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型能源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型能源建设

新型能源建设范文1

关键词:农村 能源 建设

1、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农村能源建设现状

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我县重点抓好省柴灶、节能地炕、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技术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全县已累计建设沼气池0.187万户,推广省柴节煤炕灶15.53万户,太阳能热水器0.84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1.2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情况

我县农村除了一部分商品能源外,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也很多,主要有生物质能、人畜粪便、太阳能等。所以积极发展柴林薪草建设,退耕还林,合理使用林木资源,可以一边使用一边建设,扩大再生林建设,使林木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发利用秸秆柴草、人畜粪便、太阳能、风能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即对环境没有什么污染,又能使身边的资源能为我所用。我县秸杆资源和人畜粪便比较丰富,农作物秸杆实物量有114万吨/年,人畜粪便理论量可达30多万吨/年;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1.3 农村能源的利用范围狭窄

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在农村也存在着农民财力不够、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且退耕还林区域农村能源建设还很差,新能源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农村能源利用范围狭窄。

1.4 开发与推广资金少

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在农村大力开发与推广使用沼气池,鼓励广大农户兴建沼气池,确定对新建沼气池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据市场调查:新建一口8-10立方米的沼气池,需投入资金2400元左右,我县属省级贫困县,农村经济薄弱,农户年收入低,2400多元对一户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节柴(煤)灶、节柴节煤炕建造改造也需要一定的资金。

1.5 科技支持体系不健全

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发展,范围广、内容多、技术新,农村维护网点少、维修人员少,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及时维修,从而影响农户修建的积极性。

2、改变农村能源建设的条件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指针,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营造梨树生态农业建设县为目的,实施“科技领先,节能优先;多元发展,合理布局;创新机制,改善环境”的发展战略,坚持突出重点,安全第一,实现梨树县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能源保障,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对在退耕还林区内具备一定条件适宜建设沼气池的养殖户修建沼气池。(2)对以烧柴为主的农户,改普通柴灶为节柴(煤)灶。 (3)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改烧柴、烧煤灶炕为节柴省煤炕,以改善环境,节约薪柴资源。

3、改变农村能源建设的预测效果

项目的实施,覆盖退耕农户6302户,退耕农户覆盖率为100%。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完成实施后,将显著减少能源消耗,明显改善退耕农户农民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

3.1 经济效益

一个沼气池年节约柴草2吨,可生产沼气300立方米,生产优质有机肥20立方米,年可节约资金1,000元,建13600座沼气池年可节约柴草27200吨,年可节约资金1360万元;一个节柴(煤)灶年节约薪柴1吨,建设节柴(煤)灶5850个,年可节柴5850吨;按每吨薪柴200元计,年节约资金117万元;一铺节柴省煤炕年节约薪柴1吨,5850铺节柴省煤炕年可节约薪柴5850吨,按每吨薪柴200元计,年节约资金117万元;项目实施后,年节约能源资金1594万元;年节约薪柴38900吨,按每亩薪炭林年产薪柴800公斤计算,可护林48625亩。

3.2 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按农村平均每户柴煤型灶年消耗薪柴3吨计算,全县0.6302万户退耕农户一年消耗薪柴约1.89万吨,相当于1.71万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同时柴煤型用能结构农户平均每户一年向大气排放的烟尘为50公斤,二氧化硫10公斤,二氧化碳9公斤,还有其它许多有毒气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生态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有效保护森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土壤、水质、大气质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对梨树县的环保生态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型能源建设范文2

一、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职业院校出现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规模不断扩大,活动质量和活动规模不断攀升,成为校园令人瞩目的新生力量。但是,职业院校学生社团茁壮成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社团的定位和建设目标不明确

从学校层面看,许多职业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仅仅把社团活动视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手段和补充,没有看到社团建设对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导致社团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也没有系统科学的规划,社团建设和管理常常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从社团层面看,许多社团组织自身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社团定位,没有实现目标的具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更没有确立社团的理念、宗旨和文化。

2.社团的设置不合理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东、陕西、山西、安徽、浙江、河北、辽宁等省的17所职业院校的问卷调查显示,文学艺术类社团共123个,占17所院校社团总数的36.8%;体育类社团94个,28.1%;知识学术类社团39个,占11.7%;专业技能类社团47个,占14.1%;社会服务类社团31个,占9.3% 。由此可见,在职业院校由于社团管理不规范,文学艺术和体育类社团占多数,而社会实践、职业和就业为导向的社团较少。

