017(02):41-45.
作者简介
唐德权(1979-),男,湖南省东安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为数据挖掘,信息技术。
绿色交通的实施途径范文2
摘 要:本文以石家庄市为例,首先认真分析了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着重针对关于如何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石家庄市 道路运输业 绿色可持续发展 探讨研究
引言
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相对于传统道路运输而提出来的,尤为强调运输过程当中的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耗能,其优化的切入点是基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质在于道路运输的绿色发展。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其道路运输业的发展问题无疑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不断探索如何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成就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运输供给能力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第二,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第三,在城市客运管理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突破;第四,车辆技术的管理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第五,驾培行业管理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第六,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大大增强;第七,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第八,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第九,农村客运行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第十,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1]。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在行业内表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即货运行业、客运行业、出租汽车行业、汽车修理行业以及驾驶员培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清晰的发展理念和明确的发展思路;法制建设的滞后和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道路运输站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客货运输经营业务发展不平衡;道路客货运输的生产组织比较落后且形式较为单一;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比较低[2]。
2、关于如何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1 积极树立绿色交通低碳化理念
要想不断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积极树立绿色交通低碳化理念。只有从思想层面真正意识到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够充分确保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作为道路运输的需求者,对于道理运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交通问题应该有所了解,并且应该从自身做起,为推动道路运输的绿色化发展出一份力。比如,对发展绿色道路运输的企业给予积极的支持;出行时选择更加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对有悖于绿色道路运输的行为进行监督等[3]。第二,作为道路运输企业,必须能够充分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够为本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道路运输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传播绿色理念,从上而下培养各层次员工的环保意识,使他们逐渐培养的起良好的环保行为。第三,作为行业指导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必须积极树立发展绿色道路运输的理念。
2.2 不断研发和应用绿色载运工具
要想不断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不断研发和应用绿色载运工具。新能源指的是生物气体、生物乙醇以及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和氢作为未来低碳化运输的主要燃料。随着新能源的产生,绿色的运载工具也将应运而生,不断研发新能源和绿色载运工具,并予以积极地推广使用,不仅可以使当前所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嫩巩固充分保证对环境的低污染。在未来,石家庄市的道路系统必然会得到不断完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不断研究新技术,并予以积极的推广应用无疑是实现绿色交通的关键所在。新技术的主要开发领域包括氢和燃料电池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生物燃料、新型车辆技术以及能量存储技术等。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对双燃料出租车和电力及液化天然气公交车进行逐步改造,与普通燃油汽车相比较,这些电动、天然气汽车将会节省约30%以上的燃料成本,并且可以使尾气排放量得到大幅度减少,从而实现环境保护。
2.3 努力构建绿色化发展考核机制
要想不断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绿色化发展考核机制无疑也是有效途径之一。具体而言,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部门,必须严格规定道路交通中交通工具的相关事项,比如排放尾气和购置标准等,并且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切实落实,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造成污染,充分保证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作为政府部门,则应该在行业工作绩效考核过程中努力构建出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考核机制,不断加快绿色道路运输各项指标体系的完善工作,如采集体系、方法体系以及统计指标体系,并且应该不断强化各项指标的工作、预测工作、分析工作以及统计调查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努力建立起能够充分适应道路运输业绿色考核评价的检测网络[4]。另外,作为交通运输企业及其内部从业人员,应该对行业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所建立的绿色交通交通发展考核机制做出积极的响应,共同努力,一起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道路运输业属于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旨在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城市交通取得了较快发展,交通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发展低碳交通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要想不断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则必须积极树立绿色交通低碳化理念、不断研发和应用绿色载运工具以及努力构建绿色化发展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善.交通运输部重点联系道路运输企业2009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J].中国道路运输协会运输研究所,2010,66(06):2345-2347.
[2]张鹏飞.实现山西道路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记前进中的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J].今日山西,2012,33(04):1456-1458.
