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机械自动化技术 柔性自动化 全盘自动化 高度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是本世纪以来发展极迅速和影响极大的科学技术之一。现代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生产力,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物质文明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自动化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越来越多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我国现代生产的发展规律。
一、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这里有个技术政策问题,应实事求是,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国内外的工业发展史告诉我们,实现机械自动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当机器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步过渡到机械控制(传统)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世纪20 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60 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社会实践证明,这种定义下的制造系统自动化与当代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不相容。当代社会还没有在科学技术、物质和人员方面准备好实现这一自动化的条件,硬要这么做只会事倍功半。这种情况对于离散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业也不例外,难度会更大些。
二、柔性自动化生产模式
70-80 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开始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omputer IntegratedManufacturing),柔性自动化生产模式也有这种情况。初期以信息集成为重点,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为特征,但在实现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鉴于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所需的巨额投入(一个全盘自动化工厂耗资数百亿美元,柔性制造系统一般价格为600-2500万美元),所承担的巨大风险,加之技术上的
难度与可靠性等问题,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 碰壁转产”,转而注重信息集成的效果,追求低成本自动化LCA (Low Cost Automation)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 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在我国这种国情下,要把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从机械制造业生产岗位上撤下来,投入巨额资金改造现有的大量落后设备和研制大量的现代自动化装备及控制装置,在科学技术水准和人员素质不太高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是不现实的。普遍发展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我国并不具备必要的基础技术、经验和投资能力。
因此,要不要普遍发展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CIMS 技术,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CIMS 技术也并非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当务之急,只能列为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决不是追求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时候,不是大搞自动化,形成自动化热的时候。应该发展工艺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技术。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结构稳定,产量很大,具有连续流水作业和综合机械化的良好条件。应发展生产效率高和技术经济效果良好的生产自动线,并在自动线的基础上按先进的工艺方案建立综合自动化车间和全盘自动化工厂。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我国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中,机械自动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进步、发展手段和发展方向全都是依靠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如此,我国许多部门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合二为一使其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提供高效率的技术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机械自动化,它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水平。
一、机械自动化的简介
1、机械自动化的概念
顾名思义,自动化就是不需要人的外力辅助,机器自身能够完成一系列完整的步骤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则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机器通过机械的方式完成自动化的过程。传统的机械方式融入自动化技术更好地提高了生产的工作效率、劳动效率和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的强度、生产成本和生产时间。机械自动化技术使传统的机械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带动了我国甚至世界的生产水平。
2、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开始发展应用。工业生产是从工业革命之后开始兴起的,工业的兴起带动了工业生产,而此时机械制造业也渐渐地随着工业革命的热潮产生了萌芽,直至20世纪20年代才发展了起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市场的发展与需要,机械制造业也开始转向自动化的趋势,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机械制造自动化只是针对计算机的柔性自动化。此时的自动化技术只是在机械制造的一些过程中应用,机械制造的大的系统和原理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第二阶段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并不成熟,不能全面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效率。机械自动化的第三个阶段则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国际上首先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当时的自动化水平需要巨额的投入,而在20世纪70~80年代,经济水平不是很高,企业要承担的经济风险很大,再加上当时的技术不高,很多难度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就停滞了下来。到了目前也就是机械自动化的第四个发展阶段,机械自动化已经开始向成熟性的方向发展起来,现在大部分的企业生产已经采用了机械自动化的技术。不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机械自动化的技术也在逐步进步。
二、在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首先被应用是在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20世纪后期,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从而增强了机械机动化技术在市场中的适应性,提高了机械制造业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和灵敏度。企业必须清楚他们自身生产发展的条件和需求,以此为参考,在此基础上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就应该针对合适的产品采用和它相适应自动化生产方式。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正在向着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再加上机械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进行了联系,这就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1、集成化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是20世纪机械制造企业首要的生产方式,计算机集成制造包括计算测试、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制造、数控加工、评估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集成制造在系统工程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过程重组、精简机构的手段来恰当地运用自动化生产,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工程数据库,把在企业制造中需要的要素和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产品研发、确保产品质量。计算机集成制造在未来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方式。
2、智能化应用