3.缺乏专业与思想上的指导力量

职业院校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为顾问性的指导。从整体来看,现有的指导力量,无论是从专业还是思想上,都无法满足社团蓬勃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主要来自专职团干部或辅导员,但专职团干部一方面要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奖惩,另一方面又负责大型活动的具体落实,而辅导员主要把精力放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再加上许多院校辅导员本身配备不足,指导老师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什么是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当劳动者的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依然存在,它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职业核心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在美国的测评体系中称之为“软能力”。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划分为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八个模块。

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出和培养对于从业者、企业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从业者而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职业结构上的巨大变化。职业结构的变化把劳动者推向了市场,推向了新职业,这些使得劳动者掌握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很容易过时。同时,企业内部人员的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倾向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员工的自我管理,员工所面临的事务将会趋于复杂,所以企业需要员工具备自我学习、独立分析处理问题、沟通合作的能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核心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以帮助从业者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知识和技能,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生存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许多的企业重视员工核心能力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以此增加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院校是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重新审定人才培养的目标,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中要求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如何在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呢?除了开设核心能力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机构的培训之外,以社团为主体的第二课堂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社团活动提升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社团组织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共同点学生的集合体,在社团平台上,学生之间开展频繁的交流与合作。第一是社团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一个有活力、有凝聚力的社团,其内部交流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全体社团成员参与讨论社团计划、制定完善社团组织制度、策划社团活动、交流社团活动感受、进行社团活动总结等。第二是校内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常见的综合性的社团活动,例如社团文化节、社团周活动等可以加强不同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促进了学生跨专业的交叉学习和知识的融合。第三是社团对外交流。在不同院校,活跃着一些组织相同或者相似的社团,例如环保社、摄影社、话剧社、心理社等。第四是社团与社团机构之间的合作,例如某校营销协会与某商家合作开展营销活动,艺术社团走进老年活动中心等。

以上这些形式多样的社团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与外界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社团内部相互之间分工合作,社团与社团之间合作,以社团活动为主,以实战的方式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2.以社团活动为项目,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的培养除了必要的程序性知识传授之外,需要设计、开展大量的实际活动进行行为方式训练,而社团活动恰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机会。一个社团活动就是一个训练项目,社团在组织活动的过程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例如活动方案的形成、经费问题、人员分工、节目设计、现场效果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分析问题的本质,借助资源,确定解决的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执行与监督等。通过社团活动,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完整的过程,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实施方案――验证方案――改进计划――解决问题,以此锻炼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社团优秀成员为榜样,进行自我学习,完善自身

社团里有来自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其中不乏佼佼者,例如优秀的社长、优秀的成员,这些都成为其余社团成员学习的榜样。以优秀成员为榜样,反省自身的不足,不断进行自我改正,自我完善。

4.有助于锻炼学生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的能力

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能力属于职业核心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在社团活动中,一个活动的开展涉及到诸多的信息,例如辩论社举办辩论比赛,涉及到辩论题目的确定,宣传活动的开展,资料的准备,初赛、预赛、决赛时间确定,比赛结果及时的,比赛过程的视频制作等。大量活动信息的处理需要一定技能和技巧,而处理大量信息和数字的实践过程,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相应能力。

5.社团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创新才有进步,对一个企业、一家公司而言,创新是他们走向强大的动力。学生社团组织也需要创新,这表现在多方面,例如: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具有传承性的品牌文化活动,但是社团每年品牌活动并非完全照搬上一年度的模式,都是在不断的创新之中,使得一个文化活动既有传承性又有创新性。笔者所在学校演讲社每学期都举行演讲比赛,单纯演讲比赛已经失去吸引力,为了将演讲比赛策划得有吸引力、有活力,演讲社在宣传、活动过程、活动内容、选手包装等各方面进行新颖的设计,使得演讲比赛成为学校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此外,社团新文化活动的开发,利用头脑风暴法,充分给予社团成员发言权,鼓励社团成员提出新颖的想法,在群体思想的碰撞中形成新的文化活动。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个个新颖的方案得到实施,也是对创新者的鼓励和肯定。此外,在社团管理过程中,社团制度的更新、管理模式的更新,无不闪耀着学生们的新思维。

