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务管理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务管理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经济常态;财务管理;科研;探讨
近几年来,我国对水利基础工程的实施力度逐渐加强,同时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水利科研单位中的作用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科研的过程中,需要对水利工程科研经费进行详细结算,传统的粗放型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水利科研需求。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设立新型的科研财务管理方式,分析现阶段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探究优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式。
1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科研中的现状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处于稳步增长态势,通过相对有效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相对合理的经济增长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水利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方式需要得到相应的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方式需要得到相应的改革,以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下时展。现阶段科研经费管理新常态的主要表现包含经费管理规范程度和经费管理科学程度,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水利科研经费的配置和管理存在重复、分散、无序且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得到相应解决。站在国家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在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过程中,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科技计划进行不断优化和整合,将其整合为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和基地人才专项等类型。在当前水利科研单位中,相对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逐渐受到重视,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被水利科研单位广泛使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成为现阶段水利科研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准等。如今,较多科研单位的财务报销已从现场报销转变成为信息化报销,这种信息化报销不仅规范报销程序,还减轻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一定程度上避免报销错误的发生概率,使当前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即使我国当下出台一些针对水利科研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没有得到相应合理使用,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
2信息化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使用
由于水利科研机构多为非营利机构,与企业相比缺乏利润基础,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虽然财务管理意识和自我改革促使当前财务体系不断发展,但与其他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导致水利科研单位的管理观念过于偏向传统财务管理观念,并没有完全转变为财务管理现代化理念,财务部门的分析功能相对较弱,使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相对较弱。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替代人工财务管理,降低人工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传统财务管理系统中,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量和工作内容较多,无法抽出时间进行系统培训,但是在财务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应得到相应提升。在财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和信息更加准确、清晰,为水利科研单位带来较多变化。预算的执行方式会通过相应的数据分析,在对以往执行内容考察的基础上分析预算执行程度和执行偏差。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下,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较为便捷的方式更好地转变传统观念,促进提升财务分析的专业程度。在传统水利科研财务管理中需要较多的人工计算,不但需要大量精力,同时需要大量时间,降低当前财务核算的准确程度。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在财务计算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记账和审核,还需要对计算错误的地方进行更改,也无法抽出空闲时间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降低了财务管理和数据的精准程度。财务信息系统不但为财务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还将粗放式的财务工作形式转变为集约型财务工作方式。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经常会重复相同的核算和审核,但是在财务信息化系统里财务部门可以从量变到质变。从传统财务管理高强度机械投入转变为当前降低机械投入并得到相应的成果转变,信息化下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都得到相应提升,因此现阶段可以涉及更复杂的内容,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信息化系统可以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价值,例如在水利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控制过程中,需要对资金进行把关,避免在前期因为投入过多导致后期资金短缺问题的出现。财务管理部门有效运用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对水利科研单位集约化财务信息内容进行有效掌控。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提升财务管理体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信息化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产物,针对当下水利科研单位进行分析,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对科研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水利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促使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为水利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伴随着我国财务体制改革要求水利单位对财务管理实现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务数据的有效整合和优化。伴随着当前财政部门管理程度的加强,水利科研单位需要建立具有动态化和信息化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水利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实行,可以对科研经费各项支出进行监督,保证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伴随着当前经济和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利科研单位管理也相应改变,现代化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契合时展和水利科研单位的发展,也成为水利科研单位的主要发展措施。
3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策略
