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用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用药

临床用药范文1

【关键词】 临床用药;核心;合理用药

当代医药学家已达成共识,临床用药管理的核心与归宿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最基本的要求是:将适当的药物,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合理用药这一概念是相对、动态发展的,国际医药学界的专家给合理用药赋予了更科学、完整的定义:即以现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品,就是合理用药。[1]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用药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用药工作经验结合医学文献做以分析,供同行参考。

1 选择最佳的药物

1.1 明确诊断,选药有明确的指征且个体化给药 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用药,在针对适应症选择药效可靠、方便安全、价廉易得的药物的同时,还要排除禁忌症。如:诊断为关节炎、肾功能不全,开具的药物是盐酸二甲双胍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糖、降压药;[2]儿科用药中,给予儿童禁用药物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3]顾君等也强调要做到个体化给药,并在给药过程中加强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减少ADR对患者的危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4]

1.2 注意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同时应用或先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为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往往会发生体内或体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原有的效应增强称为协同作用,使原有的效应减弱,称为拮抗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包括发生在体外的药剂学上的配伍禁忌和发生在体内的药理学上的疗效及毒性的增强或减弱。临床应用中应避免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两种中药注射剂的配伍也应尽量避免,因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除非药品说明书中另有规定。[3]卫医政发〔2008〕71号强调,要求医护人员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5]范义凤等通过调查分析,在药物联合应用上仍存在问题,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和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用,属于重复用药;头孢氨苄缓释片和克拉霉素片联用,属于药理作用拮抗,都是不合理用药。

2 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指在选择了最适合的药物之后,根据药动学特点设计有效血药浓度的治疗方案,包括选定剂量、给药间隔、给药途径、剂型和疗程等。

2.1 剂量 指用药量。剂量不同,机体对药物反应程度即药效也不一样,如剂量过小,低于阈剂量,就不会产生任何效应。必须使用有效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法定的常用量,在药典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以药品说明书推荐的用法和用量为准,不要想当然凭个人经验用药。否则,引起医疗事故,医生应负法律责任。

2.2 给药途径和剂型 给药途径、剂型不同,可因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不同,而使药物效应强弱不同,甚至可以改变效应性质。

2.3 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时间 给药间隔时间对于维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至关重要,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传染性疾病时,尤为重要。因为血药浓度在有效和无效之间的波动,可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疗程是根据疾病及病程决定的,一般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止用药,但在抗菌药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时(如抗结核病治疗),为了巩固疗效和避免抗药性产生,往往在症状消失后尚需保留一段时间用药;某些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按疗程规定用药。长期用药后,有时不能突然停药,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突然停药会导致症状加剧,又称反跳现象。什么时间给药,则需从药物性质和吸收速度啊、对胃肠的刺激性、病人的耐受能力和需要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等方面考虑而定,如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易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可于饭前服用,糖尿病人用短效胰岛素则饭前15分钟注射等。

3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每种药物都有固有的药理特点,就大多数人来说,可以产生预期的药理效应和相应的临床疗效。可是对于病人个体来说,药理效应可有一定的甚至是非常明显的差异。出现差异受诸多因素影响,如病人体质方面的因素、病原微生物方面的因素,还有各种环境因素等因素皆能影响药物作用,可使药效减弱或增强,甚至改变药物作用性质,这种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就是个体差异,因此,用药时单纯依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显然不够,还应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如不同年龄的病人在代谢功能和整体反应功能方面均有差异,因而可影响药物体内过程,从而影响药物效应,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女性病人有月经、怀孕、分娩和哺乳几个特殊生理期,用药应注意其特殊性。月经期和妊娠期子宫对泻药和其它强烈刺激性药物比较敏感,有引起月经过多、流产早产的危险。

4 结束语

合理用药任重而道远,它要求医师、药师、护士要努力研习药效学、药动学等药理学知识及临床诊断、特殊人群用药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还要准确辨析患者的病症参辩患者的身体状况,正确掌握剂量及用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7]

参考文献

[1] 蒋海燕.药事管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25.

