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导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工程导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工程导论范文1

1.噪声影响

水利工程是一种大型施工工程,施工量大使用的工程机械也多为大型工程机械,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污染问题—噪声污染问题,大量工程运输车辆的行驶、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都会对周围环境噪声严重影响,导致施工现场周围居民无法正常休息,干扰学校、企业主体的正常运转。

2.水域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产生的最主要的环境影响就是水域环境的污染问题,这一污染问题又可以细化为生物污水的污染问题和施工污水的污染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临时驻扎会产生较多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的肆意排放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等行为可能会导致含有水泥砂浆的污水流入施工水域,对施工水域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一些大型施工机械的运行可能会导致油污流向施工水域,造成水域油污污染。

3.空气质量影响

在水里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空气质量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型工程机械运行产生的空气污染,一方面是水里工程必要的爆破造成的扬尘污染。其中工程机械的造成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因为工程机械运动过程中不仅自身会产生尾气污染还会激起尘土,增加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施工区域的反复碾压干裂会加剧这一污染问题。与之相比爆破造成的空气污染存在着明显的时间限制性,只会对爆破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4.固体废弃物影响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水里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最为明显的污染现象,施工中挖出的大量废弃土体,以及施工中剩余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废弃物不仅会侵占正常的生产生活用地,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同时在固体废弃物的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扬尘污染,由此可见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一个影响较为深远的污染现象,应该在水里工程施工伊始就进行长远的规划。

二、生态工程原理指导下的水利工程施工原则

1.互补共生原则

互补共生原则是从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体出发对施工过程的一种优化控制,在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中,互补共生原则要求施工主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同一个施工过程,对同一种资源利用形式进行优化配置,切实实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水利工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为例,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而施工主体的临时生产生活也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

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工程,目的是促进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统一性发展,让自然环境能够发挥出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在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活动中,应该兼顾水利工程施工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具体而言就是即改造区域内的水文环境是吸纳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利益,同时也要保护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污染问题为例,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治理区域内的水文环境,使得河流湖泊能够更好的为沿岸的社会经济活动服务。建设施工中的水污染问题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相左,所以应该严格的控制,在具体施工中应该以挖掘处理池的方式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提升模具严密性、确保施工机械的完好性措施对施工中造成的施工污染和工程机械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3.优化空间利用原则

水利工程施工涉及的范围很大,在施工中环境问题的影响覆盖面较广,这就要求施工主体在施工设计期间,对空间资源进行优化利用。从水利工程施工的角度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对水利工程的空间资源利用进行合理配置。以水利工程的噪声污染为例,在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活动中,要根据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因素的实际,对施工位置的选定进行考量,同时要结合周围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运输车辆的运输道路,尽量避开办公区域、学校,尽量避免夜间施工确保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这种“以人为本”的水利工程施工空间利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对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

4.循环再利用原则

循环再利用原则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水利工程施工理念,主张从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整体出发,对水利工程施工因素进行优化配置。从理论角度来看,如果资源配置主体的视角足够宽阔,世界上是不存在没有价值的物质的,垃圾就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所以施工主体应该开阔视野从更广泛的角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剩余施工材料、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例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就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净水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清洁水资源可以直接放排到自然水体中,也可以直接用于水利工程施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可以借助压力铸模技术压成规格统一的硬结体,用于对水体沿岸位置进行处理。循环利用的思想并不局限于以上种种,强调的是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环境实际和工程的施工实际来进行。

三、实例分析—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

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师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是优化水资源分配环境、防洪抗汛、提升农田灌溉水平的重要水利工程。

1.施工方案设计

在施工设计之初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原计划依据“低料低用、高料高用”的原则设计两个原料场,两个原料场的设计将会引起300户居民的集体搬迁,并且要修筑运输公路和必要的桥梁。设计主体运用互补共生性原则对这一施工方案进行了完善,主要的措施内容是将两个原料场合并,采用两个料场合并方案,在工程效益方面可节约投资904.75万元,提高施工效益近一倍;在生态效益方面可减少移民征地并避免了对村民正常生活的严重影响,还可以为规划的旅游业创造条件。

