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河北省;现代农业;问题;对策

前言:党的十报告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要素和科学经营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生产。[1]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央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河北现代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节水工程、生态环境、农村面貌都卓有成效;生产经营体制方面,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检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逐步完善。但是,河北省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现代农业专业人才不足。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技术推广深度不够,农业教育的重视不到位,没有形成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绝大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接受农业技术的能力较弱,严重阻碍河北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规模生产方式,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平均每个农户的占地规模只有0.5hm2,畜牧业的养殖规模也比较小,传统的家庭小规模养殖仍是畜牧业的主体。实施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明显增加。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渠道扩大,不单单只依靠粮食种植,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下降,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龙头企业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地位不对称,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形成买断关系,由于农产品易腐烂、不易运输等性质,很容易形成买方垄断,使农户处于不利境地。另一方面,双方的合作层次较低,只停留在原料生产阶段,未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专业知识教育。农民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农业素质持续提升的根本所在。针对河北省农村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的情况,政府应开展范围广、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在农村开展全民农业知识教育普及工作,聘请农业研究专业人才定期对村民传授农业理论知识,提高农民整体的知识文化水平。其次,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根据各地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农业产业特色等不同情况,进行相适应的知识教育、农业技能培训,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最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设各类农业知识、实用技能的学习平台,使农业知识教育充斥在农民身边。

(二)加强土地规模经营。鼓励支持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实行机械化、自动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作物产量及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方面,鼓励支持引导农户间合作经营,以村、镇为单位,在耕地、播种、除草、除虫、收割、秸秆处理等环节实行统一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鼓励有能力、有资金的农户,采用承包、租赁的方式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土地经营权集中到个人,形成小型的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系,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代表农户的利益,与龙头企业协商谈判,与龙头企业建立健康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展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层次和合作范围,形成原料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一系列深层次的合作。加强政府在该利益链及机制中的协调作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补贴政策等,保护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双方的利益,减少矛盾纠纷。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现代农业;内涵;特点;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67-01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膨胀、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加大等问题日渐突出。普遍存在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及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减灾、防灾、抗灾害能力低的“四低”现象[1-2]。可见,基于传统模式的农业发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现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就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及建议探讨如下。

1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形式、现展理念发展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限性;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

2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是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日益显现。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单一种植业为主向优质生态农产品及深加工业发展转变,由产量、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转变[3]。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初步构筑起贸工农相衔接、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运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发展领域。三是科技创新推广转化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建立起以镇农技推广部门和龙头企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镇、村两级完善的农技推广网络。四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田水利、道路改造和农机装备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4]。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稳步发展。

3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依然存在

一是思想认识在淡化。由于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较多,同时农业地位的低下,农业工作存在放松和部分失管现象。二是为农服务在退化,科技支撑力量还比较薄弱。镇级农技体制行政化倾向严重,农技人员在岗率低、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与农民对农技的需求不相适应,工作开展难度大,现行农技体制有待改革。

3.2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低,抗御风险能力有限

农村实用人才缺乏;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关系不紧密,带动能力不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农户分散经营,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等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存在。此外,农业保险体系尚未建立,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应对市场风险机制缺乏。

4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4.1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切实保障有效运作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是解决目前农业领域小规模生产、粗放型经营、分散性组织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管理服务的作用。

4.2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健全保障机制,并且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户把闲置的承包土地流转出来。二是提高规模经营质量和水平。抓好政策导向和培训,选优汰劣。三是探索新型经营形式。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新的土地规模经营形式。

4.3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但就产业而言,比其他非农产业具有明显的弱势,不但点多、线长,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任何时候都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和保护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4.4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农业技术人才

要整合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投入,组织科技攻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多方面引进农业科技人才,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继续开展“阳光工程”,使农民熟练掌握1~2项实用技术,真正做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5参考文献

[1] 卢良恕.论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农业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4-6.

