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后勤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后勤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后勤解决方案

医院后勤解决方案范文1

佳能智简系列数码复合机

目前佳能智简系列(Advance系列)产品线分为四个系列:智简2000系列、智简6000系列、智简5000系列和智简4000系列。佳能智简4000系列数码复合机有佳能iR-ADV 4051、佳能iR-ADV 4045、佳能iR-ADV4035和佳能iR-ADV4025四款产品。产品型号后两位数字代表打印速度。佳能智简4000系列和6000系列是黑白数码复合机,佳能智简5000系列和2000系列是彩色数码复合机,各个系列产品提供不同速度的机型,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佳能希望智简系列复合机能够帮助客户赢得行业未来。以医院为例,很多医院会使用佳能复合机打印彩超。而这涉及到医院工作流程再造,应用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佳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效率、成本等方面可为医院带来更大提升。

佳能智简系列复合机彩色打印效果卓越,而且健康环保,用户经常接触的机身部位均采用生物塑料,通俗讲是玉米、树木合成的塑料,而不是化学合成的塑料。在能耗方面,佳能智简系列复合机的睡眠能耗为一瓦,意味着该系列产品睡眠一千个小时才会耗一度电。能耗甚至比电脑、手机还低。此外,佳能智简系列复合机拥有双硬盘备份,支持扫描至PPT和PDF功能,并支持在PDF上进行直接签名盖章等功能,有效提升办公效率。

然而,佳能正致力于提供附加值更高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提品。佳能希望逐步地帮助用户,通过更有竞争力的文档和工作流程,在行业里取得领先。

佳能uniFLOW解决方案

据IDC国际数据公司调查显示,90%的企业并不了解自己在打印方面的这种支出的情况,在传统的打印方式,后勤部门购买了打印机和耗材,但无法统计每个月各个部门的打印量的消耗是多少。高达3%的企业营收用于支付了打印的费用,公司决策者没法提出一个非常完善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种现状,所以导致了办公成本的高居不下。

在传统的打印方式下,每台打印机对应一个驱动,用户往往需要安装多款产品驱动,很不方便。而在出差时,无法连接打印机也令人苦恼……

佳能uniFLOW正是为解决以上诸多问题而生。通过该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实现成本管理、安全打印、移动打印等多种应用。

佳能uniFLOW for SMB

2012年,佳能特别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佳能uniFLOW for SMB,让中小企业能够用优惠的价格享受佳能解决方案带来的全新改变,满足中小企业的办公需求。

佳能uniFLOW for SMB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产品配置简单,具备佳能uniFLOW的记账统计和成本控制等特点。该款解决方案可记录有关复合机使用相关记录,生成详细报表,根据需要定期发送报告,设置彩色打印权限,为客户提供健康打印报告和成本节省报告。

在此试举其部分功能:

安全打印,简单地理解就是身份认证后才能输出打印作业的限制功能。例如,用户可将门禁卡作为凭证,通过在佳能复合上刷卡方可实现打印。

跟随打印,办公区内的办公设备只安装一个打印驱动即可,避免不必要的作业输出。例如,在打印的时候如果最临近的办公设备出现固障,那么在公司的其他打印设备上仍然可以实现输出,即便是在不同的办公区域也可使用。

随着移动设备在商业领域的普及,仅仅依靠PC进行打印,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商务应用需求。IT研究与咨询顾问公司Gartner提供的数据显示,52%的智能手机用户想通过手机直接进行打印。于是佳能uniFLOW for SMB特别支持移动打印,该功能使用户可在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上进行文件打印,移动设备需连入互联网。

医院后勤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后勤管理建设;规范化;新思路

0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变,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今,不少医院的后勤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同时不能满足现代化人民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近几年来,综合管理技术慢慢成型,并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后勤管理中,多项研究报告指出[1],采用综合管理技术不仅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服务质量,更是奠定了后勤管理整体发展的方向。我院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后勤综合管理,经长时间的完善,管理系统已拥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就我院后勤管理历程进行报告,仅供参考。

1创建后勤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社会形势的不断改变,院内医疗工作的不断推进,院内后勤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因院内后勤管理模式不能紧跟社会形势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而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对客户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院内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档案不够全面,常导致院内仪器缺乏保养与修理;对后勤杂项的统计不够全面,很多工作人员都共同做一件事,变出现有工作却无事可做的状态;后勤管理的支出成本日益增加,为医院带来的利益却不见增加[2]。通过创建后勤综合管理系统,可对客户进行有效控制,将院内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档案规范存储,杜绝设备应年久失修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情况产生。同时,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可对院内后勤管理经济支持进行有效调控,以最小的支出谋求最大的利益。从长远上看,更是有助于院内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医院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3]。

2后勤综合管理的特点

2.1高效性管理模式

后勤综合管理模式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管理模式与实际工作相对应,整个管理工作开展具有针对性,可使各类后勤专业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我的特长,不再出现专业不对职业的情况。同时,后勤管理部门的总负责人可系统性的对下属下达指令或是统一批阅文件,展开会议探讨等。极大程度的缩短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可采用反馈报告单的形式建立健全的反馈系统,各科室主治医师与护士可准确、便捷的了解病患在反馈系统上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并加以改正,以求做到更好。设计设备维修报告单,对院内所有科室统一发放,若各科室出现医疗设备故障的情况,在报告单上填写详细故障问题送至总务科,节省了后勤管理人员每个科室检查仪器是否出现故障的时间,同样缩短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院内添加显眼的工作模块,护士班组可于模块上制定并当天的工作项目,最大程度的优化了领导与下属,同事与同事之间的沟通途径。