2.废弃物场地、临建场地的统一规划

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规模比较庞大,最初设计方案中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递解方案,按照这一设计方案土建机修厂、钢木加工厂、沙石料场和拌和楼以及机电安装办公生活区分别位于,水利工程施工场地不同的位置,相应的工程机械停放位置、水泥等原料的储存位置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区域都是分散开的,鉴于这种分散的占地现象,设计主体运用共生互补与时程需求协调等原理,对土地资源占用进行了统一规划,将土建机修厂和钢木加工厂,沙石料场和拌和楼规划到一个区域,不仅提高了相关施工活动的效率,而且节省了占地资金30万元。

四、结论

水利工程导论范文2

关键词:道路改扩建排水工程 施工管理

良好的道路离不开排水系统和其它附属构筑物的支撑,道路的多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更离不开优质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运转的正常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道路甚至较大范围的道路交通系统运转的正常与否。地下排水系统和路面内部排水系统构造复杂,维修难度大,投资较大,因此在改扩建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设计,防止由于内部排水设施布设不当而引发水损害。在改扩建时布设完善的排水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对排水设施的改扩建研究较少。如何在改扩建过程中布设合理的道路排水系统,使道路始终保持干燥稳定的状态是现在亟待解决的课题。

1路面水损坏的危害及进水方式

1.1水损坏的危害

长期积滞在路面结构中的自由水对路面将产生以下有害影响:1)使无粘结粒状材料和地基土的强度降低。2)使混凝土路面产生卿泥,随之出现错台、开裂和整个路肩破坏。3)由于移动车辆产生的高动水压力,也会引起柔性路面基层的细颗粒产生卿泥,导致路面车辙、开裂、最后失去支撑。4)在冰冻深度大于路面厚度的北方地区,高地下水位会产生不均匀冻胀。5)与水经常接触将使沥青混合料剥落,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产生龟裂。

1.2道路维修和改扩建过程中水进入方式

进入道路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途:①路面下渗水。当雨水降落到路面上时,大部分水会沿路面表面排出路基范围,但还是有一部分水会通过路面的裂缝或孔隙进入到路面结构内部。②地下毛细水。当道路位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同时路基填土毛细作用又比较强烈时,地下水会通过毛细作用进入到路基内部。③侧向渗入水。侧向水进入到路基大致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当地表积水及路堤低矮时,水从侧向渗入路面结构中;另一种是在路堤较高且未作坡面防护或坡面防护受损时,水从路堤侧面渗入。④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在中央分隔带没铺筑表面防水层且没有设置中央分隔带内部排水设施的情况下,当雨水降落到中央分隔带内时,部分水会下渗到道路面层和路基中。当水分进入到道路内部时,在车辆荷载和环境因素的反复作用下引发道路水损害,使路基稳定性下降,路面的使用性降低,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只有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才能保证路基的稳定,路面的使用性能,以及行车安全。

2改扩建工程中央分隔带排水方案

2.1中央分隔带排水方法

中央分隔带铺面是将分隔带封闭,不让水分进入的一种方式。常见的铺面方法有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封闭、设置沥青石屑分层等。中央分隔带铺面的优点为:投资较小、施工方便;一定时期内能有效阻隔地表水下渗。

2.2锯槽防渗墙

锯槽防渗墙是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两侧的一种隔水措施,主要是防止水分通过分隔带进入路基路面结构中,引起道路水损害。锯槽防渗墙的优点为:墙体厚度小(厚度一般不超过300mm)、施工简便、速度快、消耗少、防渗效果好。缺点为:只有单一的防渗作用;与路基弹性模量相差大,刚性材料防渗墙易受外力影响产生裂缝,大大地降低其防渗效果;缺乏实际的应用经验。防渗墙一般情况下是水利工程大坝、堤防、围堰等水工建筑物防渗的一项重要技术工艺,近年也有用在高速公路工程中。锯槽防渗墙能有效的阻止中央分隔带下渗水渗透到路面结构下的路基,起到降低路基含水量的作用,尤其在距离路基顶面较近的范围内,效果更为明显。

2.3碎石排水墙

沿中央分隔带两侧开挖一定深度的槽,回填碎石压实,深槽周围包裹反滤织物(土工布等),防止渗入水携带的细粒将防渗墙堵塞。进入中央分隔带的渗滞水通过迁移进入空隙率较大的碎石墙,水分沿墙体下渗汇流到墙底的集水管,再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从而保证路基在大部分时间内处入干燥状态。这种方的布设方法与锯槽防渗墙相似,但作用原理却恰恰相反。墙体厚度小、施工简便、速度快、消耗少;能将渗入中央分隔带的水排出;可排除中央分隔带和原有路基中含有的渗滞水,符合改扩建的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位;与路基模量相差小,变形协调;污染相对较少。碎石排水墙同样能够起到阻止中央分隔带下渗水的作用,但由于其能将下渗水排出路基范围,因此碎石排水墙的排水效果更为明显。

