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安全管理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安全管理规范范文1
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成了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管理也成为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伴随在业务功能中的信息管理的目标总是与该业务功能的目标相一致并提供支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将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的市场、分销、制造和采购活动联系起来,以实现物流与客户服务的高水平和低成本,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供应链中信息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管理和控制供应链中信息流及信息流程的各个环节,为供应链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及深入开发供应链信息资源的价值,以保证供应链目标的实现和获得额外的信息资源效益。
在供应链中,各企业是一种协议合作关系,并不是互相持股关系,每个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和风险防范的考虑,都不可能交流企业的所有甚至是大部分信息。分析和把握信息的内容构成,是管理信息的前提,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从供应链环节的角度。首先是原材料采购信息,这主要包括供应商基本情况,供应商供货及产品类型、价格情况,物料需求计划,物料订购与定单信息等。其次是生产信息,包括生产的产品类型、数量,在哪里生产,怎样生产,生产进度的安排,生产工艺技术,生产成本,物料需求清单等信息。再次是分销和配送信息,包括分销商的销售计划、库存状况,物流运送的途径、成本,配送的网络规划等信息。最后是顾客需求与订购信息。顾客的需求信息可以从顾客的主动表达如顾客直接当面表述、顾客打电话到营销中心、顾客通过网络递交等来获得,企业也可以通过主动搜集如市场调查、购买等获取。现实的销售通过顾客的订购来体现,哪些顾客购买什么货物,在哪里购买,数量多少,价格高低等是这方面的主要信息。二是从供应链流程的推/拉法分析的角度来划分。依据对顾客需求的执行顺序的不同,供应链上的所有流程可以分为两类,即推动流程和拉动流程。在拉动流程中,需求是已知的、确定的,也就是说它是对顾客实际需求的反应;而在推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未知的,因此必须进行预测,也就是说,它是依据预测进行的,而不是对顾客实际需求的反应。例如,在戴尔公司,PC机组装线的起点就代表推/拉边界,在组装过程中和此后的所有流程中,也就是生产和销售环节是由顾客的需求来启动的。然而,公司并不依据顾客订单来确定原料采购,而是预测顾客需求,并据此补充库存。三是从供应链层次结构的角度划分,包括四个层次:供应链级信息、企业级信息、工作组级信息和个人级信息。
二、供应链中信息的特征
包括以下几点:1.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只有真实准确地描述供应链状况的信息,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由于供应链中的信息来源多样,信息量大且覆盖范围广,有时很难保证所有信息都百分之百的正确,但要求所得到的信息描述的事实至少没有方向性的错误。2.信息必须能及时获取和利用。有时,虽然信息本身是真实正确的,但没有及时地收集、加工、利用,而信息描述的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降低甚至失去了信息的价值。3.信息的完整性。供应链中的信息应该是所有与供应链管理和决策有关的信息,同时又舍去了那些无关或无用的信息的集合。4.信息的不完全性。客观事实的信息总是不可能全部得到,一方面是由于人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是考虑信息获取成本,因此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追求得到供应链的所有信息。5.信息量大面广。供应链组成复杂,活动和环节多;同时供应链中的信息覆盖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等所有环节以及客户,造成信息量大面广。6.信息应该共享。通过共享能有效减少牛鞭效应,实现供应链无缝连接,使其有效性最高。但各个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和风险防范等因素考虑,可能不愿将自己的信息完全共享,这使得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7.信息处理难度大。供应链信息处理的难度不仅因为信息来源不同和信息量大面广,而且由于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只是协议合作关系,他们所关注的重点和追求的目标不同,并且这些目标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因而所传递的信息对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差异很大。
三、供应链中的信息管理模式
1.企业级分散式信息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内部,信息可以采用分散管理的方式,也就是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和职能进行相应的信息管理,信息在部门之间传递,由部门决定信息传递的方向和内容。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每个部门对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使用,对信息的流向和内容都有决定权,能灵活掌握信息需求及信息的传播时间、地点和方式;但是,企业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的流向和内容,缺乏宏观调控能力,从而导致信息管理的混乱无序,信息管理和利用效率都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管理失控。所以,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在工作组级信息和个人级信息的管理。
2.企业级集中式信息管理模式。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信息管理和利用效率,实现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开发信息资源,企业通常会建立一个中心数据库和成立信息管理中心。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各种应用信息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在技术层面上,都要建立一个中心数据库,对组织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的存储和管理,这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维护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成立一个专门信息管理机构来负责信息和信息系统的管理。此时,信息的存储、加工、传递都由这一部门来负责,并且控制信息流的流向和内容。这种方式使信息的流动缺乏灵活性。通常企业数据是集中在数据库中管理的,对信息管理都不会单纯采用分散式管理或集中式管理,而是两种方式的结合。一般作业级信息和部分战术级信息采用分散管理,还有部分战术级信息和战略级信息会采用由信息中心集中管理方式。
3.供应链级分散式信息管理模式。信息在供应链中的各企业的各部门之间传递,由部门决定信息的内容和流向,信息的管理处于一种自发的分散的状态。在这种方式下,企业难以控制内部信息,容易泄露机密信息而造成风险,同时,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一致性也差,难以形成有效一致的供应链信息流,从而供应链效率低下。这一方式主要存在于供应链的初始形成阶段和随机性的不稳定供应链系统中。
4.两级综合协调信息管理模式。由于各企业一般采用信息集中管理方式,各部门都是与该企业信息中心进行信息传递。企业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信息传递主要由信息中心负责控制,部门也可以直接访问其他企业信息中心,比如查询产品信息,同时为保证整个供应链中信息的一直性和完整性,通常由核心企业的信息中心负责整个供应链信息流管理,即充当供应链信息交换中心角色,由它控制上下游的信息传递(如图1)。图中甲、乙、丙为三个企业,甲为核心企业,A、B、C分别为甲、乙、丙的部门,单向箭头表示信息流,双向箭头表示信息流及其控制。
该信息管理模式特点有:(1)具有一定的分散管理的灵活性,信息能够比较及时地沟通,同时又具有集中管理的宏观协调能力,信息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了信息的一致性和共享性,形成完整协调的供应链信息流,使供应链管理效率得以显著提高。(2)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群体决策机制,物流、信息流应同步处理并且能够顺畅、快捷的流动。这一信息管理方式,能使人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的方式获得信息和物质,从而保证了供应链的效率。(3)核心企业承担了较多的信息管理工作,付出了更多的成本,而且,核心企业可能出于自私利益的考虑和信息管理技术和能力的不足,使供应链信息风险增加。
5.供应链级集成式信息管理模式。在供应链之外建立一个独立信息集成中心(如图2),该中心能够进行信息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和维护。供应链中各节点以及物流公司的主要信息包括需求、预测、计划、供应、销售、库存、运输等都集中在这个中心,形成共享信息源。在这种模式下,各节点之间不必也不能直接传递信息,而是通过高速通信通道与信息集成中心建立实时连接来访问或递交有关信息,从而实现所有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实时共享。该模式优势:一是能够实现供应链中信息的实时共享。这不但能克服由于信息的层层传递而产生的“牛鞭效应”,还能使新的变化信息迅速传递到各节点,各节点能作出同步反应,提高了供应链的环境适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二是提供了一个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的场所。供应链中的决策是群体决策,信息的实时充分交流保证了这种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协调能力。三是信息集成中心独立于供应链之外,不受节点企业的控制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影响,这保证了信息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供应链信息风险。四是这种模式增强了供应链及企业的开放性和动态性。随着环境的变化,供应链要不断地进行调整,而这种模式下,信息集成中心是供应链的核心联结点,企业进入或退出供应链,只要建立或撤消与该中心的通信通道,同时,企业能够很容易地成为多个供应链的成员。五是这种模式能够方便地实现信息管理外包,提高管理效率。
