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转型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转型报告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1

“上海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必须学会适应低GDP增长率的发展模式,要完全摒弃GDP增长率优先的思维方式,上海低碳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重工业化。”报告负责人,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说。

据其介绍。除了总报告以外,还有10个分报告正在完善,都将提供给上海市政府,作为决策制定的参考。

“去重工业化”

戴星翼们为上海未来低碳设定4个情景,惯性情景,转型情景,弱干预情景和强干预情景。

惯性情景是假设城市发展理念未发生变化,仍以GDP的增长作为发展目标。转型情景假设上海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进行转型,但不采取特别的针对低碳的措施。弱干预情景,假设上海进行了向后工业化的转型,并且采用了能效控制的手段、优化了能源结构。强干预情景是在第二、第三种情景的基础上加以对需求进行控制的措施。

在惯性情景下,上海的碳排放快速上升,直到2040年后增速趋缓,到2050年上海的碳排放总量将达到67646万吨CO2,是2005年碳排放总量的3.59倍。在转型情景下,2050年碳排放总量是2005年的1.90倍。

在强干预情景下,到2020年主动淘汰20%的重化产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完成。

课题组预测了上海在不同政策干预情景下的GDP增长率。

在转型情景下,2010-2015年,上海GDP增速约为7.23%,2015年到2020年,增速为7.23%,2030年到2040年,为3.59%。

而在强干预情境下,2010年到2015年,上海GDP增速为6.81%,2015年到2020年,GDP增速为5.92%,2020年到2030年,GDP增速为4.92%,2040年到2050年,GDP增速为1.99%。

官方数据称,上海钢铁和精细化工工业产值占上海市的15%,耗能量占60%。此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表示,这些产业虽然是耗能大户,但能源的使用效率并不低。

“上海过去GDP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是由投资驱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资本的引入构成了资本形成的基本内容,由此又拉动了本地重工业。这种起吊机经济已经结束。”戴星翼说。

在他看来,上海如果要继续保留重化工业,整体应该向高端化方向转变,产能收缩,质量提高。此外,上海与周边城市产业同构、恶性竞争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上海意欲成为“长三角”的“龙头”就必须有进有退,而重化工业退出应当成为首选。

“未来上海的发展必须摒弃GDP主义,需要在理顺与周边地区关系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上海的核心竞争力,从投资和外贸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向内外兼修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向后工业化的转型。”戴星翼说。

能源结构需调整

在戴星翼看来,上海的转型,还应在能源结构方面做文章。

首先必须提高上海的外电比重。当前,上海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将逐步取代本地煤电中的老机组,不断提高上海的煤电效率。

其次,要适度扩大天然气发电比重。上海还要推动可再生能源和配套技术的成熟,用技术研发来带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此外,上海沿海有900万千瓦的风能,可以作为新能源重点发展。

在此基础上,上海应该摒弃大型发电厂,合理规划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但是其应用受限于规划布局和构筑物间的有效距离。因此,需要以有效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分布式能源系统。

“尤其是热电联产项目,比如为浦东陆家嘴提供服务,国外的项目能达到80%到90%的效率。”WWF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说。

除能源结构调整外,课题组还建议,上海要审慎思考“如何在低速增长下过日子”,实质是更审慎地决策,杜绝奢靡、杜绝浪费,将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更健康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问题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

而在税收结构上,原则的改进方向是让高耗能产业的税负重于一般工业,工业的税负重于第i产业,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2

松德堡“零碳路线图”

苏珊在松德堡有幢别墅,全家取暖和使用的热水都来自于智能的新能源设备――热泵。这是在全世界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或水中获取热能,能大幅度节省能耗。北欧人在保护环境方面总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当世界很多城市在竞相降低碳排放时,这个丹麦南部四周环海的城市宣布将不迟于2029年成为零碳l展地区,其“零碳路线图”有三点:优化能源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并降低居民能耗支出;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主,以离岸风电作为补充;动态能源体系,能源消耗与能源生产高效互动,能源价格根据能源供应量浮动。

