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修复可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修复可研范文1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全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一是丹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投资700万元,建设丹河湿地长度40公里,现已完工。二是2016年度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投资2393万元在孙家集街道和双王城园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4万亩,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三是地表水综合利用北部水网灌溉工程。总投资2.49亿元,已完成工程可研编制、土地审查和模拟立项,正在办理立项前的环评、能评和稳评手续。四是拦河闸坝和水源调蓄工程。总投资5040万元,建设弥河张屯橡胶坝和引弥入官庄沟工程,已完成可研编制等工作,正在办理立项前的环评、能评和稳评手续。五是亚行贷款洰淀湖水资源修复工程。总投资5.52亿元,已完成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修改上报,待批复后进行招投标建设。六是小清河扬水站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投资1524万元,工程实施计划已批复,实施方案已编制上报待批。七是病危桥改建工程。总投资260万元,正在进行可研报告编制。八是小型水利工程。投资93万元开工了弥河堤防防汛仓库维修,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投资165万元开工了2016年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工程,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
(二)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一是严格规范水资源管理。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计量用水和水资源费征收等工作,提高了水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完成水资源费征收2681万元。同时,根据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认真开展了化工企业“节水评级”,已审核企业91家。二是严格规范水行政执法。组织开展了“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水政巡查稽查,共稽查企业55家;与公安局、胶东调水管理处联合执法40余次,维护了胶东调水正常秩序;依法开展弥河、丹河沿岸非法洗砂场所取缔行动,已清理完毕2处,其余7处正在清理中;积极开展“打非治违”活动,严厉查处水事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1起,罚款5.6万元。三是深化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建成水资源监测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市较大取用水企业的取水实时在线监测;加强了地表水综合利用调度管理,实行地表水综合水价,调供黄河水、长江水约1100万立方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
(三)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试点。作为全省6个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重点县之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计划从2016年起到2018年压减地下水3000万立方米,使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目前,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启用、企业取用水源转换、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已完成浅层水压采量1200万立方米;制定了封停自备井实施方案,完成了封停自备井调查工作,计划年内封停自备井122眼。
(四)依法开展行政审批和水土保持管理。一是依法开展行政审批规范化管理。对中介事项所需资质进行了取消和调整,完成了2016年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涉河审批,实行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开展了投资项目模拟审批,提高了项目审批受理和办理效率,上半年共受理审批事项180项。二是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认真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共检查由潍坊市及以上水利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27个;审批通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7件,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49万元,占全年征收计划的149%。
(五)狠抓防汛抗旱、“三八六”环保行动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一是狠抓防汛抗旱工作。召开全市防汛会议安排部署了防汛工作,开展汛前检查消除了安全隐患,修订完善了防汛预案,建立健全了防汛预警机制,落实了防汛物资、队伍等措施,实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风暴潮应对措施。针对年初的旱情,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优先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力保障了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用水,挖掘一切可挖掘的水源,确保了农业灌溉。二是狠抓“三八六”环保行动。完成了丹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对已建成的生态湿地、人工湿地工程进行了提升完善和维护管理,加强了河道保洁和沿河垃圾清理。三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了水利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措施,强化了隐患排查,加强了隐患整治,严格监管执法,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狠抓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农村公共供水管理,确保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后疃水厂被评为潍坊市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加强了弥河规范化管理,对我市辖区内丹河、张僧河东支等6条河沟已治理河段进行了维护管理。