四、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社团

1.提高社团地位,明确社团目标

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也就是说学校的课程应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种类型。西方学者费雷德利克认为:“我坚持,无论学生活动的称谓如何,它们都是美国自由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它们构成第三课程,一种必须与一般课程及选修课程或特殊课程相平行的课程。”特鲁姆认为:“在许多场合,课程决策者已经给那些在此之前被看作是课程之外的活动以正规的课程位置。学校乐队、合唱队及管弦乐队已经列入正式功课计划,通常全部计学分。”

尽管有很多教育者提倡把以社团活动为主体的第二课堂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行列,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在实际运作中对社团活动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许多职业院校仅把学生社团活动看作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学生在校生活的点缀,没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组织。因此,对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有待全面深刻地认识理解,应当把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社团的主要功能。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才和发展角度看,参与社团活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第一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是以社团活动为项目,锻炼和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过程,是能令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经历,因此学生社团建设应该得到职业院校充分的重视。

2.配备核心能力教师,指导社团建设

在重新定义社团教育功能、提升社团地位的基础上,学校必须配备核心能力教师指导社团建设。

一个社团就是一个团队,社团指导教师在社团成立的过程中,按照团队的组织模式组建社团的领导机构,确定社团的核心宗旨;指导社团每个学期制订详实可行的计划,严格执行;按照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的“OTPAE训练法”,打造社团活动项目。在具体指导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扮演顾问的角色,以为社团为主体,把社团活动作为社团项目,开展核心能力训练。例如:话剧社举办话剧文化节,作为社团指导教师,引导社团成员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话剧节的方案。在话剧节开展的过程中,以话剧节为具体的活动项目,组建宣传团队、剧务团队、灯光团队、导演团队、音响团队等队伍,分派具体的任务,完成话剧节。当话剧节闭幕后,指导教师扮演点评者的角色,对各个小团队完成任务的程度进行点评,以此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

3.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

在以上两项实施的基础上,对于社团发展而言,制度保障和经费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制度上而言,学校必须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纳入学生整体考核之中,计入相应的成绩或者学分,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励社团中的优秀成员。其次,社团必须有评优制度。以笔者所在学校的社团为例,有星级社团评选制度,最高可以评五星级社团;优秀社团成员、社长评选制度,激励社团中的优秀个人;优秀社团活动评选制度,优秀社团指导教师评选制度。此外,社团中的评优可以参加共青团组织的入党推优。从经费支持而言,学校层面必须给予社团相应的资金支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团费留存补助为辅,社会赞助经费为补充的社团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使每个社团拥有一定的活动经费。

综上所述,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也是目前正在探究的课题,但许多院校还把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培养途径,忽视社团组织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职业院校必须要重视社团组织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升社团地位,重新定义社团的教育功能,配备社团核心能力指导教师,从制度和经费上支持社团活动,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新型学生社团组织,从而使社团组织成为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新型能源建设范文3

新型能源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用能结构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生物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应用,对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美好乡村”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农村新型能源的共同特点

近年来,新能源建设在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已逐步走入农村千家万户,为缓解能源短缺现象,保持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启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呈现出以下特点:

1.可再生

资源储量丰富,可供人类永续利用。到2020年我国预计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要达到3亿吨标准煤,仅农业生产中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就折合1.5亿吨标准煤。薪柴、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制沼气或直接燃烧)、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多属于可再生能源。

2.潜力大

随着高效节能燃气炉具、太阳能利用、能源环境工程(净化沼气池)、秸秆气化技术等农村能源产业、产品已由商品化发展为市场化,激活了农村的应用潜力,市场巨大。

3.无污染

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都属于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由植物茎叶、人畜粪污和工业有机污水等在城乡都有分布,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技术成熟

在新能源输入、转换、最终消费过程中的技术、建设、管理等问题已具有较完备的体系。新能源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覆盖城乡,具有较高的技术保障水平。

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

十报告中指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旬阳实际,要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色的清洁能源。

1.大力普及农村沼气

近年来,旬阳县畜牧产业迅猛发展,涌现出一批专业强村,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污粪露天堆放或直接冲排河道,严重影响农村卫生状况,极易传播疫病,既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养殖产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农村沼气工程的推广普及,必将成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和综合利用废弃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户用沼气池池体8m3,沼气可解决农户一日三餐的炊事用能问题,既节省了传统烧柴所需的人力,又减少对林木的破坏;沼液可做农作物追肥和防治蔬菜、果树的病虫害。沼渣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可部分替代化肥用于农田。专业养殖场的沼气工程主要是集中处理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可用作养殖场室内加温保暖以及生活用气,剩余沼气通过管道提供给周边居民使用。

