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卫生院医保内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卫生院医保内部管理制度范文1
一、整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收入实绩方面:
年度,乡镇卫生院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卫协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均高于去年增长水平。从卫生院情况看,增长幅度在30%以上有以下单位:市四院48%、棋盘41%、时集41%、新店36%、邵店36%、唐店35%、棋盘41%、王楼32%、王庄31%;卫协会收入增长幅度在30%以上单位主要有:新店50%、邵店47%、王楼36%、双塘33%、四院33%、三院32%、城岗32%、棋盘31%。
2、变动支出率方面的考核:
从今年收入和支出执行情况来看,各单位公用支出部分的变动率,基本达到卫生局年初计划控制在56%以内的要求,只有极个别单位超过60%(三院),
(二)、医院内部经营管理制度
1、少数单位缺乏完善的医院内部管理文件和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但不够全面。如:新店、港头两家卫生院。
2、各单位在对单位、科室和个人的德、勤、能、绩考核方面,基本都有相应业务工作量、工作质量的考核记录资料。
3、在经济核算,职工工资收入方面,多数单位都能严格依照“基础工资+岗位系数工资+绩效工资”的标准执行,均有各项执行资料,做到了保本分配的要求。但个别单位存在透支发放的现象,如草桥、三院、窑湾、高流。
(三)、财务管理方面
1、药库药品的管理。一是购入记账不及时,调拨记账不及时,记账不准确不规范。有的单位没设药品会计、药库.药品会计由一人管理,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如:草桥卫生院药库没有药品会计,违反了管物不管账的基本要求;有的单位药库记账不及时,如:棋盘、邵店两个单位;二是有些单位存在不与核算中心及时对帐,收入上报和上划资金不及时,有贪图省事和依赖思想,如:棋盘、港头、新店、时集、双塘、高流、三院.。
2、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少数单位未能按会计制度要求,对新购固定资产及时登记。如:城岗、邵店、时集、双塘、窑湾。
3、不能按报表要求如实填写各项收入。如:棋盘、四院、瓦窑、港头、二院、六院。
4、有的单位辅助帐记的不及时、不完整,如王庄、棋盘.;
(四)、债权与债务:多数单位普遍存在往来帐结算不及时问题。
(五)、卫协会财务管理:
1、在管理费收入的提取上,各单位都能依照规定严格执行,足额提取。但从检查中发现,有及个别单位在支出上不能做到以收定支,量入而出,收支平衡。存在透支现象。如窑湾、邵店、棋盘。
2、卫生室药品及材料管理上,个别单位不能按月或按季及时清查盘点,如棋盘卫协会,高流卫协会、王庄卫协会。
3、收入不能按时上报,款项不能及时上划。如(高流、新店、、棋盘,港头,四院卫协会)。
4、卫生室在报收入时,有的票据使用不规范,不按要求填写,随意性大;有的收入不能按时日清日结;有的处方、收据、旬报、合作医疗登记簿不一致。如:四院,唐店,二院,草桥
5、卫协会辅助帐记帐不及时,不完整(如窑湾,棋盘,唐店,六院,草桥,王楼,三院)。
6卫生室人员工资没发到个人的(窑湾,高流)
二、整改建议:
草桥:卫生院应严格遵守药房药品逐月盘存制度,做到每月盘存一次;应设立独立药品会计,与药库分别核算,做到管帐不管物;加强支出控制,严格遵守“以收定支,保本分配”的要求;严格执行票据管理和使用的有关规定,及时登记,准确记录。
卫协会应及时、准确登记辅助帐,目前只登记到7月份,难以准确核算,不利于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收入要做到缴款单、旬报,处方和收费收据相一致。
三院:变动支出率比较高,达到60.4%,透支21.7万元。要进一步加强支出控制,在抓好收入的同时,严格支出管理,努力实现“以收定支,保本分配”。
卫协会往来款项要及时结算,对于与卫生院之间的药品调拨款相差1.5万元,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处理;医院职工欠款应及时催收,并进行相应处理;加强卫生室报帐的资料管理,对处方等资料要进行整理、装订并妥善保存。
六院:卫生院要及时对往来帐进行结算,其中有不少内部职工欠款,要查清原由,进行催缴和相应处理;规范收入明细分类,加强住院收入的核算并按规定准确记帐。要做好CT大型仪器的准入相关手续.
卫协会对应收15个村卫生室和内部职工的欠款也要及时进行结算清理;进一步加强并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工作。
双塘:卫生院要按要求及时上报业务收入,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准确、规范记录固定资产明细帐簿和处理药品报损,加强资产管理与控制。
卫协会要及时结算往来款项,对罚款、待结算款项要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高流:卫生院和卫协会要按要求及时上报业务收入,卫协会应按要求将卫生室人员工资发放到个人,避免代领。对卫生室药房药品要按月或按季度盘存.
时集:在抓好收入的同时抓好支出管理,进一步加强变动支出控制,降低变动支出率;及时结算与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准确、规范、完整记录固定资产明细帐。
邵店:卫生院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提取社会保障费;规范药品管理及核算,认真、及时、准确登记药品数量、金额明细帐,按要求进行对帐工作,做到帐实相符,对报损药品及时进行帐务处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准确、规范、完整记录固定资产明细帐;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制度公示并严格执行。
卫协会要准确、规范登记往来帐簿,与核算中心做到帐帐相符,对应收款中有个人欠款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相应处理。管理费透支较多应加强支出控制,要做到以收定支.
