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智慧后勤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智慧后勤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智慧后勤管理

学校智慧后勤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后勤管理;转型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影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互联网+”环境下也迎来了深刻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因此新环境下高校应当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工具,发挥互联网在后勤中的作用与功能,实现传统后勤管理的现代转型,促进后勤管理标准化、智能化与精细化。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转型必要性

当前随着“数字化校园”深入建设,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成为了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的转型升级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利用“互联网+”,可实现校园服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后勤管理质量、效益以及效率,这也是高校后勤工作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应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应用,实现共建共享,使高校后勤管理系统惠及全体师生。其次,“互联网+”时代,学生与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已离不开网络,并期望学校能够通过互联网向其提供更为便捷与高效的后勤服务,这也给高校后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后勤管理也必须转型升级应对广大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新诉求。此外,“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监督体系也更为健全,高校通过互联网构建的后勤满意度评价体系,广大师生可更全面利用互联网系统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反馈作用,促进后勤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分析

(一)观念制度滞后

目前高校普遍运用了校园一卡通等技术,给师生校园生活带来了一定便利,但总体来看,由于经费、观念以及技术上的问题,校园后勤管理外部开放以及内部整合等仍需进一步加强,其现状已经无法满足高校信息化建设以及个性化服务等需求。并且随着高校扩招,服务对象日渐庞大,而许多高校在应用“互联网+”创新服务管理上仍然显得较为滞后,仅将互联网作为学校新闻通知的平台,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观念缺乏,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同时,高校后勤管理发展是一个动态进程,其需要系统规划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整体规划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也成为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在,而一些高校由于后勤业务外包,导致后勤管理存在职能模糊、责权不清等问题,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转型发展造成影响。

(二)信息共享欠缺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范围大,涉及面广,部门关联程度高,数据采集点多,因此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并且高校后勤工作涉及到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其信息资源相对较为分散,与各个部门间的关联程度较高,这也更需要学校后勤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的高效性。而目前高校后勤不同业务间信息分隔以及垄断等现象较为明显,不同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部门间沟通不利,信息交流不畅通。这些问题导致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不同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不同业务间关联性受到影响。例如后勤服务系统中修缮管理、餐饮服务以及宿舍管理等都独立存在,不同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共享,导致高校后勤工作中的信息筛选、整合等变得更为繁杂。

(三)平台开发不足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转型升级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之上,而目前一些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软件开发随意性强等问题,由于高校外包信息化建设业务,后勤信息化系统构建中缺乏单位人员参与,所建立起的系统软件同高校师生日常应用相脱节,针对性不强,导致后勤管理信息化转型效用大打折扣。由于技术力量以及硬件设施等诸多因素限制,高校内部信息交流系统以及相关功能拓展也存在一些瓶颈。

(四)专业人才缺乏

“互联网+”给高校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由于高校管理重心偏移,后勤部门人力资源往往难以引起足够重视,长期以来后勤管理是高校中的薄弱环节,其人才招聘引入门槛较低。而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来看,管理服务人员配置不科学、后勤工作人员服务创新能力低、技术水平不足、业务素养差等问题仍大有存在。随着后勤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转型发展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这也导致后勤工作更加显得力不从心,后勤管理人才问题进一步凸显。

三、“互联网+”环境下促进高校后勤管理转型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体系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而言,信息化转型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标在于为师生服务。“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部门应始终坚持服务、育人宗旨,立足于教育服务,创新理念。其次,高校后勤是非营利性机构,其不产生利润。而在新环境下,虽然后勤管理部门经营自主化与产业化的趋势较为明显,但其作为高校自身管理机构的重要部分,理应得到更多的资金与技术等方面支持。因此高校有关部门应基于师生角度,设身处地关注后勤业务发展情况,加大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使经费投入常规化,加强信息化建设,更新软硬件设施,提升管理质量。同时,高校应构建后勤工作团队专门负责后勤管理信息化各项业务,积极同从事高校后勤软件开发管理的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完善后勤工作转型的技术储备。此外应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具体应规范各项后勤工作,明确信息共享制度体系,促进形成信息全面、制度一体与结构统一,并且与社会发展与师生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二)促进信息共享

