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培训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培训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13-02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压力凸显。然而,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同时,劳动力市场上很多用人单位却招不到理想的毕业生。这种矛盾现象表明,通过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现代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不相符。另外,由于某些专业的就业渠道比较窄,加上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较差以及用人单位就业岗位有限等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无法顺利正常就业。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教育部于2010年5月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另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2条中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无论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都将是国家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尝试构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体系模型,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努力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一、现状分析
在我国,创新创业型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发现,题名中包含“创业创新教育”或“创新创业能力”的文献,2000年到2005年间文献有37篇左右,2005年到2010年间文献有215篇左右,而2010年到2014年间文献有875篇左右。可以看出,从2010年开始,国内关于“创新创业”的研究论文迅速增长。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还很少,更多的是集中在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1] [2] [3] [4]
当前,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国内的很多高校教师、专家和学者积极开展各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很多高校创建了各级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创新实验区、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园等。而现有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多体现在对传统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的研究上,重点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通过实验教学或竞赛活动等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5] [6] [7]
一方面,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电子信息行业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在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中,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数量始终排在前列。另一方面,由于毕业生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标准有偏差,加上每年数量庞大的毕业生人数,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增加。我们认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内容上从简单理论到复杂理论,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创业意识培养到创业实习实训;形式上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平台。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课、实践实验课、工程实训系列课、职业规划系列课和创业操作系列课。这样的培养方案既加强了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了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加强了职业规划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初期,应通过成功创业案例来逐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一系列的创新创业课程讲座中,培养创新兴趣,提高创业激情,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创业的过程。
(二)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试验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采取学分制管理
1.将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学科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人文教育、名家讲座、学生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职业基本技能培训等课外活动整合成“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该方案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方案、创业训练方案、科技竞赛方案、人文素质提高方案和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五方面的内容(五个子方案),每个子方案包含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由若干具体活动组成,详见下图。
■
(1)科研创新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学生自主申请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技术发明创作、创新性综合实验、学生开放实验、实习实训等活动。
(2)创业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创业教育(如企业家讲坛,参观企业等)和创业实践活动(如在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创立微商店,微公司等)。
(3)科技竞赛方案主要包括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和其他相关专业(技能)比赛。
(4)人文素养提高方案主要包括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各类人文竞赛活动、文体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5)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主要包括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的培训和考证活动。
2.采取学分制管理的方式将上述五个计划方案的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总学分的一部分。
(三)制定运行管理机制,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的顺利实施
1.采取“顶层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通过项目立项,实行项目负责制,以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该组织实施方案将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人才培养过程,每学期都开设有相应的活动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相关项目及其修读时间。
2.专门成立创新创业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机构。学校、院系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负责人负责学校和院系层面的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和要求负责实施各项目的管理工作,院系具体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各项活动,包括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的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自主组队,自主选择参加的项目,形成学校、院系、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和宽松环境。
3.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以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训练的目的。
4.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保证专款专用。
三、结语
面对全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有能力的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合国家的就业政策。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培养高级人才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 参 考 文 献 ]
[1] 高凯,许云峰,等.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2] 孙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黄山学院学报,2009(5).
[3] 康岚兰,徐国文.新形势下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7).
[4] 包理群,李祥林,李颖.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3).
[5] 缪鹏程.电子信息类专业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4).