作者简介:
绿色交通的实施途径范文3
【关键词】生态规划;民生关怀;生态城区;绿色社区
1. 前言
(1)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城镇化发展关系到区域、城乡的统筹发展,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1],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居民面临着住房、工作、交通、生活等不同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民生保障与居民幸福生活成为世界各国在城区规划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关注之一。以人为本和生态保护应是城区规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城区的发展应以居民在城区内的舒适生活为根本目标,指导优化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创造舒适的室外环境、共享公共资源等成为实现民生保障与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图1LEED ND民生关怀内容分析(2)本文主要关注城区开发过程中的民生关怀,首先分析了美国绿色社区认证标准(LEED-ND)、国内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对民生关怀的相关要求,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异同点的比较与研究对我国城区规划与开发进行思考,最后结合天津市解放南路生态城区的案例对城区规划中的民生保障进行了实践研究。
2. LEED评价标准中的民生关怀内容
美国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标准是美国绿建协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提出的以商业运作为主要运行模式的国际化的认证体系,包含街坊(LEED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和建筑(LEED for New Construction, Core and Shell Development, Schools, etc)两个层面的标准[2]。LEED ND主要从选址及连通性、邻里模式设计等体现对民生关怀的关注[3],提倡紧凑型开发、选址在对私家车依赖少的场地、建设混合使用的邻里中心、规划混合收入人群的多元社区以及邻里学校,同时注重慢行系统设施与环境的建设,包括自行车交通网络与停放设施、可步行的街道、绿树成荫的街道、减弱区域内的热岛效应等(图1)。
3. 国家绿色生态城区标准中的民生关怀内容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1]民生关怀内容主要体现在对规划布局的优化控制和城区生活配套设施的合理配置两方面(图2),要求“城区内50%以上的街坊包含居住用地(R2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类)、商业服务业用地(B类)中的任意两类用地”,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科学,道路交通规划合理便于公众绿色出行。同时注重城区内混合收入人群的住房设置要求“城区中保障性住房套数占住房总套数的比例不小于20%”,“城区内公共(开放)空间应供大众免费使用。政府运营的公共开放空间全部供居民免费使用”,城区内设置技能培训中心,设置老年人社会服务设施。在慢行系统方面要求城区内规划建设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在室外环境方面要求降低热岛强度等[5]。
4. LEED ND与国家绿标中的民生关怀内容对比分析
4.1LEED ND标准、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在民生关怀方面具有相关的要求,综合比较各标准中相关内容,其相同点主要体现在:
(1)LEED ND与国家绿色生态城区标准均鼓励临近已开发区域进行城区的规划与开发,充分利用既有城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2)均要求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为居民生活、工作提供便利的基础条件,空间上的短距离与通达性是居民生活便捷的保障,也是居民采用慢行交通方式出行的前提。
(3)均对室外环境、绿色交通等提出要求,通过创造舒适的微气候与室外环境,促使居民采取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方式。
(4)均在居民共享公共资源方面提出要求,通过要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共享性、混合收入社区的建设等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享用,从而在规划设计阶段确保对社会各阶层的民生保障。
(5)两个标准不仅关注合理的选址、完善的设施配套,而且重视规划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强调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公众的参与。
(6)均提出了无障碍设计要求,体现对特殊人群的关怀。
4.2其不同点为:
(1)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提出了历史文化的可持续性要求,关注规划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以及城区有一定历史文化特色的既有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再利用。
(2)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提出了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社会服务设施配套要求,表达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5. 生态城区规划中民生关怀的实践案例
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后,我们在具体项目实践中尽量采用各标准的优点而完善各自的不足,本文以天津解放南路生态城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解放南路生态规划民生关怀方面的目标,生态规划中设置了民生保障一级指标,并在设置了对应的从属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细化,通过区域、街坊、建筑三个层次的控制与实施来达到生态规划对民生关怀的要求(表1)。
6. 结论
LEED ND标准与国家绿色生态城区标准都在规划布局、设施配套、资源享用等方面体现了民生关怀,要求首先注重空间规划的科学与合理,实施混合开发,在空间上为居民便利生活提供前提条件;其次,要求对生活配套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为民生保障提供必要条件;最后通过混合收入社区规划、公共设施的开放性、规划的公众参与等措施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共享。两个标准中民生关怀的理念与内容对城区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实践可依托于生态规划、交通规划、景观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民生关怀相关技术措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李迅,刘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特征与态势,中国绿色建筑2013,2013年4月,P31~43.
