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经济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经济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1
实习单位:**********有限公司
实习报告 今年寒假根据学校的安排,托父亲的朋友介绍,到丹阳运河工业园江苏蓓花集团丹阳被服厂实习了大约一个月,时间虽短,但收获菲浅,认识颇多,毕竟自己是学生,书本知识学了不少,但缺乏实践,与实际有距离,因此谈认识,谈体会,只是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老师评价。现就实习期间所接触的东西,将认识和体会报告如下。
一、家乡企业的印象.这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有新建的大跨度生产车间楼两幢,还有办公楼、饭店、车库、车棚等设施,路面硬化,地面绿化,连门也是现代化的电动门。有职工500多人,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属市级文明单位,二级强企,还是劳动局评的先进单位。主要生产加工床上用品,如被套、枕套、床单、台布等轻工纺织产品。
刚到这家企业时,我确实被企业的面貌,气派所吸引住了,家乡的变化确实大,工业园到处是这样的现代化企业.据说这个工业园中,外资企业还不多,大多是本地个体私营企业。这家企业老总说现在拥有固定资产4000万,流动资金1000万。
据说在丹阳这样的企业还算不上大企业。光看工业园的景象足让人喜煞,纵敞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一排排的新式路灯,一片片的绿地、花草、树木、厂房、洋楼……,听公司的一名副经理说,工业园就是靠环保环境、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就此一地就已进驻企业上百家,全市就甭说了,丹阳现在已是全国百强县的前二十几位了。
二、企业的经营管理 老板是总经理,下设经理办公室,进出口部。生产技术部、质量检验部、财务部、总务部六个部门.办公室负责文件资料;进出口部负责采购原材料,办理出口业务及管理原料库,成品库;生产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负责管辖两个生产车间;质量检验部负责原材料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产品的检验及成品的检验工作;财务部负责财务帐务,工商税务工作。总务部负责伙房、安全、卫生等工作。
总经理亲自抓市场工作,几乎天天接待客户。洽谈、揽客户、接订单、发货都是进出口部业务员的工作。进出口部人最多,每一个产品有一个人负责接订单、登记,并把订单传到生产部,任务完成后,有该业务员负责发货到上海港,每类产品有一个业务员负责采购原材料。
生产技术部接到进出口部的定单后,指定生产计划,根据顾客要求编制“产品作业指导书”,(指导书中有原材料要求、图样、尺寸项目等要求),下发到生产车间,车间主任安排工人生产。
床上用品的生产流程是:领料—验布—裁剪—刺绣—缝纫—熨烫—包装—成品。 质量检验部安排质检员分别在每道工序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返工或返修。入成品库的均是合格品,成品库属进出口部管辖,有时成品库要保证库存,以备老客户急用。
我一进公司先被安排在办公室,给公司打文件,制表格。确实有些枯燥无味。几天后才被管生产的经理带到生产技术部,并将生产流程逐一给我介绍了一遍。生产技术部有六个人各负其责。生产车间的设备全都是缝纫机、包缝机。一个车间约有100人,全是年轻女工,操作比较简单,缝纫机前有一塑料管,加工好的产品都推到前边的管中。车间里设备放置非常整齐,生产有序,都实现定置管理,工作环境非常好,卫生、整齐、明亮。
工人都穿统一的工作服,带工作帽。在生产技术部待了几天,每天转一转车间,剩余时间在办公室里。技术上觉得也无什么可学的,我觉得工人的工作表面看挺轻松,其实是挺累的,坐在机器前,一坐就是半天,有时为了撵活儿还要加夜班。往往一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公司实行计件制,只有多干活才能多赚钱。工人都是农村的。个别也有下岗职工,大都来自偏远的农村,每月只挣八九百元。我曾经问过经理怎样才能把一个企业管理好。他说当老板只要明白三条就行了,一条是老板要有市场,二是会核算成本,
大学生经济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经济型模式;价值工程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19-02
一、传统生产实习模式面临的问题
生产实习是本科生实践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内容主要为中央空调、供热、采暖等系统的设计、安装及施工等,这些系统主要由冷热源机组、管道系统、调节系统和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附属装置构成。该专业传统的生产实习方式是在校外实习。具体环节包括指导教师确定实习单位,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学习,邀请工厂技术人员作报告,讲解具体的实习内容,学生提交实习报告,老师评定生产实习成绩等。[1]在实习现场,通常以大学生自己参观、现场指导老师讲解和答疑等形式进行,达到对系统的设计、安装、阀门类型及功能的理解的目的。由于设备机组造复杂,实习时间短缺,现场指导老师通常仅仅简单讲解其基本的运行原理而对设备构造、特性等内容涉及较少,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传统生产实习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1,2]其中最突出的是有限的实习经费与相对增长的实习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相关问题。因此,为保证大学生生产实习质量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探索一种高效且操作性强的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显得迫在眉睫。
