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范文1

>>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问题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研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基于TPACK框架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 信息化背景下基于VR技术的教师远程培训应用研究 基于信息化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培养 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原则和模式研究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绩效分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探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核心能力的高校信息化流程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12-29.

②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③ 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3] 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范文2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教学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范文3

关键词:信息;信息化教学;教学;农村地区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传播和讲解知识为目的的,而对于目前的信息社会而言,以传播和讲解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要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彻底改造成为现代化的教学体系,而这种改造任务的当务之急是要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在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思维上,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一、湖北省农村地区推进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1.新的硬件、软件问题凸现。湖北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并且大多数地区的学校建筑面积小,学校又都是以其最大的容纳能力甚至超额招收学生,而硬件设备一般的小学都是按“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来配备的。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腾出一个房间来专门安置这些设备,然而一般学校腾出来的房子大都面积很小,而农村学校每个自然班的人数又很多,明显这间教室无法正常投入教学使用。2.无法共享教学资源。就目前来说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还局限于添加硬件设备,网络建设落后的层面上。很少一部分学校纵使是已经安装了互联网或者已经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但仍没有投入常规使用,这就导致众多宝贵的网络资源无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3.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熟练使用程度差强人意。首先,教师过于依附传统教学工具,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缺乏熟练性。其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和手段单一,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过于直接,缺少筛选和整合的过程。第三,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较为死板,不能灵活应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4.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对于利用网络研修社区、参加信息化教研活动等方面的学习形式表现出的积极性偏低,对于信息技术的培训表现出随意的态度,部分教师对于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甚至产生了质疑,认为现阶段的培训并不适合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

二、湖北省农村地区推进信息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1.设施配备不平衡。乡镇级小学和村级小学,它们的设备陈旧、故障多,很多学校的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信息化教学工作,除了信息化设备落后这一“质”的问题,设备数量少也影响了乡镇级小学和村级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有些村级小学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全校共同使用,班内并未单独配备信息化设备,这也导致教师的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存在巨大困难。2.培训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许多教师表示,他们所参加的培训活动中大部分都是以理论讲解为主,整个培训过程就是理论的不断灌输,很少涉及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很少,因此在学习后仍无法有效地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3.信息化教学资源极其贫乏。拥有充裕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供教师使用是学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物质基础。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极其匮乏。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学校只占了21.58%,在校学生人数与计算机数量的比例在15:1的学校占73.68%,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计算机教室。由此导致了教师想要应用多媒体或网络资源辅助教学的愿望成为幻想。4.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推行力度不够。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欠缺熟练制作课件和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能力,学校或政府机构又很少安排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导致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技能方面学到的知识不牢固,不能够充分地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对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的推行力度不够。

三、湖北省农村地区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策略

1.加强培养师范类学生的信息素养。短暂的培训及其他办法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完全改变当前教师信息素养低的状况。从长期来看,必须加大师范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力度,尤其是在校期间更应该注重学生信息化观念、态度、认识等方面的培养,加强必需的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学习,全方位提高未来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利于最终实行信息化教学。2.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时展潮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代,新型物质化产品不再是社会的核心财富,而逐渐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获取、处理、交流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人的生存之本。”农村小学教师转变过时的思维定式,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3.加强培训力度和针对性。对于培训的内容,不仅要有连贯性,更要具有针对性。对教师所需的网络信息搜索、信息处理、常用软件工具的运用等方面的技能,应加大培训的力度,使经过培训后的教师在所欠缺的方面不再有死角,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4.筹集经费。为了顺应当前及以后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向,除了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外,作为校方更应当挖空心思,筹集经费,积极利用公益部门,民间企业等其他相关部门筹集经费;同时也可以委托相应的信息化教育培训机构,对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训,让教师装备信息化教学知识,创建一支强有力的农村信息化教师队伍。

四、结语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使命,不是单单凭借一个机构、一所学校所能完成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反复循环的繁杂的过程,它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和谐的、且具有良好教学氛围的环境,探索出一条能够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但松健.利用“携手助学”项目推进信息技术教师培训[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111-112.

