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特征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特征范文1

关 键 词:建筑工程;注浆技术; 应用

Abstract: In house building engineering building structure, composition of each component part of unit easily appear crack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grouting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hous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t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前言

当下,从理论上讲,在房建施工工程中,注浆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注浆技术目的是应用注入的浆液凝结后团结上颗粒或者充塞岩层裂缝,从而改善土层(岩层)的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进行加固,延长建筑的生命力。

1 楼房病害的主要特征及注浆技术的特性分析

楼房的病害按其主要特征可分两大类,一类即是砼结构病害:发生这类病害的部位主要为受力结构部分,如地下基桩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此部分的处理应从固结补强入手;另一类即是楼房墙体渗漏、变形缝、施工缝渗漏,例如:女儿墙、排水管口、穿墙孔、门、窗渗漏以及预埋件部位渗漏,此类病害我们可采用固结止水或防水方法进行处理。而对于房屋渗漏这一问题,通常都是在房屋建筑投入使用后会经常出现,这种渗漏问题,施工人员如果采用一般常规的处理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极可能会对房屋的结构造成很大的的不良影响,例如:会增大凿除量,缩短了房屋的使用年限; 针对于上述的分析,,采用注浆这一措施来解决对渗漏问题,从而使房建工程的施工受到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所谓注浆技术,其技术原理就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利用流动性的“粘结剂”压入被加固体中,这一施工技术主要具有粘结效果好、密封性好等优点。也就是因为它具有这样的优点,才使得建筑物中对于出现的楼房墙体渗漏、变形缝、施工缝渗漏、女儿墙、排水管穿墙孔渗漏、门、窗渗漏以及预埋件部位渗漏等问题时,我们可采用注浆固结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

2采用注浆技术对楼房病害进行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注浆工艺操作极其简便、设备相对来说非常轻巧、适应于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第二,注浆技术是从混凝土结构内部开始对病害进行处理,具有改善混凝土内部的密实性和强度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粘结补强的作用;第三,注浆补强的原料一般都采用有良好的综合力学特性且粘结性能好的材料,注浆后的材料便具有耐老化、无污染的优点。

3 注浆材料的选择

3.1注浆材料的选择需具备下列特点:

(1)材料应具有综合力学性能好、耐老化、强度高、粘结力强、填充性好的特性。

(2)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以灌入微细的缝隙中,对潮湿裂缝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扩散性、粘结性能好。

(3)工艺简单、易操作;材料环保、固结体无毒性污染,并且价格适中。

3.2 注浆材料

注浆材料在整个注浆技术中做到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注浆之所以能够起到堵水、加固的作用,正是由于注浆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将其由液相转变到到固相的结果。因此,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固体的物质,一般而言都可以当作注浆材料。我们在施工中常见的材料

(1)水泥:注浆常常用水泥作为主要的材料,因为水泥是一种很好的水稳定性材料,可以形成稳定的胶结体;如水泥――氯化钙浆液,超细水泥、粘土――膨润土浆等。

(2)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配浆时常常加入其它化学浆液,或掺加少量化学外加剂,如氯化钙,来改善水泥浆液的性能。

(3)有机高分子材料:用于注浆的材料除了有无机高分子化合物硅酸盐及其衍生物之外,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也广泛应用,如纸浆废液-过硫酸按浆液、如脉醛树脂-硫酸浆液、水溶性聚氨醋浆液等。

4 注浆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楼房病害影响的因素很多,应从设计―施工―管理―选材―使用过程分析,特别目前建房设计理念。施工技术的飞跃发展,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是控制和减少病害的重要措施。

4.1 对于结构受力部位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处理方法

4.1.1从设计―施工―管理―使用过程做好病害成因分析。

4.1.2根据病害部位设计布孔孔位,孔距适宜控制在30-40cm内,孔径在0.8-1.2mm,孔深根据病害部位而定。

4.1.3干缝面可在距缝两侧3-5cm处,涂环氧胶封闭缝口,以免注浆时浆液从敞开的缝口窜出。湿缝采用沿缝开槽,槽口宽×深宜控制在2-3cm×2-3cm内,以免扩大缝口。清孔清槽后,压上早强水泥封槽、埋管。

4.1.4干缝可注入低粘度的环氧树脂类材料,固化时间应控制在12-16小时,目的是让注浆材料能充分充填到缝隙内,起到缝面及周边微细缝隙的全面积粘结作用。

湿缝应选用对水具有亲和性和排水性的环氧材料,在注浆过程中克服被粘物表面的水膜与被粘物有效的粘结,从而达到固结补强的目的。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5~0.8Mpa严防高压对砼造成扩缝劈裂带来新的破坏。

