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社会需求;传统教育;健康教育
军事体育教育是当今社会培养军事体育类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在当今的社会,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当今社会赢得竞争的两大法宝,也是人才的根本,所以在军事体育教育中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人才的可利用性,进而发挥人才的最大优势,这在消防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
一、健康
健康是现代社会被广泛提及的概念,现代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没有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健康不仅指的是一个人身体上没有疾病或者是虚弱的现象产生,而是指一个人的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现代健康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科学理论。
现代健康的含义具有多元化特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内容,就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而言,社会适应性取决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而心理健康又是人类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反过来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可以说,现代健康的三个方面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而生理上的缺陷又会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所以作为身心一体的人类而言,要牢牢把握生理和心理这两方面的关系,做到身心健康。
二、健康对于消防的重要性
健康对于消防而言至关重要,主要是由于消防工作的特性决定的。首先,消防工作是体力工作。消防工作的强度大,这是消防工作最显著的特征,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没有健康的体魄是行不通的,所以要使消防工作取得应有的效果,体力是第一保证,而保证体力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保证身体健康。其次,消防工作还是高危性职业,面对这样的职业,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不能胜任此工作,在死亡的威胁面前要做到从容不迫,这才是消防人员应该有的心理素质。基于消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消防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消防院校的军事体育教育中,增加健康教育内容显得迫切而必要。
三、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现状
所谓健康教育,指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也不是片面地追求体育锻炼,更不是老生常谈的说教,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教育课程。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包括消防院校的教育,都没有对健康教育进行系统化、全面化改革,而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人为的割裂,导致健康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目前消防院校的健康教育,要么只注重健康理论的教育,对于书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丝毫不注重实际效果;要么就是注重身体锻炼,在片面追求强壮身体的时候却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对于健康教育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四、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基于自身需求
目前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加大健康教育的内容非常必要,首先就是要满足自身健康的需求。自身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消防院校在军事体育教育中加大健康教育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性,在理论培养的时候,要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在理论培养的同时辅以身体锻炼,训练其身体素质,只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算真正地达到健康教育。
2.基于社会需求
目前的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人才,有强健的体魄却没有健康的心理或者有健康的心理却没有较强的身体素质,都不能担当我国社会消防安全的重任。所以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消防安全人员,在消防院校的军事体育教育中,就必须增加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受教育人员负责,更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了身体和心理两大法宝,消防人员才能在面对死亡威胁的消防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用,保证社会安全的同时也增加自身安全的保障。
3.基于传统教育的缺失
在传统的健康教育中,将理论和实践人为割裂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合现代化需求的消防人员,消防院校在军事体育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的理论培养和实践训练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在实际教育中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缺失的教育方式,更能培育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消防人员,可谓一举两得。
健康教育是现在高校教育的普遍课程,因为健康教育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就消防院校而言,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目前人们的健康观念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基于现在社会的需求和消防工作的特殊性,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符合社会需求,也符合消防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晓丹.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
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体育运动;健康;保健;知识教育
健康是技校学生的追求,而真正的建康是心理健全与身体健康的完善结合。体育保健锻炼有助于提高人体素质,对人体起着多功能的作用。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持久地、有效地从事各种生产和生活,并且对事业理想的追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康的身体。”体育运动所具有的 极其重要的意义 就是人类健康, 人类的健康和生态从某种角度来讲更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发展和生命质量。体育运动与其 他文化生活方式的相互渗透呈现出多姿多彩、内蕴丰富 的缤纷之象,融合于文化整体之中,形成现代体育为世界文化的珍贵财富。又由于竞技体育的开展,以奥运会为典型代表的世界性赛事和全球性的“体育热”,表明了现代体育的竞争意识和实用价值向体育运动索取健康与活力,向体育运动索取生命健康的意识,这正是人类在展开自身的活动方式,推进自身的健康,是人类大踏步走向文明未来的象征。体育运动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人体健康的意义,应有这种高境界的立脚点。可以这样说,体育运动增进了人体完美发展。