松德堡2029年的目标是:以当地可再生能源对区内所需的热能和电能进行自给自足,辅以离岸风能。约55%的家庭住宅使用基于地热、生物质、沼气和太阳能的绿色集中供热。在农村地区利用大型沼气场将农肥转换为能源。通过垃圾焚烧、风力l电机及太阳能电池板为地区供应电能。农民种植的能源作物转换为沼气或生物乙醇,应用于非电动交通运输工具。

据了解,松德堡政府非常关注本地区能源的多元化l展,从2009年开始,松德堡租用电动汽车取代现有的市政用车辆。政府计划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集中供热管网扩展作为重点。根据专家意见,松德堡地区实现零碳目标应挖掘沼气、生物质及地热能源的巨大潜力,优化企业能源使用效率及余热利用的巨大潜力,推动政府和私营企业与零碳项目密切合作。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是,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必须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未来几十年全球增长导致的能源需求量增长将推高化石燃料的价格。初期,价格压力会体现在石油供应上,然后是天然气。

2008年,丹麦政府设立丹麦气候变化政策委员会,其任务是为政府实现无化石燃料的愿景准备方案。

报告显示,丹麦的目标是让整个能源系统,包括交通领域可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燃烧化石燃料是人为导致温室效应的最大原因,这要求丹麦能源系统彻底转型,从目前占丹麦能源消耗80%以上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转型到以风力l电和生物能源作为主要元素的绿色能源。

该报告提出以下可能实现的愿景:

首先,电力将成为能源系统的枢纽。未来40%~70%的能源需求将通过电力来实现,而目前的比例只有20%。未来,如果电动汽车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数字会上升至40%~70%。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力l电机将满足丹麦将近一半的能源需求。2050年将达到10000万千瓦到15000万千瓦左右的规模。

其次,交通领域的燃料是石油,最显而易见的替代是转向生物燃料或使用电力。石油和柴油l动机的能效偏低,转用电动汽车,将比烧石油的车更有效率。

再其次,生物质将在能源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即作为风力l电的补充和备份。建筑供热将由地缘热泵提供,风能为热泵提供电力,从而实现区域供热。生物质、太阳能热水、地热能、地缘热泵组成的系统将为区域供热提供能源。汽车用能将来自电池和生物燃料。

丹麦气候委员会建议,对化石燃料征税,将作为基本手段以实现长期无化石燃料依赖的目标。丹麦能源系统的彻底转型需要大量投资,包括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从热泵到电动汽车、从能效设备到新能源技术。

l展可再生能源不含核能

丹麦委员会报告分析,相对于可再生能源,在丹麦投资核能并无明显优势。如与海上风电相比,尤其是将核废料和退役的核电厂的处理成本计算在内,没有证据显示核能在经济上更有竞争力。核能也不适合预期未来有较大比例的类似风能这样的不稳定供给所构成的能源系统。丹麦也没有核能的专业能力。

报告显示,风能将在目前水平上翻番至超过1000万千瓦风电的l展,尤其是海上风电的l展,是实现无化石能源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计算显示,丹麦对海上风电的需求将在2050年达到1850万千瓦。而至2008年底,大约已实现315万千瓦的装机。

生物智能将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未来的能源生产将来自生物质能和废弃物。丹麦已有电厂开始利用生物质能,其长处是能储存。这使得生物质能成为极有价值的能源,有可能在未来得到更多利用,特别是在交通领域,还可以作为类似不能具备相同存储能力的风电的备用能。

此外,地热能供热、太阳能光伏组件和潮汐能作为补充能源。至2050年,这些能源可能代表除了风能和生物质能之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虽然目前因价格高企尚不具有竞争力。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3

关键词:低碳 发展方式 低碳城市 能源结构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

自从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发表之后,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截至目前,对于低碳经济尚没有严格的定义。被广泛引用的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源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从这一论述出发,对我国而言。低碳经济与目前开展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是一致的,是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重大战略和政策的延伸和扩展。从操作的层面上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控制高能耗产业的过快增长和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到2025年物理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供暖的大规模发展和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应用:快速发展核电特别是三代核电和四代核电:公众的意识以及消费模式的改变。