此外,开展了移民调查登记、项目规划和资金管理工作,加强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包村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建、党风廉政、水利宣传和机关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市水利局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水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狠抓防汛抗旱、水政执法、水土保持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为全面加快品质建设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完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一是实施地表水综合利用工程。加快实施北部水网灌溉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7.4万亩,利用小清河水、黄河水、弥河水以及污水处理厂中水进行农业灌溉;全力推进弥河拦蓄水、引弥入官庄沟等地表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完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二是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列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弥河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实施农村水利工程。年内完成2016年度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病危桥改建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实施好小清河扬水站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四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梳理建设项目,尽快做好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投资“笼子”。
(二)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保障生态安全。一是实施河流生态保护工程。深入落实“三八六”环保行动部署,强化河道生态保护与修复,增强河流自然净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生态功能。二是实施亚行贷款洰淀湖水资源修复工程。年内完成工程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于2017-2019年实施建设。三是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按照《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通过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和修复补源4项措施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年内完成封停自备井122眼,确保3年内压减地下水3000万立方米。
(三)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水利发展活力。一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牢牢控制用水总量,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办理、计划计量用水管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二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加大雨洪资源以及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面推行城区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三是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上级抓好化工企业“四评级一评价”要求,开展好化工企业节水评级工作,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修复可研范文2
一、继续完善防汛体系建设,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夯实防洪基础设施,开展中小河流及山洪沟治理。
启动坝堤防建设工作,坝二期堤防招标工作,力年内完成建设任务,项目规划总投资7333万元,中央补助约4400万元,目前检堤防已完成招标工作,坝堤防正在进行招标;继续推进鲤鱼浩堤防、永和五期堤防(月儿坝段)前期工作,积极与省、市对接,纳入“十四五”初期投资计划,项目投资1.8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正在积极对接省厅争取资金。加快金河镇铜河段、吉丰段防洪治理工程前期设计工作,项目已纳入“十四五”投资计划,已下达第一批次资金2093万元,项目规划总投资5060万元,力争本年度中旬开工建设;共安彝族乡小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已纳入“十四五”投资计划,投资1300万元,力争本年度开工建设;实施共安彝族乡林丰灾后集中安置点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已对上争取特大防汛经费100万元,力争主汛期前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防范胜于救灾”意识,进一步明确山洪灾害危险区及险工险段防汛责任人,坚持不懈地落实好防汛责任制;及时做好预案修编工作,大力抓好宣传、培训和演练;做好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组织好汛前大检查,时刻准备打大仗;落实汛期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水雨情会商制度。在“防”字上做足功夫,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再夺2021年防汛抗旱工作新胜利。
二、启动农村供水规范化建设,实现城乡同质供水
“十四五”农村供水由巩固提升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为继续加强我区农村饮水保障工作,启动农村供水规范化建设,从新统筹水资源配置,优化农村供水格局,以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规模化供水为主、小型集中供水为辅、分散供水为有效补充,着力构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一体化供水网络。启动城乡一体化自来水厂输水管道工程恢复重建工作,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三、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构建生态水利环境
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坚持水土流失防治结合,拓宽水土流失治理投资渠道,大力开展“四荒”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启动金河镇王村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对接工作,力争本年度纳入近期“十四五”投资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四、进一步强化涉水领域监管,优化资源配置体系
建立健全涉水领域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水治理的宏观谋划和统筹指导的作用。创新水利管理手段和方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规范涉水社会行为,调节涉水利益关系,化解涉水社会矛盾。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上,强化政府责任担当,推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生态修复可研范文3
一、公路项目审计注重生态保护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开发的各类建设项目大量涌现,不少类型和数量的建设项目与自然生态的保护要求发生了矛盾。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除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土壤沙漠化也是十分严重,一部分原因应归于项目建设,一些建设项目将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陷入不可修复的绝境。
近年来,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我省的高速公路即将突破五千公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村通公路的建设数量更是巨大,在建设过程中,防止项目建设破坏生态应当是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十分关注的方面。