[2] 高静民.糖尿病患者的处方点评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420):32.

[3] 杜柏荣,倪剑锋.门诊处方质量评价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106-107.

[4] 顾君,高杰.98例大环内酯类ADR相关因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1,8(3):216.

[5] 卫医政发〔2008〕71号.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Z].2008-12-24

临床用药范文2

关键词:儿科用药 常见问题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074-02

1 儿科常见问题

按我国习惯,儿科对象为14岁以下小儿,他们是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人群,生理解剖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儿科用药对象从胚胎发育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到青春前期,不同年龄阶段之间亦存在一定差异。各期发育程度不同,具有各自用药特点。人们常把儿科用药简单的看成是的成人的缩影,因此儿科药物滥用及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医生的经验处方、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及病人对抗菌药物的主观依赖更加剧了这一过程[1]。

儿科药物滥用及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抗菌素的滥用;(2)解热镇痛药的滥用;(3)激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补药、中药及中药滋补药的滥用;(4)长联合用药的滥用;(5)长期大量输注葡萄糖。

造成儿科用药问题的其他因素:(1)专属的儿科药学资料(如小儿药物治疗浓度范围)不足;新药上市往往缺乏必要的儿科临床试验资料;(2)小儿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对药物易感性高,易受药害,影响生长发育;(3)小儿用药依从性(Compliance,顺应性)差,缺乏必要的配合能力与表达能力,波动用药、滥用药物现象较成人突出;(4)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专用药物制剂品种与规格太少,儿童被迫用成人药。

2 儿科如何合理用药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国家教学医院儿科用药不合理应用情况调查表明,加拿大外科不合理用药占63%,儿内科不合理用药占30%。科威特儿科不合理用药占39%。中国用药不合理现象更为显著。因此,儿科合理用药问题不容忽视。合理用药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儿科合理用药要求:(1)获得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即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治疗作用;(2)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即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3)最经济的药物利用,包括药物资源与费用[2]。儿科用药一般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正确选择药物;用药必须有针对性,针对病因,对症治疗,用药少而精;(2)抗菌药一般不用于预防;视患儿和全身情况选择给药方案,剂量视年龄甚至日龄而定;(3)明确联合用药目的,能1种药物治愈的疾病决不加用第2种;(4)充分考虑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5)严格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随时调整,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力争做到血药浓度监测(TDM)。

2.1 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众多的同类供选药物中,一定要熟悉药物特性,根据疾病与患儿机体条件,权衡利弊,合理选择合适的药物,减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在需要联合用药的情况下,还需要注意药物与患儿机体的关系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切实做到合理用药。

2.2 选择合适的时间

要遵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原理,依据药物在患儿体内作用的规律,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要按照治疗学原则,规定药物的治疗周期。单纯为增加治疗保险系数而延长给药时间,不仅浪费,而且容易使患儿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及时合理的停药和适时更换更为合适的药物,对于维持治疗效果,避免撤药反应尤为重要。

2.3 选择合适的剂量

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严格掌握剂量,所用剂量应随小儿成熟程度以及病情不同而不同。由于小儿年龄体重逐年增加,体质强弱各有不同,用药适宜剂量差异较大。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用药剂量不是单纯的将成人剂量缩减。其常用方法是体表面积法、小儿体重法以及根据成人的剂量换算等,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适当选用。

2.4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有病情轻重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性决定。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经胃肠给药安全。但地高辛等药物口服吸收快应注意;新生儿不宜皮下注射给药,因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较大的婴幼儿,可用肌肉注射。小儿惊厥可采用地西泮直肠灌注,吸收快疗效好。由于小儿皮肤角化层薄,皮肤黏膜用药宜被吸收,容易引起中毒,所以应与注意。

