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教育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教育核心

基础教育核心范文1

一、目前的基础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受众是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儿童,大都处在心智还不成熟的成长阶段。学习知识快,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也特别容易受到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论的左右,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只有紧紧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基础教育事业,把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各项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依法治教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坚持立德树人,突出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增强服务能力,着力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全员育人。探索建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课堂等体验式德育机制,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审视目前的基础教育,虽然随着学校现代化达标的建设,涌现出了一批软、硬件出色的名校和一批重点校,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不均衡的情况依然存在,特别是有些学校在观念、管理、队伍、质量等方面仍然还存在不少差距,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如,个别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学校领导层不讲学习,不讲团结,信心动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能发挥政治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学校的办学思想还不太端正,不按规定开课的问题,随意加班加点的问题,乱招生、乱发资料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的学校管理不太规范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学生管理不到位,出现真空,还有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干部教师淡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对教育事业缺乏强烈的责任感,歧视后进生、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仍然屡禁不止。这些问题的形成,虽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其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不仅影响了党群和干群关系,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形象和声誉,而且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如果校长、教师缺乏教育前瞻性,学生自由散漫,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自加压力,从严要求,把这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才能不辱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光荣使命,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基础教育的始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教育的满意度。

二、在基础教育阶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面对世界范围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新情况,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和严峻挑战。从国际背景看,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我们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某些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我约束力还都不是很强,只有学校和教师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社会的新闻宣传也多及时、全面地宣传报道正确的做法和先进事迹,才能给学生不断地传递成长的正能量,使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不出现偏差。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强有力的基础教育的有效策略

基础教育核心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68―01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加入了诸多新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进行探析,以期给教育同仁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欣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后者为基本技术,也是整合学习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R档缒悦朗跹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2.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欣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欣赏包括传统音乐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欣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行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小学教育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小学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的部分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今,社会对从事电子美工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增,导致了电子美工人员异常缺乏。在我国,电子美工人员的培养数量有限,国内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也大幅低于国外。症结在于电子美工需要双向复合型技术(美术和计算机作图相关知识),而我国在双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知识,可以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里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为其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知识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可行的。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基础教育核心范文3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加入了诸多新内容。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进行探析,以期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话、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学科得以充分应用,与其它学科完全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的课程科目,这种结合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职业。如电子美工、动漫设计,电脑谱曲等。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真正有用,有实用技能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有基于此,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社会性应用,认识到其与其它学科交融一体,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培养其适应未来需要,社会就业需求的整合式信息技术技能,有基于此,笔者力图改观过去单一的,单纯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初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应用实际,探讨信息技术与艺术整合的方式和内容。 

二、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于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颀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最后者为基本技术也为整合学习的重点,将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专业电脑美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整合。初中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教育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颀赏包括传统音乐能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如国产软件作曲大师v6.0将中国人常用的简谱、五线谱进行同时处理,实现音乐电脑化。可实例介绍作曲大师v6.0歌谱制作过程和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能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初中教育的低年级(包括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上半学年),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可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因而说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 

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不是十分理想。另一方面,社会对从事电子美工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增,导致了电子美工的人员异常缺乏(齐鲁晚报等诸多报刊杂志都曾大篇幅报道),不少企业虽高薪求才,却无才可用的。在我国,电子美工人员的培养数量有限,国内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也大幅低于国外,症结在于电子美工需要双向复合型技术(美术和计算机作图相关知识),而我国在双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的知识,可以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课程里面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提升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的效率。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促进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方面是可行的。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不单讲计算机知识,练习计算机相关操作,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比以往的计算机课更正规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但绝不是以计算机科学知识为主,而是以应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为主。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掌握满足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具备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能将两者整合好,具备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有机整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我们应当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拓宽知识面的教学。例如,将网络曲库应用于音乐课中,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将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融汇与信息技术课程之中,使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绘画要求,教师将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兼顾美术教学的要求,又能增强吸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整合。 

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不仅能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们各种基本操作及适应能力的发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话和社会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五、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融合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此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探索,希望能对大家产生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成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2):22. 

基础教育核心范文4

前一段时间,我经过充分的酝酿与理论准备,开始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的课题实验,现已告一段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积极探索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进行了有益的反思。

一、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1.“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教学教学,为了适应数学改革的需要,数学课堂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自觉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地整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和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2.“整合”是时代的需要

近几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论干什么都要与计算机联系起来。而现今知识传输速度快、更新也快,我们现今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传递快速发展的知识信息。在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在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的口号日渐响亮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改革是必要的。

3.“整合”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课程及教学理念的改革,“课程整合”已经提到广大数学教师面前了。

利用信息技术,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练、自悟和自查,并及时检查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可使应变速度较慢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信息技术还可以分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境和内容,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4.“整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让质疑诱发学生创新意识,让想象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操作锻炼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成功体验创新乐趣。