二、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一)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在公路项目审计过程中,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甚至主体工程存在未批先建问题,不严格执行建设和相关审批程序,在立项、可研和设计等先期建设阶段关于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同时,建设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与施工人员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方案中预先制定的生态防范措施,欠缺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意识,在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和保护植被、水体方面的表现较为随意。
(二)主体线路建设的土壤侵蚀
主体线路是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工程主体,公路主体工程建设经常存在路基开挖和填埋,造成土壤侵蚀,一是产生于填方边坡,二是产生于原有地层深挖后的削坡,以崩塌、滑坡重力侵蚀为主,既会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植物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下降,又会产生一定的廊道效应,对动物迁徙造成阻碍。
(三)桥涵、立交工程建设的水污染
桥涵、立交工程施工会造成地表水体影响,主要污染源是施工作业的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其中,生产污水主要是钻孔作业排放的含油和高浓度悬浮物污水和运营期间车辆撒漏和雨天道路积聚的含油污水。
(四)隧道工程对地形景观的破坏
隧道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其施工诱发了不稳定地层的形变,导致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及其影响隧道口的地形及景观效果。其次,隧道挖掘及弃碴安置可能会改变或破坏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
(五)临时占地对野生植物的影响
如果取弃土、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和原料拌合场等临时工程施工管理不善,则会对沿线野生植物造成一定的破坏,临时占地对野生植物的影响时间较短,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恢复。
(六)服务区的生活污染
服务区需长期经营,其场地人员活动强度大,主要影响是生活污水及洗车废水。
三、公路项目建设中生态保护应采取的审计措施
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日趋完善,公路环境生态保护是公路建设项目不可回避的问题,审计机关需要深入研究相关措施,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是解决公路项目建设生态问题的有效措施,全过程跟踪审计除了建设项目的前期建设程序和建设施工外,还应包括竣工决算审计和后续运营审计。
(一)加强决策程序和建设程序的审计力度
一是加大公路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力度。培训审计人员掌握相关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论证纳入审计机制,强化建设项目程序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对于全过程跟踪审计,未经审计环境影响论证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建设程序;对于常规的事后竣工决算审计,随着审计整改力度的不断加大,审计机关应加大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审计机关应参与监督公路项目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施工过程中应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尤其应强化项目建设管理人员与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方案中预先制定的生态防范措施。
三是严密关注和审查破坏林地、草地而修建的项目有无健全的批复手续,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各个环节应从严制定生态保护措施。
(二)审计公路项目建设期间的生态保护措施
1.设计期间的审计措施。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加大设计阶段的审计力度,未经审计签字同意,设计文件资料不得用于项目建设。
公路主体工程的设计文件重点审计线路选定,线路应以少占耕地、少拆迁为原则,尽量绕避村镇、居民集中区、学校等环境敏感区,还应避开生态重要性等级较高的天保林。否则,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占用手续。相应的绿化设计应视沿线路基形式、环境条件、绿化功能等要求逐段设计,物种应以当地适生物种为主并避免外来物种和病害入侵,绿化布局应以连续性和多样性为原则。
桥涵、立交工程的设计文件要重点审查主体工程线路与水利、防洪等设施的位置关系,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桥涵的合理设计也可消除主体线路的阻隔作用。隧道设计文件应重点审查隧道所处的地层稳定性,力求避开大断层、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地段,隧道洞口应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厚覆盖层、冲沟等不利位置。
临时用地的设计文件应重点审查弃渣场和取土场设置的合理性。临时场地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和运输条件,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并审查临时占地植被恢复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施工期间的审计措施。主体工程施工的审计重点:一是监督建设单位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打击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二是施工前进行生态保护培训,制定严格的植物保护制度,并给施工人员发放保护植物图册,以便于施工中正确辨认国家保护植物;三是妥善安排工程施工方式和时段,减少对动植物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震动和噪声给野生动物带来的影响,设计上尽可能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工艺;四是土石料场开采、路基坑开挖等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过程中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采取临时性排水和护坡措施,及时绿化重建景观。
桥涵、立交工程施工的审计重点:一是涵洞建设要按照设计宽度,并尽可能在桥涵下栽种草本植物,保证动物畅通行走,降低对野生动物的阻隔;二是立交工程施工除平面绿化外,还应重视垂直绿化,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绿化区。服务区、收费站、养护工区等用地应尽可能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或利用荒地、废弃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农田。
3.运营期间的审计措施。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后,审计应根据需要,不定期参与监督公路沿线工程防护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防护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环境敏感点的环境功能。