2.5 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剂型

选择合适的规格可以避免安全系数低的药物因掌握不好药量而导致的中毒或浪费现象,而选择合适的剂型可以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提高患儿依从性,可选择加入水果香料的糖浆剂以及含糖颗粒剂,选择半衰期较长的并且相对安全的衍生物,减少服药次数和服药天数。当前,市场上已有多种规格和新的剂型不断问世,从而满足患儿的用药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科用药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适合儿科不同时期特点的药物也会随之问世,那样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临床用药范文3

1 用药误区分析

1.1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衡量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除了诊断水平外,还应包括护理水平和用药水平。用药水平是指用药是否恰当,按照实际情况合理用药。医生要有丰富的药理知识,才能根据病人的病因、症状、体征等来正确地选用药物,使药物治疗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把握性,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然而有的医生只注重诊断不注重药效。如感冒病人,常见医师开出处方是:5%葡萄糖250 ml加青霉素800万U和病毒唑0.5 g1次/日静脉滴注。通过运用药理学知识分析不难看出此处方有两个错误。(1)给药方案有误。因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此类抗生素无PAE作用。其抗菌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而不是将每次剂量加大。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1次,1天总药量分3~4次给药。(2)选择溶媒不当。青霉素类不宜与葡萄糖(pH 3.2~5.5)配伍,此类抗生素在pH

1.2 药品滥用:临床不合理用药最常见的是滥用药品和错用药品,滥用药品主要表现在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上呼吸道感染9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并没有治疗作用。可近年来,主要用抗生素来代替抗病毒药治疗已成为一种习惯性。其结果是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导致了大量抑药菌的产生。而且,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非致病菌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

1.3 药品的错用:错用药品表现在不明药物成分含量而引起不良反应。如对胃痛病人所开处方是胃德宁、胃舒平、阿托品等。因胃舒平与胃德宁所含主药成分氢氧化铝相同.两者所含颠茄流浸膏相加超出常用量,再加阿托品作用更强,不良反应更大,致使病人在用药后口干难忍,而喝水量大,结果胃部胀满不适。

1.4 错误的联合用药:药物相互作用是指联合用药后发生的药物效应的变化,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药效的增强或不良反应减轻,这一结果是临床所期望的.这正是联合用药的目的;另一种情况是出现效应的减弱或不良反应的增强,这对药物的临床疗效是不利的,应加以避免。如在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中常见倍他乐克和胺碘酮一起口服,这是有害的联合用药。因为倍他乐克为B受体阻断药,可在降压的同时使心动减慢,而胺碘酮为抗心律失常药,其主要作用是使心率减慢,两者联用可致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动停止。又如阿司匹林为中老年病人常用的预防血栓药,常见医生在给老年病人开的处方中把复方丹参片与阿司匹林一起服用.殊不知两者同为酸性药,联用可加重对胃的刺激,使溃疡发生率增加。建议在使用复方丹参片时应暂停使用阿司匹林。

临床用药范文4

1研究对象

1.1病历资料来源

所选处方均来自2003—200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特需门诊接受孔嗣伯专家诊治的内科病患者病案。

1.2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病历记录完整、治疗有效、处方用药记录准确完整者。2研究方法

2.1病历资料的录入

精选孔嗣伯专家诊疗有效、记录完整病历585份,利用现代信息学技术,建立孔嗣伯专家内科病案方药数据库,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主诉、症状、体征、舌脉、诊断、治则治法、方药、理化检查等信息,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恶性肿瘤6大子库。

2.2质量控制

研究人员定期进行全员培训,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员检查数据库录入资料,要求尽量“原汁原味”保留专家病历原貌,对难以甄选的病历,采用项目组主要成员相互协商集体决策,难以决定者最后由专家本人决定,最后选定585份病历。

2.3数据挖掘及经验总结方法

采用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发的“名老中医经验智能分析平台”,统计分析六大系统疾病对应药物,初步确立孔老内科常见系统疾病基本处方,进行功效、药性分析,探索专家辨证用药规律;参照计算机分析结果,结合多年随诊经验,初步归纳总结出孔门内科自成一家的辨证思想,完善孔门理论。

