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1
1.用启发式“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建一定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来启发引导学生对数理概念的认知和体验。其实,情境教学主要还是从情境中来启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情境是从社会和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能引起学生心理共鸣的和情感认同的环境场景。如:语言描绘、课内游戏、图形绘画、拼图动画和施工建筑等等,都是将外在的一些情境加入教学内容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的,也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初中数学老师更应该注重适当的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把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尽可能的让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数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如:1度为什么是60分;为什么巴比伦人选择60进制;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不小于60度,问这个多边形至少会有多少条边等等这样类似的问题。可以说,初中数学的情境教学已不在局限于初中数学概念的的范畴了,这种情境教学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可以是生活、社会、物理、化学、生物、科技和工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体现,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必备的数学知识,还要掌握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
1.1初中数学学习内容
1.1.1数理能力培养。初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形象逻辑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也就是对数字、图形和公式的直观概念性认识到对数字、代数式和图形图像的抽象思维把握。
1.1.2知识结构构建。初中数学主要由数、形、式、用和数形结合五个部分构成,“数”主要是指数字,初中数学主要讲述“实数”部分的知识点,还是对数字规律应用上的研究;“形”就是几何图形;“式”就是代数式的知识点;“用”就是统计和概率的应用,也包括运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应用题;而数形结合就是数轴和函数。
1.1.3初中数学思想。初中数学在学习过程中还有许多的思想概念,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整体代入”等,具体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是要有数学独有的思想和方法的,也是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1.2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1.2.1符合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
1.2.1.1注重素质培养。符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引入了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点。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对情境的创设,使教学内容在情境中得到完成。
1.2.1.2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情境的设计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形象的社会科学问题,使学生在角色扮演意识中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精力和兴奋点的集中,从而在学习中产生最佳注重力,通过理解、消化和参与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1.3关注个体差异要求。情境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个体差异,选择安排不同的情境进行学习锻炼,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力所能及的成功喜悦,同时,也能在相互沟通和充分交流中,相互学习提高。
1.2.2有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的情境时,应以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为最终目的,设计的情境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程度,不能把题目老化、数据过时和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内容编入情境教学中,要重视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例如学习四则运算方面的问题,为避免大数字的运算,可使用计算器,出题目也可以采用修路、运输和工程建筑等日常生活工作常遇的问题,加强问题的实用性,和现代接轨。
2.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鼓励他们对数学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之后再进行相关讨论,这样更能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还可以运用实验教学这种方法,如:用正多边形拼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模型进行试验,提升他们思维能力,也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提问;解决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转变,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与小学数学相比较,初中数学的内容更繁杂,知识点也增加,这就增大了教学的难度,加之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如何通过提问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自问自答
伟大的物理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原有课程内容比较多,教师的教学任务量比较大,为了赶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常常忽略了提问,或者提问之后自己再进行解答,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这种提问方式,只会让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解答,使学生丧失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二)提问流于形式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设置的问题也缺乏有效性,为了单纯的追求课堂气氛,设计的问题也给定了范围,然后就再问“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方式难以开发学生思维,让提问只趋于表面形式,没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忽视学生差异性
学生由于智力原因和非智力原因,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差异性的学生提相同问题,难免使有的学生难以回答问题,从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教师的提问主要针对优等生,忽略了基础薄弱的学生,致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误区的有效解决策略
(一)增强师生互动,科学设置问题
以往的数学教学缺乏师生互动,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的数学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不仅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提升,为学生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概率初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教学的重点,本章节要求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想,在教学中再进行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反馈,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强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习题练习,使学生的数学整体能力得以提高。
(二)以学生为主体,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为教学中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例如,在初中数学《勾股定理》一节的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明确这一节的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产生背景;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明确目标之后,教师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推理勾股定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重视学生差异,分层设计问题
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别的提问,从而帮助树立自信心,让学生不再排斥、害怕数学。通过有层次的设计问题,可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也感觉到自己被教师关注,让提问不再是优等生的专利,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要根据不同数学基础给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对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常规性的问题,如2(x-2)=9x-3;而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此外,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也要进行肯定性评价,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社会越来越多关注教育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心之所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科学合理地设置提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照财.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1):73.