水利科研单位与其他企业相比,科研单位的组织性质和财务管理的实际目标都存在较大差异和不同点。这些不同之处会对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的沟通产生偏差,导致财务核算相对简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财务智能化,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财务管理“轻视管理,重视核算”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不利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水利科研中的施行。对此,水利科学研究负责人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掌握信息化发展趋势,同时促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资金注入。首先,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行需要科研单位的支持和参与,同时只有科研单位领导层意识到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了有效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风险,需要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是整理现有财务管理,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促使制度可操作性。将工作重点由传统的财务核算转变为财务管理和分析,深化财务管理层次。其次,落实岗位分离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规范财务人员操作业务,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最后,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重点监督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流程,备案控制文档,更好地提升单位财务管理能力。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随着科研单位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税务管理的作用范文2
结合当前很多的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并未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税收筹划对于企业的积极影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部分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的工作当中还存在认识方面的误区,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也普遍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税收筹划职能的充分发挥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鉴于此,重点探究正确、合理、科学的税收筹划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在当下看来具备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税收筹划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运行现状及问题
(一)税收筹划表现的较为片面
虽然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但是很少有企业能够深刻的对税收筹划工程产生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税收筹划工作的错误认识或认知较为片面也成了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中的一大障碍。现阶段很多企业仅仅在生产及经营板块当中开展了税收筹划工作,但是却忽略了税收筹划在企业的其他财务板块方面的作用,例如,在投资、融资、利润分配方面相关的税收筹划工程开展的效果就比较不理想,这也导致了税收筹划工作在开展上的积极作用也产生了一定的片面性,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利益增长方面得职能也没有具体体现出来。
(二)缺乏专业性的税收筹划人才
很多中小型企业虽然当前正在尝试着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但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所以开展的效果并不太理想,这也是大多数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端。税收筹划与企业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同,税收筹划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强,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税收筹划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很多企业由于专业的税收筹划人才短缺,导致由财务系统内的员工身兼数职,既负责财务管理也负责税收筹划。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产生,才导致很多企业即使是开展了税收筹划工作往往也无法取得很好的运行状况,导致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税收筹划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充分显露出来。
(三)税收筹划风险指数较大
合理的税收筹划对于企业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在节约赋税成本方面,但是现阶段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相关工作可能会成为偷税漏税等非法行为,这也是税收筹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对于企业来说,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无疑给自身增加了很多的风险性,但是很多企业在开展这方面的筹划工作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并未对相关风险的防范以及规避做出有效关注。基于企业节税目标开展的筹划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在企业并未重视到税收筹划的风险性时,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对企业本身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四)税收筹划目标模糊
税收筹划目标模糊也是当前很多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当中的一大疏忽点,由于税收筹划目标的模糊,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就会无法有效提升税收筹划的效能。虽然很多企业将节税作为相关工作开展的具体标准,但是企业对于如何高效进行节税方面表现的却较为不理想,更加没有结合企业本身特性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税收筹划目标的模糊,会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将其与其他的财务工作混淆起来,长此以往更加剧了节税效能低下这一问题,一些新的问题也会逐渐在此过程暴露出来。
三、税收筹划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改进措施
(一)深化对税收筹划工作的理解
现在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深对于税收筹划的理解,特别是针对那些经营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其自身缺少税收筹划工作方面的经验,只有不断加深对其的理解程度才能从源头上提升税收筹划的工作效果。具体主要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仔细研读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对于税收筹划的工作进展做一个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工作制度。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不断加深税收筹划在企业各个方面的应用,将投资、融资和利益分配等纳入到税收筹划工作进程当中去。只有不断的加深对于税收筹划的理解程度,提高税收筹划的应用广度,拓宽税收筹划的影响度,税收筹划对于企业的积极影响力才能在此过程中被不断的凸显和强化。
(二)加强专业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
因为税收筹划相比于企业其他工作来说,还是有着较强的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因此不能将其当成一般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待,企业更好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必须要建立更加专业的税收筹划人才队伍。鉴于此,企业需要培养或者引进这方面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置一个专业的税收筹划单位来负责税收筹划工作的运行。建立在专业团队基础上的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可以使得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些新型、科学更为有效的税收筹划方式也能被快速的运用到工作当中去。
(三)重视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
税收筹划风险一旦成为实际,就会对企业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常规运行造成极大的冲击,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从现阶段开始就需要注重对于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税收工作模式能够将税收筹划的风险尽可能的压缩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具体来说,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企业要求这方面的员工加强对于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对税法可能出现的各种改变和波动来说,更需要及时的掌握,并严格按照相关税法规定来开展工作,制定严格的工作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还需要定期对自身进行内部审查,通过对税收筹划工作进程中的全方位、全过程审视来搜索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
(四)明确税收筹划的对象