生态修复可研范文4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前言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生态农业建设快速稳健发展之路。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1.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水利建设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种资源,,能够全面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形成林木、果树、鱼类、畜禽、农作物和农产品加工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生态农业的作用极为重要。实现农田的有效排涝和有效灌溉,能够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是以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协调发展,才可以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健全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那么必然就会造成旱涝现象常发,洪涝灾害会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传染病流行、粮食绝收等问题,干旱缺水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盐碱化严重、草原退化、树木干枯等问题。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的问题,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现状。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农业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奋斗目标,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同时,生态农业建设是以产出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生态农业的标志就是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体现,加强农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水产、畜禽等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就极为重要。那么如果想要加强绿色农业生产,那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减轻农业用水污染, 切实改善土地退化现象, 有效避免土壤盐碱化及荒漠化, 改善植被条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
三、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1.强化各水利站所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意识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辖区内新建的水利工程,当地水利站所要无条件的协助施工队搞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发展工程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水利局质监站或水利局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减少损失,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当地站管理后少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时,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辖区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既要向当地党委、政府,又要向县局搞好服务,提出本辖区内的水利发展思路,供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
2.严格按照合同施工
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履行监管程序,从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到施工,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设从立项到施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环节程序,确保工程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发挥效益。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务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明确甲乙双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坚持“兴水治旱,治水兴县”的方针,加大兴水治水力度,切实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节灌、水库灌区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认真实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为重点的户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旱山村“饮水难”和农村饮水安全。加大病险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务必做到办农民之所需,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用民主来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必须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成立专项安全管理机构,认真对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消极厌战情绪和轻视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从安全帽、网罩、接电、现场布置、防火防雷、特殊工种、特殊施工、高空作业、机械设备、警示标志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和具体的规定,在检查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目的是不留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林宏派.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体会[j]. 科技资讯 , 2010,(15):125-128.
[2] 廖冰, 何小洲, 白寓今. 项目经理选拔的一种模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 2005,(02):133-136.
[3] 方广友, 高建华, 高立山.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 大众科技 , 2005,(05):105-108.
[4]王爱民. 论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的规范管理[j]. 科学管理研究 , 2004,(s1):144-147.
生态修复可研范文5
关键词:淤地坝;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设淤地坝,除了能促进淤地坝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外,而且还有利于促进流域内防洪保收标准的提高,并对水土流失也有一定的预防功能。此外,还有利于地区生态环境优化,推进经济发展;并且坝地的增加有利于流域内植被种植以及有效恢复,改进农村产业结构使之不断优化,推进地区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促进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一、淤地坝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
