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范文1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规划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始终的必须长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成为了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而基础设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科学的基础设施规划,可以有效落实国家政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就目前的情况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规划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和农民百姓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清楚认识到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证新农村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1 农村基础设施的分类

1.1 现行农村基础设施分类的弊端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分类主要沿用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体系,即安全与防灾、给水、排水、电力、电信、道路、广播电视、环卫设施、绿化、文体活动、室外场地等。这种分类体系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内容的繁琐,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容易遗漏关键项目;另一方面,由于各专项规划缺乏整合,规划的可实施性很差。此外,农村基础设施沿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法,较少关注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农业仓储设施,农业的生产空间、农村生态防护林等,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1.2 农村基础设施的“三生”分类

从发展历程来看,农村经历了原始农村、传统农村、现代农村的演变,在其发展过程中,“生产、生活、生态”始终是三个稳定的核心,农村基础设施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划分。

农业生产是农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的基本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农村第二、三产业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大部分农村仍以农业为主。生产设施是指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撑农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将现代文明引入农村。

乡村聚落作为农村人口的集聚空间,具有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的生产生活场所,提供就业、医疗、教育保障,提供农业文化,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功能,农村的生活设施主要承载以上功能。

生态功能指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污染物的治理功能和对生态的保育功能。生态基础设施可以保证农村的良好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2.1 区域统筹,以城带乡

政府应承担行政区内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该对区域内乡镇村庄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防止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混乱,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

2.2 注重效益,门槛限制

我国自然村庄中人口规模偏小的较多,达不到规模效应。如果居民点太分散,也无法实现应有的效益。对政府来讲,基础设施建设好做,然而维护的费用很高。忽视规模效益和维护费用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出现设施无法正常运转、资源浪费的情况。

2.3 节约成本,精简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立足现有设施进行改造,防止大拆大建,落实“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四节”方针。

3 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内容与指标

3.1 生产设施规划的内容和指标

生产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设施、能源通讯设施、产业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类(详见图1),规划内容和指标详见表1。

图1:生产设施的规划内容

表1:生产设施规划内容和指标表

需要说明的是,规划的要点具有可扩充性,可在分类框架下加入新的规划要点,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规划要求。目前农村优质能源比例低,规划若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能源通讯设施”中可以加入“其它”类,将新能源归入此类。在实际规划中,要制定具体的要点和指标。

规划指标多是建议值,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如产业特点不同的村庄,生产设施指标的数值也不相同。以生产设施中的道路设施为例:运输业为主的村庄,村庄干路、支路的相对要求较宽;旅游型村庄,对外联系要方便,村庄干路要顺畅,同时要围绕干路配置合适的停车场地。

3.2 生活设施规划的内容和指标

生活基础设施的内容主要包括:供水配套设施、安全防灾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具体可分为几个小类(详见图2),规划要点和指标详见表2。

图2:生活设施的规划内容

表2:生活设施规划内容和指标表

说明: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村庄规划》内容整理绘制。

生活设施规划应遵循重要性次序原则。生活基础设施种类较多,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应优先安排生存型的基础设施。如给水配套设施、安全防灾设施;发展型的设施次之,如公共服务设施。

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地域农村的灾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的防灾类型并制定防灾措施。如南方地区多洪涝,应增补相关要点和指标。

因为不同村庄的自然情况、人口规模、经济能力差异很大,如果简单地按统一标准要求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必然使规划陷入教条而无法实施。公共设施的需求等次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人口规模找出有规律的对应关系。规划可以根据村庄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数据,测算公共服务设施的适配等级,选取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3 生态设施规划的内容和指标

生态基础设施包括:排水配套设施,环境改善设施,生态保育设施,具体内容见图3,规划指标见表3。

图3:生态设施的规划内容

表3:生态设施内容和指标表

生态保育设施规划特别要注意利用村庄的植被、河道、农田,提高村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其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作用。要加强绿化和村庄与自然的有机联系,防止不适用于农村的城市型绿化,如绿化可与庭院经济结合,改善村庄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4 结语

总之,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为此,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正确把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理清基本思路,下大力气加快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范文2

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带来的突出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单薄。由于没有属于村级集体支配和运用的财力,一些村级组织的运转举步维艰:村级组织没钱办事,村干部误工补贴难以兑现,一些村集体的公共开支要村干部先行垫上却长期不能报销,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一些村干部无心于村级组织工作,村级组织难以承担起组织和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据调查,在遂昌全县390个村中,只有142个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持续在1万元以上,仅占全县行政村数的36.4%,而大多数村还处于“空壳村”状态。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级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削弱。在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的条件下,大部分村民凭借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自身的聪明勤奋先富了起来;然而一些村由于忽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导致原有的集体经济萎缩衰退,村集体入不敷出,村级组织的功能弱化,威信下降。调查发现,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扶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如康庄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等,在一些村难以实施;一些村的村级事务由先富起来的小老板直接影响和操纵,少数小老板采用以一次性支持村集体经济1~2万元的做法,公开要求村支书、主任推举他当选人民代表或村干部。而这些经济薄弱村的当家人也放弃原则、网开一面。这些小老板以此变相贿选的手段捞取政治资本后,便寻求更大的投机逐利机会。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和担忧:这样的村组织战斗力何在,如何担当得起带领全体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集体公益事业无力兴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村级组织承担起大量村级集体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调研发现,一些村级组织没有经费来源,根本无钱进行村集体公益事业,如村内道路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村级集体资源的开发等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象较为突出,村民怨声载道,村两委干部威信难以树立;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公共资金缺乏,村两委也难以有效地组织带领农村贫困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以致村级基层组织凝聚力下降,群众集体观念越来越淡化。

由此看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村级集体经济处境窘困,已经严重影响了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利于农村基层工作水平的提升,妨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

二、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只考虑个人和家庭经济发展,不关心、不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一些村干部和群众缺乏艰苦创业精神,认为兴业办厂的资源、资金、门路都缺乏,畏难情绪严重。二是基础条件较差。一些山村偏远、交通闭塞,对外联系和交流不便;一些村将几乎所有的耕地、山林分包到户经营,导致村集体缺乏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村集体固定经营性收入项目少,无稳定的经济来源。三是私心杂念作怪,能力素质不高。部分基层干部工作避重就轻,只知当家用钱,不知当家理财;一些村干部头脑中搞政绩、形象工程的思想严重,不顾财力实际,热衷于上马能看得见、摸得着、马上能出形象的公建项目,只重视养“不下蛋的公鸡”(指的是只投入或只消耗不产出的事项),不重视养“会下蛋的母鸡”(指的是少投入或少消耗能带来持续产出的事项);一些村干部在换届选举过程中,为了取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承诺上任后,为村里办几件实事,便不顾村集体经济的实际,借钱搞建设、兑承诺;部分干部觉得借钱搞建设(反正后人会还)比费尽心思抓集体经济建设来得容易,既省心又省力,他们这样做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四是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村集体生产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管好用活的机制,一些村集体茶园、山林等资产长期或无人管理,白白闲置,或被长期占用而未向村集体上缴租金,对上级下拨的项目款和补助款自领自用、财务收支票据长期不做账、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过多等。五是村级基层组织力量薄弱。一些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年龄结构欠佳,思想观念陈旧,创业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本领不强。六是上级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和干部认识有偏差,缺乏长远观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只强调发展千家万户,忽视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少深入、系统研究,缺少政策支持,缺乏工作力度,终使问题久拖不决。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思路