2.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具有持久、清洁、便利等诸多优点,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2.1太阳能日光温室、大棚。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成温室或大棚,进行反季节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的生产。

2.2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光热转换技术,将阳光辐射通过集热器转换成热能,将水加热供用户使用,这是目前城乡居民最易接受的节能产品。

2.3太阳能发电。利用光伏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成为便捷电能,主要用于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如可直接用作城乡路灯、家庭照明灯、交通指示灯等。利用光伏发电,为小家电提供电力,不受地点和电力网络限制,非常适合居住分散的农户使用。

3.加快秸秆资源利用

旬阳县的烟草、玉米、小麦秸秆资源丰富。秸秆是宝贵的生物资源,把秸秆作为新型能源利用包括:

3.1秸秆气化。将农作物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易输送、利用效率高的气体燃料。秸秆气化由烧柴转变为烧气,结合专用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使用,这种炉具还配备有水暖装置可带暖气设备给居室供暖,供暖效果很好。

3.2秸秆固化成型。将秸秆粉碎,通过机械热压成型,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可替代煤、油等用于小型锅炉、居民燃料,方便易行。

3.3用压块机压制成中空的长条燃料棒经过炭化炉炭化后制成木炭棒。主要用于饭店烧烤、火锅等的燃料也可用于家庭炊事和冬季取暖。

4.推广地热温泉供暖

地热温泉是取之不尽的热源,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开采利用。主要是运用水源热泵供暖供冷,水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河水、湖水的温度作为能量来源向建筑提供制冷或者制热的技术。由于其节能效果好、没有污染因而近年来受到广泛地重视和发展。由于前期投资较大,可在城镇和移民集中安置点上推广采用。

三、切实加快农村能源的利用步伐

结合县情实际,要围绕“建设美丽富裕新旬阳”为目标,推广新型能源应用,不断加大投入,提升服务,扩展覆盖面,使群众在新能源的利用中受益。

1.建立全覆盖的服务推广体系

农村能源建设是惠及广大农民利益的实事好事,是关系农村村容村貌的公益事业。农业部门是农村能源建设的中坚力量,构建以农业部门为核心,延伸至乡镇、村的服务网络。强化规划、指导、考核为主的管理能力。要组建县、镇、村三级服务组织,依托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协会为主体,专业施工队伍和技术人员为辅助,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备为保障,组织农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保证已建工程真正长久发挥效益。

2.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要逐步改善以“农业独管”为农业主管,多部门配合的共建机制。加强宣传发动,消除群众疑虑,形成发展新型能源的公识。做好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规划,放眼长远,因地制宜,适合发展秸秆集中供气和沼气工程的地方,要搞好工程设计和管道布局;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的规划。

3.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朝阳产业,需要政府倾斜扶持,社会各方面齐力支持。

3.1加大财政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扶持力度。整合项目资金,突出抓点,以点带面。

3.2要制定农村能源发展的激励政策。继续推行家电下乡补贴,对养殖企业发展沼气工程给予补贴,对太阳能利用生产企业、秸秆利用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3.3积极扶持新能源生产企业。引进新能源生产企业,优先办理审批手续,协调银行贷款,政府适当减免税费支持发展。

3.4民间资本的共建—代管—回购模式,把政府的引导资金和社会的发展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农村能源发展。

新型能源建设范文4

现就我市2011年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意见通知如下,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请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切实遵照执行。

一、2011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贯彻好、落实好中央、省、市2011年农村工作会议精神,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照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牢牢掌握“解放思想、全面开放、跳起摸高”工作基调,围绕“两个加快、两个翻番”统一部署,以创建沼气化县(区)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沼气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扎实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健康发展。

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万口以上、1座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万立方米建设任务,2主要目标任务:全市全力争取省级以上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新建30个以上物业管理服务网点,推广应用玻璃钢等新型建池材料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二、工作重点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好“五大工程”努力打造农村能源建设的亮点。

积极推广猪一沼一果(粮、茶、菜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户用沼气池建设带动改厨、改厕、改圈、建园。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全面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置,2乡村清洁工程。配合有关部门集成组装农业生产和农村能源新技术。不时提高废弃物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