窑湾:卫生院要规范收入明细分类,加强住院收入的核算并按规定准确记帐,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准确、规范、完整记录固定资产明细帐。
卫协会应按要求将卫生室人员工资发放到个人,避免代领;加强支出控制,管理费透支较多,要做到“以收定支”。
王楼:卫协会应及时、准确登记辅助帐,为准确核算和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四院:卫生院进一步强化收入明细分类,加强检查收入特别是大型仪器检查的核算与记帐;并做好CT仪器准入的相关手续.及时对往来帐进行结算,有不少内部职工欠款,要查清原由,进行催缴和相应处理。
卫协会要严格执行票据管理和使用的有关规定,及时登记,准确记录,规范使用;按要求及时上报业务收入;及时进行往来款项对帐工作,对于与卫生院之间的药品调拨款不相一致要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唐店:卫协会要规范使用票据,严格执行票据管理和使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合作医疗报销记帐工作,准确填写、使用收入日报表;加强药品盘存工作并及时做好帐务处理。
二院:卫生院要严格执行收入明细分类核算,如实反映各项收入;对往来款项要及时进行结算,及时进行对帐工作,与卫协会之间的药品调拨款不相符的问题要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卫协会要加强票据使用管理,培训相关卫生室人员规范使用收费票据;及时结算往来款项。
合沟:药房外欠帐处理不及时,影响卫生院资金周转,卫生院要及时协调医保处进行处理;要妥善解决社会保障费缴纳问题,保护职工权益;卫生院和卫协会要及时结算债权债务,对应收合作医疗补偿款以及调拨药品款也要及时结算。
瓦窑:卫生院要进一步加强住院收入明细分类核算;及时对往来帐进行结算,内部职工欠款要查清原由,进行催缴和相应处理。
卫协会要及时核对与卫生院的药品调拨款不符情况,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棋盘:卫生院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完整建立辅助帐簿;加强药品管理,及时、准确记录药品明细帐;严格执行药品月盘存制度,及时进行对帐工作,做到帐实相符;严格执行“乡村一体化”关于村卫生室调拨药品的有关规定,对任何药品不得加价调拨给卫生室;严格执行收入明细分类核算,如实反映各项收入并按要求及时上报;特别是完善CT收入的相关手续,做到收支两条线,及时结算往来款项,并按要求进行对帐,对于与卫协会之间的药品调拨款不相符的现象,要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卫协会要加强支出控制,管理费透支较多,要做到“以收定支”;按要求及时上报业务收入,结算往来款项;进一步完善辅助帐的运用,为日常管理打好基础。
城岗: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及时、准确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帐;做好与核算中心对帐工作,保持帐帐相符。
王庄:卫生院要进一步加强内部财务制度文件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及时、完整登记辅助帐簿;做好与核算中心对帐工作,保持帐帐相符;按时上划收入,及时进行往来款项结算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要完善CT入帐的相关手续,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制度规定。
卫协会要加强药品管理,按照要求对卫生室药品进行盘存,并对盘存结果进行相应帐务处理,妥善处理好卫生室药品短少问题,及时结清应收短款。
新店:卫生院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按要求及时上报、上划业务收入,卫生院和卫协会要及时结算往来款项,单位职工借款要查明原因进行催缴结算。
卫生院医保内部管理制度范文2
我乡卫生院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从总体上讲,我乡卫生院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负债严重。卫生院现负债高达108万元,居全县乡镇卫生院之首,严重影响了卫生院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卫生院业务用房及生活用房用地严重不足、设备简陋,难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我乡卫生院现占地896平米,业务用房1000多平米,院内职工无生活用房,按实际需要必须增加3~4千平米才能满足卫生院业务及生活用房用地的需要。三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乡卫生院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难,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特别是缺乏专业产科、外科领头人。卫技人员总数不足,且学历、职称层次较低。卫生院21名职工中,没有本科以上学历,大专2人,中专18人,无学历1人;没有中、高级职称,初级职称11人,无职称人员10人。而且他们很少有进修培训深造机会,知识老化,技术队伍青黄不接,形成断层。引人、进人、留人缺乏保障机制,待遇条件差,同时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待遇低,留不住高素质人才,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四是经费不足。卫生院的运行只能靠有限的经营收入来保证生存和发展,没有任何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身发展。由于资金缺乏,相当一部分卫生院职工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得不到有效保障。
卫生工作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乡镇卫生院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直接的体现,是关乎民心、民生、民望的大事,对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对于怎样更好地发展乡镇卫生事业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加强领导,扶持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强领导,扶持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的更新,使之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需要。
2、加大投入,落实政府卫生事业投入政策。乡镇卫生院是政府举办的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舍得投入,动真格,乡镇卫生院建设才能见到实效。应建立持续增长的农村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支持作用。把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必要的医疗服务经费、在职人员的基本工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发展资金等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还应设立卫生专户,使资金真正落实到位而不被挪用。同时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支持的多元化卫生投资体制,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农村卫生事业,保证乡镇卫生院健康有序发展。
3、注重人才,推进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制定引人、留人的优惠政策。现在乡镇卫生院院长职务实行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对技术人才要在人员基本工资、社保、医保等方面给予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并能留住现有人才。二是改革乡镇卫生院的分配制度,扩大单位内部分配自限,实行人员收入与任务、业绩挂钩,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三是强化培训机制。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院要制订实施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计划,抓好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送一些乡镇卫生院人员到大中专院校、县以上医院进修,市、县级医院坚持每年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或派专家到基层举办讲座、讲课等,通过这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卫生院技术人才缺乏和医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卫生院医保内部管理制度范文3
一、总体要求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按照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同步落实补偿政策,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同时坚持以投入换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
二、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各地要按照核定的编制人员数和服务工作量,参照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核定工资总额。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服务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并逐步调整到位。按上述原则补偿后出现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进行绩效考核后予以补助。
(一)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县(市、区)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予以安排;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县(市、区)政府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助;人员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所需支出,由县(市、区)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相关人才培养规划和人员招聘规划合理安排补助。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市和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规定的负担比例足额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卫生、财政部门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绩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设药事服务费。一般诊疗费的收费标准为9元,医保支付比例按照省有关部门规定执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可在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已开展基本医保门诊统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行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服务仍按现有项目和标准收费。对已合并到一般诊疗费里的原收费项目,不得再另行收费或变相收费。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价格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复收费、分解处方多收费。
(三)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在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并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补助机制。省财政对乡镇卫生院适当补助,并列入基数。同时,从年起,省财政在核定对财政困难县(市、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时,将按照核定的编制,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按定员定额的标准计算基本支出,对自有财力不足以弥补基本支出而形成的缺口予以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结余要按规定留用或上缴。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医疗服务等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
三、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对服务能力已经超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一些服务人口较多、服务能力已经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可将其转为公立医院,或将其超出功能定位的资源整合到县级医院;也可以对其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偿。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尽快完成人员编制标准的核定工作。市机构编制部门以县(市、区)为单位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编制,由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量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相关费用由市、县(市、区)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研究解决。同时,要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制度同步落实到位。