2.2备品发放快捷性

院内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科室的共同协作。总的来说,后勤管理为各科室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备品的发放与及时更换。以往,在院内后勤管理较为落后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备品发放不及时的情况,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需要用到此类备品辅助治疗时,不能及时给予,往往耽误患者治疗,严重时甚至对医院信誉造成影响[4]。采用后勤综合管理模式可对需要备品发放的科室进行纸张文档备案,避免误发漏发的情况出现。

2.3院内设备故障排查

设备出现故障,若第一时间未使用该设备,往往出现搁置情况,待到患者需要该项设备进行治疗时,同时会对治疗质量产生影响,严重时将会危机患者生命。总务科每周一、三、五组织进行常规巡视检查工作,对全院重点部位变压器、电梯、电控箱、消防系统安全检查,同时对卫生、公共设施等进行检查,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就能报备,后勤人员可在报告单上填写修理编号,能够第一时间寻求修理技术人员,展开快捷有效的修理。

3后勤综合管理模式带来的改变

后勤综合管理的开展能使院内管理工作更加有效、规范、科学的进行,对院内负责后勤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后勤管理人员自身需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与全局性的眼光,将被动的管理工作转变为主动的管理工作。通过管理模式的改变,使管理人员自身发生改变。因综合管理模式需全院共同执行,在遇到一些决策性问题时还需要共同进行决策,加强了院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协调能力,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优化了工作环境。综合管理模式的开展就相当于为管理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性、全面性的培训课程,使其对新环境下社会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在整个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得到了飞速提升[5]。我院于2014年开始实施后勤综合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不断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后勤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到位,执行力度低;院内工作人员之间的契合度不够高,无法确保院内拥有高质量的服务等。我院共同探讨寻求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使院内后勤系统化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为更好的医患服务做出充分准备,跟紧社会不断发展的步伐,促使院内服务工作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房振金.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后勤党建工作[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9):77-79.

[2]四川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水平[J].中国机关后勤,2011,16(1):28-29.

[3]周琳,汤金霞.关于公立医院行政后勤科室绩效分配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3):55-56.

[4]沙静.浅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14):2569-2569.

医院后勤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大型医院 改扩建 交通系统

Abstract: The traffic problem of General hospital has always been cause for concern, Especially the large-scale hospitals which have many times of reconstructions, most of them lack of scientific and moderate forward-looking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and the expansion method is disorganiz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the function layout. Traffic problem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one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The influence of the large hospitals in large cities are more outstanding. How to make use of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is the first problem need to solv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flown line system theory, combining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the solution is described in detail.

Keywords: Large hospital Reconstruction Traffic system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1.11.001

一、总论

(一)城市中大型医院的复杂环境

我国医院建筑的第一次大规模发展集中于解放初期至前,许多著名的大型医院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建立的。由于经济条件及设计水平的限制,各个单体建筑间缺乏有效的联系。随之而来的各个年代的改造,也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而随意地进行,这种见缝插针式的建设方式严重制约了医院目前及未来发展的规划建设的进行。

大型医院的改扩建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保留建筑与新建建筑的关系、建设期间的周转计划、新老建筑间医疗流程的衔接等。从一些医院的改扩建实践来看,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医疗空间增加了,却没有形成完整高效的医疗秩序,究其原因是人们忽视了院区交通系统的设计。看似简单的路网布置和出入口设计,实际上包含了对院区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综合性思考。

(二)功能布局与交通组织

1.功能布局

医院由功能各异的不同组团构成,遵循医院特有的客观规律,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依靠它们的共同作用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在总体上可分为医疗区、后勤服务区、行政管理区三个组团。医疗区是医院能够最大发挥其职能的区域,也是三个组团中人流量最大的部分,应当位于院区交通最为便捷的部位。

2.功能布局与交通组织的关系

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是密不可分的,是“毛”与“皮”的关系。“皮”是指功能布局,“毛”是指交通组织,功能布局是交通组织的基础,交通附着在功能之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说明这种关系。功能是静态的,而交通是动态的,只有通过动态的交通联系,才能使静态的功能发挥其作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

医院建筑历来强调功能性,却往往忽视了交通设计。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功能布局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在医院总体布局上多采用“门诊――医技――住院”的布局模式,但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没有经过细致的分析和设计,对各功能之间的人流、物流、车流的设计较为薄弱。尤其是改扩建之后的大型医院,往往是医院的骨架有了,循环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而交通组织承担着医院循环运行的重任,许多医院的功能问题实际上是交通问题。

二、现状分析

湖南湘雅二医院是一家大型三甲医院,位于长沙市交通最为拥堵的中心城区。与众多城市中的大型医院一样,它面临着改扩建带来的诸多问题。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交通问题是这家医院所有问题出现的症结。我们决定从交通入手,对院区各功能区域进行梳理,提出交通设计方案及规划设计方案。

(一)医院概况

在中国医学界,一直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称,意喻医学界的两座泰斗级医院。其中南部的“湘雅”在湘雅医学院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三所医院,当中的湘雅二医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周边环境的不断变化,医院有限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紧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院区外的交通压力巨大

