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1
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证属肺脾肾虚、痰浊阻肺型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对症支持治疗、病因治疗等,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穴位(百会、四神聪、尺泽、列缺、太渊、太溪、阴陵泉、足三里、丰隆、太溪加减)及中药穴位贴敷(肺腧、风门、天突)。治疗两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脾肾虚; 痰浊阻肺; 针刺; 穴位敷贴
中图分类号 R25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7-0033-02
doi:10.14033/ki.cfmr.2016.17.017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1]。COPD的确切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多认为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其临床症状主要有慢性咳嗽、咯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以及全身性症状,其中慢性咳嗽、咯痰为首发症状。目前COPD的患病人数多,且病死率高,在全国已经成为第四位致死病因,由于大气污染的逐年严重,到2020年,COPD将达到世界经济负担的第5位,成为第3大死亡原因[2]。经过中医几千年的传承及中医学者长期的潜心临床研究,探索出针对COPD的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拔罐、穴位敷贴等,均得到了一定的疗效。基于此,笔者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穴位敷贴配合常规治疗肺脾肾虚、痰浊阻肺型COPD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医证型属于肺脾肾虚、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男女比例为3∶2。年龄42~75岁,平均(61.2±5.6)岁。将此6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依次编号(01~60)。采用SPSS 13.0随机数发生法进行样本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试验过程中,严格将病例脱落控制在5%~10%,本次研究中,患者零脱离。
1.2 诊断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标准分为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两种,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金标准”:应用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C1/FVC)小于0.7者[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和中医辨证属肺气虚证和肺肾阴虚证(参考2002年版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主症:慢性咳嗽,胸闷,痰多痰鸣,喘息气短,呼吸不利,舌质淡红或暗淡或暗绛、苔薄白,腹胀,大便溏,脉细无力或虚浮无力;次症:面色紫绀,声怯低微,汗出易受风,形寒肢冷,腰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1.2中的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40~80岁。(3)符合知情同意的原则。
1.4 排除标准
(1)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以上)者;(2)肝、肾及血液系统严重疾病者;(3)肿瘤、甲亢、皮肤病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4)妊娠或哺乳妇女、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5)有精神异常及不愿意合作者;(6)深度昏迷、休克不能配合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止咳、化痰、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痰液引流、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连续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穴位(百会、四神聪、尺泽、列缺、太渊、太溪、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留针20 min后起针;出针后给予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为院内制剂,由白芥子粉、肉桂粉、生姜汁、蜂蜜等调和而成。贴敷于肺腧、风门、天突等穴,敷贴8 h后取下;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
1.6 判定标准
此次的判定标准包括:(1)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征候积分变化情况,主要为咳嗽和咯痰。(2)采用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3)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判定标准[3]。COPD的咳嗽、咯痰症状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咳嗽、咯痰症状平息;有效,咳嗽、咯痰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咳嗽、咯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笔者根据此判断标准计算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的计算为各组显效和有效的患者总量除以各组总参加患者数。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营养支持治疗法;慢阻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虽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道的疾病,但其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会加重患者的呼吸系统的负荷,增加患者的能量消耗,引发感染和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降低患者的免疫力。近年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方法越来患者的补充支持,故本院实行此次试验,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确诊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34例,其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6例,年龄49~79岁;对照组有患者34例,其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13例,年龄52岁~8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的病情描述与诊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内容包括控制感染、吸氧、祛痰、技术和解痉平喘,并按照病员标准给患者准备饮食。
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内容包括:除每日给予必要的标准饮食,还需给患者静脉注射复方氨基酸250ml,口服能全素500ml;对有进食困难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10%的脂肪乳剂500ml,口服金施尔康2片,和1支凡命,以补充足够的微量和维生素。治疗周期为2w[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字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果为94.11%,对照组的总有效果为58.82%,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数据对比,结果(P
2.3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营养参数及免疫功能的变化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营养参数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数据对比,结果(P
3讨论
慢阻肺疾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①慢性咳嗽,在晨间较为明显,夜间会有阵咳或排痰,若不及时医治,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会变为终身不可治愈;②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性泡沫型痰,多发于清晨,偶尔会带有血丝,若在急性发作期,痰量会明显增多,甚至会出现脓性痰;③呼吸困难或气促,前期主要出现在体力劳动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是慢阻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④喘气或胸闷;⑤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慢阻肺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胃溃疡和睡眠呼吸障碍等[3]。
营养支持疗法主要适用于胃肠疾病影响进食,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食欲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营养不良,没有足够的免疫能力和能量。但在实施营养支持疗法时需要注意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因为过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增加CO2生成量,加重患者呼吸系统的负担[4]。为了避免CO2产生过多,可通过给予患者足够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注意营养中含有过量的葡萄糖,因为过量的摄入葡萄糖会诱发胰岛素释放,使葡萄糖和磷酸结合进入骨骼肌和肝脏,从而引发低磷血症加剧,进一步促进呼吸衰竭,但过量的摄入蛋白质会增加中枢神经对CO2的敏感度,以加大通气量排除体内的CO2,增加了呼吸肌的负荷,不利于呼吸衰竭的患者恢复。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要给予深部静脉注射营养支持。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效果、IgA、TLC、CHI、血清蛋白、前白蛋白都有所增加,说明患者的肺结构和免疫功能都有所增加,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提升,改善了患者的通气情况,从而有效治疗呼吸衰竭。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营养支持疗法能有效提升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营养指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筱姝.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22(53):83-85.