3研究结果

3.1数据库基本情况:大约11万字病历,共计585份有效处方,35种疾病,254味药物。

3.2数据库中排名前20位的内科疾病:高血压、胃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肾炎、泌尿系感染、发热、冠心病、乳腺癌、上感、肺癌、贫血、肾小球肾炎、气管炎、结肠癌、脑血栓、甲亢、焦虑、胆囊炎、咽炎。

3.3数据库中排名前20位的中药:琥珀、黄柏、川牛膝、木香、羚羊角、石决明、陈皮、郁金、滑石、桑寄生、橘核、生石膏、石斛、炒杜仲、丹参、竹茹、大腹皮、川芎、茯苓皮、石菖蒲。

3.4呼吸系统疾病排名前20位的中药:羚羊角、生石膏、陈皮、竹茹、琥珀、郁金、炒苦杏仁、金银花、石斛、黄芩、知母、川牛膝、黄柏、橘核、浙贝母、黛蛤散、石决明、白茅根、焦栀子、板蓝根、滑石。基本处方:羚羊角、生石膏、陈皮、竹茹、琥珀、郁金、炒苦杏仁、金银花、石斛、黄芩。

3.5消化系统疾病排名前20位的中药:琥珀、陈皮、木香、郁金、竹茹、大腹皮、橘核、滑石、石斛、厚朴、茯苓皮、炒枳壳、川牛膝、石决明、黄柏、金银花、羚羊角、牡蛎、炒莱菔子、白茅根。基本处方:琥珀、陈皮、木香、郁金、竹茹、大腹皮、橘核、滑石、石斛、厚朴。

3.6心脑血管疾病排名前20位的中药:石决明、羚羊角、琥珀、黄柏、川牛膝、郁金、炒杜仲、木香、炒蒺藜、陈皮、石菖蒲、滑石、丹参、磁石、牡蛎、生石膏、首乌藤、白茅根、石斛、川芎。基本处方:石决明、羚羊角、琥珀、黄柏、川牛膝、郁金、炒杜仲、木香、炒蒺藜、陈皮。

3.7内分泌疾病排名前20位的中药:琥珀、黄柏、川牛膝、石决明、陈皮、羚羊角、牡蛎、木香、滑石、炒杜仲、茯苓皮、大腹皮、石斛、郁金、丹参、橘核、石菖蒲、厚朴、竹茹、泽泻。基本处方:琥珀、黄柏、川牛膝、石决明、陈皮、羚羊角、牡蛎、木香、滑石、炒杜仲。

3.8肾脏疾病排名前20位的中药:黄柏、川牛膝、琥珀、滑石、木香、旱莲草、茯苓皮、白茅根、羚羊角、炒杜仲、石决明、车前子、大腹皮、石菖蒲、橘核、陈皮、银花、寄生、石斛、丹皮。基本处方:黄柏、川牛膝、琥珀、滑石、木香、旱莲草、茯苓皮、白茅根、羚羊角、炒杜仲。

3.9恶性肿瘤排名前20位的中药:琥珀、陈皮、羚羊角、木香、橘核、石斛、郁金、金银花、夏枯草、大腹皮、黄柏、牡蛎、石决明、知母、瓜蒌、浙贝母、川牛膝、黛蛤散、瓜蒌皮、生石膏。基本处方:琥珀、陈皮、羚羊角、木香、橘核、石斛、郁金、金银花、夏枯草、大腹皮。