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3养殖沼气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督促业主建设与之配套的沼气工程,积极推广“生态养殖业一沼气一有机肥料—高效种植业”内循环模式,治理环境污染,获取优质能源,生产有机化肥。

抓好农村污水、垃圾处置,4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污水处置管网难以覆盖的区域和小城镇、中心村兴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实现农村环境卫生优良化,全面推进我市农村能源建设。

全力打造一批农村沼气建设示范村镇,5沼气建设示范村镇工程。要充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年内每个县(区)完成1个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建设。

三、工作措施

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1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全方位、多角度,项目实施地方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形式。深层次宣传农村沼气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广泛宣传沼气建设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及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群众节能、环保、生态意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农村沼气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负责、社会支持、群众自办的浓厚发展氛围。

2积极争取和实施好项目。

紧紧围绕全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农村能源建设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开展,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组织各县(区)努力争取好2011年国债沼气建设项目,认真做好现有农村沼气项目实施的进度、质量、资金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促进我市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全面开展,确保“民生工程”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扎实推进农村能源建设。3加大工作力度。

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村能源工作的重视。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省农村能源条例》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农村沼气继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农村能源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我市农村能源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适应国家对项目申报农村能源技术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农村能源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实施工作进度进行全面分析,找准工作的单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协助各县(区)解决好工作经费,确保沼气建池、管理和平安使用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快农村沼气建设进度,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不时提高农村建池工厂化水平。4积极推广应用农村建池新技术新材料。

各县(区)要尽快行动起来,今年省上已经明确要求推广应用玻璃钢等新材料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选择有条件、有基础的村社先行搞好试点示范,此基础上,各县(区)都要组织好参观学习,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推广力度。确保任务的完成。

切实抓好农村沼气后期物业管理。5积极发展农村沼气专业合作组织。

项目村建立以沼气生产工为基本队伍、沼气设施维护维修和综合利用技术指导为服务内容的物业管理站和沼气协会。要充分发挥好现有服务网点的功能,各县(区)要认真实施好服务网点建设国债项目。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的服务,确保项目农户临时受益得到实惠。

切实抓好农村沼气的综合利用。6充分发挥沼气功能。

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建设的作用,积极围绕“激进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总体要求。围绕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上,以全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认真做好“三改三结合”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建设的作用,沼液使用上做好文章,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认真建好生态家园,不时提升沼气项目村支柱产业水平,努力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村环境优良化,全力打造一批示范村、示范乡镇。

7进一步理顺城镇沼气管理体制。

切实理顺城镇沼气管理体制。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各县(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农村能源条例》和市政府三号令及《市农村能源管理暂行方法》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决定〉实施意见》内府发[2006]42号)等文件规定。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维护好全市沼气建设管理秩序。

8进一步强化平安生产管理。

新型能源建设范文5

根据黑龙江垦区 “十一五”前四年,垦区能源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完成目标的83.4%,现就垦区能源发展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一、黑龙江垦区能源消费情况

2009年,垦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464.7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达到1.0108吨标准煤/万元,比上一年下降4.56%。

1、分行业看,农业生产消费能源47.4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消费总量的10.2%;工业生产能源消费323.5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57.2%;第三产业消费能源57.6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0.2%;居民生活消费能源114.5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 20.2%。

2、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原煤302.6万吨标准煤,占53.5%;电力消费93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6.4%;生物质能源消费51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97%。柴油消费58.3万吨标准煤,占10.3%;汽油消费15.9万吨标准煤,占2.8 %;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逐年增多。

