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物料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和健康发展,不仅有效的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并且逐渐提高了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水平,极大的降低了社会就业压力,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的统筹发展。然而由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设备也不够完备,因此违法发包与转包的现象层出不穷。降低成本,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是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有效的解决物料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
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其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可以通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物料流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量与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流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协调与管理,从而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链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全局动态的最优目标。
供应链管理能够完全覆盖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分为四个重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求。供应链的管理则是一同步化和集成化的生产为重要指导,以各种技术来作为有效的支持。其主要的目标是为了不断地提高用户的服务水平,从而降低总的交易的成本,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平衡。
物料管理的基本含义
所谓的物料,主要是指在制造成品或者提供服务时,需要直接或者简介投入的物品。这时可以称直接投入的物品为直接物料,而间接投入的物品可以称之为间接物料。对物料管理的总过程,则是经历供应厂商、物料仓库、制造的过程再到成品仓库或者配销中心这四个阶段。无论是供应厂商的评鉴、物料的采购、供应厂商的运输和交货、物料验收!物料储存、存量管制!物料领发、物料加工、成品验收、成品运输以及存货管理再到存货配销等,都需要物料管理的介入。
对于企业的物料管理而言,其是物流管理过程中一项系统性比较强的活动,并且涉及到比较广的范围面。其中包括:预测物料用量,编制物料供应计划;组织货源,采购或调剂物料;物料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物料的统计和盘点。
物料管理是整个物流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物料的使用与消费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做好物料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与促进企业生产,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节约物资和消耗,来加快资金的周转,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建筑施工企业物料采购管理中推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建筑过程是项目的策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与维护。通常建筑企业都将这个过程叫做价值链,大多数企业比较重视一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阶段,却忽视了价值链里最为原始的物质物料,与此同时,也忽视了推行良好的物料管理所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对于建筑产品的雏形形成阶段而言,勘察设计阶段是最主要的阶段,它需要表明相关的特殊物料。在正常的建筑生产过程中,对物料的管理基本上是接触不到这个阶段的,只有在施工开始时,相关建筑施工企业才开始推行一些物料的采购工作。针对一些被限定的施工物料而言,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而找不到货源或者由于供应厂商的原因等方面而不能够被运输到施工现场,从而大大的推延了建筑产品的生产时间。这些在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从而使相关建筑施工单位和企业能够及时的做好准备,提前时间。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约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建筑企业工程投标过程中的报价质量,从而缩短报价的时间;并且能够帮助建筑施工单位支持总承包工程的有效管理,使其可以集中精力去处理好职责内的主要业务;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施工建筑单位缩短工期,促进产品的更新和进步,提高企业应用和采取新技术的手段和能力。
四、在供应链基础上的建筑物料采购管理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由于建筑承包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只是一种关系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物料采购活动也仅仅被看做一种比较单纯的采购活动,而没有被具体的划入管理的范围之内。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牵涉到全局和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而言,传统的采购模式无法合理的解决,然而现行的供应链管理采购模式能够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一个质量合格的建筑产品需要比较多的物料资源,所以要结合具体实际对这些物料采取合理适当的战略定位。要结合不同物料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采购管理模式。对于传统的采购模式而言,其仅仅凭借所需要物料的数量与价值来分为大宗物料与零星的材料,而这种方法极大的忽略了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对于建筑物料的供应链之间的影响,从而不能科学有效的展现出物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贡献度和紧迫性等情况。针对上述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战略定位。
对企业的物料进行分类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控制质量、成本与即时供应,来保证建筑施工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采购成本。
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树立标杆供应商的方式,来竖立供应商学习的榜样,从而提高供应商的业绩。具体而言首先要测量出最佳供应商各个主要业绩值,其次还要总结出最佳供应商取得最佳业绩的做法和经验,最后再向各供应商提供这些信息,从而帮助其他供应商寻找自己的差距,组织整改,不断地提高管理的水平。
结束语
作为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与建筑机构的重视和关注。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其更关注和强调的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上面的节点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从而在充分利用企业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供应链内部参与双方的共赢。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的竞争环境,不断的推行和使用建筑供应链的物料管理和采供以及库存,从而不断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顾松林.建筑施工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改革与提高方案浅析[J].物流技术.2009.5(9):23——25.
[2]王要武,郑宝才.建筑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标准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4(6):32——33.
[3]刘文荣.关于对施工工程项目建筑材料实行配送服务的设想[J]..铁道物资管理.2011.9(42):15——16.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航材;资源
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SCM即供应链管理,是英文Supply Chain Manage— ment的缩写,供应链指相互间通过提品与服务而使厂家、供应商、零售商等组成的网络。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SCM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分配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减少工作周期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以管理思想为基础,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一整套管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整合,优化企业资源。其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系统性:ERP首先是一整套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系统性。
管理思想:ERP的管理思想即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信息技术:ERP是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推进的结果。
目的性:ERP的目标是优化企业资源,提高竞争力。
供应链(Supply Chain,SC)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SCM能够随着发展和变化不断修正和强化计划的内容,直至计划执行的最后时刻。因此SCM也是对 ERP的补充,它提供进一步的智能决策支持信息,使得企业能够评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事件和客户需求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一、实施SCM 的效果
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后,在航材管理中哪些方面会得到改善呢,最终会达到何种效果呢?