4.2砖墙体及窗、门注浆处理

通常这类病害处理,如墙体渗漏则铲除批荡层,做一道防水层或防水砂浆。但作为连通的墙体将会出现这边治理那边渗漏的局面。当窗、门及其框不封闭,雨水沿框的固定螺丝孔、框的拼缝渗流到空心的窗、门框内,再向墙体渗漏;墙体的渗漏的另一原因是外墙的饰面材料不能起到封闭作用,以饰面砖建筑物出现的渗漏为多。采用“穿衣”防水的办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当材料老化渗漏又再出现,同时水被封闭在空心墙内(或灰砂砖体内),这些只能通过内墙蒸发,使墙体发霉,并导致白蚁生成,造成暗埋电线管路的损坏。

采用注浆的办法是在窗的框周布孔,重点在框的底部注浆,材料以水泥浆为主。在水泥注浆结束后,再进行环氧封闭处理,其作用是控制水泥注浆后产生的干缩。

墙体的渗漏应先将渗漏的批荡层(室内)铲除,找出渗漏面,采用墙面布孔注浆。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改善空心砖的密实度,提高阻挡外墙雨水渗透的能力,可取得理想效果。注浆压力以0.1~0.3MPa为宜压力过高极易造成外墙饰面砖的剥落。

4.3用砖墙砌墙的厨、卫间的注浆处理

厨房、卫生间是用水的集中地方,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出现渗漏,主要是防水层失效。处理的方法是通过环氧注浆切断渗水通道,控制水沿毛细孔扩散。即在砼地板与砖墙的砖缝开一小槽,沿砖缝布孔,孔距在20-30cm为宜,采用环氧砂浆嵌槽,埋管注入环氧浆,重复注浆至充填饱满。处理方法简单有效,如条件限制可在厨、卫间施工。

4.4女儿墙病害的处理

砼女儿墙与楼板的接缝可视为施工缝。由于楼板受周边结构约束,受温度影响,热胀冷缩的线膨胀倍率与女儿墙是不一致。当女儿墙纵向变形膨胀系数a=5×10-6时,楼板变形膨胀仅为女儿墙的一半,采用常规的材料处理很难满足这一伸缩变化要求,因此女儿墙的渗漏是楼房病害的通病之一。

处理的方法:除考虑楼板设置相应的变形缝外,在女儿墙与楼板接触部位进行钻孔、埋管注浆,注浆材料应选用拉、剪强度好,粘结力强的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特征范文2

关键词:等离子体;辉光放电;光强分布

1.引言

作为物质第四态的等离子体有着很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国内外对于等离子体辉光放电现象研究了其电子浓度、离子浓度、电子温度等电学特性。如研究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特性[1],电子分布特性[2],等离子体温度[3],等离子体的均匀性[4]。另外发展出利用利用等离子体开展诊断[5,6],材料表面改性[7]等等。等离子体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比如日光灯中的等离子体放电,各种气体激光器中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电视机等。但由于等离子体的获得往往比较麻烦,在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中很难开展,也不是很普及。即便开展这方面的实验,也大多停留在表面,比如放电电压、电流及真空度的一些测量。而对等离子体内在的特性,如放电区的能量分布,电子温度,电子浓度等内在特性,往往学生很难了解清楚。而这些内在特性才是等离子体能够被很好利用的主要特征,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等离子体内在参量测量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的全方位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直流辉光放电实验理解辉光等离子体放点时的光强分布及特性,绘制出理论辉光放电光强分布曲线图,并与实际辉光放电光强分布图进行比较。利用实验室已有的放电等离子体参量测试仪,测量空气放电的各项参数,从而有助于认识等离子体特性。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气体的充放、真空环境的保持,以及最后参量测量结果的理论和实验对比等,进而深入研究等离子体的各种特性。

2.实验原理

将气体密封在一个长圆柱形玻璃放电管中,并将管内的气压控制在几十帕,再在放电管二端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加上可调节的直流高压,当所加直流高压达到某一个电压值时,放电管内气体就会发生辉光放电现象,适当调节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可以看到放电管内充满了明亮发光的等离子体,而整个放电空间又被分割为明暗相间的八个光层[8],如下图所示,其中6区域即为等离子正柱区。