高校后勤工作以主动、热情、高效为宗旨,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后勤服务管理模式也已无法满足后勤信息化需求。针对当前后勤服务理念方式滞后的现状,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后勤管理投入力度,构建起服务平台系统框架,并具体结合后勤信息化进程,增添各类信息化模块,同时应注重信息资源整合,将网站、新媒体等系统进行全面融合,实现数据统一,推动“智慧后勤”、“数字后勤”等建设,提升后勤信息流动精确性与即时性。其次,通过各个应用系统的紧密联合,实现高校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以开放互联、协同智能的管理服务系统,促进互联网平台同后勤业务的深入融合。此外,高校也应借用智慧后勤管理服务系统,促进同其他高校间的联动与交流,实现校际间信息资源共享,构建起协调、开放与创新的共同体,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完善平台建设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为适应互联网媒体平台广泛应用的新趋势,应借势而为,建立起多元化服务平台,提升后勤管理效率。如构建数字后勤服务大厅、后勤服务APP等,为广大师生带来更为便捷与高效的服务;开通高校后勤微信公众号,向师生推送各类后勤服务信息,同时融合成绩查询、校园卡查询等,构建评论专区促进工作人员与师生间的互动,将其打造为高校后勤文化之窗以及服务育人的主阵营;不断丰富后勤信息化服务的衍生品,强化市场竞争意识,不断挖掘高校后期服务层次与需求,创新管理理念,有效延伸后勤服务范围,通过后勤服务平台的全面构建,使各方分散信息得到充分整合与利用。此外也可创新平台开发模式,实现后勤服务平台多元化。例如电子科技大学由学校后勤集团以及大学生创业团队联合开发推出的“嘀咚校园”高校O2O平台,其通过多方合作,利用APP实现学费、水电费缴纳、一卡通充值、图书馆查阅、洗衣预约、学生二手市场、物流配送以及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等多项功能,为在校师生构建起了全方位的服务系统,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后勤集团的“互联网+”发展。

(四)强化人才管理

首先,针对高校后勤岗位用人机制,实行岗位竞聘制度,由普通岗位到领导岗位,全部以公开竞聘的方式招揽人才,提升后勤各部门员工积极主动性,为后勤管理专业化与精细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入,构建起专业性更强的管理队伍。其次,高校应经常性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培训、校际间学习考察等,更新服务理念,提升知识与技能水平;加强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委派技术人员前来高校交流培训,组建起高素质管理团队;同时高校后勤部门也有必要将考评与激励机制应用于后勤工作队伍当中,全面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此外也应加强对信息管理员的指导与培训,积极组建学生管理团队,对专业管理队伍形成有效补充,同时也可为学生提供锻炼与实践的机会。

四、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后勤管理系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应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紧跟时展步伐,满足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对后勤管理的新需求,创新管理理念与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推动后勤信息化转型,进而使后勤管理惠及高校全体师生生活,成为广大师生与员工的坚强后盾,促进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勇.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转型探讨[J].中国领导科学,2017(3):46-49.

[2]姚志刚.“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转型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0):88-89.

[3]翟胜霞,王振松.试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创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26.

[4]周士炜.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解建设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3):139-140.

学校智慧后勤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后勤;效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后勤工作人员的行为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工作人员能够自律比其它部门都显得更加重要。然而,员工的自律也不是无条件的,个人的目标和高校发展的目标相协调是工作人员自律地发挥的重要前提与条件。

一、高校后勤的管理现状

(一)后勤实体与高校管理逐渐分离

由于当前市场逐渐经济化,高校的后勤实体也逐渐与学校的行政系统中分离开来,加之其他各种原因,高校后勤实体的管理工作较之学校的整体管理落后。尽管高校的后勤管理已经趋于市场化,并且逐步地靠近企业管理,但是他的工作内容和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因此,后勤实体和别的部门的联系较少,逐渐地与学校的整体管理相分离。

(二)高校后勤人员的管理无序

很多高校都没有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对后勤人员的管理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后勤的管理工作者的观念传统,有一定的思维定势,秉持着传统管理理念,并且缺乏现代化的后勤管理系统的培训,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缺乏创新思维。与此同时,后勤方面相关的人事制度也不够健全,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资金匮乏与物价上涨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受经济危机影响,物价上涨,高校的后勤工作成本较之以往必然加大,但是高校的后勤经费有限。而且,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必然要加大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高校的可支配经费有限,这就导致高校负债建设。伴随着物价上涨,这就使原本就在资金方面比较紧张的高校,在后勤工作上也会存在更多的问题。

二、高校后勤实现效率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的要求提高了,这也就使得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确保高校的后勤管理有序、、全面和优质,后勤的管理人员要对原有的管理方式做出改变。由于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比较烦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管理工作者应该科学地安排人力与资源,充分利用起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从而提高管理能力与管理效率,保障后勤工作有重点。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高校的后勤工作要及时地转变传统管理观念,积极地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努力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的高效率。

三、如何提高后勤效率管理

(一)提高高校后勤效率管理的措施

制定切实可行的效率标准来约束人们的思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们的行动,将效率作为后勤管理工作的目标,建立健全的效率管理体系。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是在选拔员工方面,要对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根据个人专长,派遣工作岗位,在整体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次,要督促员工及时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个体工作能力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鼓励员工谏言献策,综合集体的智慧,不断优化工作方案,也能提升员工的存在感与使命感,更能在这种相互交流的环境中,促进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后勤工作效率。

(二)高校后勤效率管理需要制度保障

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管理者做事情不分轻重缓急,无论大小事务都采取一把抓的情况,使得管理工作无重点,效率低下,常常是顾此失彼,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其他工作人员,使得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无所适从,混乱无序。所以说,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应该有效地利用好手中的权力,将权力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是一门技巧。科学放权、适度放权与有效地管权相结合,在繁杂的后勤管理工作中这三点颇为重要。管理权力下放不仅可以减轻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运筹帷幄,把握整体工作方向,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权力下放还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工作人员能够参与到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来,使得监管工作也可以更加全面、更加到位。权力其实是一把双刃刀,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能在工作内方便做实事、做好事。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惩罚与奖励制度,通过硬性的要求来规范员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后勤工作无序的现象。

