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茶的了解和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茶的了解和知识范文1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文化的直观体现,而文化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是语言的依存,两者相互依存,互不分离。人类在了解不同文化时,首先是从对方的语言着手的,只有通过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的了解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也只有更深入地理解了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大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学理论知识,更要学与英语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等,从中获得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为真正学好英语做好铺垫。
2中西茶文化的比较
茶最初诞生于中国古代,随之演变出相应的茶文化,在唐代以前,只有王公贵族消费得起茶叶,直到唐朝,茶文化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茶逐渐普及到平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招待客人的必需品,在饮茶时,往往搭配有甜点。唐代的陆羽写的《茶经》详细记载了煮茶的过程和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据调查从唐代到清朝,茶诗就有将近2000首,中国的茶文化发展至今,内容越来越丰富。西方国家中英国是最早接触中国茶文化的,在十八世纪,世界贸易愈加频繁,中国茶叶出口到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饮品,随即在西方国家掀起了饮茶热潮,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茶文化,并成为世界茶消费最多的国家。茶叶最初进入英国,是作为稀有品,价格昂贵,一般平民消费不起,只有王室和贵族才能饮用,代表着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随着十八世纪四十年代第一次的结束,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政府同意英国在中国设立通商口岸,中国出口越来越多的茶叶到英国,茶叶价格降低,不在是稀有品,平常老百姓也消费的起,茶叶成为英国人最喜爱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出口更多的茶叶到英国,最终英国茶叶的消耗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消耗茶叶最多的国家,据英国茶文化组织机构统计,英国人每年人均消耗的茶叶超过中国人一公斤以上。中西两国茶文化对茶叶的偏好也不相同,中国人偏爱绿茶,而英国人喜欢红茶,绿茶清心明目,有益健康,而红茶更加浓郁和香醇,更加顺口。中英两国人民的饮茶习惯也有所不同,英国人习惯将茶分为上午茶和下午茶,英国人在饮用红茶时,习惯放一些糖和牛奶,而中国人就是用沸水沏茶,一般也是饭后饮茶,清理肠胃,解腻提神,两种不同的饮茶方式不仅丰富了茶文化,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早些时候,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绿茶,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绿茶出口量也有所增加,逐渐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
3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通过开展茶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够发散性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是一名语言性学科,通过开展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英语知识内容,了解现代英语形成的历史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实现文化的交流与经济的合作发展,就必须依赖于语言,因为语言是人们彼此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有真正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教师在教英语时,不仅要教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与英语有关的文化元素,教师只有对西方文化元素有更深刻地认识,才能教好学生英语。由于学生对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陌生、不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不理解一句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语法结构,在不同情景下,又会有另一种语法结构。因为中英茶文化是有差异的,教师只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教学,让学生对中英文化有比较,有更明确地认识,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4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这样一种模式往往能够提高学生们在读和写两方面的能力,但实际与外国友人交谈时,却说不出来,即便说出来,对方也听不懂你想表达的意思。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就语法等内容进行讲解,过于抽象,并且很多语法是中国人加进去的,在英国并没有,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未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自己模拟出外国人交流的情景,导致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差强人意。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更加频繁,国家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扩大,应试教育模式必然不在适合英语教学,教育工作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引入文化教学这一新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茶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中英茶文化有许多相似点和不同点,对于英语教育工作者是一个新的教学切入点,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时,比较其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茶文化价值观,加深了学生对西方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有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困难。