大学生培训培养方案范文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Jiangnan University explored the IoT(Internet of things) advanced engineers training mode, founde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lliance" and teaching practice base. Through analysis of this ne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we pointed out the model of "five in One" is indispensable resource and precious wealth of training advanced engineers.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协同创新联盟;五位一体;人才培养
Key words: advanced engineer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lliance;five in one;talent cultivating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008-02
0 引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启动的高校卓越人才培养项目,以培养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人力资源优势[1]。“协同创新联盟”是指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参与,大力推进“五位一体”深度合作,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2]。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围绕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111”引智工程,从组织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出发,引导学生针对物联网产业需求,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习和自组织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1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及实施细则
1.1 多元化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多元化培养方案,主要以各类实践性项目的形式组织实施。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科技创新俱乐部、大学生专项竞赛培训项目、企业家课堂项目、校企联合项目、学院自主科研培育项目、本科毕业设计等七项。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以大二学生为主,大学生专项竞赛培训项目,以大三学生为主,允许部分优秀大二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俱乐部、企业家课堂项目、校企联合项目、学院自主科研培育项目参加对象可以是各年级有兴趣的学生。
其中大学生专项竞赛培训项目包括以学校名义组织的全国性或省市级常规性大学生科技竞赛培训,例如全国“挑战杯”大赛、创业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等。
校企联合项目有四种形式,一是由教师联系并组织企业与学院共建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或依托主要技术领域(学科)与企业对接,建立产学研结对合作关系;二是由企业自主招聘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实习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活动,并与学院签署实习协议,依托学院学科特色,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对合作关系(如江苏省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三是企业到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组织竞赛或培训等活动,并设立社会奖学金;四是由教师推荐优秀学生参加企业的科技开发或技术公关等科研项目。
科技创新俱乐部由相关企业提供设备,学院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由学生自我组织和管理,为全学院学生提供开展各类创新性研究和实验、实践的交流平台。
为培养物联网领域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本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前瞻性,着重围绕物联网核心技术,即“感测-汇集-传输-计算-控制-应用”及交叉融合进行选题。课题范围应涵盖感知与传输的集成、传输与计算的集成、传感与控制的集成、测控与应用平台的集成等,以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观念。
1.2 常态化实施细则
1.2.1 组织原则 七种方案均由教师和学生自己组合团队,双向志愿选择。鼓励创新型项目,注重实效性和学生能力培养,每年每项至少一次,每个项目由3~5个本科生组成。学院给予全部或择优资助,每项资助学生元器件费不超过3000元,对教师给予(15-20)学时/项的工作量补贴,另予以2000元成果费报销,如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版面费、专利费等。
1.2.2 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创新训练项目”领导小组,由教学和学生管理口组成,主要负责大学生创新基地的管理和实施,包括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各类项目的经费资助、协调组织、立项审查、场地安排、阶段检查、项目变更、延期与终止、结题验收、成绩评定、表彰奖励、资料汇总等工作。
2 卓越工程师培育实施平台
2.1 协同创新全面合作新格局 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学院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科研院所、企业界和当地政府专家,成立“协同创新联盟”,专门研究、探索和实践政产学研外“五位一体”卓越工程师培育新平台,对学院的发展模式、格局、思路等给予指导,随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已初步形成高校、政府、科研院所以及国际同行共建、共管、共享的卓越工程师培育新格局。
2.2 教师团队协同培养新方案 工程研究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前提。学院基于现有实践基地和“111引智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搭建了两套双向实施平台,即“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来”即由学院出面联系,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和无锡“530”高科技企业科研人员,按计划时间到学院担任本、硕、博学生科研攻关和训练指导教师。“走出去”即一方面由学校或学院联系江、浙地方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将学院优秀的年轻博士送出去兼职;另一方面由学校、学院或教师个人联系国内外知名高校,派送相关教师出去交流、培训或深造。这一平台的创建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工程研究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3 专家咨询-督查-反馈新路子 为使卓越工程师培育工作能正常、顺利、有创造性、可持续地开展,学院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组成专家督导组,监督、协调和推动各项目的实施,确保产学研的有效合作和科学发展。同时在学科建设、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培育等方面给予指导。
3 结语
无容置疑,当今社会,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极为需要,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以及国际合作“五位一体”良性互动优势明显。实践证明,“五位一体”机制的不断创新与实施,将是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中国大学教学[M].2010,(8):9-10.