低碳经济应该包涵四个维度的内涵:发展阶段、低碳技术、消费模式、资源禀赋。低碳经济一方面对于人文发展施加了碳排放的约束:另一方面强调碳排放约束不能损害人文发展目标,其解决途径便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等手段提高碳生产力。从短期来看,可以在不改变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碳产出效率,实现相对的低碳排放: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能够借助清洁能源替代、低碳技术应用等手段实现一国碳排放总量的绝对下降。低碳经济是一种兼具“效率”与“和谐”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的突出地位,这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需求,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经济社会变革的趋势是一致的。

二、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现状

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在2008年,城市已经聚集了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也达到近45%,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5%左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需求,能源总需求势必快速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脆弱性不断显现并且有加剧的倾向。近半个世纪以来灾难性气候事件明显增多,频率加快,危害程度加深,而城市因为其特殊地位在此类事件中受到的影响最大。2005年肆虐美国新奥尔良城的卡特里娜飓风和2008年上海市遭受的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世界大城市,属于受大气褐云影响较为严重的热点城市,这种云团对于气候、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影响。造成这种城市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城市的有效管理缺失。而城市丰富的资源、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了机会。

低碳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践层次,除了在全球和国家层面上探讨低碳经济之外,还可以建立低碳经济区、低碳城市、低碳社区等。目前,中国一些城市如上海、保定、吉林等已经开始了低碳城市的试点。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碳强度是城市实现低碳转型的四个方面,低碳经济不会放慢经济增长,相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促进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终端能效、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消费比例,是城市低碳转型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城市要实现低碳转型,城市中人们的理念和行为必须转变。低碳城市以低排放、高能效为特征,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降低,是城市低碳发展的主要结果,主要体现在低人均碳排放量和提高碳生产率上。

低碳城市建设就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理念。2008年1月28日,全球性保护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和保定被选为首批试点城市,江苏、广东等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都陆续出现了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兴趣。当前的一些先行探索工作,可能缺乏明确、规范的概念界定以及经济学方法论描述和评价标准,因此,地方政府在实践低碳城市探索时,首先要对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作出充分的评估,结合城市自身特征,确立低碳发展的思路。其次要科学、系统地分析城市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清单和份额,计算城市中温室气体的主要行业来源,依据科学的现状分析制订低碳发展规划。最后,要重点在新能源应用、建筑节能、公共交通、绿色消费等领域挖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三、北京建设低碳城市和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

“十二五”期间,如果北京率先推行低碳发展模式,这将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产业转型以及形成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目前,建设低碳城市,实现低碳转型,北京市要实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低碳化转型,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1 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2 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人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3 将低碳发展纳入产业振兴计划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利用首都资金、人才优势,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选择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电动汽车、MB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特殊功能建材(如分别具有透水、透油、透气功能的砂质砖)等较成熟的、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4 重点扶持新兴的低碳和环境产业。推动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能源效率管理、可再生资源以及环境保护产业实施特别的鼓励政策,加速其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进程。5 鼓励创新,通过政府扶持与市场力量的结合,占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沿,以获得先入者的优势,带动经济复苏与新的经济增长。

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低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广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竞争力”概念,建立

涵盖经济、能源、环境的综合竞争力观念。1 结合当前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措施,针对工业生产和终端用能效率整体水平较低的局面,以及不断发展的交通领域在未来大幅增长的能源需求,开展高耗能行业的能效指标管理,抓住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部门,淘汰落后产能并强化新建项目的能效监管。2 通过行政和经济激励手段促进技术创新,以低能耗、高能效和低碳排放的方式完成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固定资产投资中碳排放的技术“锁定效应”。3 基于煤炭在未来能源结构和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基础地位,在中长期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优先部署以煤的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技术系统开发、示范和IGCC等先进发电技术的商业化,同时探索CCS技术的可行性,在煤炭清洁利用等相关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采用区域污染物的联合减排技术,深入研究由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等所产生的农田、草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