(三)充分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依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推进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将一般诊疗费纳入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推进医保付费方式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积极地开展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
(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县(市、区)卫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对绩效考核差的扣减资金安排,对绩效考核好的给予适当奖励。要督促、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收支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和控制。
(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紧密结合。各地制定人员分流、竞聘上岗等相关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意见。要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培训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四、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对村卫生室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工作“重心下移”的原则,在核定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口数量的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由村卫生室承担,并落实相应经费。年按照农村常驻人口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各地在推进医保门诊统筹工作中,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的门诊服务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要积极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保险范围。鼓励各地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村卫生室给予一定扶持,并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实行乡村一体化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并落实补偿政策。
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
五、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作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抓紧落实,将政府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和基建支出计划足额安排,及时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尽快建立起稳定、长效、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卫生院医保内部管理制度范文4
【摘要】目前国内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标准也逐渐提高,但我们大多数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时间短,效率低,成本高。因此,医院迫切需要建立与完善其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目标是医院建立与完善一套合理、规范、高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同时也是医院自身制度规范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医院内部会计制度与系统的内容,分析目前内部控制系统还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提出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医院;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对医院会计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其内部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评断一个医院管理制度的成败与否,会计制度的建设必不可少,而内部控制系统占据其重要的地位,加强与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也会提高医院的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建立与完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的减少医院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对医院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与医院日常的经济收入与支出进行管理与监督。现代化医院管理系统中财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会计内部控制系统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有效保证完整详实的会计信息。一般医院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医院日常收入管理:医院各方面收入项目繁琐复杂,不便于日常的管理工作,如果要加强医院会计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则必须将所有收入规范化和合理化,以保证每个不同的收费项目都符合国家法定的收费标准,确保病人能清楚明晰的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费用;另一方面则需要确保收入资金的安全,针对不同的收入项目,根据其特点确定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资金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完善对票据使用和注销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二)医院日常支出管理:医院日常支出管理是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对不能同时负责现金的保管与支出审核,并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批审核制定。在支出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必须对每一笔支出款项进行核实,根据不同的内部管理规定,找不同的责任人进行审批,在医院内部完建立起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双向监督的模式。
(三)医院资产管理:对医院日常的固定资产建立合理的登记制度,建立责任明晰,任务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对固定资产入库登记与验收管理、建立合理的领用申报制度、财产保管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避免医院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也能够避免医院资产的流失与损坏。
(四)医院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中执行人员的素质高低与否也直接决定着其内控系统的成败与否,因此在医院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业务能力,这同时也是也是医院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政治素质,在日常工作中端正态度,自觉形成严谨的工作纪律,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以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高效率执行。
二 我国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建立较晚,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医院中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少部分医院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医院的控制系统都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真正形成效用。本文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管理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医院管理人员与内部会计从业人员对内部控制系统认识不充分,大部分内控系统流于形式,为了应付检查。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当前条件下,我国医院并没有制定一套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也缺乏一个全国统一的会计内部控制的标准。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也不够重视,因此没有做好与医院进行相应的规划与协调工作。
(三)内部控制系统缺乏执行力:只有严格统一的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目前大部分医院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其标准。往往是为了应付政府相关部门的考核与评估,从而使得内控系统流于形式主义;一部分医院却由于管理人员忽视与会计人员基础素质的不足,从而使得内控系统不能很好的执行。
三 医院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如果医院已经建立了完整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够对医院内部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限制,也能使医院的整个管理系统的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医院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制定完整的医院内部控制系统 :在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全面与具体,兼顾不同经济活动的差异。只有在医院内部建立起完整的收入支出审批制度以及授权管理控制系统,同时做好对医院退费管理系统的建设,严格执行退费管理办法,相应的执行制定好的退费标准。
(二)加强医院内外部的监督: 医院内部控制系统要配合内部,即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如发生金额数量巨大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由上级会计人员进行参与核查。同时也要加强外部监督,配合政府的税收、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对医院的进行监督与检查,并鼓励社会团体与第三方中立机构对医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使内部控制更为合理、有效。
(三)建立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对于相关的会计人员,在录用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素质能力水平的要求。同时对从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从而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培养其爱岗敬业、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保障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利益。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之前,先对固定资产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在决策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科学的制定目标。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防止由于使用失误造成的损失。应建立规范的资产报废管理体系,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五)加强医院电子信息化管理。加大医院电子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保证财务系统实现电算化,这样能尽量减少财务数据传递过程中人为的影响因素,同时将普通住院患者的信息及参加医保的患者数据与支出费用统一纳入电算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耿凡娜.谈医院会计内控制度建设[J].中国商界,2009,(12).
[2] 何伟静.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未来医院会计发展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07,(10).
[3] 赵红梅.浅析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J].现代营销,2009,(9).
