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交通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交通技术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1

日前,交通运输部召开部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交通运输推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物流服务体系,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后,交通运输部又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新理念,以“试点示范和专项行动”为主要推进方式,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根据《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要全面覆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应用、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行业监管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另一方面,要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将节约能源资源要求贯彻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全过程。

同时,提出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行业监管能力提升等五方面22条具体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开展试点示范、强化考核评价、培育绿色文化、深化交流合作等六条具体措施。

《指导意见》要求,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发挥政策叠加优势,突出政府主导作用;要更加注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更加注重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结构性和管理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潜力;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部省共同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新机制,推进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深化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树立行业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到2020年,在保障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单位GDP碳排放目标前提下,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意识明显增强,运行体系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监管水平明显提升,行业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生态保护得到全面落实,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2

(一)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选择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的公路、港口、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提升绿色建设理念,实施绿色优化设计,强化绿色施工组织和运营管理,合理使用绿色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设施、设备、材料、工艺等。

(二)积极推广应用绿色交通运输装备

加大城市公交车辆、出租汽车以及营运客货车辆、运输船舶的结构调整力度,合理提升节能、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辆的拥有比例,强化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工作,推广天然气及混合动力车船,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船,稳步推进运营车船的标准化改造,推广使用港口、场站设施装备和运营车船的节能减排技术。

(三)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及操作方法

积极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运输组织模式,重点探索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的合理路径,推进大宗货物和集装箱水铁联运。优化城市公交、客运班线的线网布局和站场布局,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稳步发展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切实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建设适合特色的现代有轨电车和“水上巴士”。有效引导公众低碳出行,切实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绿色维修和节能驾驶培训工程,积极推广使用节能降耗产品和操作经验。

(四)推广应用智能交通与信息化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强化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公路、水路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广港口车辆和装卸机械智能化调度系统和无纸化作业、城市智能化公共交通与运营管理工程等,提高运输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完善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在现有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中,增加低碳交通信息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和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3

关键词:绿色公路;节能环保;绿色公路建设;运营管理

1 绿色公路的定义

绿色是修饰公路的,绿色公路并不是公路的绿化或“绿色化”,也不是公路的色彩为绿色。笔者认为,绿色公路的主体是公路本身,包括公路建筑群中的公路线形、公路路基、公路路面、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房屋建筑和其他公路设施,其中的绿色是一类的代号,即“绿色型”。

关于绿色公路的概念有多种说法和理解。有人认为绿色公路即环保公路,或生态路;有人认为绿色公路代表公路向节能或节约型发展方向;也有人套用国外城市公路或城际高速公路建设理念,将绿色的林荫大道、包含自行车道的或环保的或资源节约的公路(城市道路)认为“绿色公路”。笔者认为,绿色道路的定义应为:在满足基本功能前提下,环境优美的一类公路的统称。

2 绿色公路的内涵

2.1 绿色公路是基于功能适应的公路

绿色公路功能是在公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以绿色高速公路的目标为导向,以建立一个通达有序、安全舒适、环保节能的高速公路系统为目标,并将时代功能“和谐”渗透进其中,改善社会交通需求的公平性,降低交通建设维护成本,提高公路运输服务的安全性、舒适性与流畅性。

2.2 绿色公路是基于资源及能源节约型的公路

建设绿色公路要以节约能源、资源为基础,而绿色公路工程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及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遵循规划为主、治理为辅的建设经营原则,在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融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绿色理念。

2.3 绿色公路是低碳环保的一类公路

所谓绿色公路,即是以低碳理念为基础实现碳平衡,在建设、施工及营运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做好环境保护,在公路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融入环保理念、绿色理念,从而实现工程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目标。由此可见,绿色公路工程并非简单的从根本上改善了环境的舒适度,更是节约了项目成本,最大程度上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4 绿色公路是景观优美的公路

公路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而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绿色理念”不仅是指道路内部的各类景观元素,还要将其周边环境包含在内。要保证公路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绿色化,就要基于宏观整体的角度对其内部景观、道路整体景观、周边环境等各个元素进行全面考虑,实现公路线形、公路内部景观、公路视觉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以保证公路建设过程中线性设计及沿线构造对原有和谐景观空间的破坏。

2.5 绿色公路是基于生态文明的公路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公路是要求公路建设中以生态学为基础,在遵守生态法则的基础上实现公路建设与周围地质、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协调一致。要求在公路设计中不仅要做好设计方案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也要求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消耗,以此达到公路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绿色公路的建设要点