[2]毛远媚.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J].小作家选刊,2017(10):35.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
随着初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一、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其一般具有求异性、多向性、批判性等特征。如数学王子高斯在少年时就发现1+2+3+4+5…+100这道题的特点,并创造出超乎寻常的快速计算方法,思维独特新颖,堪称创造性思维的典范。
二、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不仅注重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而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年中考的命题也逐渐倾向于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都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问题情境的设计影响数学思维的发展;部分教师业务素质不高等,因此,有必要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三、新课程下用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办法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每个学生其实都有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要想将其激发出来,必须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数学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在教师的带动下会极大鼓舞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热情;轻松的课堂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这可以为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宽松的条件;主动创造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从多方面出发
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受到一些方法的限制,形成了定性思维,对知识的使用不会活学活用,从而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学会从多方面出发。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有关梯形的各种问题中,一般学生在解答的时候会做辅助线:延长两腰使其交于一点、作底边上的高、平移对角线。如果教师让学生自由探索,他们就可以灵活地做出各种辅助线。
(三)让学生学会敢于猜想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需要有高质量的问题,不断鼓励学生敢于向传统质疑,让学生学会猜想,勇于创新。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高质量的提问,能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例如在函数教学中,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往往会让学生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决定好上限和下限后,对假设的两个端点进行思考,然后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判断,这样先猜想后验证,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很有意义。
(四)善于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的。教师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一块四周带有草坪的花坛,长15m,宽12m,如果中央长方形花坛面积是120m2,那么草坪的宽度是多少?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通过观察列出方程式并且对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最后让学生讨论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是否也有限制?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等于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从创造条件入手,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任何知识只有经过个体的不断体验才能深刻认识,才能转化为个体固有的知识经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辅助,各位任课教师还可以从创造条件入手,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发现数学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对问题的强烈意识。
(六)增强创造性思维的日常训练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应该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1)强化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散性思维是指要求在同等条件下得出多个结论,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逆向思维则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数学教学在讲解一次函数“y=5x+2”与“y=-5x+10”的交点坐标时,可以采用图像法与求解方程组两种方法处理。(2)强化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与统摄思维,批判思维指的是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客观分析,并且重新研究问题结果;统摄思维则是教师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概念、定理与例题等。最后是强化求异思维的训练,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多角度看问题,在布置练习作业时,主要以一题多变为主,能够灵活转变题型和多种解题模式。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意义重大,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使其养成灵活的解题习惯,能够提升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宏素.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赤子(中旬),2013(8):373.
[2]张希振.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61.