卫生院医保内部管理制度范文5
一、目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县医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班子老化,后继乏人。目前,县人民医院的领导班子面临着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现有5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50.2岁,最大的58岁。56岁1人,53岁1人。宁邦彦同志因为年龄原因已多次要求不再担任院长职务。需要县委研究配备。
病源不足,资源浪费。**年卫生统计年报统计,县人民医院现有职工16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9人。拥有固定资产2300多万元,其中大型专业设备28台件,价值1100多万元,拥有编制床位110张。**年门诊人次为44018人次,占全县人口的22%,平均每日门诊人次为122.3人次,每门诊人次75.22元;现有实际开放床位为45620个,而实际占用床位数为27049个,病床使用率仅为59.3%,住院人次为2293人次,平均住院日12天,每日床平均241.54元,出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2849.33元,全年业务收入仅1014万元。
《宜昌市卫生统计年鉴》(**年)记载,全市9个县级医疗机构门诊人次为69.21万(剔除城区医疗机构),占全市9个县市人口总数的29%,全市9个县市的病床平均使用率为75.92%,最高达105.62%(秭归)。如果按全市县级医院病床平均使用率,县人民医院可接纳住院病人2800多人;按门诊比率计算,县人民医院门诊人数要达到58000人次左右。综合分析,一是我县的群众还很穷,没有钱看病;另一方面,二医院、外县和上级医院分流了部分病人。但毋容置疑的是县人民医院病源不足,资源浪费。
债务沉重,自救乏力。目前,县医院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国债项目今年必须通过验收,廖市长视察五峰县人民医院时,一再叮嘱要想办法确保验收,现在资金缺口200万元;二是在今后的7-12年里,县医院每年要偿还“德援”财政项目资金100多万元。截止**年底,县医院累计亏损859万元。在目前的运行体制和业务状况下,县医院自身无力偿还如此巨大的债务。
2、二医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定位不准,发展受阻。二医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发展态势良好、班子团结、职工安居乐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是定位问题。二医院向何处去需要研究。是朝着乡镇医院的方向发展,还是呼应县委关于县城回迁战略,把二医院当作二级医院来建设?根据卫生部门的行业规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万人口左右的县市只能建设一所二级医院,也只需要建设一所二级医院,否则就是重复建设,就是浪费。至今,二医院在上级主管部门始终被定位为乡镇中心卫生院(一级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关于二级医院建设的政策照顾。今后,二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其设备配置,还是人员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受到规模和标准的限制。
目前,二医院面临着住院部改造问题。今年,国家投资90万元计划对渔洋关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进行改造。但是,目前的住院部设计不合理,改造后仍不规范。且投资大,施工难。如果县城回迁,按照县级医院建设规划,现在改造的住院部都要拆除,120多万元的投入都将报废。就是县城暂不回迁,现在改造的住院部也无法满足需要,最终要按规划建设。综合分析,不如从长计议,统一设计,分步建设。“举棋不定”,可能会面临丧失机遇,陷入投资浪费的被动局面。
投入不足,能力不强。虽然二医院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客观地分析,二医院要达到二级医院的水平还要很长时间。无论是表层的物态建设,内部的制度建设,还是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行家的保守估计,至少还要十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县医院的影像科已经具备CR、超声、CT、介入等先进技术,但二医院还处于放射阶段,而且由于体制、规模、标准的限制,比如在CT、CRC臂等大型设备的配备上将受到严格的限制,医院的技术能力在短期内无法突破体制,达到一定的高度。由于投入受阻,设备缺乏,二医院对疾病的诊断能力受到严重制约,病源外流现象十分严重。
另外,由于门诊楼的新建,二医院还有200多万元的债务。**年,住院部国债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国家投资90万元,自身还需配套60万元以上。卫生人才培养、设备购置、房屋修缮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些,政府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仅靠二医院自身也有不小困难。不研究体制创新,不研究资源整合,短期内,二医院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3、全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服务能力不强导致病人大量外流,影响了农民的健康需求。由于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差,造成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据统计,**年合作医疗住院病人转县外392人次,占住院总人次的10.05%;今年一季度转出213人次(县外打工未登记的病人,尚不在统计之列),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1.2%;转出住院病人发生的医疗总费用,占全县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费用的35%;而**年宜都市合作医疗病人,仅转出治疗1人。**年县医保住院病人转出率为22.2%,外出就医费用占医保资金支出的36.7%。两项统计,我县每年转出的合作医疗和医保住院病人费用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相当于我们一个县医院全年业务收入的总和。病人大量外出就诊,反映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强,同时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年,县外平均住院费用7600元,县内为2849.33元,县外是县内的2.6倍)。
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大型设备部分闲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县城所在地,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县的50%,但只为全县不足30%的人提供服务。县城就诊病人相对较少,人才与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较大浪费。县医院花巨资引进的大型设备,如CT、彩超、腹腔镜、麻醉机、电子胃肠镜、膀胱镜、肺功能仪等设备部分闲置,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仅CT设备,使用率不足20%,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年亏损在50万元以上。再者,国家投入30多万元进行县级医院能力建设,装备新病床150张,即将淘汰的病床完全可以充实二医院;国家投入10多万元的中心供应室电动消毒柜,由于县医院以前已经购置,目前正在与省卫生厅交涉。若县城回迁渔关,其经济、人口将迅速增长。卫生缺人才、缺设备、缺技术、缺管理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在我县,一方面受经济发展、人口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卫生资源总量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又因各医疗机构分灶吃饭、各自为阵、相互竞争,导致资金分散,又使宝贵的卫生资源大量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成为了当前阻碍我县卫生发展的主要问题(见附表)。
机制不活将使发展机遇丧失,县级医院陷入尴尬境地。今年我县又有三个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国债项目建设规划,总投资额度21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每年为我县卫生注入资金近800万元,给五峰卫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现在,县级医疗机构规模小,学科建设受阻,人才留不住,与事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我县陷入没有一所标准的国家二级医院的尴尬境地。
根据卫生部要求,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即将启动。根据《医院等级评审管理办法》,国家二级医院的床位数应该达到200张以上,具备12个以上的临床一级科室,人员按床位的1.3-1.5配备,应在260-300人左右。我县医院的目前状况,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规模。
由于没有规模,学科建设受到限制。县医院有骨干医生,二医院也有骨干医生,整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很象样的学科。但由于体制原因,只好分兵把守,各自为阵。学科建设不起来,直接影响到县级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与同级县市医院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于病人缺乏,一些有水平、有能力、有抱负的医生便开始另谋高就,用事业留人便成了一句空话。据我们调查,在县级医院工作的学科带头人及专业技术骨干,50%以上的人有外出谋职的打算,70%以上的人可以在外面找到较为体面和稳定的工作。近三年,卫生系统已有10多名专业技术骨干流失。这些人中,有对待遇不满意的,有对工作环境不满意的,有为了孩子和家庭的,也有不少是为了个人更好的发展的。
无序竞争,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加重了农民负担。在以前卫生事业改革市场趋向的影响下,我县卫生发展有一种倾向,即是让两家医院自由竞争,这样,医院的管理质量就会上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地解决。现在,国家体改委发言人对这种改革趋向已经作出了“不成功”的结论,不需要我们再做分析评论。国家公立医院必须坚持公益性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靠多方面协调解决。医疗机构内部正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主要是加强医院管理,通过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能力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县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拨款占医院收入的21%,近80%的收入是医疗单位通过医疗手段获得的。为了“生存”,挖医生、争设备、抢病人,各种手段竞相使用。低层次上的无序竞争,结果是加重了群众负担,受害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