信息集成中心可由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来管理,也可以委托第三方ASP来进行管理。由ASP进行管理有利于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提高信息管理的技术适应性,使企业专注于其核心能力,所以通常更加有效。
四、供应链中信息管理平台构建
1.建立供应链信息管理技术平台。信息管理技术平台是信息管理的物质保证,没有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先进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平台,信息管理便没有效率,难以产生效果甚至成为供应链发展和管理的“制肘”。首先,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融合人的现代思维与管理方法,能对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并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它一般具有数据处理、预测、计划、控制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网络系统,使得企业中的数据实现了一致性和共享性以及快捷的传递。企业通过构建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深度和广度,实现管理信息化,能极大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其次,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信息技术集成体系。利用Internet作为信息共享平台,供应链企业可以通过高速数据专用线连接到Internet骨干网中,通过路由器与自己的Intranet相连,再由Intranet内主机或服务器为其内部各部门提供存取服务。供应链企业间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和Intranet建立三个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一是外部信息交换系统。企业首先建立一个Web服务器,通过Internet一方面完成对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分销商、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二是内部信息交换系统。企业的Intranet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企业的事务处理、信息共享和协同计算都建立在Intranet之上,企业与外部交换信息也是以Intranet组织的信息为基础,而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企业的基础数据和业务处理数据,应用服务器将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连接起来并完成两者的数据交换。三是集成的信息系统。通过In-ternet“标准化”技术,将供应链各企业及企业各部门信息系统的结构、通信协议和文件标准等环节进行统一,使企业内外部信息环境集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整体。这样,在基于In-ternet/Intranet实现信息环境的组织与集成以后,供应链企业之间也就形成了一个集成网络结构。
2.建立一套有效的供应链信息协同管理机制。要保证供应链有效运行,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并且共享是基础,但这些信息量大面广、难以处理,分布在供应链各节点以及链外环境中。(1)建立公平互利信用机制和双赢合作关系。链内企业在实力、规模上虽然不平衡,但之所以相互合作,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竞争力增强。公平互利是供应链存在的基础,每个企业都要随时了解合作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起良好信用机制和合作氛围,使各成员利益目标协调起来,能够有效减少信息管理障碍。(2)建立信息协同管理相关制度。可由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或第三方ASP出面制定供应链中各企业必须遵循的信息管理规范,比如及时准确传递信息,数据库访问权限分配,数据安全管理规范等制度。此外,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也应制定相应政策及管理制度,如建立公平的信息认证机制,信息安全保护立法,规范信息市场信息交易等。(3)建立信息管理激励机制。比如有效公平的利益分配,设计规范化的购销合同,对积极提供信息的合作商给予价格优惠等。
参考文献:
[1]施先亮,李伊松.供应链管理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昭凤.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张红,郭晓莹,徐学军.供应链管理演进过程中信息流传递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
[4]谢斌,卢震,黄小原.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杜荣保.电子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问题探析[J].市场论坛,2005,(7).
[6]李国良.基于第三方信息流管理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7]刘建峰,钟胜.供应链中的信息风险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4,(10).
[8]张金城.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供应链安全管理规范范文2
关键词:官方标准;私营标准;食品贸易;SPS协议;EurepGAP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爆发,迫使各国政府加强国内的食品安全管理并提高进口产品的卫生检疫措施,以控制食品安全和保证动植物健康,重塑消费者的信心。与此同时,一些私营企业和社会团体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亦制定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控制。为了防止各国的SPS(Sanitaryand Phytosanitary,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演化为贸易壁垒,乌拉圭回合于1994年通过了SPS协议,用以规范各国食品、农产品贸易中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的使用,从而使成员的官方标准进入规范化进程。遗憾的是,私营标准(Private Standard)目前仍是不受国际规则约束的灰色区域,而且随着私营标准的增多和影响增大,其对食品、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愈来愈大。私营标准范围广泛,且85%私营标准比官方标准严格(OECD,2006),这对发展中国家食品农产品出口带来严峻挑战。私营标准因而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和SPS委员会的关注焦点。中国作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食品农产品出口不但受阻于发达国家严格苛刻的官方标准,而且不断遭遇名义上自愿但事实上强制的私营标准的制约(如EurepGAP、BRC是果品蔬菜出口欧盟市场必须遵从的私营标准)。可见,对发达国家官方标准和私营标准的研究已成为中国食品农产品贸易不可回避的课题。然而,国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欠缺,对私营标准的研究则刚刚起步。本文通过对官方标准和私营标准发展趋势及其与WTO规则间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和政府应对国外的官方标准和私营标准,扩大中国优势农产品出口提供理论依据。
一、官方标准与SPS协议
(一) 官方标准及发展趋势食品安全的官方标准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法规、标准、加工和生产方法、检测、检验、出证和批准程序、检疫处理、统计、取样和风险评估方法以及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包装和标签要求,对国境内的上市产品(包括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进行准人限制,以达到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政府采纳的国际标准也属于官方标准的范畴。官方标准是强制执行的准则,政府机关通过检验、检疫等手段督促所有上市产品满足政府官方标准的要求,否则产品将被退市,生产商和销售商遭受处罚。
目前,发达国家的官方标准,呈现出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不断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如欧盟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提倡“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理念,要求食品生产标准化、过程透明化、产品追溯化,是对整个食品供应链控制最严厉的法规。2.不断延伸标准的控制范围和提高控制水平。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号称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药残禁用和控制标准,涵盖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检测项目也增至54782个,仅“暂定标准”一项就涉及到734种农业化学品、51392个限量标准、264种食品、农产品,分别是过去全部规定的2.8倍、5.6倍和1.4倍。3.对食品生产过程和出口企业进行严格管制。美国、日本和欧盟、韩国都实行食品出口企业注册认证制度,出口企业的原料、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都必须严格符合卫生检验规则,生产过程必须实行HACCP管理,更为严厉的是,进口国还派专家实地检验认可,之后产品方可出口。4.不断优化检验方法和提高检验精度。2005年起日本将鳗鱼的检测方法,从检测显性孔雀石绿含量调整为检测隐形隐性孔雀石绿含量,检出率从5ppb提高到2ppb。欧盟、日本将茶叶药残的检测方法从汤茶法改为干茶法,检出精度成10倍提高。5.延长产品的通关时间。2008年9月起,韩国将所有养殖水产品的检测周期由原来的4天延长N8天,大大增加了仓储等管理成本及鲜活产品的质量安全成本。