二、我的实践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已经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输出知识的主体,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惯用启发式教学原则,防止灌输式说教,通过问题引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而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师生互动的模式,而这种互动绝不仅限于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我特别提倡教师采用灵活的教法,如“情境――探究”式,“分层教学”,“先学后教”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教学活动的主体。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自然的、恰如其分的。在教学中最典型的做法是,能用实物展示的就不用电子图片展示;能用实物演示的就不用电脑演示,不要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它真正发挥其特长而不是“走形式、摆样子”。

3.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讲究策略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中必须注意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恰到好处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我的反思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师生关系民主化、呈现方式情境化、信息传递互动化、教学要素整合化”。

2.加强理论与信息素养

推进学科整合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同时,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自己具备获取信息加工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基础教育核心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展现了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使教学过程变得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活跃思维,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起到传统化学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为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给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素质化奠定了基础。

1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优越性

1.1信息技术促进了化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化学是二十一世纪的核心科学,它是医药、材料、能源、环保等学科研究的基础,并越来越多地与人类的社会活动相联系。传统的化学课程资源是相对封闭、陈旧的, 缺少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联系,缺少与化学发展史和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联系,这与课程呈现方式的手段有密切关系。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等,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开放性的课程建设理念对化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超文本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化学学科逻辑结构;⑵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化学教学信息资源;⑶多媒体技术优化了化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信息资源提供”和“情境创设”正是需要这种开放的课程资源来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2信息技术促进了化学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

信息技术全面引入化学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将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催化剂”。⑴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变为探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可通过上网查询、模拟实验、交流研讨等手段解决某些化学问题。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⑵教师教学方式由讲授变为辅助,变成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协助者。⑶实现师生互动方式的多元化和个别化。信息技术使建构主义理想中的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成为现实,使每个师生都能平等交流、和谐共处。

2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化学现象的显示效果

化学实验一般都是试管实验,尤其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可见度很小,很难使每位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而且有些实验速度太快,学生远距离无法看清,利用信息技术能将实验的过程放大、重现、减慢实验的速度,让学生能观察清楚,有些耗时长、成功率低、污染严重,对师生健康产生危害的演示实验也能用多媒体来演示,如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过程很容易造成空气的污染,甚至伤害学生的健康;还有些错误的实验操作,如点燃不纯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爆炸,加热装有液体的体积大于1/3的试管时,液体冲出试管,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到浓硫酸稀释时,液滴飞溅等等,这些实验不可能在课堂演示,只能用多媒体演示,还有些工业化的生产过程、 溶洞的形成等学生不可能一一去亲自参观,这些我们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例如在讲了铁的冶炼的实验原理后,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参观宝山钢铁厂,把炼铁炼钢的生产过程以录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把课本的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3设计和使用课件,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刚开始制作课件时,老师们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制作了精美背景的幻灯片、下载了动画模拟、配上悦耳的音乐、连解析过程都详细打上去了,整堂课“一鼠走天下”,不再用粉笔和黑板,自我感觉良好,课堂容量很大。课后的教学反馈,学生说看不清记不住,学得头昏脑胀,知识掌握得不牢。教后反思,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功能的展示,没有注意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如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互相干扰的规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动画模拟和花俏的画面音乐上,而应掌握的知识、方法、能力倒被忽视了。一张张的片子放过来,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有时看都没有看清就放过去了,由于前后干扰,结果整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学生一片茫然。在我听过的其他教师的一些化学课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问题,其实质就是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没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设计和使用课件时,我们主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养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如分析、推理过程、演算过程、方程式的配平,在黑板上板书比用多媒体演示效果好。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主干知识也要提纲式地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对整堂课的脉胳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还应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变化,用口头提示,鼓励的眼神,体态语言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如当学生答错时,屏幕上出现的是满含期待的“请你再试一试”,充满人性化的设计。感情的交流也能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总之,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整合,应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富含教师人格魅力,教学风格的教学经验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无缝结合,适合教学实际的产物。

4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空气污染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空气污染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 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 邮箱、班级校友录论坛等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的朋友。

5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几种模式

5.1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CAI的模拟功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功能。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CAI在化学教学中的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如原子核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溶解和结晶、原电池、电解池等。另一方面适用于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

5.2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把微机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 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即“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5.3计算机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很难在全班实现个别化教学,而实现个别化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CAI的课件,主要强调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实现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教师,按照程序教学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层次递进的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程序,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如遇困难,还可以适当降低学习坡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6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误区

6.1模拟实验来替代化学实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把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通过这一方式,我们可以把一些难于观察的、抽象的、微观的、危险的化学 过程模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了许多烦琐的讲解过程。然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都无法取代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6.2用屏幕来替代传统板书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把各种媒体信息加以整合,展现给学生形象、富于启发、促进思维的画面。但这决不意味着传统板书被淘汰的时代的到来,相反,传统板书的某些作用是屏幕无法替代的。

6.3用人机对话替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随着教学手段的网络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交互型的网络教学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机会。然而,人机交流仍然无法完成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过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能力的发展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合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为提高我们的化学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2003.6