二、解决问题的思考
1、产生问题的原因
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政府投入不足,这一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二是体制不顺,发展受到规模、标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2、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目前的情况下,大胆改革,探讨医疗机构体制创新,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是比较正确的抉择——将两所医院合并。
合并的具体办法如下:将县人民医院与县二医院整体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一个财务帐户。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分配方案,统一调配人员设备,统一规划业务建设和发展规划。合并时,县人民医院的名称不变,二医院改为“县人民医院渔关分院”,同时,渔洋关镇中心卫生院的牌子不变,以利于争取国家政策。县人民医院与分院是并列关系,同时是主次关系。在县城回迁之前,县人民医院是县级医院的重点;县城回迁之后,分院可改为县人民医院,现在的县人民医院可改为“县人民医院五峰分院”,主次关系可以成双向通道。在班子配备上,可设置1正6副。其中1名副院长分管财务,2名副院长兼任县人民医院行政院长和业务院长,负责县人民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3名副院长兼任分院院长,其中1名负责行政管理,1名负责医院临床业务,1名负责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县人民医院院长兼任渔洋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3、合并后的前瞻性分析
合并后,县人民医院淘汰下来的床位可以立即装备分院,电动消毒柜可以马上运回,分院的医生可以以县人民医院医生的名义参加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据两家医院的现状分析,整合两家医院的人力资源,可以组建骨科、消化内科两个重点特色专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也将得到加强。由于设备的有效利用,分院的诊断能力将得到提高。更为难得的是,分院将突破体制上的瓶颈障碍,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迅速吸收县人民医院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和文化内涵,得到跨越式发展。服务能力的提升,必将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有利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深层次的矛盾。
据分析,我县每年病人外流,医疗费用在1000万元左右,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合作医疗的不断展开,县内的医疗消费将进一步增大,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就目前的规模,两所医院的人员设备还可接纳1000万的医疗消费。“合并”后,随着内部管理机制的逐步完善,渔关医院的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城东的病人流失会相应减少。按保守估计,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实现县内就诊,最少可有600—800万元的医疗消费。这样,县人民医院的国债项目资金问题可部分缓解,同时,由于规模的扩大,融资的难度就会降低,分院的住院部就可以统筹规划,分期建设,实现自我发展(需要县政府出面就国债项目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县政府近几年只要德援项目进行支持。今后,县人民医院一方面可以替政府分忧,一方面可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合并后,我县就具备了一所具有200张编制病床以上、300多个人员编制规模的二级医院。有了这样的规模,有才能的人就有了自我发展的平台,我们就可以选派医生到上级进修,迅速提升医院的实力;我们还可以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专业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同志到基层锻炼,一方面可以培养一大批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完善分级转诊制度,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需要。
合并后,我们在县城回迁、建好渔关一座城的大背景下,形成可进可退的态势,可以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当然,合并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是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在合并初期;二是可能要增加管理成本;三是貌合神离,资源得不到优化整合,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应该注意的事项
合并而不是联合。合并应该是实质性的,不能搞成“二张皮”,整体合并是整合卫生资源的的关键。“二张皮”可能会对卫生造成新的、更大的矛盾和问题。“合并”后实行一套班子,一个财务帐户。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分配方案,统一调配人员设备,统一规划业务建设和发展规划,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持续发展。
指定一名领导挂帅。合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整合资源是十分困难的。请求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安排县级领导亲自挂帅,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集中精力做好两个医院的“合并”工作。时机的选择上我们建议五月份开始筹备,确定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六月底改革到位。总之是越早越快越好。
选准配强医院班子。合并后最大的难度是管理的困难。因此,选配一个团结务实、奋发有为、公道正派、群众公认的领导班子,是前期工作的重点与核心,是“合并”后能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关键,是本项工作能否成功的保证。
卫生院医保内部管理制度范文6
“十一五”改革成就概述
“十一五”是政府投入卫生事业力度最大的时期,2006年~2009年,中央财政合计安排卫生事业资金1852.9亿元。2009年与2005年相比,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17.93%增加到27.23%,社会卫生支出比重从29.87%增加到34.57%,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52.21%下降到38.19%。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显著改善,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在此期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58.4亿元,支持近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其中县级医院近2000个,乡镇卫生院2.3万个,村卫生室2万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82个,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16个。900所城市三级医院与2200所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并通过培养培训、对口支援、执业医师招聘等多种手段,改善基层服务条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破解“看病难”,人才是关键。从2010年起,我国计划在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为此,国家还免费为西部地区定向培养医学生,2010年已招收5000名农村免费医学生。
医改进入攻坚期
医疗机构作为一个庞杂的系统,各项改革举步维艰。然而,虽然艰难,但各地也不乏勇于创新者,上海闵行模式,安徽改革探索,郑州片医模式等,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1. 安徽: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0年1月1日开始,安徽在全省105个区县全面推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改革包括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制度在内的同步改革,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运行体制与机制、补偿制度等。
改革中强调建立政府主导、体现公益性的管理体制。明确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按1%的农业户籍人口确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并按山区、丘陵、平原分类进行差别核定。
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医改中要重点处理好五个关系才能保证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即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整体设计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公益与效率的关系;编制管理与岗位管理的关系;统一步调与鼓励创新的关系。
安徽创新基本药物制度,使得基层招标药物配送率逾九成。为了确保广大群众吃上质优价廉的基本药物,安徽省组织了面向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零差率药品招标采购。共有来自全国1202家药品生产企业的9676个药品参与了招标。按照最低价中标的原则,共计857个品规的药品入围。在招标中,安徽省采取了不同于以前的模式,创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药品质量。截止2010年10月底,由安徽省省级招标采购的药品基层配送率已经超过90%。在招标采购中,安徽省实行了多项创新举措,使得招标药品价格较国家零售指导价平均降价52.8%,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2. 上海:闵行经验