有的淤地坝所在县区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困难,为了争取项目和国家投资,在工程可研阶段地方财政都积极承诺保证地方配套资金,但当工程真正上马后,大部分无法落实到位,有些地方的主管部门和发包人还想方设法地从国家投资中提取设计和批复外的“管理费”,导致工程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缺口累加到施工环节,为节约资金,施工单位只有把部分工序省略或简化,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或者变更施工方案,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2、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水保部门很少有小流域坝系规划或可行性研究的前期储备, 一旦需要, 也只能是匆匆编制, 往往造成前期工作与实地不相符。另外, 有的地方为了争取项目, 在准备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 盲目承诺, 在实施过程中却无法兑现, 在土地占用、淹没损失、管理运行等方面出问题, 致使/打一座坝背一个包袱0。
3、施工企业缺少相关资质
在一个地市级行政区内,能够满足骨干坝施工资质要求的施工企业通常只有两三家。近些年水利工程较多,而淤地坝工程对这些企业来讲,投资小、利润少、施工条件差,很难吸引他们来投标,因此实际承揽工程的一般都是些小企业或挂靠他人资质的自然人。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中标者本身并不具有骨干坝或中小型淤地坝的施工资质,甚至有些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也没有相关资质,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工序混乱,工程质量无法保证,给以后的工程运行埋下了祸患。以主要工程为例,土坝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力,表现在: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基础处理时未在坝肩结合部位开挖结合槽或开挖不规范,以及清基削坡不到位等;不遵守施工规范规定,没有配备土工试验设备,在碾压式土坝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坝体压实干容重、土壤含水率监测,无法及时掌握坝体土方工程的压实状况。放水工程尺寸控制不严、不按设计图施工,表现在:输水涵洞设计铺底一般为 45 ~50 cm 的浆砌石,实际施工砌筑时通常达不到设计尺寸要求;涵洞为城门洞的石拱涵,拱圈厚度一般设计为 40 cm,但实际砌筑厚度不足 30 cm;在涵洞(管)与土坝防渗体相接处未设置截水环以及防止纵向破坏的沉陷缝等;用楼板代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作为卧管与消力池盖板。
4、淤地坝后期管理问题
淤地坝建成后的移交工作流于形式。按照管理规定, 淤地坝建成后要移交给当地政府或群众, 建成的坝各地虽然都办理了移交手续, 明确了责任, 但淤地坝是当地水利水保部门管理, 而水利水保部门无专项经费, 管理很困难,日常管护形同虚设。谁受益、谁管护, 这是淤地坝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淤地坝不能利用前, 普遍存在无人管理的现象, 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淤地坝除险加固矛盾突出。淤地坝除险加固是各地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因岁修、大修无专项经费, 当地政府和农民无力修复, 导致汛期险情逐年增加, 防汛压力加大。
二、淤地坝建设与管理改进措施
1、改进投资机制
淤地坝工程建设实行国家、地方、群众多元化按比例投资的机制,但其中的地方匹配资金往往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建议进一步完善淤地坝工程建设投资机制,加大国家投资比例或者合理调整投资比例,比如骨干坝主体工程由国家全额投资,征地及淹没损失补偿费由地方解决。此外,建议省级有关部门在审批淤地坝工程初设时,要求当地县级政府先在省财政部门储备可研报告要求的配套资金后再下发初设审批书,以保证工程建设所需的地方配套资金,同时加大对淤地坝建设资金使用的检查和审计力度,使工程建设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2、淤地坝运行管理
淤地坝具有滞洪、拦泥、淤地、解决人畜饮水等综合功能,工程未淤满前,蓄水水位应不高于设计水位,汛期洪水应随来随放,保持足够的滞洪库容;库内淤积面达到设计高程后,应考虑加高坝体或者开挖溢洪道;放水工程泄水量一般不得超过最大设计流量,按 3 孔调节法每次开启 2 孔同时放水,防止进水过大造成涵洞承压,放水孔在平时应全部关闭,按需要开放。淤地坝作为公益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其运行安全及效益发挥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按照“建管用、责权利”相结合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订并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行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方式,明确工程经营使用权,落实工程运行管护责任。地方政府应根据工程运行特点与效益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以坝养坝”的原则,通过骨干坝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所有权,放开、搞活使用权和经营权。转让及经营收益可用于工程维护管理支出补偿,形成良性的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并长期发挥效益。
3、对施工质量要进行严格控制
在施工前要做好准备,在单项工程的设计扩展的前提下,针对所有单项工程制定了施工方案以及组织规划,还设计了开工报告;有效组织施工相关人员,力求使施工技术人员达到每坝都到位,并进行严格的控制,主要包括干容重,施工建材,土料厚度(通过自制的并有标尺的细钢筋来对其厚度进行控制)等基本的技术参数,以使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对工程施工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当所有的工程都结束了涵管安装,铺设反滤体,削坡,清基以及结合槽开挖后,先让水保机构实施自验,接着让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若是合格的话,才能开始后面的工序,关于工程监理机构制定的监理指示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尽快处理,确保工程建设过程的有序性;对工程项目要实施严格的施工管理,采取合同制,和工程承包部门订立建设合同,并严格按照建设合同履行职能,促进工程顺利完成。
4、强化前期工作
淤地坝建设的前期工作关系到建设的全过程, 粗沙区及多沙粗沙区要结合区域特点, 选择小流域坝系进行规划, 作好项目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业绩突出的设计单位来完成, 建议实行设计阶段监理制, 确保设计规范、易操作。淤地坝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审查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严格审查, 不能只听汇报和看材料; 应按工程等级确定由不同的单位组织审
5、严格验收程序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以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施工合同等为依据,严格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的“三检制”(初检、复检、终检),做到对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尤其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要跟踪检查、严格把关。在监理人员验收前,施工方应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检,未经自检或自检不合格、自检资料不完整的单元工程(或工序),监理人员有权拒绝验收。
结束语只有做好淤地坝的建设与管理,才能并遏制泥沙量,使水土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推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煊东,李自振,王权.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淤地坝监理的总结与讨论[J]. 科技信息,2008(26):431 -438.