5中英茶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语言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时,一定要学好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背景,才能掌握好一门语言。在学习英语时,将茶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从茶文化出发,了解西方国家用语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1阅读英语茶文化原著
要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和句式、写作等知识,因为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教师要推荐学生在课后学生阅读与茶文化相关的英语原著,并让学生用英语总结读后感,定期在班上进行阅读总结,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原著中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文字,更多的是文化背景,通过阅读有代表性的茶文化英语著作,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了解英语实际应用的交际规范,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英语原著,使学生不再停留于语言的直观表现,更多的是通过学习西方茶文化,并把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对英语语言的整体认知框架,对学生后续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英语茶文化典型的代表著主要有三部: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1853年出版的作品《维莱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匹克威客外传》和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写的著作《匹克梁梅》。《维莱特》详细描述了英国下午茶背后的社交文化内涵;狄更斯对茶文化有着特殊的情节,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借用茶来隐射作品人物的内心活动,《匹克威客外传》这一部作品中,“茶”就被运用了86次;《匹克梅梁》中更是喜欢借用茶来象征人的身份地位。
5.2组织开展茶文化活动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主要集中于课本教学,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因此,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组织中英文化交流活动,邀请留学生或外教,开展这类活动,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更加了解西方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英国上午茶或下午茶聚会这类活动,邀请英语外教,让外教讲述英国人在举行茶聚会时一些文化内容和一些常常交流的话题,使学生了解更多西方国家的茶文化背景,和社交中的交际规范。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创造一定的情节环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蕴含。
5.3欣赏西方经典茶文化影视作品
学习英语不仅要注重学习课本,也要注重实践。影视作品相比于英语原著,对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有帮助,也有助于学习西方的一些文化知识。虽然语言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基本内涵是没有改变的。许多影视作品都能反映西方国家人民的生活态度,也能反映一部分现实生活和文化内涵,对学生学习英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一部分英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即要求学生阅读与茶文化有关的英语原著,也要重视学生的口语,推荐学生观看有关茶文化的影视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练视频中出现的桥段,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例如英剧《唐顿庄园》就有人们的饮茶交际活动场景,对于下午茶的剧情描述的也非常丰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6总结
随着我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增加,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中西茶文化知识,将英语茶文化教学融合到英语理论教学中,通过比较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内涵认知上的差别,看到两种文化的内核是完全不同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学生对英语运用的运用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志勇.浅谈中西文化冲突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4):127-128.
[2]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2007(21):220.
[3]何一丹.浅析茶文化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实施[J].福建茶叶,2016(1):190-191.
对茶的了解和知识范文2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目标,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凝聚了我校全体师生的教育智慧。为进一步总结我校在实践中的收获,现将我们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深化探索
针对学生对主食“国家课程的品种单一”,“副食缺乏”的课余文化迫切需要,如何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做到更具体,更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增加参与面是问题的关键。