[2]侯秀娟.中医药配合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观察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16):434-435.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035-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19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高反应性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该疾病受遗传影响较大,且患者发病后多以气流受限、气急、胸闷等为主,可自行缓解[1]。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上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患者发病后主要以肺部干湿音为主。临床上,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得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且两种疾病具有诸多相似的临床表现,间接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目前,临床上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预后较差[2]。为了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并与40例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疾病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8~72岁,平均(55.7±3.1)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另选取同期诊治的40例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疾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6~71岁,平均(52.4±1.6)岁。入选患者均经过肺部功能、X线胸片以及相关生化检查,必要时给予CT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1)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符合单纯性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标准[3]。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同时符合(1)、(2)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者;排除有药物过敏史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入院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让其及时休息、增强营养,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同时,患者入院后告知其戒烟、戒酒。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止咳、平喘、化痰等基本药物,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此外,患者治疗时可以根据其恢复情况结合腹式呼吸训练、心理辅导等。
1.3.2 试验组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采用多索茶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90130)300 mg,混合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次/d,连续使用7 d。
1.3.3 临床特点观察 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40例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吸烟史、咳血率、肺部湿音、咳大量黄浓痰等临床特点进行数据对比。
1.4 观察指标
观察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如吸烟史、咳血、肺部湿音、咳大量黄浓情况等。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疾病临床特点比较
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吸烟率显著高于单纯支气管哮喘组,咳血率、肺部湿音比例、咳大量黄浓痰率均显著少于单纯支气管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Pre、PaCO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Pre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疾病,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且患者在多因素下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死亡[4-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正常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肺功能差异显著。临床上,可以将肺功能检查作为其诊断的重要指标。诊断是治疗的前提,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肺功能显著下降,则应该充分考虑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可能,且一旦确诊,则应该重点预防患者出现感染[6]。本次研究中,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吸烟率显著高于单纯支气管哮喘组,咳血率、肺部湿音比例、咳大量黄浓痰率均显著少于单纯支气管哮喘组(P
近年来,多索茶碱在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广为应用,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Pre、PaCO2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Pre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存在吸烟史、少有咳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俊,文富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08版解读[J].中国社区医师,2010,4(9):28.
[2]陈国峰,黄海燕.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和血清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40-42.
[3]周海英,胡志雄,张熙,等.噻托溴胺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3):330-331.
[4]夏新中.舒利迭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132-133.
[5]吕东.舒利迭联合噻托溴胺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3):79-80.
[6]周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3):1203-1205.
[7]陈银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的策略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26-127.
[8]易智明,向太梅,向旭东.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癌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22-123.
[9]李倩雯,张震,刘雪.银杏叶提取物银杏苦内酯片联合特布他林持续性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3):46-48.