3.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中使用FB9001型冷阴极辉光放电演示仪一套,利用机械泵进行抽真空,在系统真空度达到约10Pa时,关闭隔膜阀和微调阀,维持一定的真空度。逐步提高阳极高压,当电压表指示值到达1.2kV左右,放电管起辉,放电开始维持。此时再调节高压调压器,电压几乎不再增高,而电流表指示值逐渐增加,当电流到达10mA左右,即可观察到稳定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及其不同的特征区域。实验过程中,为了能观察到清晰的各个区域,需要对真空压强、放电电压及电流进行合适的选择,否则可能有个别的特征区域不明显,难以区分。当能够出现清晰的各个区域的特征后,记录图像,如图2所示。然后利用软件将放电管轴线处的亮度定量表述并画出曲图,如图3所示。

图4为光强分布的理论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辉光放电的8个区中最明显的是等离子正柱区和法拉第暗区。从图2 的光强分布来看等离子正柱区虽然不是最亮的区域,但却是最均匀,分布最广的区域。从图中可以很轻易的分辨出法拉第暗区和等离子正柱区,另外大致可以分出阿斯顿暗区(ab段)、阴极辉区(bc段)、阴极暗区(cd段)、负辉区区(de段)、法拉第暗区(ef段)、等离子体区(fg段)、和阳极暗区(gh段)。可以看出等离子区亮度分布还是相对均匀的,而阴极辉区和负辉区由于亮度比其它地方大得多,阿斯顿暗区、阴极暗区范围很小,因此曲线走势非常陡峭,不太容易区分。但和理论曲线的符合程度还是很高的。

4.小结

为了对等离子体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利用实验室FB9001型冷阴极辉光放电演示仪进行了等离子体辉光放电实验,研究了放电气压、电压、电流等参量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在合适的参数下,能够观察到清晰完成的8个放电区域的特性。然后记录实验图片,并用图像软件提取轴线处的亮度分布图,从而更明确地显示出放电管中各个区域的光强分布,实验结果和理论分布曲线分布比较一致。该方法对认识放电等离子体特性提供了一种非常直观、简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洪志,崔海峰,姚斌.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特性测量I-V曲线不对称性的研究.物理实 验,2006,26(7)

[2]卢志琼,杨中海,金晓林.直流辉光放电中电子分布特性的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2008-5

[3]凌一鸣,鲍炜. 用探极-光谱法诊断扁平氦氖激光器放电等离子体电子温度[J]. 激光杂志,1990,11(3):128-130

[4]林立中.直流辉光放电正柱区等离子体轴向不均匀性及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福州大学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系.2005-4

[5]徐彪,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008

[6]张晓辉,同轴ECR微波等离子体系统设计,大连理工大学.2007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特征范文3

[关键词]建筑注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073-01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引入,为施工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技术保障,使施工条件逐渐得到改善,防止了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安全隐患,使建筑质量明显提升。当前,土木建筑工程市场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建筑公司如果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那么一定要应用良好的施工方法。因而,建筑公司需要充分应用注浆技术,确保操作准确可靠,对每一个施工环节实施严格的质量监控,以尽可能的提高建筑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注浆施工技术,希望能够与业界同仁交流经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注浆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科技的日益发展,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开始引入注浆技术,从而为建筑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土木建筑工程的结构变得越来越繁琐,同时,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同样不断提升,在这个背景之下,传统的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多或少为建筑质量留下安全隐患。作为加固土体的新方法,灌注桩后施工技术利用劈裂或渗透注浆的手段,全面加固建筑地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承载力。

二、注浆技术的主要特征与适用性

(一)土木建筑工程中几种比较普遍的病害

施工时,存在几种常见的病害,例如墙体渗透、混凝土结构病害等。要是没有尽快解决各种病害,则将使建筑留下一些安全隐患,从而对建筑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通常情况下,房屋渗漏病害往往发生在建筑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通过普通技术来处理那些装修了的建筑,这样往往将产生非常大的凿除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土木建筑物的质量,使其使用寿命大幅降低。

2、对于上述各种问题,通常普通技术手段处理过程中,凿除过程中,或许将产生一定程度的震动,这样非常容易引起建筑物的不同部位的接缝位置发生松动,从而造成建筑物的隐性渗透问题。

(二)注浆技术具有的主要优势

1、从其具体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的设备非常精巧、同时非常便于进行操作,对许多相对繁琐的环境条件,这种方法具有非常不错的适应能力。

2、从该方法的防水功能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该方法往往是在混凝土裂缝中注浆,以发挥其功能,将裂缝粘结密实。当混凝土发生老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凝土的密实度。

3、从这种方法的性能进行分析,通常来说,选择应用这种方法,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与粘结性。