(二) 官方标准与8P8协议在国际贸易中,为保证各国食品安全的官方标准的规范使用,乌拉圭回合通过了《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SPS协议是WTO框架下规范成员动植物检疫措施和国际贸易行为的游戏规则(董银果,2009)。SPS协议保证了各国采用法规标准等手段控制食品安全的权利,同时对各国的SPS措施制定提出了规范性要求:1.必须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即采纳国际标准(即国际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国际动物协会OIE制定的动物卫生标准和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制定的植物健康标准)或者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另外,如存在科学依据,成员还可使用比国际标准更为严格的SPS措施;2.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向WTO/SPS委员会和其他成员通报新颁布的SPS措施或对原有措施的修改,并留出适当时间供其他国家咨询和评估;3.实行等效一致原则。出口成员对出口产品采取的SPS措施,尽管不同于进口成员采取的措施,或者不同于生产同一产品的其他成员的措施,但客观上达到了进口成员适当的或同一的动植物卫生保护水平(ALOP),进口成员就应当接受这种措施(等效认可);4.必须对贸易影响最小化。在达到相同控制风险水平的情况下,各国应选择对贸易影响最小的SPS措施;5.实行区域化原则。成员对于风险应遵从区域划分的原则,不应因某成员境内的局部区域发生风险,而对整个国家的产品实行禁运。6.发展中国家区别对待原则。明确了发达国家应帮助、援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国内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控制水平。以上原则和规定确保各成员选择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和实施适当的保护水平,努力实现各国官方标准确是科学依据支撑下为保护消费者和动植物群体安全所必须的水平,从而对贸易的负面影响最小化。SPS协议是目前规范食品安全措施最具权威的协议,极大地促进和影响着食品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私营标准与SPS协议
(一) 私营标准及发展趋势“Private Standard'’(私营标准)又称“Private Voluntary Standard,缩写PVS”、“Private Food Standard”或“Private FoodSchemes”等等,指非政府机构设立的,用于规范商业团体内部产品质量,满足自身品质需求的自愿性标准、认证和措施。私营标准与官方标准或者国家标准是相对而言的。私营标准主要是在疯牛病、口
蹄疫、二恶英等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爆发后,个体企业、全国性联合体及国际联合体等非政府机构为应对食品安全危机所作的努力,其目的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目前全球共有400多个私营标准,而欧盟的私营标准占了绝大多数,其体系多样,制定目标和关注范围各不相同,主要关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社会责任和动物福利等方面(董银果,2010)。WTO/SPS委员会指出,目前食品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私营标准有10多个,按其制定者不同可以分为个体企业、国家框架和国际框架下的私营标准(董银果,2010)。
一般而言,私营标准发达的地区,官方标准也比较发达。这是因为私营标准起初是为了弥补官方标准的不足,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和增强竞争力,后若被政府机构接受,即演化为官方标准,如HACCP。从私营标准与官方标准的这一关系来看,绝大多数的私营标准要比官方标准严格。OECD对零售商的调查问卷显示(表1),85%私营标准高于政府的官方标准。英国的BRC标准与欧盟的食品安全法律相比,更是有许多方面超越了法律的基本要求,单是关于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上就有十几种要求超过了法律的基本条例,另外在工厂环境标准、产品控制和质量控制方面也有一定的补充和超越(表2)。又如英国农药行动组织(PAN UK)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当某种植物保护产品未被授权在某种商品上使用或没有数据能够表明其残留对消费者健康无损害,则在这种商品中的残留不得超过0.01mg/kg,在实际操作中就意味着限量为零。另外,私营标准超越了食品安全的限制,其主要关注点是过程和生产方法(Process or Production methods,PPM),包含的范围广泛,如HACCP、动物福利、有机物、转基因、追溯性、环境影响、劳工标准等方面。
从私营标准的发展来看,呈现出广泛严格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私营标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复杂。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安全以及生产过程等提出更多关注,而供应商为保持市场份额甚至进一步扩大顾客群,也需要产品更加具有竞争优势,同时政府对食品生产的监管力度也逐渐增强,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私营标准的严格和复杂;2.私营标准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如欧洲的禽肉产业涉及的私营标准就有四种,即荷兰的IKB(Integrate Keten Beheersing)、英国的ABM(Assured British Meat)、比利时的Certus和德国的Q&S(Qualitat and SicherhEit),但在供应链不同阶段覆盖面有所不同,这些标准大幅抬高了进口农产品的门槛。3.私营标准管理体系的方法是监测评价全过程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而不是终端产品的技术表现。比如全球食品安全行动(GlobalFood Safety Initiative)和EurepGAP对供应链的生产环境、过程和加工方法提出诸多要求;4.执行具有事实的强制性。虽然许多私营标准在形式上是自愿的,但是在实施执行中却具有强制性。如EurepGAP是自愿性标准,目前成员已遍及欧洲12国的30家大额(Grace L.,2006),不符合的供应商被排斥在市场之外。私营标准还具有先入为主的特性,谁首先制定标准,谁就可以控制市场供应链,引领国际贸易的发展,排挤圈外企业。
(二) 私营标准与SPS协议私营标准在食品国际贸易中正呈现出扩大化使用的趋势。它不仅作为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标准,也逐渐成为影响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产业供应链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因而,有人认为私营标准将成为管理世界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的最主要形式,而WTO将会成为第二权威,甚至是不相关的管理权威(Henson,2005)。目前来看,私营标准与WTO管理食品国际贸易的SPS协议还存在一定冲突。
1. 是否受SPS协议约束尚不确定。2005年7月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在WTO/SPS委员会上指出,其出口到英国超市的香蕉遭到私营标准EurepGAP的严格限制,使小生产者遭受经济损失;牙买加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对此表示担忧。于是SPS委员会介入调查是否能够约束EurepGAP。SPS协议13条关于SPS的管辖范围是“各国中央政府机构、地方政府机构以及非政府实体”。也就是说,如果EurepGAP被认定是该规定里的非政府机构,那么SPS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就有权利对其所引起的贸易纠纷进行干预和解决,但“非政府机构”在SPS协议里并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义;《TBT协议》把“非政府机构”界定为“中央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机构以外的机构,包括有执行技术法规的法定权力的非政府机构”。Lee(2006)认为,“非政府实体”并不是单个的经济运营者,而属于私营实体,他们受政府委托具有特定的任务,且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然而,EurepGAP作为一个自愿性标准,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也没有政府委托,与《TBT协议》中的定义并不相符。因此,WTO协议管辖下的欧盟委员会对此没有任何裁判权利,这就使私营标准游离在国际规则之外。
2. 与“科学依据”和“透明度”原则存在冲突。科学依据是SPS协议的首要原则,而私营标准型零售商,并控制了欧洲新鲜农产品87%的市场份却违背了这一原则。私营标准,尤其是出于特定商业目的的私营标准是为了增强竞争力,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而设立的,一般不受政府的科学审查,也不必做科学的风险评估。只有它们要演化为官方标准时,才必须满足科学依据的要求。宁波检验检疫局在调查中发现,为满足私营标准的要求,有的企业需定期将原料、样品等空运到客户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合格后产品方可出口,有的客户对生产加工环境特别重视,每年要组织验厂,有的甚至达15次之多,而这些都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
SPS协定规定各成员应确保所有动植物卫生检疫法规及时公布。除紧急情况外,应允许在SPS措施公布和生效之间有合理的时间间隔,以便让出口成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产品和生产方法,以适应进口成员的要求。然而,以商业计划为目的的私营标准通常是为满足商业团体及消费者需求而建立的,为使产品更具吸引力,检验过程不透明且一般不公布产品检验的具体细节,这给供应链上的外国生产者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小生产者往往被挤出市场。Dolan and Humphrey(2000)研究了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的农产品出口英国四大超市情况发现,1992年肯尼亚将近75%的水果蔬菜出口由小生产者提供,到1998年则降到不足18%。