必须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增加村民个人收入结合起来,走强村富民之路。农村经济发展,既要富农户,又要强集体,两者不可偏废。我县云峰镇长濂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中,通过组建长濂经济开发公司和长濂旅游发展公司,建设标准厂房出租,搞旅游开发经营,把村民的山林、田地和古旧物品等资产评估后作为股份入股,每年给入股的村民分红,既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带动了村民致富。

必须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增加村集体实际收入结合起来,走“育养母鸡”之路。集中力量发展能够带来实际收益的“造血型”集体经济建设项目,即“多养母鸡、少养公鸡”,或用力“养母鸡”,量力“养公鸡”,坚决制止为了提高集体一时收入而将村集体资产一卖了之的“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通过“养母鸡”来逐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通过“养母鸡”来逐步积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为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如口乡根竹口村,通过盘活资产、出租经营,有了稳定的集体收入后,村集体出钱建起了垃圾箱,聘请了卫生保洁员,而且每年给村民搞福利,公益事业红红火火。现任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村支书、村主任在换届选举中再次当选。该乡石仓村没有集体统管山,而农户村民山林较多,由于缺乏劳动力,多处于荒弃状态,村两委从农户手中返租倒包山林进行统一开发经营,既增加了农户收入,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十几万元。

必须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发挥当地比较优势结合起来,走因地制宜发展之路。全县各村在交通区位、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情况不一,因此,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时,不能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而必须立足当地实际,以项目开发为载体,充分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如柘岱口乡毛阳村,地处海拔800多米的高山,近年来,随着毛阳毛峰茶叶在市场上逐渐走俏,该村把村集体所有的茶园改造后承包给村民种茶叶,每年都能收取一笔稳定的承包款。

必须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结合起来,走发展与管理并重之路。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时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积极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开展资本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和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完善积累机制,落实各项财务公开制度和监督机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清理化解历史债务,确保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我县三仁畲族乡十三都村,通过加强对村里闲置的校舍资产管理,理清各种关系后进行盘活,招租搞休闲旅游开发,使村集体也有了一笔稳定可观的租金收入。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1.找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发展路子。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土地经营型,走以地生财的路子。对地处城镇及郊区的村,县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二、三产业设施,或通过开展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增加集体收入;对地处山区的村,可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资源,实行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它资金参股方式开发,开发后采取集体统一经营或承包经营。对农户无能力开发的承包地、山林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采用反租承包或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所得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按一定比例分成;还可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村庄整治等工程,增加归村集体所有的有效土地,用于发展种养业,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资本运营型,走盘活集体资产的路子。对村集体闲置的会堂、厂房、祠堂、五保户房产和废弃的学校等设施和村集体货币资产,采取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使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资源开发型,走靠资源开发增收的路子。充分挖掘村域内的山、林、水、矿产、风景等自然资源潜力,由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它资金参股进行开发,开发后采取集体统一经营或承包经营,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如三仁乡际上村,一直以来没有稳定的集体收入,但有一块面积达二三十亩的集体荒山。经联系,一家单位与其结对扶持了3万元资金,前年春天种上了毛竹,该村支书高兴地说,再过二、三年,村集体每年便有2万元左右稳定的收入了,村里办公益事业和干部误工报酬就有了资金来源和保障。四是项目兴业型,走企业强村的路子。积极鼓励和支持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村兴办企业,由企业独资或与其它企业合作搞项目开发,进行市场化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五是有偿服务型,走依靠服务创收的路子。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有偿社会化服务,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实体,为农户及时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开展购销服务,适当收取服务费用,增加村集体收入。

2.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县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采取“扶两头,带中间,先富帮后富”的办法。一头继续扶持贫困村,加大帮扶力度,计划从2007年起,连续用5年时间,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母鸡项目”,同时,整合各有关部门扶持农村的资金,捏指成拳,捆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重点帮助经济薄弱村尽快增强“造血”功能,使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壮大;一头扶强,鼓励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发展二、三产业,做大做强,继续走在前列。先富帮后富,即通过扶持富村项目来帮助带动穷村脱贫。县里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政策出台后,各村两委想项目、议项目、包装项目、争取项目的积极性高涨。为避免一哄而上、工作劳而无功,我县正积极稳妥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开发模式的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的试点,今年计划扶持30个左右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积累经验,探索路子,在此基础上稳步推开。

3.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第一,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按照交足国家的(税),留够集体的(各种提留),剩下都是自己的(收益)分配原则,把该收的钱收起来。农户长期放弃管理、粗放经营甚至荒芜的承包项目,由集体收回后,实行招投标承包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承包到户的大田,也要按统一标准收取承包金。对属于集体的山地、水面等资源,一律实行有偿使用。第二,加强资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突破传统的实物形态为主的管理模式,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如新农村规划后的旧房用地及宅基地是村集体的一笔较大资产,要根据有关政策处理好,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规定和完善非农用地有偿使用制度。使用集体房屋和集体公益设施的,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和公益事业费。第三,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制度,实行财务公开与民主监督;同时,要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工作,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使其健康发展。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范文3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作者简介]王飞霞,吉首大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湖南 吉首416000

[中图分类号]F127;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071―02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是一个农业经济地域,目前,湘西州的个别农村居民还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国情问题专家胡鞍钢指出:农村的问题,主要不在于资金的匮乏和物质资源的缺少,而在于知识的贫乏和人才的短缺。湘西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充分开发当地的农村人力资源。本文在对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基本对策。

一、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全国14个贫困地区之一。湘西州辖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共1市7县。其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一)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

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人口总体所具备的能够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据州统计局统计,2004年末,全自治州总人口266.6324万人,农业人口221.11万,农业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9%。可见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是十分丰富的。

(二)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较低

与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丰富的数量相比,其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国民受教育程度低。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分别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93.39人,中等学校学生792.62人,普通小学学生645.83人。而据湘西州2005年统计公报的数据,湘西州2004年平均每万人在校学生数,大学生为71人,中专生为62人,普通高中生为133人,初中生为548人,小学生为991人。这还是一个总体的比较,如果拿农村的人口进行比较,其差距会更加明显。第二,科技素质低,农民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在农村大范围推广。第三,观念落后,传统的自给自足、因循守旧的观念十分严重,不愿承担风险及接受新生事物。

(三)农村人力资源外流现象严重

由于湘西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活环境不优越,农民生活水平长期比较低下。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纯收入为2837.76元,而湘西州仅为1600.78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56.4%。很多稍有知识和才能的人都不安心于农村本土生活,希望走出大山,纷纷流失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就使本来就较落后的湘西农村更缺乏智力的支撑。

(四)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短缺

在湘西州农村,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和医疗设施不够充分,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和保健需要。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各市、州、县卫生工作人员与床位数,湘西州在各项指标上仅高于张家界市,居倒数第二。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土地面积,湘西州都要高于张家界市,因此实际上人均所享有的医疗卫生设施是不占优势的。在这种条件下,农民患了小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

二、开发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有活力、最宝贵的资源。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比森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源是构成各国财富的基础,资本与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只有人才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组织,并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能动力量。”可见,只有积极开发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湘西州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把人力资源作为发展湘西的第一资源加以战略考虑