[2]李天龙.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电化教育研究,2011(12).

[3]马丽.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7.

[4]杨凯.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1.4.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0-0087-0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1 年起用 5 年到 10 年的时间, 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教师教育信息化,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对象。教育行业信息化培训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启动以来,已经走了十几年的历程,对我国教育行业工作者信息素养的提升和专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通过专门的信息化培训,既可以高效地丰富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又可以集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从长远来看,信息化培训将推动教师提升信息素养,而信息化素养的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化环境对教学的影响

1.信息素养与专业能力明显提高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会发现,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自己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每天常规工作包含了网上备课、网上寻找资料、网上教研,信息化环境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带给我们许多工作和学习上的挑战,也带来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2.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教育信息化的最大作用是对传统教学的积极改造,经过十几年的社会信息化环境的发展,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虽然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已经趋向成熟。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有的学校实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提供了专项服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知识预习、课后知识扩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信息化的学习模式已经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从信息化环境中获得了更加海量的知识,这也必然要求教师要比学生更加深入地进入到拥有海量知识的信息化环境中去吸取更多的养分。

3.教学资源开发空间得到拓展

在网络化环境基本具备的地区,教师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研发课件、丰富学科教学内容,甚至编写教材,都已经是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信息化环境下造就了拥有海量知识、海量信息的网络,这个网络世界是我们教学的资源宝库,检索信息方便,反馈系统灵活,教师可以尽情遨游其中,获取教学知识的养分,获取即时的各类信息,并即时将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网络强有力的潜在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达到表现方式多样、呈现生动的目标效果,使教师教学设计能巧妙地将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与网络信息教育特色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培训是一个具有相应阶段性的过程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适应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从90年代后期,教师从当初的接触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的不甚了解,到如今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它是一个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而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也正是必然的要遵循这个阶段性发展规律去进行。这些年的信息化培训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方面,如初始阶段最基本的信息化技术工具使用培训;或者是中期,在信息化基础培训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结合教学大纲与内容集中开展面对面的短期技术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渗透各种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合作交流、讨论分享等等;又或者是在后期,信息化培训工作已然进入成熟期,这时我们的培训讲师走进具体的课堂开展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长期跟踪教师在将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时遇到的问题并与教师一起解决。从这些模式中我们看出每个项目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流程的设计上都有阶段性的特征,我们需要综合这些项目各自的阶段性特征,形成完整的阶段体系,帮助教师系统地完善自己并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自我提升。

信息化培训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接触期,实现最基本的信息化技术工具使用培训;适应期,在信息化基础培训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结合教学大纲与内容集中开展面对面的短期技术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渗透各种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合作交流、讨论分享等等;成熟应用期,信息化培训工作已然进入成熟期,这时我们的培训讲师将走进具体的课堂,开展长期有针对性的培训,关注点不在教师某项信息技能的培养,而在教师熟练掌握基本信息技能的基础上,如何将信息化与教学完全融合、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全融合。

在网络化发展了几十年的今天,其实信息化培训的第一阶段——接触期在很多发达地区已经不需要了。因为作为一个社会人在成熟的信息化环境下,已经完成了对信息技术较为完整的接触。现在的信息化培训主要集中在后面两个阶段,在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技能基础上,熟练掌握教学所需的各类软硬件及检索信息的能力,并在后期不断地磨练、探索,将自身的教学融入到信息化环境中,在信息化环境中促进自身的教学能力,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系统地掌握信息化技术,并熟练地应用于教学中,成为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力,这两个阶段既是必须经历的,同时也是我们系统掌握信息化技术提升专业能力所必须考虑的自我培训思路。

三、在信息化环境中通过信息化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信息化环境已经较为成熟,教师掌握课程信息化设计的理念、策略、方式和方法,提高课程改革的意识与能力也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要求与基本趋势。通过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深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对课程的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引导师生实践信息化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信息化培训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已然在实现的目标。