(一)改变供应商、货代、进出口商和航材中心之间的运行模式,增强航材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提高机务工程部的出机保障力。
现在的运行模式是由航材中心订货合同引起的拉动式。这种模式有很多缺点:首先,供应商、货代和进出口商的运作都是由学院处航材科的订货合同引起的,是被动的,缺少提前准备,导致航材的订货周期很长。供应商由于与航材科缺少相互之间的了解,经常会发生紧急或A0G订货的航材无现货或缺少现货。货代由于缺少准备,造成无法在第一时间将紧急或A0G订货航材发出。对于需要提前申报的航材,如果进出口商得到的信息滞后必然导致报关时间的延长。其次,由于航材科出具的合同大部分都是突发性,因此无法对订货合同和运输进行科学、合理的打包,造成订货合同数量增加,运输次数增多,从而增加了航材科的监控次数与难度。由于航材科最主要的信息是由合同产生的,也即合同数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航材科信息量的多少,因此要有效的控制航材的信息流就首先要有效的控制合同,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合同数量,以便减少航材科跟踪的次数。
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后,供应商、货代、进出口商和航材科之间的运行模式变为推动式和拉动式相互结合的运行模式。其优点有:
第一,学院与供应商之间由对立转向联合。以学院的运作模式大都以飞行训练为中心,片面追求出机保障率,因此造成学院航材科与供应商之间的对立局面。在实施 SCM后,学院航材科与供应商之间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的供应链通道体系,使物流通道整体绩效大幅提升。
第二,学院航材科由预测转向终测。以前学院航材的运作模式通过预测生产部门的需求量来计划各项物流作业活动,然而这种预测的准确性不高,往往造成了大量的库存积压而且经常出现紧急订货的状况。SCM是强调物流通道成员间的联合机制,成员间愿意互换物流系统营运及策略的信息,尤其是内部需求及生产的资料,使得各分院无需去预测,流通模式是逐渐由预测基础转向终测基础发展的。
第三,由信息独享转向信息共享。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部门或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共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后供应商能够及时地了解航材的消耗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航材的库存量。
(二)加强航材费用的控制,降低航材的库存和运作费用,从而降低各分院机务工程部的维修成本
1.航材的库存成本。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后,由于供应商能够及时地了解航材的消耗情况,相应地提高航材的库存量,所以航材中心就无需储备大量航材,只需储备很小的最低库存量,这个量只需满足在运输期内的使用量,同时随着航材订货周期的缩短,此数量也可相应的减少。
2.航材订货的运作费用。航材的运作费用主要指的是包装费用、运输费用、保险费用、手续费和跟踪监控所产生的费用等等,这是我们经常忽略的方面。实施供应链管理 (SCM)后,就可以减少合同的数量和运输、报关的次数。相应地减少上述费用。
二、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整合各个分院的航材资源,理顺航材运作结构
现在各个分院的库存航材和相应的航材供应商、货代还未进行全面整合,不能做到统筹资源、统筹规划、统筹运作、统筹管理。因此现在必须尽快对各个环节进行整合,提高各个分院运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标准化有作业流程规范化、业务操作规范化、功能衔接规范化。规范化有资料信息标准化、设备设施标准化、质量考核标准化。理顺航材运作结构,提高各个环节的反应速度。
(二)重视SCM的实施,引进和培育此方面的人才
SCM要在飞行学院内部实行,必须得到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航材公司的支持。实施SCM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涉及到单位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领导和航材人员的支持是实施SCM的保证。另外人才是实施SCM后取得更大效益的最关键因素,一方面要加大引进此方面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职工的培训。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预防
一、引言
近年来,国外一些现代化大型企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对传统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和运作模式实行了大规模革新,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还处于推广阶段,企业管理者对战略伙伴关系与传统企业的合作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供应链失效模式及后果的研究仍不足,由于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会导致供应链失效模式控制失败。针对这一情况,对FMEA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它是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应用管理技术来预测潜在的失效风险及后果,采取措施以进行事前改进的技术与方法。供应链潜在失效模式是指由于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可能给整条供应链成员企业造成损失的表现形式。供应链潜在失效模式管理重在事前预警和预防,而不是事后的控制。其目的在于发现并评估供应链中潜在的失效和可能的后果,找出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将上述过程文件化。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持续地减少供应链失效的频度和后果,优化资源的利用。
FMEA通过分析供应链管理过程,找出潜在的过程失效模式,评估其影响,确定导致这种潜在失效模式的原因及因子,对风险较大的失效模式制定预防措施,以防止缺陷的发生。显然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降低失效风险、支持供应链管理的预防方法。
应用FMEA方法时,从分析过程开始,首先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性项目过程列出每个潜在的失效模式;继而确认失效对供应链或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即效果;在分析出导致潜在失效的原因;然后对失效进行评价,应用标准等级来考察失效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发现的难易程度,进行风险评价;对风险较大的失效模式优先制定预防措施;估计预防措施的效果,保证预防措施得到实施或落实。
1.确定供应链管理过程,识别关键步骤
在开始进行FMEA前,画过程的流程图,该图应包含该过程的所有步骤(即低层次的过程) ,即使某个步骤看起来似乎对供应链管理没有多大影响。
2.确定失效模式(输出) 和失效后果
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一步确定潜在的失效模式,潜在失效模式指某个过程不符合要求,它可以通过问“供应链怎么会失效”来确定。每个过程都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失效模式,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而不只是已经发生过的失效模式。为每个列出的失效模式确定潜在的失效后果,它可以通过问“如果失效模式发生,供应链将受到什么影响?”来确定。