运动能够强身健体,我国历代医学家、科学家也多有论述。。如《内经》曾经重点指出“和于术数”的重要性,所谓术数,即“保全之大伦”指采用多种养生之道。其中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保健术在内。 《千金翼方》中孙思邈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延年却病笺》说:“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养生医学家葛洪说:“调和筋骨,有运动之方。”他们都认为气血、筋骨、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运动使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实现整体的健康,这也是中华医学保健、养生、武术气功健身的独特之道。
美国哈佛大学的有关专家在调查后发现,凡每周步行145公里以上,消耗热量超过377万焦耳的人,比一周步行不足5公里的人死亡率低21%。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经常跳舞的人。在优雅的舞曲中翩翩起舞,其注意力在节奏和舞姿上,注意的转移能使其他部分机能得以调休,故而能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而且它是一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愉快的人际交往活动,对消除人的心理障碍很有功效。De―Merman于2002年在《美国心脏杂志》发表文章证明:长期运动可以使心率变异性各频率分量增加,对心肌梗塞有预防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资料表明:运动对全身各系统都有良好的作用。如消化系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保持大便通畅;泌尿系统能加速肾血流量,加速毒素排出;血液和造血系统能加速血细胞生成和衰老细胞的死亡;内分泌系统能保持其处于平衡状态。对于下列机体功能特别显著: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各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提高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以及思维敏捷迅速。反应的潜伏期缩短,各种分析器(尤其是视觉和前庭分析器)的功能得到提高。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入,可提高其内脏各器官的功能,并保持较高的工作能力,可导致窦性心率徐缓。如正常人心率为60~75次/分,而优秀游泳运动员达38次/分,运动性心脏壁厚增大,心血管能得以改善。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经常体育锻炼对保持肺及肺脏的通气和损气功能有良好的功能。
经常锻炼的人其肺活量比一般人大。运动员肺活量为5000毫升左右,一般人为3500毫升,而优秀游泳和划船运动员可达7000毫升,并且,在完成定量负荷时,运动的人恢复的快。
4.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物质代谢影响较大。有报道,运动5~30分钟时,血胆固醇含量较安静时低,尤其是安静时胆固醇含量较高者,此时降低更明显。这正是有些人试图通过运动来保健的原因。
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范文3
生态系统健康因其内涵和意义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1988年,Schaeffer等首次探讨了有关生态系统健康度量的问题,但没有明确定义生态系统健康[1]。1989年,Rapport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2]。这两篇文献成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先导。国际上多次举办过有关的会议,成立了多个专门的学会组织,并且出现了两个专门以生态系统健康命名的国际杂志[3]。到目前为止,对几乎所有的水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海岸、湿地、河流和湖泊)以及部分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等)进行了研究[4-7]。加拿大在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在北美大湖区开展了退化生境恢复、污染防治、保护人和生态系统健康等工作[8]。我国在这方面研究刚刚起步,一些学者将健康的概念引入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评价和辨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9-10]。本文以梅州市梅江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1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1.1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由自然、经济、社会复合而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其健康的概念应理解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合理,系统内生产活动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良性循环;功能高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高度和谐,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废弃物被严格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城市生物的健康和成长不受不良影响”。由此看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强调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的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高效与完整,而且更加强调生态系统能维持对人类的服务功能,以及人类自身健康及社会经济健康不受损害[9]。
1.2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目前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系统深入研究较少。IDRC项目“人类健康的生态系统方法”探讨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方法的建立问题[11],Jerry等人对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暴露—影响—响应(DPSEEA)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12],郭秀锐等构建了广州生态城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9],曾勇等则是以上海市为例,提出以主成分分析筛选指标和确定权重,并建立模糊优选评价模型,通过时间纵向上的自我比较来判断系统的状态和走势[10],胡晓辉等对福州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动态评价[13]。本文拟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变化。AHP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1.3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目前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可通过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等8个方面来衡量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11]。这主要是针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将其引申到城市生态系统中,结合城市这一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群健康状况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5个要素,针对每个要素所涵盖的内涵提出相应的指标,构成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表1)。