四、结语

高校后勤管理者应该密切地关注工作人员的需求,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升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这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工作人员为了实现高校的目标而更加努力地工作。高校后勤在管理的过程中,实行科学高效的奖励制度应该讲究方法与手段,奖励工作人员应该采用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在惩罚工作人员方面则要以教育改正其错误为目的,而不是因此过错对工作人员产生偏见。制度能够约束人,而公平、公开、合理的工资发放机制与工作人员的福利全面保障在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过程中扮演着软性制度的角色,巧妙地运用这种制度不仅能够驯服工作人员的心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热情、创造力与进取心,从而帮助高校最大限度地发掘工作人员的潜能,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征宇,姜群瑛.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8):71-73.

[2] 王新华.高校后勤产权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123-124.

[3] 尤春卉.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147-148.

[4] 向安强,王新华,英等.高校后勤产业分类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1):87-88.

学校智慧后勤管理范文3

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通过完善和加强后勤管理,挖掘后勤工作潜力,调动后勤工作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后勤管理秩序。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规范后勤管理,为学校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学校招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重点工作:

1、严格落实岗位考核细则,保障本学期教学工作完成,配合学校招生工作,提前做好新学生入校的各项准备工作。

2、加大校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校产使用管理制度。

3、认真筹划,合理布局,对学校老旧设施、设备进行改造维修。

4、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生的办公、学习及住宿环境。

5、健全后勤档案材料,使后勤工作更加完善。

6、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洁绿化工作。

7、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及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

三、工作措施:

(一)、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全体后勤人员必须树立师生利益至上的服务观,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把师生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做好服务工作。

2、规范后勤管理,充分发挥后勤人员的智慧和力量,改进服务方式方法,完善岗位责任制,严格岗位考核,狠抓工作落实。

3、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及业务能力的培养,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二)、勤俭节约,加强财、物管理

1、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教学需求,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制订改造维修方案。

2、加强用电用水和日常检修管理,坚持勤俭节约,努力为学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

3、严格请购、审批、验收、入库、报销制度,强化库房管理

4、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物品的使用,发挥各设备功能,对使用设备情况以及借还手续都要实行严格登记,避免不必要的人为损坏、遗失等。每学期对校产进行清理,严格执行校产保管和损坏赔偿制度,对各处室的公物定期进行清理,落实责任。对班级备品、桌椅进行登记,由后勤部核实兑现赔偿,并纳入班级考核之中。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做好校园绿化和保养工作。

2、加大对学校环境卫生整治,合理安排配合班级做好环境清洁工作,使我校校园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四)、合理使用公物,及时进行维修维护

1、经常检查场地、设施和各室中的电器、线路、装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隐患,切实做好防水、防触电及防其它意外事故的工作。

2、及时对学校公共区、门窗、锅炉房等各部位进行查修,做好物品的维修工作,以保障公共财物的合理使用。

(五)、搞好采购工作,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

1、所需采购物品提前申报。

2、除教学用教材外,学校其余用品由后勤部负责采购,提倡价廉物美,反对铺张浪费。

(六)、做好后勤人员的考核工作。管理方面,严格落实后勤员工考核,把每次的工作考核,作为员工调资、评先的基础条件,充分调动每个人的主人翁责任感,

总之,所有后勤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立足学校的发展,服从学校工作的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的后勤工作。

初中学校后勤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始终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安全、稳定这个中心;做好“一个”服务:做好教育教学服务工作,落实“三个”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通过建设和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后勤管理秩序,挖掘后勤工作潜力,调动后勤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后勤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工作目标

1、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管好水用好电,切实减少办公费用和差旅费支出,增强工作的计划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工作。

2、进一步完善购物领物工作,购物有申请,日常用品、易耗品进出库手续齐全,切切实实建好材料账,按月分类实行财产审核,杜绝浪费。建好固定资产明细帐,管好、履行好财产保管与使用责任书。

3、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素质,服务意识、节俭意识、增收意识不断增加,力争师生、家长和学校“三满意”。

4、制定并逐步落实校园整体规划,依照“创办特色,规范办学”的整体要求,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整体功能。

5、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和收费行为,合理收支,强化审计,接受监督。收费有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上级的收费检查。

6、加强中心小学、村小的绿化、美化工作。中心小学加大绿化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彰显学校特色。对大营子小学绿化要进行进一步规划。老爷庙小学食堂房后的空地进一步平整,成为学校绿色基地。

7、完成教师周转房审计工作,加快学校建设验收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校产管理制度,加强对校产的日常管理。及时做好校产登记、保管、申领、维修、报废、转让等各环节工作,增强教师和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2、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

