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习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专业学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专业学习总结

计算机专业学习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英语 交互式授课方式 精选授课内容 多元化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当前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经济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重要的通用工具语言,其重要性已无须赘述。而在计算机专业领域,从业者获取国际上的最前沿的技术资料,国际通用技术标准等,均需依赖英语。因此,在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教育阶段,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尽管近年来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据笔者在实践中的授课经验以及观察思考,这门课程的设置仍在诸多方面具有提升的空间。因此,本文将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展开,重点分析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考核方式三个层面所面临的困境,并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方案进行探讨。

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区别于普通大学英语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自身“综合性”属性十分明显:英语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翻阅任意一本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都不难发现,无论教材中的文章围绕计算机软硬件有关的何种主题展开,其都具有词汇上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句型通常长且复杂,句式上虚拟语气以及倒装句频频出现等特点。

很多学生对普通大学英语课程注重生活场景方面听、说、读、写的学习尚觉吃力,对于词汇生僻句式复杂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更加望而生畏。如何通过授课方式、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各方面的不断改进,使得学生愿意学、学得会、记得牢、会应用,是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授课老师所面对的共同挑战。

2当前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及改进建议探讨

2.1授课方式

计算机行业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上依赖授课老师通过纸质课本的枯燥、单向传输知识点的授课方式,远无法满足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这一点已无需多辩。为响应增进交互式学习体验的呼声,近年来,大部分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设备、设施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升级,逐渐具备了电子化、多媒体教学的条件。相较于之前完全依赖纸质书本的单一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课堂内容。然而,仅仅将授课内容从纸质升级为电子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授课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因此这种授课方式仍未大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

面对这一困境,笔者认为更深入的交互式授课方式,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任务导向型学习方法,是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未来发展方向。任务导向型的学习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提出的WebQuest模式。WebQuest的任务型学习方法是在互动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下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到万维网上搜集信息,通过网络工具的帮助解决问题的任务式型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地解决处理问题并获取知识,在自己不断试验探索的过程中认识知识并掌握知识,通过课程互动多媒体展示分享知识和经验。具体而言,在授课方式上,任务型学习方法区别于传统授课方法的最明显特征,在于授课老师的角色由知识的单一传授者,转换为提出问题并提供帮助的引领者;而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方,转换为自主处理问题、收集信息并获取知识的主体。

首先,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要求,为学生分阶段设置任务,划分小组并就如何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指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及基本的指引,充分利用包括维基百科(Wikipedia)、谷歌(Google)等搜索引擎,在线词典(Online Dictionary),以及网络论坛(BBS)等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展示(Presentation)的方式,对任务内容进行总结。尽管具体到各个学校、课堂中涉及的具体的任务内容及授课老师的引导方式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任务型授课模式要通过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探究、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网络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专业交际能力和应用水平。

2.2授课内容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涉及诸多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知识。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观察,课程内容上不同程度上存在与专业课不同步、难易程度安排不科学、学科特点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学生们感觉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晦涩难懂、难以学以致用、甚至厌学情绪重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应该精选,并突出强调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2.2.1注重与专业课的衔接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天然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紧密相连,目前的课程教材也多以计算机科学基础类文章为主,涉及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硬、软件相关知识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该课程只有与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紧密相连、无缝衔接,才能使学生最大化地将专业知识与英语结合应用。二者脱节的状况,则将使该课程无法达成其重要目标之一,即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英语这一重要工具,以便直接了解并获取国际上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沿的情况,增强其对新科技信息的接收能力。因此,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保持与各专业课教师的沟通,注重知识点同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2.2注重课程特点

正如在上文有关“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特点”进行的分析,该课程与普通大学英语相比,词汇、句子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授课老师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曲线特点,合理选择难易适宜的教学内容,从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过渡。因此正确定位学生,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有与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衔接的过程。另外,在具体的授课内容上,也要重点总结、解释该课程的规律性内容。如词汇方面,一旦向学生解释清楚了前、后缀(micro-/macro-等等)以及词根的规律,学生便能够举一反三,攻克难词长词。由此可见,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特点、规律,并坚持“授人以渔”的授课方法,是在课程中应该着重突出的地方。