3. 等效性原则的不同理解与运用。SPS协议提倡成员达到相同保护目的的不同措施之间的等效认可。然而,私营标准对等效性却有不同规定,EurepGAP、BRC等私营标准对于等效性的要求远比官方标准严厉。例如欧盟官方标准遵从WTO/SPS协定中的风险结果等效性(equivalence of riskoutcome),强调的是结果的等效概念(戚亚梅,2009),也就是说,出口成员只要能证明自己的最终产品达到进口成员设定的官方控制水平,即使生产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措施并不相同,欧盟也会要求成员遵循等效性原则接受出口成员的产品。但是,EurepGAP等私营标准遵从生产过程的认证(即Process or production methods,PPM),要求产品从生产环境、原料、加工过程到最终产品都必须满足认证要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官方标准和私营标准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官方标准和私营标准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关系,分析了WTO/SPS协议对官方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而从管辖范围、科学依据、透明度和等效性等方面分析了私营标准与SPS协议的冲突之处。本文认为,发达国家的官方标准和私营标准均越来越严格,私营食品标准比官方标准更为广泛、更为严格。私营标准尚游离在SPS协议约束之外,而其在科学依据、透明度、等效性等方面都违背了SPS协议的原则。
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这些地区不仅是世界上官方标准最严格的地区,而且是私营标准最发达的地区。这对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以为,目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政府部门,一是加强我国的标准化建设,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学术团体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二是建立权威的信息系统,通报主要贸易国官方标准和私营标准的发展趋势,形成预警机制,为行业协会和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和相应的技术支持;三是成立机构专门研究我国贸易伙伴的官方标准和私营标准,特别是研究我国企业遵从的成本和收益,为企业提供指导;四是将企业外贸中遭遇官方标准和私营标准状况通过特别贸易关注反映给WTO相关机构,通过磋商和对话解决贸易争端。
行业协会,一方面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应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国外的官方标准与私营标准,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和检验检测等帮助,将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困难反馈给政府;另一方面应积极建立和推进行业标准的发展,用私营标准保护中国的食品安全,且为官方标准的设立提供前提和依据。
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市场需求,应尽快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做到“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另一方面企业应多与政府部门和协会交流,将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和要求反映出来,这样有助于在更广泛的贸易平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同时可以得到政府部门的帮助。
参考文献:
供应链安全管理规范范文3
北京鑫创佳业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创佳业)是专注于物联网行业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开发和技术推广的系统集成商,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双软认证企业及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企业。鑫创佳业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年轻、实干,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各地拥有8家分公司及办事处,员工200余人。
鑫创佳业获得软件著作权18项,专利权2项,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iecanNetweaver集成平台系统,该系统是在原电子监管码赋码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行业质量管理规范(GMP/ISO)要求,为食品,药品、乳制品、农资以及装备制造业提供全流程质量安全可视化管理,帮助企业构建产品质量电子档案,降低产品责任风险,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信息解决方案。目前,该企业可为生产型企业及流通型企业提品质量追溯、防伪防窜货、供应链执行、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医疗、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应用解决方案及物联网SaaS服务。虽然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我国才刚刚开始,但截至目前,鑫创佳业已经为1000多家客户的4000多条生产线提供了产品质量追溯应用解决方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我们通过鑫创佳业在各个行业的经典案例来详细了解下该公司产品在追溯中的作用及为食品行业所做的贡献。
乳制品行业
康维多(Primavita)是荷兰著名乳品企业Triscom BV旗下知名婴幼儿奶粉品牌,在荷兰享有“优质婴幼儿基础阶段奶粉”的优秀口碑,是荷兰地区销售最好的婴幼儿奶粉之一,于2004年获得荷兰婴儿食品消费者信任品牌荣誉证书。
为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广泛挖掘中国市场,康维多公司十分注重产品质量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的全过程追溯,尤其注重客户服务,通过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个性化的追踪服务,同时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让用户亲身体验来自于荷兰蓝天白云下的标准化牧场、牛群,让用户亲身感受来自于荷兰纯天然奶源的优良品质。
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离不开对企业各方面经营信息的掌握和分析。供应链执行系统通过对执行现场的数据采集和系统分析,通过商务智能和数据挖掘,为企业进、销、存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鑫创佳业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二维码方式对单个产品赋予身份证,实现一件一码,对产品的生产仓储、分销、物流运输、市场巡检及消费等环节进行全程追溯,为企业构建产品电子质量档案,帮助企业实现电子监管,防伪防窜等多项集成应用,同时为供应链执行层面提供人,财、物的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可视化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鑫创佳业销售团队和北京康维多奶粉市场部负责人经过多次需求分析、论证、总结,在鑫创佳业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成功应用于康维多奶粉项目,帮助企业全面提升品牌和市场形象,同时也标志着鑫创佳业在制药行业之后,成功进入中国食品乳制品行业的标志性项目,并将继续在食品乳制品行业扮演重要角色,为推动中国食品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农产品行业
陕西铜川,被誉为“苹果之乡”,地处沟壑纵横,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有着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自然条件优越,由于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降水适宜,分布较均匀;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环境无污染,病虫害危害轻,为生产优质苹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出产的苹果,具有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甘甜可口,肉质脆密,硬度适中等优点,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是国内外公认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产品质量可追溯建设,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管理能力、推动产品生产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产品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陕西是苹果的重要产地,苹果也是陕西除粮食以外最大宗的农果产品,大量出口欧美、日本,韩国、香港等门十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额高达3亿美元。但由于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标准,以及流通方式原始、监管缺位,导致苹果产品一旦出现问题,责任难以追溯,消费者难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不但影响到陕西苹果的声誉,也影响到陕西苹果的出口与未来的发展。