企业经营的规模大小与生产产品的不同决定了企业不同的特性,税收筹划工作虽然是企业税收工作的延伸,但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这也就要求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要充分的结合企业的经营特性来开展,明确税收筹划的主体。确定基本的税收筹划目标来为筹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系统的指导。另一方面,通过明确不同的税收主体,可以更好的促进税收筹划工作的进行,企业通过对税收筹划目标的达成状况的确定,也能不断的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疏忽点和弊端,进而为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调整提供系统的参照。更为重要的是,在税收筹划对象明确的状态下开展的相关工作,会使得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日益成熟,使其不断的趋于成熟,为企业积累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进而将税收筹划工作的积极方面体现出来。
税务管理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税务筹划;财务管理;重要作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04-0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企业发展的迅猛,为我国的企业管理优化提供了良好的革新、发展条件。众所周知的是,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强大的采取管理能力的支持,而且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做出一些背离国家整体利益或者损害劳动者个人利益的运营行为,在税收方面显得尤为突出[1]。因此,本文在解析税务筹划内涵的基础上,浅谈税务筹划对企业健康发展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重要性),期望能够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事业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税务筹划的定义及认识
从理论上解析税务筹划,其定义为:纳税人在不违反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了减少税负,可以通过筹资、投资、生产经营等活动进行减少税负的谋划活动。从企业经营的实质上来解析税务筹划的内涵,则是指纳税人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遵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所采取的减少税负(自身)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是合法的。总的来说,税务筹划与逃税、偷税行为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行为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税务筹划可谓是企业纳税人控制、节约税款的一种重要途径(或手段),对整个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税务筹划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促进企业快速而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税务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可以与其他经济业务处理工作形成良好的、相互辅助的关系,避免财务管理损失,最终实现税务筹划的根本目的,即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2]。另外,高质量的税务筹划工作,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及时规避财务风险,从而保障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做好税务筹划工作,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有效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企业进行税务筹划,虽然在短时间段内,会减少税负(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但是从国家以及企业的长期问题发展(长远利益)来看,税务筹划能够有效地刺激消费,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对于国家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总的来说,企业进行税务筹划,长期来看,能够有效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纳税的重要作用在于: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便是对各种相关产业结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归纳和整合的过程,各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便可以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或缩小),并且能够有效地督促企业提高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等,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3]。
(四)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部分企业片面地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在追求最大利益的过程中,恶意地通过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而逃税、偷税等行为,来片面地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忽视所承担的风险(包括职业道德、法律风险、企业未来发展风险、社会信誉风险等),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影响企业发展秩序,损害国家整体利益以及劳动者个人利益,还会导致强烈的社会信誉危机,最终反作用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4]。因此,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施税务筹划,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考量国家整体经济利益以及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前提条件下,获取企业自身的最大化利润(合法)。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度,从而全面地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大的目标也就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则更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目前,关于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则集中在不同方面。
税务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的主要在四个方面:(1)经营活动。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生产成本是影响利润最大化的最为严重的影响因素。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必须有效地控制当期生产成本(包括纳税),而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往往会选择较为科学、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加企业的销售存货成本,降低当期利润,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减少税负。与此同时,企业往往会选择利用双倍余额递减的手段,全面地增加当期费用,达到当期减少税负的目的[5~6]。但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前,企业应当充分考量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者即将面临的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在确保采取预算准确无误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从而有效地保证企业财务预算要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相适应,彼此贴近,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安全,保证其健康运行。(2)筹资活动。企业进行筹资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税负,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当下,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负债筹资、权益筹资。为了保障税务筹划的最佳效果,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筹资方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7]。如,企业进行负债筹资,其所产生的借款费用均是在税前进行抵扣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如果企业进行权益筹资,则是根据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权益分配的,这样并不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因此,负债筹资的优势明显的高于权益筹资。