3、加强教学设施的维修与更新。

4、加强绿化管理,美化校园环境。

5、负责水、电及其他物品的检查维修上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6、树立后勤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听反映、多听意见。遇事能做的,随时处理,不拖拉,多服务、服好务。

学校智慧后勤管理范文4

一、指导思想:

始终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围绕教育这个中心,做好教育教学服务工作,做好师生生活服务工作。通过建设和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后勤管理秩序,挖掘后勤工作潜力,调动后勤工作的积极性,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一)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常规管理工作;

(二)加强台帐资料建设,规范后勤各项工作;

(三)加强行政仓库管理和财务管理,落实上级相关精神要求。

三、工作举措:

(一)充分利用暑期对校产校舍作一次必要的修理与整理,积极做好校产校舍维护工作。

1、对各室台凳作一次清理、修理,对 六年级的课桌凳作更换处理。

2、对东西教学楼的窗作一次修理。

3、对 教学楼各厕所进行改造,并对所有校舍屋面平台处作防漏处理。

(二)抓好绿化管理工作。

1、做好夏日花木的治虫、浇水工作。

2、 对 绿化带进行一次修剪。

3、依据绿化管理网,注重平时对花木进行治虫、施肥、除草和经常性整枝、修剪等工作。

(三)改进食堂管理,办好师生食堂

1、调整食堂人员结构,改善运作办法,激发人员工作动力,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2、树立安全第一意识,重视和加强饮食卫生工作台帐,提高警惕,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明确责任,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工作,并要定时打扫,做好保洁工作。

3、定期组织食堂从业人员学习有关食品卫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要求, 并对照日常工作认真落实 。

4、依据食堂管理制度,加强食堂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并据实际情况不断健全食堂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程序。

5、认真学习、贯彻《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积极改进、添置食堂卫生设施设备,确保“硬件”达标。

6、加强检查监督和民主管理,经常到食堂检查服务态度、卫生情况、饭菜数量与质量、就餐纪律(欢迎师生参与)。发现问题及时表扬先进、批评后进。

7、 把好食品采购关,积极做好 疾病的预防工作。

8、创造条件,提高食堂炊事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如组织学习烹饪知识。

9、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节粮、节水、节电,精打细算、降低成本,提高饭菜质量。

10、通过强化学习“要求”、“标准”、“制度”,逐步使学校食堂管理到位、精细,让学校食堂品位不断得到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四)加强校舍、校产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校产、校舍管理制度,尤其是强化赔偿制度,并汇集成册,全员学习执行。

2、应用管理软件、管好校产、用好校产,严格校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常用教具、学具等教学器材和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严禁乱拿、乱用、乱丢、乱放等不负责任的行为。

3、切实加强活动室的管理,充分发挥活动室的作用。严格执行专用室的保管责任制和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

4、加强用电用水和日常检修管理,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为学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钱。

5、严格执行请购、审批、验收、入库、报销、领用制度。

6、倡导良好风气,爱护学校设施、设备,爱护花草、树木,杜绝践踏草坪、折枝摘花现象。

(五)坚持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

1、严禁乱收乱付,做到勤俭节约,压缩非教育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的刀口上。

2、坚持民主理财。

3、按规定收费,任何班级、个人不得擅自收费。

4、学期结束前与学生结清代办费,做到多退少补。

5、坚持一支笔、一本帐的原则,计划、合理使用经费。

(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要求全体后勤人员树立师生利益至上的服务观,把教师和学生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师生所想、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教育全体后勤人员向一线教师学习,学习他们无私的奉献和忘我的工作态度,摆正位置,树立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思想。

学校智慧后勤管理范文5

学校后勤管理如何才能做到优质、高效呢?关键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时时处处把人放在首位,关心人要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按照心理学理论进行科学管理。

一、对后进职工要用“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革马立翁效应”。皮革马立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一位雕刻师,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同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希望它能活过来。上帝被他的行为感动了,使象牙姑娘获得了生命,成为他梦寐以求的情侣。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通俗的道理:期待能让被期待者产生巨大的能量。就目前学校后勤队伍的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成员都是从各部门整合而来的。其中必定有的成员对此项工作不是很适应,有的可能产生情绪低落,工作不积极等现象。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对这些职工,我们如果多给他们一些关怀,比如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信任的点头、一句温馨的问候,或者是放大他的闪光点,都有助于激励他们转优。尤其是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来校最早,离校最晚。特别是冬天,顶着星星来,伴着星星去。领导对他们如果投上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问上一句理解的话语,他们会倍感亲切,更会激励他们努力做好工作。

二、对优秀职工要克服“马太效应”

优秀员工是模范和榜样。如何对待优秀员工,如何使他们成为激励后进职工的外在动力?这就要求后勤管理干部在肯定优秀员工成绩的同时,又能毫不讳言地指出优秀员工的缺点和不足。过多的荣誉可以激发优秀员工的上进心,增强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动机,但也可能软化他们的进取意识,这就是“马太效应”。因此,要把握好这么一个度:所有的荣誉对优秀员工都应该是动力,不要让它变成阻力。让优秀员工真正体会到,任何一项荣誉和成绩的取得,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成绩和荣誉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在管理措施上,去掉“红旗永不倒”的思想观念,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技艺比赛之类的活动,通过比赛发现新手,选出能手,激励所有员工争当先进,让优秀员工真正成为后勤工作领域的领头羊。