1)活力。活力即其活性、代谢及初级生产力。对城市生态系统来说,活力指的是生产功能,本文采用人均GDP及实际利用外资两个指标来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高低,采用万元GDP能耗来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效益。
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指生态系统组成及途径的多样性。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自然结构,可分别用相应的几个指标来反映。经济结构,其具体指标可用第三产业比重、信息产业占GDP比重,科学、文教、卫生事业费占GDP比重来表示[9];社会结构,其具体指标可用市区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自然结构,其具体指标可用建成区绿化区覆盖率来表示。
3)恢复力。由恢复力的概念可认识到,恢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来体现,而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需要依靠人工管理措施来完成调节功能。本文拟采用城市的废物处理能力(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汽车尾气达标率)、物质循环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来体现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是人类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本文采用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来反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劣。城市环境质量具体指标可用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区域噪声平均值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生活质量状况具体指标可用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公路通车里程来表示。这两个指标反映了生态系统的支撑,其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的载体[9,14]。
5)人类健康状况。对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来说,人类健康状况则更值得关注。可从身体健康和文化水平两方面来反映城市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身体健康具体指标可用恩格尔系数和万人医生数来表示;文化水平具体指标可用万人拥有高中生数来表示。
2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变化分析
2.1梅江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本文评价的是2000—2004年近5年梅州市梅江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变化轨迹以及变化原因,原始数据来源于梅州市统计年鉴、梅江区统计年鉴、梅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本文选择的21个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密切相关的指标均有原始的数据来源,文中称为原始数值,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的是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具体数值,文中称为健康指数。在研究中,以2000—2004年各指标原始数值中的最大值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设定为1,其他各年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相对各指标原始数值中的最大值的相对数值,最后计算得出2000—2004年各评价因素值和健康指数(表2)。从2001年开始梅江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保持平稳上升,计算得其年平均增长率为4.28%。但是生态系统健康的结构严重不合理,在5个健康因素中,活力的贡献率最大,组织结构的贡献率次之,而城市恢复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群健康状况的贡献率较小,亟待提高。
2.2梅江区生态系统健康变化原因
2.2.1活力因素分析2000—2004年,活力是对梅江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贡献率最大的因素之一。而活力因素的发展又主要体现在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具体来说主要是人均GDP和利用外资的增长,而工业万元能耗则在波动中缓慢下降。从表3可以发现,梅江区的人均GDP在2002年以后有了较快的增长,5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3.19%,体现出了较强的经济增长能力,同时实际利用外资也在5年间以年均4.64%增长率增长。而万元GDP能耗在不断下降,说明资源利用向有效方向发展,即,可以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得到高的产出,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2.2.2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结构对城市健康的贡献率也较大,2000—2004年,信息产业占GDP比重的增加趋势比较明显,且5年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这对城市的结构优化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梅江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速度很慢,影响了整个结构的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02年之前持续快速的增长,在2002年之后则增长缓慢。科学、文教、卫生事业费占GDP比重在波动中有所下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波动中有所上升,表明居民生活水平上升。
2.2.3其他因素分析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群健康的发展速度始终较低,成为梅江区生态系统健康的胁迫因子。从恢复力来看,尽管环境投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年均增长4.8%),但环境废物处理和物质循环利用情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具体表现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5年来几乎没有增长,这将直接导致梅州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难以快速发展,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从服务功能因素来看,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着良好的上升势头,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也并没有提高。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公路通车里程这两个指标在5年内保持持续的增长,反映了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人类健康因素来看,2000年至2004年万人医生数在波动中有所上升,反映了人民卫生健康和医疗发展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到2004年降低为47.5%,达到小康水平,表明城市居民由追求数量向讲求质量、发展享受型转变,但与恩格尔系数介于20%~40%之间的富裕型生活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梅江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提高。万人在校高中生数在2001年后增长迅速,反映了梅江区提供中等教育服务的能力在迅速提高。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梅江区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各种因素分析和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影响梅江区生态系统健康的较为有利因素是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组织结构,主要是近年来梅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快,利用外资能力较强,以及梅州市本身的自然结构好。