所以,企业进行筹资时,在综合考量自身发展利益、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负债筹资的优势,适当地增加负债筹资,从而有效地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顺畅,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3)投资活动。投资是一项风险较大的财务管理形式,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要事先对投资对象、投资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综合考量投资对象的水平,衡量其投资价值,而且要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控制以及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达到有效降低自身企业的纳税负担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另外,由于投资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投资之前,要认真考虑分析外在影响因素的干扰,尽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税务筹划的最佳效果,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4)收益分配。企业的收益分配,应当根据相关税务筹划以及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来决定,但是一定要保障分配科学、合理,保障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劳动者个人利益、企业利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如,根据国家纳税的相关法律规定,新成立(或创建)的企业,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纳税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惠政策的优势,尽可能地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以及生产技术的自主研发,将企业获利年度有效地推迟,从而使得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这项优惠政策带来的节税利益,从而实现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8]。总的来说,通过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收益分配,全面立体地优化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事业,尽可能地实现企业减少税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获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造福于我国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与健康、可持续发展。
税务管理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 价值链; 作业成本法; 水务成本; 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4-0032-06
降低成本永远是企业经营的主题,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控的主要内容。如何合理管理成本费用、满足客户的需求、赚取最大利润,是企业战略的宗旨。下面结合某炼化企业水务成本管理工作,探讨基于价值链的水务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
一、背景
(一)水务板块经营现状
某炼化企业划分为上市部分和非上市部分。非上市部分的水务运行部主要包括两套新鲜水装置、三套循环水装置、一套炼油污水处理装置和两套中水回用水装置。上市部分和非上市部分同属中国石化集团内部价值链的组成部分。通过双方签订的关联交易协议,非上市部分向上市部分供应新鲜水、循环水、污水回用水,作为上市部分的动力成本;同时处理上市部分炼油化工装置生产排放的含油及含盐污水,形成其排污费用。上市部分为非上市部分提供生产水产品所需的电力、辅助材料(代购,收取1%管理费)等生产资料,两者形成紧密联系的关联体。以下对非上市部分简称为“企业”。水务板块生产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
(二)水务板块成本要素及管控方法
根据中国石化集团资本运营部下达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务专业成本核算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对中国石化所属企业水务成本核算进行了规范,以保证水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
1.核算对象及成本要素
水务成本核算的产品对象包括新鲜水、循环水、污水处理以及回用水。
水务成本核算要素:原材料、辅助材料、动力、直接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
原材料指新鲜水生产向政府缴纳的水资源费,以及生产循环水等耗用的新鲜水、回用水等水产品;辅助材料指水产品生产处理过程中耗用的各种药剂、酸碱等材料,以及污水处理耗用的新鲜水等水产品;动力指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电、汽、风等;直接职工薪酬指直接从事生产人员的薪酬;制造费用指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2.核算方式
设立新鲜水、循化水、污水处理、中水等产品为成本中心,按照成本中心、科目两个维度归集水务产品成本。原材料、辅助材料、动力费用、直接职工薪酬按照服务对象计入成本中心;制造费用按照归集到各种水产品中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职工薪酬、其他直接支出)的比例进行分摊。
3.成本管控方式
主要采取以预算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发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目前企业一般采用静态预算方法编制营运总预算。静态预算是企业根据一定标准的目标产出所制定的预算。根据静态预算与实际结果对比,分析差异原因,对生产经营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改善运营的目的。
二、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主要缺陷
(一)成本控制仅局限于生产成本范畴
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对生产环节耗费的控制。对企业来说,资本都是有限的资源。基于这一事实,每个企业都必须仔细评估投资成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进行两种类型的投资:流动投资和资本投资。流动投资是在费用发生的当期即可结转冲销,例如原材料采购、职工薪酬、动力费用等成本;资本投资是现金流出为当期,但有预期的未来收益,资本投资摊销在未来收益期内。所以,一旦资本投资失误将造成低效抑或无效的资产产生,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例如水务运行部在2011―2013年分别更新26项资产,原值185万元,2014年因油品质量升级需要进行拆除,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注重“显性”成本,忽视“隐性”成本
传统成本管理只重视显性成本动因,如原材料、动力费用、职工薪酬等,却忽视了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整合等带来的隐性成本。这部分隐性成本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且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或如改变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成本。例如炼油装置为达到节水减排的指标,降低循环水的流速,减少循环水的使用量,这一操作的负面效应是,由于流速减慢,换热器管壁会形成淤泥沉积,造成垢下腐蚀,严重者腐蚀穿孔,出现物料泄露,若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切换,会造成整个循环水体的污染。这时需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一是立即将被污染的循环水置换,补充进中水或新鲜水;二是加大投药量,降低循环水淤泥的沉积。不科学的节水操作会生成三项隐性成本,辅助材料成本;补充新鲜水或中水的成本;炼油装置会发生换热器维修费用或换热器更新投入。例如,水务运行部换热器因各种原因发生泄露,循环水装置增加杀菌剂氯酸钠和氯饼的投加,2012年发生费用262万元、2013年发生费用268万元、2014年1―4月发生费用124万元。
(三)预算指标的下达未能与设备运行周期契合
设备在使用年限内因为磨损而使用效率不断下降,这就需要进行大修,两次大修之间的周期为设备运行周期。传统的预算指标下达一般采用静态预算方法,未考虑设备运行周期这一因素。如在设备运行周期的前期,由于设备大修刚结束,对使用循环水降温的常减压等装置来说,换热器得到清洗,循环水流速加快,在循环水用量少的情况下,换热效果好,循环水装置可以执行“冬季节能、夏季保运”的方式运行;在设备运行周期的后期,由于淤泥在换热器中的沉淀,一方面影响循环水的流速,另一方面降低换热效果,为达到降温要求,常减压等装置必需增加循环水的使用量,循环水装置被要求在冬季增开风机不断降低水温,同时为保证水质,还必须加大杀菌剂的投放。设备运行周期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对于炼油装置增加了循环水使用量,对于循环水装置增加了风机的耗电量和杀菌剂的用量,增加了生产成本。但预算指标在下达时,并未考虑这一周期性因素。
(四)不能有效利用弹性预算进行绩效分析
目前,成本管控的重要手段是依据静态预算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反馈,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考核评价。这种方式着重于事后的控制。控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不能揭示不增值的成本动因。静态预算分析方法没有考虑未来的变数,无法正确反映未来出现的改变,无法适应企业在商业经营环境中的变动情况,也无法对业绩进行深入和准确的分析。弹性预算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三、基于价值链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简介