第三,调整和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一般在70%左右,但人均CO2排放为11.09%t/a,后工业化社会可以预期有低物质化进程,但不会自然导向低能耗进程,因此,不能依靠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达到降低C02排放的目的,即后工业化社会不会自发进入低碳经济状态。可行的办法是改进能源需求结构,发展低碳能源。北京市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为64%,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必要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和优化用能方式:1 大力发展天然气,优化利用天然气的方式。2001年以来,北京市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4倍,到2008年达到56亿1113;天然气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除满足居民炊、生活热水用气外,还发展了天然气热电联、采暖制冷、天然气汽车以及冷热电三联供。2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关键是出台鼓励政策。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还很低,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约150万t标准煤,约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2.4%。应该加快发展风力、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绿色电力。北京地区水电资源匮乏,而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60万kw,充分利用北京地区的风力资源,加快建设后续风力发电工程。目前全市生物质发电约4万kw,规划2020年达15万kw,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集中浴室:推广应用沼气、秸秆汽化等生物质集中供气,为居民提供清洁廉价的管道炊事燃气:推广生物质供热在农业大棚等设施中的应用:探索液化石油气服务向乡镇和农村地区的延伸。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必需的商品能源比例,促进能源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3 继续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结构中的比重。2000-2007年,北京市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约为9%,到2008年,北京地区全社会用电量为697亿kw.h,比上年增长3.2%。其中,自发电为1/3,其余2/3的电力为外部调入。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需继续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结构中的比重。4 根据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现状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各具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在整体能源系统中的最优配置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第四,增加绿色就业机会。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未来数10年中,低碳经济在很多新的领域和部门都将产生工作机会,如清洁能源、可持续交通、水供应、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等领域,到2030年将有近850万人将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工作。2005年中国在太阳能产业1000多个企业为社会提供了约15万个就业机会,预计还将持续增长。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正在改变传统的就业趋势,仅可再生能源领域,近年来就吸纳了230万人就业。北京市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实行绿色投资,增加绿色就业机会。

第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要将低碳发展纳入可持续工业化和可持续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中,1 在政府层面,要明确战略定位。形成一批学科交叉、综合集成、机制创新的国家级能源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并给予重点支持。对于非关键战略技术,要设计财税激励政策,形成有利于能源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倡导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制定碳排放强度评价体系,指导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行动向低碳发展转变,保障人文发展对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容量的基本需求,抑制奢侈需求。2 在企业层面上,要明确低碳技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作用,要把握低碳技术引起的本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动趋势,要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敏锐的眼光、前瞻性的思考和超前的部署。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在经济快速发展对低碳技术有广阔市场需求的有利形势下,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能源企业。3 在社会公众层面,要认识到公众的有效参与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社会基础:要明确公众全球环境意识和居民消费方式对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参与碳减排行动(比如家庭自愿高价购买绿色电力),引导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公德。通过个体的行为传递社会对低碳产品生产的需求信息,以帮助协调全社会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资源,帮助企业树立对于低碳技术发展前景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蔡林海,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一低碳经济大格局[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

[2]樊钢,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

[3]顾朝林,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8)

[4]魏一鸣,中国能源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8(5)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4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启之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迅速转变的一年。这一年,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理念更广泛传播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现了蓬勃发展。这一年,随着各种矛盾的集中涌现,中国政府在对改革发展的反思和应对中,充分凸显了商业道德、社会责任对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经验和数据是最好的老师。在“十一五”规划所含的14个预期性指标和8个约束性指标中,从规划指标完成的情况来看,经济增长类、公共服务类、人民生活类指标实际情况大部分远远超出规划水平,而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类的指标完成进度却呈现出明显滞后。

具体表现在,与总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相对应,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能源资源过度消耗、自然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出现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员工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依然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以“转型”为核心的“十二五“规划,将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和人手点前所未有地聚焦在了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再强调和有效引导上。

落实到行业层面,这与引导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实现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兼顾到来自社会、环境等相关方的现实诉求和发展需要,进而实现行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

事实上,在近年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条件下,以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平台建设和体制建设,以创新服务内容为手段,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不仅成为行业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打造区域责任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与此相对应,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种新型的转型路径和升级方式,它的积极作用正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对行业经营格局的责任重塑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调整优化上。这种调整和优化体现在借助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一平台和工具,一方面有利于带动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社会承诺履责,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公开透明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凝聚来自政府、社会、企业、协会的力量,形成一个多方发力、共同推进的局面。