把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系统工程进行融合,形成的就是智能化机械制造技术。这是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人类和智能化制造技术相互结合,使这个系统能够进行思考、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智能化的行为。这种智能化行为的产生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结果,这种技术通过模拟技术专家的智力,从而替代了需要专家在机械制造中原本要完成的工作。
3、柔性自动化应用
应变能力对于当前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机械制造企业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并且能够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和市场变化及时对生产的机械结构和功能进行控制和调整。因此,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柔性自动化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机械制造企业能够适应外界因素的变化,柔性自动化系统功不可没,它能够使生产的商品适应市场的变动,要想使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必须以市场分析为前提,另外还要对内部组织进行优化改良。
4、虚拟化的应用
虚拟化制造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技术,它是由多媒体技术、机械制造工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构成。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虚拟化制造技术对机械制造活动进行仿真模拟,可以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制造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竞争力。
5、数控技术的应用
在数控技术中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数据的操控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的程序设置来实现的。用计算机编写生产程序是目前我国对数控技术的普遍运用。运用一些软件替换了计算机以前的硬件,从而使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数控技术可以说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根基。
三、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前景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在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机械自动化的一些技术水平还不成熟。我国的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与世界的先进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我们的技术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
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它的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带动着我国积极地培养具有机械自动化技能的人才,人才的任用更好地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步伐,这也为解决人才就业问题贡献了力量,使国家能够更好地人尽其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会更好地迎合企业发展的需求,能够引导企业走向健康的轨道,促进企业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发展,带动企业效益国家效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机械自动化作为一个新型的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还是会很好地进步。随着以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械自动化也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动化技术在机械生产领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囯需要自动化技术,也需要发展自动化技术,把自动化技术与机械生产越来越完美的融合。使我囯的自动化技术朝着网络虚拟化、绿色化、灵捷化方向发展,研发适用于我囯机械产业发展的自动化系统。这条科技发展之路并不好走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开发。但这条科技发展之路必须要走,为我囯的机械工业发展,为创造更有活力的劳动创造力,机械工业生产是要与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所结合的。
参考文献
[1]马振华,李丹.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8,(15).
[2]周洋.浅谈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11,(1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集成制造;机械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6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5(C)-0037-01
一、机械自动化的由来
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国内外的工业发展史告诉我们,实现机械自动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当机器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步过渡到机械控制(传统)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
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上世纪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70―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开始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鉴于实现CIMS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所需的巨额投入所承担的巨大风险,加之技术上的难度与可靠性等问题,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转而注重信息集成的效果,追求低成本自动化LCA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三、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四、机械自动化的未来
研究生产大量性能优良、自动化水平高的机电产品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键。自动化生产时机械技术不再是单一的完成系统之间的连接,在系统的结构、质量(重量)、体积、钢性和耐用性等方面对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机械技术应利用其他高新技术来更新,实现与适应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生产时,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伺服系统的操作等都少不了要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自动化生产时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都少不了要应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鉴于我国国情,当前要组织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开发工作,加强机械自动化中具有共性的基础技术研究、开发的基础建设,以及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工艺现代化、生产过程的基本工序自动化、辅助工序自动化等的研究。只有对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方方面面配套发展,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才有市场,现代自动化技术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总之,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但要起点高,瞄准世界先进水准,而且必须包括各种灵活的低成本、见效快的自动化技术,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高级技工学校机械系
参考文献:
[1]马志平.机械自动化的未来与现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机电自动化;机械制造;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117
0 引言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制造情况能够有效的体现这个国家的机械化水平,通过将机电自动化与机械制造过程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保证我国制造行业有效的发展,为我国机械制造过程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大我国在机械制造中的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以及专业人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1 机械自动化与机械制造的概述
1.1 机电自动化的简要概述