[3]孙文贤.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128.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下,初中教学要求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调整和更新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无疑使得任课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教学挑战。
一、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现状
(1)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数学教学的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甚至还受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抑制。表现在:①过于老实听话,顽皮淘气的学生往往是许多老师所不能宽容的,老实听话的总能得到老师的偏爱和褒奖,而前者一些有逾常规的所作所为,却可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②过于循规蹈矩,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讨交流少;教师的活动占时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生的某些奇思异想往往被视为出格而受到批评和限制;③过于相信参考答案,由于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转,学生有了潜在的创造性因素常被置之不理,解题时常把参考答案作为标准答案,无形中使探索创新的意识受到了削弱;④过于依赖教师,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你讲我听、你问我答老一套,学生总是按着教师设计的路线走,导致依赖性强、自主性差,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使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极大地受到了抑制,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虽然新的初中数学教材已富有创新性,但课程安排仍是传统守旧,应试教育的成份还比较重。表现在:①重分化轻整合,传统数学课程较为强调自身独立的知识系统,对数学与其它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有所忽视,弱化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德的教育功能;②重小课堂而轻大社会,传统数学课程往往被狭义化为小课堂教学内容,自我封闭于校内,容易脱离生活、脱离社会,未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验数学、学数学、做数学,弱化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教育作用;③重模式化轻灵活性,传统数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显得过于模式化,课堂上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课堂外难以更多地开展富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弱化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培养;④重成绩轻问题,传统数学课程往往重让学生适应课程,而轻让课程适应学生,学校和社会重视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数学课程,却忽视了对课程本身存在问题的查找和改进。总之,传统初中数学课程明显缺乏生机和活力,导致了推进创新性教学举步维艰。
二、加强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主要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它同“注入式教学法”是根本区别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很深地理解这个思想,使自己的教法设计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主要适用于证明、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它既可以抓住课本的典型题例进行引伸和扩展,编拟出内涵丰富的应用题让学生“钻”,也可以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编制现实情景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试”;既可以把数学知识恰当地放到各种实际情景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实验、想象、推理、领悟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合理假设,合理猜想,仔细论证,认真评价,回顾总结,推而广之,实践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创新情境―分析探究―猜疑假设―论证评价”,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它要求在例题的选择和配制上,要加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合情推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探索;在解题环节上,要突出探索活动,重视分析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的合理性:在探索活动的形式上,可采用个人思考、分组讨论、大组报告等多种形式和CAI软件,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更理想的空间进行探索和发现。探究过程,是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学习策略、积累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3.恰当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网络技术逐步的被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去。多媒体网络技术是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声音于一体的新技术。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体验真正的数学学习环境。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给学生演示三角行平面变化效果,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三角形以及相关的特点。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已经逐渐践行了一些好的教学新思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新进展。但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数学素养恶化综合能力的现状。这需要各位初中数学的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洪,张红.试论创新教学原则[J].教育探索,2005(2).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5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落实,我国在教育教学领域上都呈现出一派崭新的局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直面新课改带来的冲击,一面接受新课改的洗礼,一面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有效应用
新课改最终需要在课堂上落实,初中数学首当其冲挡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作为身处一线岗位的数学老师,在面对这种局面时应该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为主要目标.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在赣州市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分别从赣州市数学教学现状、数学思想方法在赣州市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赣州市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也是制约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立的因素之一,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法”为主,片面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教学模式相对死板,使整个数学教学课堂毫无生气,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
(二)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导致教学思想落后,制约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思想中,主要是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学生成绩的提高为主要目的,围绕应试教育开展实施,在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师的引导性不能被充分体现出.
(三)能力培养不到位
初中数学课堂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普遍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抓应试教育,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会导致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思路不够清晰,对于知识点不能很好地运用到问题中来,从而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备受打击,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
二、数学思想方法在赣州市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促进解题方法的灵活多样
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让数学解题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例如: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方程题目时,就可以将该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再通过消元转化为一元方程.例如:在RtABC中,C=90°,AC=2,AB=4,并分别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部分面积.学生在拿到这类几何题目时,通常会感觉无从下手,据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可以将不规则图形面积转化为简单的、规则的图形面积来处理,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兴趣.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实质上就是将抽象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逐渐提高,例如:若a、b、x、y是实数,且a2+b2=1,x2+y2=1,求证:ax+by≤1.针对该类题目,学生就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作直径AB=1的圆,在AB两边上任作RtACB和RtADB,使AC=a,BC=b,BD=x,AD=y,由勾股定理知a、b、x、y是满足题设条件的,最后得出ax+by≤1.数形结合思想的实际应用对数学解题有很大帮助,它一方面能提高老师数学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与乐趣.
(三)整体思想的应用
整体思想在数学学科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有利于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例如:若4x2-2x+5=7,求式子2x2-x+1的值.针对这类题目,教师首先要将题目分析给学生听,其次引导学生利用整体思想去思考问题,最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4x2-2x=2(2x2-x),则求2x2-x,可以先求出4x2-2x的值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最后得出2x2-x+1=1+1=2.