4主要研究结论

从电脑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孔老临证用药以寒凉、理气、化湿为主,药物使用中40%为寒凉药,35%为平性药,25%为温热药,这与我们临床随诊,孔老内科杂证辨证以阴虚肝热、湿热辨证为多相吻合。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以清肺热为主,75%用药以寒凉为主,排名在前的药物为羚羊角、生石膏,这与孔氏父子被京城百姓誉为“石膏孔”,善治热性病的临床实际极其吻合;消化系统疾病多以理气化湿药为主,45%用药为理气药,40%用药为化湿药,用药寒凉(50%)、苦温(35%)夹杂,说明脾胃病湿热辨证为多,重视肝脾关系、强调三焦气机通调;心脑血管疾病与内分泌疾病用药以介类为多,石决明在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中排名第1,在内分泌疾病用药中排名第4。介类药是具有孔门特色的用药,因介类咸寒之品为血肉有情,善入下焦阴分,具有益肝肾真阴而不碍胃助湿的优点,故临床在补益肝肾真阴和病邪波及血分时孔老喜用。石决明性味咸,寒,归肝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中药学》),张锡纯认为其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可见孔老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强调肝经的辨证,重视平肝和滋肝。肾脏疾病寒凉药物占到60%、温运脾肾药物占到40%,说明孔老在肾系疾病中讲究通补兼施,多以清利湿热、健脾益肾为原则组方;恶性肿瘤用药偏于寒凉(70%),以清热理气散结药为主,说明孔老对肿瘤的治疗讲究疏通调和,并不一味扶正或攻逐。

5主要孔门特色药物简要分析

5.1琥珀

用量:3~4.5g,布包先下。琥珀是孔老比较喜欢使用的药物,在内科疾病中广泛应用,累积统计在孔老药物数据库中排名居首,在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疾病药物使用中排名第1,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肾病药物使用中排名第3,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排名第5。在我们的随诊经历中,孔老很少以琥珀为君药组方,但对它的应用非常广泛,经常将其配合其他药物应用于多种疾病。据我们考证,琥珀性味甘,平,归心、肝、小肠、膀胱、肺、脾等多脏腑经络,《本草经疏》云:琥珀,专入血分。心主血,肝藏血,入心入肝,故能消瘀血也……大都从辛温药则行血破血,从淡渗药则利窍行水。据我们归纳,在内科疾病中孔老使用琥珀,主要是取其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等功效。

5.2羚羊角

用量0.6~1.2g,冲服。羚羊角也是孔门习用药物,在此次研究的药物数据库中,使用排名第5。一般认为羚羊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等功效,但孔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羚羊角也入肺经,有显著的清肺退热的作用,在治疗急重的肺系疾患、不明原因高热神昏的病人中经常使用,收到较好的疗效,在呼吸系统疾病药物使用中羚羊角排名第1。

5.3石膏

临床用药范文5

[关键词] 药学服务;合理用药;药师;临床药学

[中图分类号] R9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40-02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医药卫生科技水平也日新月异,以抗生素滥用为代表的不合理用药对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医疗保障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据统计,我国不合理用药人数占用药者的12%~32%,全国每年5 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1]。因此,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医院药学工作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2]。大力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医院药学工作的重心。

1 药学服务的概念

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学服务体系,注重关心和关怀患者,由传统的以临床医生为主体的医疗模式向医、药、护三位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含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包括药物选择、药物使用知识和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3]。药学服务的宗旨是以恰当的药物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是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由药师提供给医、护、患的专业服务。

2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用药是指用现代的、系统的、综合性的医学、药学和管理学知识来指导用药,使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符合患者经济要求;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边缘科学,属于临床药学的核心[4]。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5]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包括: 药品准确,用药适应证适宜,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实用性、使用及价格适宜,剂量、用法与疗程妥当; 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药品调配及提供给患者的用药信息准确,患者依从性良好。

3 药学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3.1 做好药品的调剂供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处方调剂不仅是临床药学的基础,也是医院为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6]。在调剂时,药师应严格审查处方,坚持“四查十对”,对品、处方严格按规定审方,注意老年人、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处方用药的品种和剂量,审核药物配伍的合理性,给临床医生提出指导建议。门诊发放处方药品时,告诉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服用时间、剂量和饮食宜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特殊表现,比如服用利福平后尿液、唾液、汗液等排泄物可显桔红色,及时告知打消患者的疑虑,引导患者安心服药。