二、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的内涵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大学生生产实习是与其他商品生产活动一样具有性价比属性的活动。它通过花费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社会资源,实现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与人沟通协作等社会知识的实践与培养。本文所提出的大学生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是一种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旨在保证大学生生产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利用已有平台资源,减少校外生产实习所需的社会资源的消费生产实习模式,可用公式(1)表示:F=VC=■V■·C■。(1)式中,表示大学生生产实习活动目标;表示生产实习活动的质量水平;表示大学生生产实习活动所需的总成本,包括时间、师资、交通运输、生活开销等成本。代表对不同的实习内容模块的实习质量水平;表示为不同实习内容模块而付出的时间、师资、交通运运输等各项成本;对于公式(1),在保证大学生生产实习活动目标的前提下,如果相对提高大学生在不同内容模块的实习质量,那么为部分内容模块的实习活动成本则可适当降低。
三、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实施的途径探索
基于以上提出的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这一理念,笔者以建筑专业为例,给出了相应的实施途径。暖通空调系统由冷热源机组、系统运行调节以及管道和附件等三大部分构成,故笔者将建环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内容分为冷热源机组、系统运行调节、管道和附件等三大模块。针对不同模块的特征,采用不同的实习方法,以提高实习质量。
1.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平台资源强化对冷热源设备机组知识的学习。各高校建环专业实验平台资源较为丰富,基本上都配备有供热、通风、空调等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时的实际情况相比,校内专业实验平台具有容量小、系统结构简单、附件少、负载小等特点。而校外实习现场系统复杂,设备比较庞大,放置分散,附件类型和数量也较多。在学校,大学生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分时间到实验室对不同的冷热源机组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及时地通过询问指导老师、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研究解决,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大学生不仅可以系统地学习不同类型的冷热源机组性能,而且能锻炼大学生自己查资料、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校内专业实验平台的实践学习,大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认识冷热源设备系统,更加深刻地理解系统中主要设备运行原理,强化自己的知识系统,为后期的校外现场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借助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弥补校外实习动手操作的不足。“模拟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3]现代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许多系统只需通过按钮的开关便可控制其启停,大学生很难有机会动手操作从而深入了解。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则可以弥补校外实习中大学生动手操作不足的缺点,要求大学生动手操作。此举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及与人协作沟通的能力。在仿真实训时,指导教师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大学生对自己较为熟悉的内容独立进行操作,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然后有意识地增加实习任务的难度(如设定各种事故和极限运行状态)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在复杂情况下的判断决策能力。虽然校内仿真实训缺少实际工程的真实环境,但是它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实际工程中系统的运行和调节原理,同时还可以减少大学生在校外实习现场对系统主要设备、系统工作流程等抽象内容的学习时间,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学习实际工程中系统安装和其他先进设备特性等知识,拓宽大学生专业视野。
3.利用校外实习平台加强对实际工程中管道系统的敷设、附件设备等专业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的学习。校外实习平台不仅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利益攸关、责任攸关”的产学研合作交流的联系纽带。同时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实习平台。在实际工程/生产中,工作人员除了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实现一定的产品功能外,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安全生产意识、集体与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主人翁意识等综合能力。通过前期校内实验室和模拟平台阶段的学习,大学生在校外实习时,才能在短时间之内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现场实际衔接起来,同时,也才能有余力去兼顾观察学习实际生产中其他非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经济型生产实习模式具有实习内容模块化、实习地点分散化的特点,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内教学平台和校外实习单位的资源优势互补。校内实习弥补了校外实习时大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的不足,节省了实习费用;而校外实习不仅能让大学生清楚实际工程中的具体环节及注意事项,而且能让大学生了解到许多先进设备。在切实保证大学生生产实习质量的前提下,经济型大学生生产实习模式尽可能地减少了大学生生产实习所需的社会资源。此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慧芳,陈卫.分散自主式生产实习及其质量保证措施[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1-93.