1986年以来,农业部对口定点扶持武陵山区的湘西自治州和湖北恩施自治州给予了一些倾斜政策。这一举措虽然在促进湘西州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湘西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同其他地区的发展还是很不相称的,这就需要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期以来,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湘西也不例外,而事实上只有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有效解决农村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谈到人口往往只把它当作负担和“包袱”,而没有看到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不可否认,人口数量的确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我国至今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过大的人口数量,而在于人口质量的低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了发展最快的区域恰恰集中在沿海人口密度最高、人口素质最好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因此,我们既要正视湘西州农村人口压力的现实,更要开发利用好其人力资源。只有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加以战略考虑,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变人口“包袱”为社会财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腾飞。

(二)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湘西州农村人口素质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一项,它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舒尔茨就认为“教育投资的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平等”。教育从两方面影响收入分配:一方面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他的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现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将会影响未来收入分配的状况。因此,大力发展湘西州农村教育,发挥教育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功能,将对湘西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地方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落实到义务教育上来的思想,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农村总体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要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方向,在发展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同

时,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课程,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基础教育的发展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利用国内及周边地区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如鼓励东部省、市地区、县在湘西州的对口区、县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联合办学等。

2.在基础教育得到改进的同时,以现有的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入高等学校的农村孩子,可以充分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上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加速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职业学院的优势,一方面对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对向城镇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最后,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办好高等教育,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函授、业余、夜大等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吉首大学的资源,发挥吉首大学的优势,培育大批自己的人才,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才群体,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积极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在吸引人才去基层、农村创业方面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政策的吸引力不够。这些政策多侧重于“限制”人才外流而较少“吸引”人才内流,这都不利于提高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湘西州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奖励政策,鼓励本地区外出打工学习的人员学成后回家乡服务,既支持他们在家乡的企业工作,也鼓励他们自己创业,用他们学到的先进的技术服务于家乡的经济建设,从而带动周围的乡亲们共同致富。另一方面要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引进一些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急需的专业人才。引进人才是一项相对投入少,见效快的人力资本积累举措,这对人才紧缺的湘西州农村来说尤为重要。当地农民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如项目指导、合作研究等。在利用这些专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当为其配备自己的助手,近距离地学习,为造就农村本土的人才队伍作好准备。

(四)发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增强农民身体素质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范文4

一、基本县情

**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距省会昆明340公里,距州府蒙自67公里,与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紧紧相连,是通往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也是历史上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全县国土面积1906平方公里,辖6乡1镇,76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4个自然村,895个村民小组。县内居住着苗、汉、彝、壮、瑶等17种民族。2006年全县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6%,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是一个典型的集“民族、边疆、山区、贫穷”于一体的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主要做法

构建和谐社会,对于**这样一个贫困县来说,“三农”问题,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全县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为此,**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抓认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思想保障

干部群众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思想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为此,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干部群众中统一对构建和谐社会与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只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扫清社会发展的体制,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稳定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只有发展好了社会才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与加快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只有通过发展,才有可能缓解和逐步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另一方面,解决好发展中的难题,注意协调发展,才能使发展更加顺利、更加可持续、更加符合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为了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改革发展稳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确定了目标,提出了任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使改革发展稳定沿着一条更加健康、和谐的道路向前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经过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十一五发展思路:紧紧抓住昆河高速公路、泛亚铁路东线建设的机遇,依托昆明、河内国内外市场,实施“绿色经济强县、民族文化兴县、生态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努力建成生物药业加工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避暑度假休闲体验胜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抓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基础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和谐社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为促进社会稳定,**开展了建设“平安**”活动。一是化解各种矛盾。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专门组建下访工作组,对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工作中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集中调处,使上访人数明显下降。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社会治安的防控机制等,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止重大案件的发生。三是拓宽民主渠道。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在出台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时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通过抓稳定,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抓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建设和谐社会与继续深化改革并不是矛盾的,前者是目标,后者是手段。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当前的难点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前提条件。也只有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为继续深化改革提供稳定的环境,才能保证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顺利进行。为促进社会更加稳定,**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提高“两基”、“普实”成果。2006年,实现在籍小学生免费上学,享受“二免一补”的中小学生达19746人,免除金额310.56万元,课程改革成效明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出台了《**县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县林业产权流转暂行办法》、《**县木材采伐运输加工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林业配套政策。完成了预定的林改确权外业工作,共确权93.8万亩,占应确权面的87.8%,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林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以医防分离为重点的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效,医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禁毒人民战争和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顺利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推行了“乡财乡用县监管”制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取缔港田车在县城营运行动,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和交通秩序得到了明显改观,城镇面貌得到有效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得到增强。

(四)抓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发展保障和谐,和谐促进发展。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注重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有效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2006年来,通过开展“项目突破”活动,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高的优质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县通过立足本地特色和现有产业基础,坚持实施优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烤烟、生物制药、林产、水电、旅游几个产业,因地制宜,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大力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了一大批主导产业,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产业支撑。2006年,完成烤烟种植6000亩,上缴烟叶13999.79担,实现烟业收入775.34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70.58万元。畜牧业产值达13200万元,经济收入为7560万元。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大力打造百万亩绿色产业。培育大黄藤种苗60万株,推广种植大黄藤387亩、红豆杉1000亩、石斛80亩、八角4200亩、肉桂5854.7亩、竹子5000亩,桤木57202.6亩、杉木5000亩、膏桐2000亩。引进林产品深加工企业6家。建成水电站25座,总装机容量达138870千瓦,年发电量6.3亿千瓦时以上。完成了以中国云南九大连湖休闲度假区为主的生态旅游总规、详规、方案设计、专家咨询和评审工作,并在首届华人运动会上作了新闻,在宁波旅游洽谈会上进行推介。同时,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寻求集团公司开发模式经营,与中信公司签订了旅游资源开发《合作意向书》,中信公司预计投入4-5亿元人民币开发**大围山、滇越铁路人字桥以及九大连湖为主线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把以上产业培植成为支柱产业,经过细化分解,形成了10个大项71个小项目,实行了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组成了5个县级督查组,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季度跟踪督查问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2005年以来,全县共建设新农村示范点94个,涉及农户4856户、20808人,分别占全县农户总数和人口总数的16.7%和13.9%,总投资2170.1万元,其中县级自筹890.1万元,占41%。针对当前农村主要劳力外出务工,村寨脏乱差形象突出、“三清”任务繁重等现状,**县以开展“先教”活动为契机,在全县认真开展了城乡卫生整治活动,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的风气进一步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树立,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农民的精神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如今,全县已完工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农村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农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县签约各类经济合作项目21个,协议引资37512万元,到位资金21942万元;加快了民营经济发展,全县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到3034户,注册资金13535万元,从业人员6374人,上缴税金942万元;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抓发展,使广大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减少了利益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宏观引导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逐步融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逐步提高。

