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范文1

1 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激发兴趣的方法。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动的直观性都是很突出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2 创设情境,陶冶情感,升华情感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描写兵马俑神态的一段,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领悟作者把兵马俑写“活”的精妙之处,再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各种兵马俑的录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并提醒学生注意那各种各样的神态姿势,看谁记得多。然后让学生回忆画面,发挥想象,用“有的……也许(可能、似乎)……”句式说说还有哪些神态(或姿态)的兵马俑。这样,学生通过感知、思索、描绘、再现,就会由衷地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联系课文最后一段,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由此看来,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借助于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3 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4 课外延伸,导引创新,拓展探究空间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范文2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如播放与化学有关的动人事迹的录像,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讲解内容,完后再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的问题,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和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培养起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电化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为学生学好功课,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还可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之一,造纸、火药、指南针、烧瓷等发明很早。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但在1840年,英国人却依靠指南针来到中国,用钢铁制成的战舰和利炮,以及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我国的大门,给学生播放这些知识的录像片,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中国曾经有过的辉煌,而且使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增强国力而努力奋发拼搏。而通过播放侯德榜博士拒绝外国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回国为祖国作贡献的动人事迹,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利用录像实验辅助教学真实可信

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如讲《 CO 的性质》时,我把家中的煤炉燃烧情况拍成录像用于上课。又如讲“碳还原二氧化碳”时,很多同学很难想象这个反应实验该怎样做。我经过多次试验之后,确定采用铁管作为木炭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器,然后把实验拍成 2 分钟的录像,这样把一个复杂、反应时间长的实验带到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科学应用投影机,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众多的教学设备中,投影机有其独特的优点,因此,备受教师青睐,也是各校及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教设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投影机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 :即投影片和投影实验。但在课堂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投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首先应认真写好教案,将投影次序,提什么问题,讲解分析的内容都编定。还必须把握投影时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恰当地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

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总结和巩固训练等活动,若将预先写在投影胶片上的训练题适时投影,既省时、省力、便捷,有效地减轻师生负担,又加强了训练密度,提高效率。而且电化教学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既便于为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又使于学得快的学生多学些东西;而且还增加了知识深度。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记忆信息和加工转换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亦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新兴的多媒体技术日趋发展和完善,在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上可完成图像采集、图像设计、字幕特技、三维动画、音乐解说的制作。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引入电化教室,将录像机、小型摄像机等电教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教师就能在计算机上操作这些电教设备,这将给多媒体教学法,带来更加乐观的前景,使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一次新的革命。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范文3

【摘 要】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目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把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更好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课堂;最佳作用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可以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还可以作为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调控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等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善于把握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对教学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运用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知识系统,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当新知识同原来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就必须引导学生转化思维定势。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延伸,使学生了解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把现代教育媒体作用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能起到纽带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时,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个圆进行三次不同的分割拼摆。第一次把圆平均分成12份,拼摆成一个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如图一);第二次把圆平均分成16份,拼摆成接近于长方形的图形;再把圆平均分成32份,同样拼摆,学生可看到拼摆出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了。此时指出,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在分割与拼摆的过程中,学生可清楚地看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1/2(电脑闪烁长方形的长和1/2圆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电脑闪烁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于是理解了圆的面积公式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这样由长方形面积着手,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教学,学生既很好地复习了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又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获得了科学的思想方法,深化了认知过程。

2. 在教学的关键处运用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弄清概念的内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形成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掌握概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分数与除法”,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教师把课本中的直观图用多媒体技术制成能分能合的动片,边讲边用幻灯演示“把重叠在一起的三个饼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的过程(如图二),使学生认识到3/4不仅可以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看作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这样,既与前面学的分数意义巧妙地结合起来,又通过幻灯展示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同时也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变通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在教学的难点处运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便是学习上的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对难点的突破。如角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它比直线、多边形的概念难形成。特别是对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容易与直线、射线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可通过在投影器上操作,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把两根线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再固定其中一根线,旋转另一根线,可以得到锐角、直角、平角……这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区别这一概念与其它知识的不同。在相遇问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现两车同时出发,第一次相遇时距乙地80千米,然后两车继续前行,行完全程后立即返回,在距甲地50千米的地方第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由于题中并没有给出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因而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呢?教学时,通过投影片抽拉演示,学生茅塞顿开。从开始出发到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跑一个全程,其中货车跑80千米;再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两车又共跑了两个全程,所以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时,货车总共跑了3个80千米。经过直观演示,挖掘了题目条件中的隐含信息,突破了解题过程中的难点,解答就得心应手了。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最佳作用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但有的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1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多媒体技术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让学生认识一个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课件动画依次展示。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理解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以看做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 抓住教学重点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在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通过课件动画惟妙惟肖的演示两辆小轿车相遇的全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使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了相遇问题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速度和就是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是从两车同时出发到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是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点。突破了这个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3 抓住教学关键点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多媒体技术,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2+1/3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时,首先展示课件(一),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图片,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是整个圆;然后旋转图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使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课件(二),并将两个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个异分母分数只有化成同分母分数,即分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的道理。这样,把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组课件当中,不知比传统媒体有几个不透明的图片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