[2] 陶武先.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J].中国农村经济,2004(3):4-12,33.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 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337-02

为加快兴宁市现代农业发展,兴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按照梅州市“三大农业、产业”的定位,紧紧围绕“强基础、稳粮食、保供给、促增收”的目标,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强化科技、设施、装备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就兴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1 兴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兴宁市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加强规划、稳步推进,建设基地、扩大规模,培育龙头、示范带动,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加强保障、确保落实等方面做好工作,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1.1 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目前已建成6个大类共59个主要农业产业基地:一是优质稻基地。重点建设福兴、龙田、宁中、新陂、刁坊等镇1 333.33 hm2优质稻示范基地,通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抓好农田标准化系列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兴宁市粮食综合生产水平。二是油茶基地发展迅速。目前种植面积1.33万hm2,挂果面积逾6 000 hm2,年产值近2亿元,建成万亩油茶基地4个,油茶已逐步成为农业支柱产业,2009年被国家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油茶之乡”。三是蔬菜基地。全市有大型蔬菜基地4个,6.66 hm2以上基地24个。示范性基地有:①新丰盛公司刁坊有机蔬菜基地。该基地现有种植面积133.33 hm2以上,其中大棚200个以上,2009年获得有机产品转换认证,列为定点供港蔬菜基地。目前基地效益显著,瓜果类年产量约300 t/hm2,产值约为37.5万元/hm2;叶菜类年产量为90 t/hm2,产值约为27万元/hm2。②径南千亩订单蔬菜基地现有面积200 hm2,主要生产良种茄和毛瓜等蔬菜,年产值200万元以上,利润30万元以上。四是优质茶基地。主要有兴宁市茶林场、径心宝山茶场、黄蜂窝茶场等。在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兴宁单枞茶的品牌优势,稳定茶叶面积,提高产品质量,重塑名茶基地,打造名茶新品牌,全市优质茶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五是优质水果基地。主要有合水龙眼基地、龙威公司柚果场、大坪八斗种福利果场、石马沙田柚场、坭陂东湖果场、径南镇兴旺果场等。在抓水果基地建设方面,重点以龙威绿柚、八斗种沙田柚、龙眼等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为龙头,全力推进水果产业快速发展,目前龙威绿柚远销国内外,兴宁龙眼被誉为“南国人参”和“南国珍珠”。六是桑蚕基地。主要有黄槐、刁坊、龙田桑蚕基地,这些基地与兴宁市国锋桑蚕专业合作社联结。兴宁市国锋桑蚕专业合作社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是粤东唯一的一个集桑苗种植、蚕种生产、蚕茧收购、蚕业技术服务和蚕茧深加工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目前该社联结农户300户以上,种桑养蚕面积逾133.33 hm2。

1.2 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52家(省级3家、梅州市级24家、兴宁市级25家)。这些龙头企业带动农户8万多户,其中全市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加工业产值已达1.85亿元,加工企业带动农户1.14万户。部分龙头企业在升级发展中积极带动农户发展种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带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快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快,截至目前,兴宁市共有农民专业协会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3个,共有会员2 500户(个)以上,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食用菌、种子及农资服务等产业。

1.4 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

近年来,兴宁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围绕油茶、水果、茶叶、禽畜产品为主。较有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广东富农食品有限公司、兴宁市树人木业有限公司、兴宁市宝山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兴宁市南华茶业有限公司、兴宁市国锋桑蚕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50多个,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约10个,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企业20多个。据目前统计,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产量已达17.16万t,产值5.29亿元。

1.5 “三品”认证有新进展

目前兴宁市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定、认证的单位有10个,认定面积932 hm2,认证产品4个;获得“绿色食品”产地和产品认定、认证的单位1个,面积40 hm2,认证产品1个;获得有机食品认定和认证的单位3个,面积155.53 hm2,认证产品37个。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2010年以来,对全市1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市场、超市、基地进行不定期蔬菜、水果、茶叶抽样检测,每个月大约检测200个样品。2010年投入逾200万元扩建农产品质检中心办公楼,并购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达到年检测1万个样品的能力,检测范围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保证全市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用安全。