(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林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2%;完成财政总收入565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2元,农民人均吃粮364公斤;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20万元,同比增长10%;完成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58000万元和26940万元。通过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畜牧、烤烟、水电、林果、中药材”五大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以红河阳光、和源、国安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带动力逐步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水利、交通、小城镇及中心村建设投入大、成效明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二)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创造力逐步增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的大事来抓,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一些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得到了化解。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拿出了强有力的领导和超常规的措施抓软环境建设,健全完善了软环境管理运作机制,外来投资额明显增加。在优化创业环境的同时,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突出做好人才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一是创新了人才培育机制。按照人才培育目标与经济发展相统一,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基本思路,加快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努力提高人才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三个结合”:即人才培育与阵地建设、与盘活资源、与继续教育相结合。二是创新了人才引进机制。坚持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改善人才引进环境,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先后引进企业人才、教师、医生368名。三是创新了人才激励机制。做到了政治上关心、经济上关心、生活上关心,较好地营造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四是创新人才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育、成长和引进的政策环境,消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和人才使用的体制,强化了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通道建设。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平与正义切实得到维护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强弱势群体救助入手,全力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逐步缩小社会各阶层间的差距,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落实中央、省州扶持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措施,不断开辟新的就业岗位,认真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巩固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加大社保费征缴力度,扩大职工医疗、失业、养老保险覆盖面。2006年,全县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7人,新增城镇就业219人,通过各种渠道有组织地输出劳务人员10000多人。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兑现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及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提高了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坚持实施“民心工程”,解决了农村12741人和4352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池1700口。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扎实开展了防灾减灾工作。对农村特困群体,除给予一定政府救助外,还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捐赠。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共向特困户捐助各种物资折款90多万元。

(四)各类矛盾不断化解,社会呈现有序安定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积极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在处置上,本着“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的工作原则,坚持做到责任机制、工作举措、法律保障三个到位,使县制药厂职工上访等一批得到较好解决,使一批国企的改制、事业单位改革、公路城市建设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全县社会政治保持了稳定。在工作上,通过强化领导,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督办和专项治理,近几年,全县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基本实现了“群众情况反映在当地,问题解决在当地,人员稳定在当地”的局面。2006年,全县无刑事命案发生。“平安**”建设向纵深推进,“无毒县”成果进一步巩固。县局共受理群众问题仅180件次,比2004年下降31%。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住了二个重点:一是注重动态分析,深化矛盾排查,通过定期对问题分析,排查出矛盾集中点,重点对待,积极下访,及时排查;二是强化责任,落实“五制”。先后落实了首问责任制、回告督查制、重大信息报告制、包保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促进问题处理制度化、规范化。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虽然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体制等深层次因素使然,一些制约社会和谐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亟待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研究解决。

(一)公民收入差距较大

由于农村人口比重居高不下,农村资源人均占有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城乡二元格局仍未打破,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问题在我县突出存在。有钱人有宽大的住房和高档的汽车,银行有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存款,但真正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捐款的很少,而农民群众、低收入家庭、低保家庭等每天都要算计着过日子,生病无力就医问题严峻。2006年,我县城镇职工年人均年收入为3977元,比农民人均纯收入1332元高出2645元,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全县农村仍有6.69万人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处于温饱线。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差距尚有继续扩大之势。

(二)不稳定因素较多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关键阶段,基层维稳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除敌对势力、邪恶势力、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分子的威胁外,在新旧体制交替转换的关键时期,利益的调整、观念的碰撞、政策的偏差,都可能引发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纠纷。这些矛盾和纠纷产生的根源、表现的形式、影响的程度等千差万别,而往往又相互交织、聚集合流,增加了其复杂性和处理难度。二是矛盾冲突的行为手段趋向偏激。现在大部分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提高,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但部分群众只注重用政策法律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却不注重用政策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一些群众向政府反映情况,要求政府解决问题,不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不采取合法手段,而是采取偏激的方式,动不动就集体上访、请愿甚至闹事。三是往往被一些不法势力所操纵。尽管我们当前面对的矛盾和问题较多,但本质上多属人民内部矛盾,处理起来应该说并不复杂。但一些落后势力、不法势力往往利用群众的偏激情绪,制造矛盾、激化矛盾,把一般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个人问题社会化,想借此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四是维稳工作的基层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对集体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大大减弱,加之土地、山林纠纷不断增多且解决难度大。抢劫、盗窃时有发生,特别是入室盗窃、偷牛盗马和摩托车等问题已成为当前群众较为痛恨的社会公害。在城镇,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深入推进,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由企业进入社区,而当前大部分社区组织还没有能力担负起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责任。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城镇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干部维稳责任和能力不强,对矛盾隐患和事件苗头不敏感、不重视、不处置,常常导致矛盾和问题久拖不决、越闹越大,越级上访、群体上访明显增多。

(三)不公平现象明显

突出表现在收入分配不公和城乡公民权利差别过大两个方面。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着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高于中小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垄断行业,如电力、烟草、电信等部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明显高于其它部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同一地区垂直部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高于非垂直部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如国税、地税、银行等部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高于非垂直部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此外,单位内部还存在着分配不公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高级人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其价值得不到较好认同和体现。突出表现在:城乡公民受教育、就业及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相差过远。农民工外出谋生存在着种种歧视,包括市场准入歧视、价格歧视、财富歧视、就业歧视、学历歧视等。农民工正当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如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需要办理计生证等名目繁多的证件,工资拖欠现象依然存在,工伤、医疗等保险不到位,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需要额外交一笔不小的借读费等。

(四)发展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发展较缓慢,存在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困难,贫困面依然很大;经济外向程度低,加快发展缺乏重大项目支撑;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增收后劲不足,全县债务过大,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加之群众素质普遍不高,部分人不能自觉地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和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同时,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太慢,投入严重不足。特别在农村更为突出,农民看病难、看书报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参与文化体育活动难等现象依然存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目前**尚有20%的村收看不到电视节目,25%的村没有通电话。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服务水平差。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上,进一步把经济搞上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县委确定的发展目标任务,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县,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

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协调。**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县内特有的天然气候是农业发展的基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集约化、产业化农业之路,夯实农业基础。县内特有的林业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对林产品进行深加工,改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变原料出口为产品直销,做好“林字文”。县内特有的水利资源是水电发展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水电发展的投入,坚持“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民”的发展思路,唱好“水电戏”。依托县内特有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优化自然和人文环境,全力打造以九大连湖为主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激活旅游经济,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我们要尊重客观的社会与自然发展规律,做好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的协调,确保生态平衡,坚持优化经济、美化环境,全力打造精品**、魅力**、和谐**。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三个文明和谐发展力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物质财富相对宽裕的基础之上,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抓住经济发展,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而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三个文明和谐发展的力度。一是以农业生产为重点,抓紧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特色产业,如:大围山秀峰茶、妃子笑等特色农产品,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二是以生产性投入为重点,狠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是以落实确定项目为重点,狠抓招商筹资工作;四是以深化林改为重点,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五是以激活壮大工业为重点,切实抓好熊胆、大黄藤、红豆杉、铁皮石斛和肉桂等生物药业和以大理石为主的石材矿产资源开发,积极发展新型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六是以和谐社会为重点,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快民族文化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切实坚持各有中心、各有重点,以经济建设促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保经济建设,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发展。

(三)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特别要认真扎实做好关系民生的各项工作。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要巩固“两个确保”成果,逐步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困难,一定要真诚关心,努力加以解决。要始终把抓好安全生产、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以煤矿生产、道路交通安全为重点,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范文5

今天召开的这次全县金融工作座谈会,是县委、政府今年召开的第一次金融专业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通报上级金融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总结分析去年全县的金融工作,并对今年金融工作做出安排。刚才,人行X行长、银监办X主任以及各行社的行长(理事长)分别对20__年的金融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查摆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做好20__年度金融经济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这些意见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剂。近年来,县金融机构始终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努力改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有