在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经过深化探究逐步找出了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
二、找准支点不断深入
我校位于桃林镇,该镇有一万多亩的茶园,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产业。“诸城(桃林)绿茶”有中国“最北端茗茶”之誉,有五个系列10多个品种,许多品牌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有机食品和国家名牌。不少学生家庭种茶、制茶,茶叶与学生平时生活融为一体。本镇多年的茶叶种植管理、生产与开发,形成了丰厚特色的地域茶文化。针对这一有利资源,我校开发了以此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中国最北端茗 诸城(桃林)绿茶》,并以此为支点发展各种社团活动,使校本课程的发展不断深化。
三、创新活动形式
(1)研究课题为先导,社团活动重落实。我校申请的“中国最北端茶特色研究――以桃林绿茶为例”被潍坊市社会科学委员会规划为重点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学习研究茶文化知识,了解桃林茶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学习桃林茶叶的创业史、了解茶树德栽培、茶树的栽培、茶树的管理、茶叶的采制、学习茶叶初制、加工理论知识、泡茶技艺、学习茶叶的营销知识、科技兴茶等理论知识,积极组织茶文化知识竞赛,为社会实践和探究打下理论基础。
诸城四中茶学社下设了种植与管理小组(促进了家中有种植茶叶同学的学习交流和其他同学对此的热爱)、茶艺小组(培养茶艺表演和学生的礼仪基础)、茶与书法小组(让我校开始《用笔书法》课程多了一份特色)、茶诗词歌赋诵读小组(培养了学生普通话标准的应用)、茶与电子商务小组(为学生在销售和电子商务种下了种子)、茶与画小组(增强学生的绘画基础和师生的灵活性)、“无我茶会”(通过学生自带茶具、茶叶等在学校的文化广角忘我的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发展了学生将来踏上社会的适应能力,让他们不再怕人,敢于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能吃苦耐劳精神。
(2)实践和探究为载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掌握茶的基础知识和和掌握制茶工艺理论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地头,进入生产第一线。校长和老师导学采茶实践,跟茶农学采茶技巧,跟制茶师傅学习制茶注意事项和制茶工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如运用空调机、除湿机改变原来靠天吃饭的不利因素,提高茶叶品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举行“科技致富、科技兴茶”专题采访。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诸城市北端茗茶叶生产合作社,初步树立科技致富、化零散为整体,抱成团闯市场的意识,并实际接触一些致富的本领技能。①社会问卷调查,了解茶乡经济变化、茶叶信息动态、茶农心声,了解农村科技现状。设计一些社会调查课题让学生回乡调查,从而加深对茶叶生产的了解。②典型采访感受农村科技致富的魅力如对诸城茶业领军人――王景昌的采访,学生写成报告,通过“校园之声”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采访、参观、调查研究学科知识得到了拓展,写作能力、交往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③学科渗透和整合:语文课:诗词歌赋的朗诵于书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桃林茶的种植优势条件;生物科:讲述茶苗的培育、病虫害的防治;信息技术课:茶与电子商务,初步了解网络营销技巧;艺术科:让学生欣赏各种茶具的造型美、装饰美;学习茶艺表演,泡饮技艺等使学生全面了解桃林茶文化丰富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内容及实施所采取的措施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筛选确定了该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逐步完善学校的茶文化活动室和校内课堂实践基地的建设,丰富茶文化研究的氛围和力度。
(1)师资课时与评价。由一名中层领导包靠,设一名专职教师和多名兼职学科教师组成,活动课时计入总课时,每周至少一节,日常社团社的各兴趣小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利用周六周日到茶园、茶基地跟茶农和制茶师傅交流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月根据找学生座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考评每位参与教师,并及时收集师生更好的建议。不管师生,只要有突出成绩就给予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并计入年终考核量化。
(2)茶文化育新人,加强对德育的渗透。本着“尚德、添能、立人”的原则,以茶文化育新人。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活动的开展,师生不仅懂茶、识茶,还充分挖掘茶的内涵,将茶文化教育从课程深入到德育工作中去,通过以茶养德,陶冶性情。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团结合作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3)构建校内外茶园实践基地,开发资源。诸城绿茶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我校领导先后同怡明茶、颖青茶、德邻茶等多家单位协调,正在建设“茶园实践基地”和“茶文化”展厅,为深入开展以“茶”为载体的实践活动注入新的生机。
(4)家校联姻。学校即课堂,家庭即学校,基地即课堂。使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广泛学习的新内容。我校毗邻北端绿茶的发源地,学校周围就是茶园茶铺,学校里的学生有很多家里有茶园茶铺,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参与家庭种植,到家长茶铺进行冲泡、品赏等活动,将学习活动引入家庭引入基地。深入生产第一线与茶乡制茶能手一起制茶,一起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制茶,提高茶叶品质。同时聘请家长中的种茶能手进入课堂给我们讲解种茶、茶苗的繁育、幼苗管理、采摘、病虫害防治、越冬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对茶的了解和知识范文3
述职报告是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从一份述职报告中可以看出你一年的工作状况是否合理有序的进行。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茶艺师年度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茶艺师总结报告1前些时日,思想老化,闲于品茶,不禁对茶产生了许些好感。于是竞开始研究起中国茶艺之道来。了解到一些关于茶艺的作品以及几千年的中国茶文化,鉴于其学问的雅致,加之兴趣所至,故亦思得若干茶艺,撰写成文,以供赏阅。