1.7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改善

2007年以来,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和标准化示范区等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共改造中低产田3 350 hm2,新增灌溉面积800 hm2,改善灌溉面积2 270 hm2,有效提高了基本农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还不够牢固

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利系统不够完善,中低产田面积大(全市1万hm2左右),农业投资不够,农业科技和装备落后,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建设跟不上形势。

2.2 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面不广,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在精深加工方面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3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少,竞争力不强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辐射面窄,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速度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2.4 农产品流通不畅,价格不稳

一是没有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二是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硬件不到位,管理比较散乱,包括城区在内,没有建立规范的农产品集散市场和运输流通渠道;三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立不健全。

2.5 各级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

各级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认识程度不高,特别是没有形成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机制和出台相关政策资金扶持或借贷资助等,从而造成兴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兴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3 对策

3.1 粮食生产方面

打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金字招牌,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办好福兴、龙田、宁中、新陂、刁坊等镇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在全面提升兴宁市粮食综合生产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粮食加工环节,扶持建设粮食加工企业2家,创立品牌,并通过这些企业在宋声、罗浮镇建立66.67~133.33 hm2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3.2 水果生产方面

以龙威绿柚、八斗种沙田柚、坭陂东湖水库有机柚等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和有机产品为样板,推进全市水果提质增效,打造品牌。同时巩固发展传统龙眼生产和加工,探索开发水果深加工项目,形成高效益产业。

3.3 茶叶生产方面

充分发挥兴宁市单枞茶的品牌优势,在稳定现有面积基础上,重点抓好提质增效,重塑名茶基地,打造名茶新品牌,确保全市优质茶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

3.4 有机蔬菜方面

以广东新丰盛刁坊有机蔬菜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附城镇发展蔬菜基地化种植,不断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真正实现农业产业链。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园一区一基地”发展规划,加大推进精致高效农业项目建设。逐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重点抓好龙田项目区的招商和项目实施。

3.5 农业龙头企业方面

结合兴宁市实际,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原则,继续落实扶持政策,进一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切实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在搞好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跟踪服务的基础上,每年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力争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0万户以上,全年户均增收4 000元以上。

加快发展涉农行业协会和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使更多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积极探索和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1-2],促进和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农产品市场推广优势与合作社、农户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之间的良性互补,推动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合作,力争突破兴宁市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的瓶颈,逐步形成企业规模效应,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3-5]。

3.6 市场拓展方面

在市场拓展上抓力度,合理布局建设农贸市场、规范市场管理,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和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大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市场份额最大化。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传播手段作用,搞好农产品信息收集、整理、和应用,加快形成联结到户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提供高效服务。

3.7 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

抓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进一步完善,使兴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全面开展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6-9]。

4 参考文献

[1] 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4, 35(3):154-158.

[2] 李燕凌,汤庆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641-645.

[3] 刘爱军,张臻,丁振强.试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战略[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6):119-121.

[4] 黄建军.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选择[J].未来与发展,2009(12):72-74.

[5] 赵其国.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土壤学报,1997,34(1):1-9.

[6] 戴小枫,边全乐,付长亮.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与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504-507.