大学生培训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人才培养 专业综合改革 管理模式 拓扑图 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值得探讨的课题[1-4]。我校从2009年7月开始实施“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传统的大四两个学期拆分为三个小学期,第一、二个小学期中还包含两段实习、就业休假阶段,7月进入第一小学期,利用暑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10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后,学生即可着手就业与考研。为了能够使第四年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在部分专业进行了专业综合改革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
体会。
1 优化专业结构,明确课程之间关联
由学院学术委员会与企业专家根据我校厚基础、宽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规划,以及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研究专业之间、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方案,论证教学资源、人力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和依据,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依据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师经集体讨论后,绘制课程关联拓扑图;成立课程建设教师组,研讨并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在此过程中,对于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的课程,须向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咨询,获取建议,对于与考研、就业关系密切的课程,还须与大四学生座谈,获取建议。依据课程关联拓扑图及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授课计划,依据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及课程授课计划确定实验实训授课计划。
将课程关联拓扑图、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发给学生,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由校内任课教师与企业培训教师共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评价,作为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重要参考。专业教学规范的制订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2 规范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创能力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教学为核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工程实践和科研前沿,让学生参与到“产学研”的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并能够提出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毕业设计实行导师组制(至少3位指导教师),介入科研,设计真题。
按照河北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数量与实习学生数量相符的工程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并在不涉及企业技术机密的前提下提供毕业设计所需的相关工程技术
资料。
成立实训中心管理工作组和科技创新工作组,指导学生会科技创新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训中心进行监管,对各类科技竞赛进行动员、宣讲、组织、培训,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讲座,进行经验交流,以赛促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协助精神;建立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制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和实验设备,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权;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固定实验时间与浮动实验时间相结合,除完成必须的教学实验任务外,根据专业要求和学习兴趣选做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别是对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实训实验室优先开放,并提供技术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实施流程框图如图2所示。
3 加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企双方建立联动的联系和交流机制,在每届学生开始到企业实习前,组织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针对当届学生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层次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共同制订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实习实训计划,以保证企业实习和实训达到培养目标和标准的要求。
专业教研室、实验室及实践实训中心制订教学人员培养与培训计划,支持专职实训技术人员通过继续学习和深造,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选派实训教师参加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进修和培训;对于企业兼职教师,在实践实训中心的安排下定期开展基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建立专任教师、实验教师、培训教师、学生之间长效沟通机制,专任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实验教师、培训教师鼓励学生面对面提问、探讨;以科技竞赛的队员选拔、组队、经验交流为契机,建立高低年级学生之间团结、和谐的交流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师生全方位、多渠道交流与沟通机制结构框图如图3
所示。
4 结语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考虑学校外部环境的影响,面向社会人才需求,针对学校过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大的系统的改革,形成了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专业综合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还要通过自我认知和社会反馈两个维度,加强改革实效性的评价,以提高整个系统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杨方,袁胜发.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1):65-66.
[2] 黄道平,胥布工,乔连芝.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2):11-12.
[3] 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2-15.
[4] 周合兵,黄晓波,沈文淮,等.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4-7.
大学生培训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 科技竞赛;创新能力;CDIO;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53-02
Technology Competition and Practice in Innovation Capability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on CDIO Model//Liu Baojun, Peng Fang, Li Ping, Liu Jinhua
Abstract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s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train thei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CDIO teaching mod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education of technology competition to cultivate their excellent engineering competence and total capability via constructing training program, implement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and building up multi-level competi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etc.
Key words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CDIO; teaching practice