有位作家说,人类历史中的杰出发明中,其能直接有利地帮助我们享受空闲、友谊、社交与谈天的,莫过于饮酒、吸烟,饮茶的发明。
烟酒之道我知之甚少,但于茶艺术却颇感兴趣,且略通一、二。茶录有云,“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可见自古以来饮茶发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且有相当浓厚的学问。而诸种茶文化之中,上茶有礼,品茶有道,泡茶有法为其精髓。
古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而以茶待客须讲茶礼。有俗成之礼曰:酒满为敬,茶满为欺。一般来说,予客上茶不当上满,满则不敬。倘若用大茶杯给客人泡饮,还应注意不时给客人加开水以保持茶温,以让茶之香气萦绕不绝。可见茶当品、当慢,贵在雅趣,而酒当饮、当快,贵在豪情。所以,以茶代客是万万不宜催促的。
对于品茶,一般说来宜慢品而不宜豪饮,小茶杯三口一杯,谓之品也。此外喝茶亦需讲究气氛,古人云:“饮茶以客少为贵,客多则喧,喧则雅趣乏也”。严格来说,茶有三泡,第一泡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如妙龄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如婚后了。一般来说,幼女茶苦涩,提神醒脑;少女茶甘雅,鉴赏家认为此泡的茶最妙;而茶素淡,不可复饮。但实际上,享受“”茶的人仍很多。
关于泡茶之法,见经卷者诸多,且因茶的制作工序不同而异。在此不一一比较论之,但有一点重点共识:泡茶宜用陶瓷器皿而不宜用铜、铁、玻璃等器皿。而且茶具的茶垢不宜清洗尽去,因为茶可养生,而垢可养壶也。
茶艺师总结报告2通过为期一周的茶艺实训,我学到了好多平日里学不到的东西,从对茶文化一无所知的状态里走了出来,不仅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甚至发展至海外,而且茶的种类有六种之多,每一种茶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功能,茶的制作方法及其泡制更是有深刻的考究,饮茶的意境也有讲究,饮茶还有营养保健,修身养性,增进友谊,学习礼仪知识的作用,这些对我走向工作岗位,对人对事的态度有重要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也有饮茶的习惯,但是也仅限在家里,从地里回来饭前往往会泡一壶茶,但是即不讲究茶的种类和质量,也不讲究茶的泡制和品茶方法,只是平常意义上的喝一杯有味道的茶,解解渴而已,所以在我的脑海里对茶并没有深刻的了解也从没有研究,就把它定义为家用茶水,后来见到的饮料如绿茶,冰红茶也并不知道它们同属一类,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直到学了茶艺之后才开始了解并认识茶文化,体会茶的意境和精神。
茶的历史悠久,制作方法多样,泡制也十分考究,对我们做人处事有一定的借鉴。茶的制作方法有蒸青,炒青,烘青等每一种里面又有使用工具和手法的区别,制作出的茶的色泽,形态等也不相同,而且泡制时应用不同的方法限制时间和次数等可以把各种茶的味道达到最佳。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特点的作用,所以在做的时候也要用适宜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从事公共关系,就必须要学会应对不同性格不同职业和不同爱好的人,要想取得好的业绩就需要灵活的应对这些人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从而把工作做好。同样的处在相同领域的人其处事方法和做事原则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所以选择的应对方式和原则也要因人而异,学会和他们相处好的同时也能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让他们为己所用,这也是一种智慧。
喝茶还要讲究周围的环境同时体会茶所代表的文化和意义。饮茶之风是由文人雅士发展到宫廷之中再由宫廷流传到民间的,其间茶的种类也有了明确的分类,茶艺也日趋成熟,茶礼也形成了统一的风格。文人在饮茶时往往会选择一处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精心泡制茶种,以静气凝神,同时领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领悟人生法则,有人还会突发奇想吟诗作画,在古代就有以茶会友的说法,请客人饮茶也就表示对他人的敬重成为一种礼数,同时有清政廉洁,远离污秽,消除杂念,修身养性的文化内涵,茶也就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象征,这就是所谓茶的“廉”,“美”,“和”,“敬”,尽显茶的本色。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需要静心静气,以平和的方式待人处事,静乃和之根本,我们工作本来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往往会被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困扰,导致心情烦闷,甚至改变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过的不愉快,所以以静待人的同时也要以静待己,这样生活才会丰富而精彩。
谢谢老师给了我这次实训的机会,也感谢老师这一周来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此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处事之道,为有效的工作打下基础。
茶艺师总结报告3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师总结报告4到公司工作了一年了,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会所的茶艺师对茶文化的认识层面比较浅,并且我在茶文化这一方面比较占优势,所以我就以茶文化>培训和销售为主来开展我的工作,将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为公司创造出利益。计划如下:
1、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保持联系,并根据情况请客户来会所喝茶,维护客户关系。
2、通过各媒体了解客户信息,并能根据客户所需提供相应的帮助。
3、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多于同事,领导们及时沟通交流。
4、每周增加1~2个新客户,每月要增加5~8个潜在客户。
5、每天留出一个小时来学习销售知识,并且利用到工作中。
6、每天下班后,对当天工作做一个工作总结,检查工作中失误与漏洞,以及怎样才能将工作做的更好。
7、在三个月内让会所的茶艺部在技术与茶文化知识上有一个提升,能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培训计划如下:
A、每周二利用一个小时来交流学习泡茶技术。
B、每周三周四利用一个小时来交流学习茶文化知识。
C、每次培训之后向茶艺师提出问题,并于第二天解答。
8、积极配合领导与同事的工作,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并且做到最好!