3.识别潜在失效原因(输入) ,然后列出现行的过程控制
为列出的每个失效模式确定潜在原因,它描述了每个失效是怎么发生的。描述原因要详细,后面建议过程改进措施要依赖于这些原因。每个后果都可能有好几个潜在的原因,尽可能多地列出潜在原因,确保没有遗漏。识别潜在原因可以用头脑风暴法,或者因果图法。但是,失效的许多起因往往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要纠正或控制一个起因,需要明确哪些起因起主要作用,哪些起因最容易得到控制。
现行的过程控制是对尽可能地防止失效模式或其起因的发生或者将发生的失效模式或其起因的控制的说明。有两类过程控制可以考虑:预防:防止失效的起因或失效模式出现,或者降低其出现的几率;探测:探测出失效的起因或者失效模式,导致采取纠正措施。
4.指派严重度S、频度O和探测度D,计算风险顺序数RPN
严重度是潜在失效模式对供应链影响效果的严重程度,频度指具体的失效原因发生的可能性,探测度描述了现行的系统无法识别失效模式或原因的可能性。每个指标的评分都从“1”~“10”。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非得10分制,但必须保证评价标准的一致性。风险顺序数是严重度S、频度O和探测度D的乘积。RPN=S×O×D,取值在1~1000之间。RPN越高,失效的风险越大,它确定了行动的优先级。首先对排列在最前面的问题和最关键的项目采取纠正措施。
5.建议改进措施并采取行动
从最高的RPN开始,确定能减少RPN的措施。一般实践中,当严重度是9或10时,必须予以特别注意,以确保现行的措施/控制或过程预防/纠正措施针对了这种风险,不管其RPN值是多大。按照建议的改进措施采取行动,对过程改进的情况进行说明,必须显示完成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的信息。
6.行动后重新计算RPN
行动完成并被证明后,必须确定效果,这就需要计算新的RPN。
从以上可以看出,FMEA可以识别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关键输入变量(潜在失效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在减少了最大的RPN 后,还可以对其它较大的RPN或重新使用FMEA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对供应链管理的持续改进。
FMEA既可以用在事先预防阶段,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供应链失效的发生,也可以用在事后改进阶段,分析供应链已经发生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并防止失效再次发生。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应用方法的探讨,本文以FMEA 对失效事前预防的特性为基础,试图建构一套简单实用的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模式,以供各组织对供应链风险管理做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译: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2002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EPC;RFID
引言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业竞争已经逐渐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已经成为获得商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要改进企业的数据采集方式,需要企业能够建成一个智能高效的物流网络,为企业的高效、准确决策提供支持。现代物联网的新兴与蓬勃发展也为物流智能空间构建提供了新的途径。物联网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对每个物品跟踪监控的全新理念,它将在全球范围内从根本上提高对物品产生、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水平,将成为继条码技术之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物流配送及物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将在根本上改变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物联网于1999 年由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其含义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链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物与物之间的智能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延伸和扩展的产物。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当前,世界众多站在技术前沿的国家和企业纷纷嗅到了即将由“物联网”引发的一场科技革命与经济浪潮,纷纷制定标准、研究新技术和应用,主动掌握市场。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物联网”是振兴经济、确立优势的关键战略,并启动投资110 亿美元进行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欧洲信息业与商业人士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对物联网展开了广泛的讨论。2004 年首届中国国际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也提出物联网将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供应链革命,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物联网的发展在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工作原理
物联网的核心是电子产品码(EPC)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对每一商品进行电子编码,结合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对流通中的商品甚至其零部件在加工、运输、配送和销售环节进行跟踪,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控性。
EPC的全名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中文译作产品电子代码或电子产品编码。它是为了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而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编码系统。它建立在EAN.UCC(即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条型编码的基础之上,并对该条形编码系统做了一些扩充,用以实现对单品进行标志。EPC在条形码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段数据,分别是域名管理者、对象分类和序列号。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唯一地表示每一件商品,这些信息包含商品的产地、日期,有效日期以及流通环节。通过在商品流通环节对这些信息的不断更新,人们可以在全球实现对商品从原料到货架的全程追踪。