生态修复可研范文6
【关键词】厦门;河流;QUAL2E模型;纳污;排污
1、前言
厦门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湿多雨,年平均气温20.3℃,日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388mm,80%左右的降雨量集中在3~9月份,其中6月降水量多,占全年降水量的20%,全年大于等于25mm的降水日数平均为13.6天。全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600~11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等值线1100~1500mm,陆面蒸发量等值线650~700mm。
厦门市主要河流为同安区的东西溪和官浔溪、集美区的后溪、翔安区的九溪等四条流域。纳污能力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笔者利用厦门市主要河流特征以及水文、水质资料,选择QUAL2E模型计算水体纳污能力。QUAL2E模型可以同时考虑点源和非点源污水入流对河流造成的影响,也可研究单一河道和枝状河系及沿程流量变化情况,模型参数易确定,计算精度较高。
2、QUAL2E模型
QUAL2E是一个完整具弹性的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QUAL2E的基本理论为一维传流、扩散质量传输等式,其中包括了传流、延散、溶解、物质反应和相互作用、其他来源及消失项。
在QUAL2E模型中,河段划分为若干个计算单元,计算单元长度随流程距离而变化,对中小型河流而言,流程越短,计算单元的长度越小,则每单元与实际情况愈接近,模拟愈精确。
3、模型参数分析
3.1 设计流量
有水文资料的河段,选取1966-2006年的水文资料系列,计算出各站历年1—12月各月平均流量,对每个月的流量进行P一Ⅲ型频率适线,可求得不同保证率的月设计流量。无水文资料的河段,距水文站较近的则借用邻近水文站的设计流量;不能借用的河段采用水文比拟法求得。
3.2 设计水文参数
设计水文参数是指与设计流量相应的设计平均流速、设计平均水深、设计断面面积、设计水面宽等,这些水文参数设计值可通过将设计流量代入两者之间的经验关系式获取。
3.3 背景浓度
(1)源头水水质。计算单元为源头段时,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其背景浓度COD为5mg/L,氨氮为0.1mg/L;计算单元上接源头水保护区时,其背景浓度COD为10mg/L,氨氮为0.5mg/L。
(2)非源头水水质。对于非源头段计算单元,其背景浓度采用上一个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对于个别河流,由于上下游之间或不同行政区1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同,水体功能的差别导致水质控制目标相差较大,因此应在其功能区水质目标允许变化范围内,结合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3.4 下游断面浓度
计算单元的下断面浓度一般采用该计算单元的水质目标。排污控制区下接除过渡区外的其他二级功能区,则其下断面浓度即为下一个功能区的水质目标。
3.5 污染源概化
考虑到排污口分布所带来的纳污能力计算的复杂性,将排污口的分布概化为计算单元的中间排污,即概化入河排污口距计算单元的上、下断面的距离相等。同时,为使功能区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水质控制目标的要求,而不仅仅是在出口断面满足其水质控制目标,规定在纳污能力计算时除排污控制区外,其他功能区自排污口开始,至下游5km处必须达到该功能区的水质目标。排污控制区在出口断面处水质要满足下游功能区要求。
4、纳污能力核算
按照《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东西溪、后溪、九溪和官浔溪四条河流主要采用河流二维水质模型,采用解析解法进行核实。
适用于污染物非均匀混合的大型河段。对于顺直河段,忽略横向流速及纵向离散作用,且污染物排放不随时间变化时,二维对流扩散方程为
式中:Ey——污染物的横向扩散系数,m2/s;
x——沿河段的纵向距离,m;
y——计算点到岸边的横向距离,m。
C——流经x距离后的污染物浓度,mg/L;
u——设计流量下河道断面的平均流速,m/s;
K——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1/s。
假定河道断面为矩形,基本方程(1)可用解析法求解,其解析解为:
以岸边污染物浓度作为下游控制断面的控制浓度时,即y=0,岸边污染物浓度按式(2)计算。