Author’s address Zhongshan Colleg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Guangdong, China 528402
科技竞赛作为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得到高等院校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具有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展现的特点,在科技竞赛的带动下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挑战性、竞争性和成就感[1]。机器人竞赛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因其符合自动化及机电类专业特点,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得到学校机电学院学生的普遍欢迎。
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是国际流行的先进工程教育思想,强调以完成项目的形式通过“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这一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师能力和素质[2]。借鉴此前采用CDIO理念所进行的传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经过深入研究,在科技竞赛的培训过程中,仍选择CDIO模式来训练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期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1 构建科技竞赛的CDIO培养方案
科技竞赛的培养方案应当与相应行业、自动化和机电专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相吻合,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个人素质、团队精神以及竞赛作品的工程能力,并将其作为培养目标[3]。因此,不同的科技竞赛应重视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按照CDIO理念,根据竞赛的性质来设置关联课程群,注重知识间的递进和融合,经过基础技能训练、高级能力训练和综合创新能力训练,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项目,发掘潜力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师素养。
1.1 培训课程建设系列化
科技竞赛活动是课堂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延伸,但更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以擂台机器人竞赛为例,为保证竞赛活动的顺利发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基础阶段,主要包括机械CAD、工程力学、工艺制作、模拟和数字电路、电子CAD、电子工艺等课程;然后是机械设计、单片机控制技术等具有一定难度的高级能力课程;最后是综合创新能力训练阶段,主要为以武术擂台机器人为对象的机电一体化的整体训练。上述各阶段的培养中,学生按照专业和兴趣爱好主要分成机械、控制、创新及策略3个组别同步进行。随着培训内容的递进,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逐渐丰富,实践能力得到系统性训练, 自然就成为科技竞赛活动的骨干,从而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2009年至今,学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及RoboCup公开赛的学生队伍就是以大四年级学生为核心、以大三学生为主力队员的有良好梯队组织的队伍,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学生竞赛作品的技术水平也逐年稳步提升。
1.2 规定与自选实验实践项目相结合
培训课程内容规定的实验和实践项目学生必须首先完成,然后学生可以按照实验室所设立的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自我开展实验,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如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各种基本机械传动形式和汽车传动机构的实验项目,但学生可以自选缝纫机结构、自动分拣机构等项目来增加综合实践能力。
1.3 自主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互相促进
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应该积极学会合作性学习。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采用合作性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加快学习的进度,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极大的帮助。而顺应时代需要的研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学习方式之间可以互相补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2 基于CDIO的项目化教学方式
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科技竞赛的培训课程内容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项目是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由学员独立完成的小任务。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相应的知识内容范围内开展学习,实施项目。如在机器人竞赛的培训中,所培训的传感器内容就包括红外光电传感器项目、超声波测距项目、数字编码器项目、加速度传感器项目、颜色传感器项目和图像传感器项目、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项目等;而自动控制部分内容则有简单开关控制、PID控制原理及实验、数字舵机控制、模糊控制策略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高校参与度的迅速提高,科技竞赛的难度不断提升,对新技术的应用和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武术擂台机器人比赛项目从最初的1对1发展为2对2对抗形式,机器人单体体重由3 kg增至6 kg,擂台场地中央也拟在灰度差异的平面上增加立体障碍台,仿人机器人的攻击动作有效性判定更加严格,这些无疑对机器人的自主识别能力、电机驱动能力、场地环境识别和处理能力、快速攻防能力等要求都在不断提升。成立相应的机械结构设计、控制技术、综合创新及策略项目组的教师指导小组,与学生的教学内容相呼应,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建立多层次的科技竞赛和评价体系
按照CDIO大纲,教学应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为了有效搞好科技竞赛的教学培训工作,科技竞赛活动应把握好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性和优秀竞赛选手的选拔培养两个方面。科技创新活动首先应面对所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提高普及性,壮大基础学生队伍规模。同时应积极认真选拔优秀选手,提高培训的难度、强度和深度,组成有战斗力的竞赛团队。
为此,学校设置校内协会级竞赛、校级竞赛、国家级竞赛三级科技竞赛及评价体系,作为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就机器人竞赛而言,校自动化科技协会负责基础训练阶段的赛前宣传培训并组织自动巡线小车的竞赛,学生以个人形式参赛,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机电工程学院则承办校级的机器人竞赛,要求学生组成竞赛团队,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并从中选拔参加全国大赛的优秀队员;对于参加全国大赛的队员,主要从高难度项目入手加强训练,培养新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竞赛策略等,以全国大赛的成绩来衡量和考核。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也采取相似的竞赛和评价体系,并取得良好效果。2010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紧急救援和避难逃生机械为参赛主题,学校选拔的学生作品生命之星探险救援机器人以广东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作为全国仅有的4家参赛独立学院作品之一参加了南京全国总决赛,荣获全国二等奖,作品因其精巧设计和创新性受到国防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传统强校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基于CDIO的多层次的科技竞赛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积累好的经验,反馈到教学团队和学生,不断改善CDIO教学成效。
4 结束语
在机器人竞赛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并构建相应的培养方案,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并建设多层次的科技竞赛评价体系等,有力地促进和完善了科技竞赛活动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大学生的卓越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和竞赛成绩表明,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田野.以科技竞赛为龙头 构建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中国林业教育,2009(2):43-45.