大学生经济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3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含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的整个教育过程,即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3)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4)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
我国的一类大学本科、二类大学本科、三类大学本科所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不一样的。
首先,培养目标不同。一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科型的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以及宽广的专业口径,能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等专门领域、学科、岗位上能做出较大贡献和发挥较大作用的并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工商管理人才;二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介于学科型与技能型、技艺型之间的人才,即要求学生既掌握较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口径,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较好的把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三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其工商管理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但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有较强技能、技艺,能够在工作现场或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级工商管理技术专门人才
其次,课程设置不同。课程的类别、数量、课时的安排应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选择与确定,尤其是根据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如何处理技能知识(学生毕业后工商管理实践所要求的知识)与理论知识(学生报考研究生所需要的知识)的矛盾。一类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更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基础的和认为关键的知识点的分布上,大胆地做相关的拓展和延伸,以实现符合应用特征的丁商管理的知识点、线、面、体的结合,为学生的理论素养打下坚实基础;二类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除了强调课程中的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外,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适用性,要紧跟市场脚步并引导市场潮流选取合适的部分组成教学内容大一、大二主要学习的理论课,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大三、大四设置专业特色课程模块如: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然后学习所选模块设置的专业课,并根据所选模块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环节;三类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教材建设要了解实践对理论的需求,加大教材建设的投入,同时应从行业需求、职业资格入手,分析行业所要求的能力体系、能力单元和教学领域,并将能力标准转换成科目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基础,并以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和课外培养课程学时,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不同。一类本科工商管理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高自学能力,通过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二类本科工商管理通过聘请企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指导实践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试验室的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弹性学制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个性化;三类本科工商管理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授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现场讲授相关课程,并指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能,并鼓励学生参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第四,考核方式不同。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确定。一类本科工商管理常常利用卷面考试或课程论文的形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二类本科工商管理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实习报告、实训报告或在实训基地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三类本科工商管理主要采用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考核。
一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应采用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方式、方法
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科型的工商管理人才,科研意识、科学素质、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为此,在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展以学术活动为核心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具体操作上,一是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撰写小论文或课程论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会、报告会;二是由老师确立学生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可以结合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的内容组织课外科研成果竞赛活动,每年规划一批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由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不但可掌握科研的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严谨求实,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工商管理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均有密切关联,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而学校也应为学生学习提供激励,如定期举办各种读书知识竞赛、大学生辩论赛等。
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工商管理课程中的案例,不同的经营者对同一个企业也会得出不同的战略设想。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不会是相同的,所以案例分析中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只能是哪些战略好些,哪些战略更好些。这样学生就不会被条条框框束缚住,通过畅谈,探索更好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而且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参与科研工作。让学生们逐步能认识到无论是学习或是研究工作,“错误”决不是可怕的事,相反,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怕犯错误,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而科研创新的成果,没有多少次的失败是不可能取得的。
在学校开设“经济论坛、企业家论坛”。经济论坛通过聘请国内外着名的经济学家来校作讲座,介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扩大学生的视野。企业家论坛通过邀请有影响、知名度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董事长、总经理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创业史,学生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还可以将受聘的企业家所在企业作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基地。
(2)考核方式
精选出所讲授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具有代表性的着作,要求学生的阅读量在40万~100万字之间。期末考试前,根据阅读要求,组织一次开卷考试(允许带阅读笔记),成绩的20%计入期末总成绩。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名着进行评议,写出书面报告,作为平时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广博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
二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一般采用介于学科型与技能型、技艺型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
2.介于学科型与技能型、技艺型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方式、方法