RFID的全名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名称叫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的识别技术。其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数据读取方便、识别较快、有效距离大、识别范围广等特点。在供应链和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它正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自动识别领域一个亮点,堪称自动识别技术的新宠。最基本的RFID系统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标签(Tag),即射频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一般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且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第二部分是阅读器(Reader),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它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第三部分是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
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充分结合两种技术优势,在供应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EPC系统对商品实体进行编码,这解决了商品标识的唯一性问题。此标签在商品生产完成后一旦形成,此后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该EPC代码成为产品的唯一标识,以此EPC编码为索引能实时的在物联网上查询和更新产品的相关信息,也能以它为线索,在供应链的各个流通环节对产品进行定位追踪。同时,利用RFID技术,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然后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标签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实现电子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它对供应链中商品的流通进行合理的优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流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为供应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包含了整个价值链,它描述了从原材料开采到使用结束,整个过程中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供应链管理主要集中在如何使企业利用供应商的工艺流程、技术和能力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在组织内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和采购管理功能的协作。当价值链中的所有战略组织集成为一个统一的知识实体,并贯穿整个供应链网络时,企业运作的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从狭义来说,供应链管理是在一个组织内集成不同功能领域的物流,加强从直接战略供应商通过生产制造商与分销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利用直接战略供应商的能力与技术,尤其是供应商在产品设计阶段的早期参与,已经成为提高生产制造商效率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依靠物流配送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两大载体。
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售后和回收等环节。它使得整个供应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提高了供应链的市场反应力。
(一)在采购环节的应用
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分类识别不同原料的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合理安排采购批次和采购量;同时也可以监控原料采购的质量,保证采购过程的合理和采购效率。通过对大量复杂原料和配件的唯一标识的登记,便于后期管理和问题识别,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即时跟进。利用物联网还可以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根据供应商在供应环节的表现,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等级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采购水平,培养供应商的忠诚度。
(二)在生产环节的应用
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准时制生产。在生产线上,可以准确地找到原料和配件,减少人工识别的错误和成本。同时,基于EPC/RFID 技术的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即时跟进生产环节,并根据生产安排合理的补货策略。物联网还可以通过对生产设备的合理调度,提高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流水线均衡、稳步生产,同时也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追踪。
(三)在仓储环节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利用智能货架技术和EPC 实时盘点技术在仓储环节实现库存高效管理。当贴有EPC 标签的产品出入仓库时, 安装在仓库的阅读器自动识别各类商品,自动进行盘点。通过调阅数据库中的资料,阅读器还可以自动读出产品进出货时间,储存位置和进出仓库的数量,提高仓储中心的空间利用率,并能快速、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库存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了库存,同时能保证入库出库的准确性,减少配送错误带来的损耗。物联网系统还可提高仓库的作业完成效率。例如对仓库的进货、出货可以适时记录,对产品的堆放、上架和补货等作业进行自动选择,提高了仓库储存的自动化水平,避免了人工操作的重复性和错误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库存,降低了库存管理的成本。
(四)在配送环节的应用
物联网在配送环节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配送的效率,减少配送错误的损耗。通过EPC 技术,可以对货物的真假进行自动识别,实现配送环节的自动通关;同时可以提高配送环节的安全性和可视性,方便企业追踪货物的配送过程。同时,物联网的应用,提高了货物配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货物在配送环节中的分拣、包装、运输和堆码等作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这些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应用物联网技术,在配送过程中可以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存货目录的准确性,降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样就确保了精确的库存控制,甚至可确切了解目前有多少货箱处于转运途中、转运的始发地和目的地,以及预期的到达时间等信息。
