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交通建设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交通建设工程范文1
十大重点工程包括:过江通道建设工程、滨江大道建设工程、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城市快速道路建设工程、大校场机场迁建工程、新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程、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中山陵园风景区保护与建设工程以及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建设工程。
过江通道建设工程:续建纬七路过江隧道;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长江四桥跨江大桥主桥。
滨江大道建设工程:江北基本完成过江隧道连接线——长江三桥段长约10公里的建设任务;江南基本完成下关大桥——定淮门大街段、北河口水厂至绿博园段和上元门水厂——燕子矶段长约12.8公里的建设任务。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续建地铁二号线一期和一号线南延工程,开工建设地铁二号线东延仙林段;开工建设铁路南站,建设宁合城际铁路。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续建完成宁常高速公路、续建宁杭(二期)、绕越高速东南段,开工建设宁通高速公路。
城市快速道路建设工程:续建完成快速内环东线二期;开工建设纬三路快速化改造、纬七路东进和纬七路西延工程。
绿色交通建设工程范文2
一、顺应大势,科学规划,确立绿色生态发展战略
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延寿县依托自身生态良好优势,提出了“建设民生事业强县、打造特色产业名城”的“强县、名城”发展目标,确立了“四兴”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实施“兴产富县”战略,延伸生态产业链条;实施“兴园强工”战略,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兴水拓城”战略,推进生态水系综合开发;实施“兴业惠民”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的推出,标志着延寿县的发展思路发生重大转变,延寿由此拉开了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的帷幕,走上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延寿县从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长远发展考虑,克服财政收入减少的压力,关停了5家高污染的利税大户、高消耗企业。倡导低碳出行、绿色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辟建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延伸城乡公共交通辐射半径。实施县城内沟渠改造工程,建成了横亘县城南部7000米的带状公园,其里程长度、完整程度、意蕴深度,均创哈尔滨周边县(市)之最。主动加强与农垦庆阳农场、森工亚布力林场之间的联动,广泛开展协作同建活动。积极推广沼气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推广“有机水稻覆膜生产技术”,有效控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
三、突出特色,调整结构,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品牌
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延寿县在发展产业项目建设中,严守生态底线要求,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坚守保护生态底线的理念,使延大牧业、香其酱业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延寿工业园区,构建了以绿色食品、亚麻纺织、医药制造、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养生旅游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依托延寿独特域名和生态优势以及养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养生旅游业,集中打造了长寿山石林石海、长寿湖、长寿村等特色景点,推出了“登延寿石林、赏天下奇观”、“游长寿湖、体验天下第一寿”等精品旅游项目,叫响了“绿色家园、养生延寿”旅游品牌。努力把延寿打造成绿色食品名城、亚麻纺织名城、养生旅游名城。
绿色交通建设工程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舒适人居环境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生态建设特色,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充分利用道路、沟河等有利条件,着力拓展绿化空间,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重点抓好成片造林、村庄绿化、绿色通道、农业园区绿化和林果基地建设,努力创建“绿色家园”和“绿色道路”
二、目标任务和具体规划
全市共规划成片造林30000亩;规划建设绿化示范乡镇2个、村庄绿化示范村21个、村庄绿化合格村150个;规划全市四旁植树150万株,年度绿化造林主要包括成片造林、村庄绿化、四旁植树、农业园区绿化、桑园套夹种银杏树和林果基地建设。年度。其中果树50万株;规划完成10个农业园区的道路和河道绿化;规划完成桑田套种银杏树示范面积1000亩;规划新建设7个林果特色基地。
1.成片造林:成片造林30000亩。
包括: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对宁启高速公路两侧的天补、德胜、常乐、麒麟、三阳等乡镇的意杨林进行补植,1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绿色通道工程3350亩。共造林1200亩。按照上年标准建设。省道222线绿色通道工程:对省道222线两侧的绿色通道拓宽至20米,造林600亩。涉及货隆、四甲、常乐、三厂等乡镇。包悦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包悦公路两侧各建设20米宽的绿色通道,共成片造林480亩。涉及包场、万年、悦来等乡镇。富江路南段绿色通道工程:三和镇富江路南段两侧各建设20米宽的绿色通道,共成片造林400亩。上海路东段绿色通道工程:镇上海路东段各建设20米宽的绿色通道,共成片造林400亩。王川公路绿色通道工程:树勋镇王川公路两侧各建设20米宽的绿色通道,共成片造林150亩。汤正公路北延段绿色通道工程:正余镇汤正公路北延段两侧各建设20米宽的绿色通道,共成片造林120亩。
实行易地绿化,以上绿色通道的建设要求:单侧绿化宽度达到20米以上;做好公路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的防护林建设;对不宜绿化和绿化宽度达不到20米的地段。营造小班片林;建设标准:乔木5排以上;株行距34米;种苗规格常绿树种米经5厘米以上、速生落叶树种米经3厘米以上;单个小班面积5亩以上。
包括:通吕河生态防护林宽度拓宽至20米,2一、二级河道及江堤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2650亩。造林800亩,涉及货隆、王浩、四甲、正余、包场、东灶港、刘浩等乡镇。通启河生态防护林宽度拓宽至20米,造林730亩,涉及三星、天补、德胜、常乐、麒麟、悦来、万年、三阳、刘浩等乡镇。河生态防护林宽度拓宽至20米,造林720亩,涉及天补、三厂、麒麟、悦来、三阳等乡镇。港新围江堤内侧建设长18公里、宽15米的防护林400亩。以上工程建设标准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3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24000亩。
2.村庄绿化建设工程:全市各地建设村庄绿化示范村21个、村庄绿化合格村150个(建设标准:成片造林160亩、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新建中心村绿化覆盖率达35%户均拥有林木10株以上、农村硬质化道路单侧一排以上乔木绿化率90%王浩、滨海新区建成绿化示范乡镇(建设标准:全镇森林覆盖率达20%新建集中住宅区绿化覆盖率达40%户均拥有林木15株;农村硬质化道路单侧一排以上乔木绿化率达90%
3.四旁植树:全市四旁植树150万株。
4.农业园区绿化:对余等乡镇的农业园区进行道路和河道绿化。
5.桑田套种银杏树示范:对桑园进行套种银杏树示范。
6.林果特色基地:规划建设三厂孝威村果品示范基地、包场滨北村小杂果示范基地、三阳普新村梨树基地、万年黄桃基地、东灶港耐盐树种试验基地、三阳镇食叶害虫防治试验基地、江滩耐水树种试验基地。