(一)基于价值链作业成本管理方法
1985年,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的概念,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活动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基于作业消耗资源这一假设将成本分派给产品。根据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再依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把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
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作业全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增值作业,消除不增值作业,运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分析成本动因,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要点
1.树立基于价值链作业成本管理理念
成本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成本控制的成果。狭隘的成本控制理念必将限制管理者的眼光和管理重点。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管理理念融合了价值链和作业成本控制,可以降低价值链战略环节的成本,提高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杨安,2009)。企业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管理不仅包括内部价值链的管理,也包括外部价值链的管控。本文讨论的价值链主要是指水务运行部内部价值链。要对水务成本进行管理控制,可以结合水务运行部的生产过程(如图1),确定可以增值的作业流程图,根据成本信息对具体作业成本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控制资源的消耗。
2.注重所有资源消耗的管控原则
资源消耗是指企业在价值链上各作业单元所耗费的资源,如原材料、直接薪酬、辅助材料、动力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各作业资源消耗要相互衔接,单独减少任何一个作业的耗费都无法达到整条价值链最优效应。如对污水处理装置来说,若一味关注辅助材料的单价,有可能会影响浮选作业单元的除油率、生化作业单元的污泥性能以及三渣的脱水效果,最终影响水质指标的达标。外排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指标不断下降是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但是在目前的生产工艺下,COD指标的下降是有极限的,外排水中因过度投加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化学反应后的残留物同样会影响COD指标。因此外排污水COD指标与动力费用、辅助材料的消耗、设备的使用等因素要协同考虑,寻求资源最经济的投入点。
3.保证价值链时间资源投入的准确性
时间资源是基于一系列作业活动的时间链,是价值创造活动中所固有的。如企业的设备更新投资、维护维修投入、产品生产直至产品销售都需要投入时间,时间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投入。基于对价值链上各作业的时间投入进行分析,可以避免在价值增值环节投入时间不足造成的损失以及在不增值环节投入时间过多造成的资源浪费。
4.根据弹性预算指标进行成本管理
弹性预算要根据实际产出水平进行编制,但是它不会改变单价、单位成本以及其他与产量无关的成本项目。采用弹性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指标可以保证成本预算指标与设备运行周期实际消耗相符,并对实际运行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例如,水务板块中的生产装置,可以使用作业成本法采集设备不同运行周期的实际操作数据,按照弹性预算的方法编制不同周期一定的实际产出量应该发生的生产成本预算数,并与同期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企业管理层可以根据差异形成的原因,查找价值链上不增值因素的存在环节,剔除不增值活动,减少资源消耗。
四、水务板块基于价值链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
2011年中商情报网统计资料表明,石油石化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是污水处理费用占利润总额比例最高的行业,达12%①。污水处理作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炼化企业利润总额,能否有效控制污水处理成本是企业保持战略优势的关键,对污水处理作业成本进行分析、控制,有利于保持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为此,笔者挑选水务价值链中的污水处理环节作为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对象。
(一)确定污水处理装置作业环节流程图
污水处理装置作业主要消耗电、新鲜水、压缩风、蒸汽、辅助材料等资源。根据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的成本消耗过程,将污水处理过程按照作业进行了细分,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二)了解作业成本要素确定关键管控点
经过对有关公司污水处理运行成本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污水处理成本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药剂消耗、维修费用、大修费用、人员费用等(详见表1)。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能源消耗和药剂消耗是污水处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工艺运行前提条件下,应加以重点控制。当然水费、管理费等也是企业运行成本的组成部分,必须尽量减少其支出。
根据污水处理工作流程和生产特性,必须安排不同班组,保证污水处理系统24小时不停运转,因此污水处理成本一般集中在一线班组,污水处理班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班组作业成本控制结果基本可以直观反映单位污水处理成本和水产品质量。
(三)编制班组《各作业单元资源消耗台账》
每个班组按照作业单元设备运行时间及功率计算耗电量,填报《作业耗电量核算表》。对于新鲜水、压缩风、辅助材料的耗用,班组按照实际耗用量进行统计,每班组在工作日结束后生成《各作业单元资源消耗台账》。表2所示的是2014年3月21日运行3班白班工作日编制的《各作业单元资源消耗台账》。
按照4个班组轮换2个班次的运行规律,水务运行部每8个工作日向财务部上报《各作业单元资源消耗台账》发生数,由财务部汇总每月累计《各作业单元资源消耗台账》。
通过《作业耗电量核算表》绘制出4个班组白班和晚班不同时段的资源消耗曲线图,班组可以监控本班操作人员在每作业单元操作所耗费的资源,为班组“比、学、赶、帮、超”竞赛提供基础数据,车间就资源消耗差异分析原因,根据水质优劣和水量,调整运行方式。图3和图4分别列示了3月14日至3月21日白班、晚班班组耗电对比情况。
(四)编制《月度班组核算损益情况表》
班组每日统计处理炼油污水量和生活污水量,形成班组每日收入。通过《各作业单元资源消耗台账》以及收入数据,每个班组可以在工作日终了得出当日的本班效益,财务部每月汇总编制《月度班组核算损益情况表》,如表3所示。
(五)分析班组累计损益改进作业
根据2013年6月至12月4个班组累计损益完成情况绘制对比情况,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3班处于最后一名,为此,水务运行部和财务部加强对3班的帮扶力度,在班组成员的成本意识上加强引导,在生产运行上积极协调,2014年1―5月,3班效益有了较大的进步。2014年1―5月各班累计损益对比情况如图6所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对这两个期间效益进行分析,3班效益提高了8.90%,1班、2班、4班分别为13.51%、-1.29%、7.41%。
五、结论
由上述案例可知,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在炼化企业的应用虽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优势明显,效果显著。
一是贯彻全面成本管理,控制成本总额。基于价值链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在对关键控制点资源消耗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对作业成本的其他组成要素平时也必须注意进行严加控制。例如,水务运行部的节水减排意识贯彻到了班组,班组之间进行节约新鲜水竞赛,减少在各作业单元的新鲜水使用量,使用污水回用水做稀释药剂、冲洗设备之用,形成“一水管理”的理念。2014年1―5月污水处理装置累计使用新鲜水1 502.83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4 338.60吨。
二是控制增值作业时间,降低资源浪费,保证价值链上各作业时间投入的准确性,以减少作业资源耗费。例如在污泥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减少生化作业单元消泡泵的运行时间;在保证外排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减少A/O作业单元回流泵的运行等措施,最终减少作业用电量。
三是严控作业成本,减少非作业支出。2014年3月汇总《各作业单元资源消耗台账》显示的耗电量比计量部门统计的耗电总数据少22.52万度,引起水务运行部高度重视,积极查找非作业消耗22.52万度用电量的原因,控制非作业成本支出。
总之,随着中国石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环保成本能否进行有效控制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战略战术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等视角考察和控制企业成本行为,才能真正做到成本效益最大化,并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产品。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明聪.价值链理念下的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13.