院区主入口位于交通繁忙的人民路上,因为缺少院前广场作为缓冲,进出院区的车辆及步行人流与人民路上的车流交叉严重;同时院区入口位于人民路与梓园路的丁字路口对面,且院区入口一侧布置有城市公交车站,公交车、丁字路口的转弯车辆及进出院区的车辆常常发生拥堵。

2.院区内的就诊空间压力巨大

按照相应的标准计算,目前医院的土地使用面积可配置的床位数应为1780床,但医院实际开放的床位数达3000床;为满足需求,未来还需达到3500床的规模,在使用空间上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3.现状问题的尖锐性、复杂性、挑战性尤显突出

第一,功能分区不够合理: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设备的不断更新,医院规模逐年扩大,致使科室分散,功能布局凌乱,各建筑物之间缺乏联系,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工作管理带来不便。

第二,建筑物普遍陈旧老化、用房短缺:医院现有建筑大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经过几十年超负载使用,已大大超过了它们的使用年限,明显满足不了现代医疗的功能要求。

第三,医院用地十分紧张,环境较差:医院建设用地仅为96.7平方米/每床,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120平方米/每床相比相隔甚远,且用地的限制使得院内没有大面积的绿化草坪,没有较舒适的室外活动场所。

第四,车流不够通畅,停车面积较少:目前医院内外来车流出入口主要依靠人民路的开口,导致整个医院的内外部车流不够通畅,且因为用地条件的限制,目前医院内停车场奇缺,不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

(三)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医院所处地形为坡地

由南向北高度上升近7m,由东向西高差也有4m。医院现状布局按照前门诊后住院的基本形式,由南向北依次为门诊楼、急诊楼、住院部等建筑。主入口设在基地南侧的人民路上,人民路地势低,从主入口到住院部有7m的高差,导致南北院区不能连通。

2.医技部门的分散布局亦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不便

像大多数老医院的发展方式一样,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湘雅二医院见缝插针似的在院区内陆续建设了诸如CT楼、磁共振楼、肿瘤中心楼、核医学楼等医技部门与科室。由于建设年代不同,这些科室与门急诊楼及住院楼均没有方便快捷地联系。以CT楼为例,CT楼距住院部的实际距离为150m,距最南侧门诊楼距离为220m,并且患者行走的距离大部分在室外。当病患做CT检查时,需要拿着医生诊单或是CT检查报告一次次往返于CT楼与门诊楼,当阴雨天气时,更加狼狈不堪,而恰长沙属亚热带季风区,阴雨天气较多。

3.医院主入口处常常是人满为患

门诊大厅前是高近一米的室外台阶,而且入口处没有前广场,台阶已经直接到人民路上了,病患乘车就医时都需要在人民路上下车。我们对主入口处进行了流量观测,调查发现人流车流集中在早高峰(7:45―8:45),尤以周一最高。高峰小时进入3126人次,离开1509人次,其中7点45分至8点15分进出达1500人次;加上对其他几个机动车入口的流量观测发现,早高峰小时合计进出医院近万人次,为周边交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4.机动车流线混乱

目前医院有3个机动车入口,分别位于南侧人民路上,西侧南元宫路上以及东侧韶山路上。

由于院区地势南低北高,位于人民路上的机动车出入口不能直达院区的住院部地面部分,而是与住院楼地下一层相连通,要到达住院大厅时,需要借道住院楼地下车库的坡道才行。同时正因为这个出入口连通地下一层,它也是营养厨房的货运入口及医院医疗垃圾的出口,功能混杂且路宽最窄处仅仅5m左右,拥堵严重。

位于西侧南元宫路上的入口可以看作是住院部的机动车入口,南元宫路为一段由南向北的单行线,由于地势南高北低,此段均为上坡路段,南元宫路路宽仅6m,路边遍布着小商店和餐馆,人流比较多,通行能力差,也是时常拥堵的路段。因为是单行线,由南元宫路进入院区的车辆必须穿过院区从位于韶山路的机动车出路口出去,而韶山路与院区隔着居民区,距离有近百米了。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因为地势的原因,院区实际上被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区为门诊楼、急诊楼等区域,后区为住院区域。前区地势低,后区地势高。前后两部分的机动车车道只能通过住院部地下车库的坡道相联系,人行路线则需要通过位于南北向连廊中的楼梯上下联系。这种阻断了门急诊部分与住院部分快捷联系的方式不仅给医患带来了不便,更是阻断了医院继续发展的道路,所以急需对院区的交通系统进行设计,以改变目前的窘境。

(四)正在建设情况下的新问题

随着矛盾和问题不断的出现,院方对改善医院的环境质量做出了诸多尝试。一批新建建筑或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但是这些建设并不是在科学的总体规划条件下进行的,依然延续着见缝插针的建设方式,老外科楼不堪重负了,便在其旁建设新外科住院楼,新内科住院楼也按照同样的方式建设在老内科楼的身后。这种建设方式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这些建筑或已建成或已开工,已是既定事实了,这对我们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限定和制约,增加了难度。

在没有进行详细的科学的总体规划论证之前就因为面积的需要而盲目的建设,使得医院失去了很多很好的发展机会,投资了几个亿的项目却没有最大发挥其改善院区环境的作用,反倒成为医院发展的阻力和障碍,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