机电自动化是一们较为系统性的机电技术,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我国在机电自动化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机电自动化以自身的存在的特点,为我国机械制造过程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社会快速更新、发展的过程中,机电自动化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1]。当前的机电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主要运用在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同时很多的高职以及大专本科院校都有开设机电自动化专科课程,进一步提高我国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面。
1.2 机械制造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工程机械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从古代就是闻名世界的一大特色,首先从战争用的弓弩、战车等发展到生活所用的纺纱车等,都离不开机械制造。简单来说,机械制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就是机械制造的发展史。机械制造广义上指的是用于工程建筑上的机械装置,主要在工程施工以及工程生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狭义上的机械制造具体指的是从事各种动力机械、纺织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化工机械以及冶炼机械等各种机械化的设备生产部门[2]。在当代的社会中,一个国家的机械制造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个出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经济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装备。
1.3 我国机械制造过程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量的重型工业逐渐向轻型工业转变,同时也强化重型工业的开发设计,由于重型工业企业较少,发展的过程中竞争对手少,使得我国重型工业水平发展迅速。但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式来看,我国的形势还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因为我国的机械制造生产设备陈旧,同时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外国技术有严重的抵制心理,装备技术水平落后,很多再国外已有的先进生产机械制造设备,我国尚不具备。在时展的今天传统观念影响逐渐淡化,我国往往花费大量的金钱向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产生严重的阻碍[3]。但是我国由于土地面积广,地大物博,劳动资源丰富,同时有着非常多的技术人员,因此我国在机械制造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大我国在机械制造中的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以及专业人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2.1 机械制造过程中与机电自动化技术有效的融合
机电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过程进行有效融合阶段,是当前人们以及机电自动化专业人员主要关注的事情,两者之间的容和主要包括技术上的检修工作。通过机电自动化技术对机械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有效结合,并能够处理机械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事情[4]。在管理机械设设备的过程中,要积极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通过这样的方法找出在机械设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隐患,然后利用机电自动化技术对存在的问题以及隐患进行检修排除,保证设备能够安全有稳定的运行,保证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能够安全的完成生产任务。
利用机电自动化技术对机械制造过程中进行检修,还能够通过技术识别的方式分析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故障信息,然后就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实际上存在的故障信息进行排除,达到完善机械制造过程的目的,并能够通过机电自动化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对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保存并进行传输,他日出现同样的事情时,能够及时解决机械制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将机电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有效结合的方法运用到军事是以及医疗设备上,就能够有效利用微型化技术,生产出具有体积小,运动灵活等优势的产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好处,同时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灵活的使用。
2.2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柔性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
柔性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得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将柔性机电自动化技术运用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机械制造全过程自动化操作,从而使得机械工程能够进行自动化生产,很大程度上缩短机械制造的时间,并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降低生产利润,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5]。同时,由于柔性机电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人员使用机械的几率,从而有效的避免在进行机械制造过程中一些危险系数高的操作由工作人员来完成,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保证企业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
柔性机电自动化技术首先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技术,与机械制造过程进行有效的结合,很程度上保障机械制造过程的生产安全性。随着对机械制造过程中自动化操作的普及,大量的机械制造都能够自动化造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能够有效的保证产品生产质量。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2.3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集成机电自动化技术运用
集成自动化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集成、精简以及优化机械制造过程。集成机电自动化主要是利用机械制造的技术功能与生产经营的集成,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集成自动化技术能够保证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准确性,同时使用先进的技术保证机械制造过程能够有效实施。
(下转第181页)
(上接第134页)
集成机电自动化及时是一项比较新型的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指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通过精简、集成的方式保证机械制造良好运行[6]。通过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机械制造过程优化生产,最终让机械制造能够更快的生产,在实际的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微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并使其有效的结合、集成,并且在这一体系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高新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为我国的机电自动化技术发展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同时利用集成机电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可以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过程中更新柔性生产模式,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让生产工人成为活动的主体,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为主要的准则,让产品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统一。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机械制造过程中与机电自动化技术有效的融合、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柔性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集成机电自动化技术运用三个方面分析机电自动化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邹云波.浅谈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14(01):机电自动化2-机电自动化3.
[2]蒋海涛.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4(05):147-148.
[3]高瞻.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4,17(12):141-142.
[4]李晓东.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科枝致富向导,2014,13(06):机械制造5-机械制造6.