茶艺师总结报告5时光飞逝,转眼间又到了总结的时候,这既是对之前的回顾反思,又是对新的一年的规划。
茶艺师首先是一个服务人员,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服务的外在体现。好的服务质量需要我们首先要喜欢这个工作,真心实意地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快乐,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形象气质俱佳、仪容仪表整洁大方;主动热情地接待客人,并根绝顾客状况和季节不同推荐相应的茶饮。虽然临近春节之际,心情会因大家的回家过年而出现稍微的波动,但就像边防战士一样,即使八年没有回家和父母过团圆年,也要兢兢业业为国家的边防工作做出努力,因为这是一种对顾客、对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对茶的了解和知识范文4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教学;校园文化
茶文化蕴含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我国长久发展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茶文化,是当代社会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借助教育这一重要的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茶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不但可解决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还能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利于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文化传承意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茶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
我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在悠久的制茶和种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内涵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这种以茶叶这种物质为载体的文化类型,有着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双重意义。在物质层面,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通过饮茶和品茶促进茶多酚的吸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人体疾病的产生,并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而在精神层面,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长久发展中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吸收各类文化优秀要素,形成更为完善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倡导的仁爱、宁静、淡泊等思想,可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受,促进人更加主动的修身养性。可见,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从这一角度来看,茶文化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文化使学校在长久发展中形成特有的精神风貌,可真实反映着学校办学理念,还可展示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而距离学生较为久远的传统文化内涵,难以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求。为此,以更加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茶文化为特色,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等,使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修缮身心,促进自身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引导健康价值观,利于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带来机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自身辨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错误思想观念,挑战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养,也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借助茶文化教育这一渠道,向学生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色,以及对人身体和生活的促进作用。并向学生展示茶艺、茶诗、茶道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可通过茶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将茶文化中蕴含的“仁、爱、真,怡”等精神,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使茶文化形成更高的文化层次,对学生理想和目标进行深刻的启迪。另外,面对当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校园文化理解不深刻等现状,高校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茶事活动,不但可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内容单一刻板,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并受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2.2茶文化具备的美学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除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热情,这需要高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将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着较强的审美能力,并在美的熏陶下实现人与内心的相互和谐。茶文化作为一种怡情文化,在长久发展中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古代茶相关的书画和诗歌,为世人描绘一个清幽淡雅的世界。而茶艺表演所形成的优美律动和独特造型,可为人们展示着肢体美和艺术美,可大大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品味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饮茶和品茶活动中,在茶文化营造的宁静悠远的环境里,深刻体悟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使茶营造的意境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性格更为稳定,思想也得到陶冶。最后,茶叶自身具备的养生功能,可使学生了解到自然世界的淳朴,逐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但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艺术美和环境美的传播,在塑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3茶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传递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向学生展示学校办学风采为主。虽然大多数高校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以理论为主的文化内涵,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深刻的感受,使得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力不足。而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高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宣传渠道,不但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还增加校园文化的生动性,以更加符合学生审美需要的内容,来增加学生传播文化的自主性,促进良好校园文化风气的形成。鉴于此,茶文化这种有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特性的文化形态,可借助茶德、茶道、茶艺、茶礼仪等更生动具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主动承担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责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3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策略分析