三、设计理念及解决方案

(一)设计理念

创造科学合理的交通系统,使院区内门急诊患者流线、住院患者流线、步行流线、机动车流线、洁物流线、污物流线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脉络清晰的循环网络,像人体血管一样,为医院输送给养,排出毒素;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合理布局新建建筑,使得新老建筑之间的联系方便快捷;制定可行的周转计划,在保证不停诊停业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优化建设期间的就诊环境,缩短工期。

(二)解决方案

1.院区交通主动脉的贯通

交通组织有主次之分,我们把院区内主交通路线(机动车路线)比喻成交通主动脉,其他支线的交通路线依附在主动脉之上。院区目前缺乏这样的交通主动脉,南北的交通并不能直接的贯通,细枝末节的次要交通路线多且相互混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院区内交通拥堵和通达性差的问题。解决方案中设置机动车坡道,打通了院区主动脉,得以南北贯通,同时从主动脉中分散开来几条支线路线,分别满足门诊、住院、后勤的交通需求,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南北交通主动脉的建立直击问题本质,为解决院区交通问题提供了基础。若是院区南北因高差问题始终不能贯通的话,做再多的设计也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过去院区南北功能发挥受限,各方面的问题集中爆发,处于“半身不遂”的状态,就像人体的脊髓一样,只有脊髓建立起来了,才能使院区目前的状态得以彻底改观。

2.设置院区内广场

分析院区现状的总体布局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基地南北向纵深较大,但保留的外科住院楼将基地一分为二,南侧留给设计者的空间并不大,在这个空间中既要摆放下门急诊楼,又要留出足够的门急诊广场和住院部广场。本方案的解决方法是将门急诊楼沿人民路建设,将主入口开向北侧,原外科住院楼与新建门急诊楼围合成院内广场。这样不仅在有限的空间内开辟出可供人流疏散的大广场,同时由广场向北可达门急诊楼,向南可到外科住院楼大厅,交通流线清晰明确。更为重要的是院内主广场的设计,大大减轻了人民路的交通压力,每天上万人次进出医院的人流和车辆将不在人民路上停留,而是直达院内主广场。

院内广场的设置闹中取静,不仅仅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南北高差的问题,更是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为患者开辟出安静、安全的休憩空间。院内广场的尺度宜人,富有高差变化和视线转折,是院内最具活力最有特色的标志,正如圣马可广场一样,成为院区最美的客厅。

3.门急诊楼的交通设计

门急诊楼的机动车道围绕院内主广场设置,主广场为步行广场,为了不穿越主广场,车道从外科住院楼前的大台阶下穿行。这样也可方便的到达位于外科住院楼地下一层的营养餐厅。在人民路上的弧形入口广场处分设人行入口和车行入口,实现门诊人流及住院人流的人车分离。为了方便急诊患者的就诊,急诊入口设在人民路上,为南向入口,更为醒目。急诊楼旁设置了地下停车场坡道,救护车辆运送患者后,将直接进到地下车库中而不在人民路上停留。

4.机动车坡道的设置

前文中提到由于地势的原因,基地被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北高差达6m。如何实现南北方向的贯通呢?本方案中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南北贯通,满足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第一种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是机动车坡道的设置。坡道由人民路上的入口小广场起坡,坡度为8%,跨越了院内主广场,到达外科住院楼的东侧,在这里与住院楼大厅标高一致。之后贯通了新建的内科住院楼,经由院区北侧到达位于韶山路的院区出入口。通过架设人民路与北区之间的机动车坡道,使这条交通路线贯穿了整个院区,成为医院交通的主动脉。第二种方式是为住院步行人流设计的,外科住院大楼前设置架空的台阶,台阶坡向院内主广场,并设置了残疾人坡道,步行人流可以通过院内主广场经由台阶到达住院大厅。实现了住院部的人车分流。第三种方式是将门急诊楼、外科住院楼和新建的医技楼通过连廊相连通。连廊为两层架空,并不阻碍外科住院楼前人流车流的通行。

5.总结

本方案运用城市立体交通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复杂地形下院区交通组织的难题;通过设置院内广场解决了大量人流拥堵,引导困难的问题,是充满内涵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且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对比了其他的解决方案,我们发现任何一种其他做法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这种设置院内广场打通南北交通动脉的立体交通解决方案是综合了各个方案的优点,我们认为这是唯一的可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解决方案与现状的比较分析

1.规划指标比较分析

院区现状建筑密度大,容积率低,绿化率低。建筑大多是低层建筑,且比较分散。造成土地利用率低,绿色环境不成系统。对医院现状各部门进行面积统计,并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各个部门的面积都偏低,总建筑面积相差达15万平方米,其中门诊部和医技部面积的缺失最大,均相差5万平米左右。可以看出目前的状况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解决方案的建设主体就是门急诊楼及医技楼,增加这两个部门的面积。同时设置步行广场,将人流车流分开,形成属于医院内部的集聚场所,容积率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绿化率高,形成了住院入口花园、屋顶花园、干部病房花园等绿地体系。

2.功能分区及流线比较分析

院区现状功能单元过于分散,特别是医技资源分布在院区的各个地方,并且各自为战,它们之间以及与门诊、住院部都没有有效的联系。

医技部的职能、资源配置状况、使用者的行为和医疗流程决定了医技部的平面位置和建筑布局。医技部面向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部各个科室服务,它的平面位置应该位于门诊和住院部之间,距离门诊相对较近,并与急诊部有便捷的联系。