2.3考核方式

每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往往是学生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其不仅是该门课程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更是直接与总体绩点、甚至学生荣誉等各个方面直接相关。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合理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据笔者了解,目前各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仍多沿用传统语言考试的试卷考试方式为主,考察重点为阅读与翻译等内容。这与仍以授课老师为中心的单向课堂授课模式相辅相成,学生对此的直接反应便是平时上课不主动参与、多靠期末临时冲击的备考模式。显然,这种考核方式以及学生的应试模式,对从根本上违背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学习技能以及知识储备等课程要求。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设计更加多元、全方位的考核方式,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准确反映该门课程的教学成果。具体而言:

(1)从考核频率角度,应将阶段性测试与期末总结性测试相结合,以便敦促学生同样注重阶段性的总结。

(2)从考核内容角度,考虑到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新知识是通过学习某种编程工具或新软件,甚至浏览互联网获得的。在一线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多数也是这样学习的。因此将行业的最新进展反映到考卷中具有实际意义。

(3)从考核形式角度,除了坚持以闭卷考试为主的方式,还应适当增加小组作品展示(presentation)、个人演讲(speech)等形式的评分。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是与上文中讨论过的更加深入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的,在采用了任务型学习模式后,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方式,便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方式之一。这种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无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3总结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线授课教师,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观察以及思考总结,对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从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目前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可改进的方面进行了探讨。无论是更加深入的任务型授课方式、更加灵活的授课内容、还是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使得这门课程学生愿意学、学得会、记得牢、会应用,并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埃斯特拉斯(英).计算机英语(第4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2] 李一.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1):82-86 .

计算机专业学习总结范文2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对计算机英语课程的一些教学经验。通过比较、分类、构词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专业词汇和术语。通过选择覆盖范围广,难度适中,实用性强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对阅读科技文章产生兴趣。在课程中进行听说训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构词法

   听说训练计算机英语课程是各个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但各个高校的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学内容不统一,导致老师们都是自己摸索,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将自己在计算机英语课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并与之分享。计算机英语专业词汇和术语记起来比较枯燥,采用比较法、分类法和构词法能够有效地帮助记忆,并且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说能力训练往往是计算机英语课程容易忽略的环节,作者将听说训练引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的学习在外语学习中占重要地位。计算机英语中,专业词汇和术语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足够专业词汇和术语,才能读懂英文技术资料,才能与别人在技术上进行交流。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将每篇文章涉及的词汇罗列出来,就像词典一样,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作者在教学中采用了比较法、分类法和构词法帮助学生学习词汇。

   比较法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多专业词汇是英语中原有的词汇,只不过通过借用,含义发生了改变或者引申。例如,memory原有的意思是记忆,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是内存;application原有意思是申请,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应用程序;text的原意是课文,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文本;client的原意是客户,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客户机或客户程序;library的原意是图书馆,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库;host的原意是主人,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主机,等等。在讲解词汇时,将这类词汇原来的含义和引申的意思对比,非常有助于记忆。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英语的词汇,采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迅速增加计算机英语词汇量。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在计算机英语词汇中,哪些是原有词汇?该词汇的含义发生怎样的改变?这种对比法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专业词汇的兴趣。

   分类法采用分类的方法帮助记忆专业词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专业学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行业需求;改革原则;课程大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316-02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大中专院校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承担着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常用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使用、计算机软硬件的排故和维修、常见计算机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认知和应用能力。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作为信息化技术的典型代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电脑盲”已经代替“文盲”成为阻止人们获取知识的另一大障碍。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认识到计算机基础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各个学校都比较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除了计算机专业本身,其余专业,如机电、服装、商贸等,都开设了该课程,但问题在于如今各个专业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的开设并没有因地制宜地根据专业本身选择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而是使用统一的教材,采用统一的教案,学生的专业特色并没有在本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得到体现。鉴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作者本人觉得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的改革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1 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式严峻,时不待我