三、造林模式及资金筹集
一)造林模式
由政府出资承租土地。由交通局、水利局组织有关乡镇负责实施。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及一、二级河道绿色通道工程采取租地造林的形式。
二)资金概算
总投资1500万元;规划全市四旁植树150万株,年绿化造林共需筹集资金3870万元。其中成片造林总投资1500万元;规划在全市各乡镇建设村庄绿化合格村150个。其中果树50万株,总投资600万元;完成10个农业园区的道路和河道绿化,总投资150万元;桑田套种银杏树示范,总投资85万元;新建设7个林果特色基地,总投资35万元。
三)资金筹集
政府适当补贴为辅的原则。成片造林由乡镇进行投入,造林绿化资金筹集坚持多渠道投入为主。市政府给予每亩100元的造林补贴;村庄绿化合格村建设资金由所在镇村负责筹集,市政府给予合格村每村2万元、示范村每村5万元、绿化示范镇每镇20万元的补贴;农业园区绿化由镇村两级投入为主,市给予适当补贴;四旁植树由村民投入为主,镇村两级适当给予补贴;新建设的林果特色基地由市绿化委员会从绿化经费中进行扶持。以上补贴由市组织验收合格后统一拨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绿化造林是美化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把造林绿化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制定执行造林绿化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造林绿化事业。要切实解决造林绿化过程中的资金、人力、物力等问题,确保造林绿化任务顺利完成。要加强造林绿化先进典型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二)形成绿化合力。造林绿化涉及多个部门。冬春造林季节,要指派专人,分片包干负责。水利部门负责河道及江海堤绿化的组织和协调,重点做好一、二级河道造林地的规划和施工指导。交通部门负责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的绿化规划和施工。各地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住国债造林、村庄绿化、四旁植树、农业园区绿化和林果特色基地建设等重点,把造林绿化任务分解到村组、落实到田头。
三)注重科技造林。要注重科技支撑。研究、应用营造林高效配套技术,重点抓好林农复合经营林、混交林和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推广,抓好各种类型植树造林示范区、示范户建设,以此带动全市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实用林果技术培训,提高全市的林果生产力水平。
绿色交通建设工程范文4
关键词: 绿色施工 节能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办公楼项目的建筑高度约23.98米,最大单跨约8.1米,层高5层,设有一个单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37,664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方案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设计,强化自然通风降温功能,提高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采用先进的空调方案及高效的空调设备,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前提下,与基准建筑相比,全年建筑能耗相应减少65%。核心目标是营建一个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并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3星级的办公楼,以点带面将推动整个区内的建筑向绿色建筑方向发展,拟建成更多节能、舒适型的绿色建筑群。
二、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该办公楼项目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1)。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图1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图
三、绿色施工的措施
3.1 组织措施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管理制度与目标,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3.2施工管理及环境保护措施
3.2.1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走重载车辆道路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承重砖(构
件)进行处理;一般走道,可铺设可重复利用的渗水砖;裸土的地块应及时进行覆盖或种植速生草种。施工现场应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和土方转运频次,有场地堆放条件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减少施工现场的土方存放量。
3.2.2施工现场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3.2.3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3.2.4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明。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2.5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厕所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食堂应设隔油池,
并应及时清理。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畅通。
3.2.6施工现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1252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和GB12523《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的要求制定降噪措施,并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3.2.7 对于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造成的裸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土壤侵蚀、流失。如采取覆盖砂石、种植速生草种等措施。施工结束后,被破坏的原有植被场地必须恢复或进行合理绿化。
3.2.8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建设工程竣工一个月内,临建设施应全部拆除。严禁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3.2.9 施工现场采用封闭式硬质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
3.2.10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施工季节、气候和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施工现场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达到文明安全施工条件。
3.2.11 施工单位按照劳动防护的要求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2.12 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1.13 施工现场应设置标志牌和企业标识,按规定应有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3.1.14食堂建立后到卫生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为炊事员体检并办理健康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