[7] 王高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赴北京学习现代农业的考察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28-29.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忻州市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在忻州市发展现代农业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于加快忻州现代农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1 值得肯定的工作措施

1.1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一是坚持重点选择。项目的选择上坚持三项原则,即: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强、受益面广。以该原则选择确定主导产业和具体项目,坚持从示范性入手,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忻、定、原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县。二是坚持严格实施。项目的实施上坚持突出主导产业,实行重点投入。立足当地资源,抓住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集中资金,重点投入,解决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重点技术难题,重点对水、电、路、气及场地硬化等公用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并为主导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三是坚持转变经营。突出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及联户、联营等多种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利益互动机制。

1.2规范运行,强化监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行“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自主选项”管理模式,全市从制度建设、责任落实、机制创新、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方面狠抓工作,确保支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一是进一步加强制度约束。按要求细化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制定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和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二是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做到项目建设有人管,其中部分项目由县政府与实施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将项目建设纳入县政府对乡镇的目标考核。乡镇、村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作业标准等。三是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对项目多、资金量大、涉及面广的县实行重点监管,采取突击检查,鼓励群众监督举报等方式。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检查验收、核查、抽查等工作。

2 目前起到的综合成效

几年来,全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十二五”时期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是推动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支持下,各地培育了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一定地位,惠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业。二是保障了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主导产业的提质增效,为各地“米袋子”“菜篮子”产品提供了有力保障。粮食方面,各地粮食总产、单产显著提升。三是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各地在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时,通过对农田水利、养殖小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关键环节的支持,提高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四是带动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项目的实施直接给当地农民群众带来经济利益,特别是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提升,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多,都有力的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 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

3.1高新技术应用不够 与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相比,存在着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技术应用范围小,智能化微滴灌设施应用面积少,高产优质新品种储备不足,新型农业机械更新速度缓慢,新技术引进滞后等问题,要加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无论是品种、技术、设施、设备都要大量引进、加快推广,通过科技成果促进生产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催生新的科技成果。

3.2农业专业人才缺乏 一是技术人才缺乏,技术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现代技术掌握不够、工作不主动的问题;二是实施主体中的高素质农民缺乏,多数农民存在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因循守旧的心理。现代农业建设人才是关键,通过培训学习,外出考察的办法,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加其领先创业的信心。

4 促进忻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要重点抓好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建立完善农产品销售组织及服务网络三个关键环节。推进农业龙头企业方阵建设,着力引导支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加强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户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农业 经营管理

一、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全国2003~2012年现代农业发展监测结果的比较分析可知,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近几年有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综合产出处于较高水平,大部分二级指标数据均有较大幅度提商,但同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测评从2003~2011年持续走高,但在2012年出现了一些逆转,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出现下滑。耕地保有率测评值下降及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的测评值小幅度下滑。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脱离农民的队伍,这就要求出现更多的高技术水平的专业农民从事农业种植、加工、销售。这是人的因素,现代农业要求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业种植水平;随着农民数量的减少,需要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放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操作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农业现代化水平;加上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道路设施的亟待完善,大部分的农田还处于无法排灌状态,干旱、洪水自然减产;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没有应有的保障,化肥、农药的滥用造成了农产品安全问题。一些农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植力度不够,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较少,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的后续加工和销售没有形成农业的良性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制约。

(二)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2012年现代农业中的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一般,农业用地规模经营比重低,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虽然很多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承包、租赁、拍卖以及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已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有统一的商标、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有专人指导,但管理混乱,出现了滥用、混用;对统一集中育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一些地区管理到位,更多地区无法实施。农业经营主体一般都能移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信息和技术等优势,不断地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机制等,但需要更多资金,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复、隐易费用高等问题存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困难非常明显,引起各地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三)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加速,在东、西部的迅速崛起,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为指引,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测分较低,主要问题在于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农业经济发展处于偏低水平。

二、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对策

(一)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尽力将生物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从生物和环境的有机结合上,充分发挥生态能量多级转化和物质再生功能,创造龙泉驿区高产量、少污染的优质农产品,实现生态农业实物流的良好循环和能量转化,促进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技术的应用,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并通过经济技术活动,使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促使其自然能量和物质转化良性循环。

坚持农业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产业发展与富民惠民相结合,积极有序推进生态植被恢复建设,推进生态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补植、补造和低产低效林地的改造,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公益林建设和森林经营,促进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创新性地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大力推进新农村绿色家园示范点的建设,制定优惠鼓励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自主植树,努力做到植一片树、添一片绿、造一片景,努力打造生态绿色经济。