3.1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促进茶文化传播
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需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立足学生需求确定课程主题,围绕学生发展实际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多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一同研发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进而保证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学校首先可通过成立专门的茶文化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调查模式、面对面交流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学生学习诉求、家长期望以及学校与地方可利用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围绕多方主体合理定位查文化教育课程。同时,校园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发,应当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茶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为主,将当地茶企业、茶园、茶馆以及茶文化研究机构等作为资源依托,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为构建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的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还需要结合地方茶文化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设定茶文化传统、茶艺知识、茶联创作等专项板块,完善茶历史、茶分类、茶文化、茶健康等几类主题内容。应从提升学生查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丰富课程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实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多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茶文化演讲、茶礼仪演绎、茶文化小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需要聘请专职研究员每年在校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其传授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领教师参观学习茶馆、茶厂、茶园等地,引导其通过观摩学习、调查研究,逐渐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以茶文化教育为引领构建多方协作育人机制,创设茶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全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审美趣味,还可有效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使之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早一步实现“中国梦”。虽然学校担任着传播和推广茶文化,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责重任,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获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更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政府部门作为延续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更是要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茶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关注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努力为茶文化教育进校园文化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引领和带动作用,协同教育部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制度与帮扶措施,为学校校园文化融入茶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政策、制度支持与保障,带动学校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同时,媒体作为弘扬茶文化,为社会公众普及茶文化历史与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应重视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积极参与到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工作进程中。通过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优势,利用电视新闻传播,制作茶与青春主题栏目,研发茶文化视频节目等多种途径,对茶文化教育的优势、价值及作用等加以宣传普及。还可通过联手地方学校一同举办茶知识讲座活动,协同茶企业与茶馆举办多样化的校园饮茶活动,通过邀请学生参与制茶、泡茶、饮茶等活动,为学生赠送优质茶叶,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茶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可研究茶园旅游专业课题;外语专业学生可研究中国茶文化向海外传播专业课题;历史专业学生课研究茶文化起源与民俗等课题。并将课题成果上传至校园网站,供其他学生观看、点评、讨论,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3.3以茶文化教育为核心开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传播茶文化知识
学生社团是开展茶文化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体系,传播茶文化知识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达到茶文化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帮助。因为社团通常是基于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及目标而自发成立的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建茶文化社团,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平台和契机。因此,学校应围绕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将志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成立茶文化社团,定期开展茶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切磋茶艺,交流彼此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加强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支持购入先进的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优化茶文化社团软硬件环境,满足茶文化社团线上线下交流、学习、互动等切实需求。同时,还应当定期邀请专业茶艺师到社团内开展茶艺培训、专题演讲、茶艺座谈会等活动,为每位社团成员传授专业的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与相关手法。当学校在重大节日中举办节庆活动或接待活动时,便可鼓励茶文化社团自发组建茶艺队进行专业表演,不仅有利于烘托节庆气氛,为学生了解茶文化并对外展示茶文化提供契机,还可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除此之外,还可鼓励茶文化社团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校园征文、手抄报、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营造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3.4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加大茶文化融入