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尤其是去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信贷收紧的形势下,全县各金融机构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服务地方发展的关系,注重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努力扩大信贷投放,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加信贷投入,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各项金融指标稳定上升。止20__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44亿元,净增605亿元,增长1989,金融机构信贷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贷款余额达2751亿元,净增146亿元,增长56。较好地满足了农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需求;人险公司、人寿公司也分别完成了各自的目标任务。

二是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全县金融机构信贷工作的“窗口指导”,各家金融机构积极请调并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增加信贷的有效投入,加大了对城乡经济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资金供求矛盾。

三是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积极利用政策,争取到人民银行资金1000万元,减轻了历史包袱,为改善财务状况、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赢得了先机。

上述这些成绩,是在金融、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全县金融系

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金融

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当前金融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金

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在信贷审批和

管理权大幅上收的情况下,部分金融机构对上级行的争取力度不够大,缺乏有效的运作办法

,贷款审准率较低;个别金融机构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贷款增量小;企业参与

信用评级积极性不高,数量少,信用等级低;企业担保能力不足,社会担保体系还有待于进

一步健全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信贷的增长。

这些问题既有体制机制因素造成的,也有我们思想观念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在国家继

续加大改善宏观调控和

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压力下,金融工作愈来愈重要,愈来愈需要改革和创新。今年,金融

业将结束加入WTO的过渡期,同时也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面临更加激烈的国

外竞争,这是挑战,但把握好了,又是发展的机遇。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机

遇意识、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发展理

念,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全县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二、正确把握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经济金融

协调健康发展

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健康发展是金融稳健运行的

基础和保障;金融服务经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哪个

地方金融工作做好了,哪个地方就能占有更多的金融资源,就能在加快发展中赢得先机。这

是各地发展实践的证明,也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同时,金融运行质量最终决定

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化解和防止金融风险的根本也在于当地经济的质量。近年来金融部门

的良性运行和效益提高,既是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全县经济的

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国内外的产业和资本正在加速转移,机遇稍纵即

逝,见机不为,遗憾无穷。我们要牢固树立经济金融同兴共荣理念,高度重视研究抓好

金融工作,合理引导资金流向,聚集更多的资金服务经济建设、促进加快发展。金融部门也

要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就是壮大自我的意识,转变观念,推进改革,挖掘资源,改进服务

,强化监管,通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大做强金融产业。

一要积极加大信贷投入,落实激励政策,努力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发展。当

前,

县域金融信贷业务发展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国家重视“三农”经济、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采取措施改进农村金融弱化问题;另一方面

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断收缩机构,缩小县以下金融业务范围,上收县级银行的贷款发放权。我

县金融机构有自主放贷权力的只有农村信用联社了,县委政府也能体会到银行工作的压

力和困难。但是,面对困难,我们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千方百计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

贡献。

一是金融部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银行与企业是“鱼水”关系,企业

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大力支持,但是也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银行才能发展。金融部门的同

志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信贷工作,更好地支持经济建设。二是要灵活贯

彻执行信贷政策,千方百计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国家信贷调控政策从来不要求一刀切,而是

要求金融部门“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在目前县级银行贷款权力普遍上收的情况下,金融

部门要灵活执行信贷政策,积极主动地向

上级推荐XX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大型项目,争取上级行关注XX经济,支持XX经济,

增加对XX银行和企业项目的授权授信。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积极落实农村金融改革精神,支持好农民增收

、农业稳定和农村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基本生活生产条

件的改善。继续开展好小额信贷发放管理工作,扶持农户扩大生产,增收致富。四是加大

对中小民营经济、服务业、消费业、外向型经济、循环经济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合理把握信贷进度和投向,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和引导产业有特色、发展有后劲的民

营企业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五是加大对XX县支柱行业、骨干和重点企

业的贷款投入。按照县委政府经济发展规划,信贷

资金重点向棉纺、化工、畜牧、蔬菜、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产业倾斜,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

强。六是建立完善金融业正向激励机制。县委政府结合XX实际,研究完善了县金融机

构工作考评办法,兑现落实了对金融部门的奖励措施,细化了今年的指标任务,

严格考核,并提高了对信贷投入增效显著金融单位的物质奖励标准,充分调动起金融部门争

取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七是发挥“窗口指导”效能,引导

资金反哺农村。要组织好农村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人民银行要发挥“窗口指导”

作用,督促县域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到XX,支

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增强融资能力,扩大邮政

储蓄资金的自主适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

二要创新手段,优化金融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公众的金融需求。各金融机构

要把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与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各项金融服务的水平。

一是进一步做好存款组织工作,增强信贷资金实力。金融机构是我县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

主要提供者,金融部门要加大存款的组织力度,确保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同时要

积极配合财税部门稳步推进财、税、库横向联网,提高国库资金的运转和使用效率。搞好

国库监督,促进财税工作增收节支。二是加快支付体系建设,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加强账户

和结算服务工作,满足企业和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三是稳步推

进信贷征信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个人及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征

信服务。四是做好分析预测和调研工作。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

好金融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要加强银企合作。推进银企合作共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

是企业和银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要实现银企合作向纵深发展,需要企业、银行和政府三方共同努

力,合力推进。首先,企业要在策划推荐好的项目和完善内控机制上下功夫。好项目是企业

发展的永续动力。在银企合作过程中,银行的同志普遍反映“高、新”项目太

少,向上级银行推荐争取难度很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尤其是优强企业,要认真研究本行业

的市场需求,策划论证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为金融部门向上级行推荐争取创造条件。有关经济主管部门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企业

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和建设上,企业要与银行主动对接,及

早让金融部门参与项目论证,对签约项目,靠上抓好落实,加快资金到位。同时,企业要进

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等级,以良好的企业形

象赢得金融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其次,银行要在转变经营理念和拓宽金融服务上下功夫。经

营货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各金融机构要强化市场意识,

主动地去了解企业,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对企业推荐的

项目,金融部门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其成长性和上级行授信的可能性,分析项目

存在的问题。同时,要积极做好国家金融政策、金融形势、贷款程序等方面的宣传工作。第

三,政府部门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尤其是经济主管部门要在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策划的同时

,采取多种形式,有效疏通金融部门与经济主体的连接渠道,建立完善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

,在银企之间搭建起一种互信、互利、互助的良好合作关系,促进银企双方坦诚沟通,互惠

双赢,共谋发展,推进银企合作向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拓展。

三、加强社会信用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拓展金融与地方经济合作发展的

新空间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财”。信用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一个

地方市场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高低。而金融生态将是今后一个地区信用环境、投资环境的

重要标志,对商业银行在资金调度、信贷授权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金融生态

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有组织地科学推进。我

们都要更新观念,强化责任,从建设经济强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

认识、来对待,努力打造稳定、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对资金的吸引力

和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健康发展。

一要继续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建设。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创建金融安全区、“诚信XX”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个

别企业仍存在有缺失信用、破坏信用环境的

行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些企业和企业家之所以从成功走到衰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在信用上出了问题。我们要切实认识优化信用环境的极端重要性,把健全社会信

用制度作为关系全县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政府各部门要做信用建

设的表

率,加强自律,依法行政,加强信用宣传教育。企业要牢固树立诚信是企业生存之魂、经营

成败之本的理念,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范,努力成为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金融机构

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服务,遵守承诺,努力把银行、保险业建设成重

诺守信的典范。要认真抓好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争取更多的企业成为信用企业。要继续深入