[5]张长红,易映强,周华忠等.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2,10(04):198-199.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海洋工程装备;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海洋元素
2012年,国务院正式《“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中,并清晰地描绘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今后的发展路线图,明确了海洋战略的重大意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海洋工程相关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为解决海工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短缺存在尖锐矛盾,2012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海洋装备方向进入一本招生。面对这一新兴的多学科交叉专业,这对我校来讲是机遇更是挑战:专业如何建设、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怎样培养出走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高端人才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中做了一些研究和工作。
一、调整传统的机制
专业培养计划,融入海洋工程主干课程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海洋工程与科学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前提下,保留了传统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海洋工程相关专业的共性课程,比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有限元分析等;保留了传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主干课程,比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技术、数控加工、模具设计等课程;增加了体现海洋工程与科学的海洋水动力学基础、海洋装备设计与集成两门必修课,以及海洋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材料学、海洋试验技术、海洋环境保护四门专业方向课程。该课程体系的设置,在保留原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外,增加了体现海洋工程、船舶设计和海洋科学的海洋属性,拓宽了机制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的口径,培养了海洋型机械类复合人才。
二、整合教学内容,将海洋工程案例引入机制
专业相关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调研目前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中的主要和前沿技术,精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和控制技术,分门别类进行归纳,专业各门课程之间及时开展教学法活动,补充教学内容,完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的制作,将涉及的相关信息有机地融入到课件中来,注意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各门主干专业课程在海洋工程方面的运用。
三、在实践教学中强化海洋工程特色,加深学生对海洋工程技术的理解
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环节,实现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综合创新实践环节充分体现海洋特色。比如毕业设计环节,就有针对船用螺旋桨叶片采用RE逆向技术和CAM技术相结合的毕业设计选题;比如我校增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综合创新实践环节,将海洋工程装备设计、CAD技术、模具设计、数控工艺与编程、CAM技术、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等课程进行综合应用和实践,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装配”的流程,运用现代CAD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和模具结构设计、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熟练运用CAM软件进行数控加工的工艺规划、刀路仿真、程序编制;能够编写工艺文件,进行零件毛坯、工装、刀具等工艺准备,进一步掌握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和机械工程制造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素养。
四、建设具备海洋装备特色的机制专业还需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师资培养问题:在建设具有海洋装备特色的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时,引入了六门海洋工程主干课程,这些课程还需要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主讲教师,我校现有的教师队伍尚不具备这些课程的讲授能力。我校办学依托的是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师资力量充沛,有专门的海洋学院,我们聘用了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授课的同时,也培养了我校青年教师。另外,我校将招聘国内海洋工程专业的博士生任教,解决师资力量短缺问题。
2.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对于新复合型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的短缺不容忽视,解决的方法是:对于有条件的课程,巧妙地将海洋元素有机融入产品设计、加工实践环节中,比如推进器的叶轮设计和制造;对于没有条件的实践性课程,我们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了解和研究国内外的海工装备展,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弥补由于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的短缺。
五、结论
总之,鉴于我国复杂的周边海洋局势以及我国海洋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确定,具备海洋工程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将日益得到重视。结合高校办学模式和本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引入海洋工程主干课程,在本专业教学实践中有机地融入海洋元素,将海洋工程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海洋工程装备相关知识的掌握。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其专业技能,而且适应了国家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具备海洋工程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将有力保障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Z].2011.09
[2]工业和信息化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Z].2012.03.
[3]刘璇,宋秋红,曹守启.融合海洋特色的先进制造技术案例式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5,(3):1-2.
[4]李强,施骞,孙仲健.海洋工程大类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9,(04):26-27.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机械制造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不能单纯的沿着20世纪凸轮及其机构为基础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专用刀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刚性自动化发展。而是要全面拓展,面向五化发展,即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化。
二、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 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公司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 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 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 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三、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尺度,纳米技术是指实现纳米级精度,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相互作用与运动,并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和纳米测量技术等。
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在2000年已达到纳米级,在21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达到0.0003~0.0001μm,现在精密工程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说,可以做到移动原子级别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