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专业的宣传教育平台,首先可通过围绕学生个性特点、文化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情况,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丰富学生茶文化知识,为完善学生茶文化知识储备提供支持与保障。比如,在茶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已有50多所学校开设茶道课程,并适当融入了专业学科知识,深受学生欢迎。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此类课程传授的内容,主要以中国茶叶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鉴别不同茶叶,掌握茶叶外观、味道与品茶技巧等为主。还有少数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为目的,开发了专门的茶礼知识内容,将儒家理念和理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礼仪、修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为了保证这些课程内容的高效传授,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专门的茶文化教育平台,开发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监督管理、聊天室、反馈系统等功能。监督线上茶文化教学效果与进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茶文化教育当中。最后,还可通过在校园网站中开发独立的茶文化传播板块,定期发送茶文化相关文章,来实现茶文化教育目的。
4结语
对茶的了解和知识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茶艺课教学;创新教育;融入
现阶段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茶艺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茶艺课程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茶艺文化学习。因此本文首先对茶艺课程教学实施的背景进行述说,再对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学校茶艺课程教学提出几点有效建议,提高互联网背景下茶艺课程教学对创新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
1茶艺课程教学实施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茶叶大国,具有悠久的饮茶文化,随着饮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地进行丰富,人们对茶的喜爱也越来越深。现在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已经超出了以往单一的认知范畴,尤其是通过对茶艺文化的了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也加大了对茶艺专业人员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茶艺人员的需求,各大职业院校都大力开展设置茶艺课程,培养专业的茶艺人员,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茶艺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为了提高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学校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多种职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阶段很多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都开展有茶艺课程,让学生进行茶艺文化的系统学习,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大力的支持。茶艺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之一,茶艺课程不仅仅是讲述茶艺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茶艺文化的需要。在茶艺课程内容中,有很多内容都深刻剖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现阶段,我国的传统文化生存环境恶劣,很多传统文化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而导致失传。很多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创新、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所以阻碍其发展。因此为了传播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对于茶艺文化而言,教学是最重要也是最便捷的传播途径。而茶艺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优化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2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文化课程的深入现阶段高校的茶艺课程中大多是对茶艺的相关动作的讲解和一些茶艺习惯的培养,这些内容虽然重要,但是却不能只教这些内容。茶艺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在设置茶艺课程时有必要把茶艺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也编排到课程中。但是现在很多的高校在设置茶艺课程时,只是把实践与动手课程作为主要内容,缺乏对一些科普类知识的普及。教师在茶艺课程进行讲课时,大多是讲解茶艺的相关动作,对动作进行分解演示,对茶艺的习惯和动作的来源及发展解释不多。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茶艺课程时只了解动作,却对茶艺文化了解不多。一些茶艺课程的老师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学生进行更深刻的茶艺文化的讲解,在对学生讲相关内容时也会漏洞百出,没有学习的意义。这种教学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深刻的了解和掌握茶艺文化,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茶艺课程是一门艺术氛围十分浓厚的课程,学生需要在艺术氛围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茶艺文化的学习。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茶艺教学时,往往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程气氛沉闷,且周围环境没有艺术气氛,老师和学生进行学习的茶艺道具也是一些普通的,学生在冲茶、泡茶的过程中不能更好地融入到其中,无法感受到茶艺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享受。很多茶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延续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以老师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老师的手法和动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失去创新意识,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茶艺技巧,但却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互联网背景下茶艺课程教学融入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1)深化学生对茶艺文化的理解程度学生学习茶艺文化,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茶艺技巧和动作习惯,同时还需学习与茶艺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例如茶艺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茶艺文化的内涵等等,所以校方需要对茶艺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首先校方应该不断丰富和优化茶艺课程,既要有必要的动手课程,还需要有必要的文化理论课程,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茶艺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茶艺文化底蕴和相关技巧。其次是需要对茶艺课程的教师资源进行优化,校方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茶艺专家来学校中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教师进行茶艺历史和茶艺文化内容的沟通交流,不断丰富教师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茶艺文化水平和教学技能。