2)影响梅江区生态系统健康的不利因素主要在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和人群健康水平。
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健康教育;肺结核;预防;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27-02
1什么是健康教育和肺结核
1.1健康教育的定义: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1.2肺结核的定义: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它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 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肺结核健康教育的方式
2.1口头宣教:口头宣教是最主要和直接的肺结核病教育方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务人员利用对肺结核病人诊治过程中,对病人和家属讲解疾病的防治知识,采取主动或问答的形式,口头宣传具有印象深刻,容易接受和方便等优点。医务人员针对不同的病人,根据肺结核病情的特点和结合病人的自身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接受性。
2.2文字宣传: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可以利用标语、条幅、传单、黑板报、小册子以及宣传画等方法来进行肺结核健康教育,这些方法具有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精简,保留时间长,反复加深印象等优点,肺结核患者和公民一看就懂,提高对肺结核病的警惕性。病人还可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疗室观看、咨询肺结核预防知识,增加预防肺结核疾病的知识。
2.3大众传媒:政府应该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具有覆盖面广,效果好,收获大等优点来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反复的加深患者和公民的预防意识。
2.4其他: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可以组织肺结核病预防队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去社区或者农村等人口集中的地方去宣传肺结核预防知识,总之,采取综合的形式,对患者和人民群众进行多种多样的肺结核健康教育。
3健康教育在肺结核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肺结核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病率高、传染性强,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普及肺结核预防知识,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肺结核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1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肺结核预防中患者的心理素质:我们都知道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具有治疗时间长、恢复慢等特征,从而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因此肺结核患者常常自感被别人厌恶,易产生自卑、忧虑、多疑、恐惧等心理。 因此,这时就特别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肺结核病知识的了解,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关爱患者,消除患者对肺结核的心理恐惧,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对年轻患者,使年轻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最终达到真正的治愈。
3.2健康教育有利于肺结核病的治疗:肺结核病人一经确诊得了肺结核病,由于种种原因,会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同时又加上缺乏正确的肺结核防治知识,致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使患者的病情不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许多患者对结核病治疗缺乏基本的了解,一看到病情有些好转或者治疗药物出现一些副作用就中断,还有一些治疗患者迷信思想严重,不相信科学,对肺结核治疗缺乏信心,听信传闻、看广告用药、迷信江湖医生,这些思想和做好不仅使肺结核患者得不到很好治疗,反而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更严重的是耽误了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肺结核防治过程中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加强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了解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和不规范治疗的危害性,积极主动地配合规范治疗,使患者在最佳的治疗期间得到最好的治疗。从而有利于患者肺结核病的治愈。
3.3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预防肺结核病的意识:肺结核病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并不是少数患者认为不可治愈的疑难绝症。只要加强对全民健康教育,大力宣传肺结核病的社会危害性,普及肺结核防治知识和国家政策,对于提升全民肺结核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工作的局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总结
肺结核病史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加强健康教育是防治肺结核病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因此,在防治肺结核病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患者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范文5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文章屋网 )
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范文6
目前使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被人们所关注。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种。益生菌是一类口服的有益的活菌制剂,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人体健康;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性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的制剂;合生元是将益生菌和益生元合二为一的制剂。当今益生元已在国际上成功应用,我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已于2007年启动益生元的使用推广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占总人口数的15%,有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而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人体微生态失衡会引起亚健康状态和各种疾病,而亚健康状态和各种慢性病是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1]。为此,研讨微生态制剂在维持人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是十分必要的。