三、注浆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科学选择注浆材料

通常来说,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材料有沙石、水泥、高分子材料等,选用注浆材料过程中,应当具有较高的强度,具有较长的寿命,并且具有较好力学性能与填充性,不仅如此,所使用的材料还应该具有亲润性与渗透性,以方便材料非常顺利地渗透到缝隙里面,进一步提高注浆效果。另一方面,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确保没有污染、没有毒害成分,以防止对附近环境产生负面作用。

(二)选择注浆方式

对各种类型的建筑物以及各个部位进行施工,应当按照实际状况使用相对有效的方式进行注浆,以尽可能的确保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有劈裂灌注法与高压喷射注浆两种方法,使用过程中,主要按照具体的施工状况进行选取,上述两个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选用的时候,必须合理选择,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充分确保建筑质量。

1、高压喷射注浆法。顾名思义,即利用钻机或高压水射等手段,在建筑裂缝里面灌入浆液,利用这种方式来避免墙体发生变形,最终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建筑的稳定性。这种方法还包括几种不同的形式,例如,单管、双管、三管等,均属于比较普遍的形式,通常情况下,该种方式往往应用在那些人工填土、淤泥的处理等建筑物的地基里面。实施注浆以前,操作者必须认真的检测现场的地基土质状况,按照所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决定是不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注浆。

2、劈裂灌浆法。通常情况下,即指利用特定的设备使水泥浆能够进行自动流动,然后填充墙体裂缝,最终能够提高建筑的稳定性。通常而言,这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宽泛,往往是用来解决建筑结构内部质量问题,这一种方法在进行注浆施工的时候不会对建筑物产生一些无谓的伤害。这种技术在施工的时候应当注重桩底的压力与成孔的深度,灌浆施工过程中,应当按照具体状况科学选取灌浆方式。

(三)土木建筑工程应用注浆技术处理病害的方法

1、通过注浆加固方法来处理结构受力部位。第一步,就建筑物病害部位,应当科学设置布孔孔位,通常而言,应当确保孔位距离保持在三十公分至四十公分区间中,另一方面,孔径最好保持在0.8毫米至1.2毫米范围内,同时,还应当按照病害所处位置科学确定布孔的深度。第二步,干缝面处理过程中,在裂缝大约三公分至五公分的部位,应当利用环氧胶进行涂抹,通过这种方式将其封闭,以防止注浆施工时,浆液从裂缝里面流出。湿缝处理过程中,应当顺着湿缝的方向开槽,科学的确定槽口深度与宽度,以防止缝口扩大的问题发生。

2、对砖墙体、门窗的注浆处理。在土木工程建筑物之中,当框架、门窗等封闭不严的时候,雨水有时将沿着螺丝框或螺丝孔的拼接缝处溜进来,使建筑物墙体发生渗漏现象。不仅如此,其他原因同样能够造成建筑物墙体发生渗漏,即外墙饰面材料并未充分发挥原本的封闭功能,一般情况下,饰面砖建筑物最容易发生渗漏现象。当空心墙的内水被封闭,仅仅可以通过墙蒸的方法加以处置,此时,墙体非常易于发霉,要是情况比较严重,或许将发生白蚁问题,这样将导致电线管路受损的概率有所提高。

3、对于女儿墙的施工。这方面基本上是针对那些的矮墙,之所以要建设矮墙,是为了确保安全,防止屋顶发生渗水问题。然而,在现实之中,女儿墙与楼板两者的热胀冷缩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注浆过程中,在部位选择时,需要在两者相连的位置进行注浆。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所选择的材料的粘结力与拉伸力必须相对较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注浆施工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例如,施工操作非常方便、具有相对较强的效果等,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该项技术逐渐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普及,对于施工技术工作者来说,必须好好的研究这种方法,根据现场具体状况,灵活选择注浆方式,以进一步发挥这种方法的作用,不断提高建筑物质量。

参考文献

[1] 呼延竞飞.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88-89.

[2] 崔建锋,黄春文.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分析[J].旅游纵览( 下半月) ,2013,11∶346.

[3] 姚立慧,李海东.土木工程灌浆料的制备与应用[J].建材世界,2010(6):5:199.