闵行区位于上海西南,区域371平方公里,辖3个街区,200万人口。从医疗资源来说,有三所综合医院,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闵行区成为卫生部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推进居民管理的试点区。闵行区总体改革的框架是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eHR)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和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对卫生管理流程再造、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转变服务模式,打造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通过三年工作,闵行区共进行了8大系统72个公共模块,有基本医疗管理系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包括供应链管理、用药监督、合理用药。包括全程药品采购、库存上下限个设定、商流、物流、资金流在网上的运行。包括医院的医生合理用药,还在建立患者通过eHR的安全用药。通过这种管理,每一片药在哪里生产,由谁配送,由谁开药,药品和临床病症有何关系、每片药的费用合理不合理,都可以监管到。
闵行区坚持应用信息化工具,用总体卫生管理的模式和机制转变的共同整合来促进卫生发展。闵行区给居民发了两张卡,一是健康卡,针对户籍人员,对流动人口发绿色的卡,对医务人员发了绩效卡。群众看病时必须刷两张卡,居民健康卡是登陆居民健康档案的“钥匙”,存储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与健康有关的记录资料。同时医务人员做每一样工作都必须刷绩效卡,与健康卡捆绑,这样记录医务人员的绩效,每看一个患者、每干预一个高血压、每做一个计划免疫,都把工作量记录在他的名下。同时闵行启动质量管理体系、监管体系。闵行区卫生局局长许速认为,这两张卡调整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过去上级要求他做变成他自己主动做,真正体现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劳不得。
3. 郑州:片医负责制
郑州市“片医负责制”工作始于2008年。为指导基层开展慢病干预,郑州市卫生局妇社处与市疾控中心、金水区凤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基于片医负责制的“健康与疾病管理”。筛选确定1700人为目标人群,分为健康、高危、重点等3类人群,分别进行“慢病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与此同时,郑州市政府用于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已由2007年的1550万元增加到了4795万元,城市居民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标准已超出发达地区水平。2010年,郑州市卫生局以社区为服务区域,以家庭为服务单元,以所辖居民为服务对象,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每1000~1200户居民配置1名医生和1名护士,每三个片医小组配置1名公共卫生医生,推行社区“片医负责制”试点。目前,已有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此项工作,组建片医小组588组,基本实现市中心城区全覆盖,并利用健康档案电子管理软件,建立家庭和个人规范化健康档案1,246,367份,其中60岁以上老人建档率达到70%以上。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求是》杂志2010年第24期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布局将发生重大转变,进入点面结合、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其基本思路是:按照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边试边推、分阶段、有重点、依条件推进的策略,确定一批见效快、易操作的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争取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让医务人员受鼓舞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继续鼓励指导试点城市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探索,形成经验,逐步推广。
根据试点城市经验,按照认识统一、条件成熟、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标准,我们初步确定将在全国重点推进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与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加大对县级医院建设发展支持力度,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内在利益纽带、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三是优先发展县级医院。大力发展县级医疗机构,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新时期党对农村卫生工作从理论到实践新的突破点。2004年以来,卫生部始终把县级医院的建设作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着力点,力图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基本建设和设备配套、加强对口支援等多种手段,在两年之内使每个县至少拥有一家二甲以上水平的县级医院。
四是改革医疗保障支付方式和医院收费方式。在推行医疗保障“一卡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医疗费用在医院直接结算、异地结算;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支付方式,促进公立医院形成控制费用的内在机制。同时,努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报销水平。
五是改革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公立医院运行绩效。以临床路径为抓手推动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内部挖潜,促进因病施治。同时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预约诊疗服务。
六是完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加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
七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网络,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输送大量合格的医疗人才。
八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和远程医疗。建立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
新医改以来,卫生部对卫生信息化高度重视,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互联互通的指导理念,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等多项标准与规范,并在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卫生信息化工作成效初步显现。2010年,各省市卫生信息化工作在稳步推进,涌现了大批卫生信息化建设典范。
1. 卫生部开展电子病历试点
2010年10月14日卫生部下发通知,决定在北京等22个省(区、市)部分区域和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建立完善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2. 北京“医联码”,方便患者就医
2010年9月开始,北京市卫生局在全市三级医院和11个郊区县中心医院向包括外地患者、新农合患者和无医保的北京患者在内的非医保患者发放“医联码”。“医联码”是电子信息条码,可以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
“医联码”发放后,北京市各大医院向每位患者发放的就诊卡,均须贴上记录患者实名信息的“医联码”。这样,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基础性疾病、曾经在哪家医院(限北京地区)接受过哪些治疗、吃过哪些药物等基本信息,都将全部载入卡内,供接诊医生在进一步诊疗时参考,以更好了解患者的医疗需求、省去不必要的诊查,避免过量开药,并拿出更科学、经济的治疗方案。
“医联码”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可更好地方便患者就医;其次,方便医院管理。在医院内用唯一身份识别的条码号进行就医、划价、检查、取结果、取药,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减少医疗差错;第三,方便政府管理。通过统一就诊号采集门急诊信息,可以很好地了解医疗需求,了解疾病谱变化,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医联码还可以支持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传染病症状监测。
3. 福建省“一卡通”电子钱包支付系统投入使用
2010年6月9日,由福建省卫生厅组织的“一卡通”电子钱包推广应用现场会在福建省立医院召开,标志着福建省医疗机构在继社保卡作为就诊“一卡通”系统成功应用之后,又一个便民、利民的信息化工程投入使用。
2009年10月1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福建省社会保障卡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全省启动社会保障卡项目建设,2010年底前建成省、市两级社保卡系统,全面发放社保卡,在社会保障、医院就诊、金融支付等领域推广应用。根据该文件指示精神,福建省卫生厅推动了“一卡通”电子钱包的建设。在“一卡通”电子钱包支持下,患者不必预交现金到医院,现金支付部分可直接从电子钱包扣除,实现了金融付费。
利用社保卡作为就诊卡并实现电子钱包支付的省级系统在国内并无先例,这是一个跨行业、跨系统、跨平台的创新。系统投入使用后,患者在福建省内医院持社保卡到门诊医生处就诊,直接从电子钱包扣收挂号费,在收费处与医保对接结算时自付金额从电子钱包扣收,然后到门诊药房刷卡取药和放射科检查,患者还可以到门诊大厅的银行自助机上查询电子钱包消费明细。整个就诊流程简单方便,只用一张卡,不用交现金。
4. 湖北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湖北省自新农合试点以来,同步开展新农合信息化工作,按照省、县两级的应用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网络,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增强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截至2010年底,湖北省97个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均建立了县级数据中心,74个县(市、区)实现了县级数据中心与省级信息平台的连通,实现了参合信息和补偿信息的上传、查询和公示。