在茶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其教学方式,在讲解过程中以茶为主,在课堂中现场讲解和演示茶艺文化,在茶艺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为大家讲解冲茶、泡茶的习惯、动作,让学生对茶艺文化进行更深刻的了解。最后校方还应该加大对茶艺科目的投入,多制备一些高品质的茶艺道具,在校园中建设一些具有茶艺文化气息的场景。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等形式,将上课内容录制成视频到学校官网上,或者是通过QQ和微信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供学生进行随时下载和巩固学习。学校还可以购买一些优质课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是空闲时间进行观摩学习,弥补学生缺乏优质教师的现状。(2)加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力度学生进行茶艺课程的学习,需要不断地提高其实践技能。因此在茶艺课程中,老师需要尽量以学生为主体,降低自己的权威性和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程中多多进行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茶艺实践能力。老师可以运用翻转课程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在课下到网络上查看一些有关茶艺的微课内容,结合微课中的视频、音频以及图片文字等资料,自己进行茶艺动作和基本流程的学习,并进行掌握。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直接让学生进行演示实践,学生一遍做动作一边对动作进行分解讲解,老师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演示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重分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指出学生动作中的不足,并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对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思维和想法进行纠正。另外在课堂中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茶艺文化的了解,更好地掌握茶艺技巧。(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和创新力茶艺文化是一项历史悠久,内容繁多的学习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十分复杂的内容,不能更好地去进行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茶艺课程的相关内容制成微课。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和高难度的动作,教师可以对其茶艺内容进行模糊化的处理,在微课视频中简单地进行演示,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就会对其知识的讲解方式产生疑问,这样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老师进行一步步的讲解,引导学生去学习,自主发现该项茶艺技术中的特点和技巧,并加以学习。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方面避免学生形成“视频学习”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中。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用,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改善。老师可以采用由简入难的方式,使用低难度等形式来进行过渡,减少学生对茶艺学习的不适和抵触。教师在课程上讲解结束后,可以再通过微课视频,把所有的茶艺技法再给学生详细的讲解一下,并对微课视频进行不断地更新和优化,保证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具有更多的视频复习资料,为学生进行茶艺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茶的了解和知识范文6
多年来,我校充分挖掘农村乡土资源,发挥茶乡经济特色,开展残疾学生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调整教学内容,适应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我校位于铁观音的故乡安溪,地处城乡交壤,面向全县24个乡镇招收聋哑和智残学生,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仍然留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学校结合农村资源实际,与种植大户、养殖专业户等联系,建立起“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基地”;发挥茶乡特色,邀请有经验的茶农、茶技师参与学校教育,建立茶叶生产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学校对劳技课程进行调整:一是增加教学内容,开设地方课程《安溪茶叶》;二是增加劳动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到“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基地”参加劳动,使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拓展办学空间,多梯度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首先,亲近自然,在自然中,培养职业意识。
制定低年级学生职业实践内容和方式,组织学生春季踏青赏茶园,夏季采样制标本,秋季采茶摘果庆收获,冬季品茗聊感受。把学生带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在轻松愉悦中享受劳动的乐趣,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从小树立用自己的双手勤劳建设美好生活的职业意识。
其次,凭借活动,在生活中,培养职业习惯。
中年级学生的职业教育,从参与日常的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入手,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我校成立多个兴趣小组,如发型设计、服装设计、美术手工制作、皮鞋美容和保养、家政服务等。学生在活动中人人动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学校还以“三小评比”为载体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纷纷行动起来争做“小设计师”、“小发明家”、“小作者”,既活跃校园生活,又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又如在野炊活动中,学生大显身手,涌现出“选址专家”、“建灶能手”、“烹饪大师”等有职业技能的小小人才。这些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习惯。
第三,融合资源,在专家引领下,提升职业技术本领。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即将面临就业的问题,我校从实际出发,积极与华侨职校、茶叶职校、慈山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支持制度,聘请职校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农技管理员、农技师到学校为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
学校还根据当地作物生产季节的不同,灵活制定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计划。农闲时,请水果大户、养殖专业户进入课堂为学生现身说教,并把学生带到现场讲解农业科普知识和种养知识,让学生通过对水果味道、色泽、经济价值的比较,分析水果的优劣;给学生介绍果树间隙套种农作物或药材的重要意义,了解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接着,让学生进入“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基地”尝试喂养家禽、家畜,或操作果树的嫁接、修枝,或除草、施肥、喷药等农业生产活动。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和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适应市场变化的思维能力。
学校还根据地方特色,带领学生到“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基地”参加一些茶事活动,全面了解安溪茶的历史、品种和栽培、制作技法,了解安溪的茶俗、茶诗、茶谚、茶谣、茶戏等茶文化以及茶艺表演艺术,了解安溪融种植业、加工业、商业、运输业、旅游业等为一体的现代茶业经济,让学生体会家乡人民做好茶文章、发展茶经济的意义,提高学生从事茶叶经济发展的文化品位和技能水平,鼓励学生行动起来,练好职业本领,投身现代山水茶乡建设。
三、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