[2]齐群《浅谈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化学教学》2003.6

[3]李美强《用信息技术打造学生主体性课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3

基础教育核心范文6

关键词:高职基础英语 经济类 核心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09-02

在高职院校中经济类学生是为国家输送经济类人才的培养对象。基础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基础课程,需要重视经济类学生的培养,尤其是要重视经济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基层英语教学与经济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帮助经济类学生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在专业工作中充分地利用英语技能。 由此可见,对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下培养经济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基础英语教学教学现状

(一)主导思想模糊,重视水平不足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在众多高职院校均处在被忽视或弱化的地位,以经济类专业为例,高职院校普遍在专业培养上已形成一定特色,将大多数精力用于专业课程的建设上,致使英语课程与其他文化基础课程相同,教学计划存在科学性、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在教学课时方面一再被压缩,难以满足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发展要求。

(二)学生素质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现阶段,高职院校生源起点普遍偏低,一些学生基础知识结构不完整,使得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难以适应以培养个性中心、能力中心为主的高职教学模式。教师也未能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使得学生英语无法达到良好职业适应能力水平。

二、完善高职基础英语教学,培养经济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

对于高职院校传统英语教学而言,英语学科通常被当作专业课或者副课,教学方法与其他专业课不存在多大差异,未有切实遵循高职英语学习实用性原则,难以满足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发展需求。[1]鉴于此,经济类英语应当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首先,应当严格遵循英语教学实用性原则,提高英语教学课堂英语互动、职场模拟及社会实践活动占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对课堂所学知识开展应用、巩固,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与Forms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有关的教学情境来培养经济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其次,应当革新传统英语考核方式。传统高职英语考核方式多以试卷考试为主,该种仅注重笔试,疏忽口语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应当从促进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层面着手,将以往仅关注笔试的考核方式,转化成贯穿于英语学习全面过程的考核方式。基于该种考核方式,提高教师、学生对英语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重视,切实推动高职英语朝行业英语的转变。

(二)规划英语课程,强化基础教育与经济类英语的衔接

高职英语教学应当有序朝经济类英语转变,推进英语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基于经济类英语要求对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目标问题予以解决。首先,要立足于对学生实际目标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精练”,将重点放在语言技能的共同学习上;在语言知识方面,引导学生打好各方面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态度方面,强化对学生学习动机、团队精神等情感态度的培养。其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实践模拟,各项活动应当秉承英语国家的习俗、交际规则,尽可能营造自然欢快的氛围,建立真实情境,依托专题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对一系列资源进行合理应用,促使学生获取有效的实践。最后,要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对基础英语与经济类英语相关知识点开展有效衔接。在学习基础英语过程中,引导学生适当了解经济类英语文章,接触相关术语;在经济类英语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所学新知识点与以往知识经验进行链接,进而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2]

(三)增强师资力量,坚持“双师型”培养方向

师资是实现教学目标、推进教学过程的必不可少保障,没有满足经济类英语教学要求的师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便无法有序开展。鉴于此,要切实依据经济类英语要求增强师资力量,首先,要提高对英语教学培养的重视度,当前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踏上教学岗位后,没有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及时更新,使得英语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应当结合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加强对英语教师口语能力的培养,促进朝经济类英语的发展。其次,要秉承“双师型”培养方向,英语教育同其他专业技能教育相一致,同样要得到“双师型”师资的支持,如此方可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要逐步强化英语教师理论水平,一方面要强化英语教师对经济类专业知识的学习,确保英语“双师”有序开展。

三、培养经济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教学改革效果

(1)注重经济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教学改革进一步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职业性,将基础英语教学与经济类专业培养目标开展有效结合。教师在经济类英语课堂基于就业导向,可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内容开展有效结合,如此对英语各方面理解能力的培养,均可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3](2)基于就业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指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展互动,为学生创立了在英语语言环境下与人合作交流的平台。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对职业英语学习中相关问题形成自身的认识,并获取科学的启发、创新,进而实现对各种问题的自主解决。该种学习环境,一方面可调动起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可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于基础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能够提升经济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更加注重语言的应用型,深入企业或其他实际工作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能够满足英语专业教学需求的内容,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更加贴近现实工作。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跨文化的交际教学,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升。对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也都更加了解。同时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日后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高职基础英语与经济类英语衔接的改进方向

首先,要对课程教材进行改革,做好课程教材改革是院校加强基础基础与英语与经济类英语的基础以及重要环节。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动态来对教材进行开发,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编辑。其次,院校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当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基础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意识到基层英语的学习对日后

工作的重要性。改革基础英语与经济类英语的评级制度,摒弃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主体的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最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职业能力是一项基本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要想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核心职业能力有别于专业岗位对应需求的相关能力,其应对的是各式各样有别的职业。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高职英语教学教学现状,结合经济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规划英语课程,强化基础教育与经济类英语的衔接”“增强师资力量,坚持‘双师型’培养方向”等,积极促进经济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詹晶.体验式教学在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以经济学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3(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