[4] 胡瑞岭.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253,294.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特征范文4

关键词:生态停车场 植草箱 预制装配 构造 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08-0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发展、城镇人口剧增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今发展的潮流。伴随着城市私家车的激增,停车场的建设成了市政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停车场数量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既占用了城市绿地,也带来一系列的环保问题,如大气和噪声污染等,面对这一矛盾,绿色生态停车场开始兴起。

生态停车场的主要特征是在满足停车需求的基础上,配植乔木、灌木和草坪并辅以高渗透性能的地面铺装和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的新型停车场。它在解决停车问题的同时,带来了较大的生态效益:如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提高滞尘量,减少噪声;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热污染;有利于雨水下渗,增加蓄水量等。

现有的生态停车场面层材料有植草砖、植草格和超级植草地坪等。它们能够满足生态停车场承载、绿化、透水等方面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该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植草格,优化设计而来的新型植草箱。

1 新型植草箱的特点

植草格使用改性高分子材料HDPE制成方格,采用平插式搭接,可调节伸缩缝,坚固轻便,带有连接扣便于安装,适用于停车场、人行道、消防通道等。目前市场上见到的植草格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圆孔植草格、六角形植草格。

相比传统的植草砖,植草格的优势非常突出。首先,植草格的植草面积超过95%,绿化效果明显;其次,植草格采用拥有专利技术的特殊材料,每平方的承重可达200 t,可满足停车行走的要求,材料性能稳定,可抗紫外线、耐酸碱腐蚀、抗磨压,强度高且寿命长;并且平插式的搭接使整个铺设面形成一个平面,避免局部凹陷。

但在实际应用中,植草格施工要先施工支撑面,然后铺种植土,再在种植土上铺放植草格,施工完成后植草格会嵌入种植土,并将其承受的上部荷载传递到种植土上,使种植土与植草格的接触部分受到极大的压应力。这样,一方面会使种植土鼓出,造成草根被压坏,严重影响草的后期生长。另一方面,当植草格受到的压力不均匀时,相邻植草格对种植土的挤压力不同,种植土的压缩量不同,使得停车坪表面不平整,让停车坪的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都大打折扣。这两种情况难以通过养护措施弥补,而若要更换、重建停车坪,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将旧的停车坪各层依次拆卸挪出,然后重新铺设,既影响了停车场的正常使用又不经济。

而该文所介绍的新型植草箱由植草格改进而来,并对传统植草格的构造、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优化。它摆脱了传统植草格铺设工作量大,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周期较长等缺陷,通过预制装配化作业提前完成各个植草箱元件,大大减少了现场铺设的工作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铺设完成后植草格的整体工作性能。

2 新型植草箱的构造

植草箱是一个上部开口的箱型单元,植草箱的基本组成包括:侧壁、底板、护壁、支承杆等,如图1所示。四周的侧壁和底部的底板构成一个方格,而护壁为格状,与植草格相似,能够为草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支承杆固定在底板上,支承护壁及其上部荷载,效果类似于桩基。

侧壁是相邻植草箱单元之间的挡板,其上设有孔洞,在预制过程中,侧壁保证植草箱内的种植土不会散落到外侧,并对内部的护壁起到横向支撑作用。当进行现场拼装时,对齐相邻的植草箱单元,使用螺栓通过侧壁的孔洞将相邻植草箱连接成整体,保证施工完成后各单元表面平整,提高整体刚度。

底板是植草箱底部的承托结构,一方面保证安装期间植草箱能够平稳放置在整平过的场地上,和相邻植草箱单元进行对齐。另一方面在日后需要对植草箱进行更换时,方便将植草箱整体移除,减少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护壁由植草格演化而来,能够为草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避免草在生长过程中被压折或踩断。护壁的厚度根据草的生长需要来控制,而护壁的强度与空间形状则要在保障护壁牢靠耐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经济环保。

支承杆是植草箱中最为重要的构件,它设置在护壁和底板之间。支承杆上部与护壁紧密相连,下部与底板紧密相接,布置在护壁的主要交汇点上。支承杆将护壁承受的上部荷载直接传到植草箱的底板上,进而传到植草箱下的地基中,这样既可以扩大受力面积,减小地基压力,又可以提高各个植草箱之间的共同工作性能。有了支承杆,可以直接避免传统植草格挤压种植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可以通过控制支承杆的长短来决定种植土的土层厚度,分布在种植土中的支承杆还可以起到稳定土体形态,避免土体流失等作用。

3 新型植草箱的施工方法

传统生态停车场的施工需要在现场完成找平、铺土、种草的全过程,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高低,具有较大的变动性,难以保证停车场达到植被均匀、地面平整等要求。即便施工完成后,草种的初期生长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而新型植草箱的施工方法更加便利,由于植草箱采用了预制的做法,在施工现场只需要对场地找平之后,便可以直接铺设预制好的植草箱,铺设完成后,使用螺栓将相邻植草箱的侧壁连接成整体,即完成了铺装。既确保了停车场的表面平整、使用便利,又减轻了现场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采用预制装配施工的植草箱单元。在工厂预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流水线作业,先分别制作好底板和侧壁,并组装在一起,而后在单元中放入支承杆和护壁,其四周与侧壁相接,就可以出厂了。这种新型植草箱出厂后,在苗圃里完成铺设种植土、种植草种、养护施肥等工作。铺设种植土时,需要确保每个植草箱中的种植土厚度基本均匀,并且土体松紧度要适合草种生长需要。种植土铺设完成后,根据草的特点确定草种的布置密度,按要求将草种埋入种植土中,并做好洒水除虫等工作。待草长到一定程度时,将植草箱和其中的植被一起运送到需要铺设植草箱的施工地点进行铺装作业即可。