规划方案中将医技资源整合在一起,符合“门诊――医技――住院”的医疗布局模式。通过医院街的贯穿功能,将原有外科住院楼和新建门急诊楼、内科住院楼联系在一起,在室内解决了病患去往各个功能区域就诊的需要。

3.交通系统比较分析

规划方案的优点:顺应场地内的高差,利用新建建筑围合出步行广场。这个北广场将人流自然的引入到场地中来,打破了之前“马路医院”的格局。避免了主入口距离城市干道过近所带来的人流和车流的拥堵。同时分散了人流,减轻了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将门诊广场和住院广场集中设置,使患者就医流线更加明确,破除了住院患者穿越门诊大厅的现有格局。

设置高架桥,打通了院区的机动车流线,使去往门诊和住院两大部门的的机动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4.周转计划

在大型医院改扩建中,周转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医院改扩建施工阶段,由于用地紧张,需要拆除部分功能用房,但医院的这部分功能又不能中断,而且医院是营运机构,同时担负着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够停诊停业。另外施工期间,扬尘、噪声、用地紧张、车流、人流混杂,都会对医院的正常业务工作产生干扰。为此在改扩建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改扩建的步骤和计划是保证医院改建期间及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图7)

本规划方案将周转计划分为4步:

第一步,建设新内科楼及精神卫生综合楼,目前新内科大楼已经开工建设,精神卫生综合楼即将建设。

第二步,待新内科楼及精神卫生综合楼建成之后,拆除门急诊楼,功能转移至新内科楼及精神卫综合楼中,新建门急诊楼;

第三步,拆除老内科楼及老外科楼,住院患者转移到新建内科楼中,保留CT楼、肿瘤中心、磁共振楼等大型设备功能房间,新建医技楼;

第四步,拆除CT楼、肿瘤中心、磁共振楼等大型设备功能房间,功能转移到新建医技楼中,原址不再建设而改造成绿化花园。

四、结束语

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难度在于如何通过改扩建使医院布局整体得以优化,并且保证建设时期医院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如何解决有限空间与完善院区交通组织之间的矛盾。湘雅二医院改扩建工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几乎囊括了大型医院改扩建中所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尖锐性和复杂性是许多其他医院无法比拟的。对它进行分析、解读和重构,可以得出一些具有一定推广性的做法和结论,并期望通过对湘雅二医院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把握大城市大型医院的改扩建设计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张鹏.用地紧张的大中型医院的设计探索[J].工业建筑,2006(第36卷):25-28

[2] 黄锡缪.变化中的医院总体布局[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3):3-5

[3]陆激,方庆.基地交通组织与医院改扩建中人性化设计[J].中国勘察设计,2005(8):15-17

[4] 赵峰,宋绍杭.医院改扩建中的功能重组与布局优化[J].工业建筑,2006(第36卷):100-102

医院后勤解决方案范文4

最近到上海华山医院就诊的患者,发现这里有了很多新改变:护士们手上多了一个手持机器,医生们手里的写字板换成了平板电脑。因为启用了移动医疗设备,上海华山医院北院的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现在,华山医院北院已经开始进行半小时一次的护理巡视,医院信息科的朱震评价说:“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使用了移动医疗。”

应用空间巨大

据朱震介绍,华山医院北院在手持机上了之后,护士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首先是文字输入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其次在身份核对和药品匹配上,因为使用条形码自动识别,速度也加快了。

移动医疗带来的改变让人对其产生巨大的期待。事实上,多年以来,医疗行业对移动医疗的应用要求一直没有断过,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当年在给北京肿瘤医院2009年开发的移动医护的应用,其中就有关于全院PACS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只是碍于当时的无线网络环境,实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公司医疗行业部总经理杨靖说:“医院移动医护类业务应用不仅仅只是护士执行医嘱,还包括医护病床前查询电子病历、无线心电监护、PACS影像调用、视频传输等等,对于无线网络的要求非常高,当时的无线网络技术标准还停留在802.11B的水平,处理那些业务在速度上还不如纸笔记录。加上当时无线网络的基础设备也存在问题,比如传统的无线AP设备是安装在病区的走廊,通过无线信号覆盖两侧的病房。但是因为病房的墙体厚,信号穿不过去,导致医护人员在病房内信号差,移动终端设备速度慢,甚至无法开展工作。过去某些终端设备的性能和响应时间不够,也影响了进一步的落地应用。”

在2009年9月11日,802.11n标准正式通过IEEE认可之后,国内的无线理论带宽达到了300M,在网络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改善,用户的体验也因此得到很大提升,给移动应用获得巨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内在2010年开始大力推广电子病历,加上诸如英特尔等上游硬件厂商在移动技术和高密度计算优化的性能和响应技术上有了更好的表现,使得终端设备在加载时间、系统稳定性、兼容性和使用体验等方面都满足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在不同场景下的部署需求,促进了移动医疗在国内应用中的蓬勃发展。

杨靖说:“在2011年开始,国内的三甲医院几乎都在规划或实施移动应用,有的是全线都上,有的是一部分业务上。现在的移动医疗正处于一个业务应用的推广期,大多数项目都处于建设初期 ,整个建设的周期也比较长,大约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落地应用的东西少。但是整个行业的应用需求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包括二甲医院都开始提出这方面的需求。个人预计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会有更多的机会出来。”