[2]李宝鑫,刘小芳,李旭东,芦岩,关于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中雨洪管理内容的对比分析,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冬季刊2012,P36~39.
[3]王有为,王清勤,赵海,曹博,学会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编制简介,中国绿色建筑2013,2013年4月,P203~207.
绿色交通的实施途径范文4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它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绿色物流的内容
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还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的的包装方式,包括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方式的绿色化、包装作业过程的绿色化三个方面。实施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实施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弃物污染及废弃物物流过程中的污染。
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物流不仅包括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管理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
思想认识障碍
全社会绿色物流理念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物流业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体制,造成物流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物流体系内在联系被人为分割,严重制约物流体系的整体统筹与规划,影响各种物流服务的协调发展,妨碍物流社会化、集约化进程,导致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目前我国在绿色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基础设施障碍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253.59公里/万人,德国为14680.4和65.94,我国仅为1344.48和10.43,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次,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严重影响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第三,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技术障碍
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人才障碍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建议
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政府要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的经营组织模式,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开展第三方物流,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要打破“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消费”的传统观念,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行业,政策上关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和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第四,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首先,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网络,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物流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缺的标准应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绿色交通的实施途径范文5
关键词:绿色物流;经济发展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耗费是无法避免的,同时,它对环境的污染也随之而来。因此,只有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方法保护环境,才能使长期并且可持续性的发展得以实现。在发达国家,绿色环保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有极高要求。由于他们对于产品在环保方面的相当严格,随之而来的便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发达国家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产品在绿色环保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也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未来的物流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物流行业只有向着绿色物流方面积极发展,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则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一定要合理运用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这种被大众赞同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将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绿色物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发展绿色物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绿色物流正是从环保的角度对传统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与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是在抑制现代物流对环境和资源造成损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设计、建立的一个闭环的循环的物流系统。
2、发展绿色物流,可以节省资源消耗。发展绿色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这些可回收物资重新进入生产领域作为原材料能够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废钢铁、废塑料、废纸等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原材料成本,从而降低资源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3、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三、发挥绿色物流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具体措施