3改扩建工程中防护与加固处理措施

3.1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主要是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湿度变化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兼顾路容美化和协调自然环境。常用的坡面防护设施有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两种。植物防护,可美化路容,协调环境,调节边坡土的湿度,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它对于坡高不大,边坡比较平缓的土质坡面,是一种简易有效的防护设施,其方法有种草、铺草皮和植树;对于不适宜于草木生长的较陡的岩石边坡,可以采用抹面、锤面、喷浆、勾(灌)缝。

3.2冲刷防护

沿河路基直接承受水流的冲刷,为了保证路基坚固、稳定,必需采取措施予以防护。防止冲刷的措施有两种:一种是加固岸坡的直接防护,直接防护措施除前面讲的坡面防护和石砌护坡外,还有抛石、石笼、柔性混凝土块板及浸水挡土墙等;另一种是改变水流性质的间接防护,间接防护措施包括各种导流构造物,如丁坝、顺坝及拦河坝等。为了在洪水下降后,路堤迅速干燥,减少冲刷,应在抛石背后设置反滤层。抛石时,宜用不小于计算尺寸且大小不同的石块掺杂抛投,使抛石保持一定的充实度。如采用嵌固的抛石防护类型,宜采用打桩嵌固方法效果较好。

3.3支挡构筑物

支挡构筑物的作用是支挡路基体,以保证路基在自重及各种自然围素作用下保持稳定。常用的支挡构筑物主要是挡土墙。挡土墙是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以防止其变形失稳的结构物,可以利用石料修建干砌或浆砌石料挡土墙,也可以利用水泥及钢筋、砂石材料修建混凝土挡墙及钢筋混凝土挡墙。由于挡土墙的种类不同,其施工方法也千差万别,在此不在赘述。

3.4路面排水系统

旧路改扩建工程中布设内部排水系统时无法再采用新建道路时的布设方法,因此道路改扩建工程内部排水系统的布设应根据实际道路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采用道路改扩建方案以前,应认真分析旧路面水损害的程度和水损害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设置排水设施,避免原有水损害的再次发生,同时加设排水预防性排水设施,防止由于排水设施不健全而产生水损害。在设置砂砾垫层时,因在砂砾垫层的上下面处分别设置反滤层,防止细颗粒进入砂砾垫层,影响排水效果。具体处理方法如下:对原有路面表面做简单清表处理,然后加铺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凝土。在原有路面外侧边缘设置排水渗沟,在新建路面基层下设置砂砾垫层。新旧路拼接处的渗沟和新建道路基层下设置的砂砾垫层组成路面内部排水系统。

水利工程导论范文3

在研制设计系统时,主要包括收费系统、水表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用户权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管理系统几个方面。其中收费系统主要包括总表收费、户表收费以及IC卡水表收费三大系统;水表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总表、IC卡水表以及分户表进行管理;计划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查询年度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制定自来水公司的水量资金计划表和年度计划;每一名用户拥有的权限都不以一样,通过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可以对每级用户的信息进行查询;财务管理系统就是实现用来统计财务报表,并且还能够实现整个供水公司内部联网,从而进行数据传输;工程技术管理系统用于自来水改建和新设工程的预算,预交工程款、收取基建临时用水以及管网巡视和维护等。在进行设计研制系统时,全面的用户数据统计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够迅速对各种有用的数据进行及时统计,使管区内的供水管理变得更加全面和细致。

2、管理系统主要功能简介

2.1系统管理

参数设置可以用来设置系统的全局参数;操作员管理可以对本软件的操作员信息进行管理,设置操作员的权限等;数据备份及还原能对数据库的所有数据进行备份和还原;除此之外还有查看所有上机记录的管理系统。