SiecanNetwaver平台,集成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防伪防串货系统、供应链执行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等多种功能应用。陕西苹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平台建设项目,通过规范产地编码规则、种植加工档案记录、产品包装标识、建立质量追溯信息管理平台,以“公司+基地+农户”为载体,从种植,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入手,严格监控苹果产品质量,全方位提高陕西苹果的安全性、可靠性,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针对苹果在栽培、种植、养护,采摘、收购、配送,加工、零售、冷藏、质量安全监测等所有环节,利用物联网、二维码等先进的技术全面推进“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苹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与制度。
陕西苹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平台建设项目的签约,标志着鑫创佳业SiecanNetwaver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继药品监管、食品监管、奶制品监管之后,在农产品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标志着鑫创佳业SiecanNetwaver集成应用平台在众多行业应用中的突出表现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标志着鑫创佳业SiecanNetwaver集成应用平台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强大。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自上而下都在关注着药品、食品、奶制品、农产品等产品的安全,鑫创佳业一直以来秉承中国药品食品质量安全为己任,不断探索药品、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领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农副渔产品加工行业
泰祥集团是一家以农副渔产品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集团公司现已拥有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全封闭式无菌加工车间,具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位居行业前列的生产技术,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集团生产的产品包括水产品、罐头、面类、肉类、蛋类、蔬菜类等200多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欧美及国内的上海、北京,青岛、新疆等国家和地区。山东泰祥集团积极寻求用科技化的方法来管理农副渔产品加工过程,北京鑫创佳业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根据泰祥集团的具体需求提供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解决方案,采用二维码技术来确保食品在整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记录与追踪,实现了生产过程二维码的自动识别,保证了食品加工批次的准确追踪与管理。
实施了这个新的解决方案后,应用本系统对食品进行追溯,每个产品使用的原材料原始数据都有记录,可以随时确认、快速对应客户的索赔可以快速回答客户对产品原材料提出的质疑。对货原材料标准的管理、检查,防止标准外材料的进入,确保产品品质。二维条码与普通的一维条码相比可以放入大量的信息,容易实现信息化管理,一旦食品发生质量问题,马上可以确认食品的生产过程,特定事故原因,及时召回问题食品,将企业的经济损失,信誉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
供应链安全管理规范范文4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民生为核心,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以信息化追溯和互通共享为方向,加强统筹规划,健全标准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社会共治,建设覆盖全国、统一开放、先进适用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与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需要。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兼顾地方需求特色。统一基础共性标准和建设规范,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业务协同、资源整合、设施及信息开放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在做好已明确的重要产品追溯工作基础上,鼓励地方结合实际确定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产品名录。
2.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做好政府主导的试点示范工作和公益性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同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支持行业组织和企业自建产品追溯系统,并与政府和相关机构实现追溯信息互通共享,促进公益性和市场化两类追溯平台有机衔接、协调发展。
3.形式多样与互联互通相结合,注重产品追溯实效。坚持创新驱动,推进追溯理论、模式、管理和技术创新,鼓励追溯体系建设运行多样化发展。坚持追溯信息互通共享,统一优化公共服务,注重生产源头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中间环节信息链条的连续性、消费端追溯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4.试点示范与复制推广相结合,建立科学推进模式。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质量安全问题较多的产品为重点,选择基础较好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及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运行效果。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全国上下一体、协同运作的重要产品追溯管理体制、统一协调的追溯标准体系和追溯信息服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部门、地区和行业企业追溯信息初步实现互通共享和通查通识;重要产品生产管理信息化、标驶、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追溯大数据分析应用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追溯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高,追溯体系对群众安全消费、企业精准营销、行业管理优化、供应链安全保障及政府监测监管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及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分类产品追溯体系基本建成运行;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探索推进妇幼用品、建材、家电和汽车零配件、地方特色产品等追溯体系建设;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采用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的企业占比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和品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基本任务
1.建立目录管理制度。从产品对人身和生产安全的重要程度、危害事件发生概率及后果影响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依法制定重点追溯产品目录和鼓励追溯产品目录。国家重要产品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各地酌情制定兼容国家目录的地方重要产品目录。
2.完善追溯标准体系。分析提炼追溯的核心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明确不同层级、不同类别标准的定位和功能,建成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相衔接,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重要产品追溯标准体系。研制一批追溯数据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等共性基础标准,实现产品追溯全过程的互联互通与通查通识。在追溯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地区、行业、企业探索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推动标准制定和实施。针对重点产品和环节,根据产品形态、包装形式、生产经营模式、供应链协同、相关业务流程等特点,明确各品种追溯体系建设的技术要求,设计简便适用、易于操作的追溯规程和查询方式。探索推进重要产品追溯标准与国际接轨,携手打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产品追溯通用规则,逐步建立国际间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增强中国标准的国际规则话语权。
3.健全认证认可制度。将重要产品追溯管理纳入现有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制度。围绕健全追溯管理机制,建立追溯管理体系认证认可制度。完善认证规范、认证规则、认证工作后续监管及惩戒机制,建立与认证认可相适应的标识标记制度,方便消费者识别。
4.推进追溯体系互联互通。按照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原则,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对象标识与标识解析等信息技术,逐步建设中央、省、市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立追溯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实现中央平台与有关部门、地区、第三方平台之间的对接。推进各类追溯平台与检验检测信息系统、信用管理系统、综合执法系统、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等对接。建设国家重要产品追溯综合门户网站,宣传政策法规和追溯知识,统一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