式中:——纵向距离为x的断面岸边(y=0)污染物浓度,mg/L;
C0——初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
u——设计流量下计算水域的平均流速,m/s;
h——设计流量下计算水域的平均水深,m。
其余符号意义同上。
相应的水域纳污能力按式(4)或式(5)计算。
5、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计算,厦门市主要河流纳污能力COD1025.07t/a,NH3-N14.25t/a,具体评估结果见表1。按区域统计,同安区COD979.57t/a,NH3-N13.44t/a;集美区COD36.2t/a,NH3-N0.61t/a;翔安区COD9.3t/a,NH3-N0.2t/a。按功能区统计,厦门市主要河流保护区纳污能力COD3.15t/a,NH3-N0.16t/a;开发利用区纳污能力COD1021.92t/a,NH3-N14.09t/a。
6、限制排污对策措施
为达到东西溪、后溪、九溪和官浔溪四条河流及重要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库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东西溪、后溪、九溪和官浔溪四条河流水污染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和限排意见,结合东西溪、后溪、九溪和官浔溪四条河流及重要水源地水污染防治的实施情况,保护好四条河流水资源,尚需通过优化流域的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适度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同时采取水源地保护、入库排污口整治、水生态补偿调节工程、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等措施。
(1)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包括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居民小区污水处理设施、排污管网改造、入河排污口整治和严格控制设置排污口等。
(2)加强工业点源治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及退水水质管理;逐步建立清洁生产体系,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单纯采取末端治理解决污染问题的途径,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实施生态农业,控制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鼓励生产无公害食品,加大推广农家肥、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高效低毒新农药;合理规划禽畜业和水产养殖业,减少养殖废水排放;推行集约化节水技术,适时适量灌溉,减少化肥、农药流入水体。
(4)河道清淤和整治工程。治理重点在人口和产业较为集中的城市附近河段和水域,尤其是沿海较为发达城市内河及河网地带,结合景观、排涝等工程进行河道和湖库清淤及综合整治,减少底泥污染,增大水体有效容积和水域污染稀释自净能力,改善与恢复河道及湖库的生态系统。
(5)引水减污与截污工程。对于污染特别严重的城市河段,通过水工程调度、增加内河水体循环,实行引清治污,改善城区内河水环境,建设园林城市。对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实施保护区内排污口封闭整治和导截污工程,进行水源保护区卫生带(护岸、绿化、挡污墙等)建设。
(6)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河流防护林工程建设,在河流、湖库两侧种植数十至上百米宽的乔、灌、草绿化防护林带,作为保护河流水质的有效屏障,用以保护河滩和湿地植被,涵养水源。
(7)加强功能区水质和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监测。对功能区的水质监测,逐级水功能区水质公报。进行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监测,以便全面、真实、及时地掌握点源入河排污量,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点源的入河排污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