3.2 做好药品咨询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做好药品咨询服务,引导患者遵从医嘱,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临床咨询中常遇到患者提出的问题有:说明书用量与医嘱用量的矛盾;同种药品不同生产厂家在价格和功效上有无不同;老人和儿童的用法用量有无区别;药品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复杂的服药时间如何计算,几种中西药配伍应该如何服用等等。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服务实践中,应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药物学专业知识,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的答疑交谈,交谈中注意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注重人文关怀,对其进行药物知识的健康教育,用药前后及服药过程中的指导,在提供药学服务的同时建立和谐的药患关系, 从而解除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疑虑和对医疗方法及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减少由药物反应带来的医患矛盾。通过细致的咨询服务,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促使其遵从医嘱,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3.3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药师下病房参与查房、会诊是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参与临床工作才能正确评价药物,开展合理用药[7]。临床药师通过参加临床查房、交接班、抢救、会诊及病例讨论等活动,了解和掌握专科疾病的特点与用药规律, 开展药学监护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通过查房观察和向医护人员了解收集整理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资料及信息,及时提供给医护人员药物中毒救治信息和药品不良反应救治方案,纠正临床抗生素滥用现象和不合理用药习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4 书写药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通过药学查房,结合临床生化检验、病理检验及病原学检查结果与医生共同讨论和分析临床诊疗给药方案,参与个体化治疗给药方案的制订、修改与评价,书写住院药历,监护药物治疗过程,对发现的用药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向医生请教、反馈信息,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修订给药方案,减少因用药不当导致的医疗失误。分析患者住院治疗过程,及时将发现的用药问题反馈给临床医生,避免以后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辅助医生合理、安全用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3.5 开展药学信息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由于现代科技发展,生物化学医药新品种层出不穷,因而使得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面临更多的选择,新药品、新剂型的使用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护人员也希望能够得到临床药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药师提供药学服务也是医护人员和临床医疗的需求。临床药师深入临床进行药学监护,定期进行处方分析和点评,与国内、外已有调研指标进行比较,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为制定合理用药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8]。处方点评可以促进用药规范性,防范潜在用药失误,优化药品品种结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9],还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国内资料显示通过 2 年时间点评,医院的不合理用药处方数从 2 年前的9%下降到2%,效果显著[10]。医院可通过定期举办院内讲座、药物信息简报及临床用药指导等药学服务方式及时向临床医护人员传递新药信息,实现医药联合,缩短医生和药师之间的距离,改善医药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4 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临床医师熟悉疾病的诊断,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缺陷对药品的理化性质和剂型等认识上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在专科重症、多科合并症、重大抢救及疑难病症的治疗上,也迫切需要药学专业人员提供药物学指导与帮助,以应对复杂繁多的药物选择、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通过开展药学服务,可以及时解答患者用药的疑问,协助医师选择高效合理的药物,及时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减低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医疗差错的发生概率,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国内机构报道: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评价原则,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后,安全合理用药由药学服务前的84.3% 上升至98.7%,经济性用药由61.5% 上升至91.6%,因用药差错引起的医疗纠纷由22.3% 下降至1.51%,患者的满意度由86.6%上升至97.9%,并且医护人员对临床药师的认可程度由药学服务前的18.4%上升至92.8%[11]。

综上所述,药学服务是贯穿整个疾病治疗全过程的主动服务,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大力开展药学服务,才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药学服务的实践中,临床药师也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积累临床经验,将药学专业知识与医学临床知识相结合,加强与医生、护士的交流与合作,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医药护患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海珊,张新平. 我国药学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10,23(5):43-45.

[2]刘滔滔,钟小斌,陈龙英,等. 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考核评价系统初探[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9):1716.

[3]胡晋红. 全程化药学服务[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31.

[4]张树华. 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研究[D]. 青岛:山东大学,2007.

[5]李芳,李模勇. 临床合理用药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3):410-415.

[6]杨荣兵. 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624-1626.

[7]梁孝印,李清,董艳霞,等. 临床药学服务方法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2011,4(8C):5-7.

[8]麻琳瑜. 我院900 例门诊患者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4):302-304.

[9]周权,颜小华. 建立处方点评质量管理制度的实践[C]. 2009年金华市药事管理年会学术报告汇编,2009:35.