以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提升了受众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在改变着教育。信息化环境已经是一个社会大环境,绝大多数教师都期望依托网络,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与技术来支持、改变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1.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

远程教育方式可以为教师营造高效的培训环境,教师可通过校园网的视频点播、电子图书系统和精品导读栏目推荐的内容,或自主搜集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可以根据研修计划,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也可由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自选相关知识模块进行学习。如进行教学科研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技术理论等方面的学习。真正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中,直接激励他们提高自身对网络的利用能力、对技术的驾驭能力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信息化促生了一个资源可以不断再生不断重复使用的环境,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让所有的教师共享。通过资源共享、扩大视角,信息的收集渠道就会被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相应拓宽了,在这个海量教学资源库中,教师通过不断查阅、汲取经验,从而使专业化程度得到提高。

2.信息化培训的适应期阶段是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时期

“信息技术不能自发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仍然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应然与实然的转化者,是信息技术的‘主人’。”教育技术的培训不只是在信息化一个方面的培训,但是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关于信息化的教育技术培训内容无疑是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在较发达地区,大部分教师已经经历了接触期的阶段,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网络。所以,我们的培训工作也要跟着形势发展而调整,可以在信息化培训中直接进入适应期阶段。在信息化基础培训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结合教学大纲与内容集中开展面对面的短期技术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各种教育技术进行强化培训。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信息化素养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对教师进行网络基础知识和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逐渐缩小教师之间因为年龄差异所带来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使大部分教师都拥有简单的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提高资源共享能力,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并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51-01

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学历教育,更注重技能教育,技能教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与氛围,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条件。

一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发展

1.在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全面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各职业院校已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作为增强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尽可能提供教师可利用的资源、时间、奖励等各种支持措施。将国家的教育政策与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相结合,构建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以教学工作量和学生评价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加大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比重。把信息化教学作为学校的常规教育来实施,并作为教师及教研室年度考核和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的长效机制。

2.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目前在中国职业院校的校园网络化平台建设方面,高速、安全、可控、共享的校园网络基本建设完成,数字化网络平台基本成形,已具备了信息化教学工作的环境基础。数字化校园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效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得到各省、市、学校的高度重视。各院校从上一届比赛刚结束,就开始着手从全校范围内选拔下一届大赛的参赛选手,层层筛选,许多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这也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

二 高职院校教师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校为教育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么教师作为学校中的一员应从哪几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核心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呢?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意识与信息化观念

首先,要求教师正确地理解信息化概念。对信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三者的特点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对信息有强烈的敏感度和重视度。其次,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主体意识,重点关注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探索教学或科研活动,并掌握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后,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具备积极传播信息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引领与示范权威的作用,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息化观念,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观,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信息化产生积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2.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第一,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通过网络论坛,灵活地发言进行专题讨论;利用学科QQ群在线释疑;凭借网络的远程指导功能进行跨越式课题学习;运用博客技术进行校本教学研究;发表教学成果。

第二,教师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借助学校提供的良好的硬件信息技术环境,如CAI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室,配备教学光盘、电子和音像资料,信息网络资源以及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计算机知识培训或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教学观摩等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校就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开展了以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第三,教师参与学校之间的短期交流学习信息技术。各院校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达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会有计划、有范围地组织短期集中的培训活动。如骨干教师技能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轮训等。

三 结束语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前沿、多样的教学媒体设备,但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对媒体先进性的追求,而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整合教学资源,使用新课改背景下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教学信息进行检索、加工、利用。

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范文6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力培养;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42-03

信息技术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方式产生影响。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来说,师生关系从过去简单的知识传递转变为一种平等、理解和双向的人与人互动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竞争转向合作交流;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过去个体性、独立性劳动转向集体性、共同性劳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构成了多重的网状关系,教学就在这种网状的新关系之中进行。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将新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但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本人和学校的努力,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一、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E-teaching)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