3.1 基于低碳化路网规划的绿色公路交通体系

3.1.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公路路网规划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进行,高瞻远瞩,考虑人类发展长远的持续性。力求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等。传统的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中往往只是注重交通效果和经济效益而忽略对生态保护的要求。而绿色公路的理论要求交通建设、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3.1.2 基于节能环保型的公路交通体系

绿色公路交通体系坚持公路交通建设和节能环保并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和谐发展、环境友好”的理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将公路交通节能环保的各项要求自觉融入公路交通各项工作中,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和绿化为手段,建立起完备的公路生态保障体系,使节能环保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努力实现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减量化,以最低的环境代价,实现公路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3.2 基于节能环保的绿色公路建设体系

3.2.1 基于低碳节能环保的公路可行性论证

绿色公路建设,就是在节能环保理念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绿色技术与环保措施,在公路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里都能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谐可持续发展。绿色公路不仅是对环境舒适度的改善,而且将降低能源成本,实现环境保护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

3.2.2 基于绿色公路指标体系的公路设计体系

从某种程度而言,公路项目设计阶段的科学性会对整个公路项目影响环境的程度产生决定性作用,而在绿色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就要坚持环保选线的原则,调查线路走廊的详细情况,对公路占地情况、相关环境敏感点分布等进行全面了解,设计出多个方案以供选择。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尽可能不占用农田、居民区、学校等噪声敏感点,还要采取措施避开环境保护区及生态敏感区等;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借土、弃土用地,尽量保持土石方挖填平衡,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将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中向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2.3 基于环保节能的工法及建设模式

在整个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组织阶段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最为严重,因此施工组织阶段也是建设绿色公路的重要控制环节。施工过程中要遵循“最大程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恢复”的原则,能不占用就避开、能不破坏就保持。此外,还要提高公路项目的施工质量,通过提高其性能来延长使用寿命,这才是最大程度上的减少浪费。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利用先进技术减少水土流失,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再行排放,防止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等对公路沿线地表水及地下水等水体造成污染;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施工扬尘、机械噪声等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注意相关环保工程的施工要同步进行,包括绿化景观工程、噪声防治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防治水土流失工程等,保证公路项目的环境效益。

3.3 基于节能环保的绿色公路运营管理办法

3.3.1 基于节能环保的运营管理体系

绿色公路要求公路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安全高效、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公路的运输能力和使用质量。开展公路运营过程中环境质量监测、环保工程使用效果检查、生态恢复情况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小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和居民的不利影响,使公路逐渐融入沿线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3.3.2 基于安全及应急的公路服务体系

杜绝重大责任事故、减少一般责任事故,维护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财物安全、车辆和随车货物的安全。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决策预以防范,消除导致公路损坏的因素,增强设施的耐久性,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保持高速公路快速、安全和行车舒适。

3.3.3 科学的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

绿色公路运营管理是利用已建成的公路为其公路使用者提供优质、公平的服务,以满足公路使用者各种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优质、公平的服务是指为每一位绿色公路使用者提供高速、安全的通行条件、完善的信息服务,以及休息、餐饮等其他服务。

4 结束语

绿色公路, 是绿色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体系, 为绿色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并通过技术集成的方式, 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的绿色能源,突出绿色公路的特色,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整合和优化公路沿线资源,强化公路的绿色功能和服务品质, 带动公路区位优势的提升,成为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畅通、高效、安全、绿色” 理念的形象载体。

参考文献

[1]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谢振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J].环境保护,2005(10).

[3]夏爱民.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J].世界环境,2005(6).

[4]王成玉.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8.

[5]樊鸿章,刘宏,等.勉县至宁强县高速公路生态恢复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4):144-147.

[6]胥晓刚.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

[7]袁卫宁,任征.高等级公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7.

[8]杨斌,蒋红梅,等.公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工艺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8,162-164.

[9]郑志国.加拿大的环境友好理念与实践[J].岭南学刊,2006(2).

[10]赵康.公路工程水污染对湿地的影响与保护对策[J].森林工程,2007,23(6):50-53,60.

[11]吴晓青.大力发展环境友好技术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J].中国科技产业,2006(6).

[12]周建昆,甄晓云,等.水源保护区公路建设的水环境风险分析与防控技术初探[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5),216-218.

[13]王金南.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环境保护,2006(5).