(四)化归思想的应用
化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也非常频繁,化归思想也是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已知(x+y)2=11,xy=1,求x2+y2的值.针对这类题目,学生最开始会尝试直接代入的常规方法,但试过以后发现,这种方法根本无法解出这道题目,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既然常规方法行不通,那么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方法吗”?教师的引导会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经过反复思考,有学生尝试先把所求的式子化归到有已知形式的式子(x+y)2-2xy里,并得出了原式=9.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很好地激发出来,不仅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益处.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43-01
1.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意蕴
在笔者看来,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从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来看,新课改理念无疑包含了学生智育、体育、美育、创新力、德育等方面的内容,但假使仍然按照此前我国广泛存在的"重智育、轻素质"的教学模式,必不可能实现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更不用说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了。也正是基于此,初中数学的新课改在课程内容上必须进行科学化、人格化的选择和重构,以社会发展、数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与可能为基本原则。由于数学的学科体系具有严格的逻辑顺序,因此数学的学习必须严格地循序渐进,例如没有对数与式的掌握,就很难进入函数的学习。然对于一名数学教学工作者来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跃升"必须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能力提高为基准,切不可制定一些"大而全"的目标,不仅不能很好地反映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更导致教学目标对教学的指导力度下降和定向模糊。为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跃升"必须表现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个性品质;体验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等等。
2.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2.1初中数学学科体制不够完善。正所谓好的制度是实行人发展的基本内容,要想达到新课改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实现,确立一种有别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数学学科体制无疑成为了助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然在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各地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着较大的差别,然而体制和教师资源的配置上,却又出现向较为发达地区倾斜的不利局面,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数学教学资源也明显倾向于重点学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而这凸显的无疑是学科体制不完善的结果。
2.2初中数学教师对本课程不甚了解。新课改的开展,必须一大批具有新思维的初中数学教学作支撑,然在笔者对一些初中学校进行调查之后发现,一些初中数学教师难当重任,表现为对自己任教的学科不甚了解,或者有些了解,然仅停留在理论和经验的范畴,不能体会到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广泛用途以及其涉及的具体理论。在教学中不能联系实际地来进行发散性的教学讲解,束缚了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而这无疑是对新课改的一种否定。
2.3原有的落后数学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俗话说"教无定法",讲的是教学不能教条主义、循规蹈矩,要突破教学的常规思维,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的一些落后省份,原有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思维仍然在起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基本的互动环节,使本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俨然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如此的教学情境之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探讨解决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创新性对策
对于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体制不完善、教师教学素养和能力不足、教学方法落后等方面,必须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措施,为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3.1以教师培训机制的完善来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实现传道授业的基本功能实现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定期定量组织数学教师的培训学习,通过给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可以让教师从根本源头上认清当今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培训学习同时是一种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可以实现新教学方法的传播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有利于数学教育的进一步的发展。
3.2应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互动。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交流、倡导和谐的社会,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必须通过各方式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实现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的知识、德育引导,使教学效益大为增强。为此,诸如任务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等极具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理应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采用,使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而学生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快乐学习"、"自信学习"。
3.3应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理念下,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方面,除了每天在教室"埋头苦干"之外,要多组织学生学习制作几何模型,甚至组织学生深入到各大工程施工单位和工厂,让学生从实践中明白初中数学在运用方面的广泛性,这样不仅对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大有益处,也可以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渐渐失去新鲜感和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对数学课充满期待。而这种期待理所当然是实践教学的题中之义。
4.结束语
初中数学凭借着其涵盖面的广泛性以及强大的实用性,不但时刻作用并且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建筑施工,电气维修,以及计算机运算等如今紧俏行业起着重要影响。换言之,初中数学教育的质量好坏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个人发展都影响深远。我们应该顺应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潮流和需要,不断去除数学教育中的时弊和传统糟粕,这样才能塑造出实践能力强,能把数学理论充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且最终取得卓著成效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永勋.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3,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