上海京颐信息科技公司执行副总裁邵华钢认为行业对移动医疗的认识度已经很高,只是“普及率还不是很高。”他用了一组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在我接触过的全国三甲医院里,部署好了移动医疗的约在30%左右,部署的情况不一:有的医院涉及的业务范围广一些,有的就少一些。总的来说,移动系统参与的业务比例大概能占全院业务的20至70%之间吧。”

升腾资讯有限公司瘦客户机事业部营销总监张烨平认为,所谓三成左右的普及率,仅仅限于“在硬件建设上,国内的三甲医院的确是有这个普及率。”他表示自己强调的是基于软硬件系统整合的移动应用,并坦承“我所接触到的医院在移动医疗的应用上并不多,比较普及的是移动查房,及社区医护人员外出就诊所携带的移动医疗设备。和国外相比,国内对移动医疗设备的应用偏向于医院内部的物流环节上。打个比方,在从药房派药到病房这个过程中,以往护士使用的手推车仅完成了运输工作,现在她们会使用带着药箱控制模式的移动护理车分发药物,并现场完成病患数据实时录入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这种应用在国内刚刚起步。

张烨平算了一笔账:以工作站为例,若要全面普及基于CIS系统上的移动应用,一个护士工作站至少要准备两台带上述管控模式的手推车及其它移动医疗终端,这将带动该系列IT产品市场的高速增长。但从移动部署环节角度考虑,无论是平板电脑的运用还是Wi-Fi的部署,目前来看国内的情况都不是很完善,还大有空间可为,所以“移动医疗提供给我们方案商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可谓巨大。”

谈及移动医疗的普及现状,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数字医疗中国区经理黄庆春用了一个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比喻: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黄庆春的评价依据有两个:一个是他在广州生活工作过不短时间,很早就发现当地不少医院的医生护士在巡查工作中使用平板电脑;另一个是基于近年来手持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虽然从去年开始,PC的销售是在下降,但是智能化的设备却是在提升,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在某些层面上几乎可说人手一台。智能手机每年的销售增长在20%左右,平板电脑的增长率也达到了两位数。IT市场的成长重点已经开始向移动设备偏移,这是一个应用变革的基础。

黄庆春认为:“国内移动医疗的需求正在成长,预计在未来这个市场会有超过4亿美金的规模。”

朱震认为移动医疗市场包含广义的移动医疗和医院内部的移动医疗两个市场。“医院内部的移动医疗,通常是指在院内WiFi环境下的移动应用,典型的有移动护理、移动查房和移动输液,主要使用者是医生和护士。中国的三甲医院就是那么1000多家,这个市场是可以预估的,目前看是有限的,未来发展主要的潜力是在运维和更新换代上。”但是朱震也认为随着医用垃圾处理、移动配餐、院内工程派单等应用的推广,使用人群也会有所扩大,院内移动医疗市场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至于医院外的移动医疗部分,其所涵盖的范围和市场发展空间就更加宽广了,比如针对居民个人健康的移动采集和管理系统,像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经常携带的移动设备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甚至在我们华山医院还有国家级移动紧急医疗救援车队,这也是移动医疗一种整体化高端解决方案。”

移动不是万金油

移动医疗的出现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可逆的潮流,但移动不是万金油,不是任何业务都可以被移动化。

朱震介绍说:“在华山医院北院,移动这一块目前主要用于护理工作。护士这一群体用的终端是手持机,同时配发移动推车。因为手持机的屏幕太小,无法满足医生在业务上的需求,所以在医生移动查房方案里配备的是平板电脑加移动推车。护理推车主要用于分药,医用推车用于查房,功能不同。” 他也承认,尽管移动医疗带来了效率提升,但是在医生这一块,除了获取患者的资料方便了,其它方面的改变并不突出。朱震认为“这与医生的工作性质有关,医生的主要工作是诊断,移动设备对医生的诊断帮助并不是那么明显。”由此可见,移动医疗在医院内的使用也是需要有选择性与针对性的。

邵华钢认为,不是医院里的所有业务都适合移动医疗,像门诊输液、医生查房、护理作业等业务内容比较适合移动。他说:“移动医疗主要是为了医院内的移动作业和临床作业方便,因此绝大部分移动业务也都是结合固定业务一起配合使用的,纯粹靠移动来做的很少。移动医疗目前能够在医院里发挥最大价值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移动应用优化医院的作业流程。这块贡献最大、做起来也最困难,因为需要改变医院平常的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一个是提升医院业务的便捷性方面,移动总比固定的便捷很多。”

目前移动医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医生和护士。但是医疗护理的过程并不仅仅只由这两部分群体完成,如果厂商与医院保持良好沟通,深入挖掘的话,会发现在其它领域、其它群体上还会有很多可移动的业务与空间。比如医院中还存在着第三个群体: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人员,即医院内部除医护人员以外的后勤人员,他们作为辅助医疗的主要构成群体,也是将来业务移动化的主要机会之一。现在,他们在医院的医疗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工作,比如配送生化标本、领取消毒手术包等,都由他们一起参与来完成,对这一群体的信息化支持也很重要。

邵华钢说:“如果能够给护工们提供一个手持终端设备,在领取消毒手术包的时候,就可以借助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完成领取和交接工作,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杨靖认为目前发展最快最成熟的应用主要是医院内部的移动医护,“此外大有可为的是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技术以及个人健康护理这一业务,但是这领域目前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在应用方案上均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亟需跨越的三道坎