2.2基础资料

区域定义就是为了方便管理及信息查询统计,将用户按地理位置划分区域;抄表员定义就是对抄表员信息进行管理;用户类别定义就是将用户划分不同类别的用户,如:居民用户、单位用户等。不同的用户可以打印不同格式的发票、采取不同标准的滞纳金计算规则;水表位置定义就是标识水表的位置(如:厨房、卫生间等),以便分类统计用水及水费信息;水表口径定义主要作用就是标识水表的口径,以便分类统计用水及水费信息;水表状态就是标识水表状态(如:正常、定额、报停、注销),以便根据水表状态不同管理水费;用水类别定义就是不同的用水类别,水费价格不同,收取的附加费也不同。可定义阶梯水价。附加费定义就是定义附加费的名称、缴费标准。

2.3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主要用于管理用户、水表信息。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号、用户名、用户类别、所属区域、所属抄表员、地址、电话、开户行、银行账号等信息。既可自动编写用户号也可以人工编写用户号。需特殊说明的是每个用户可以设置最多99个水表;水表信息包括:水表号、水表指数、水表位置、水表状态、用水类别、水表口径、用水定额、用水下限、用水上限、厂家、出厂编号、规格等信息。

2.4水费管理

水工录入水费就是将抄表员的抄表数据(本月水表指数)录入数据库,生成水表的本月用水量、水费等数据;定额水费录入就是对于采用定额方式管理的水表(水表状态为定额),可根据其定额自动成批地生成本月水费;就是抄表机通讯:通过抄表机抄表可以减轻手工抄表、录入水费的劳动强度;审核水费就是水费录入完后,还不能进行收费,只有经过审核无误后,才能进行收费。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检查在手工录入过程中的手误;取消审核与“审核水费”相互对应,当水费审核后就不可修改,本功能可取消审核结果,修改审核后的水费;结转滞纳金就是自动计算并结转欠费用户的滞纳金,本功能可在每次启动本软件时自动启动。

2.5收费管理窗口

收费就是在收费大厅设置收费窗口,在本模块中输入用户号或划磁卡,调入该用户的欠费信息,进行收费,同时打印发票,完成收费。对于用户缴纳的超过应收水费的现金可自动存入预收账户;预收水费就是为了减少用户每月都到收费大厅交费的麻烦,可以对用户的水费进行预收,待各月水费生成后,自动冲减用户的预收水费;减免水费就是对特殊用户的水费或通过本模块进行减免;银行托收就是生成银行托收数据,通过银行托收水费;收费发票作废与补打与“窗口收费”对应,作废已经保存的发票,或补打未打印的发票;预收收据作废与补打与“预收水费”对应,作废已经保存的收据,或补打未打印的收据;减免凭证作废与补打与“减免水费”对应,作废已经保存或凭证,或补打未打印的凭证;收费结算就是每日收费员打印反映该收费员本日收费情况的结算单。

2.6信息统计与查询

对通用信息查询或统计时,可以按各种方式和条件查询或统计用户、水表的详细信息;也可按各种方式和条件查询或统计应收水费、欠费、抄表等详细信息;还可以按各种方式各条件查询或统计收费信息、预收信息和减免信息;如果有其他需要,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信息。

3、营销管理新系统的应用及效益

操作简单,简便快捷是该系统最大的特点,运用到实际的管理中能够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新系统的运行,用户能够直接到银行进行交费,能够节省用户的时间,带来很大的方便。通过用户自己预交水费,能够避免存在人情水的现象。新系统对收费票据做出了统一,大大节约了印刷成本。还能够减少收费人员和调查人员的工作量,能保证人钱分离。通过新系统的运用,能够和国际接轨,对美味用户信息实现代码化与规范化,使每个部门的结算依据统一起来。在整个供水公司之内内实现联网,能够通过管带将各种数据直接传输出去,与传统的制作报表相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因为每个用户水帐标识号的编制和入户管线有着紧密的联系,,电脑能够通过搜索水帐标识号从而对对每一个供水区域进行确定,然后计算出该区域的供水管理营销差,在进行营销管理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时,这一点极其重要。