(五)在销售环节的应用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当贴有EPC 标签的商品摆放在货架上,顾客在取走货物时,自动识别系统就可以自动地向系统报告。同时在自动识别系统还可以根据货架上商品的数量即时告知补货,在结算平台,也可以利用RFID 技术进行自动识别,提高结算的速度,并通过信用卡系统记录货物的流向,便于企业统计产品的销售细节。企业也可以根据物联网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和数据,统计各类商品的销售情况,改进商品的摆放作业,提高商品的销售量,也提高商场的空间利用率。生产企业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了解商品的销售细节、建立客户资料,细分客户市场,找到合理的营销策略。
(六)在售后和回收环节的应用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可以利用商品上的识别标签,对商品从原料到生产过程等详细信息进行了解,放心使用。同时在售后服务阶段,企业也可以跟踪消费者的使用情况,针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追溯产生问题的缘由,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更好地占领市场。针对当前大力提倡绿色经济环境,企业也可以通过标签识别,对那些报废的产品进行有效回收,对其中的有用部件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废物利用的效率,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很好地的实践意义。
三、零售业供应链运用物联网技术实例――麦德龙“未来商店”
德国麦德龙超市集团(METRO Group)是德国零售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2002年,麦德龙集团公布了“未来商店”计划,涵盖包括物流及零售店内顾客体验等方面在内的零售供应链各个环节。
2003年4月,麦德龙“未来商店”计划正式启动,麦德龙集团宣布在整个供应链及其位于德国Rheinberg的Extra Store采用RFID技术。2004年1月,麦德龙要求其100家供应商在向其所属的10个商品配送中心和281个零售店配送货物时,必须在托盘和包装箱上粘贴RFID标签。
2004年11月,麦德龙的托盘追踪应用投入运行。麦德龙在其微距德国Unna的最繁忙的配送中心建立了一个全面的RFID托盘跟踪中心。供应商在运送到配送中心的托盘和包装箱上粘贴RFID标签,进入仓库的托盘经过一个安装了由Intermec公司提供的IF5 RFID识读器的门户,IF5识读器智能采集托盘上RFID标签上的序列运输容器代码(SSCC),过滤托盘上来自货箱标签的数据。SSCC被自动传输到麦德龙的企业系统内,与预先发货通知的电子数据交换交易记录相对照,符合订单的托盘将被批准接收,有关信息随着物品的入库自动进行记录,同时库存系统数据自动更新。系统确定接收托盘后,会通过WLAN将指示命令传输到叉车上的车载电脑,从而叉车操作员进行入库作业。为保证处理正确的托盘,操作员也会利用识读器读取RFID标签查看SSCC代码。当操作员将货物送达指定位置,车载系统读取永久性货位标签,系统自动将其与计划货位进行核对,以防止货物放错位置。
2007年9月,麦德龙启动了在Galeria Kaufhof百货公司开展的RFID项目,这是零售业内第一次单品级RFID技术的全面部署,该项目采用了64台RFID识读器、208个天线,对3万件男装应用RFID技术。
麦德龙的“未来商店”还提供了很多新奇的客户体验。消费者进入商店后可以推一辆“智能购物车”,该购物车能够自动对放入其中的商品进行登记,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总数和总价。“未来商店”还提供了“智能电子秤”,该种安装了电子摄像机,能够自动识别放在其上面的物品,并计算出重量和总价。“智能购物车”和“智能收银台”相互配合,能够做到购物车通过收银台的一瞬间计算出总价。另外还有“智能试衣镜”,顾客拿着带RFID标签的衣服站在镜子前面,镜子上会自动显示出消费者身着合适尺码的这款衣服的效果,甚至还会推荐消费者可以跟这款衣服搭配的其他服饰。
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麦德龙集团取得的成果非常显著。仓储人力开支减少14%,存货到位率提高11%,货物丢失率下降18%,每辆货车检查、卸载时间缩短15-20分钟,缺货率降低11%。另外,对顾客消费情况的记录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资料,也有利于麦德龙制定一对一的有针对性营销策略。
四、物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
(一)反应速度更及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及时的服务,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强弱。通过利用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优势性因素,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将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将进一步优化,整个系统管理的信息将更加趋向透明化,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能够让供应链管理以更快捷、更及时的反应速度响应客户的需要,达到高效服务客户的目的。
(二)整体监控水平得到提升
由于供应链管理涉及多个环节,是由多种成员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内部成员的数量和类型不同将可能导致供应链管理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复杂问题。通过借助物联网,企业能够有效实现供应链管理内部各成员间信息共享、能够更好地让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实现作业计划的协调化发展,及时有效地评估企业合作伙伴,从而实现供应链集成化管理,监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管理
将物联网的信息识别功能和定位跟踪功能运用到供应链管理之后,企业可以有效实现对其生产相关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识别,或者对运输配送过程中的车辆、路况、时效等信息进行跟踪把握,通过在这些环节上的智能化管理,强化企业生产、运输等供应链中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保证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加高品质的产品。
(四)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物联网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格优惠和便利性。通过物联网的智能化功能,可以帮助消费者简便地找到目标商品,同时根据收集的信息设计最优的顾客路线和货架布局,使消费者轻松便利地完成购物。物联网也能优化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免费的便利,如为消费者远程查看商品的运行情况,编制相应的采购计划;当商品快到保质期时,及时提醒消费者使用;当商品出现不正常的位移时,会向消费者发出警告。