[14]赵剑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水环境问题的探讨[J].交通环保,2004,25(2):1-4.

[15]周京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大关键环节[J].经纪人学报,2006(2).

[16]马中南,高建刚.绿色公路的研究体系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4

关键词:绿色交通;交通规划;理念;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U4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

绿色交通是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而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思路与目标模式。由于我国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土地使用紧张、交通堵塞等不良状况,不仅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作用,而且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从某种程度来说,绿色交通理念是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相伴而生的。城市绿色交通理念内容涵盖较广,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完善、交通工具先进多样、交通功能安全经济、交通载体以公交为主、交通污染问题得到缓解、城市交通缓解良好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也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即为交通规划的协调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如果深圳市盐田区在对交通规划上缺乏对交通系统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考虑的话,无法形成一个满足城市居民出行要求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统一,不仅如此,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也无法得到完善。因此,深圳市盐田区的交通规划对交通的政策和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势必难以解决城市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和绿色交通的实现。

绿色交通的基本特征

深圳市盐田区进行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交通规划实际上与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汽车、有无轨道电车、轻轨地铁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合理的规划,可以达到城市交通规划通达有序、安全舒适的目的,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所以绿色交通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且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般而言,深圳市绿色交通的规划一般是为了缓解城区交通堵塞、降低交通污染、控制交通维护费用而提出的一个建设性意见。一般来看,绿色交通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环保型和协调性。协调性在于绿色交通理念包含了城市交通中生态环境的协调、交通发展未来的连续性、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协调以及城市交通与社会的协调性。另外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上也可以通过绿色交通规划来实现,但是在特征的表现上也是以规划经济能力为前提、需要较大的财力支持、社会发展可持续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也体现出了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必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达到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局面,迎来公共交通大发展的,不仅如此,还可以高效的缓解由于汽车排放尾气而引起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改善深圳市盐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交通发展,也进一步带动城市的社会经济进步。

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的方法

制定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方案的原则

首先绿色交通规划方案的制定必须在结合深圳市盐田区城市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进行,从而才能有效的保证规划科学性及合理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才可以准确的把握绿色交通理念,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其次根据绿色交通的理念,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的方案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平等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和延续性原则这五个主要方面。深圳盐田区的绿色交通规划平等性主要体现在城区基础交通设施的发展和使用上,不能仅仅限于当前盐田区发展的需要。协调性则主要是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土地使用之间的关系,因为盐田区随着社会发展,土地空间明显不足,因此必须要提高绿色交通规划中土地的使用效率,不仅如此,协调还应该注重交通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切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为绿色交通规划的目的就是在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在城市生态环境这一点上要尽可能的做出卓有成效的考虑和具有建设性的规划。有序性和平衡性主要是要在交通规划中尽可能的合理布局,通过减少居民和车辆用量的方式来实现交通设施使用的有序平衡。延续性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对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时应该满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并具有长远的目光,真正做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良好效果,减少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成本。

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究

交通系统的规划

1.1公共交通系统为主

由于盐田区的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应该在规划中尽可能的采取措施来减少私家车量的数量,合理的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加大电动汽车或油电混合型汽车的投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到了的通行能力,而且还可以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同时要加强路网的规划,注重公共交通车辆的换乘系统并做好交通衔接,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1.2控制小汽车适量

我国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堵塞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小汽车数量过多问题导致的,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小汽车数量也急剧增加,但是这种局面严重的影响了盐田区的道路通行,而且由于尾气排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对小汽车的通行采取抑制措施或者鼓励人们选用公共交通工具。

1.3增加慢行系统

其次增加慢行交通系统,并使步行、自行车与机动车出行有机结合,有效的缓解盐田区交通压力。另外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提高城区人民的积极性,短途可以利用步行的方式来减少城市拥堵问题,并能锻炼身体,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绿色交通的效果。

绿色交通规划需要注意的方面

绿色交通的理念下的交通规划必定要达到绿色的效果,因此在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上,应该研究和采取先进的绿色交通技术。比如在与交通有关的车辆和燃料上,应该予以适当的检验,检验的标准也应该结合盐田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在规划工作中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因此绿色交通规划工作必须要基于政府、公众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准,政府在盐田区进行绿色交通规划师可以建立一个对于今后交通体系发展的一系列法规,从而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宏观调控工作。另外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也十分重要,通过在社会上广泛的听取人民群众对绿色交通规划的意见,实际上也是提高了公众对于保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