通过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稳步提高,全省83%的县级定点医疗机构,71%的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75.3%的县级定点医疗机构、81.5%的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与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连通。
湖北省各地在新农合制度建设方面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摸索出极具个性和实用性的信息化管理措施。洪湖市等23个县(市、区)实施了磁卡管理,秭归县在磁卡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磁卡+条码枪”信息管理模式,对参合农民实施磁卡管理,对新农合药物实施条码管理,强化了对参合农民的身份识别和定点医疗机构用药行为的监管。
5. 安徽省新农合信息化网络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安徽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新农合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累计投入3050万专项资金,建成了覆盖全省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新农合信息网络的纵向互联,以及与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的横向对接。2010年,全省承担住院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中有95%已与新农合信息系统联网对接,70%的门诊统筹村卫生室与新农合信息系统联网连接,实现了农民看病不出村,医疗费用即时结报的目标。
安徽省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提高新农合服务效率和监管效果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实现了即时结报,通过网络即时审核费用清单,患者出院立即结算,当场就可以拿到报销款,参合农民在省内流动就业时,也可就近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即时结报。二是实现了网络实时监控,大到省级医院,小到村卫生室,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和收费情况均可在线监控。三是为参合农民使用IC卡就诊创造了条件,目前安徽省已经有60%的县实现了“一卡通”,参合农民就诊可以“刷卡”报销。四是便于系统间的协调合作,新农合信息系统可进一步与医疗救助信息系统、银联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平台对接。
6. 江苏1300万元建新农合省级信息平台
2010年8月25日,江苏省举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信息平台建成投入使用仪式。自此,该省参合农民可与省级大医院实现预约看病,并享受即时结报服务。
该信息平台是江苏省投资1300万元,经过近2年时间建成的。平台拥有新农合业务管理、信息直报、异地转诊和智能分析4个综合管理和应用系统,以及面向公众和业务管理人员的新农合内、外网信息服务网站,具有对全省新农合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评价等主要特点。
江苏农民可以通过新农合省级信息平台门户网站,查看自己关心的新农合政策规定、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及具体服务信息、可报销的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等。同时,需要转外就医的患者可以在当地合管办通过信息平台,向省级定点医院提出转诊申请。省级定点医院根据情况及时作出答复,对同意接受转诊的参合人员,省级定点医院开通接诊绿色通道。在省级定点医院医治结束后,参合人员在出院时只需交纳个人自付部分的医药费用,不需要回参合地办理补偿手续。定点医院垫付的补偿费用由医院与统筹地区合管办另行结算。
7. 河南3500万加强社区卫生信息化
2010年,河南省卫生厅筹措3500万元专项资金,为郑州、平顶山、安阳、鹤壁、焦作、济源六个首批医改试点省辖市开发建设社区卫生区域信息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并为全省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进行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这一举措旨在提高全省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信息化服务能力,推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顺利实施。
8. 江西全面推行医院上网采购药品
从2010年9月1日起,江西省所有医院全部参加网上采购药品。据江西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西要求医疗机构使用的除部分药物外的所有药品,都必须通过江西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进行网上采购。根据要求,从2010 年9月1日起,江西省各家医疗机构必须全面执行新的中标结果,不能以任何理由规避或拒绝参加网上采购,而继续采购和使用未中标药品。
9. 新疆660万加强新农合信息化
2010年新疆医改将投入8.3亿人民币。主要用于建设43个县级医疗机构、5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582个村卫生室的建设。新疆将投入660万元加强新农合信息化建设,促进新农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10. 上海开通免费网上病历服务
上海市在2010年推出免费的网上病历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及时查到就医记录,内容包括处方、病历及就医费用等信息。网上病历服务将涵盖上海市大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同时也包括达到医疗信息化标准的一级、二级医院。届时,患者的就医记录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本人的市民信箱里。一般就医当天的信息,患者第二天就能收到。患者的诊断报告、处方、出院小结、费用清单等都能在网上查阅;而胸片、CT片等资料暂时不能出现在网上病历中。
医院信息化发展进入更高阶段
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主体之一,医疗机构的信息化需求日益增长。厂商把握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应用特点,才能为其提供针对性强、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软硬产品及解决方案。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我们认为,未来医院的信息化需求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
标准化是在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所出现的必然需求。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增加,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被提到日程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标准化成为必然的选择。国家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
信息的产生、存储、传递涉及到不同的系统,如果系统采用私有的数据编码、存储和交换标准,将给信息交互带来严重的阻碍,甚至使得交互无法进行;而如果采用标准的协议,系统就具有较灵活的适应性,可以和所有遵循同样标准协议的其他系统进行交互,从而具有更强的适应力。
2. 产品细分化,信息安全化
医院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医疗机构内部系统产品的细分化。目前,在国内的大型医疗机构中,我们很难发现一家医院仅使用一家厂商的软件产品。通常情况下,医疗机构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厂商的专业、专长产品。如今在行业中出现了分别以电子病历、PACS、手术麻醉信息系统、远程心电信息系统等为主要产品的技术服务专业供应商。术业有专攻,随着医院对产品的细分,越来越欢迎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业技术供应商。
安全性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基础,电子病历作为已执行的患者医疗过程的重要记录和将要执行的医疗操作的依据,在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能上比其他行业客户有更高的要求。医疗机构对不同的使用人员授予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权限,建立一套高度可靠的安全机制,才能确保组织无权限的人员非法访问。安全性高度可靠的医疗系统能在招标中取得医疗用户的信任。同时,为保证电子病历信息的原始性、确定相关医疗责任,各种医疗系统都需要能对各种修改行为进行有效跟踪,并形成附属公文的流程跟踪报表,以保证电子病历文件修改的严肃性和责任性。流程管理者还可以实时监控本流程中的所有流转程序的办理情况。
3. 支持远程医疗会诊,开放兼容性要强
从互联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3G、4G时代的到来,给未来的医疗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有人预测,远程会诊将成为21世纪7大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因此,对于IT厂商来说,应在通信协议、接口标准和互联网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软件厂商可谓鱼龙混杂,地域上星罗棋布,兼容性高低不一,而只有那些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灵活多变的接口设计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长久发展。除了各个系统如病理信息系统、心电图系统、体检信息系统、护士工作站系统等能相互兼容、互相自由调用外,HIS系统还必须能综合自身医保软件和其他多家医保系统的共性,能预留外置医保接口,为全国大多数地方提供社保接口和新农合接口,方便患者就医支付。
4. 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