4 新型植草箱的使用性能

新型植草箱对传统的植草格进行了较大改进,其受力机理也和植草格不同,因此,需要对植草箱进行承载力研究,确保植草箱能够满足正常使用的承载力要求。

传统的植草格将上表面受到的荷载直接向下传递到种植土中,而后传递到下部的垫层上,需要植草格的强度和种植土都能承受住荷载作用。

而植草箱的传力路径是将上部荷载通过护壁向下传递到支承杆上,接着向下传递到底板,最后传到下部的垫层上。在这样的传力过程中,种植土不再参与受力,护壁的受力情况和植草格相似,底板的受力面积大,强度能够保证,因而关键部位变为护壁与底板间的支承杆。因此植草箱在投入使用前需要根据将来实际使用时所需要的荷载情况来进行荷载实验,以确保植草箱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进行承载力实验前,我们先拟定了实验荷载重量。考虑到实际使用中的荷载大小,因此根据模型的尺寸,我们选择100 kg作为实验荷载进行加载。

实验结果表明,植草箱的承载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正常使用情况下的荷载要求。不仅在临时荷载作用下能够达到承载力要求,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也能达到承载力要求,满足了实际使用中车辆出入和停放的实际需求。

5 结语

新型植草箱的构造和施工方法已基本确定,承载能力经过加载也已被证明能够满足正常使用需要。在未来还需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首先,目前考虑的侧向连接方式是在侧壁用螺栓进行连接,但在实际应用中,螺栓连接耗费时间、成本较高,在未来的应用中,可考虑使用塑料搭扣或燕尾槽等方式进行侧向连接;其次,箱体最好使用轻质材料,且需要有较好的透水性,还需探索最合适的材料;最后,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考虑引入透水混凝土和生态混凝土等新型材料作为底层,并进一步研究草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陈明.北京市生态停车场建设思路与关键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1(3):205-207.

[2] 刘洪营.城市居住停车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3] 路尧.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景观式停车设计[J].交通标准化,2014(6):19-24.

[4] 陈佳.景区生态立体停车场建筑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3.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特征范文5

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纺织强国建设的基石。要切实将科技新优势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升科技对于产业升级的贡献率。正在深化和发生广泛影响的新科技革命对于纺织工业由大变强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有难以预料的风险。机遇在于一旦掌握了高新技术,就会大幅提高产业创造力和竞争力,把握住全球经济分工新定位的主动权;风险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往往对传统技术带来破坏性效应,而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技术进步的路径基本处于技术追赶型、技术引进型发展方式,有相当多企业虽然采用了世界一流的装备技术,但产品创新价值并不高。

正是纺织工业等消费品工业将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与人类自由的实现直接联系起来,并将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质量推向新高度。当前,中国纺织工业适应国际分工新定位的紧迫性正是推进产业科学技术创新的最大动力。

目标:

科技贡献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成为世界纺织科技强国。掌握一批高技术纤维基础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以及具有领先水平的工艺技术,扩大新产品的设计及研发生产在产业规模中的比重,实现信息化与纺织工业的深度融合,掌握现代化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技术。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

措施:

第一,高技术并非以往技术的沿袭,而是以高科学含量为主要特征的技术发展革命性新阶段,这就决定了我国纺织工业创造科学技术新优势必须特别重视基础性研究,以基础研究的深化为纺织材料、装备、工艺技术、产品功能性能创新提供重要源泉;

第二,技术创新体系是纺织现代产业体系的灵魂。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产业性基础研究以大学研究院所为主体,也要推进产学研结合,还要促进跨行业结合、军民结合,组织广泛集成创新;

第三,坚持对内对外开放方针,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特点,更要善于运用知识流和网络资源,组织创新战略同盟,自主开发,共赢合作;

第四,要求真务实,突破行业科技瓶颈。重点围绕突破新型纤维材料技术瓶颈,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瓶颈,技术装备、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品质与功能升级的瓶颈,大力促进产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升级,提高全行业运行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行业平台,加强在全行业范围内推广科研产业化成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及时退出。