(二)加快现代高科技都市农业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农副产品

建设现代高科技都市,需依托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推广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安全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推行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相结合的现代都市农业。

发展高科技、高产出的设施化农业产业,应从产业布局规划、种养殖生产与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根据龙泉驿区特点,科学合理布局果木种植基地、特色蔬菜种植基地、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建设有机蔬菜、特色调料、优质水果、珍稀水产以及绿色苗木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移民就业创业基地。着重发展蔬菜、瓜果、肉类等产品的冷藏、保鲜、速冻、脱水加工及分割包装项目,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加强以蔬菜、水产、粮食、畜禽、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

(三)加快推进农业的开放与合作,大力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经营合作模式的供销、信用、技术服务;将社区合作融入农业合作组织,完善和发展社区性合作组织、专业性合作组织、供销社和信用社。加大力度规范合作组织,明确相应的法人地位和经济责任。

深化区域合作和区域农业圈层融合发展,开展优势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和评选活动,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推进农民合作社与国内外各大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加快推动专合组织的优质农产品直接进超市、进农贸市场。

进一步整合农副产品资源,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物流企业集团,打造地区农产品价格中心、信息中心、供给中心、企业风险降低服务中心、农产品安全中心,达到理念先进化、设施完备化、管理现代化,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形成在全国甚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四)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突出抓好生态观光农业

大力开发观光农业,为都市居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洁净优美的休闲、游览场所,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质量。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休闲、娱乐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充满绿色、环境优美、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都市观光农业园区,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山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结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让市民在宁静、清新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中观光休闲,享受农家乐趣,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情致,提高生活品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职能与自治职能相分离。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股、合作等形式,与承包大户、技术能人、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进行联合与合作,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

加快推进都市创意农业基地、都市休闲农业基地、都市农业风情旅游区建设等一批高端农业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一三产业互动相融、可观可游、康体休闲、教育科普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点,进一步提升都市农业新业态。

总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从本区域具体情况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经济要求,突出特色、产业连动、生态发展,坚持走农业现代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卢良恕,孙君茂.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J].中国工程科学,2004(01).

[2]梁增灵.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种业导刊,2008(06).

[3]王红.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 高效农业园区;举措;问题;建议;江苏泰州

中图分类号 F3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67-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mai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ark in Taizhou City,analyze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aizhou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Some sugges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agricultural park were presented,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Key words efficient agricultural park;measures;problems;suggestion;Taizhou Jiangsu

泰州市是江苏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的示范样本。近年来,泰州市大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1]。

1 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的主要举措

1.1 以各类农业园区为载体,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三横三纵”路网建设,打牢发展基础;紧扣“产业”,引导沿线区和乡镇发展,加快农业结构、产业布局调整,形成特色产业。进一步做优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外向型农业示范区、苏台(姜堰)农业合作园三大载体。认真修编各地园区规划,指导园区科学发展。制定完善园区考核管理办法,突出项目和效益两大关键,推动园区健康发展。

1.2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农业新型主体

从资金、用地等方面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家庭农场认定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鼓励农机手、基层农技人员、村组干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培植龙头企业,增强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镇村进行合作,发展芋头、银杏、螃蟹等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1.3 以市鲂枨笪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稳定粮食生产,围绕“吨粮市”建设规划,稳面积、攻单产、提均产,确保粮食生产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紧贴市场需求,培育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河蟹、银杏等主导产业,鼓励发展芋头种植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种养业收益。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三品”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98.2%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鼓励发展多种现代流通业态。放大溱潼会船节等效应,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景观旅游特色镇村和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1.4 加大科技装备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精深加工等装备的应用,2015年泰州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加快推广应用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以淘宝泰州馆、江苏买菜网等载体和平台,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放大泰州红旗种业优势,提高现代种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组织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面提升农村河网水系的灌溉和引排能力。