三、对“落后员工”要避免“首因效应”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分别给两组学生看一个人的照片,并对甲组学生说,这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而对乙组学生说,这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这个人的性格特征。结果,甲组学生说:深陷的眼睛里隐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深邃,高耸的额头表明他科学探索的坚强意志。这个实验说明了第一印象对知觉的重要影响。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先入为主”,即“首因效应”。其特点为:重视表面现象,重视偶然现象。

后勤管理工作中,要避免此类现象出现。关键是后勤校长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位员工,更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不要以领导个人的好恶来评判员工,更不能以员工的一次失误或过错来确定他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绩效。

四、对处于困境中的职工要运用“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本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意思是一样的东西的价值同它所能满足的需要成正比。这就是生活中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令人感动的原因。关于边际效应可以用一个最通俗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人很饿的时候吃一个包子,和吃过几个之后再吃一个包子感觉是不一样的。正如有句广告词所说:“饿的时候,吃饭最幸福;困的时候,睡觉最幸福……”任何人不可能不遇逆境,不遇困难,就连我国古代大将关羽也有败走麦城之时。后勤员工在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中遇到了难题,碰到了困难,受到了挫折、失败,学校后勤管理校长应当主动帮助解决,让他们感受到领导时刻在关注着他,在替他承受困难和痛苦。唯有如此,员工们才会得以感化,才能有勇气去面对人生,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挫折。

五、安排任务时需运用“异性效应”

心理学家曾在一次测验中发现,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时要比单纯男性就餐时文明许多。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在异性面前更注意自己的言行。男女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职工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就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各自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激发起他们工作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以后勤管理工作的领导,要善于运用“异性效应”,恰到好处地安排工作,创设一种有利于发挥各自潜能的工作氛围。

六、管理干部要防止“晕轮效应”

“疑人偷斧”的寓言是大家熟悉的,这个寓言正好是“晕轮效应”的反应。所谓“晕轮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某人作了一件好事,则一切都是好的;某人做了一件错事,就认为他的一切都不好。

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对象的某些品质或特征看起来比较突出,使观察者对此产生了特别清晰和明显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对其他特征、品质的知觉和评价。后勤组长是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后勤校长、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后勤员工中能力较强,自觉性较高的优秀代表。由于他们也是员工,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偏差。后勤校长和主任不能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忽视他们存在的问题,或者用“瑕不掩瑜”的借口来迁就他们。古人云: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威而畏我公。任何下属最佩服的是领导的公正、廉明。领导干部要出于公心,善于发现每位员工的闪光点,正确对待员工的不足,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七、对后勤队伍整体要实施“放大效应”

后勤队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后勤校长调动得法,其发挥出来的整体效能远远大于每个人效能的简单相加。恩格斯在形容伦敦这座城市的作用时说:“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集聚的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100倍。”由此我们同样可以得出结论:几十人的后勤集体所释放出的加权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只要后勤校长组织、调动、实施得当,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后勤集体一定大有作为。

八、教育职工运用“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从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认为,对人们提出很简单的要求后,人们很难拒绝,因为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任务要求后,再向其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的要求。

后勤校长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教育、感化后勤员工,要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降低“门槛”,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让员工在点滴进步中逐步提高。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九、后勤校长自己要克服“斯特鲁效应”

心理学家斯特鲁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向被试者呈现一系列的颜色块并要求读出所有看到的颜色,然后再向被试者呈现一系列表示颜色的词,并要求读出声来,结果两项任务的完成都很顺利。最后再给被试者呈现一些表述颜色的词,而每一个词所表示的颜色与书写这个词所用的墨水颜色并不相同,再要求被试者读出词的墨水颜色,结果被试者读出词的墨水颜色,或是结结巴巴,或是读不下去。这种当人们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顺利地对这些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的现象,被称为“斯特鲁效应”。

作为后勤校长,兼有多种身份和角色,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角色竞争现象,从而使自己的言语、思想、行为出现偏差。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角色的作用,后勤校长要提高“角色意识”水平,明确自己每一个不同角色所被赋予的要求,不断地进行恰当的角色置换,抛弃斯特鲁效应。

十、干群言语沟通要避免“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我们时常看到出现这种“超限效应”。如后勤管理的校长对某一问题的强调不厌其烦,以至大家充耳不闻;对某一职工的批评喋喋不休,以至该员工已毫无反应;对某一员工的表扬夸大其辞,以至于连其他员工都感到脸红。如此这般,只会导致员工的逆反和对立情绪。因此,后勤管理的校长在任何方面都要注意“度”,这样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十一、职工情感释放需要“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他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的情绪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了解决问题,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中心课题是考察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实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由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达两万余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同时做好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一律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提高。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一直无处发泄。“谈话实验”使他们这些不满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泄从而使他们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