二、黑龙江垦区能源发展取得的成效

2010年是黑龙江垦区完成“十一五”能源规划目标关键的一年。按照年初总局党委制定的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的目标,全局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单位GDP能耗达到1.010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56%,全年预计综合节能37万吨标准煤,节能效益2.9亿元,现在节能减排己经成为企业自觉的行动,九三油脂集团几年来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也从节能减排中获得了效益。2009年仅九三集团天津公司共节约蒸汽费用支出1370万元、节约电费支出257万元、节约水费支出107万元;北大荒米业集团、完达山乳业和建三江发电厂,积极利用稻壳掺烧锅炉,发展势头喜人,稻壳被大量应用到取暖锅炉上,用于居民生活取暖,降低了取暖费用,2009年垦区局部地区出现买不到稻壳的局面,仅此一项节煤就达到25.3万吨标煤。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强力推进农业及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以生物质能、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推广秸秆能源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太阳能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实施生物质气化、生物质发电及固体成型燃料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奠定了垦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积极推广牡丹江分局海林农场奶牛粪便生产沼气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清洁能源建设稳步发展,又有一批农场居民用上了新能源。2009年,中央新增50亿元沼气工程投资,垦区四项沼气工程共获得500万元资金支持,其中,建三江分局青龙山农场秸秆沼气项目列为农业部第一批16个试点项目之一。工程建成后,将对北方发展秸秆沼气起到引导带动作用。二九一农场第一管理区自筹资金建设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供暖项目已投入运行,可解决管理区120户职工炊事及取暖用能。红兴隆和建三江分局新建2处生物质发电站,总投资5.8亿元,年发电量3亿千瓦时,预计2010年12月即可投入运行。阎家岗等农场建设地源热泵系统3处,年可节约700吨标准煤,新增太阳能用户15000户。

三、黑龙江垦区能源发展发展存在的问题

1、垦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7%,完成总任务的83.4%,要完成五年GDP能耗降低20%的任务, 2010年GDP能耗至少要降低 4.5%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2、节能降耗工作难度较大。按照垦区总体规划到2012年工业经济要占经济总量的40%左右,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耗能总量必然会上升,只有保证经济增幅高于能耗增幅,才能确保垦区“十一五”期间GDP能耗降低20 %目标任务的完成。

3、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利用进展较慢,项目建设开工迟缓,完成率不高,配套资金不到位。

四、黑龙江垦区能源发展对策研究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新型管理机制

黑龙江垦区已设立能源建设专项基金,形成相对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并引导分局、农场两级增加能源建设投入。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农场职工投资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职工投资投劳的积极性,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能源项目建设。应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节能设施工程等能源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农业开发、扶贫攻坚、小城镇建设、“天保工程”以及生态垦区建设重点内容,构建全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免有关管理费和规划费,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因地制宜,创建不同技术模式

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点以及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推广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能源技术和建设模式。粮食生产和畜牧业较发达的平原地区重点开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户用沼气、太阳房、太阳能畜禽舍等项目建设;山区和半山区重点开展省柴节煤炕连灶、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太阳能畜禽舍、生物质发电、小水电、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在分局局直地区和农场场部地区重点推广“四位一体(日光节能温室、畜禽舍、沼气池、厕所)”、“三位一体(太阳能畜禽舍、沼气池、厕所)”能源生态致富模式,开展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生产节能等项目建设。

3、健全和完善管理与技术服务体系

应进一步明确各级能源办的主要工作职能,各分局、农场都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充实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管理区应建立能源技术服务站,并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人员,引进市场机制,自负盈亏,减轻经费负担。但应有扶持政策,如需要为技术员创造办公条件,在营业方面给予资金扶持等。要通过科普之冬、科技大集、科技入户等活动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应不断改善垦区能源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工作条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

4、加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要坚持持证上岗施工制度,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农场以上能源管理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在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后,方可凭证施工。规模较大的能源建设项目,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秸秆气化、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应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积极推进垦区能源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根据国家《节能法》和将于明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研究制定全垦区的能源建设管理政策。

五、黑龙江垦区2010年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为了确保黑龙江垦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5%的目标,2010年垦区单位GDP能耗至少要降低 4.5%,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米业、乳业、油脂等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能源计量工作,建立和完善节约能源奖惩制度,继续推广稻壳掺烧工业锅炉改造、锅炉分层燃烧、电机变频调速节电等技术。

2、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型可持续现代化大农业之路。推行深松免耕和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碳汇和森林碳汇。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型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大力建设低碳型农垦城镇群,推广建筑节能,推广节能型建筑50万平方米,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1.2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区域供热,取缔小锅炉120台、小烟筒100座,锅炉掺烧生物质,引进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等供暖新技术,启动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

3、强力推进新能源使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推广大型沼气、稻壳发电、秸秆气化等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59万吨标准煤,直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155万吨。

4、全面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工作,重点实施秸秆能源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农村能源示范项目,奠定垦区发展农村能源的产业基础。

新型能源建设范文6

关键词: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建设;沼气;排污排气

1 农村能源建设在生态环境中的保护作用

1.1 农村能源建设在森林生态环境中的保护作用

首先,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如洪水、泥石流灾害等,造成了人员及财产的巨大损失,为了避免悲剧不断重演,必须不断完善环境治理,及时改善生态环境。对于森林生态环境而言,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护体系,做好防火管理、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等,尽可能避免森林破坏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应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这样一旦雨季来临可以改善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