4、结束语

水利工程导论范文4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

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1 道路拆除与恢复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必然涉及到一定路面的拆除与恢复工作,为了能够保证施工安全及路基质量,在道路开挖前应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开口宽度,用白漆标出开挖线之后用切割机将路面切断,用挖掘机对破碎的混凝土路面及碎石等垫层进行开挖并合理堆放以备后用,管路施工完成后的沟槽回填工作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及使用功能,尤其是在高原地区更应注重沟槽回填质量,一般对回填土或砂采用夯实或灌水密实,之后采用压路机分层碾压,回填应分层回填及夯实,并应控制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25cm,夯实后采用核子密度仪测量密实度,待其压实率达到95%以上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2 公共设施保护 管道沟槽施工应根据土质情况采用支撑以免造成滑坡、塌方,若施工遇到建构筑物基础或电杆、灯杆等应制定防止下沉或变形措施后方可施工,一般应采用钢板桩加固方法;施工地区地下水量丰富则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排水,应制定合理措施以保证地面不发生过大沉降而影响周围建构筑物使用安全;在埋有高压线地区内开挖时要求挖掘机不能在其正上方开挖,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管线和各种构筑物应尽量迁移,若不能迁移应人工开挖使其外露之后采取吊托等加固措施。

2 管道施工

2.1 沟槽开挖与支护 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类别及性质确定槽帮坡度,对于较深沟槽宜分层开挖,挖槽土方应合理安排堆放位置以防止塌方;根据槽底宽、槽深边坡坡度及层间留台宽度来确定开槽断面,根据管道结构宽度加两侧工作宽度确定槽底宽度;雨季施工应在沟槽四周叠筑土埂,必要时在埂外开挖排水沟以防止雨水流槽内,必要时加设集水井用泵抽水来防止槽底泡水;开挖过程中随时对槽底进行高程检验,采用机械开挖时在槽底高程以上20cm应改换人工进行清挖以防止超挖,若遇超挖应采用碎石回填到设计高程或填土夯实,并保证其密实度不低于天然地基密实度[1]。

2.2 管基施工 管道垫层应按照设计宽度、厚度进行摊铺,铺设完成后尽快浇筑混凝土以免对垫层造成破坏,基础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钢模板立模,并应复核槽底标高和模板顶弹线高程,以确保平基厚度及高程,并防止支杆的支撑点不直接支在松散土层,采取加垫板或桩木的措施以保证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浇筑后应先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后用平板振动器振平及抹平,一般第一次先将基础浇筑成水平状之后浇筑管座。

施工中若遇到雨水或其它客水进入沟槽,应采取排水措施将其清除干净之后铺设砂垫层以保证沟槽施工防止带泥水浇筑平基混凝土。

3 管道安装

给水管一般采用从上向下安装,排水管采用自下游向上游安装,若管线质量较大应采用吊车吊装,吊车开行至沟缘2m处即应停止以避免沟壁坍塌,下管时应专人指挥,绑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以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若施工:现场狭窄不宜采用机械施工则应采用人工压绳下管,管路进入沟槽时应防止其与槽壁支撑及槽底或槽内管道碰撞,并应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

管道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近年来管材尤其是给水管材多种多样,施工工艺也不尽相同,管道安装前必须垫稳,不能有倒坡现象,管道内不能存有泥土、砂浆等杂物,管道接口缝隙宽度应均匀。若需水泥砂浆抹带施工则应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并保证砂浆搅拌均匀以确保其强度及和易性,抹带施工前应将管外壁凿毛并洗刷干净,之后根据管径进行抹带施工.,抹完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以防止空鼓、开裂;对于直径不大于600mm的管路,在抹带施工的同时应配合用麻袋球等在管道内来回拖动以便将流入管路的砂浆托平,对于管径大于600mm的管路应勾抹内管缝;若需铺设钢丝网加强则应保证钢丝网与管缝对中并保证其搭接长度和插入管座深度不小于10cm。 转贴于

4 检查井、截门井施工

市政给排水检查井施工容易出现基础尺寸及高程偏差较大,井壁砌砖通缝、砂浆不密实、不饱满,抹灰面起鼓发裂等质量问题,因此在检查井及截门井施丁中应尽量避免带水浇筑垫层和基础,并要保证基础的几何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并待垫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砌砖施工;井壁砖砌筑应保证竖直度,不得有通缝,灰浆饱满,砖缝平整,抹面要压光,不能有空鼓、裂缝现象;污水检查井雨水流槽高度应与主管内顶相平,下半部分是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上半部分与两侧井墙平行,其宽度与主管管径相同,雨水流槽高度应与主管半径相平,流槽形状应为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井内踏步若为灰口铸铁材质必须保证其安装牢固,污水井内踏步必须刷防锈漆,井盖安装时必须保证井圈座浆饱满,井盖与井圈配套,必要时采用重型井盖。