结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零售等环节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监管,增强管理的透明性,使供应链企业可以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基于EPC/RFID 技术的物联网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技术还很不成熟,离真正大规模实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研发核心技术、制定产业标准、降低成本等问题,社会经济效应还远没有显现。但在不久的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应用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技术必将会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对于供应链管理,甚至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我国正在加快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必须十分重视和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逐步实现物联网支持下的供应链系统。
参考文献:
[1]Samuel Fosso Wamba, Louis A. Lefebvre, Elisabeth Lefebvre. Integrating RFID Technology and EPC Network into a B2B Retail Supply Chain: A Step toward Intelligent Business Processes[J].Journal ofTechnology Management & Innovation, 2007(2):114-124
[2]李春杰.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6)63-64
[3]王辉,沈洁,心英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6)21-22
[4]赵欣斐.物联网的兴起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18)203-202
[5]孟祥茹,张金刚.EPC及物联网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09(1)41-42
[6]桑娟萍.关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2012(1)134-135
[7]王曼,邵峰.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金融创新,2011(5)28-30
[8]吴剑,贺国先,杨宗娟.物流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12(2)149-152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 供应链 虚拟股票期权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的含义应该为:“在业务外包的基础上,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结构模式”。这个管理模式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后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资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还是一条增值链。通过对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各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二、目前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供应链企业内的效益并不是由一家中间商产出,现在的衡量的标准主要集中在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上,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商,提高信息共享程度,用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决策系统代替缺乏柔性和集成度差的决策体系,使得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都能清楚地观察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决策流的执行情况,以更好地协调,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缩短各环节运作的延迟时间,消除信息扭曲的放大效应,对确保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第一,企业经营观念,许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仍然以实现自我利益为中心,没有充分意识到相互间密切合作的战略意义。第二,合作企业间信息不能高效传递,许多企业出于自身的利益、经营风险等多方面的考虑,不愿意在生产技术、经营策略,以及成本等方面进行交流。第三,效益背反问题严重,即同一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替代现象,即一种功能的优化或利益的增加的同时,伴随着其他功能或益的下降。
三、虚拟股票期权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依据
1.虚拟股票期权的概念
公司在该计划前与每一位参与者(可以是个人或组织)签订协议,约定给予的虚拟股票期权的数量,兑现时间表,兑现条件等,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通常可以直接向参与者无偿赠送一定数量的股票,但参与者并不实际拥有在未来按某一固定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权力,而只是一种账面上虚拟的股票。实行虚拟股票期权的公司每年一次聘请薪酬方面的咨询专家,结合自己的经营目标,利用EVA(经济增加值)标准对这一虚拟股票进行定价。
2.应用的依据
(1)绩效与绩效评价。绩效是对个人和组织行为产生结果的一个考评指标的系统。绩是指成绩,效是指效果,绩效就是一个行为最后产生的成绩和效果的总评。绩效评价,就是绩效这一考评系统的执行过程,通过绩效评价确定员工或组织工作业绩,进而实施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阶段或一个过程。因此,了解绩效管理对绩效评价是个很好的解释。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是由员工和他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
(2)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的出发点和特点。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因此,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和链上节点企业的绩效评价从出发点到评价指标等方面与传统有许多不同。对于供应链企业的评价应以整个链的协调一致性为根本。通过共享信息使整个链上库存最小,效率最高,争取利润最大化。面对各节点企业不以单纯的价格和交货期等为指标,应注重节点企业在整个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目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恰当的反应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状况,而不是孤独的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状况。
四、基于EVA的虚拟股票激励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运用
1.基于EVA虚拟股票激励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设计