行业层面的社会责任报告活动目前尽管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开展活动的面还不够宽泛,与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热切期望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后如何实践对利益相关方的承诺并接受监督等,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深化。

这同时也意味着,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压力仍将持续存在。但从国际经验和现实实践来看,以社会责任报告为工具稳步推进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必将给我国的经济结构带来重大变化,并在资本市场上引发连锁反应。

而其最本质的体现将是:在国家转型背景下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业意义,最终将落脚和定格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将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保障的跟进、对资源能源的最大化开采利用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对经济总量增速的迷恋而忽略了民生幸福的发展模式中及时抽身,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实现更有责任和更具智慧的增长。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5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低碳转型 困境举措

一、前言

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紧张,催生了“低碳经济”概念的生成,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的发展型经济体制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认可。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无疑为全球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处在环境保护的风口浪尖,高速的工业化进步也带来一定的能源与环境弊端,积极响应“低碳经济”倡导,向可持续经济发展转型,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转折点。

二、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的主要困境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也伴随着其它相关问题的滋生,国际环境保护机构与各国联合发出声明,要求遏制过高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正处在工业化进程的中国,不得不面临做出经济发展重大调整的局面。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一记“刹车剂”,成功转型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1.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压力巨大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在国际法律的约束下,每个国家都有义务调整自身的发展结构,促进“低碳经济”的开展。这一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作为以制造业为经济主体的中国,不但要控制能耗,还要收到减排制度的严格约束。尽管如此,我国依然积极响应国际发展号召,提倡“低碳经济”,履行承诺加快实施经济转型。目前我国的工业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成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因此,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亟待实施。然而,我国的碳排放70%来自于工业产业部门,给经济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很多重工业已经先后进军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与发达国家实现“低碳社会”的发展目标相比,“低碳经济”的转变则更为艰巨。中国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出口大国,也不断受到“碳贸易保护主义”和“碳贸易歧视主义”压力,一些国家拟定的“碳关税”的征收势必也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巨大的影响。

2.中国低碳技术滞后,推动低碳转型被动

低碳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环境保护方式,我国长期处于高增长、高排放的发展模式,粗放型的工业化进程,使得我国对低碳技术的掌握和开发程度明显不足。特别是处于经济转型期,低碳技术的相对滞后,为我国地毯经济转型提出了新的难题。一直以来,我国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依赖技术引进的方式来推动发展,缺乏自主低碳技术的积累,是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缺乏自,在技术上受制于人。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极力主张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促进绿色经济的增长,鼓励和倡导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将美国的低碳技术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欧洲与日本也在太阳能的开发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碳排量逐年递减,并掌握着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太阳能技术。与以上优势国家相比,尽管我国目前也在积极的进行新能源建设,但基础技术与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国内自主研发能力水平滞后。以太阳能产品为例,尽管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太阳能产品出口国,但却并不拥有先进的技术,只具备自造能力,国内应用也不乐观,产品95%依赖外销。因此,解决我国低碳技术问题才是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保证。

三、推动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应对举措

面对国际上各方面的压力,我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方向是肯定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依靠低碳经济的转型来完成,因此,我国应当审时度势,及时、果断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争取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国际话语权,并在保持持续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低碳经济的平稳过渡。

1.制定和实施必要的低碳转型发展战略

近年来国际社会围绕着环境问题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和磋商,“低碳经济”成为继WTO之后,有一个全球性共识问题。为此,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制定各自的低碳发展战略,力求在新时期的国际变革中占得先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当针对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做出切合实际的低碳转型发展战略。一方面要保持中国特色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调整来实现新的经济突破,在低碳经济下谋求新的增长点。“十一五”与“十二五”国家发展战略,都将新能源列为了重点发展的行列,特别是对于低碳技术的研发更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因此,从国家层面来看,低碳发展的框架已经构建。此外,通过对能源相关的立法,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制度扶持发展的力度,《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从制度上初步建立了低碳发展的雏形,为今后的具体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重视和加强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及推广运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始终是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是我国能否实现低碳经济成功转型并始终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关键。在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先由借鉴开始,向发达国家或技术领先国家进行技术合作,从中不仅要实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更多的是要了解技术研发的能力与要求。“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我们已经走了很多年,然而却收获平平,自主创新能力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低碳技术转移工作将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内容。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构建低碳型经济发展体制,从而实现工业化的绿色发展。