加强追溯大数据开发利用。结合企业发展与行业监管需求,开发智能化的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责任主体定位、流向范围及影响评估、应急处置等功能,为企业管理、政务决策、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提供有力支持,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追溯信息投入与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商业秘密保护的前提下,实现追溯数据资源向社会有序开放。
5.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企业将追溯体系建设与信息化改造升级相结合,鼓励企业以建设追溯体系为契机,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互联网+追溯”创新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利用自身平台建设信息化追溯系统,实现销售与追溯双重功能,创建可追溯电商品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支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批发零售等企业将追溯体系建设与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增强信息交互、在线交易、精准营销等功能;推动追溯体系与批发零售企业电子结算系统、冷链物流配送等体系融合发展。
6.强化追溯信用监管。建立可信数据支撑体系,确保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专业机构和消费者等多方参与,将供应链中的生产经营企业、检测认证机构、监管机构、消费者等主体纳入可信数据支撑体系,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整合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追溯信息,形成不可篡改的可信追溯信息链条。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建立消费者和用户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形成有效监督的社会氛围。建立追溯信息系统成熟度评价体系,从追溯数据链、检验检测、消费者监督等方面,对企业及产品开展综合评价。
(二)分类任务
1.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尽快搭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制度,将辖区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逐步纳入国家平台管理,以责任主体和流向管理为核心,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追溯责任,推动上下游主体实施扫码交易,如实采集生产流通追溯信息,确保农产品全链条可追溯。出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制定追溯管理技术标准,明确追溯要求,统一追溯标识,规范追溯流程,健全管理规则。选择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开展追溯管理试点应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追溯推进模式。发挥国家平台功能作用,强化线上监管和线下监管,快速追查责任主体、产品流向、监管检测等追溯信息,挖掘大数据资源价值,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
完善肉类蔬菜追溯体系。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开展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建设的地区,加快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追溯体系建设运行;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逐步扩大追溯体系覆盖范围,增加品种和节点数量;升级改造追溯管理平台,向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追溯链条,开发智能监管功能,提高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加强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健全完善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以扫码入市或索取追溯凭证为市场准入条件,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2.食品追溯体系。重点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加工食品,推动生产加工企业建立追溯体系和管理制度。逐步U大食品种类范围,提高覆盖率和社会影响力。
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食品追溯、食品安全监管、食品生产流通行业管理相关信息的互通共享,提高政府部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和协同水平。加快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广应用。
3.药品追溯体系。巩固提升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升级改造中药材流通追溯管理中央平台,促进不同药品追溯系统信息互通共享。逐步增加中药材追溯品种;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涵盖全国主要中药材批发市场所在地区;提高中药材种植养殖、经营、饮片和中成药生产经营主体、医疗机构及药店等节点的覆盖率。
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使用信息化技术采集留存原料来源、生产过程、购销记录等信息,保证药品的可追溯。扩大药品追溯监管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全部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程快速追溯。建立药品追溯管理机制。
4.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在饲料上,推动饲料企业建立执行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实现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可控可追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进饲料产品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在种子上,实行种子标签二维码标识制度,推动种子生产经营者建立包括种子来源、产地、数量、质量、销售去向、销售日期等内容的电子生产经营档案;引导种子批发和零售商建立种子来源、数量和销售去向的电子台账;建立全国统一的可追溯管理平台,整合行政审批、经营备案、市场监管等各方信息,实现全程、全面可追溯。在兽药上,进一步加强国家兽药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兽药生产企业、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等兽药基础信息数据库;深入开展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建设,全面实施兽药产品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逐步实现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追溯。在农药、肥料上,建立追溯监管体系,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原料控制、生产管理,流通企业扩大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范围,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实行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
拓展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信息追溯监管服务平台功能,推进试点企业与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信息追溯监管服务平台对接,加快农资质量追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示范。
5.特种设备追溯体系。以电梯、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为重点,建立全国特种设备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建立特种设备信息化追溯系统,与全国特种设备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对接。逐步实现电梯的生产、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以及车用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充装、报废等关键信息的记录、统计、分析、公示等功能,为社会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
完善特种设备生产标识方法,健全生产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数据报告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生产流通全过程信息记录制度,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信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提供制度保障。
6.危险品追溯体系。建设全国危险品追溯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民用爆炸物品、剧毒化学品、易爆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放射性物品等为重点,形成国家、省、市、县、园区危险品信息追溯管控体系,探索实施高危化学品电子追踪标识制度,实现危险品全生命周期过程跟踪,信息监控与追溯。逐步增加危险品种类,扩大覆盖范围。