5 土方回填

应严格控制回填土土质,内部不能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块及硬土块,回填土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进行回填前应对土壤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检测其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回填时应保证槽内无积水,并不能回填淤泥、腐殖土冻土及有机物;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不大干30cm.在夯实后对每层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回填,并同时对管道两侧进行回填保证两侧高差不大于30cm;最终保证管沟胸腔部位密实度不小于90%,管顶上50cm范围内部位密实度应处于85%-90%之间,再向上部回填士密实度应同路基密实度相同。

参考文献:

[1]李志鹏,等.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水利工程导论范文5

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及预防措施

1.1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1.1.1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1.1.2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①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②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③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1.2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1)产生原因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2)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

5)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如果采用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②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③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④一般情况下,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

6)闭水试验是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其间难免出现三两次不合格现象。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

1.3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1)产生原因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井内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2)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1.4回填土沉陷

(1)产生原因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2)预防与处治措施:

1)预防措施。①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械。②沟槽较窄时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③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④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

2)处治措施。①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②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的,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③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

2.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的防治管理措施

2.1加强施工图纸的审核

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由于施工图纸审核不严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还会影响到施工的整体进度和安全,因此,在排水工程施工的防治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对于施工图纸的审核,并且与设计单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全面了解排水工程的管线长度、管材规格、走向、坡度、井位数,以及与施工区域的相关地质和水文资料,进而才能保证排水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2.2严格检验管材质量

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防治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严格检验管材的质量,其中包括管材的规格、型号、管径、厚度、长度、材质、耐腐蚀性、抗老化性等,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组织棺材的质量检验。在排水工程管材的质量检验中,质检部门需要备份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及力学试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同时,在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前,技术人员还要对管材的进行逐节检查,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管材应立即退场,不得强行将劣质的管材使用于工程中。

2.3加强管道安装质量的管理

一般情况下,管道安装在垫层平基验收合格进行,并且保证基础部分达到规定的强度。在排水管道的安装作业中,施工单位一定要选择性能优越的接口填料,并且按照规范的试验流程进行不同配合比的比较,以保证施工工艺组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进行排水工程管道接缝处的抹带施工时,首先要对接口缝的内部进行清洁处理,如果存在较为清楚的杂质可以采用凿毛处理方法。在进行排管前,施工人员要对基础表面的杂物、淤泥、积水等进行彻底的清除,并且通过反复的测量确定高程样板的中心位置及标高,确保管道自下游排向上游依次排开。在排水管道下管时,通常需要使用大型的吊装机械,并且由人工辅助完成,要注意保证下管作业中的人员安全。吊装机械要停靠于沟边缘2-3m处,以避免出现沟壁坍塌的现象,进而影响到沟槽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不便使用大型机械进行管道安装的位置,可以采用人工压绳下管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

2.4做好闭水试验

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施工防治管理中,闭水试验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进行排水工程闭水试验时,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需要进行3-4次试验。如果在试验中发现部分管材或管材接缝处存在渗漏问题,应在管材表面做好标记,并且在管内水完全排干后,进行仔细的检查,查找渗漏点,并且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较小的渗漏点或缝隙一般可以采用防水涂料或水泥浆涂刷的处理方法,对于出现严重渗漏问题的管材要返工处理,及时更换质量合格的管材。

3.关于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防治管理的建议

(1)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中,市政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成立工程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监督、检查部门。施工单位也要积极接受市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建满足施工防治管理要求的机构,并配备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管理。

水利工程导论范文6

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转变

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是演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利用已日益社会化,城乡间、部门间、地区间相互冲突的竞争性和利用日益加剧,传统计划经济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以工程措施为主导的水利战略的局限性已日益显露。

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在传统工程水利的内涵里,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效益和费用)的问题,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家的投入问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而政企不分体制所形成的自己评价工程并由自己负责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更加剧了各级水利部门“重工程建设,轻资源管理”的倾向,争取国家投资,加快水工程建设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目标,忽略了面向社会履行资源管理职能。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使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修好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路。

1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2 当前的水利工作要注意以下四点

(1)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解决我们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

(4)水利一定要认真研究经济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水利工作思路的这种战略性调整,形象直观的提法,就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理论科学的提法,就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21世纪,科学治理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坏境恶化三大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利建设的历史性任务。资源水利的理论内涵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要重点抓好七个工作领域:防洪、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土整治、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城市化进程、跨流域调水。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任树梅,杨培岭.水资源保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