税务管理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ERP系统;管理水平;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ERP系统简介
企业管理是将企业所能运用的全部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使得企业系统的整体功效最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范式日趋复杂化、完善化、科学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使之掌握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资源计划(简称ERP)是“一套将财会、分销、制造和其他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以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集ERP系统集成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了时代对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最大化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的由来与发展、每个阶段的完善与发展都是与当时的市场环境与合作及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的。ERP把它的触角伸向各个行业,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我国粮食企业在进行现代化、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合理的引入ERP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其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ERP系统在提升粮食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
财务会计的作业方式长期以来主要体现在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上,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不论是时效性上,还是针对性上,都难以展现它的作用。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传统会计核算中的缺陷,而且依托这一平台,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网络、各地制造厂等的各种经营资源、各种信息的集成,从而为粮食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撑服务。
(一)财务数据的来源前移,促使核算数据更加精细化。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资金在粮食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传统的会计核算由于业务流程不在财务监控范围内,在数据信息流转了多道程序以后,到达会计人员手中的各种单据对会计事项的描述已经被逐渐简化、模糊。而在ERP系统中,几乎所有涉及到业务活动的原始单据,都可以通过业务模块的流转最后汇集到财务模块中,自动生成财务记账凭证,极大地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这些凭证还能自动记入各种账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工登账可能会发生的错误。当然,这种高效率最有意义的方面体现在它实现了粮食企业对业务流程的实时管理――只要有业务活动发生,就能直接反映到财务核算中去,达到财务业务同步管理,实现财务对业务活动的实时监控。
以采购业务归集成本并进行付款的业务为例,提交采购申请进行购买的物资,会计人员在传统会计核算系统中留下的线索除应付账款、库存商品、银行存款通过科目进行核算外,其他的内容如供应商名称、采购物资明细等都只能通过描述信息进行概括反映。那么,是由哪些商品产生了应付账款?这些账务与实物是否相符?在很多比较大型的粮食企业都会单独设置库存会计岗位针对库存商品、物资进行管理,但是账务核算的精细程度远远不能满足采购、库管人员的要求,因此库管人员为了精确管理实物都要单设一本真实记录物资实物状况的“流水台账”,这样就会在每个期末花大量的人力、时间对财务账目和库管流水账进行核对,同时财务人员还要根据库管人员提交的信息对月末货到发票未到的物资进行暂估应付的账务处理,并要记得在下一期初进行转回处理。如此繁杂的流程不但使财务核算更多的依赖人为因素,也使财务人员被捆绑在琐碎的核对、确认事务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粮食企业业务流程和财务核算管理的效率。
而ERP系统则将采购这个经济事项在系统内搭建起了一个顺畅的信息流。前端由申请部门在系统内填写采购申请单,经采购部门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后,就会在ERP系统中生成一张有供应商名称、物资明细和详细用途描述的采购订单。库管人员出于日常的管理需要,也必须要在到货后通过系统对相应采购订单进行物资的收货处理,并根据物资的去向、用途在系统中进行分配。这些数据信息会通过系统设定的流程进行流转,当会计人员拿到发票时只需要在系统中调出对应的采购订单查看收货情况即可确认进行下步的核算工作。而成本、费用的分配过程已经在前端由库管人员完成,库管人员是在采购订单的基础土进行收货,财务人员只需要对相应已做过收货处理的订单进行匹配,就实现了物理上三方匹配的过程,同时在每期期末系统会根据那些已进行收货但财务人员还没有进行匹配的订单(货到发票未到)自动进行暂估应付的处理,并在下一会计期初自动进行冲回。
(二)利用统一平台实现财务集权管理和资金集中控制。ERP系统将传统的各个分、子公司独立形成的信息孤岛进行整合,从而使集团公司、粮食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使集团公司总部将注意力集中于财务管理和领导的功能,通过制定财务政策并在ERP系统中固化这些政策和流程控制点,就可以对集团内部各成员的财务工作加强监控和管理。而总公司最为关注的分、子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的回报、资金的收益等信息都可以利用ERP系统的平台进行提取和监控,实现集团账务的集中管理。同时又能够通过ERP系统的统一平台做到“集中控制、分散权责”,使各个级次都能够在总部监控的平台中进行个性化的、面向终端的执行操作。集团公司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控制资金管理的集权程度,才能使集团公司的资金聚而不死、分而不散、高效有序、动态平衡。