县医院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的龙头,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纽带,其门诊量占公立医院的1/3,住院量占到公立医院的一半。把县医院这个龙头抓好,对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均衡医疗资源配置,让基层百姓更多享受到医改成果,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也正因此,在深入推进医改过程中,县医院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优先发展县医院已列入2011年医改重点工作内容。据悉,卫生部将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采取三项举措,强力助推县医院做强。在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中,中央财政一次性补助53亿余元,全国共有2130所县级医院获支持。项目将改善医院医疗设备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急诊急救、重症监护、手术室、妇产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建设;专项配备PACS,逐步将医院信息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支持日常监测信息的采集、上报和开展远程会诊。
5. IT厂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当前,各行各业都十分重视相关厂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医疗机构也不例外。除了IT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外,软件开发商及其商具有良好、高效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支持能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培训工作及长期的免费升级服务对医疗机构也很有吸引力。医院信息化已经开始从单纯买产品过渡到购买服务,因此也对行业软件厂商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尹力副部长在2010年11月15日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交流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综合分析我国卫生信息化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一是各项业务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水平与实际需求尚有差距,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当前深化医改工作的需要。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功能强,但医疗机构之间的总体协同效果差;纵向卫生业务系统的功能强,但系统之间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共享,“信息烟囱”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三是卫生信息化数据标准不一,仍存在手工填报数据及重复采集信息现象,一些数据失真、效率低下。四是缺乏一支卫生信息化专门队伍,缺乏既了解卫生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又具有信息化工作经验的人才。五是政府投入不足,缺乏各级财政投入的运行机制,缺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激励机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影响到深化医改大局和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决不能让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深化医改工作的短板。
虽然目前国内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风风火火,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成就背后,建设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矛盾依然突出。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投入机制
卫生信息化发展很快,但投入机制等深层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源动力,仅仅靠中央、地方专项资金的支持,只能起到启动作用,而信息系统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发展和稳定运行的费用需要有资金投入机制来保障。
2. 体制规范是空白
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各级医院中临床科室、门诊部、检查检验等部门的人员配置、设备配置都有明确的规定。而目前,尚没有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中信息化部门提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各地医疗卫生机构中信息化部门隶属、人员配置、用房、工作人员身份等基本问题都不明确,各地差异很大,同一地区中各机构的差异也很大。体制规范与工作环境、员工待遇息息相关,想想看,目前,相当数量的医院中从事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只能拿全院奖金平均数80%的现状,与信息化在医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非常的不符。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体制规范是空白点,急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
3. 信息化不能承载超出其业务能力的期望
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工具,是为管理服务的。只有在管理模式比较成型和稳定的情况下,信息化应用才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近两年来,医疗卫生行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对信息化在医改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但信息化不能解决机制问题,无法承载超出其业务能力的期望。我们在追寻卫生信息化理想中最完美、最纯粹的时刻,也无法忽略卫生信息化不能承受之重。
4. 医疗机构IT人才的短缺
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其他行业有别,受制于卫生行业的专业性、复杂性,所以卫生信息化行业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知识累积过程。另外,长期以来,中国卫生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相应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于作为辅助、保障部门的信息部门建设、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组织领导能力的建设,普遍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也因此导致信息部门的价值较难获得认同。所以,短期来看,卫生信息化人才短缺的情况难以缓和。
展望“十二五”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尹力副部长指出:要抓住“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新机遇。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深化医改大局和长远发展,统筹规划,积极探索,逐项建设,梯度推进,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2010年上半年,卫生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编制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工作要求,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思路,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35212工程”的总体框架,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逐步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考虑把3级卫生信息平台作为横向联系的枢纽,系统整合5项业务的纵向功能和应用,互联互通各项卫生工作。
尹力副部长指出,在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卫生部将在中央层面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一是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协调与沟通,争取将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十二五”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研究下发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等深化医改的配套文件。三是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同时,各地要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要注意整合卫生信息化的需求和资源,建立各方广泛参与的机制,上下一致、各方联动,合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避免走弯路和造成资源浪费,发挥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最大效益。要注意发挥信息化方面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探索完善内部业务信息化建设,发挥他们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
在谈到“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目标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指出: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到2015年初步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为全国30%的人口办理健康卡和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为每个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全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三分之一的二级医院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部分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 。
信息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