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的总结

总而言之,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并不是一种新的交通理念,而是更深一层的研究和革新,不仅如此,通过对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能力,并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另外在探索和实践中,提高了盐田区公众对绿色交通的认识,提高了人们绿色出行和保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这对于盐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盐田区在实际的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规划中必须要注重结合盐田区的具体情况,在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城市间经济、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优化绿色交通体系,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公路交通资源优化利用:绿色交通》[J]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03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5

【关键词】绿色;交通;规划

一、引言:

我国在上世纪末期引入“绿色交通”的理念,在2000年后开始广泛研究探索。绿色交通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交通规划领域的具体表达和落实,1994年克里斯・布拉德肖(Chris・Bradshaw)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概念,主张城市中交通方式的地位和发展优先级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合乘小汽车、单独驾驶小汽车。随着技术应用的创新发展,一些逐步得到推广的新型交通系统以及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交通工具也纳入绿色交通方式范畴。目前绿色交通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理念,是人们对传统交通发展路径的反思,是交通与资源环境、交通与经济社会、交通与城市增长多方面的协调。

二、绿色交通概念及特征

绿色交通是理念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目的是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静霞院长提出“绿色交通是采用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理念”,并归纳出“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三方面完整统一结合的整体框架。

绿色交通不仅要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机动性的要求,而且应该满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采用可再生能源等与外部系统协调的要求。其特征概括如下:

1. 运行高效。交通体系公共服务的高效率,满通的基本目的,即社会经济发展派生的人和物的移动,而非简单的交通工具的移动;

2. 社会和谐。交通体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护社区传统;

3. 环境友好。交通体系的污染排放在城市系统环境可接受幅度内,注重地方传统风貌及历史文脉的延续与现代化经济发展协调。

三、绿色交通规划的核心点

(一)绿色交通系统模式的选定。交通模式的选择要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城市环境关系相协调,在现代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中,绿色交通模式既要能适应未来城市交通发展,又要能引导和调控小汽车交通方式的发展,减少小汽车对绿色交通方式的冲击与影响。交通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决定了整个交通体系的性质与功能,属于交通体系内的上层建筑,良好的交通模式对交通体系构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济大学的潘海啸先生提出了5D交通模式,即POD>BOD>TOD>XOD>COD。其中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构成了慢行系统,步行与自行车的优先级需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和居民出行构成比例等条件来确定。POD、BOD、TOD的高优先级确定了城市规划以绿色交通为导向。

(二)绿色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绿色交通要与城市结构相协调,集约化的交通体系支撑城市用地的有序开发,合理的土地利用也在减少出行次数、缩短出行距离、减少小汽车交通出行量等方面发挥作用,支撑城市空间发展可持续。在城市规划开始就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以达到城市出行总量以及出行总消耗最小,并使得大规模使用绿色出行方式成为可能。

(三)绿色交通体系中“人、车、路”关系的协调。在绿色交通体系之中,慢行交通、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交通三者的关系的搭配与优化,既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居民出行要求,又能实现低碳、集约、高效的交通运行。在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中,要坚持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占主导,小汽车交通相匹配的原则,从体系构建、路网规划、断面设置、设施布局等方面逐一进行规划。

四、绿色交通系统规划探讨

(一)慢行系统规划

绿色交通规划要以方便人们步行出行为导向。城市原本是我们能够方便步行的地方,而实际上许多城市建设已使人们在城市中步行变得越来越困难。倘若没有足够而平整、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步行人流就会冲进车行空间,造成干扰及混乱。

城市步行系统除了负担通勤任务外,考虑更多的应是生活出行的功能要求。在规划中应考虑逐步在城市中形成一个有机的、多功能的、环境宜人的、连续的步行空间,把城市的各种主要商业服务、文体游憩、交通枢纽设施以及居住区联系起来,活跃城市气息。同时,还应结合服务行公用设施(座椅、电话亭、遮阳棚等)的布置,建筑小品的布置和绿化布置,创造高雅、生动、丰富的步行环境。例如日本横滨市在城市中布置了一个城市步行系统,将城市中的中华街、伊势佐木町商业步行街、马车道步行街、棒球场、横滨广场、港口、铁路和地铁站、山下公园等联系为一个连续的系统,并设置了地面步行引导标识系统,强化了城市步行环境。

(二)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其在节约城市土地、道路交通设施资源、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社会经济运行成本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新生态城交通方式规划指标中,公交出行比例在机动化方式中达到80%,控制小汽车出行比例至10%,确立了公交车在机动话出行中的主导地位。