参考由中国第三方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独立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以发现在2011年度法学、生物、计算机等原本热门的专业连年就业爆冷,在高职专业中,计算机专业和临床医学、法制文秘、国际金融等一起被定性为10大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以下称为红牌专业)。在《报告》中可以发现,部分红牌专业是由于供大于求造成的,而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是由于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由于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模式不到位、学生学习目的盲目等诸多问题,导致学校并不能向这些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在多数的高等职业学校里,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使用的都是统一的教材,日常教学也基本由计算机专业部(或计算机系)承接,授课教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学习目的和要求基本一致,这就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外界对他们的专业期待有着明显的差距。该文作者最近便遇到学校招生就业处在安排计算机专业学生设计PPT时,提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文档的排版及字体等格式的设置不到位,他们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定拥有高超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殊不知,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商贸或机电的学生水平是一样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计算机公共基础的教学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个材并不是简单的面向学生个体,而是整个计算机专业本身。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针对性地根据专业能力发展目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一定的拓展也会导致之后的专业课程遇到障碍,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蒙上一层阴霾。

2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急需改革

实现对专业本身的因材施教,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具体需求的计算机高职专业学生,根据本文作者对于当前社会上对此类学生基本需求的认识,以同类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能力归纳如下:

1)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2)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结构,能够独立地进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及系统软件、常用工具及应用的安装与维护。

3)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并能熟练使用诸如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等系统辅助软件。

4)具备一定的数据修复及还原能力,在硬盘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实施基本的补救措施。

5)熟练使用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Windows 7等),并能够掌握系统常用的设置。

6)能够标准化汉字输入技法,掌握五笔输入法,并实现盲打输入,对输入速度和准确率提出一定的要求。

7)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8)具备日常网络化办公所需的基本技能,如收发邮件,网络文件共享传输等。

9)能够安装并操作常用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投影仪和传真机等设备。

3 高职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原则

既然提及改革,那就必须得大刀阔斧,但同时应注意遵守一定的原则,对于本课程的改革,我总结了如下几条原则。

1) 实事求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目的,不弄虚作假,不应付了事。

2) 讲求效果:为了达到课改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只要是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努力都可以尝试,只要是好的建议或者批评都应该被考虑,广泛听取意见,认真研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3) 权利对等:尽管以往的课改均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基本思想,但真正在实现的时候遇到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以及课堂过程的不配合往往使教师在授课时感受颇累,转而仍然延续相对“轻松”而受教师“欢迎”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的思想至少得实现学生及教师的权力对等,教师有评判学生的权力,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同样学生也应该享受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的权力。这种对等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使课堂在一种和谐的过程中进行,各取所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性及可判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可认知性、可改善性。

4 完善教学制衡体系,制定考核细则

一个有效的教学制衡体系是建立在对考核细则进行完善的基础上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对象的评测都由他人进行,不允许出现既是球员又当裁判的情形,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评测的公平性,也能保证教学评测的完整性。

5 以就业为导向 完善课程大纲

PART I: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计算机发展简史;互联网发展简史;计算机系统构成(硬件系统构成、软件系统构成);计算机周边设备(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PART II: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理论;常用操作系统(WINXP)的使用;基于五笔输入法的汉字录入水平训练。

PART III: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基础: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ER)基础;办公软件实用训练(WORD文字排版:广告排版、个人简历、毕业论文及信封/信件等;EXCEL电子表格:课程表、班级通讯录、考试成绩表统计、工资表统计;POWERPOINTER幻灯片:计算机发展史、最喜欢的数码设备介绍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或设备介绍。)

PART IV:职业技能拓展:网络化办公(日常电子邮件的收发(Outlook、Foxmail及126邮箱的使用);办公OA系统的使用(推荐通达OA系统));常用办公设备(打印机使用、复印机使用、扫描仪使用、投影仪使用、传真机使用);相关证书(国家计算机一级B等级考试或者江苏省计算机中级考试相关证书、微软OFFICE相关证书)

6 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本源,一个好的课程改革方案既能使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有更好的延续性,又能充分满足社会的用人要求,如此便能更加紧密地贴合学校的学生培养目的和方向,科学地进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可以使计算机专业在职业类学校的开设走得更远更高。

参考文献:

[1] 胡钦太. 基于“多元”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1(5).