鉴于股票期权制本身理论上的缺陷和我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上和法律法规上的障碍,再加上很多企业尚未有以EVA为基础的红利计划,因而,我们可以考虑将股票期权制进行一定的改良,借鉴股票期权的设计原理、特性与操作方法,设计出相对符合我国国情的做法,即将EVA与虚拟股票期权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公司在该计划前与每一家参与企业签订协议,约定给予的虚拟股票期权的数量,兑现时间表,兑现条件等,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通常可以直接向上下游企业无偿赠送一定数量的股票,但上下游企业并不实际拥有在未来按某一固定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权力,而只是一种账面上虚拟的股票。即上下游企业并不真正持有股票,不存在该股票的买卖权,而只是持有一种“虚拟股票”,他也不需要按照股票期权启动时的价格支付相应数量的现金。因此,从本质上来看虚拟股票期权是一种递延现金支付方式,不失“金手铐”的作用。
2.基于EVA虚拟股票激励制度在供应链管理中运用的优越性
基于EVA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我们可以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业绩进行有效的评估,在满足了供应链单个企业的股权成本要求后,进一步考量供应链整体的绩效,既照顾局部又考察全局,具体优越性表现在:第一,解决企业经营观念问题,基于EVA的虚拟股票期权激励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前提,就是供应链企业认可供应链共赢。通过各个供应链企业共同努力,相互间密切合作,使中游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利润增加,上下游企业分享中游核心企业提供的虚拟股票期权增值利润,从而实现供应链共赢。第二,解决“信息传递”问题,在实施基于EVA的供应链虚拟股票期权后,各企业必然提高信息的流通效率,减少技术的不兼容程度,从而实现供应链共赢。第三,解决“效益背反”问题,在实施基于EVA的供应链虚拟股票期权后,各供应链企业以实现供应链共赢为目标,有效的解决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问题。
总之,只有解决好了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激励制度,才能使得各节点企业最求整条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争取更多利润。
参考文献:
[1]张成海: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复杂网络;供应链管理;网络结构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使全球市场呈现扁平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企业与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起来,为争夺相同市场发生的战争也越发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个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地根据事件的变化而做出响应的供应链体系。供应链的整合功能使市场中的单个企业不再以个体形式参与市场,而是与其他企业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这样企业与企业的组合就是供应链的组合成分,使参与竞争的个体包括了供应链。供应链复杂网络中的节点是供应链中的企业,企业个体与个体之间来往的信息流、资金流等关系就是边,企业节点和关系流的边构成了复杂网络应该具有的基本要点。
二、供应链与复杂网络概述
复杂网络是指由大数量的节点及庞杂节点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特征的网络。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随机图模型(即ER模型)和小世界模型等的发现推动了国内外复杂网络研究的发展浪潮,如今复杂网络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核心节点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复杂网络中,由此组成了供应链网络的顶端部分。例如,供应商中有着从一级供应商到末端负责材料来源的供应商,这些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又分别有自己的供应链分支,这样以企业为节点,他们之间的关系连线就形成了一个供应链网络。
(一)供应链网络的小世界特征
小世界网络模型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提出的,它具有平均路径长度较小及聚集系数较高的特点。供应链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的这两个特点。
1.平均路径长度。在网络中,所有节点之间的距离的平均数就是平均路径长度,而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是指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包含的边数。供应链网络中产品的平均响应时间在供应链复杂网络中由平均路径长度表示。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及客户愿意忍受的响应时间越来越短,产品从新兴到衰亡的周期不断加快。企业提高自己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缩短产品从形成客户需求到完成产品交付的响应时间。从供应链复杂网络的特征可以看出,平均路径长度越小供应链的供应性越有保障。
2.聚集系数。它是指如果某个节点与k个节点直接相连,那么它们形成的实际边数与这k个实际相连的节点之间可能存在的最大的边数的比,对网络中所有节点的聚集系数求得的平均值就是网络的聚集系数。企业与企业在供应链中互相交汇竞争和相互合作的程度可以由复杂网络中的平均聚集系数来表示。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企业与其他企业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最多次的信息交换,供应链网络的聚类系数因这些科技信息方法的介入而增加。
(二)供应链网络的无标度特征
大量的企业群组成了供应链的主干及分支,这些组成企业群的大部分企业个体只有少量的固定合作企业,即它们都拥有较小的度,而整个企业群中通常都存在占据整个供应链较高地位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整个市场中具有龙头地位,在供应、生产、分销等方面与较多数量的其他节点企业有着密切联系,这样较少的龙头核心企业和大多数普通企业体现了无标度的特征。
三、供应链复杂网络的宏观研究
(一)对鲁棒性的分析
供应链网络的鲁棒性是指系统吸收不确定性,供应链保持较高的响应性和敏捷性的能力。当供应链网络受到干扰后,代表节点的企业发生生产延迟甚至倒闭等情况,这样这个企业就失去了与网络中其他节点的联系,在网络中体现为去点。
供应链的结构主要指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状况,发生突况后供应链网络受到影响,最大连通子图R发生变化,这可以反映出供应链结构的稳定性。
假设网络G受到影响,节点v1,…,vm(1≤m≤n)因为与其他节点的连接中断,网络G被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连通子网络Gi,…,Gt(1≤t≤n), Ki为网络Gi的节点数,即网络大小,R=max{ki,i=1…,t},被定义为供应链网络受影响后的最大连通子图大小。供应链结构稳定性与R的值成正比。
对鲁棒性进行分析可以衡量供应链网络的响应性、敏捷性和稳定性,从而对供应链网络进行优化,从设计、管理等方面着手使供应链网络在结构上更稳定。
(二)对不确定性扩散问题的分析