利用ERP系统,可以实现统一控制账期管理,对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各分、子公司与集团在一个操作系统平台中,账期的控制就可以由集团统一管理,而这种统一的账期控制不只是集团统一政策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保证集团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平性、集团财务统计数据口径的完整性以及财务对外报表报送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合理编制预算,实现事前控制,完善考核分析,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要编制合理的预算,就必须基于核算工作的精确性、完整性、合理性。编制预算是根据已发生业务的情况并考虑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状况综合考虑进行的。财务计划的核心作用在于分析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并做出必要的调整,这在传统财务核算系统中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要么是模板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反映业务计划的详细情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保证,要么是预算编制工作流程不统一或难以进行统一管理,使预算编制的时间较长,汇总预算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同时,预算编制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各级部门和分公司的财务人员手工完成,层层汇总之后才能形成最终的汇总预算。同时,由于业务流程独立于财务控制范围之外,很多粮食企业只有到业务事项需要确认应付账款或需要付款时才能了解该项业务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对预算的控制只能是事后复核。不仅降低了预算的约束力,也为粮食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带来隐患和弊端。
而利用ERP系统就可以为粮食企业各级预算编制单位提供统一的、端到端的预算管理平台及预算编制和管理流程,预算数据的来源依据是可靠、精细的会计核算记录。同时可以利用与业务流程的全面整合,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预算编制模版,利用统一平台对整个公司、集团进行统一的预算编制管理。这不但提升了粮食企业的预算管理能力,同时各级分公司在预算编制中的预算数据上传、下发、汇总以及修改都在同一个平台上完成,实现预算编制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统一工作流程,在大量减轻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压力、增强数据和预算模板准确性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预算编制时间,并能根据业务计划的变化实现对预算基础和预算版本的修改和控制。
ERP系统加强了财务管理对公司的业务起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的作用,真正实现了预算对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监控作用,提高了财务对资金管控的力度。
(四)实现粮食企业的财务共享模式。ERP系统相对于传统财务核算系统另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将资金流、实物流与信息流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创建起一个信息共享和服务共享的大平台。
在整体的财务报表合并工作中,传统的财务核算系统对上级公司来讲,由于其下级公司财务数据的透明性较差和所使用财务系统功能的局限性,使最终的财务合并只能在下级公司的报表层面进行,使关联交易的数据不能在合并中得到完全反映和充分抵消,从而严重降低了公司整体合并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ERP系统在粮食企业的各级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核算主体间建立了一个整合的合并平台,优化和统一了各层级的合并关系和流程,实现了对明细会计科目的合并及查询,极大地增强了下级粮食企业对上级粮食企业财务数据的透明性,使上级粮食企业在合并中能够快速核对下级粮食企业的关联交易发生和抵消情况,从而保证合并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加强粮食企业内控执行力度。上市公司都要面临内部控制合理性及有效性的审查,没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系统将内控流程承载起来,这种严格的内控审查可能会使粮食企业面临投资市场的信任危机,或者会使粮食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了应付复杂的人为控制节点的反复复核而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降低。
在具有合理的内控制度、流程的条件下,ERP系统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和载体。由于ERP系统是一个集实物流、现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平台系统,将内控的制度、业务规范通过业务流程固化在ERP操作系统中,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在物流、财务流的各个环节设立所必需的内控节点、关键控制点,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的可能性,最有效地保证业务流程、内部流程的运转。
(作者单位:吉林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高万荣.BPR与ERP促进电信运营有效管理[J].通信企业管理,2005.7.
[2]刘领.浅析ERP与业务流程重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2.
税务管理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沉降比 活性污泥法 管理 指导作用
1 理论依据
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有氧的情况下,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或将其分解代谢,然后再经过由合成细胞形成的菌体有机物的絮凝、沉淀、分离,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有机物、净化污水的目的。微生物代谢关系图如下:
污水净化的重要环节,首先是污水中有机物在曝气池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菌胶团的过程,其次是菌体有机物的絮凝、沉淀和分离过程;由此推论、研究证明,影响污水处理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曝气池中由菌体有机物形成的活性污泥浓度(MLSS)的大小;其次是活性污泥凝聚、沉淀性能的好坏。而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由此,一方面,可以直接了解污泥凝聚、沉淀性能的好坏;另一方面,污泥沉降比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污泥浓度大小的定量反映;因此,污泥沉降比是用以指导工艺运行的重要参数。
1.1 MLSS是影响污水中有机物去除的关键
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去除有机物的代谢过程,主要是由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活性污泥增长)、有机物(包括一部分细胞物质)的氧化分解和氧的消耗组成。当氧供应充足时,活性污泥的增长分为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和内源呼吸期。在每个增长期,有机物的去除速率、氧利用速率、活性污泥特征等都各不相同。研究发现,有机物(F)与微生物(M)的比值(污泥负荷率F:M)是影响活性污泥处于不同阶段即影响有机物从污水中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