1、完善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实现绿色物流管理,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与法规。一方面,要制定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与规则,用于指导各物流主体的行为,最终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实现物流目的。另一方面,要着重加强交通政策与法规的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物流过程中,对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的源头进行管理。由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运输车辆增多,大气污染的情况也较严重。为此,应制定法规限制车种和废气排放量,推广产生公害较低的车辆并限制噪音,借此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②重点强化和管理交通量。在政府的指导下,努力推进企业实现火车运输化;支持企业在发展配送方面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统筹建设物流中心;创建信息网络。用以上措施来提高整体运输的效率;③加强在交通方面的管理。政府应制定相关规定来管理道路停车,并投入资金用于建设都市中心环状道路、立体交叉发展铁路与道路,以缓解交通阻塞,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同时对加强环保也起到重要作用。
2、实施绿色运输管理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发展标准化物流。在物流环节中,制定关于重复性事物的实施标准,用以提高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②实施共同配送。共同配送可以有效减少交错运输;减轻交通堵塞状况,避免空载情况发生;降低企业库存,提升配送水平,从而实现物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③提倡第三方物流。除了供方和需方,将物流服务让其他的物流企业来提供,这种业务方式就叫做第三方物流。供方或需方所提出的物流工作让专门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来完成,不仅简化了配送的环节从而达到运输的合理化,同时也合理巧妙地配置并且利用了宽泛范围内的大量物流资源,使自有物流导致的资金占用情况得到缓解,提高了运输效率,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相应的避免了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④运输方面的联合一贯制。联合一贯制是一种系统化的运输方式,它汲取了飞机、火车、船舶和汽车等运输优点,有机地将它们进行结合,把单元装载这一系统当成媒介,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制定运输方案,用多个区域、多个环节、多种运输工具相互交替衔接的方式将各种货物进行巧妙运输。坚持货物从自发货单位到收货单位自始至终维持单元状态,并以此状态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运输,在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中,无疑是一大支柱。同时它避免了单个运输这种方式所造成的缺陷,在运输过程当中,提高了整体的效率,实现了优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的实施也合理解决了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地理以及气候等多种市场上的环境差异而导致商品在时间和产销空间的分离问题,从而密切结合了产销之间的关系,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运营的运转效率。
3、加强绿色包装管理
主要有以下途径和方法:①标准规范基础编码。即根据物流对象所提出的要求,将物流对象的编码转变成条形码。这也是最基本的使整个物流的大系统能做到配合和衔接的标准,也是运用信息技术来控制物流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的标准。只有基于这一标准之上,远程的数据交换和电子传递信息这些物流方面的活动才能得以实现;②将基础的模数尺寸进行标准化。当确定了包装模数的标准以后,产品就要按照规定来进行包装。包装的模数化为小包装集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可以在装盘和装箱的时候使用托盘和集装箱。如果能够将包装模数和运输设施的模数尺寸以及仓库的设施进行统一,那么对管理和运输方面也是大有帮助的。进而,物流系统也逐渐趋于合理化;③发展大型化包装单位。运用多种集装方式,如托盘、集装箱、集装袋。在物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搬迁、装载卸载和运输等过程中,大型化包装更利于促进其机械化。同时,在这些环节中作业速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又由于单位包装数量的减少,包装材料方面也相应缩减,这样一来,包装开销自然就随之减小。另一方面,大型化包装对货物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之,为更加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又与环境共生的循环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物流体系,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高阳县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绿色交通的实施途径范文6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低碳经济;企业发展;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正式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其后被不断肯定,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低碳经济通常是指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本特征,是应对碳基能源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综合性三大特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低碳经济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是节能降耗难度大,能源制约发展;经济区长期以来处于能源产业链末端,造成产业耗能高、温室气体排放多和工业附加值小。能源消耗持续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矛盾继续加深;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可持续性差,反弹压力依然较大。二是粗放经营不可持续,方式制约发展。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以重工业为主的区域工业对能源的依存性很大,工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依靠低级加工发展经济,经济竞争力较弱。三是工业大气污染严重,环境制约发展。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等污染,对经济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环境总体状况为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仍在恶化。四是交通运输能耗高,污染制约发展。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路运输成为最主要的运输途径。经济区各城市民用汽车拥有量逐年增长,然而机动车尾气污染必然导致经济区交通运输耗能高,尾气污染严重,制约经济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对策
企业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大力发展企业低碳经济是促进经济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低碳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一)完善企业低碳减排制度