[10]金茶花,周越,陈露. 开展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9):848-849.

临床用药范文6

[关键词] 临床药师;合理用药;用药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R446.1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3-0137-02

临床药师是医疗临床用药、诊断、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岗位,其以丰富的药学知识与医生一起为患者提供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1]。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4月间加强了临床药师对用药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集1108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4例。其中对照组男317例,女237例,年龄20~79岁,平均(57.63±6.45)岁;观察组男341例,女213例,年龄19~80岁,平均(59.04±6.8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相关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用药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及专家咨询,对不安全用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出加强临床用药管理的措施。

1.2.1 提高临床药师业务水平及素质 临床中应用药物较多,每一种药物均有一定不良反应,而这种不良反应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则可能加重不良反应,或出现新的不良反应,而影响疗效或加重病情。因而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该掌握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因而,在开展工作前药剂科应采取考核、奖惩等措施,对照临床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包括常用药物的适应证、配伍禁忌、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效学与药动学等知识完全掌握[3]。

1.2.2 参与查房监督临床合理用药 研究发现,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查房,更有利于了解患者情况,从而制定更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因而,让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充分掌握患者病情,掌握患者的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现今所用的处方或用药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4]。同时,根据患者前期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用法、用量指导,并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建议医生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药品,更有效地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疗效。

1.2.3参加科室早会,参与合理用药评估 临床医生应熟悉患者的病情,临床经验丰富,而临床药师对药学知识掌握完备,对于各种药的适应证、配伍禁忌、副反应等方面具有非常专业的水平;因而,临床药师参加临床科室早会,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医生共同探讨患者的用药情况,从而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1.2.4药物不良反应监护 每一种药物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还可危及患者生命[5]。因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临床药师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临床药师应定期对全院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性,结合药品的说明及相关文献报道,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用药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6-7],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1.3 观察指标

运用流行病学的相关病情观察方法,结合我院用药安全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筛选和记录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用药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安全用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554例患者发生不安全用药事件17例,发生率为3.07%;观察组554例患者发生不安全用药事件5例,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90%;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及医疗服务成为国家进步和人们生活的重要保证。但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医院不安全用药事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因抗生素过敏而发生危险的患者例数所占比例较多[8]。2009年8月,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出台了将临床患者合理用药、减低医药费用等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使我们临床药师不断完善自我的责任更重,促使临床药师掌握好自己的责任,使我们临床药师明确自己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重要性[9]。

为了适应医疗临床机构改革发展的变化,医疗机构需要临床药学人才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和用药管理[10]。临床药师一定要熟练掌握用药的药理学知识、常见疾病诊断和药物的配伍禁忌,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药品的合理选择使用,并且有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防止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的能力,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处方或用药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开展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做好用药咨询,积极检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药师加强用药管理后,对照组不安全用药事件发生率为3.07%,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90%,观察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有效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可显著降低不安全用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临床用药的满意度,说明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而临床药师应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专业素质,从而规范临床用药安全性,为大众健康做出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海燕,陈妙虹. 标识化管理在综合病房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09,20(5):28-30.

[2] 郑咏池.改进用药管理,降低给药风险[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32-133.

[3] 陈莉,刘松青,林晓芳,等.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我院合理用药中的应用[J]. 中国药业,2010,19(13):61-62.

[4] 周筱青,刘皈阳. 医院抗生素应用政策的实施(实际的行为)和成效[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28(4):204-206.

[5] 贾萍,卿轶,刘辽,等. 我院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分析[J]. 中国药业,2010,19(13):59-61.

[6] 张鑫,金永新,要林青,等. 临床药师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药事,2012,26(11):1269-1271.

[7] Fuster V,Ryden LE,Cannom DS,et al.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J]. Circulation,2006,(11):871-872.

[8] 陈良华. 药品调配差错的原因及对策[J]. 海南医学,2011,22(19):12-13.

[9] 谭森,易多奇.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 求医问药,2012,10(2):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