谈及移动医疗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受访者均认为在医疗行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医疗机构和行业解决方案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这些矛盾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归根到底一句话:医疗行业是深海,深海中有机会的同时,也有风险。

张烨平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医院时发现,国内医院里专业性强的业务部门往往具有很强的话语权,而信息科的行政话语权则比较弱。他认为这与信息科领导有无业务背景无关,因为“虽然不同医院的信息部门领导有不同的背景,有的是从业务部门转过来的,也有的是直接从IT领域里招聘过来的,但是他们普遍在医院里的行政话语权都不大。方案商关于应用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往往只能传递到他们这里,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形成从上到下的推行,无法在细节上落实,最终影响部署效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推动医院信息化进程一方面需要IT部门尽早参与到CIS(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架构的设定中,避免日后拓展整合时出现后劲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方案商加强与医院业务人员的沟通调研,了解医院的业务方向,有重点地协助IT部门完成医院信息化建设。”

在推进方案的过程中,与医院方的决策层保持有效必要的沟通很关键。邵华钢认为:“在移动医疗方案的推行普及过程当中涉及的一些问题,比如一家医院要上马这个移动医疗方案,肯定要对原有的工作流程有所触及与改变,这一变动关系到多年形成的工作习惯,需要上层领导的决策支持。但是一般情况下,方案商往往很难与医院的上层领导形成紧密有效的沟通。”

杨靖说:“目前移动医疗在产品技术上并不存在很大的障碍,从医生护士的角度上讲,他们对移动医疗的接受还是比较主动的。因为这只是对他们的工作习惯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其中大多数只是在业务操作习惯上有一些调整,并不涉及专业知识的改变。但如果沟通不及时,就会使得方案中的一些内容无法在医护人员那里获得理解。毕竟医疗无小事,医护人员拒绝陌生的、不理解的应用也是正常的。主要是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沟通效率还有待提升。”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有一个笑话:一个三甲医院的大夫去了社区医院后发现自己无法办公,因为他所携带的所有移动设备均无法接入社区医院的后台系统:他们之间的系统不兼容。这个笑话背后,是移动医疗需要跨越的第二道坎:标准问题。杨靖说:“其实在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本身就有标准化的问题,比如电子病历和应用平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每个人用的移动终端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都不一样,这些操作系统彼此之间又是不兼容的,所以给无线网络的接入上增加了很多的技术难度。”

虽然卫生部出台了相关法规提及了医疗信息化的标准化问题,但张烨平认为这个法规所指的内容仅仅是针对业务上以及被认为与业务有关的设备器材上的统一和标准化。具体到各地医疗系统在IT上的统一和标准化,问题依然还很严重。甚至在传统医疗系统内,依然还没有把IT看作可以影响医疗业务水平和效率的技术设备,仅仅是把IT当作是基础设备的一部分。

张烨平认为,标准问题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跨越的坎。“国内做医疗应用的企业现在也是刚刚起步阶段,无论是医院还是方案商面对的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大家都处在摸索阶段,谈不上统一和标准化。与相当依赖,甚至说离不开IT的金融行业比较,目前的国内医疗行业还没有把IT看作是一个可以影响业务提升效率的手段。在推进上有时缺乏从全院移动医疗系统部署大局考虑的意识。比如说现在他们虽然也推广平板电脑,但都只是为了服务某个子业务应用时才会有此类采购,且多数会选择娱乐类产品,对设备缺乏标准化专业性要求,对系统的兼容性考虑有欠周全,这给未来的应用造成了障碍。”

医院后勤解决方案范文5

一、打造中国太阳能光热领域唯一一家美国上市公司

1981年,因为付不起上高中每月所需的7元钱住宿费,杜德利被挡在学校的大门外。年仅16岁的杜德利开始了新的生活。回到家乡后,杜德利找到了一份县医院建筑队的工作。从勤杂工到水暖、电气焊等技术工作,杜德利都努力地去做好,这一干就是12年。1993年,杜德利成为单位正式的合同制工人,被破格提拔为单位后勤维修部门的负责人。1996年,杜德利创办了霸州市德利太阳能有限公司,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经过2年多的发展,到1999年底,德利公司的产品已经顺利打开了全国27个省市区的市场。从2000年开始,德利公司已经逐步从单一太阳能热水器生产拓展到生物质炉具等节能产品的开发、应用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2005年3月,在经历一年多的路演之后,德利公司终于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随后两年,杜德利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使德利国际逐步形成了国际新能源“T”型发展战略:横向商业,新能源整合运营商;纵向产业,新能源系统集成应用专家。

二、开辟中国特色低碳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2008年,经济危机横扫全球,全世界人们都认识到,保护地球,推行低碳经济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法。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共识。杜德利紧紧把握住这一发展机遇,凭借集群优势和公司基础,及时确立了节能、造能兼环保的低碳产业集群循环发展模式,并以德利科技中心、数字化中心、环境治理中心、新能源集成应用中心、生物质能源产业中心、节能投资服务中心等六大中心为技术支撑,致力于通过规划、设计、投资、研发、产业、市场、服务等向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建筑、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校园、低碳生态工厂提供集成解决方案,这一定位准确把握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全球低碳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医院后勤解决方案范文6