3.1.15光污染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3.3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3.3.1施工总平面布置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3.3.2施工现场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3.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3.3.4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3.4节能措施
3.4.1 施工现场应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必须制定专项降耗措施,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
3.4.2 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3.4.3 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3.5节水措施
3.5.1施工实行用水计量管理,按定额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
3.5.2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
3.6节材措施
3.6.1施工现场应建立可回收再利用物资清单,制定并实施可回收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提高废料利用率。
3.6.2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3.6.3建设工程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办公及生活用房、给排水、照明、消防管道及消防设备)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材料,并在相关专项方案中列出回收再利用措施。
四、绿色施工总结
按照绿色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组织,使得原材料、能源、水、土地等的使用的减少,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为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导致施工单位原有设备报废,同时也将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可通过控制指标对采用绿色施工的单位进行补贴。
参考文献:
绿色交通建设工程范文5
一、领导机构和责任分工
市江河综合整治工程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要举全市之力,采用“政府统领,县为主体,分部门实施”的模式开展江河综合整治工作。
(一)成立领导和工作机构
市上成立市江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程规划、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水利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水利、发改、财政、工信、城规、国土、住管、环保、交通、旅游、林业、科技、公安等部门及沿江县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滨江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水利局局长兼任,工作人员主要在水利系统内部抽调。沿江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职责,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二)明确职责分工
1.市、县分工及责任
江河综合整治工程由市江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具体负责项目总体规划编制、中省补资金下达、市级配套资金筹措、督促检查沿江各县区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各县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实施所管辖河道的综合整治工程,具体负责所辖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各专业总规、控制性详规编制、县级配套资金筹措、项目建设管理、施工用地征用和建设环境保障等工作。项目建设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工程建设工作负总责。
市“一江两岸”办公室负责实施其管理范围内河道综合整治。
2.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市水利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江河整治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主要抓好江河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和防洪工程建设。负责市江河综合整治防洪工程年度建设任务计划编制上报、下达,监督、检查、指导县区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安全工作。负责争取中、省江河整治项目防洪工程投资,落实省上下达的江河整治工程建设投资计划,编报工程建设投资计划及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协调、指导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
市发改委:负责项目申报工作,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
市财政局:负责落实项目市级配套资金筹措任务,做好省补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工程资金使用情况。
市工信委:负责指导沿江工业项目的申报和建设。
市规划局:负责项目有关规划手续审批、全市涉河城市工程的总规指导和汇总,负责涉河城市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用地手续审批并指导县区做好土地收储工作。
市住管局:负责市政配套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
市环保局:负责沿江污水防治工程的总规指导和汇总,负责治污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
市交通局:负责堤顶交通道路工程及跨江河、重要支流入江河通道路的规划、项目申报和建设。
市文旅局:负责涉河旅游资源开发工程的总规指导和汇总,负责旅游配套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
市林业局:负责沿江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湿地公园的总规指导和汇总,负责绿色长廊工程和湿地公园项目申报和建设。
市科技局:负责沿江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工作。
市公安局:配合做好项目建设期间施工秩序维护和建设环境保障。
二、规划编制要求
市江河综合整治规划范围西起勉县武侯镇,东至洋县小峡口,干流河道全长119.5km,横向为河道管理范围外1.5km。综合整治的优先顺序是中心城区、县城、工业园区、集镇、农防。综合整治主要建设内容为:防洪工程、涉河城市工程、污水防治工程、涉河旅游资源开发工程、涉河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沿河产业发展工程。工程建设期为2011—2015年。通过江河综合整治,努力建成“安澜、人文、生态、魅力”江河,实现保障防洪安全、合理配置水资源、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的目标,保障和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市江河综合整治规划编制由市江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指导,各县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段的规划编制工作,市直水利、城规、环保、旅游、林业、交通、科技等各部门各负其责,在县级专业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各自规划报告,市水利局汇总形成市江河综合整治规划,报省政府批复。依据省政府批复的市江河综合整治规划,各县区和市“一江两岸”办公室分专业编制所管辖河段的综合整治工程控制性详规,报市政府审批。
三、资金筹措办法
绿色交通建设工程范文6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绿色生态