后勤管理校长在员工的情感释放中也可以利用这个效应,恰当地使员工将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渠道发泄出去。比如,在学校里建立一堵特殊的墙,这堵墙就是供在校员工们任意踢打,可以在这堵墙面前任意地发泄,学校要试图通过这样的环境缓解员工的情绪,使他们在发泄后,能用一种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也可以修建一个小型聊天室、朋友聚会室、工会小组活动室等,让员工们有说心理话的地方,把心中的不满和郁闷及时倾吐出来,这就是“霍桑效应”的恰当运用。

十二、对犯错误的职工要运用“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的故事,也就是看谁有办法使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首先吹来了一阵冷风,凛冽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了纽扣,继而脱掉了大衣。最后南风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

学校智慧后勤管理范文6

关键词:古代管理高校后勤“上下同意”“上下有分”“以人为本”“先胜后战”“刚柔相济”“选贤任能”

管理,就其本身的词义而言,是管辖、处理的意思;就其基本含义来看,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实现自制目标的过程。自从人类有了群体生活,就有了管理活动,产生了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管理理论,但许多思想观点仍被纳入现代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断焕发出古老的青春,显示其不朽的价值。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管理目标的趋同、管理组织的确立、管理手段的采用等方面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只要按照古为今用的要求,密切结合后勤工作实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仍然可以从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上下同意”的管理目标

《孙子兵法》在《计篇》中有这样的表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所谓“道”,可以理解为道义、道德、理想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有了统一的意愿和理想,大家可以同生死,共患难,而无所畏惧。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也主张统一人们的思想,“一同天下之义”,认为“尚同”是“为政之本”。

在古代管理思想中什么是“上下同意”的管理目标呢?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富而后教”、“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富民观,管仲提出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荀子则提倡“上下俱富。”

上至一个国家,下至一个基层组织,要实现管理目标,必须上下同心。高校后勤也应如此。特别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之际,高校后勤迫切需要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使之正确理解并统一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当前,多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后勤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根据改革发展的实际,我校后勤总公司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目标,制订了“十五”期间工作的努力方向,即至*2年底,公司完成与学校的规范分离,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为学校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至*5年,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具备教育特征的社会新型服务企业,满足学校发展需求,有效拓展校外市场。要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必须“令民与上同意”,通过公司整个组织体系的协同努力,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自觉实践这一工作目标的各项子目标。

高校后勤在管理目标上的“上下同意”不仅是对后勤本身的要求,也是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导力量政府、学校等在目标上的统一,同时,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还要求后勤服务对象及时转变“福利后勤”的观念,转变对后勤服务的“双重标准”。

二、“上下有分”的管理组织

《晏子春秋》指出,要使国家政权稳定,就需“别上下之义,使得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刘向认为,“冠虽故,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上下有分,不可相信。”姑且不论上述言论的其它含义,就其组织系统分级管理的原理而言,对高校后勤管理组织的建立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高校后勤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既要保证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又要明确各管理层次的职责权限,从而形成有序的管理系统。反之,上级干预下级的职权,下级越级做上级的事,就会混乱管理秩序,使组织目标难以实施。就如《管子·君臣》所言,“是以上及下之事,谓之矫。下及上之事,谓之胜。为上而矫,悖也;为下而胜,道也;国家有悖反迕之行,有士主民者失其纪也。”在高校后勤的管理组织结构中,由于管理目标的逐级细化和逐级落实,各层管理组织之间就需实行逐级负责,从而达成唐甄在《潜书·权重》中所提及的管理境界:“官有万职,君惟一身,贤君之用官,如大将之御众。以一用十,以十用百,以百用千,以千用万,是则君之用者有万,而凭之者惟十。约而易操,近而易烛。”

分权是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的重要标志,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分权化的过程。为真正做到分级管理,在保证统一领导的前提下,高校后勤企业中的上级管理层必须下放权力,使下级有职有权。司马光就非常强调分权,他认为,“凡天下之事,在一县者,当委之知县;在一州者,当委之知州;在一路者,当委之转运使;在边疆者,当委之将帅,然后事乃可成。”司马光的分权理念要求高校后勤必须建立以明晰产权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学校与后勤的产权关系,明确一级后勤公司与二级后勤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

基于校际联合的实际情况,我校后勤总公司在组建伊始建立了条块结合的组织结构,经营行公司以条管理,服务管理型公司以块管理。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这一组织结构是合理的,有效的,与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傅玄提倡的“量时而置官”的精神基本一致。但实践也证明,这一组织结构内部还存在管理层次偏多、信息反应不够畅通、管理效益不够明显等弊端,离傅玄“吏省则精,精得当才而不遗力”的精神相去较远。我校后勤总公司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组织结构,通过适当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冗余人员来建立一支纵横向都比较紧凑的扁平型结构,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快速和高效。