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信用政府、信用社会、信用企业、信用金融。

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文明诚信典型,对不守信用、影响我县形象的行

为和单位,坚决予以曝光。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力度,严厉打击破坏

金融秩序、骗取银行信贷的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为金融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

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总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努力打造“诚信XX”的良好环境品

牌。

二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规范信用担保行为。信用担保是融通银行

资金的重要手段

。县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和农村各类担保协会的成立,较好地缓解了企业和农户贷

款担保难的问题。但存在出资渠道单一、注册资金较少、担保能力弱、担保成本高、操作程

序复杂等一系列问题,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

此,金融和有关行政部门要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创新思路、创新工

作、创新手段,努力建设完善我县信用担保体系。积极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建立互

助担保基金和互担保

组织;积极支持个体工商户、农民实行联户联保。县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和农村各类担保

协会要努力加强内部管理,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控制担保风险,拓宽融资领域,增强担保

能力,同时要积极与银行部门协商,尽可能地扩张担保倍数,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农户

的担保需求。

三要强化银行内部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

金融风险的联动

性很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发生连锁反应,造成经济波动,威胁社会稳定。因此,各金融

部门都要强化风险意识,进一步完善落实信贷管理责任制,从源头上控制新的不良贷款的发

生。要切实加强员工教育和内部控制,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防范内部案件风险。要积极

推进金融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按照上级要求,稳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金融监管部

门要落实监管责任,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切实加强银行外部监管,完善对危害金

融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预案。要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协调联动机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行政主管部门要全力支持金融部门履行职责,支持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共同担负起维

护金融稳定的责任。

同志们,金融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各级各部门、各金融机构要

紧紧围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团结协作,务实工作,扎实推进全县经济金融工

作,为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增强责任,优化服务,扎实做好20__年度全县金融工作

在充分肯定去年金融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当前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

是一些部门和领导不能充分认识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性不高,不能为

金融机构提供良好宽松的环境;社会信用观念不强,少数单位和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商业银行

和信用社的企业特征,甚至纵容、借机逃废金融债务,致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部分金融机构不能正确认识经济与金融的辩证关系,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致使

信贷投入力度不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等等。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各有关

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找准根源,对症下药,共同努力,尽快加以解决。

(一)认真学习领会全县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发展思路上来

,聚精会神

抓好发展。今年的全县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一五”及

20__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县委政府为20__年制订的目标很科学,各项经济工

作标准和要求也很高。希望大家要认真组织学习全县工作会议精神,把上级金融会议精神

和县委政府的经济工作思路融汇贯通起来,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好金融工作和本单位工作的

目标措施,狠抓落实,抓活金融工作,全力支持XX经济发展。

(二)认清形势,利用优势,创造条件,积极服务于全县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经

济强县。20

05年以来,我国的部分产业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国家加强了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

能过剩产业的项目压缩;同时,国家日益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提高

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关注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20__年中国经济的重点工作。面对大

的宏观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XX在新的形势下所处的位置和优势。

第一,XX经济面临的形势。20__年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位于第

37名,较20__年度前进了两个位次,但是,新

野是一个内陆县,经济总量偏低,GDP总量、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仍

不够高,这说明和其他县市相比我县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过热现象,而且我县也没有国家严

格控制的产能过剩行业,现在我们所论证的项目、上的项目,基本都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待发展产业,所以加快经济发展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这是总体上XX经济所面临的形势

。

第二,全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20__年共引进投

资项目215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38个,

合同引资139亿元,到位资金59亿元,是历年来引资项目最多、引资额最大的一年。20__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棉

纺、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拉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

聚集。一批优势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金融业发展壮大创造

了条件。

第三,我县经济发展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培育壮大菜、牧、棉三个支柱产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加工、

营销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二是工业

结构进一步优化,棉纺织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食品加工、化工、轻工等优势产业不断壮

大,新纺公司进入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0强。三是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规

划建设了白河新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甸铺、歪子、沙堰、王庄四镇进入全市50强镇。四是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台湾康师傅

集团、河南广安集团等知名企业投资XX,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讲这些,一方面在金融专业会议上把全县经济工作情况和县委政府的经济规划、目标任

务向大家通个气;另一方面是把XX的优势列举出来,增强金融部门对我县经济发展的信心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金融部门的同志们要立足金融,关心经济,要看到XX

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并且积极参与到XX经济建设中来,优化信

贷服务,继续造势,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好,利用优势上大项目。经济这个基础工作做好了,

金融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增强责任,落实激励政策,积极加大信贷投入,努力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发

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发挥联席会议作用,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HTF

〗金融生态环境建

设对于经济和金融是一个双赢工作,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改善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为金融

机构开展工作创造宽松的条件,促进金融业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金融生态,优化XX

经济金融投资环境,吸引并获得资金向XX流动,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经过一年多来的

努力,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今年我

们要进一步扩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

一是继续营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氛围。我们要依托人行具体组织此项工作,利用各种传媒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二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要探索

建立金融生态考评机制,政府将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对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工作考核

目标,引导建立起金融生态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窗口会议”制度。继续运

用金

融联席会议、银企洽谈会议等“窗口会议”,通报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沟通政府、银行、企

业三方关系,研究解决金融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各部门落实有关解决措施,促进经

济金融良性互动。四是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制止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全社会都要强化信

用观念,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凡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履行借款合同,按

时还本付息。政府有关部门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大力支持金融机构盘活清收

不良信贷资产。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要营造强硬态势支持债权银行维护债权

安全。五是政府有关部门要

会同人民银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充分尊重各商业银行、信用社的经营自,避免

不正当行政干预。要经常组织召开银企恳谈会、项目推介会,密切银企关系,使金融机构能

自主选择贷款对象。六是要规范执法执纪行为,为金融部门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有关部门不能被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所困扰,借不正当理由对金融机构乱检查、乱摊派

、乱罚款,干扰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同时要严厉打击破坏金融秩序的不法行为,维

护县域金融稳定。

同志们,希望各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能认真落实这次金融座谈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范文6

月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会上,×××代市长、×××副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秋冬季及今后几年的绿化造林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抓好我县的造林绿化工作,同时为加快推进畜牧强县、文明生态村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四会合一,一并召开。刚才,×××同志宣读了《全县—月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进展情况通报》和《县政府关于表彰××年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进行了大会颁奖,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今天这次会议,向辛勤战斗在农业农村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会上,县委、县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县××年秋冬季造林工作安排意见》和《关于××年建设畜牧强县的实施意见》个专件,按照会议安排,这个专件就不再宣读了。请大家按照专件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会儿,县委××书记还要讲重要意见,下面,就这四项工作,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切实增强做好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我们坚持以创建文明生态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狠抓了文明生态村创建、造林绿化、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畜牧强县建设,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合力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具体讲:

