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黄疸存在的护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黄疸存在的护理问题范文1
新生儿是指出生后未到1个月的婴儿, 或者说出生至28 d的婴儿。新生儿出生时有足月生产儿, 也有早产儿, 新生儿出生后其头部、视觉、脏器、感觉、听觉等各项机体能力及发育都不完全, 需要出生后逐渐发育才能逐渐健全[1]。因此, 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及照顾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健康照料的能力, 医院进行了产后家庭访视, 并针对家属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 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对170例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及护理干预的探讨,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0月在本院生产的17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产后访视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97例, 女73例;剖宫产106例, 自然分娩64例;早产2例, 足月生产168例。
1. 2 方法
1. 2. 1 访视方法 医生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的第7、14、28天, 分3次进入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 医护人员需对新生儿的身体、卫生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抚触情况等进行观察, 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给予正确的护理指导方法并教会产妇。第2次访视, 观察产妇在护理指导后对新生儿的照顾情况, 对仍有问题的再次进行护理干预;待第3次访视时, 观察新生儿通过护理干预后的健康情况。
1. 2. 2 护理干预 ①黄疸的护理干预。新生儿出生2~3 d易发生黄疸, 医护人员应先询问婴儿出现黄疸的时间, 将婴儿抱至阳光充裕的地方观察黄疸情况, 对较轻者需安抚家属一般10 d左右会自然消退, 同时告知产妇多给予母乳喂养或喂水, 促进婴儿排尿从而降低黄疸程度;对黄疸颜色较重并一直不消退者, 医生需建议婴儿家属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再采取对症措施处理。②脐部感染护理。婴儿脐部感染会出现脐部及周围肿胀、红晕、渗液等症状, 医护人员应先将手清洗干净, 使用消毒棉棒蘸取稀碘酊(含量0.75%)[2]给婴儿脐部及周围进行轻轻擦拭, 将感染物擦掉并消毒;对脐带脱落的婴儿, 从脐窝顺时针方向向外将感染物轻轻擦拭出并消毒;叮嘱家属每天用稀碘酊给婴儿脐部进行擦拭, 2次/d至恢复;并告知家属保持婴儿用品的勤洗勤换, 保持卫生。③湿疹护理。婴儿多数会出现面部或颈部湿疹, 需告知家属应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干燥和通风;发现湿疹后不可用奶水或不正规药物抹擦;较轻者可使用皮炎平等抹擦, 对湿疹泡较大者可用稀碘酊进行擦拭消毒;尽量避免给婴儿使用纤化或毛线类衣物;勤给婴儿洗澡并使用刺激性小的爽身浴液, 水温保持在36.5~37.5℃为宜;湿疹期间避免食用鱼虾类食物。④母乳喂养干预。访视中发现有很多产妇未给婴儿母乳喂养, 而是采用奶粉或糖水等喂养, 问其原因, 有因乳汁不够者、有因怕身材变形者等, 医护人员需耐心给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它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能力, 促进母婴之间的感情等, 建议产妇要坚持母乳喂养至少4~6个月。⑤新生儿抚触干预。医护人员需教会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 适时给婴儿进行抚触可以增强其免疫力, 增加体重, 减少疾病的感染等, 指导家属正确的抚触方法, 并叮嘱其不要佩戴首饰避免刮伤孩子。⑥其他护理干预。访视中有的家属将婴儿用被或毯子包裹起来, 说是怕长大X型腿或受惊吓, 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让婴儿自由生长, 捆绑会造成其呼吸困难、不利于散热及其神经等发育;对小儿夜啼的情况, 医护人员建议产妇应抱其入睡, 给婴儿制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减少其离开母体后的不安全感。
2 结果
访视中医护人员发现新生儿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黄疸(98例)、脐部感染(69例)、湿疹(89例)、母乳喂养(67例)和正确抚触(21例)等;护理干预后, 发现黄疸(29例)、脐部感染(14例)及湿疹(17例)的婴儿明显减少, 母乳喂养(148例)及正确抚触(101例)的明显增多, 说明访视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3 小结
产后访视及护理干预是医护人员为了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的照料, 而走出医院进入到产妇家中, 对新生儿的健康进行观察, 针对出现的健康问题进行直接护理指导的一种方式[3]。不仅增进了医患关系,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在访视及护理干预下, 也使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使婴儿在正确抚育下健康成长。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发现, 新生儿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黄疸、脐带感染、母乳喂养或正确抚触等, 而通过访视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后, 新生儿发生黄疸、脐带感染等数量明显减少, 而母乳喂养及正确抚触的数量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 对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及护理干预, 可正确指导家属抚育婴儿的方法, 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减少病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爱君. 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4):96-98.