在绿色交通规划中,应建立高可达性的公交网络,采用干线和密集支线的网络模式。尽管小汽车的出行在生态城内得到限制,但不代表居民出行的机动化出行需求得到抑制。公交网络的设置构想与土地利用模式密切相关,与功能中心分级设置的土地利用构想一致,公交网络采用两级设置。干线网络服务片区之间的联系,选择的系统运量相对较大。而支线网络主要服务于片区内部,为慢行方式提供可替代的机动化出行方式,可选择运量较小的系统。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中,应做到在主要交通走廊上,应尽可能的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在灯控路口实现公交信号优先;公交车站以400~600米为服务半径满覆盖规划区域;公交站与其他停车换乘设施距离不超过150米;完善公交人性化服务设施,提供准确的公交信息和舒适的候车环境;公交车优先选购清洁能源动力车。

(三)停车系统规划

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停车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片区级停车场,服务范围面向整个城区,结合城市道路对外出入口及城市功能中心布置;一类是社区级停车场,对于社区内设置的停车场,采用集中布置的概念,使得小汽车的“门到门” 的便利性有所削弱,从而增加小汽车的使用成本,遏制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从土地混合使用的角度来看,原本严格的居住区成为功能混杂区域,从机动车出行的角度来说,单纯的出发点变成出发与达到同时存在,对停车场的使用的时间上形成分工,停车场实现社区公用以及集中布局有利于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

五、结语

绿色交通成为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视角如今从规划建设延伸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个层面。本文对绿色交通规划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了绿色交通规划过程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绿色交通引导下交通规划的理念、方法与技术思路,以期为绿色交通规划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四)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2] 殷广涛 黎晴 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城市交通》2009,7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6

关键词:城市交通 政策 研究 文献综述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社会经济经历了空前的发展,城市交通也步入了机动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并且在近几年越发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影响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问题,我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交通政策,城市交通政策将对城市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而关于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也成为目前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1、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于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交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政府在交通规划和决策实践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尽管出台了一系列交通政策,然而某些政策的合理性还有待商榷,一些政策具体的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一些学者从政策制定、激励机制、协调以及人员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存在的不足[1];还有一些学者则从交通治堵的问题着手,例如丘银英提出蚕蛹政策分析方法对各项治堵政策的正、负效应进行预判,从社会、环境、经济影响和交通改善效果角度剖析治堵政策绩效[2]。另外一些学者则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交通政策的现状为例,试图总结出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存在的误区[3]。

2、城市交通理念的转变——绿色交通

1995年之前,由于城市发展阶段的限制,交通问题并不突出,而城市交通政策很多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其它课题的补充而进行讨论,多数学者并没有将城市交通政策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城市交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小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一时期由周干峙等人提出了综合交通意识和“综合治理”观念,对我们城市交通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1995年之后,公共交通、交通需求管理、可持续发展交通等观点和理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运用,尤其是绿色交通理念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城市交通的传统认识。绿色交通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发展绿色交通就是发展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和谐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从而达到减少交通拥挤、降低交通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的目的;现阶段的绿色交通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调通达有序、安全舒适及低能耗低污染三方面的完整统一。绿色交通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这一点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普遍的认可,并对城市交通政策产生着日益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绿色交通作为一种新理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决策者的青睐,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交通运输中的生动体现。要发展绿色交通,首先必须要制定与发展绿色交通相适应的交通政策,国内很多学者为此进行了研究。在绿色可持续交通与私人交通关系的问题上,不少学者进行探讨,他们认为要制定可持续的交通政策必须以抑制私人交通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制定适宜的交通财税政策[4]。另一些学者则从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关系作为出发点,从政策保障策略和交通方式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在绿色交通政策如何引导城市交通走向的问题上,周民良提出了要加强城市的科学规划、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等建议[5]。张莽以包头市发展绿色交通的实践为例,指出政策主要决定于战略取向、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应体现民意、保障民权、改善民生。还有一些学者从绿色交通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6]。