F:M=Ns=QLa/XV(KgBOD5/KgMLSS·d)
式中:Q -污水流量,m3/d
La-进水有机物(BOD5)浓度,mg/l
V -曝气池容积,m3
X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
在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容积固定,进水水量和水质(BOD5浓度)比较稳定,由以上公式不难发现,MLSS的大小是污泥负荷率的决定因素,直接影响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情况。
1.2一般情况下,污泥沉降比值是MLSS定量的直观反映
这一点由以下公式可以证明
MLSS(g/L)=SV/SVI
式中SVI(ml/g)为污泥指数,即评定活性污泥凝聚、沉淀性能的指标。在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中,由于SVI值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保持在某一稳定区间,因此,通常情况下,污泥沉降比值能够反映曝气池中混合液的浓度,它与污泥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2 实践应用
在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二级污水处理厂,影响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很多,在缺乏经验数据支持情况下,运行管理人员均以沉降比作为指导运行的主要参数,首先,因为它具有操作简单、历时短的特点;其次,运行管理人员、工艺工程师可以通过测量污泥沉降比随时观察活性污泥的絮凝、沉淀过程,了解活性污泥特性,掌握活性污泥量,判断曝气池工艺运行情况,为工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从而由此控制污水处理效果。
2.1沉降比与污泥指数(SVI)的关系
由测量污泥沉降比的过程,可以直接了解污泥絮凝、沉淀性能的好坏。在我厂运行中,当SVI值在80-120之间,此时污泥呈褐色、絮状,沉淀性能良好;当SVI值小于80时,说明污泥泥龄过长或有机物含量过低,此时污泥细碎,颜色发黑,活性不好;当SVI值大于120时,污泥过于松散,呈浅褐色,沉淀性能较差;另外,污泥沉降比测量结束后,通过观察量筒中污泥放置多少时间后上浮,可以判定曝气池的供氧情况。如污泥在静沉放置3-4小时后仍不上浮,呈褐色,证明活性污泥性状较好,曝气供氧充分;如静沉2小时左右污泥上浮,呈黑色,说明污泥厌氧,曝气池供氧量不足。
在工艺运行中,如果进水量、剩余污泥排放量等运行条件比较稳定,污泥沉降比值不会发生突变,SVI值也比较稳定,此时的污泥沉降比值对应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但是,当污泥沉降比值在进水水质、温度或其它运行条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改变时,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期将处在不同阶段,SVI值也必然受到影响,此时污泥沉降比值与MLSS的对应关系也将发生改变。下面是两个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沉降比值突然发生改变的例子。
(1)因故使曝气池停止曝气一段时间,在此前、后污泥沉降比值与SVI值、MLSS的对应关系情况
沉降比(%) SVI(ml/g) MLSS(mg/l) 停止曝气前 15 107 1400 恢复曝气后 43 253 1700
(2)暴雨前、后污泥沉降比值与SVI值、MLSS的对应关系情况
沉降比(%) SVI(ml/g) MLSS(mg/l) 暴雨前 14 140 1000 暴雨后 40 308 1300
这两种情况的影响条件尽管不同,但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因微生物受到了客观条件影响(前者是缺氧;后者是受到暴雨冲击),使微生物松散,因而无法形成良好的污泥絮凝体,SVI值也相应增大,此时的出水中悬浮物(SS)浓度偏高。但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通过对污泥沉降比大小的掌握,适当确定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使MLSS值稳定在适当范围,待活性污泥絮凝体吸附能力增强,SVI值趋于正常,出水也将显著澄清,此时水质达标。
上述情况表明,一方面,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活性污泥沉降过程发现问题,从污泥沉降比大小的突变、活性污泥颜色及静置后上浮情况,了解污泥性质及曝气供氧情况;另一方面,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来确定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从而控制曝气池中污泥浓度的大小,使曝气池污泥负荷处于沉降区,确保出水水质。
2.2沉降比与污泥浓度(MLSS)的关系
(1)在SVI值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污泥沉降比值与污泥浓度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或对数关系。通过对多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SVI为不同值时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对应关系,如图1、图2、图3:
以上三图及对应关系式表明:当SVI<120时,污泥沉降比与MLSS呈线性关系,其中,当SVI<80时,MLSS值随污泥沉降比变化的斜率比80<SVI<120时的大,当SVI>120时,污泥沉降比与MLSS呈对数关系。这说明:当SVI值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污泥浓度与污泥沉降比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随着SVI值的阶段性增大,污泥浓度随污泥沉降比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小。
(2)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关系,即污泥指数的大小。
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对应关系,主要因SVI值的改变而发生变化,SVI值大小的改变,除受生物增长期和一些偶然因素影响外,温度是影响SVI值大小的主要因素。下图为一年四季中不同月份下所对应的SVI值情况。
此图表明,在一年四季中,SVI值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较大,一般情况下,在换季季节,SVI值会突然增大,后来,随着对季节温度的适应,SVI值又逐渐减小,直到下一个季节的转换,SVI值又出现另一个最高值。由图4可以看出,SVI在1月、5月、9月出现较高值,在2月、8月、12月出现较低值,总体来讲,春季SVI值相对较高,冬季较低。当然,因每年的季节温度变化不会完全一样,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每年SVI值随季节的变化曲线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因季节温差而产生的对SVI值的影响将不会改变,其影响趋势也基本相同。
(3)污泥沉降比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污泥沉降比,会导致不同的污水处理效果,图5、图6、图7分别为BOD去除率、COD去除率、SS去除率与污泥沉降比的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