7.稀土产品追溯体系。以稀土矿产品、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为重点,以生产经营台账、产品包装标识等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稀土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程可追溯。开展稀土企业追溯试点,建立稀土专用发票、稀土产品出口报关、企业经营档案等各项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稀土企业建设信息化追溯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对生产、库存、销售等信息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完整归集和可追溯。
8.产品进出口追溯体系。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重点,探索推进食品等重要产品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等领域的进出口追溯体系建设。整合产品进出口国家(地区)、产地、生产商、品牌、批次、进出口商或商、收货人、进出口记录及销售记录等信息,与海关报关信息、检验检疫信息和产品标签标识相衔接,实现重点产品从生产到进出口销售全过程信息可追溯。落实进口食品的境外生产商、出口商、境内收货人注册备案和进口销售记录制度,建立进口食品信息追溯平台和全国统一的重要进出口产品平台,实现进出口产品流向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可追溯,提升进出口企业和社会公众对质量追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实现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宏观指导,落实部门分工,加强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协调配合,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各地完善领导机制,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纳入工作考核指标。推动建立追溯行业组织。
(二)完善法规制度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完善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制度,细化明确生产经营者责任和义务。按照《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2020年)》等要求,将追溯体系建设与构建社会诚信机制、化企业主体责任、问题产品召回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发挥追溯体系的倒逼作用和服务功能。加快推动地方立法,实行依法建设,依法管理。
(三)营造发展环境
鼓励大型连锁企业、医院、学校等团体消费单位优先选购可追溯产品。培育创新创业新领域,营造追溯体系建设的众创空间。加强追溯技术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动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业务咨询、工程监理、大数据分析等追溯服务产业发展,为追溯体系建设运行、扩大应用提供专业服务。加大对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推动形成“互联网+产品追溯+精准扶贫”的政策组合与市场化运作模式。
(四)创新支持方式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公益性重要产品追溯平台建设,以及完善标准、培育人才等追溯体系建设基础性工作。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采用市场化方式吸引企业加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追溯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开展追溯体系建设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产品责任保险。围绕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新追溯模式。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向其他地区复制推广。
(五)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加强追溯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与交流。鼓励科研机构建立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工程实验室,鼓励大学设立追溯专业院系及课程。建立完善追溯专业人才培育机制,鼓励成立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咨询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对追溯体系建设运行开展前期咨询论证和后期跟踪评估,促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创新发展;建立发展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培训机构,培养多层次的追溯人才。
(六)强化宣传教育
供应链安全管理规范范文5
关键词 烟草 烟站管理 6S管理
烟草公司经济效益离不开优质的原料供应。从这一角度来说,烟叶收购站作为烟叶原料供应链的起始,是烟草公司的“第一车间”,是公司品牌与效益的源泉。烟叶收购站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深深感受到身上的千钧重担。自2015年以来,桑植烟叶收购站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管理、争创一流”为奋斗目标,灵活运用6S及目视化管理工具,殚精竭虑地开展攻坚战略。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成立项目委员会,树立“争创一流”的目标
烟站在项目初期成立了项目委员会。项目委员会成员以争创“一流烟叶收购站”为中心,坚持不断的贯标和对标,切实把收购站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国家烟草局提出的“卷烟上水平”主要任务上来。
项目委员会分为项目主委:负责项目的计划、运作、管制并指挥督导项目组成员工作开张;执行干事:筹划、推动各项活动,会议召集及资料整理;干事:负责各自责任区域6S的推动工作,是项目的主力成员。
二、项目推行意义
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规范烟站所有物品,营造整洁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职业素养,营造烟站的良好形象。
管理透明化、效率化。烟站管理的透明是全员参与管理的前提,也是减少日常烟叶收购失误及无差错管理的保障,同时让整个收购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率。
让管理更简明、易执行。6S&目视管理的最大特点是把文件化、文字化、指挥式的管理变得更加简明、更容易执行和更容易操作。
使潜在问题显露化。在烟叶收购过程中,有诸多的隐蔽问题,可以通过看板管理让问题暴露放大,起到显微镜的作用,把烟叶收购过程中的问题展示出来,可以把工作的“死角”曝光。
三、夯实管理基础,打造安全卫生清爽的烟站环境
第一,整理,区分要的和不要的物品。将不要的物品清理出现场,为现场腾出更多的空间。将办公楼前操坪、初检区、定级区、办公室、种植户休息室、仓库等所有区域中,一些长期不用或者破损的物品都及时清理掉,避免占用有限的场地空间,打造清爽的环境。
第二,整顿,将整理中要的物品进行目视化管理。烟站各区域所有有用的设施及物品,根据使用频次分区摆放,并且用区划线和形迹管理将物品定位放置,做好“定点、定容、定量”三定管理。减少使用物品时的ふ沂奔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清扫,对整个烟站所有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扫。通过清扫,彻底消除烟站的各种污物,打造出干净清爽有序的烟站。活动中以整个烟草收购站为责任区域,对每一块区域进行细分,落实到人。每位责任人都有第一责任区与第二责任区,交叉管理,确保确认区内整齐干净,无杂物堆放、无垃圾。
第四,清洁,将3S实施做法标准化并贯彻执行。结合烟站现有各区域特点,建立《待售区6S评分标准》《操坪6S评分标准》《厨房6S评分标准》《办公楼前操坪6S评分标准》等9份执行标准文件,将前期实施过程标准化,巩固现有成果。
第五,素养,美化“人质”(人的质量、水平)。为持续落实6S管理,制定出《6S管理检查考核办法》,每周五根据烟站卫生责任区划分进行联合检查评分排名,评分低于90分的区域责任人须进行整改,最终排名将纳入个人绩效考核,同时对种植户进行倡导,透过持续不断的6S活动,让所有人养成良好习惯。
第六,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理有效。坚持安全管理理念,在生产工作中必须确保人身、设备、设施安全。烟站内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确保“零隐患”;针对现场安全消防器材及安全信道定期点检,确保“零故障”;针对烟草易燃的特性,烟站内要求“禁止明火”管理,同时纳入《6S管理检查考核办法》作为重点检查考核项目。
四、深化管理和控制,烟叶收购管理规范化效率化
第一,烟站卸货管理。叫号机制建立:种植户抵达烟站后,需在休息室领取号牌,根据号码顺序有序进行卸货。种植户卸货管理:在待售区使用白色油漆并划分出烟叶临时摆放区域,轮到自己号码后,在待售区卸烟叶须按顺序规整摆放,不能超过白线。规划运输工具管理:使用黄色油漆划分运输工具停放区,需将运输工具停放至指定位置,不能随意乱停乱放,不能超出黄线区域,避免占用信道。建立卸货管理须知标识:针对种植户卸货管理,初期每天在种植户休息室进行一次倡导说明,并将《卸货管理》注意事项制成展示板,悬挂在种植户休息室,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第二,预检区管理。针对种植户户籍卡、预检卡等资料的要求,将烟叶分级标准等制作成《预检须知》展示板悬挂于种植户休息室。使用白色油漆划分出烟叶放置位置及信道,严格执行三定管理,烟叶不超过白线,不占用通道。
第三,定级区管理。建立《定级标准》须知悬挂于种植户休息室,明确定级标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提升种植户满意度。增加标识,对烟叶样品等不清晰和破损的标识进行更换。
第四,过磅区管理。过磅区目视化管理,使用白色油漆划分出区域内烟叶、电子秤等所有工具物品等增加标识。增加电子秤调试记录,每天开始收购工作前须进行准确性验证,并填写记录供查验。
第五,烟箱堆放区管理。使用白色油漆划分出烟箱放置位置及信道,并针对烟箱放置进行限高,防止出现倒塌等安全隐患。
第六,散烟库管理。设置不同等级的散烟存放区域,使用白色油漆进行划线,并制作悬挂标示牌,要求按对应等级区域进行规范放置,保障整个散烟库整洁有序。