[2] 陈小萍. 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青海医药杂志, 2014, 44(3):36-37.
新生儿黄疸存在的护理问题范文2
1护理中的问题
1.1空气污染
受传统观念及习俗的影响,产妇在产后不敢开窗通风,加之产妇恶露、出汗及大小便的异味常导致空气十分污浊。尤其在夜间,新生儿的出生使家属、朋友等探视陪伴者众多,各种细菌病毒也随之带入病房,而新生儿免疫防御机能尚未成熟,易致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1.2 事故隐患
刚出生的新生儿,特别在1~2d内,由于有少量羊水残留胃肠道内或喂奶不当,常引起呕吐、呛咳,甚至窒息[2];新生儿的手脚圈、胸卡被家属随意放置易致混淆;为方便产妇喂奶,婴儿床依附于产妇床边,当产妇床上下摇起活动时,可能发生新生儿坠床、手外伤的危险。
1.3营养失调
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吸吮刺激乳汁分泌的知识,认为“空吸”只能使新生儿体力下降;有的给予奶瓶喂养致新生儿对的错觉,影响母乳喂养;有的则认为新生儿长时间睡眠,不能打扰其睡眠,造成吸吮次数少,新生儿饥饿,营养缺乏。
1.4缺乏日常新生儿的生理知识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肿胀、女婴出现阴道分泌物及少量出血等再现缺乏了解,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1.5对新生儿护理缺乏科学知识
受长辈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在新生儿皱褶处涂抹民间的矾灰致使新生儿皮肤受损;②使用大黄水为新生儿“清胎热”导致新生儿呕吐;③对新生儿脐带暴露不理解;④对新生儿筛查、新生儿游泳、抚解缺乏了解。
2护理对策
2.1医护人员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健康卫生知识宣教
严格探视陪伴制度,谢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及其它传染病的探视家属入室接近新生儿,最好实行陪客一陪到底。每日早晚开窗通风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0C,湿度55%~65%;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2次,紫外线消毒1次,每月做好菌落监测,母婴出院后床单位等消毒处理,防止院内感染。
2.2新生儿护理
对刚出生的新生儿,特别是1~2d内的,哺乳后30min内宜侧卧,让其头偏向一侧;也可喂奶后应轻轻拍背致吸入的空气排出,减少呕吐,新生儿的手脚圈、胸卡应齐全佩置,以免混淆;产妇起床活动前,先妥善安置好新生儿,确保其安全。
2.3讲解乳汁分泌的生理知识、早吸吮及母乳喂养的益处
乳汁产出的数量和产妇足够营养、充足睡眠、愉悦情绪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3],早吸吮能促进乳汁分泌。新生儿出生后,尽快放于产妇胸前,实行母婴皮肤接触,促进早开奶,并要求产妇30min内给予吸吮,给新生儿以按需哺乳,每24h需8~12次或更多,每次20min以上;教给产妇如何唤醒新生儿的方法,指导具体的哺乳方法及,使之熟练掌握。母乳中含有大量抗体、丰富蛋白质和脂肪、多种免疫物质、矿和质、维生素和酶,是新生儿最佳天然食品,其他任何食品都不能替代,母婴同室内禁放奶瓶、及奶粉。
2.4帮助产妇及家属了解新生儿的生理表现,解除她们的心理压力
2.4.1观察新生儿体重及时加强喂哺
生后1~3d,由于新生儿进食少,水分丢失及胎粪排出,会出现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10%,10d左右恢复正常,如体重下降超过10%,要观察产妇乳汁分泌量和新生儿吸吮情况,加强新生儿喂哺。
2.4.2讲解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由于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肝内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常出现生理性黄疸,5~6d达高峰,10~14d自行消退,而不需处理。
2.4.3讲解新生儿的生理变化
新生儿受母亲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生后2~3d会出现乳腺肿胀现象,2~3周后消退,产妇不要用手挤压;女婴出生后5~7d阴道可出现分泌物或少量出血,类似月经来潮,持续1~3d可自然停止。
2.5传授科学的育婴知识,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新生儿皮肤很娇嫩,皱褶处极易受损,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应每日晨沐浴1次,沐浴后不能用矾灰或爽身粉,因为容易堵塞皮肤毛孔,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皱褶处过厚的胎脂可用无菌石蜡油纱布轻轻擦去。要勤换尿布,大小便后用温热水清洗臀部,预防红臀的发生。
不得随意给新生儿“清胎热”,由于胎儿在宫内受羊水中物质的刺激或通过产道时接触含菌的粘液,出生后新生儿会出现结膜水肿或炎性分泌物,可用氯霉素眼液滴眼,3次/d,一般2~3d后治愈。而用“大黄水”、“金银花露”等是无科学依据的,且新生儿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不适极易引起呕吐。
暴露脐带护理是指新生儿出生24h后不需包裹脐部,用消毒棉签蘸75%医用酒精擦拭脐轮和脐线端,1次/d即可,这样操作方便,容易保持脐部干燥、清洁,也能预防感染。
新生儿筛查能及早发现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肾上腺功能亢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游泳可增强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促使胎便尽早排出,黄疸及早消退,营养早吸收,还可激发新生儿的脑神经发育,增强心肺功能;抚触可刺激新生儿的淋巴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平复新生儿的焦躁情绪,减少哭泣,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母婴间的交流,令宝宝感受到母亲的关怀与爱护。