3、城市绿色交通政策研究

3.1 城市交通政策公平性研究

城市交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人群在出行成本、效率与路线选择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交通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交通政策公平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的研究。首先是关于交通公平的定义,目前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强调不同的出行群体对出行目标具有均等的可达性[7]。其次是关于交通公平的内涵,最早进行研究是学者是施维克,之后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丰富,例如陆丹丹从时间、空间和内容这三个层面进一步丰富了交通公平的内涵[8]。交通公平的原则性也是一个研究热点,一些学者从交通效率、交通质量、交通成本、环境影响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自己观点。还有一些学者对交通公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试图建立起城市交通公平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陈方等分析了城市交通政策对交通公平的影响机制,并试图建立城市交通政策影响下的交通公平评价指标体系[9]。类此的,还有一些研究在分析典型城市交通政策的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政策公平性进行了评价。还有一些学者从轨道交通、经济学、区域间交通公平等角度对交通政策的公平性进行了探讨。

3.2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研究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也是当今社会和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首先是关于公交优先的内涵的研究,国内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刘小明,他从政府部门、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交通资源三个角度对此进行了阐述。其它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如何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方面,例如很多学者都指出,必须从路权优先、公交规划用地优先、财政优先、政策优先等方面确保“公交优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还有一些学者从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加强公交优先理念的宣传以及管理法规体系和经济补助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另一些研究则从交通需求、土地利用、公众参与等角度提出了落实公交优先的要求。国内还有许多其它学者对于“公交优先”这一问题也进行了类似的探讨,这里不再一一陈述。

3.3 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城市交通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制定和实施交通节能减排政策,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国内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王逢宝通过比较城市公交与小汽车交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性能指标,阐述了政府在城市交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10]。不少学者从节能意识、交通发展结构、节能技术和资金投入以及交通管理等方面指出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我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政策应从交通体系、行政制度、经济手段、车辆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加以推进。学者陈莎则在对新能源应用技术经济特征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共交通节能减排提出了建议[11]。孙林阐述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限新驱旧”是一项可取可行的对策[12]。

3.4 城市交通政策体系研究

国内对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多数是就某一方面而展开的,只有少数学者将其视为一个体系进行研究。过秀成在分析了当前交通政策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大城市绿色交通技术政策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指出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交通分区、交通发展方式、运输一体化以及交通设施和管理等方面[13]。潘海啸指出我国城市交通政策的顶层设计应从车辆拥有控制、轨道交通、“双快”交通、停车配建与管理、公交可达性等方面进行调整,并建立多模式平衡的低碳绿色交通体系[14]。然而在如何建立系统的城市交通政策体系来加强推荐城市交通政策的落实和实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4、总结及研究展望

从目前国内对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来看,如今关于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已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相关研究文献层出不穷。然而,城市交通问题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尤其是交通拥堵现象,其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顽疾。

就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绝大多数关于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都只是涉及到某一特定的方面,很少有学者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和体系,因此研究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同时也制约了交通政策的有效实施。城市交通包含了诸多方面,而交通政策作为指导城市交通发展的宏观上的指南针,应该具有全局性和协调性。城市交通政策体系应当涵盖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重点突出土地交通协调发展、交通及运输一体化以及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因此建议加强城市交通政策体系的研究,使得城市交通政策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和实施。其次,学者们的研究与现有的交通政策缺乏有效的交汇,很多学者的观点和建议并没有在现有的交通政策里体现出来,例如交通可达性、交通公平的研究以及公民参与等问题。建议将城市交通政策方面的研究和意见进行浓缩总结以及系统的整理,并与现有的交通政策进行对比,将人们的研究与现有政策进行充分的交融,提高城市交通政策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加强政策在宏观上的导向作用。再者,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行的交通规划、管理和建设系统和体制缺乏协调性和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交通政策的实施,对它们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宗延.中国城市交通政策问题分析[J].综合运输.2009-07-10(10).

[2]丘银英,唐立波.城市交通拥堵及治堵政策刍议[J].城市交通.2012(02).

[3]罗江浩,刘斌.北京等城市交通政策的反思[J].综合运输.2012(08).

[4]朱松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政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

[5]周民良.以绿色交通政策引导城市交通走向[J].西部论丛,2010-10(10).

[6]张莽.包头市发展绿色交通的政策选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7]吕政义.城市交通公平性评价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

[8]陆丹丹.城市交通公平性分析及对策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 2007.

[9]陈方,戢晓峰.城市交通政策对交通公平的影响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02).

[10]王逢宝.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策略研究——从城市公交与小汽车交通的比较来看[J].城市车辆,2008-8(8).

[11]陈莎.城市公共交通节能减排策略研究[J].建设科技,2010-9(17).

[12]孙林.透视我国汽车交通节能减排政策“瓶颈”[J].环境保护,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