聘请成功的企业的高中级管理者为学生团队的实践导师,指导企业调查与实践。学生以自愿的方式形成团队(每个团队7~8人,成员构成要求差异化,团队负责人民主产生。)。每个团队由导师组中的一名导师负责具体联系,团队保持充分的弹性,可根据教学实习、实训的内容和各种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的动态经营平台,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去,完成其选定的一项任务,还可以开展了模拟企业资源计划配置的ERP沙盘课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开发,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推行弹性学制。学生在各模块学习期间,根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习情况,可以提前修满学分而提前毕业,也可以推迟毕业。弹性学制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要求来安排教学,在保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突出教学的个性化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经济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趋势,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经济学专业教育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要求相一致,紧贴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就业结构和趋势发生明显变化。现行的经济类专业服务面广,尤其对就业面广阔的服务业存在很多新的专业交叉点,经济类专业有较广阔的天地,而经济学类专业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增加学生的适销性。高校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将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办出特色,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分工与合作,共同为社会培养更多适用的人才,是政府有关部门及高等院校共同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扬州大学为例,针对就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探讨经济学专业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专业人才。
一、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主体与特点
1.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主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在不断升温。经济学毕业生的市场需求主体广泛,大多数毕业生进入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从事政策分析、教学研究、经济管理、营销等工作。笔者就扬州大学2009~2011年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所知可见,目前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连续三年排在首位的均是金融机构,这与目前银行业的快速扩张对人才的需求有关;其次为大中型企业。前两者相加达到68%以上。由于公务员考试的难度大,所以进入政府机关的学生数较少,三年合计仅占总量的3.7%,出国和考研升学的比例基本稳定,2010年开始有个别同学开始自主创业。
表1 扬州大学经济学专业就业去向调查
出国 毕业生人数 金融
机构 各类
企业 政府
机构 高校
读研 出国 自主
创业 其他
2009 53 25 16 2 2 2 0 6
2010 54 22 14 1 4 4 1 8
2011 57 20 19 3 3 2 1 8
资料来源:扬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调查发现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三年平均初次就业率在50%以下,许多学生难以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尽管一本文由收集整理年后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但就业的稳定性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就业相对稳定,学生跳槽人数较少,但企业尤其是在小企业就业的学生由于其稳定性差,选择重新就业的比率较大,其中2009级毕业生中约30%的学生重新选择了单位。
2.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特点
根据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计划,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因此经济学人才的需求首先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师;其次,相对与其他专业而言,经济学专业的理论要求高,知识面要求宽,但实践性能力弱,经济学本科课程设置有面“广”而实用技能不“专”的特点。目前一些重点院校的经济学专业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主要培养方向为从事经济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大多学生选择升学读研或出国深造,提升理论深度。而对地方高校而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市场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应与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人才。
地方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突出能力训练,强化质量第一意识。从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角度,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时应该考虑国家当前经济、行业、产业的特点,也要考虑下一步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转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学科设置。高校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根据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要求,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二、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学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扬州大学作为苏中乃至苏北地区省属高校,其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学专业课程应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对市场特需的专业人才要重点培养,让学生看到就业前景。在人才培养中,如何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都满意,学校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经济学课程设置需要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经济人才,提升经济学专业学习的价值,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1.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全方位推行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科学设计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结构,建立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活动结合的“探究、实践”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按照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能力培养,修订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及内容,增加实践能力的训练,着眼于培养学生“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善创新”的综合素质。
引进新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吸引外界力量。如聘请国外专家学者参与学院的教学和师资培训工作,开拓广大师生的视野,促进专业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同时经常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开办讲座,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学习与社会的适应性之间的差异,提醒学生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学校邀请来自地方政府部门、地方企业家和行业的知名人士构成的专家团队组成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根据市场与地方建设的需求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出谋划策。这不仅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密切结合社会需求,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2.营造良好的个性发展氛围
学校还积极营造良好的个性发展氛围,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扩大选修学分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修空间,服务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由“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变,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3.强化实践教学
(1)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教育部明确规定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按照学校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大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目前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达到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24%以上。
学校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化,逐步形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共存的实践教学体系。独立设置实验课,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过去实验课主要限于验证理论、单纯掌握操作技术的做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自拟题目的实验内容。
(2)夯实平台,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学院建立了财经综合实验室,在硬件、软件上不断投入,现实验室占地982平米,有联想计算机400多台、服务器6个、多媒体教室8间,各类教学实习软件齐全,建立了erp系统、世华财讯系统(卫星实时接收各类全球及国内经济、金融、股票、外汇、期货、贸易等信息)及金融交易模拟系统、会计仿真系统、会计电算化系统、电子政务系统、人才测评系统、国际贸易实作模拟系统、电子商务模拟系统、计量经济学分析系统、统计学应用软件包工作平台等。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现已成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自主实验、毕业论文写作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4.建立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