[10]王运.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113-115.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4
目前公众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的认知较高,而对慢阻肺这个沉默杀手的认识还相对欠缺,一些人常认为反复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吸烟的伴随症状而不在意,致使慢阻肺的确诊率只有35.1%。
目前来看,庞大的吸烟人群、严重的空气污染、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等原因,使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慢阻肺威胁。但相当一部分人在患上慢阻肺后竟不知情,当气促、呼吸困难等明显时才去就医,发现症状时已是中晚期。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那么认识下我们的敌人(慢阻肺)吧。
一、潜伏的慢阻肺帮凶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慢阻肺的“帮凶”,包括吸烟、环境污染、厨房油烟、职业性粉尘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可能的遗传因素。在诸多危险因素中,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头号杀手,因此慢阻肺健康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戒烟。
二、易被忽略的临床症状
慢阻肺的特征性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慢阻肺早期的主要症状是似有似无的憋气,特别是活动以后的憋气经常不被重视,只有在严重的时候才会被提出来,所以症状上不突出是慢阻肺早期发现困难的重要因素。
三、被轻视的肺功能
慢阻肺跟高血压一样,早期发现不是凭借出现的症状而是依靠检查,要确诊慢阻肺必须进行肺功能检查。在常规的体检中,大家已经非常了解体检中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代表的意义,但肺功能检测经常被忽略。那么,什么是肺功能呢?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对身体无任何损伤,无痛苦和不适。肺功能检查有助于医生明确疾病严重程度。
因此,建议年龄大于40岁的吸烟者或曾经吸烟者;与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者;长期受室内外空气污染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史的人都应定期到医院做肺功能筛查。
四、病情的自我监测与正确评估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呼吸系统症状超出日常变异(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痰量增多或痰液呈脓性),需要更改日常的用药即为急性加重。
随着病情加重,慢阻肺就不H仅影响呼吸系统,它还会波及全身多个脏器,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糖尿病等。因此要尽量将自己的症状向医生描述全面。
五、慢阻肺规范化的管理
慢阻肺是一种需要坚持长期治疗,甚至终生治疗的疾病。以下几点在慢阻肺规范化管理中不能忽视。
1.教育与管理。(1)戒烟(2)了解慢阻肺的病理生理与临床基础知识(3)掌握一般和某些特殊的治疗方法(4)学会自我控制病情的技巧,如呼吸锻炼、吸入装置操作等(5)了解赴医院就诊的时机(6)社区医生定期随访管理。
2.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避免或防止吸入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
3.药物治疗。无论慢阻肺是稳定期还是急性加重期均须用药治疗,须由医生协助选择适合自己的用药,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建议自行调整剂量或者用药时间。(1)支气管舒张剂。主要的支气管舒张剂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及甲基黄嘌呤类,根据药物作用及患者的治疗反应选用,多首选吸入治疗。(2)激素。不推荐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长期口服激素及单一吸入激素治疗。(3)抗生素。需要有临床适应症,不建议经常反复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4)营养支持。建议摄取高蛋白食物、碳水化合物、水果、蔬菜及奶制品。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感染因素或者是非感染因素的影响,引起气管或者是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的组织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例主要的表现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量增加[1]。临床上的表现是患者出现咳嗽、气喘或者是咯痰等,持续的时间超过3个月。在早期,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较轻,到晚期后,炎性反应更加严重,持续的时间较长,当病情持续发展以后,可能会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病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本次研究选择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的年龄为(44.8±2.4)岁;病程为2-24年,平均病程为(12.0±1.4)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和病程等)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口服吗啉咪胍,每天3次,每次为200g;氯化钠注射液,浓度为9%,在其中加入头孢曲松钠4g,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10天即1个疗程。观察组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前提下,加入中药治疗,小青龙汤加味:白芍、炙甘草、白前、巴戟天、十姜等各10g,五味子以及细辛各为6g。煎熬为450ml,每天分3次服用,1次150ml,持续的服用10天。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生存质量进行对比。
1.3治疗标准治疗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咳、喘以及痰等症状得到明显的好转;有效:咳、喘以及痰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咳、喘以及痰等症状没有明显的好转或者是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值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若P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为96.7%,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P
2.2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对照组为(111±6)分,观察组为(137±10)分,进行对比,P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咳嗽、咯痰或者是气喘反复的发作,对患者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临床中,对于病症治疗,广谱抗生素以及皮质激素应用较为广泛,细菌耐药性比较严重,致菌病种出现变迁,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外邪侵袭,肺脏的功能失调,六通过口、鼻或者是皮毛侵入,肺气被束,肺失肃降,继而患病[2]。在六中,首要是风,其他类型的外邪主要是受到风邪的作用,侵袭人体,出现一系列病症,如果患者在饮食方面不合理,肺气会上逆,导致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中属于外感咳嗽,发病的机制是邪实正虚,治疗的重点在于扶正补虚、宣降肺气以及止咳化痰。慢性支气管炎在发作时,主要是痰浊壅阻,表现是吐痰以及咳嗽,在治疗急症时,中医重点在于祛痰宣肺,采用中药对症状进行控制后,继而扶正固表[3]。中药中小青龙汤组方具有治疗的效果,麻黄和桂枝所起到的作用是温阳以及宣肺镇咳,桔梗可以化痰,半夏能够开壅止咳,五味子能够收敛肺气,白芍起到养血的功效,几味药进行联合使用,可以抗病毒,具有止咳、化痰以及解热的作用。