四、结语

由此看来,尽管低碳经济转型将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攻坚性问题,但随着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不会因此而减缓,新的中国低碳经济体制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引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6

关键字:碳排放,天然气生产企业,城市燃气运营企业

Abstract: a low carbon economy as a new idea would have been that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o accept, an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energy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and many other problems. This paper is a low carbo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he analysis, according to a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al gas production is in great demand, approximately determining natural gas operating companies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o make it to the natural gas production enterprise and the city gas operation enterprise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Key word: carbon emissions, natural gas producing enterprise, the city gas operation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尽可能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为手段来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模式。这就要求生产企业要不断创新技术、制度,降低产业能耗,推动产业转型。这就要求企业寻找新的低能耗的节能型能源替代原有的煤炭等化石能耗大的能源。天然气不同于其它传统意义上的化石能源,它具有用途广、碳排放少、能耗低、燃烧效率高等优点。我国的能源使用结构是煤炭、石油这些高能耗的能源占到了绝大多数比例,同时我国的天然气储备量巨大,能够满足发展社会经济所需要,所以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必然要大力推广天然气的使用。

低碳经济理念的发展进程

低碳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意识到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带来的温室效应等气候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大规模工业生产、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引起气候恶化是确切的事实。气候的变化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困难的挑战,这是全人类的事情,因而各国联合起来组织召开了世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更先进的理念,制定各国的减排目标,并在会后采取行动积极减排。

低碳经济的这个术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人提出过,但一直未受到官方的关注。2003年2月,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在他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是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上。2006年10月,尼古拉斯・斯特恩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做出《斯特恩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投入GDP的1%就能挽回损失的5%-20%,强烈呼吁全球发展低碳经济。政府间的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得到了各国的一致认可:人类必须采取一致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后来,各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巴厘路线图”,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入,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更是推动全球经济转型的开始。

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正由科学界的共同认知转变成全球的节能减排行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进行了相关的经济政策调整,设定了减排目标;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在采取行动。英国先后发表两次《能源白皮书》,并制定了《气候变化法(草案)》,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发展低碳经济;美国施行自下而上的经济转型策略,成立了清洁能源联盟等机构,2007年以来关于低碳经济和气候安全问题等相关的立法工作在美国开始开展;日本提出了低碳社会的概念,通过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明确规定了减排的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欧盟国家开始征收低碳税;等等。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强立法工作宣传低碳理念,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生产技术。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然而,我国的经济却处于豪放发展的阶段,很多时候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我国的能源结构、经济结构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我国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每年消耗的能源中煤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电力生产也离不开煤炭。然而,煤炭是利用率低、能耗高的传统能源,燃烧后产生大量的废渣、废弃,污染环境而且有害人体健康。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我国于2007年消耗煤炭23亿吨,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近54.3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每生产一度电就要产生1公斤的二氧化碳,每燃烧一升汽油能产生2.2公斤二氧化碳,没建设一平米房屋产出0.8吨的二氧化碳,等等。根据这些数据,我国的能源消费大量依靠煤炭、石油这些高能耗化石能源,尚处于高能耗的状态,是“高碳经济”。近年来,我国正逐步采取措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达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我国加快步伐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淘汰产能落后的生产工艺、寻找低能耗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任务,达到预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很大。

由于碳交易在国际上的流行,国内多个省市也在试水碳交易

碳交易,就是一方通过出售自己的温室气体减排额获得收益。而买方可以通过购买减排额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由于我国各个省份发展的不均衡,省份之间的主要产业不同。发达的省份第三产业发达,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能够依靠更先进的技术减少碳排放。而欠发达的省份则的工业碳排放量有可能因为技术原因而居高不下。所以,为了我国整体的减排规划和各个省份之间的减排目标,国内多个省份正在积极地试水碳交易市场,这也是在节能减排的大势下会必然发生的。

2、 阻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2.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对比