1.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

培训的目标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整个培训都有调控和指导作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树立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教育技术实践与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在遵循总的培训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目标的务实性、个性化和人本化,允许参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分层次、分阶段地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目标。为此可以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分成四个层次,即从“初步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者;到逐渐学会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应用;再能够利用教学平台综合展示和建构资源并与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互动;最后达到能结合学科特点,合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重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成为现代化大学的教学名师”。这四个层次的培训对应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制作应用阶段――综合应用阶段――教学水平提升阶段”,此四个阶段的培养是不断提升与发展的。

2.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根据上述四个阶段的分析,我们重组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从四个层面开展教师培训,即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以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这四个不同层面我们用一个金字塔图形来表示,如图所示。

(1)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

这一阶段培训属于起步阶段,具体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导论、学习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我们结合新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开展短期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

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对应于制作应用阶段培训,具体内容细化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等;主要结合高教司教育技术等级培训二级培训的要求进行开展。经过培训,我校教师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水平提高较快,教师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获得各级奖励180多项,而且获奖层次比较高,获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奖54项,其中获得过10次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一等奖;广东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奖95项。

(3)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

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是综合应用阶段,具体内容细化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课程设计、资源中心的建设与使用、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进行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信息与知识管理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后,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国际国内学术前沿资源、开发虚拟实验室、开展基于平台的协作学习、进行网上作业与测试等,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

(4)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

这部分属于教学水平提升阶段培训,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方法论、组织教师参加校级网上优质示范课程项目教改实践、开展合作研究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等,重点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学科教师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形成教育技术合作共同体,通过项目建设的具体实践,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不少课程还被评为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有一批教师成为学校的“十佳授课教师”,部分教师还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3.重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

根据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重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具体培训内容的设计如表所示。

4.改革培训的模式

(1)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B-learning):课堂多媒体辅助讲授+网络课堂协作教学+网络课程辅导+远程学习平台交流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课堂培训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互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E-learning结合,将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结合,将课程实践与课程理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这种培训方法灵活、开放、高效,能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也能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动手能力。

(2)完善教师基于课题带动的教育技术研究模式,促进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

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在课题各个环节中,培养教师基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精神、反思精神,促进教育技术与教学研究的整合实践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方法与策略

当前,高校的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我们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满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需求。

1.方法

(1)充分利用本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力量与资源组织校本培训

组织等级培训、专家专题讲座、召开教育技术成果交流展示会、观摩示范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2)以教育技术项目为导向组织项目培训

通过设立暨南大学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组织基于项目建设的培训,通过完成立项项目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的。同时组织学科教师参与广东省教育厅“九五”期间的“五个一百工程”、“十五”期间的“151工程”项目,促进了一大批的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3)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协会培训与学术交流

通过组织学科教师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各二级学会、省级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与交流,通过交流扩大视野。

2.策略

(1)出版培训教材

根据长期的培训经验,我们编写了培训教材《教育信息媒体技术实用教程》一书,旨在将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与多媒体技术以及教学资源中心、教学学习平台使用结合教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的学习需求。

(2)改进评价的方法

对于培训的评价,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参训教师平时学习的表现、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的论文、电子作品等结合起来,通过教师自我作品展示,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任课教师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方法。在培训过程中,聘请有经验的学科专家与培训任课教师一道进行网上点评和现场点评、学员小组之间网上互评等。

(3)完善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多年来,我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组成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对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和建议。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常设机构),负责教育技术日常培训工作的开展和管理等具体事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条例》、《教育技术培训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学校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将培训工作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共开设了20多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和几十期的短期培训班,共培训教师2900多人次。

三、结论与体会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2]开展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对于促进高校教师深入开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进修的制度,促进教师主动参加培训。

第二,在培训内容设置上,既要重视技术培训,又要重视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培训,更要重视把培训与教学改革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

第四,要以教师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从教师教学实际出发、切实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进一步做好以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知识进步和能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祝智庭.走进信息化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黄海.信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4]费英,谢百治等.以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为支点,加速信息时代教师角色转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