其次, 如果森林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生态环境应有的平衡就会因此被打破,各类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都会不断发生,同时还可能因此造成水源枯竭。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如果要达到完全恢复的状态,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笔者所在的县乡夏季降雨量大且多,土壤缺乏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山体滑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受到的破坏也会不断扩大,如果这种情况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完全有可能向良性方向转变。

最后,对于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应当不断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农村能源建设的主要方式是农户节柴改灶、沼气池建设、太阳能利用、污水处理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

1.2 农村能源建设在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保护作用

由于近些年来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村镇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脏、乱、差”,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进一步加重,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二是农村饲养的畜禽粪便,这些都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加快以沼气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及污水等通过沼气技术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发酵污染物制取沼气作燃料,而且沼气池中的沼液和沼渣,保存了污染物中绝大部分氮、磷、钾元素,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使生物体内的能量和各种成份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沼气池对于污染物中致病微生物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因此,发展沼气并对其综合利用是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引发农村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生活垃圾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巨大推力作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近些年来提高了不少,但是与此同时,生产生活垃圾如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及污水就开始激增,不仅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还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正是在这种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各种白色垃圾、生活废弃物以及食品垃圾,这些垃圾很多都是土壤无法降解的,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不仅如此,生活废水的违规排放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是巨大的。因此,由于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很严重的,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2 工厂废气废物违规排放

目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多农村都开办有工业企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化工业,这些企业或工厂生产过后的排除废气废物很多都没有得到无公害处理,而是直接向农田庄稼排放,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这也是一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工厂废气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使得农村干净的空气因此受到大气污染,对农村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3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在过去,农民进行劳作收成都是靠天,产量很不稳定,而现在有了农药化肥,使得农民的劳作产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随着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土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同时,随着化肥的过量使用,使得土地肥力遭到了削减,也失去了可重复、可再生功能,进一步加大了种植难度,土壤所承受的这种负担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

2.4 森林的低价值消耗

虽然说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发展,但总体水平较低,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在云南省很多山区,特别是兰坪县,由于受经济及传统用能的影响,农村生活用能依然以薪柴为主,每年每户以烧柴3 m3计,全县用柴农户3万户左右,即每年全县用柴达9万m3,是森林低价值消耗的大军,加之毁林开荒、偷砍盗伐、乱砍滥伐等毁林行为,长此以往,导致森林问题日趋严峻,对土壤的保护功能也大幅度下滑,一旦雨水来袭,由于保护体系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大,因而,山体滑坡问题、泥石流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影响。

3 农村能源建设与环境有效治理措施

3.1 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对于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应大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笔者认为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是沼气池建设。首先,通过沼气池建设项目,带动农村大兴改厕、改厨项目,既可以让农村粪便遍地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而且还有力促进了庭院美化、厨房亮化以及厕所卫生状况,使得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农村生态环境也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其次,通过沼气池建设项目,有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各种废弃物在沼气池中经厌氧发酵后得到的沼渣沼液,除了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外,还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还能提高农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资源再生,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通过沼气池建设项目,能够明显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这样土地就会更加肥沃,有机物含量增加,有利于农作物收成提高,与此同时,还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3.2 优化工厂排污排气的工序

工厂排污排气也要采取合理的优化工序,通过合适的工序,能够将工厂排放的废气变废为宝,转化为一种工厂可用新能源,既改善了环境,同时也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成本。对污水而言,可以采取净化措施,让其得到重复利用,既节省了水资源,又促进了共存发展。

3.3 科学进行植树造林

对环境进行治理,还要大面积进行林木种植,以林木自然屏障防止灾害发生,对种植环境不断进行改善,不仅可以让地表更加坚固,而且还能让土壤保持较强的肥力。在大片绿色森林的防护下,农村空气质量也会得到很大改善,这也是生态环境文明可持续建设的必然要求。

通过农村节柴改灶、省柴节煤炉及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加之沼气池建设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4 结语

通过以沼气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土地的土壤理化结构,对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及污水进行处理,减少了农药化肥的用量,同时也降低了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是一项节能减排的工作之一。因此,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马 宏.论发展农村能源对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J].F代园艺,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