虽然在2003年“低碳经济”的理念才被明确的提出,但是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低碳经济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推动下,各国开始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西方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着实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以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循环发展、低碳技术研发等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理念,构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我国在环境保护、低碳经济方面的意识比较落后,发展的初期大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直到2006年底,我国才了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得多。特别是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利用率不高,但成本较低。因而,发展低碳经济和保持经济高速发展有着一定的矛盾,也是转型期间必须克服的难题。

2.2经济高速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

我国的经济虽然正快速发展,但是还是满足不了庞大人口日益增长的大量需求,因而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是必须的。然而,传统高碳经济快步迈进大量消耗能源、排放废气废渣,给环境带来沉重的代价。环境恶化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通过使用低能耗能源、发展高新技术快速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就可以使以前的先污染再治理、先低端再高端、先粗放再集约的发展模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3能源结构调整

2000年-2009年的十年间,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与核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平均约为68.26%、21.18%、2.93%和7.66%;同期发达国家的各种能源消耗所占比重约为26%、40%、24%和10%。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耗以煤炭、石油为主,且需求量巨大。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使用使得这些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被快速消耗,一直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巨大的能源需求挑战着我国的能源供给。现在每年煤炭、石油化石能源的开采已经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求,每年都有相当大的能源缺口。近年来甚至出现依赖于电煤的电力生产产能不足,使得部分时间生产生活用电短缺,电力部门不得不拉闸限电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迫在眉睫。

3、 低碳经济对上游天然气生产的需求分析

同煤炭、石油相比,天然气利用率高、产生的污染小,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我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截止2008年底,有6.34万亿立方米,剩余可开采储量有3.2万亿立方米。探明的天然气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我国拥有广袤的领土和领海,西南青藏高原、海洋大陆架都蕴藏着巨大的未探明资源。从我国天然气储量探明率低的现状分析,我国天然气将在未来几十年中持续快速增长,并有可能在2030年前后产量达到3000亿立方米,超过石油产量。天然气的需求将会随着输气管道的建设逐年上升,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天然气能够支撑起我国的低碳经济建设,将在替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资源、减少碳排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为上游天然气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此外,碳交易也能在节能减排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碳交易能够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高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最终被优化转型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产业,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需求。这必然将导致产业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的增长。

4、城市燃气运营企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能源概况是多煤多气少油,天然气的储量已探明47万亿立方米,可开采的储量18万亿立方米,年产达到了350亿立方米左右,可以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天然气发展事业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支持,1997年国家制订了《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2000年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年发改委做出了油气领域全面开发的指示,这些政策和规定均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鼓励作用:依据国家能源规划,2010年天然气在国内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6%,燃气化城市达到了270个。近年来,随着环保知识的普及,人们逐渐有了低碳经济的意识,因而在国内发展天然气事业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而城市的干净发展离不开燃气的支持。城市燃气运营企业要切实协调好急速增加的需求和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以及由其带来的天然气价格问题。城市燃气运营企业要利用国内逐渐兴起的碳交易市场,着实推动燃气企业在城市中的发展壮大。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低碳社会概念的提出,当今的社会的经济结构、能源消耗模式正在快速转型。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对世界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城市燃气运营企业是天然气的提供者,现在正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发展方向明确;低碳经济理念的逐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所以,在这个能源革命正在进行的时期,作为清洁能源的提供者,能够抓住发展的机遇是关键。其次,企业要成为使用天然气发展城市低碳经济的推动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还要具备完善的宣传理念,驱动着城市绿色生产生活的发展。最后,要加大创新投入。创新包含技术上的创新,可以是配气技术的安全优化、计量技术更加精确等;也要有理念上的创新,创新服务理念、宣传理念,树立企业的形象。

5、结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很好的成绩,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国家主导发展促进能源、经济转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挑战与机遇并存。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口号、文件上,更需要下游企业的积极发展和推进。作为城市燃气运营者,抓住机遇、改变自身理念才能赢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李丹华龚小辉钱文斌 , 天然气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城市燃气,2011年第五期

[2] 徐辰,低碳经济与城市天然气的发展[J]煤气与热力,2010年第六期

[3] 潘家华,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J]河南化工,2010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