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有效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都需要严格的低碳减排制度作保障。首先,建立节能管理机构制度。为有效实施企业绿色低碳节能管理,应成立企业专项节能工作管理机构,由企业高管兼任管理机构负责人,建立一系列节能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配备专职管理工作人员,完善节能工作责任制,建立节能降耗工作长效机制。其次,建立企业能效标准制度。积极制定、推行和完善节能生态环境等各项企业标准,并积极参与国家能效标准的制定,推动整个行业能效标准的升级。实行企业能效定期考核,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益的产品生产。再次,实行企业节能奖罚制度。建立节约奖励超额处罚管理制度,完善能源计量,明确、细化节能减排管理目标,实行能耗定额管理,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定期检查通报,将能耗指标完成情况与节能奖罚制度挂钩。第四,实施企业低碳产品认证制度。低碳产品认证是以产品为链条吸引全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低碳产品目录,统一的国家标准、认证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进行认证,积极开发低碳产品,主动实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通过产品认证激发社会公众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模式转变,最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研发企业低碳技术体系
低碳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力量,具有战略性、增长性和带动性。低碳技术一般包括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和去碳技术。首先,建立低碳技术革新推广机制。加快低碳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积极组织对共性、关键和前沿节能技术的研发,建立节能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节能技术。其次,大力研发低碳环保技术。主要包括污水废气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再利用技术等,同时还涉及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如污水净化技术、空气净化治理技术、有毒气体吸附技术等。再次,大力研发低碳节能技术。主要涉及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和服务节能等方面的技术,如新兴建筑节能材料开发与利用技术、节能照明应用技术、集中供冷供热节能技术等。第四,大力研发低碳减排技术。主要包括余热回收技术、余热循环与余热发电技术、清洁燃煤改造技术以及IGCC、CCS、农业减排技术等,低碳减排技术一般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利用的全过程。第五,大力研发低碳能源技术。重点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生产和利用技术,同时也包括能源传输技术,如高压、超高压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等。
(三)建立企业低碳生产体系
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积极建立低碳生产体系,实现企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转变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逐步建立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的低碳生产方式;从“资源产品废物”的开放式线性经济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封闭式循环经济模式转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其次,转变企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低能耗、低污染、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增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努力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再次,提高企业能源效率。高耗能企业应强化能源需求管理,重点开展节电和用电效率管理;力争采用双燃料系统,逐步形成以电力和燃气为重点,气电互补的能源需求体系,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
(四)开发企业绿色低碳产品
企业应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产品的节能潜力,关注行业的低碳发展,生产更多低碳节能产品。首先,强化绿色产品设计理念。企业应成立节能产品技术中心,研制生产节能降耗的绿色低碳产品,不断优化产品包装方案,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和包装废弃物回收三方面综合考虑绿色包装设计,使产品包装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最少。其次,加强绿色产品生产管理。产品生产过程绿色化,完善生产节能管理,采用低碳节能先进技术,加强过程监督考核。加强计量器具校准和检修,完善能源计量,为企业生产节能奠定基础,对各工艺和产品生产实行能耗定额,严格执行节约奖励超额处罚的管理制度。再次,探索产品绿色回收措施。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报废产品材料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办法,强化绿色设计理念,综合考虑产品结构的易拆卸性;产品材料的易回收性;材料成分的标识性和产品设计的模块化。
(五)完善企业绿色低碳管理
面对经济区气候挑战,完善企业绿色低碳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绿色竞争力”的现实需要。首先,强化企业绿色生产管理。企业应实施绿色低碳生产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将绿色化贯穿生产始终,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机制,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推动企业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其次,加强企业绿色营销管理。企业通过加强宏观管理,运用营销组合,建设绿色企业文化以及健全绿色管理制度等途径实施其绿色营销管理战略,推动企业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绿色产品发展,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再次,加强企业碳管理。碳风险是指在二氧化碳的排放管制措施不断出台时,对企业经营,特别是对企业收益产生影响的评价指标。企业实施“碳管理”才能减少碳风险,因而,必须对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有效的“碳管理”,使企业生产商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化。
参考文献:
[1]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08).
[2]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01).
[3]李忠民.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李忠民.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胡泉.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将出台[N].中国房地产报,2012-11-09.
[6]陶良虎.中国低碳经济—面向未来的绿色产业革命[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10.
[7]陈飞. 低碳城市发展与对策措施研究——上海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世界自然基金会低碳企业发展项目组. 企业低碳领导力—聚焦未来经济发展新机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