参考文献
[1]李华,新生儿综合护理的体会[J]。临沂医学院学报2006,(27)197-198.
新生儿黄疸存在的护理问题范文3
关键词:产妇;新生儿;产后访视;效果评价
为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确保母婴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1],我院采取了产后电话回访及上门家庭访视等服务,及时发现产后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了母婴的发病率。取得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出院、家庭住址在本市区的产妇、新生儿1000例,产妇年龄19~40岁,初产妇782例,经产妇218例。顺产677例,剖腹产323例。
1.2访视人员 由责任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从事妇产科工作10年以上的护理师担任,统一配备产后访视包。
1.3方法 随访人员携带《产后访视记录表》分别于产妇产后3~7d,产后10~14d,产后24~28d按照访视内容到产妇家中访视。第一次访视了解产妇的体温、血压、精神状况,会阴伤口及腹部伤口,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并检查、、乳量、宫底高度、有无压痛,观察恶露的量、色、性状,并观察喂奶的过程。同时了解新生儿的一般情况:面色、精神、呼吸、哭声和吸吮情况;测量体重、体温,检查口腔、眼、耳、口鼻、脐带和臀部有无感染,询问新生儿睡眠,大小便及喂养情况。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技术指导并记录。由产妇在访视表上签名。第2次主要观察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康情况,了解第1次访视存在问题是否解决。第3次对婴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详细介绍婴幼儿的预防接种程序,观察产妇的康复情况,指导产后运动和避孕措施。
2 结果
2.1 1000例产妇产褥期存在问题 第1次访视对产妇存在较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访视人员通过①指导合理的膳食营养、教会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②帮助产妇挤奶、按摩,疏通乳腺;③指导产妇做好会护理:每天用消毒溶液清洗会阴,选用消毒的卫生巾,勤换内裤;④适当运动,促进恶露排出;⑤指导及时就医。第2次访视问题明显减少,第3次访视除8例存在母乳喂养不足外,其余问题均能很好解决(见表1)。
2.2新生儿存在的问题 针对一访存在问题,访视人员通过指导家属①做好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棉签消毒脐部,特别要洗清脐窝中的污垢;②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裤,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红臀;③纯棉织物包裹婴儿,室内温度不能过高;④勤喂养以纠正黄疸,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症状及精神状态,指导及时就医。第二次访视新生儿症状明显好转,第三次访视已全部痊愈(见表2)。
3 讨论
3.1产后访视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2] 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为96.43%,而出院后的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3]。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妇自身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好处认识不足,缺乏哺乳信心。产后访视中,访视人员将母乳喂养技巧、保健等有关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家属,提高母乳喂养及成功率。
3.2产后访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降低新生儿发病率。第一次访视时婴儿健康问题4.6%,主要是产妇缺乏新生儿观察,护理经验。访视人员应指导产妇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教会其掌握一些新生儿皮肤、臀部、脐部等的护理方法和技能以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识别和简单处理等。
3.3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的自我防护能力,促进康复。本组资料显示,13.1%的产妇主要存在、伤口愈合和子宫复旧三大非健康问题,容易引起产妇及家人的担忧。产后访视由专业护士或保健人员上门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具体指导产妇产褥期饮食、营养、卫生保健,预防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及产后便秘,提供减轻伤口疼痛的方法和技巧等。