(一)建设“绿色魏县”取得扎实进展。一是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万亩,森林覆盖率达,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果品产量达亿公斤,林业产业总产值达亿元,林业已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二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稳步推进。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近千万元,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匹配造林和世行项目造林工程,建成了万亩用材林。以“两路两河两渠”(定魏路、邯大路、漳河、卫河、东风渠、魏大馆排水渠)为骨架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初见成效,主要道路绿化基本完成。三是林果产业初具规模。全县无公害精品鸭梨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桃、杏、葡萄为主的热杂果面积已达万亩。在果品深加工上,新建了邯郸永丰果蔬汁公司,浓缩果汁年加工能力由原来的吨发展到万吨。在木材加工上,已形成多个加工专业村,加工专业户达到家,年加工能力达到万立方米,拉长了林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民增收。四是全民绿化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大批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民义务植树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重点绿地工程树木管护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五是今春植树造林成绩喜人。完成造林万亩,四旁植树万株,绿化道路公里、河渠公里,农田林网万亩,林业育苗万亩,共计植树余万株,对减缓洪涝灾害、改善人居环境、调节气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牧强市的决定》,发挥了我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本着“稳步发展猪、禽生产,大力发展草食性家畜生产,适时发展特养”的原则,积极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发展专业园区和养殖龙头企业,加强畜牧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提升。扎实推进畜禽良繁体系、饲料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促进了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猪、羊、牛、禽、兔饲养量分别达到万头、万只、万头、万只、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亿元,畜牧养殖业已成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今年月份,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上下,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对首批个试点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多方筹资多万元,已完成个村公里的街路硬化,建成沼气池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变,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村和示范户。个试点村“两室”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普遍建立了文体活动室、广播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农民夜校和文明新风栏“四室一校一栏”,丰富了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扎实开展“三进村、四入户、五评选”活动,吸引了万余人参加孝贤媳妇评选,多户参与绿色庭院评选,多户参与学习家庭评选,多人参与社会贤达评选,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政策驱动、服务促动,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加快了沼气池建设步伐。到目前,共投入资金多万元,新建沼气池个,精品村已达到个,示范户多户,新增猪存栏万头,有力促进了全县养殖业大发展。

综观今年以来这四项工作,虽然目前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要求来比,与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来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极个别项目上的问题和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比如沼气池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中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等,极个别乡镇、极个别村行动不大,效果不明显,到年底迎接省、市考核验收差距还很大。这四项工作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在林业生产上,林木管护体制还不健全,个别地方毁坏林木、乱砍乱伐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群众的绿化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在畜牧强县建设中,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辐射带动能力还需加强,标准化生产还需加快,科技含量还比较低。畜禽良繁体系、饲料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文明生态村创建上,进展不平衡,创建标准低,工作方法少、思路窄。四是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上,虽然大部分乡镇完成了年度任务,但整体建设标准不高,达到“一建四改”(建池、改圈、改厕、改厨、改院)的比例还比较低,广大建池户对沼气利用仅停留在照明做饭的初级阶段,综合利用不足。大家知道,这四项工作,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像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不单单是县委、县政府年初承诺的民心工程,而且市里还要单独考核验收,还要全市排队。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认识到能不能圆满地完成这四项工作,事关全县大局、事关魏县形象。在这四项工作上,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努力,完不成、或完不好任务,拉了全县后腿,给魏县抹了黑,对此,我们是要负责任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抓好这四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这四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四项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年底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扭住重点,强力攻坚,迅速掀起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新

做好今年秋冬季的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迅速掀起新,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强力攻坚。具体讲:

(一)关于林业建设工作。加快林业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党的十六大把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我国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林业建设上的具体体现。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林业兴市战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林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加快林业发展的安排部署,今天会上,县委、县政府也制定并下发了专件,明确我县发展林业的思路和目标。因此,我们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以战役推进的思路发展林业。具体工作中,要“确立一个基本思路、实施四大工程、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一个基本思路:即我县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精神的基础上,我县林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两大主题,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和无公害精品鸭梨工程为依托,坚持生态效益优先、产业优化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和用材林,稳定现有精品鸭梨栽培面积,适量发展名特优新品种,深入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林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按照这一基本思路,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到××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林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到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万亩,路河渠基本实现绿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林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到年,全县所有宜林地全部实现绿化,林地面积达到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渠林带化、农林复合化、果品优新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大工程:一是抓好五纵五横绿色屏障建设。以定魏线、蔡回线、拐礼线(南北拐—大严屯)、大牙线、东风渠为五纵,以邯大线、漳河两大堤、魏大馆排水渠、牙回线为五横,根据这一骨架,按照绿色通道的标准进行绿化,建成纵横魏县的绿色屏障。二是抓好生态园林城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依托魏城镇、东代固乡、棘针寨乡现有梨树资源,体现梨乡特色,构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城在园中的生态园林县城。三是抓好三大林木基地建设。以沙口集乡、野胡拐乡、边马乡为重点,建设农田林网样板乡,通过搞好乡村道路、田间路、河渠两旁绿化,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到年全县林网控制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实现林茂粮丰、林丰粮增、农林复合化的绿化新格局;以车往镇、双井镇、双庙乡、野胡拐乡、大磨乡、大辛庄乡为重点,建设工业用材林基地,到年全县工业用材林面积达到万亩以上;以东代固乡、沙口集乡、仕望集乡为重点,建设名优小杂果经济林基地,到年,全县名优小杂果面积达到万亩。四是加快推进林果产业化。大力实施精品启动、名品推动、龙头带动“三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精品鸭梨,搞好鸭梨的出口创汇,加快果品新品种推广,使新品种数量达到个以上,面积达到万亩左右,加大对邯郸永丰果蔬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推进果品产业深加工,带动我县高酸苹果种植,到年全县高酸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

七项重点工作:围绕建设“绿色魏县”,加快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当前要突出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抓好“两路”绿色通道补植。对邯大公路、定魏公路两侧米林带进行补植,完善提高,实现高标准无空档绿化。二是抓好村屯绿化。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抓好村庄绿化,达到村庄园林化、路渠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三是抓好城区和环县城绿化。在环县城路外侧的空地内栽植不少于米宽的林带,县城向外辐射的道路按绿色通道标准全部绿化。县城建成区内,机关要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城区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庭院绿化,创建花园式单位。这里强调县城各街道的树木要实行门前责任制,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和平方米,花园式单位和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四是抓好退耕还林补植和匹配项目建设。去年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块,成活保存率达不到以上的,要在今冬全部完成补植。今冬要充分利用县内所有坑塘地、沙荒地、废弃地,完成万亩退耕还林匹配造林项目。五是抓好“两河”及渠道绿化。漳河两大堤和卫河北大堤要重点搞好绿化补植及更新后的栽植,全部实现无空档绿化;今冬再拍卖绿化渠道公里以上,对民有渠干支渠道及魏大馆排水渠全部进行绿化。六是加快推进林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造林新机制,坚持以民为本、群众要利、政府要绿的基本原则,积极鼓励大户承包造林,提倡拍卖、租赁坑塘、废弃地及河渠等形式进行绿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植树积极性。七是抓好林木管护工作。继续实行树主和专业护林员共同管护林木的方法,明确管护责任,严格兑现奖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树木管护力度,本着“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坚持一手抓栽植,一手抓管护,做到一栽就管,一管到底,认真落实管护措施。各乡镇、村都要成立护林巡逻队,负责本辖区的树木管护,发现、查处本辖区内的毁林案件,并及时上报县林木管护纠察大队。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传力度,把林木管护纳入农村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乡规民约,使林木管护工作深入民心,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总之,要通过进一步明确思路,狠抓四大工程实施和七项重点工作推进,促进全县林业工作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魏县”。