计算机专业学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18-01

一、改革考核内容

尽管中职计算机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但相对行业需求来讲,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存在滞后性,这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和行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相违反,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摘要:“专业基础课统一、核心课程精选,岗位课程放开”。即对专业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完善,有一套较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倡导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方向的关键,“岗位课程”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的教学方式,由学校根据不同计算机专业方向来选择,体现专业特色。

“岗位课程”在选择时,要充分注重计算机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要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行业职位进行细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征、任务和技能要求,恰当设置岗位课程,渗透相关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在计算机专业的课时布置上,可以适当减少文化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时,并对不同计算机专业文化课内容进行改革。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从社会“所需”、学生“想学”的角度,调整课程布置。

二、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一)岗位能力测试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行业需要,由计算机专业中心教研组制定、编写出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目标,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把握程度。

(二)分层测试

首先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制定阶段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堂考核验收,指出学生存在的新问题和缺陷,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努力的新目标,逐步推进,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阶段性目标。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心得到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

师生共同设计好课题,开放考题,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写总结汇报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探究。比如,给出任务摘要:用VFP设计一个班级管理系统。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摘要:收集、整理班级资料;设计主窗口界面,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窗口背景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录入模块设计;查询模块设计和打印模块设计等等。

这种考评方式可以对学生沟通,Photoshop等课程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融入学生的聪明,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和意识,培养了各小组团队协作精神等。

(四)因人施考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把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根据自己的喜好喜好特长,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必须考取办公自动化四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另外根据不同的计算机专业还要选学一些岗位能力课,并进行考证,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

(五)学用结合

我们学校每学期要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并且需要制作一些宣传片。正好我们学校有多媒体技术和应用专业,恰好是他们表现的机会。可以请该班的同学去完成摄影摄像工作,并且进行后期制作,这些作品也能作为学生就业实习的自荐材料。

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新问题,这种专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这样的成就感最贴近生活、最有用,能让老师、父母替他们兴奋。

计算机专业学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教学内容;授课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57-02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教育的成熟,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首先,计算机专业英语承担着“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和文献,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等任务。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实用性强、涉及面广、主题丰富的特点。该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前沿知识的了解和知识的及时更新是有益的。其次,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提出了加强本科教学的措施[3],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的好坏和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计算机专业英语既不同于基础英语课,又比一般专业课多了一道“英语屏障”,要求学生在英语氛围中掌握专业知识,这使得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殊性。

一、师资方面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决定了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口语水平之外,对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及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能够将这两种专业知识进行优化整合[1]。为增强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的综合能力,首先任课教师必须对专业内容有全面深入的掌握,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英语讲授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必须明确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不是单纯的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教师应重点讲授专业知识,切忌将这门课变为公共英语课的翻版。其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还有如下途径来,可与有海外经历的专业课教师请教一些专业术语的说法、论文的写作,专业文章的选择等;与有经验的专业外语课教师讨论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

二、教材方面

一本优秀的教材虽然不是全部,但是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除了要做到选文具有代表性之外,还要注重英文原版文献、取材新颖、系统性强、可读性好等方面[2][5]。除了选择专门的计算机专业外语教材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的经典外文原著引入课堂。但通常这样的内容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比较难,所以,最好能够结合本学期所开设的专业课的教材来选择,这样,学生手里有汉语版的教材,讲解其对应的英文文章时,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在专业英语中,英汉表述的差异及其写作、翻译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

1.课堂授课内容。在课堂上,任课教师除了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记忆一定量的计算机专业词汇和基本概念以及科技英语的常用结构、句式之外,还要增加科技英语的听说、翻译和写作知识,任课教师可以就某一主题,给学生分配查阅资料的任务,并进行小组的专题演讲。对语法的讲解和摘要的写作,可以从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翻译中抽取实例,进行分析、改错,来提高写作水平。

2.课后要布置任务。课程结束后,除了要求学生要完成课后的练习,以巩固专业知识以及科技英语的翻译和写作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6]。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本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都不可能涵盖计算机领域的所有新名词和新术语,所以在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上,要不断地阅读和参考国内外最新计算机教材、专著、论文、报纸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推荐。