加强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落实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学校和扬州发改委、扬州市委农工办、扬州市邗江区、广陵区等单位企业合作共建了42个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了集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平台。学院定期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开展调研实习活动,在实习过程中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带队,给予指导。实习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实习报告。这些基地对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了解理论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基本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基地共建,学院加强了与政府研究机构的联系,经常选派学生参加相关课题组调研和报告写作。近几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扬州百家企业访谈、扬州“十大”经济人物评选、扬州经济论坛报告等活动,开展了纺织集群、新农村建设等系列专题调研。
5.实施科研资助,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新空间
设立专项资金,面向全院学生开展科研资助,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研究课题,使本科生较早地接受了研究训练,促进了师生交流和教学相长,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因材施教具有较好的效果,找到了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此外,学院组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学院主办的“股票交易模拟大赛”、“商务谈判模拟大赛”是全校性的特色技能比赛活动,已举办六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影响。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院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创新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6.强化学生科研训练与学科竞赛,加强综合技能训练
实行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学术活动为辅的互补教学模式,加强课内知识在课外的实践与应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定期开展各类学生学术活动,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构建创新能力训练的实战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学术沙龙、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术沙龙完全模仿学术会议的模式开展,并选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评,让学生在实践学术活动中训练理论创新思维和能力。通过选派优秀教师组成项目指导团队,以兴趣和特长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组成项目研究小组,构建了团队集体指导和指导教师分别指导相结合的“总—分—总”的指导、训练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经济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5
【关键词】高校;法学人才;实践
前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轨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急需一批高素质的法学人才。目前,高校法学教育是我国法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法学教育在经历了迅速、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也不可回避地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存在着困扰其自身发展的许多问题。在当前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正视法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促进高校法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对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本科法学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法学教育要为推进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实践服务,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当是致力于培养构成中国法治基础并能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法律共同体的力量。那么在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定位上,诚如徐显明教授所言,是一种三维度法律人才培养的定位。具言之,就是“思想有深度、知识有广度、实践有力度”的法律人才的培养。
首先,学生专业思想要有深度。就是说法律是理性化思维的产物,法学教育所要培养的法律人才不仅仅是掌握法律知识与法律技术的人,法学教育要致力于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思维,从总体上来看,就是要训练出能够对现存制度的一种批判性思维,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具有建设性作用。实现这一维度的目标,需要加强理论法学的教育与训练。
其次,专业知识要有广度。知识有广度就是说法科学生在掌握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基础上,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法律科学在面向社会生活的时候,带有明显的综合性,因此,除了全面系统的学习法学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当涉猎与掌握其他学科,特别是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只有在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或者说知识有广度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既能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又能从事立法、司法、律师等法律实践工作的素质全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第三,实践有力度。法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有效结合,“这就要求我国法学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实务型)人才为目标”。要达成这一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核心就是着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体现在法学教育与法学教学上,将主要表现为法学教学的方法应当多样化,应当活泼与务实,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案例、诊所式、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增强法律共同体的认同与职业伦理意识。这就需要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施力度,改变许多法科学生毕业后仍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无法把各门课程联系起来并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现象,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造“实践教学‘硬’环境不佳,‘软’环境也不理想的状态。
二、当前法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践上来看,我国法学实践教学从整体情况来说,由于开展时间、投入经费、实践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各高校的实践教学状况是不平衡的,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定位不清,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作指导。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校向学生灌输的更多是条文化的、抽象的法律规则。这使学生老师严重脱离实践,“侨居”于“宝塔”而很少投入真正的法律案件中。实践环节基本因循过去的做法,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对法律实践的基本感知。其次,实践环节单一,流于形式,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各法学院校在其教学计划中都安排毕业实习。但多数高校实习没有计划组织性,教师投入不足,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动手和动脑。同时,法学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急待提高。第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有些法学院校结合相关课程,搞一些实践活动,如观摩法庭审判或者组织学生模拟法庭,但并未有意识地、系统地将这些活动形式纳入教育计划,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因此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三、以实践为龙头,课程设置为基础构建和培养法学完整的法学人才