3.4产后访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产后访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对产后访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护理,给予产妇及时的身心支持和指导,避免或减少新生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5通过访视,还能了解到产妇及家属对医院存在的不满现象。不满意服务往往是产科医疗纠纷隐患,不满评价中主要涉及接产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收费和管理等缺陷。通过访视,及时反馈,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沟通、改进,从而提高产妇和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巩玉秀,郑修霞,姚岗.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22.
新生儿黄疸存在的护理问题范文4
产后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前、产时保健服务的延续。通过产后访视,指导产妇做好产后保健和婴儿保健。在产后访视过程中能发现产褥期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常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产妇的身心恢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1资料与方法
2010年四季度~2011年三季度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范围的产妇513例,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要求进行产后访视。其中第一胎353例(69%),第二胎160例(31%),阴道分娩283例(55%),剖宫产230例(45%),平均年龄28周岁。
1.1人员素质要求:从事产后访视的妇保、儿保人员应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精湛的业务技能、优良的服务态度以及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2产后访视时间安排: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要求,在产后3-7天、14天、28天各进行一次免费访视。
1.3产后访视内容:①产妇方面:了解产后一般情况。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产妇饮食与活动指导,恶露观察指导,伤口护理、护理,指导如何测量体温,如何观察产后并发症等问题,指导产妇开展产后锻炼,做到劳逸结合。但6周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及久蹲,以防止子宫脱垂,指导哺乳期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等。②新生儿护理方面:指导产妇进行正确母乳喂养,指导产妇以及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巧,并告知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培养其科学育儿观念。
2产后访视在产褥期保健中的作用
2.1产后访视时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方法的指导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产后访视人员通过访谈,了解母乳喂养不成功的原因并开展技术指导。针对乳汁量少的产妇告知要多食汤水,增加吸吮次数,吸吮时衔接要紧密;针对皲裂、疼痛等原因,教会产妇保护的方法,并对少数内陷者予以纠正;对发生刺痛者,告知要及时排空,并教会产妇挤奶的方法,以及宣传多哺乳姿势有助于的排空。通过认真宣教和实际操作,让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母乳喂养,促进了4-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2.2指导产褥期保健促进母亲产后康复:产褥期容易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恶露异常、伤口愈合差等问题,通过产后访视帮助产妇及家属认识疾病,及早发现产褥期影响母亲身体的健康问题,给予早期处理。
2.3指导新生儿护理,预防新生儿疾病发生:教会家属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帮助观察和判别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湿疹、呕吐、尿布皮炎、脐带异常等问题作出医学指导,有助于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2.4纠正传统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产后访视可帮助产妇建立科学营养观和正确育儿观,纠正月子期间不洗头、不洗澡、不刷牙的传统习俗,除了宣传多进食汤水类富含蛋白质类食物外,还告诉产妇月子期间要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类食物,做到饮食多样,营养均衡。
3讨论
产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访视人员的服务态度非常重要,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是成功产后访视的第一步。对陌生人心存戒备是人性的本能,访视人员展现笑容通常会让服务对象更容易接受。拥有专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更能获取产妇的信任。
在作产后访视前要对访视内容作一个计划,在访视时对访视内容作简短的记录,避免遗漏一部分访视内容。对于传统不良健康习俗类似于月子期间不刷牙的观点不纠正者,可采用一些牙科宣传资料或者牙模型来宣传不刷牙的危害。把产后访视的健康教育提升到健康促进的层面。