推进服装、家纺产品制造技术升级

以提高服装、家纺企业生产效率、快速反应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为核心,发展信息化集成制作、高档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加工等现代制作技术。重点研发服装、家纺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大规模定制技术,高端的服装原辅料及制造产业化技术、家纺专用原料加工应用技术等。到2020年,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大规模定制技术等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高档产品研发及加工能力明显提升,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装、家纺品牌企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品牌篇

背景:

在“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初步形成了涵盖化学纤维材料生产、纱线、织造印染、针织、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及纺织机械等产业链各环节创建自主品牌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服装、家纺、针织、面料等产品品牌发展日趋成熟,在建立市场信誉、提升品牌价值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纺织工业从加工制造向自主品牌创建提升,是在新时期把握国际分工新定位、创造新优势的重点工程之一。作为世界纺织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出口大国的中国纺织工业,总体说品牌培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仅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而且在实践中存在众多薄弱环节,按照国际分工新定位的要求,我国与世界品牌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创建品牌新优势,第一,要把自主品牌建设摆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着力创建中国纺织工业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的品牌新优势。第二,在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全球化生产方式条件下,品牌价值不仅产生于品牌供应链各环节创造价值的系统集成,而且形成于商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过程,遵循着市场公认的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由四大核心因素构成,即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价值体系。第三,创建品牌新优势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竞争为主要形成机制。第四,创建自主品牌优势必然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中国纺织工业以数十万户中小企业为主体,创造行业品牌价值急需要经过市场检验的知名品牌企业作为骨干,并以知名品牌价值为纽带将众多小企业按社会化分工纳入品牌供应链系统,以品牌的集中度带动产业的集中度。第五,提升品牌价值要靠提高社会化生产力来实现。纺织工业创建品牌价值不仅要靠知名产品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知名区域品牌来带动,而且需要代表现代共同活动方式的知名公共服务品牌带动,如知名品牌协会,知名品牌中介组织,知名品牌展览、信息、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目标:

品牌价值大幅提升,知名品牌企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到2020年,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0%的领军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30%以上,利润总额占50%以上,以自主品牌出口的比重成倍提高。

措施:

第一,促进纺织产业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提升。树立纺织产业自主品牌价值体系:坚持以质量为品牌生命、以创新为品牌灵魂、以快速反应为品牌活力、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品牌社会价值准则。

第二,营造良性品牌生态。营造有利于创建自主品牌的产业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和政策环境。

第三,以企业为主体打造知名品牌。推进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区域品牌、知名国际品牌的成长,提升知名品牌的集中度。推进这一强国建设工程,将分别在不同阶段分析比较,对知名区域品牌前100个,知名企业品牌中的前1000个,对走上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总结,宣传他们的成就、经验,发挥对产业升级的领军作用。

纺织工业设计创意提升工程

1.加大产业链前端细分行业的创新,推动面向最终消费者和中间投入目的的品牌建设;

2.开展提升设计创意水平的“名师”工程。积极推动品牌孵化,尤其是培育服装和家纺等终端消费产品的设计师、面料设计师的“名师”工程;

3.推动纺织服装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认定。继续推动纺织服装领域的服装设计师、打版师、面料设计师、色彩搭配师等职业,在国家职业资格序列中的认定;

4.大力提升新产品自主开发能力;

5.中国纺织工业色彩应用体系研究推广。鼓励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色彩管理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应用,驱动原创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的融合;

6.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产品开发的流行趋势研究和。积极推动机遇中国文化和社会特色的流行趋势研究,加强流行趋势的展示和定期。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进行流行趋势解读、生活方式主题、先锋品牌、先锋设计、商业渠道对接等系统性活动、强化公共品牌形象,提升中国时尚话语权。

可持续发展篇

背景: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人类共同面对的突出问题,纺织工业单纯向自然索取以满足人们的现实生存和发展需要,这种发展方式已无路可走。人类已经感受到遭到自然界报复的恶果,转变这种不可持续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的共识,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大小上升为国际竞争中市场价值量化的重要尺度,成为社会价值的评价准则。因此,严肃对待可持续发展,正确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准则。

中国纺织工业作为世界生产大国,纤维加工量占世界51%,中国有世界总人口1/5的人口,也是消费大国,中国出口额占世界1/3,因此落实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纺织、低碳纺织、循环经济纺织,既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又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承担的义不容辞的大国责任。

目标:

低碳、绿色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基本建立,“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0%,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 年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 年下降10%”。“十三五”期间各项指标将进一步下降。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1200万吨左右,同时提高再利用纤维的附加值。