1.5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生态乡村

深入实施农村实事工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修护、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201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7%以上,乡村道路完好率达81%,乡村绿化覆盖率达32%以上。引导农民科学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节约型技术手段。加大秸秆原料化、燃料化和饲料化应用推广力度,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个别园区政府主导痕迹明显

在政府的支持和管理[1]下,园区产业选择和功能定位的公益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水平、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但部分项目仍然存在政府主导现象,运行机制不灵活,市场敏感度低,长效运营机制不甚合理,发展态势不理想,经济效益不理想。

2.2 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投入分散,关键技术缺乏,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的产、学、研、推等部门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和合力,资源浪费严重。据初步测算,泰州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队伍青黄不接现象相当严重,存在人员老化、知识退化、服务弱化等问题[3]。

2.3 园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有待转变

分散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从泰州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看,大多为兼业农户,规模普遍偏小且分散生产[4],加之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有限,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有效对接机制不健全,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从产业规模看,区域主导产业往往受到生产经营主体的分割、行政区域的分割,未形成产业规模,集中生产经营的比例低。

2.4 农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非农产业,特别是农村工业发展迅速,废弃物排放等导致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污染十分严重,极大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2015年,泰州市耕地面积29.9万hm2,较10年前减少了约2万hm2,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受雨水冲淋造成水体污染,农药化肥的不正确使用造成对地表水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露天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5],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5 产业辐射带动推广能力有待提高

现代农业园区在发展中通过建设服务平台,利用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农业园区及周边农户发展的示范带动性[1]。主要依靠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带动周边农业生产,加之经营主体多,导致带动能力有限,覆盖面不广,仍然需要提高[6]。经营主体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利益联结机制尚需完善。基于农民自身素质、接受程度、学习形式等原因,生产服务与技术接受程度不一致,还需进一步提高推广能力[7]。

3 建议

3.1 合理规划布局优势产业

产业园区布局应突破传统简单产业类型分类,实行立体化产业布局。规划时应从园区建设的条件、必要性、指导思想、功能定位、总体方位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是通过产业园区优、劣势分析,了解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各产业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8],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从而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避免园区产业雷同、攀比和重复建设[9]。二是大力培育园区名牌产品,增强园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地方特色是高效农业园区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9]。

3.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人员组织结构,加强人才培养[10],开展全员性培训。二是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并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可采取的形式有科技人员下乡、科技培训班等。三是建立多元化信息传播途径和教育服务方式,利用农技人员、当地政府、村委会、广播电视及网络平台等营造社会氛围,建设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11]。

3.3 创新园区经营组织

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探索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方针,强化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加大园区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9],促进成果转化。

3.4 推进园区农业生态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切实增加对农业环保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通过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农业污染监测预警、自然湿地保护恢复等项目,加强土地、植被、水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二是以科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引导农民科学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节约型技术手段,加大秸秆原料化、燃料化和饲料化应用推广力度。三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加快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步伐,推进大中型畜禽场有机废弃物治理及综合利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4 参考文献

[1] 陆仁峥,包祥嘉,周波.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泰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调查[J].江苏农村经济,2014(1):36-37.

[2] 马立勇,霍长勋.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基于泰州市的调查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29-30.

[3] 姚於康.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7):178-181.

[4] 杨正辉,陈勇.泰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140-141.

[5] 王永明.泰州农业绿色化发展的路径探讨[J].现代农业,2015(7):27-29.

[6] 姚梦月.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及Σ咔澄[J].科研农业科学,2014(5):56-57.

[7] 张庆冬.哈尔滨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8] 刘易.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研究:以无锡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8):8004-8006.

[9] 陈能桥.遵义市高效农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27.

[10] 秦杰,汀夏.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闭幕会上强调实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J].中国科技导报,20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