产后访视时要特别重视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初产妇对产褥期相关知识缺乏,沿用传统坐月子方法使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通过产后访视健康教育可普及科学卫生保健知识,使产妇走出传统坐月子的误区。同时提高了产妇自我护理技能,降低了产后并发症。
3次不同时间的产后访视内容有所侧重:对第一次重点了解产后一般情况、恶露观察指导、母乳喂养指导,第二次重点了解产妇伤口愈合情况、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及脐部护理指导,第三次重点了解产妇恶露持续情况、新生儿体重增长情况、预防接种及儿童系统管理宣教。
产后访视是孕期、产时保健的延续,更是孕产妇保健与婴幼儿保健的过渡。通过产后访视建立联系卡,介绍产妇、新生儿42天检查,并指导婴幼儿4∶2∶1体检和预防接种的程序,提高了婴幼儿系统管理率和预防接种率。 参考文献
[1]贺荣.产后访视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91
[2]张艳玲.产后访视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376
[3]李春梅.产后访视-社区医疗保健的重要一环[J].医学信息,2011,24(5):2717
新生儿黄疸存在的护理问题范文5
1.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进行治疗的50例新生儿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5~36.8天,平均年龄(23.6±1.5)天;病情情况:早产儿20例、新生儿肺炎10例、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黄疸7例、宫内感染5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
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方式如下。输液前,护理人员需详细询问患者和家属关于患者的病情和过敏情况。同时给家属详细讲解输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同时要仔细检查输液工具及药品的质量,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清新、清洁等,将室温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55%~60%。由于患儿极易出现哭闹和烦躁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需使用温柔的语气来安慰,并采用抚摸的方式来让患儿感到安全感,以保持患儿愉悦的心情。护理人员需做好保暖工作。对存在体温不升患儿,可通过注入40℃温水的热水袋,在其外面加棉布外套,然后放置在患儿肢端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是否出现烫伤等情况。对暖箱中的患儿需根据患儿的日龄来调整温箱的温度,体温控制在36.5℃~37.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穿刺时需选择最佳的血管,同时要操作稳当且进针准确,做到快速到位。输液时要详细做好记录,并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观察患者存在的反应,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拔针前,要告诉家属正确地压迫穿刺部位,且拔针要做到动作轻柔,以免血液外溢而导致家属担心,进而引发矛盾。输液完成后,需观察10min,在确定患儿无不良反应后再让其离开。
1.3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留置时间及皮肤损伤、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完成,指导家属现场完成,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置管留置时间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存在的护理问题范文6
【关键词】风险管理方法;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高胆红素血症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护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目的是使医疗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患者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安全[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最好的辅助治疗方法,但是其蓝光照射也有许多安全隐患。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新生儿工作管理经验,完善、改进管理模式,补充系统缺陷,有针对性避免相关风险因素,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及医疗纠纷,提高了新生儿科护理服务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院新生儿科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接受蓝光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51例,孕周28~40周,体质量在1.45~4.56 kg,日龄2~10 d,其中早产儿33例,足月儿18例,蓝光治疗时间为48~96 h。
2 方法
本院新生儿科从2008年3月开始对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实施风险评估,找出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护理措施,进行风险控制。蓝光治疗中常见的风险种类有箱温不稳、眼罩脱落、皮肤损伤、体温的改变、水分丢失、呕吐窒息、哭闹剧烈、感染、受损等,针对以上风险制定护理措施。