第一,要明确法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进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现代法学人才应当是除具备基本法学理论知识外,还要了解熟悉社会各个领域,从中吸取必要的营养。作为法律应用型人才既具备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以及逻辑学方面的知识的必备性。因此培养应用型职业化开放式法律人才应当是既掌握法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拥有处理各种法律实务专业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使其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法院书记员、检察院助理检察员、助理公证员、企业法律顾问、律师助理等司法第一线的法律实务工作。其次,围绕着培养职业化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我们开展具体工作。本专业教学改革的紧密结合法律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重视对司法实践部门的市场调研,注重做好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以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及立法部门法官、检察官、专家、学者等组成的法学、经济法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就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相应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工作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和反复的修改,最终合理制定出突出开放式职业化特色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计划体系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等。
第二,要严格学生假期实习的考核要求和成绩评定。法学院对实习的监管不力是引起当前实习形式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实习期间的监督和科学的考评是确保实习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首先,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应将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和联系电话报给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将赴各实习点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实习计划的落实情况、到岗情况、实习内容、实习态度等。其次,采取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合作的方式,对实习的过程进行监督。再次,开通网上教学平台,建立网上实习小组,实现双向、多向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将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请教指导教师,也可以同学间互相讨论,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指导实习进程,答疑释惑。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实习成绩。由指导老师结合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意见、实习报告、实习日记、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分。学生在修业年限内要认真参加实习,实习时间累计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实习日记记录认真,内容具体充实,时间连续;实习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上,书写清楚,论点明确,言之有据;有实习单位的鉴定,鉴定意见为合格以上。
第三,国家社会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的法律人才,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使学生接触实际业务,学到实际本领,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学校是很难做到的,必须依赖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如在德国见习服务的实施由法院和政府等部门共同配合完成,大学阶段的实习是由政府机构提供各实习部门,如在巴伐利亚州,由州司法部的司法考试局和内政部负责安排实习部门。同时,法学教育不能脱离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的社会现实,而必须植根于本国社会的深厚土壤。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不至于流于空谈,使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结语
法律是一门独特的学问,有自己独特的行业语言和思维方式。要在一个法律空间里形成有效的交流,参与其中的人必须具备基本相同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必须承认一些先验的理念和原则,遵守一定的思维规则,否则这种交流就不能正常进行。中国属于法典式国家,其法律的历史渊源更倾向于大陆法系。因此,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模式也基本比照了大陆法国家的模式。大陆法国家的法律规则比较抽象,教育内容也比较注重对抽象概念和原理加以阐释。基于这种情况,法学的理论教育在中国的法学教育中占了比较大的比重。自2002年始,我国开始推行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的目的在于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为法官、检察官、律师三种职业建立了统一的入门标准,将有助于独立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对我国现行的法学本科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课题,我国法学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干利民,牟逍嫒.诊所法律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人学出版社,2004.
[2]王小云,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状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4]杨欣欣.法学教育与诊所使教学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大学生经济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6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国际金融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综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推进研究性教学是高等院校实现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实现办学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005年,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此,我国一些高校逐渐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并在不同层面开展和实施了研究性教学。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国际金融》是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一些非经济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也将《国际金融》列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国际金融》具有教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几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国际金融》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学生之前的选修课程有《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货币银行学》等。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积累,而研究性教学在学习方式上的探究性特征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探索。基于以上分析,本校学生已经具备了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本文将在分析《国际金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围绕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科背景,论述研究性教学在该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金融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层出不穷,实践的动态发展决定了《国际金融》课程的发展性和动态性,也决定了这门课程教材的滞后性,如国际金融市场包括:期外汇市场、远期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黄金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等内容。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量迅速增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深远,而当前教材中的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创新的相关内容的权重却偏低。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与《国际金融》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和上机实习,前两项属于校外实习,上机实习则在校内实验室完成。近年来由于企业改革和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安排校外实习和实施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实习内容趋于形式化。本校实验室的模拟教学缺乏对国际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的掌握和对复杂教学软件的应用操作经验,因此上机实习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需进一步探索。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由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惯性,许多学生总是习惯于在教师的主导下,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接受者,总体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差,与教师缺乏互动性。再加上教学学时数的限制,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难学,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1、研究性课堂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重新制定《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更新部分教学内容。比如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在国际金融市场方面,要加大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创新相关内容的权重。根据经济学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可结合数学工具进行突出数理逻辑和数学分析思维的培养。例如作为当前最重要的风险管理方法之一,VAR(风险价值模型)被运用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考虑到不同金融衍生品具有不同特点的这一事实,可引导学生针对中国新兴的CDS市场及期权市场,基于VAR模型对不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进行测度比较。