三、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儒家关于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是人本管理理论的溯源。孔子说,“仁者,人也”,(《礼记·中庸》)认为仁是内在于人的爱心,表现在人的言行中,就是行仁。如何行仁,孔子认为一要从积极方面推己及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二要从消极方面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的这中思想,认为“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上》)强调“仁政”的关键在于“得民”,而得民首先要得人心。他说,“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也矣。”(《离娄上》)

孔孟以人为本的思想,应用于当前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首先要从人本主义出发,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在增强员工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的认同感、对高校后勤的向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工作能动性从而最大可能地创造管理效益、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养人之欲,给人以求”,充分尊重员工的感情,关心员工的生活,了解员工的愿望。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刚性有余,人文关怀不足。各级管理层往往下任务多,压指标多,疏忽了对员工内心世界的关怀。特别是对所谓的“临时工”,往往以“罚”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管理手段,缺少对他们个人愿望的了解及合理需要的及时满足,缺少真诚、有效的交流沟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非校编人员日益成为高校后勤工作主力军的形势下,以在编人员占大多数的各级管理层需进一步打破编制观念及身份限制,普遍树立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尊重每一个员工,关心每一个员工,紧紧依靠每一个员工。

其次,要从注重员工的使用价值转向员工个人价值的提升,要着力增强员工的职业能力,使员工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都能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挑战。儒家人本思想注重人内部的德行修养和人的价值,认为人是“能成长的生命”,关于增强个人价值的思想在孔子的言论中也有反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这里所谓的“学”,指的就是人的生命成长的锻炼。

另外,以人为本的管理还应在创建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上下工夫。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认为“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荀子·王霸》)所谓“人和”,如西周末年史泊所言,是“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影响协调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种新的状态。“人和”思想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来说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要加强内部沟通机制。通过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谈话制度等,减少因信息传递不顺畅而带来的工作阻力,使员工明确在各自的岗位上应如何进行有效的配合,并让员工参与一些决策。这样,就容易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种全新的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共同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和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二,要合理设置岗位。以工作需求作为设置岗位的依据,以岗位要求作为聘用员工的依据,尽可能做到职责明晰,各尽其能,做到考核有据,奖惩科学,使没位员工都处于一种既紧张又有弹性的工作状态。三、各级管理者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增强人格魅力,不仅要决策英明,指挥果断,而且还要待人平和,善于纳言,处事公正。实践证明,高校后勤管理中积极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员工对后勤的向心力,有利于更好地取得管理效益、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校后勤人本管理思想不仅是指尊重关爱后勤员工,而且也包括尊重关心师生即服务对象的愿望和要求。老子有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高校后勤部门要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改进服务手段,优化服务质量,开发服务项目,要以师生满意率为第一信号开展各项后勤工作。以师生为本还必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存在重义轻利的特点。孔子“罕言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大略》)墨子与上述各家不同,提出了“交相利”的观点,认为互为有利就是义。墨子的互利思想同样适用于高校后勤经营活动。高校后勤虽然具有产业属性,但它不完全等同于社会企业,它同时具有较强的教育属性。因此,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必须坚持义利兼顾的原则,既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而不讲社会效益,也不能只讲社会效益而忽略了高校后勤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坚持“先义后利”。在后勤经营活动中还应“得利思义”,充分认识到师生的需求就是后勤的市场,只有服务好了广大师生,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先胜后战”的领导决策

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中指出:“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这是有关管理决策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由于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较少,加上新矛盾、新问题又比较复杂,因此,后勤管理者在决策中采用“先胜后战”、“先谋后断”的原理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姜太公说:“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智虑,则无不知也。”(《六韬·大礼》)后勤管理者要紧密依靠后勤员工和全校师生,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掌握民情、集中众人智慧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墨子关于“上之为政,得下之情而治,不得下之情则乱”的论断明确指出掌握民情对管理决策的重要性。

其次,要进行周密谋划。分析、筹划很重要。辛弃疾在《美芹十论》中指出:“事未至而欲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只有进行了决策前的思虑,后勤管理者才能明白什么是当前该做的,什么是当前还不能做的。只有“尽己之所可为,尽己之所宜为”(王夫子《读通鉴论》),才能做好适合当前形势的各项后勤工作。

再次,要善于抓住时机。诸葛亮极善于审时度势,充分估计形势,最后辅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其著名的《隆中对》集中体现了他的决策思想。高校后勤管理者也一样,要善于抓住机遇,作出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决策。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师生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校内市场的日趋成熟,经过一年多的平稳运作,我校后勤总公司在争创“三个效益”—服务效益、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转变”,即从市场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从立足于校内市场向拓展校外市场转变,从模拟企业化运作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这一决策将指导我校后勤总公司今后几年的工作。

最后,要“善断”。在“谋众”、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后勤管理者要形成自己的意见、观点,善于作出合理、可行的决断,从而树立作为决策者的权威。决策一经形成,只要形势没有变化,就应坚定不移地予以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谓摸着石头过河,因此,管理者的“依时而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善断”既有利于向全体后勤员工指明改革的方向、目标及途径,有利于团结力量、凝聚人心,也有利于后勤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