大学生培训培养方案范文5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层次分析法,大学生毕业去向
1.问题的重述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就业产生不少新变化。首先,我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竞争。近几年来,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种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产生了更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不但提供了人才短期培训,不少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不少的竞争对手。其次,人才市场更加偏重“好”专业。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紧缺的专业。第三,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这更给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2)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诸多挑战与机遇,大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五种选择方案:继续考研深造、考公务员、到企业工作、自主创业和待业。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选择,影响程度有多大,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2.问题的分析
大学生毕业去向有继续考研深造(在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的情况下,硕士研究生的招考比例也随之增加,它已经成为许多同学努力的方向。)、考公务员(公务员一直被认为是“铁饭碗“,也是大学生选择的方向。)、到企业打工(进入各类国营、民营、三资企业打工,从事专业技术或营销等工作,在实践中段练自己。)、自主创业(当前形势下,随着我国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日益高涨的热情,大学生逐渐把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一条主要途径。)和待业(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或公务员落榜继续再考,或者等待机遇就业。由于受录取人数和岗位数量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大学生都上榜,因此,相当一大批大学生选择继续考研或公务员。[1])五种,而现在大学生面临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个人因素、专业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和家庭经济情况;专业因素包括专业是否有对口工作和专业冷热程度;社会因素有人才需求比例和社会福利程度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做出选择,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做出选择本文就以上因素用层次分析发[1]分析各个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程度,本文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主要分为四层(最高层为目标层,其次为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最后为方案层)分析各个因素在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选择中占的比重。
3.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1模型的分析
层次分析法[2]的的基本思路与人们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现将问题分为若干层次,最高层为目标层,这一层中只有一个元素,就是问题要达到的目标或理想的结果;中间层为准则层,层中的元素是为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措施、政策、准则等,准则层可以不止一层;最底一层为方案层,这一层包括为了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
对于大学生毕业去向问题本文分为四个层次:(1)最高层即目标层为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记为;(2)中间层包括准则层和子准则层。准则层记为,包括三个准则:个人因素,记为;专业因素,记为;社会因素,记为。子准则层记为,包括七个指标:个人兴趣,记为;个人能力,记为;家庭经济情况,记为;专业是否有对口工作,记为;专业冷热,记为;人才需求比例,记为;社会福利,记为;(3)最底层为方案层,即大学生毕业去向有哪些选择,记为,分为五个方案:考研深造,记为;考公务员,记为;到企业打工,记为;自主创业,记为;待业在家,记为。在层次结构中,各层指标及方案都称为元素,非最低层的每个元素支配着与它有关的下一层元素。
3.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建立方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设以为比较准则,层次各因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类似地,以每一个为比较准则,层次各个因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
对于总目标,有
1
2
4
0.557
1/2
1
3
0.320
1/4
1/3
大学生培训培养方案范文6
医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构成有:决策层(学校领导)、贯彻层(教务处和学院中层领导)和执行层(学院、学部/临床学院/教研室的教学秘书),教学督导组和教学工作委员会实施监控。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医学院是管理主体和直接责任单位。
(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校、院、学部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包括专业建设规划、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条例、学部工作条例、教师及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学籍管理细则、学业预警及处理办法、教学事故处理条例等。
(三)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医学院引进教师均为教授或博士,实验人员均为硕士。通过设立主讲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岗前培训、教学示范公开课、网络课程培训、全国医学教学新方法培训、彩虹学者学习、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习、教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技能。2013年医学院1名教师获学校新进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4位教师获优胜奖;获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4年2名教师获湖北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选拔赛二等奖。
(四)建立控制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的保证体系
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激励机制、政策与制度等。医学院适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强化专业负责人和核心课程负责人职责,规范教师业绩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依靠附属教学医院(全国三甲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9个省重点医学专科优势,临床教学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开展教研教改项目申报、优秀教学质量奖申报等。对获得教学项目、教学比赛及学科竞赛奖的教师及学生予以经费资助、奖励和宣传。
(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及反馈机制
医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学工部门从督教、督学、督管等进行校内教学监管,督导员对所有教师进行听课,检查教师教学计划落实、教案及教学档案等。成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小组,每周上交课堂教学日志表。定期召开师生教学信息反馈会、学生教学期望问卷调查。校外督导包括征求教学基地、医院等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及对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议等。
(六)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建设
医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将基础课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和实训、临床生产实习、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已建立7个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比例达到35%以上。医学院与教学医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中心医院独立投资1100万建设了多媒体教室以及设施先进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七)医学教育预警体系构建
参考国内比较成熟的医学教育预警体系,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基本指标平均水平预警,包括专业预警、学业预警、成绩分析等,对累计学分欠缺15分以上学生,院领导、教学及学工人员集体与学生谈话、学业警示,使预警学生后期学业成绩良好。
(八)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