【关键词】胸科专科医院;总体规划;平面功能;室内细节;室外环境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院建设及医疗资源调整阶段的高峰期,在一些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其具有符合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适应患者就医需求的特点,专科医院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从事医疗卫生建筑设计的设计者提供了向专科医院设计领域纵深研究和实践的机会,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和挑战。专科医院设计要求设计者不仅具备综合医院设计能力,更需要对专科医院的治疗过程、患者的病情特点、诊疗的流程及所使用的医疗设备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研究,做出真正适合专科病人诊治的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位于上海市区淮海西路近番禺路,创建于1957年,为我国最早建立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诊治心、肺、食管、气管、纵隔疾病为主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院区现有门急诊楼、病房楼、进修楼、行政楼等。为充分有效地利用医院现有的土地、人才、设备资源,根据医院与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新建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病房楼,并对院区新老建筑进行规划整合与改建。通过建设新的病房楼、医技科室、后勤保障系统等医疗用房,拆除部分原有行政后勤用房,合理调整全院医疗用房布局,充分利用医院专科优势,扩大床位规模,提升救治能力,增添诊疗设备,改善医疗服务设施,提高医技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本病房楼建成后,院区总床位数为580床,并设有10 间手术室和 20 余床的术后重症监护室 (ICU) 。

图1 鸟瞰图

二、总体规划

由于胸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一般均为重病症者,甚至有一些处于生命垂危状态,并且多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故紧凑布局是实现病人快速抢救、方便就诊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次改扩建按现代胸科专科医院的要求对院区新老建筑进行了完整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措施如下:

(一)、建设病房楼时,保留污水处理、现有进修楼(中心供应) 和 原行政楼。

(二)、病房楼建成后,拆除进修楼(中心供应) 和 原行政楼,完善院前广场等环境建设。

(三)、集中布置医疗用房,主要医疗后勤用房位于地下部分,规划院前广场(待原行政楼拆除后建设)。

经过规划整合后,院区各医疗功能区域通过水平和垂直交通联系,形成紧凑完整的功能体系。

图2 总平面图

三、平面功能

(一)功能分区

根据医院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专科医院的使用功能及住院患者的需求,对建筑群的功能分布进行统一调配。地下部分主要设置各类医技、设备用房和停车功能,地上部分主要设置医技、病房功能。

(二)平面设计

1、入口大厅

宽敞明亮的大堂集交通、休闲、等候、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顺畅地将各类人流引导到主要的垂直交通空间。

各区域内部分区明确,流程合理;功能区之间注意空间、设备资源的共享,减少病人的往返,为病人提供舒适、私密的就医环境。

2、护理中心

护理单元布置强调功能分区,各类人群如医生、护士、病人等都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区域,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为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护士工作区域遵循卫生、安全、便利原则,于护理单元中部集中设置,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医护人员通过专用电梯上下,工作区域适当封闭独立,避免外界干扰。

各类流线分离,保证洁进污出,互不交叉。

四、室内细节

室内环境的细节处理直接影响病人就诊、 治疗、住院的舒适性,本项目细节处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一)入口大厅

大厅内部设置绿化、小品和各种服务设施,为病人提供园林化的空间,既方便了患者的使用,也体现出本方案为患者和探视家属提供良好服务的理念。

底层结合医院的特点设置了服务中、鲜花、银行等服务用房,体现了现代医院功能的延伸。

(二)护理单元

病人的活动、交流区域邻近主要交通区域,拥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便于病人及探视家属的使用。

在卫生间附近设开水间,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

图3 标准护理单元

(三)室内色彩

在室内色彩选择方面,尽量使用柔和的浅色系墙面、顶面和地面,室内门多采用木质门, 避免纯色金属门给人的冰冷感 。

(四)室内交通

室内交通空间结合色彩、材料等设计,具有一定的节奏和变化,避免冗长压抑感。

(五)无障碍设计

考虑到病人身体一般较为虚弱,在每个厕位隔间内均设双侧有助力扶手。且每层均设无障碍卫生间,病人家属可搀扶病人如厕。每个护理单元也均设一间无障碍病房,方便病人使用。

在病人行走的走廊设置高度适中、手感舒适的扶手,墙面下部设防撞带避免轮椅、推床对墙面的撞击。

五、室外环境

胸科医院南部为上海城市公园-番禺公园,本案景观设计即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充分借景,设计与周边背景环境呼应,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环境,营建花园式现代医院。并且由于院区内部用地紧张,较难设置大面积地面绿化,故在病房楼设置错落的内部庭院和退台空中庭院,形成韵律式边界,与院前广场和南侧的番禺公园相得益彰。

(一)院前广场绿地

院前结合院前交通组织设置广场绿地,形成医院与城市间的友好界面,为等候的人群提供一个惬意的休憩空间。

(二)内院景观绿地

在入口弧墙和主体建筑间自然围合形成庭院绿化,以改善院内环境,通风节能。

(三)空中立体绿化

结合建筑退台造型,,在退台屋顶设置屋顶花园,为病人提供更多的休憩和观景的空中庭院。身处屋顶花园,病人可以眺望番禺公园,舒缓紧张与焦虑心情,有利康复。

图4 南面透视图

六、 结语

上海市胸科医院改扩建设计是从胸科病人的使用、医疗工艺流程的基本点出发,由宏观到微观,由理论到实践,经过反复的推敲和论证,得出的笔者认为的较适合的解决方案。从中获得的设计经验希望能够为今后的胸科专科医院设计提供帮助。而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根据使用情况收集反馈意见,为胸科专科医院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