第七,成包区管理。划分出烟箱和散烟临时暂放区、包装区、成品区,实现规范化作业,避免包装现场混乱无效率。
第八,成品库管理。设置不同等级存放区域,使用白色油漆进行划线,并制作悬挂标示牌,要求按对应等级区域进行规范放置,做好成品标识管理,并按照日期做好先进先出。
五、管理人性化升级,提升满意度
打造建立6S管理标准体系,规范、指导部门推行工作,坚持“边推进、边总结、边规范”的原则,将6S纳入日常工作管理体系之中,加强对各部门6S管理推行工作的规范和指导。
坚持以农为本,提升服务意识。烟叶收购站坚持从诚信做起,脚踏实地指导农民种烟致富种植户是烟叶生产的主体。不能只重视烟叶收购,而轻视生产服务,结果导致烟叶质量下滑,种植户不愿种烟。
六、坚持人才培养,推进烟站管理
一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烟站的工作岗位的特点,在平时的工作安排上,有意识地将岗位定期轮换,为职工的岗位成才创造条件。二是鼓励职工自学成才,提升综合素质。为适应现代烟叶收购站对职工素质不断提高的迫切需要,烟叶收购站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出台了相关的学习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七、结语
在桑植烟草收购站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以人为本、注重管理、争创一流”的管理理念是烟叶收购站加快发展的纽带和动力。烟叶收购站要进一步激发活力、提升效益、跨越发展,必须依靠6S及目视管理等管理技术。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烟草公司张家界市公司)
参考文献
供应链安全管理规范范文6
追溯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什么是可追溯体系?追溯包含两个主要内容,即追踪和溯源。追踪是指沿着供应链条从开始到结尾跟踪产品向下游移动的轨迹,即提供下游信息。而溯源是通过记录沿着整个供应链条向上游追踪产品来源,即提供上游信息。
可追溯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是不是拥有了可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有了保证呢?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蔬菜为例,蔬菜溯源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先行介入措施,即在蔬菜生产、检测、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正确而完整地收集溯源信息。其实,蔬菜溯源本身不能提高产品安全性,但它有助于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必要地召回等,继而提高其安全性,因此,可追溯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江苏省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标准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示范基地创建和各类标准园创建工作,共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16个,实施了18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项目,1000个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示范基地。江苏省自建立追溯体系以来,在200个乡镇进行追溯体系建设,在省级示范乡镇建设项目中,每个乡镇选取2-3个基地进行追溯建设试点,并有配套检测仪器。
江苏省对农产品生产主体试点全过程追溯管控,制定出台江苏省地方标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规范》,从农业投入品采购、上市检测、标识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规范信息采集管理。
为推广发展可追溯体系,江苏省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输入网址http:///login/main_login.action,消费者便可进入该平台。在防伪追溯一项中,消费者可依次输入购买产品的防伪追溯码,然后点击“查询”便可获取详细的产销履历信息。在管理平台,记者见到“诚信体系”一栏,其中有“诚信企业”排行榜,有分别来自江苏省及地方的农产品企业。点开一家企业,如淮安区高档蔬菜专业合作社,便会出现合作社节点编号、节点类型、性质、所属地区、联系人、具体地址等信息。这些诚信企业队伍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可信度。
可追溯体系,一方面使消费者能够按需查阅农产品生产信息,放心消费,另一方面,对于生产者来说,也是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推进器。江苏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狄崇兰告诉记者:“追溯本身就是一种责任,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做追溯工作,但不要把追溯神化,能找到源头便是追溯!”
严格农产品追溯过程
现在的农产品要全方位包装标识、全程记录很难,但是如果不监管,就找不到法律主体和责任主体。为此,江苏结合实际情况,从组织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的农民合作社、公司人手,鼓励他们采用标准化工作流程,开展可追溯体系建设。狄崇兰说,在企业内部追溯上,企业拥有自检设备,对蔬菜进行快速检测,这些检测数据将会自动上传网络,企业自身没有办法修改数据,没有检测的蔬菜不准流入市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检测的蔬菜便不能流入市场。
“一些蔬菜检测时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休药期还未到,需推迟上市时间,大约间隔7-10天左右才能上市。”在参观联农农产品合作社过程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作社建立了产地准出制度,对于每一批即将进入市场的蔬菜,监管员都会提前到基地采摘并将这些蔬菜拿到检测室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上市,并向客户提地准出证明,让客户明白消费、放心购物。
“我们保证每一批农产品都经得起检验,都可追溯到源头。”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联农成为江苏省首批农产品追溯示范基地,投资750多万元对配送和检测场所进行了扩建,新建了配送中心2000平方米,农残检测室40多平方米,安装了农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了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的信息化管理,销售农产品都加贴二维码追溯标签,消费者用手机扫描就可直接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2013年,合作社被张家港市农委评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最高等级――A级基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追溯得以建立的一个首要前提是农产品信息的详细记录。为达到追溯目的,企业必须严格全面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全部信息。江苏省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开展“蔬菜安全生产追溯体系”建设,包括从原材料到消费单元的跟踪,从消费单元到原材料的追踪,该公司每年销往南京的蔬菜有8000万吨左右。据总经理刘必祥介绍,蔬菜溯源信息登记流程:生产上,主要包括投入品记录、生产记录;检测上包括检测记录、检测报告;加工上包括加工车间出库记录,此外还有销售记录。这些具体详尽的数据记录保证了蔬菜上游信息和下游信息的获得。
江苏南通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培育、生产、销售、运输以及农业技术服务的综合性农业公司。副总经理杜朗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销售全部依托超市渠道,有别于农贸市场。他说,农贸市场现金交易,如质量有问题很难找到摊主,而超市有小票,是购买的重要凭证。发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首先找到超市,顺着编码找到公司和产品相关信息。杜朗说,二维码是公司最近一年刚刚建立的体系,这套体系需要企业、商家或超市共同合作建立,还要经历对接的过程,这个过程正逐步发展成熟。公司农产品还涉及国外出口。跨国连锁企业标准如何建立呢?杜朗说这些需要协调,如国外有自己的标准,我们也有标准,按照谁的体系来确定,执法按照什么标准,这些都将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建设。
追溯体系有待发展
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我国的可追溯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外可追溯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就江苏省发展情况,狄崇兰说,可追溯系统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生产者太分散,规模小,人力和财力资源不足等。
在江苏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基本要求中,记者看到农产品生产者指的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目前在我国农产品生产大多还是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合作社、企业仍处于少数,这就使我国可追溯体系建设难以达到全覆盖,如日常消费者接触最多的菜市场很难做到可追溯。主要原因是这些蔬菜,大多来自散户蔬菜基地,大多没有包装,不能实现追溯。狄崇兰解释道,鲜活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工业品包装是最基本的,但鲜活农产品做包装很难,主要原因是:鲜活农产品易腐烂,保质期太短;鲜活农产品效益低却包装成本高;生产者分散、规模小。
狄崇兰告诉记者:“追溯系统,估计没有哪个省可以做到农户这个面上,而且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也没有对农户提出要求,主要还是企业和合作社。”针对未来追溯体系的发展,狄崇兰说:“追溯必须要搞!越简单越好!一般的公司或合作社有包装就应该有追溯,而散户则可通过农村经纪人,实现信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