环境影响是一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是人们依据自我目的进行自然开发,从而引起环境系统失衡或新环境形成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由两方面原因构成,一是环境影响源,二是受影响的环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事的活动,都是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如:各种建设工程项目,这些人为的开发活动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源泉。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开发,会对众多自然因素受到影响,如:水、植物、动物、空气,等。因此,人类在进行人为活动前应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评估各种参数变化。人类对环境造成人为破坏之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后果。这些环境后果包括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两种,生态环境是指我们熟知的自然环境,而人文环境指社会、经济及文化环境。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经济、文化及生活环境也不同,而面对环境后果,由于不同人受影响程度不同,做出的措施也差别较大,如:温饱问题未解决地区,对环境关心程度较小,往往是利用牺牲环境来满足经济,污染相对较严重;而发达地区,人们讲究生活质量的提升,往往以绿色生态环保理念为主,环保理念要大于盈利。因此,环境影响根据不同情况具有相对性。
1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建设对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包含建前、建中、建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影响,另一类是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指城市建设致力于改善及修复周围环境,使得人与自然协调统一;而负面影响指城市建设运行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造成破坏的行为。目前,负面影响是城市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城市建设前期规划好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成为目前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城市建设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在其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需考虑“三废”问题(废水、废气、废渣),除此之外还需考虑生态资源问题,如: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因此,城市建设需考虑的影响因子较多,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多考虑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才能把对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城市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在工程建设前期,往往由于人类认知能力局限性,只看到表面影响,致使某些影响因素考虑不到位,最终引起环境破坏,而这种潜性的破坏往往最难治理,如:三峡工程造成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较大,严重影响了延边的生态环境。因此,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且难恢复的。
2城市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项目运行阶段。其每个阶段都会引起不同环境问题,产生不同负面影响。
2.1准备阶段
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时,需进行一系列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含预测生态环境造成的最大影响,以防止重大环境事件发生。在进行施工预测时需注意从源头进行环境影响控制,分析出各影响因子的各阶段状态,以便将施工工程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很多资源影响因素无法用量化的考核标准去衡量,如:水、森林、土地、野生动植物等,而环境评价体系中制度过于原则化,从而导致施工对环境影响预测不足,造成了严重环境负面影响。如:土地资源的不合理评估,引起有较高生态环境价值的土地被占用,最后导致水木流失问题的出现。
2.2施工阶段
城市建设施工过程是导致城市生态破坏的第一现场,也是最直接现场。城市建设施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如:交通便利,等。但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给破坏了人们赖以存在的环境,如城市交通重要枢纽的道路及地铁的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给土壤、空气、水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
2.3运行阶段
城市建设工程的运行阶段指城市建设完工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地铁的使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噪声、震动、辐射),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城市建设运行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有正面影响,如:城市建设提供的污水处理厂,给城市提供纯净饮用水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改善土壤及处理垃圾的功效。
3城市建设对环境的正面影响
市政工程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包括的方面也总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不断地更新。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人们需求具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经历了从最初的追求温饱即生理需求的满足,而逐渐增加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舒适度、安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经济成果的同时,也期待着拥有田园般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部门,面对着严峻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的急切需求,其组织的市政工程中开始加入并加大对提高城市环境舒适度的工程投资。这些致力于治理、改善环境的市政工程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正的环境影响,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基于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类致力于增加环境利益的市政工程是我们所急需的。但是,在现下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这类市政工程仍存在一些滞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盛琳.浅谈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J].科技信息,2010(27):331.
[2]田伟娜.以环保理论指导市政工程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62.
[3]吴小芳.论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J].现代装饰理论,2012(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