1人体肠内益生菌作用
益生菌是人体、动物及植物体内和体表寄居的正常微生物群落中的对宿主有益的或生理性细菌。在正常的情况下,各类微生物在人体内环境中是一种和平共处的关系,人的健康与肠道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相关,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时,肠内益生菌占据着优势地位,并在肠道内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的分解,协助人体对胆汁、胆固醇等物质的代谢过程,增进人体对各种养分的摄取,从而使人达到健康状态。但是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或是发生有肠内本来无害的细菌导致内源性感染,或是让有害菌占优势地位,并产生毒性物质或内毒素时,就会使人产生便秘、腹泻、食物过敏、厌食、免疫力低下等症状。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导致亚健康。
2人体菌群失调常见因素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和正常微生物是和谐、平衡的。但是当人体处在不良环境中或承受巨大精神压力时,正常生理功能就会改变,寄居在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在种类和数量上也会发生异常,形成菌群失衡。影响正常菌群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饮食结构、精神生活、社会压力、医疗质量及其临床抗菌素的滥用,是直接破坏微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3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的方法
目前使用微生态制剂是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的主要方法。益生菌是一类消化时能对宿主的健康和生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非病原微生物,益生菌是肠道内的有益菌,它通过调节肠道的微生态菌群结构,使宿主在微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具有最强抗病力和最佳生长状态,益生菌对人体有多种保健作用;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性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的制剂。保持体内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使用微生态制剂在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方面有广阔前景。
3.1常饮用酸奶酸奶是通过益生菌发酵而制成,其作用是增加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使肠道菌群失衡恢复正常。人类饮用酸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由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微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尼科夫教授提倡的,目前已经普及到全球。
3.2改善饮食结构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多的摄取益生元,多数人可采取多摄入食物纤维的办法补充,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饮食,少粉、精米及其他精制食品,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多吃地下茎类食物,包括菊芋、菊苣、山药、胡萝卜及芋头等。
3.3保护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是人体内和体表寄居的生理性细菌,人一出生就会被生理性益生菌寄居,人、动物及植物作为宏观生物,都要与自身携带的微生物共生,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进化。在不得已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要注意先抗后调。如能进行菌群检测,应设法抑制数量多的菌群,补充数量少的菌群,如使广谱或多种抗菌素药物,应对肠道正常菌群予以扶植。
3.4微生态制剂具有高效、安全、环保、抗应激等功能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如克隆技术、PAPD技术、PCR技术和基因育种等技术,提高了微生态制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耐药性、二重感染、毒性等副作用更加刺激了微生态制剂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微生态制剂必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维持人体菌群失衡的对策
菌群失调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失调。前者失调可自然恢复,后者则不加以调节就不能恢复平衡。国际微生态学界普遍认为,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是好方法,例如把人体固有的生理细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从人的肠道中分离出来,进行培养、扩增、冻干,再制成粉剂或液体供口服,以补充菌群失调造成的这些生理性细菌的减少或缺失,达到调整菌群的目的,改善亚
健康[2]。
4.1益生元包括一些低聚糖、微藻及天然植物等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脂肪、矿物质、蛋白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预见,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等行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体与环境的适应过程,是生物体与细菌的平衡过程。同时是自身的正常微生物群适应生物体生理变化的过程。
4.2益生元可激活人体内双歧菌或乳酸菌等益生菌群,对促进人体微生态平衡具有显著的作用 近年来国外率先推出了益生元,在欧洲低聚果糖常被添加于酸奶、乳酸饮料、干酪、涂抹酱、焙烤类食品和汤料中,而我国益生元的应用尚不到应使用范围5%,现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已启动益生元使用推广项目,益生元能使人体逐渐由亚健康转为健康状态,对减少亚健康有积极
作用。
4.3益生元能促进人体微生态平衡益生元既是一类聚寡糖,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国家公众营改善QLIGO(益生元)推广项目是把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低寡糖作为食品强化剂,按照科学方法适当地添加到粮、油、奶等食品中,以改善食品品质,弥补因食品加工技术过精、过细造成益生元流失的缺陷。其目标是调整人体菌群,使亚健康状态得到改善。摄入益生元所产生的功效与益生元每天的摄入量密切相关。以低聚果糖为例,其最低摄入量应为3 g/d,一般摄取量应为5~8 g/d,又如低聚半乳糖,其最低摄入量应为2~2.5 g/d,一般摄取量应为10 g/d。
总之,在人类亚健康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伴随着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变化和失衡,所以人体微生态与健康息息相关。几乎所有引发亚健康的诱因都能导致肠道微生态的失衡,而肠道微生物环境失衡既是亚健康的结果,又能加重亚健康,最终导致疾病,可见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是延缓衰老,促进健康长寿的重要保健措施。强化微生态制剂“已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新理念,为促进人类健康开创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蔡长春,杨翠萍.病与益生菌.国医国药,2007,18(3):69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