(2)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教学。课堂教学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平台与形式,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化《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与时俱进,实施主体参与、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向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文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还可倡导由师生共同完成《国际金融》某些章节内容的讲授。教师可先进行研究性课堂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研究专题,分配给不同学习小组,对备课提出明确要求,并从教学内容的导入、上课情境的设置、如何组织课堂语言等给予指导。例如在讲述国际金融危机时,教师可按照时间的脉络顺序将危机分成1982年的债务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亚洲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2008年的美国危机、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等研究专题,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结成各专题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根据专题要求,分工协作,查阅、整理、归纳资料,并配以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然后由专题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对所承担的专题在课堂上分别从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起因、传导机制、影响和应对策略、对金融监管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汇报、讲解,其他各组针对报告展开研讨,最后教师就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点评、补充和归纳升华。以上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研究热点、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获取相关知识,再经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合作以及课堂讨论更清晰地掌握理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研究性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已经不仅仅是培养学科精英和研究人员的阵地,而且越来越多地承担着为行业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责任。鉴于此,应将实践领域的重大变化反映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去。研究性实践教学包括研究性实验教学、学生申报各级创新性计划项目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三个方面的内容。
(1)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特征倡导学生通过多样化实践形式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并将获取的知识信息综合应用于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本校与校外多家有国际金融业务的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实习项目的多元化及实习过程的规范化。
在校内上机实习方面,本校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为准备申报教育部的经管实验示范中心(省级以上),本校购置了一套《国际金融实训系统》仿真模拟平台,该平台与企业运营模式高度一致,企业案例配套了“实务知识”与“专家经验”,真实再现了国际金融业务的实践场景,特别是外汇交易平台,与全球外汇行情24小时同步,学生以实习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外汇虚拟交易,能更切实感受外汇金融操作的收益和损失,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业务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不断根据经营环境及政策的发展变化进行调适的观念与能力,增强了风险控制意识。实验室还购置了与金融教学软件配套的金融数据库,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库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有助于提高分析并解决当前国际金融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建设为《国际金融》课程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科和实践发展的趋势。
(2)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创新性计划项目。本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从项目运行平台搭建、指导教师选拔配备、教育教学条件保障、经费支持、项目实施效果监管以及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了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及时开展项目研究、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教师在研究性教学时,根据学时和学生专业不同,以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出的研究课题为线索,可有针对性地、有区别地组织学生申报创新性计划项目。以《国际金融》为例,在对经济类学生进行教学时,可结合美国金融危机,引导学生组队探究美国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自2008年华尔街因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酿成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社会对华尔街的责难和非议就从未平息。华尔街虽已逐渐恢复元气,却未能和普通民众共度时艰,反而热衷于内部分红,这使得积蓄已久的民怨最终爆发。2011年9月发生的“占领华尔街”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正是华尔街大银行要向消费者收取更高的账户费用,从而转嫁因金融监管改革法给银行带来的成本负担。这场运动的示威者最关心的议题就是贫富差距,他们以“我们是99%的美国人”为口号,强调了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问题。通过组织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收集与贫富差距最直接相关的数据(基尼指数、群体收入和贫困率等)进行项目研究,探究贫富差距为何在这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如此悬殊并正在日益增大的现象,总结这种现象对美国的影响、意义以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有何借鉴,并从税收政策、金融管制和竞选赞助法案等政策层面提出解决建议等。而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可侧重引领学生研究金融消费与阶层固化的关系来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如以IT行业的工作群体为例,以探索财产性收入在金融消费和社会管理中的安全阀作用问题为基础,通过分析金融消费在现代市场背景下的现状,归纳金融消费与其他消费的消费取向和阶层特征,对比研究国内外IT行业金融消费的异同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决策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拓展研究性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高境界。研究性教学强调将教学过程看作是研究过程,强调科研过程是有效的教学环节等。在师生的深层次交流合作中,学生明确了研究方向,教师也深化了对科研课题的思考。目前,本校已有多名学生参加到与《国际金融》课程密切相关的教师科研课题当中,如一项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环境管制、自主创新对中国FDI资本效率影响研究”(10YJC790281),另一项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开放基金)“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管控研究”(G2012007B)。在项目研究中,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不仅完成了《国际金融》的课程学习,获得了科研训练的机构,也为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学科竞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科研成果,提升了科研能力与水平;同时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拓展了研究性教学,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国际金融》研究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时,还存在着时间不充分、组织难度大、未能和相关学科的课程建设相结合等问题。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在下一个阶段的课程教学中,还需为发挥研究性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而继续探索实践。
(注: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2M51129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H2013004B)资助。)
【参考文献】
[1] 张俊超、吴洪富:变革大学组织制度,改善教学与科研关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 谢浩、侯小刚、卢平:“热力发电厂”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3] 唐杰、林立、刘家芳、李海娜: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
[4] 罗琴、马进军:《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