五、刚柔相济的管理原则

荀子集合儒家以礼治国和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提出“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成相》)认为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比单纯的礼治或法治更具优越性。韩非子认为“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韩非子·二柄》)上述刚柔并济的管理原则同样适用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后勤管理中,要坚持硬性管理与软性管理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制度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只有“齐之以文”,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才能政令畅通,目标统一。制度管理关键在于执行。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力还不如没有制度,“有令不行”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除了“齐之以文”,执行制度时还要“动之以武”。员工违反制度必须受到惩戒,尤如曹操治军,军法“设而不犯,犯而必诛。”制订、执行规章制度时,还可以借鉴韩非子“赏而厚信”、“刑重而必”的思想,坚持厚赏严罚。厚赏严罚可以带来很强的激励作用,如韩非子所言,“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韩非子·六反》)要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还必须做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认为,“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章句上》)孔孟的这些言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高校后勤管理既要坚持制度管理,又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的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任务是积极引导员工进一步转变观念。随着改革的深入,后勤员工的思想逐步趋于稳定,“等、靠、要”的想法已少有市场,但是,后勤员工队伍整体上还缺乏开拓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创业的激情。后勤管理者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使全体员工强化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使他们认同各个阶段的改革目标。

(二)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先。由于后勤员工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在开展思想教育时,必须十分注重紧密联系实际,切忌纯粹的理论化。要从平常的点点滴滴入手,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先,以后勤员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从而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后勤服务质量,进一步树立后勤服务的新形象。

(三)管理者要起表率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的确,管理者的身教十分重要。它是后勤柔性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有利于创建后勤内部环境的和谐,有利于培育员工的向心力,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六、“选贤任能”的用人之道

孔子言:“为政在人。”(《礼记·中庸》)的确,用人是管理工作的关键。西楚霸王刘邦因善用人而得天下。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吾能用之,以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汉书·高帝纪》)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如何选人、用人?

(一)在实践中识别、选拔人才。孔子认为“不以言举人”(《礼记·卫灵公》),而是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礼记·公冶长》)这一思想对高校后勤的人才聘用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目前,高校后勤采用的用人方法以招聘、推荐聘请为主。这种方法不易做到全面深入地考查。在全面审核后,要进一步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考查。试用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被考查者的德、能、勤、绩予以任用或解聘。

(二)用人唯贤。墨子主张“不辨贫富、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屑者抑而废之。”(《墨子·尚贤中》)高校后勤用人也应坚持用人唯贤不唯亲、不唯资的原则,从工作大局出发,以德、能为选拔人才的双刃剑。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得才兼备的人不多,往往是单方面比较突出,可称谓为“仁人”或“能人”。高校后勤管理者可以使“得厚者令牧民,才优者使治事”,合理搭配“仁人”和“能人”,在内部管理中任用“仁人”,在对外开拓中使用“能人”。

(三)用人所长。在用人问题上,唐太宗有很精辟的见解。他说,“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其手下大臣各有所长,如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魏征能谏,他们为唐朝贞观之治奠定了人才基础。高校后勤管理者也要如唐太宗所言,着眼长处,避短扬长,做到员工的长处与岗位要求相称,并进行人才的优势整合。《孙子兵法》说,“将能而君不御。”下级能力很强,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时,上级管理者不要轻易干预。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是一项探索性、开拓性的事业,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问题,上级管理者往往对下级关心有加,而放手不足,担心各项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完成。上级的过度干预,往往会束缚下级的手脚,不敢开拓,怯于创新。当前,高校后勤要进一步完善权力下移和权力监督机制,从而充分调动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

(五)量化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从事经营活动的部门(岗位)要把定量考核和量化考核结合起来。定量考核最重要的就是利润指标的确定,可以采取“联合确定基数法”。对非经营型部门(岗位)及经营型部门的管理、服务部分无法进行定量考核,可以进行量化考核。量化考核必须建立在听取上级管理者、其它部门、本部门员工与服务对象意见的基础上,把满意率调查作为量化考核的重要手段。

(六)健全分配激励机制。管子很早就发现了吃大锅饭的弊端,他说,“其积多者食多,其积寡者食寡,无积者不食······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管子·权修》),“积多者食多”意即效益好的报酬多,“积寡者食寡”意即效益少的报酬少,“无积者不食”意即没有效益的没有报酬。在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重要矛盾的形势下,除了要发挥精神激励、进修激励等的功能,更要突出物质分配激励的作用,使报酬与效益、风险、贡献充分挂钩,使分配政策向一线部门、一线岗位倾斜,从而充分调动员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后勤社会化改革形势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汲取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合理部分,结合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必定能开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书籍:

《中国管理思想史》,单宝著,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儒学与21世纪中国——构建、发展“当代新儒学”》,祝瑞开主编,学林出版社,*0年12月第1版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潘承烈、虞祖尧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年8月第1版

《东方管理学十三篇》,胡祖光、朱明伟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年8月第1版

《管理之道》,席酉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