有许多不确定性存在于一个供应链网络中,其中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原料工厂发生的意外事故、生产设备的故障及维修、运输过程中的滞后等,这些都会导致供应链网络不能顺利运行。上游企业发生问题会引起不确定性沿着供应链向四周扩散,因为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这种传播类似于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SIR模型和SIS模型就描述了复杂网络中的传染机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不确定性在供应链中的传播。
利用逾渗理论可以得出任意度分布的SIR模型中疾病传播的阀值为
Tc=
式中,k为节点的度, pk为度数为k的节点在网络中出现的概率,Tc为疾病传播概率阀值。不确定性发生的概率表示为T,当T>Tc时疾病爆发。在供应链中,对于采用不同产品设计战略、库存战略、提前期战略的节点企业,其供应链存在不同的临界值,当T>Tc时,不确定性就会传染至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甚至导致整条供应链瘫痪。只有以临界值为准,使不确定性不断远离这条标杆,才能有效控制供应链的稳定性。度分布较大的节点受到的影响更大,这样供应链中掌握较高地位的企业受不确定性风险波及的概率较高,受到的影响较大。
四、供应链复杂网络的微观研究
(一)对供应链网络效率的分析
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发出的需求进行响应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可以通过平均路径长度来表示。网络的效率可以衡量网络节点之间联系的程度。网络的全局效率与最短路径长度成反比,即
E(G)=dij(1)
其中, dij代表企业i与企业j关系之间的最短路径。平均最短路径是一个计算网络效率的有效参数。但是,贺磊、王直杰等人认为,在现实市场中一个面临突况的企业会先出现暂时的生产滞后,然后会出现订单减少、成本增加的情况,其后企业运营将越来越困难,最终走向衰亡,并不是立刻从市场中消失,即节点成为网络中的去点。对此,供应链的网络效率可以如下定义。
供应链网络的效率为网络中所有点对之间最短路径倒数与效率因子乘积的平均数,即
E(G)== (2)
其中,eij表示完全连通情况下两个节点企业之间的效率。在突况下,入变量效率因子wij(0≤wij≤1)作为企业连通效率参数。wij=1表示企业的经营生产并没有受到突发事件的介入依然有序进行,在突况发生后, wij将降低,0≤wij≤1。这样对于企业在发生意外事件对风险进行控制和抵御时能更真实地刻画出效率变化。
(二)利用复杂网络评价供应链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
从2001年的9.11事件到2012年7.30印度大面积停电事件,这些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不断提醒我们,如何预防攻击及蓄意攻击造成的技术网络瘫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所以,虽然在统计学上意外事故属于小概率事件,但是其影响之严重对企业与供应链管理将造成长久的负面后果,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中,应对节点度较大的节点进行重点监控和保护,因为对这些节点的攻击势必引起大面积的网络失效。对节点在整个供应链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查找出起决定性作用的顶点,要对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行升级就要对这些顶点所代表的企业重点保护加强防御。
利用式(1)、式(2)中网络效率的研究可以进行节点重要性的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供应链网络中某节点的重要性指数表示在供应链网络的网络效率在发生突况后的变化值,即
I(i)=ΔE=E(G)-E(G′)i=1,2…,N
其中E(G′)表示wij变化时的网络平均效率。根据网络效率变化的大小对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指数进行排序,在wij一定的情况下,具有较高重要性的节点在网络中的特点就体现在具有较大的网络效率变化值。
2.供应链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可以用网络效率在去除该节点后的变化量来表示,即
I(i)=ΔE=E(G)-E(G-i)i=1,2…,N
最重要的节点是造成E(G)减少量最大的节点。
3.供应链网络中某节点的重要性指数用级联效应结束后网络效率与网络正常运转时的网络效率来表示,即
I(i)=1-Ek/E0 i=1,2…,N
其中, E0为网络运行没有遇到问题时的网络效率,Ek为级联效应结束后网络效率。
五、结论与展望
现在供应链的研究大多数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个企业或单条供应链上的管理问题上,立足于宏观角度的供应链网络研究则不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逐渐扁平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开放的市场使企业个体之间的距离拉近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不确定性也因发展趋势而放大,供应链个体逐渐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网络覆盖市场,其结构也日趋立体和复杂。而且在现实中,供应链之间的重叠关系常常会造成同一事件的交叉影响,导致一个决策可能使多条供应链受到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性质可以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做出完善的判定和分析。目前,关于不确定性在供应链中传播规模分布和不确定性发生概率、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的协调机制、怎样降低供应链节点脆弱性及随机去点与选择性攻击时网络结构发生的变化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复杂网络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探索供应链的复杂网络内在机理并以此实现供应链网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袁裕辉.供应链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复杂网络理论为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2 (07).
[2]叶笛.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供应链网络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08).
[3]Newman M E J.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J].SIAM Review,2003(02).
[4]胡一竑,朱冰心.复杂网络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7(09).
[5]李彬,季建华,陈娟等.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供应链脆弱性预防和应对策略[J].上海管理科学,2012(03).
[6]张纪会,徐军芹.适应性供应链的复杂网络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02).
[7]刘小峰,陈国华.基于复杂网络的供应链鲁棒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
[8]范旭,马军海,修妍.复杂供应链网络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09).
[9]贺磊,王直杰.基于复杂网络的供应链网络效率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