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时,西医主要是应用解痉、抗感染以及化痰等方法,应用抗生素能够将感染快速的控制,防止病情蔓延,急性症状得到迅速的缓解。结合中医虚损的学说,中药汤剂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方面起到辅助的作用,具有补虚益损、扶正固本以及固护正气的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时,应用中药汤剂,能够对西医治疗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标本兼治,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与此同时,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此外,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讲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患者应当经常的参加体育活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本次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总有效率为96.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在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云.慢性支气管炎50例临床治疗观察[J].医学信息,2013,12(1):264-264.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6
1.湖北省大冶市中医院药剂科,湖北大冶4351002;2.湖北省黄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北黄石435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载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氨茶碱缓释片;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063-0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病机复杂,诱因较多,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对这种疾病尚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效果不理想,患者药物依从性较差。近年来,中西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1]。笔者探讨了中西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实验组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59.3±1.2)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56.7±0.8)岁。所有患者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内科学》[2]相关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3]中肺病辨证之肺阴虚证的相关性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排除年龄不足18岁或者年龄超过75岁患者;患者排除不同意参加本次实验者,且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患者排除合并肝病、肾病及它严重疾病患者,如:肺癌、肺结核等患者[4]。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每次口服2片氨茶碱缓释片(吉林精优长白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1461),每天3次,连续使用15d。实验组联合中医治疗,方药如下:黄芪30g,炙甘草6g,茯苓20g,蛤蚧2条,熟地黄20g,五味子15g,山茱萸10g,当归15g等,每天1剂,连续使用14d;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加减药物,对于痰粘稠难咯等患者增加紫苏子10g、白芥子12g等;对于咯血丝痰等患者增加茜根12g、白芨20g等药物。
1.4疗效标准显效:患者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生化指标正常;有效:患者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明显减轻,生化指标基本正常;无效:患者症状、生化指标异常[5]。
1.5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比较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高切黏度为(4.86±0.51)mpa·200s、低切黏度为(7.11±0.86)mpa·s/s、血浆载度为(1.49±0.13)mpa·100s、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81±0.04),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主要是由于患者支气管炎等疾病造成患者支气管粘膜水肿等,从而造成其支气管发生堵塞,造成患者呼吸出现困难。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药物依从性较差。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更显重要。
近年来,中西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和相关研究[6]结果类似。从西医学角度来说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应该以应舒张患者支气管、止咳等基础治疗为主,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患者呼吸道发生感染等,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患者药物依从性较差,患者用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
而从中医角度来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属于“肺胀”等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久病肺虚、痰浊阻肺等。临床上,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较好。方药中黄芪、炙甘草等具有补脾通气作用;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肺;蛤蚧具有平喘止咳功效;熟地黄、山茱萸等药物能够固提肾气等。诸药共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并且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能够为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观察及病情监测等提供依据[7]。临床上,将中药和西医联合起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治疗优势,且药物价格相对廉价,更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高切黏度为(4.86±0.51)mpa·200s、低切黏度为(7.11±0.86)mpa·s/s、血浆载度为(1.49±0.13)mpa·100s、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81±0.04),低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8]结果类似。通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通过这种指标还能够及时反馈患者治疗情况,能够根据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率。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满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8):1180-1181.
[2]马金山,陈康,消开提,等.电视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8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29(8):457-459.
[3]唐婷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黏膜损伤35例[J].中医杂志,2012,5(3):110-111.
[4]陈峰,华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33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3):87-88.
[5]潘红香.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6(3):102-103.
[6]郑远方.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8例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2,19(1):113.
[7]孟文媛,李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J].河南中医,2011,14(12):185-186.
[8]朱帮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3(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