措施:

在新时期,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第一,要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生产过程污染排放、碳排放,发展循环技术,减少资源消耗;

第二,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业发展、生活提高过程对环境危害和资源消耗的代价最低;

第三,要通过提高队伍素质,提升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行业管理,形成价值共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

第四,纺织行业针对新时期的主要约束,脚踏实地解决以下几个突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是加快解决开拓新型纤维资源的问题,大力开发高技术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大力开发超仿真化学纤维,节约农业纤维用耕地,发掘天然纤维潜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加快突破纤维循环技术,缓解棉纤维、合成纤维原料不足的压力;二是把开发清洁生产技术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加快突破产业链全过程,实现减排和节约用水的大目标;三是加强从教育、科研、生产、营销直到消费全方位倡导可持续生产方式和可持续消费方式。

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纺织品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纺织品消费模式。建立纺织品服装碳排放标识体系,推广“低碳标签”吊牌。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

创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促进将单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倡导环境导向型的产品设计理念,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内对环境、能源和资源的影响,从设计研发、生产、物流、销售、挥手、再利用等全流程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影响作用,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所联合,建设绿色产业链联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协同创新,形成在节能、减排、节水、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共性技术,构建完整的绿色供应链,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价值链。

人才篇

背景:

建设纺织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将是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廉价劳动力。纺织行业现有职工2000多万人,规模以上企业职工1160多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8%。从2000年到2010年,纺织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1.9万户增长到5.6万户,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相应大幅增加,包括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领军人物、技术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优秀服装、纺织、家居产品与环境艺术设计师,国家和省市级重点试验室、工程中心及企业的科研骨干。

人才是建设纺织强国的第一资源。大力实施纺织人才强国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加快纺织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思路,以提高纺织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和稳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基础,建立能够培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更好地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开拓创新的高水平纺织人才队伍。

目标:

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活力旺盛的纺织工业人才队伍,规模以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达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26%。

——到2015年,形成市场认同的纺织企业领军人物150人,知名设计大师100人,高校学科带头人100人。到2020年,各项人才分别翻一番;

——到2015年,培训优秀设计师2500人、卓越工程师3000人、综合业务人才2500人。到2020年,各项人才分别翻一番;

——到2015年,每年本科生由15000人提高到25000人,到2020年,提高到30000人。研究生培养方面,到2015年,由每年2500人提高到4000人,到2020年,提高到6000人;

——到2015年,拥有纺织类专业设置的高职院校由目前每年培养3.8万人提高到5.8万人,到2020年,提到到7.6万人;到2015年,拥有纺织类专业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由目前的10万人提高到15万人,到2020年,提高到20万人;

——规模以上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以目前的9.8%为基础,到2015年提高到15%,到2020年提高到20%;全行业2015年提高到12%-13%,到2020年提高到17-18%。高级、中级、初级人才结构比例达到10:40:50;

——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争取从目前的24%达到25%,到2020年达到26%。

措施:

第一,通过强化第一资源,优化人才结构。造就行业领军人才;造就大批行业高端创新人才和营销人才;造就结构优化、实力雄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造就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第二,改革完善人才成长体制机制。依托教育功能,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在职人才培训基地;促进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营造产业人才群成长环境;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和合作。

第三,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才投入机制发展;改革和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发展人才中介服务体系。

建设纺织强国人才培养重点

1.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利用重大科研项目、优秀教师和科技人员评选、精品课程选拔等重大活动选拔优秀人才重点培养。

2.实施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设计师培训计划。选定若干学校进行试点,同企业共同培养工程师和设计师,争取国家相应的研究生培养名额。

3.加强学历、学位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工作。

4.加强纺织服装应用基础理论的课题工作。

5.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改招工为招生,建立并制定优秀工人到培训示范基地进行培训的选拔办法和机制。

6.调整高等学校的专业目录,加强实用人才的培养。结合国家教育部规范专业目录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学科建设改革步伐,将纺织科学与工程列为国家一级学科,在一级学科目录下设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并设法增设纺织材料、纺织高分子材料、印染与整理等二级学科。

7.完善纺织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材建设工作,建设完整的教材体系。

8.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从海外高校、科研院所引进纺织、服装杰出人才;加强国内纺织院校的合作与学术交流。加强在岗培养教师。利用国际资源加速培养学术带头人。

9.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校可以在国内一些大型纺织企业挂牌建立大学生毕业实习基地,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1至2个月,使大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企业也在大学生实习中考查其表现,双方可实行“双向选择”。

10.建立长期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