(二)关于加快建设畜牧强县工作。加快建设畜牧强县,是县委、县政府贯彻市委、市政府精神,结合全县实际,今年年初安排部署的一项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全局性重点工作。围绕推进畜牧业布局区域化、养殖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投入多元化、项目工业化和“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实现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目标的跨越。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一是以强龙头、壮基地、建协会为突破,提高畜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在培育壮大绿洲兔业有限公司、亚发良种猪有限公司、宏伟养殖有限公司、天仙肉联厂等养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按照“扶持壮大一批、嫁接整合一批、开放引进一批、加快发展一批”的思路,围绕特色养殖培育一批名牌效应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快培育优良畜牧业生产基地,在漳南、漳北建成—个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大型生产基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分户喂养的“四统一分”发展模式,加快养殖小区和园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逐步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畜牧养殖新格局,拉动全县畜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组织、群众自愿、基地带动,加快建立养猪、养鸡、养羊、养兔四大专业协会,进一步完善养牛协会,促进企业与农户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存体,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以高标准、严规范、提质量为重点,推进畜牧标准化生产。县畜牧局要加快建立县级畜禽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检验体系,尽快筹建县级质检站,加快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禽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建设,确保早日投入使用。要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标准化和技术规程要求,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规划建设县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要改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先进的养殖模式,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搞好沼气综合技术利用及无公害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指导农户按照无公害标准积极推广生态养猪新模式,加快畜牧标准化进程。三是以强基础、严职能、优服务为目标,加快建设三大体系。①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绿洲兔业有限公司、亚发良种猪有限公司、宏伟养殖有限公司等良种繁育企业作用,加快建立完善畜禽品种改良体系,辐射带动周边乡村优种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引导和帮助宏伟养殖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与安柏生物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继续实施胚胎移植工程,拉动全县优种奶牛业的发展。同时,要积极筹建畜禽品种改良站点,实施人工授精,普及冷配技术,改良本地品种,全面提高优种覆盖率。②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依法防疫、科学防疫、群防群控、强化保障,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户四级防疫网络,加快建设和完善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站,圆满完成个乡镇兽医站建设,切实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快速扑灭等制度。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计划免疫,确保长年无大疫。特别是对防治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工作,要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③加快饲料安全体系建设。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大力推广饲粮兼用型玉米,搞好玉米秸秆青贮、干贮、微贮,进一步提高秸秆过腹还田率。同时,要充分利用村边闲散地、撂荒地等种植牧草。要建立县级饲料质量检验机构,加强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全县饲料市场质量安全。以此,加快建设畜牧强县进程。

(三)关于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革除农村陋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一项创举性工作,一项统揽农村全局的工作,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对此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已列入了市对县专项考核目标。我县首批确定的个试点村,今年是必须完成的。为此,各乡镇、村,各驻村工作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对后两个月的创建工作,县创建办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指导、督导、落实力度,切实发挥牵总作用,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明确责任,严明任务,再掀创建工作新。具体要紧紧盯住四项工作:一是加快村庄绿化。各乡镇、村特别是今年确定的个试点村,要充分利用冬闲季节对村庄进行全方位绿化,在街道两旁植树,有条件的村要种上花草,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绿化庭院,种植花草树木。要合理利用村旁闲置空地,培植速生丰产林,营造环村林带,形成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环境。会后,市政局要结合这次会议的精神,拿出县城各主要街道树木绿化的方案,加大对树木管护力度,建立树木管理责任制,切实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二是加快街道硬化。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住有效时间,多方筹措资金,加快街道硬化步伐,年内个试点村街道要按要求全部完成任务。同时,全县其它村庄,未硬化的胡同也要进行逐步硬化,有条件的可采用水泥面硬化,条件不必备的可以采用垫钢渣、砖铺等各种方式一起上,切实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三是深入开展“三四五”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采取命名表彰、典型宣传、事迹报告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鞭鞑歪风,淳化民风,在全县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采取农民夜校培训、宣传明白纸、现身说法、文艺宣传等形式,认真开展法制、美德、科技、卫生入户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力保障。

(四)关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工作。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既是一项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上联养殖,下联果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又是一项连续两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民谋利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今天会上,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作为当前一项农业重点工作单独提出来,专门讲一下,不仅因为它是朝阳产业、环保能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主要的它还是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省、市年底必考的项目,到年底,省、市要一个一个地验收。因此,这项工作弄虚作假不得,是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完成的。各乡村领导必须打消年底凑数的思想,要坚持高数量、高质量地完成、完好。在工作中,要克服“三重三轻”。一要克服重行政推动轻示范带动。在推进和加快沼气池建设中,要坚持以行政推动为主转变到以示范带动为主上来,在整版权所有体推进的同时,重点抓好精品村、示范户建设。村干部要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率先走在群众前头。要通过组织群众到搞得好的乡村进行实地参观,使广大群众直观地感受和了解这项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使群众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上来。二要克服重建设轻服务。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是基础,服务是关键。为此,各乡镇村特别是县农业局新能源办要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上门指导,搞好跟踪服务。县农业局、农发行等单位要加大资金支持。以此,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单纯利用沼气池用来照明做饭只是低水平的利用,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效益。目前,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数据,大部分乡镇虽然已完成了年度任务,但在“一建四改”上做的还不完善,还需狠下功夫,提高建设质量,提升综合效益。为此,各乡镇村、各有关部门要在“一建四改”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提高,积极引导群众做好“一建四改”工作,坚持高标准施工,高效率利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做好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种植业、养殖业,实现变废为宝,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富工程建设。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各项目标

冬闲季节已经到来,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目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合理摆布力量,强化舆论宣传,严格督导检查。

一要合理摆布,全面推进。植树造林、畜牧强县、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四项重点,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安排部署,合理摆布力量,明确任务,压死责任,紧盯死守,确保完成。要对照年初目标,查找工作不足,研究对策措施,加快工作进度。特别是植树造林、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时间很紧迫,要抓住上冻前这一个多月的有限时间,争分夺秒,加快进度,大干快上,推动各项工作快速进展。

二要协调联动,合力攻坚。今天会议部署的这四项工作,涉及面广,牵涉各级各部门,任务都很繁重,完不成年度目标,有的会影响到年底在全市的考核排位,有的会影响明年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此,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工作力量,确保精力投入到位。各乡镇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充实精干人员,增强工作力量。县林业局、畜牧局、文明生态村创建办、农业局要加大技术指导力量,深入乡镇,深入农村,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县交通局、水利局要按照《植树造林安排意见》,加大对道路、渠道两旁的绿化,该补植的补植,该新植的新植。县扶贫办、农开办、农业局等单位要加大资金争跑力度,寻求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向农村农业上倾斜。县农发行要继续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千方百计为农村植树造林、沼气池建设提供小额信贷。以此,形成全县上下齐动员、克难攻坚奋力干的强大合力。

三要强化宣传,浓厚氛围。对这四项工作,农民群众是主体、是关键。只有把农民群众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才能推动工作快速进展,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目标。为此,县新闻宣传单位要加大对这几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电视台、电台开辟专栏,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畜牧强县以及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各乡镇、村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宣传载体,进行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到这几项工作中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要深入督查,严格奖惩。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任务,会后,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要强化督查,县林业局、畜牧局、文明生态村创建办、农业局要搞好配合,加大对这四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要分别制定详细具体的督查方案,做到真督实查。对工作中进展快、效果好的乡镇和单位通报表扬;对无明显进展、又不加以改进的乡镇和单位提出批评,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电视曝光,通报全县。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县委、县政府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该做出严肃处理的做出严肃处理,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迁就,以此,确保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年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