3.两个学期循序渐进学习。专业英语两个学期的教学应各有侧重点。首先,从专业技术知识角度看,每学期专业英语课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应与本学期要学习的其他专业课程相一致,并逐渐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其次,从科技英语角度看,开课第一学期,侧重介绍计算机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实际区别,在第一学期后期加大对相应专业英语资料的阅读量,同时灌输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习惯、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第二学期给学生讲授简单的科技知识,同时加大学生语言应用的力度。在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的同时,做汉英翻译和简单的摘要写作。

四、授课形式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专业色彩很浓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课堂大部分时间在解释词汇、讲授课文、分析语法、讲解练习,学生没有参与教学的机会,教师讲起来比较枯燥、单调[4]。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从授课方式上改进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这已成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本人结合近几年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师生换位法。学生担任“授课教师”。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专业知识,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要以给其他同学讲授的心态去学习,这样,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从专业知识方面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从英语知识方面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重点句型、常用的术语等,以及自己的难点;在每位学生讲授结束后,任课教师从专业知识方面和英语方面给出点评,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对常用的专业术语更容易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对于典型的句型有了更深的体会,对于自己的难点有进一步的理解。

2.讨论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布置一些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任务,规定学习小组访问相关计算机网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使用的英文文献资料,进行讨论并给出结论[7]。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也是对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的锻炼,并且还拓展了计算机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团队精神。

3.课外阅读法。近年来,专门的计算机专业报刊阅读教材的出现也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应选取内容具有现实性强、信息新的特点的计算机类报刊,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是否是学生相对熟悉的计算机知识内容。在阅读中,通常要求带着一些专业知识的问题去阅读,学生通过带问题方式阅读英文报刊,就改变了学生以往只注意个别语句、词汇的理解,而没有将重点放在对句子、段落及全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有效地提高英语报刊的阅读能力。

五、总结

以上是近年从事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在具体操作实践中会遇到更多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深知识的积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和积极的教学态度。

参考文献:

[1]董妍汝.浅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J].科教园地,2007,(9).

[2]王春生,刘艺.新编计算机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志梅,唐渠.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福建电脑,2005,(12).

[5]刘乃琦.计算机专业英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6]崔玉宝.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与教[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3,13(4):60-62.

计算机专业学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就业;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社会上对于专业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促使学生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及实操能力,这是保障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不太重视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教学方法不合理等,导致了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下降。基于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和设备落后,影响学生就业与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比较落后,过分注重在理论方面的讲解,而实践教学和动手实操内容和训练相对较少,不利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性比较强,所以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阻碍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且,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不利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上机进行操作练习,这就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不足,最终影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二)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快速地进行更新换代,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然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使得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通用性不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既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展,又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日常工作和实际生活需求,从而影响了高职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没有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的补充,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未来走进工作岗位以后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那么就会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并且使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逐渐变得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需求不相符。

(三)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来说,缺少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而且,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匮乏,使得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开展因材施教。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存在专业能力和水平较低的情况,这就很难保障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且,师资力量的薄弱会导致教学目标和计划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也会存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导致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的降低[2]。

(五)考核方式不够全面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考核方式太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也就是理论知识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考核中,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实践上机操作考试落实的不到位,考核方式的不全面会导致学生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掌握地不够全面和熟练,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新教学模式,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实操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逐步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并且在学习和思考中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方面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下,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样也方便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师生之间除了课堂上的交流以外,还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师与学生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有效沟通,方便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技能比赛,在比赛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3]。

(二)优化教学内容,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不断地为学生输入和补充一些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促使学生能够与时俱进,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更好地实现就业提供保障。

(三)设计分段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的能力来制定分阶段的教学目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例如,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给学生讲“Word文字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Word实用功能的讲解上面。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该以Word文字的基本处理知识和技巧为主,当学生掌握了最基础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对于那些能力较强,基础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的学生,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可以要求这部分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于艺术字体进行创作,或者是PPT等的制作。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还需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合理搭配。例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给学生讲“PowerPoint”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风格和特色的幻灯片的实践操作,由此可见,分段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