4 抓住学生思维转折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先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既少走弯路,又能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动画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5 抓住学生思维困惑点

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多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课件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参考文献:

[1] [美]Thomas Armstrong(阿姆斯特朗).课堂中的多元智能.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80

[2] 袁军.教育心理专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

[3] 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95

[4] 杨庆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30

[5]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5

[6] 孔企平.小学儿童怎样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2001. 15

[7]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8]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5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效果;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27-01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众多媒体综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走进课堂,使常规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1、有利于教师整合写作资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口讲手写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奖课外丰富的写作资源与教材整合起来,有助于增大课堂信息量,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于那些写作中复杂抽象的问题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把写作重点难点讲清讲透,取得事半功倍学习效果。

2、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激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了兴趣。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突出体现了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现代信息技术活化了写作教学,声,像,图,文,情,境与看,思,说,写,读,评诸多手段的结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从而打破过去被动,沉闷的写作教学局面。

3、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训练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写作资源,如给一段寓言故事让学生看完材料后让学生审题,立意,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这几个环节都要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去思维,鼓励创新的同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狭窄,僵化,混乱大都是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在激活思维方面有着传统写作教学无法达到的优势。

4、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容量,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备课,教师可以准备有利于教学的相关资料,并利用多媒体便捷和清晰的字幕来代替板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接触更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了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写作教学中,通过电教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仔细聆听声情并茂的声响,认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反复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随机地引用材料或向学生介绍范文,对学生作文进行直观评改,引导学生点评,并广泛讨论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走出了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误区,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唤起他们的写作创新意识,让他们想创新,敢创新。同时,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手脑并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编辑能力,又培养了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带来的快乐。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是激发他们创新的源泉。

二、改进了写作教学方法,提高写作教学技能

是多媒体写作教学能根据不同情况提供有效的信息呈现方式,使学生自由的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成为信息处理的决策者,主动参与知识结构的重组和建构活动;二是可以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信息交流。三是使得语文老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四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师的写作教学技能,提高了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实验的能力。五是打破了传统观念对语文写作课堂的束缚,让课堂焕发出光彩。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写作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并不是对传统媒体与教学的绝对取代,而是将现代化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各种模式。我们肯定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运用多媒体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是现代化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组构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但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在具体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写作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上写作课时应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二是教师应该把握好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现时机,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他们创新的机会,老师不要代替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而不仅充当多媒体画面的观众。三是应该把握好多媒体效果的“度”,画面不要惹眼,看点不要太多,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四是画面的设计要和你所讲的作文主题相匹配,尽力营造写作意境。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 情景;兴趣;创新;知识体系;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把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快速地传送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数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使数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增长,用于计算、解方程、绘图像、解微积分方程、因式分解、数据统计、数值计算、符号演算、机器证明、图形演示以及进行思维实验都能以更加快捷的方式进行.数学实验室软件能够动态地揭示知识的构造,并形象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表述,而且能动态地呈现问题产生的过程,并自动解决,相互推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设疑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 在这种教育“气氛”中,学生变得消极、冷淡、厌烦.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思想不活跃,知识面不宽广,综合能力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将教材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教学“粉笔+粉笔”的单调模式,从而达到声画同步的教学效果.将多媒体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

例如:“农场养的白兔比黑兔多16只,白兔有94只,黑兔有多少只?”(题目要求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这时采用计算机学习软件制作课件:一群白兔和一群黑兔,他们排着两列整齐的队伍有秩序地走进农场(要求是一只白兔和一只黑兔同时进场,不能单独进入),最后场外还有16只白兔不得进场.此时问学生怎么办. 最后教师用动画效果,加进来16只黑兔(与白兔相等)才得进场.学生很容易发现:把黑兔的只数看作x,再加进来16只正好与白兔(94只)相等.通过演示,很快地列出等式来:x + 16 = 94. 有了这把辅助解题的钥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这一亮点作出一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一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使射线绕着亮点旋转,在不同的位置停下,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