2.1 箱温不稳 光疗箱放置在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温箱间距要>90 cm,尽量降低房间内热源,使室温维持在24℃~26℃,箱温30℃ ~33℃,湿度在55%~65%,灯管使用时间达1000 h应给予更换,特别要注意定时清洁灯管上的灰尘及检查灯管的亮度。温箱内温化液每天定时更换,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满。
2.2 眼罩脱落 过去笔者自制纸眼罩有缺陷,松紧不好掌握、胶布固定有时会损伤皮肤,硬度大,增加了患儿的不适感。为此又制做了全棉不透光的黑色眼罩,利用宽薄棉弹力带制成固定带,松紧度可掌握,确保了眼罩不会脱落,完全能遮盖眼睛,又不会堵塞鼻孔,既安全又舒适。
2.3 皮肤损伤 ①入箱前套好小手套,以防婴儿抓破皮肤;外踝处用3 cm人工皮粘贴 ,以防双足反复与床平面有机玻璃摩擦,引起外踝处皮肤擦伤;②必要时使用可折叠的温箱围垫2条,围住温箱的周围,防止婴儿皮肤擦伤,同时使患儿有安全感,减少烦躁不安的现象;③2 h给予患儿翻身一次,防止红臀,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干净,涂上氧化锌软膏,有利于保护皮肤。
2.4 体温的改变 每2 h监测体温、箱温及湿度,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6.5℃~37.2℃之间[2],及时记录,并根据患儿的体温调节光疗箱箱温,调整幅度不超过1℃。
2.5 水分的丢失 两次喂奶之间喂哺5%或10%葡萄糖水20~30 ml,以补充水分及促进排尿。
2.6 呕吐窒息 防止窒息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吵及手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易引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给予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部使其呈右侧卧。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过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在新生儿发生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防止窒息。
2.7 哭闹剧烈 由于患儿身体裸睡在光疗箱中,缺少安全感容易哭闹,用手给予患儿皮肤进行抚摸,并配以轻柔的语调给患儿说话,使之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让光疗继续进行。
2.8 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十分重要[3]。首先,患儿温箱内的铺单必须纯棉制品,高压灭菌后使用,污染后及时给予更换。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要洗手,戴口罩。注意做好新生儿口腔、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进行光照治疗的室间及光疗箱要清洁,并做常规消毒。光疗所戴的黑眼罩使用后均用清水洗净,再放人煮沸的蒸汽中熏蒸30 min,晾干备用。
2.9 受损 选用小号一次性纸尿裤遮盖会防止受损,但也应注意充分暴露皮肤,以免影响光疗的效果。
3 小结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治疗措施,简单易行。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疏忽大意,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考虑不周,容易造成婴儿痛苦及患儿家长的投诉。随着人们对服务理念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特别是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护理风险多。本院新生儿科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对接受蓝光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51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接受蓝光照射的新生儿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组织学习,制定防范措施,并按流程落实到操作中。护士长利用晨间大交班时间对存在和潜在的隐患及时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在5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无发生一例因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而引起患儿家长投诉及医疗纠纷的。由此可见,在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时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实施防范性管理措施,提高了护士对风险存在的识别能力,提高了专科的护理质量,可确保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中的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解晨,李振香.现代护理管理临床实务全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8-122.
[2] 薛松梅,姬栋岩.儿科护理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