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1
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是指店址设在行政村或自然村,以本村居民为主要顾客,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进行食品、副食品经营,并符合《市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认定标准》(见附)的食品经营店。
二、关于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创建方式
创建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的前期工作由各镇(区)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具体组织落实,市食安委办公室负责协调工作,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各镇(区)推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公示授牌的方式进行。
三、关于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实施步骤
创建百家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工作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三个步骤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时间为3月份。主要工作是确定工作方案和工作班子,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工作任务。
(二)实施阶段:时间为4月份至6月份。由各镇(区)按照《市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认定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完善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的基础设施和相应管理制度,落实食品配送单位,并按下达任务1∶1.2的比例上报示范店(超市)名单。
(三)验收公示阶段:时间为7月份至8月份。7月份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市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认定标准》进行验收。8月中上旬进行全市性检查,8月下旬进行公示、授牌、奖励。
四、关于创建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的任务分配及奖励办法
根据年在全市农村“建立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100家”的要求,各镇(区)创建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的任务详见《创建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任务分解表》。为鼓励食品经营企业和相关部门开展创建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确保08年创建100家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市政府将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在验收合格后按每家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1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各镇(区)、各有关单位要把创建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工作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三个代表”、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动员食品经营单位积极参与到争创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工作中来,建立工作班子,落实具体责任人,加强对创建食品放心示范店(超市)的工作指导,确保创建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2
关键词: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
新农村成为近年社会发展的热点,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
一.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表现在: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立新体制[1]。我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因此建设新农村最主要是解决三农问题,以下从这三方面说明乡村旅游对三农问题解决的作用。
(一)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民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2]。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会增加5至7个间接就业机会[3]。此外,旅游业人员就业门槛低,能够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如乡村旅游的农田种植,乡村旅游地的接待任务等都是需要很多的人力,当地广大农民正好填补了这一缺口,顺势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
(二)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
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房屋、路面、交通等)也会得到改善。
(三)乡村旅游发展与农业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农产品的就地消化。游客到乡村去旅游是要体会乡村的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们要吃农家、住农家、品尝乡村的土特产,这解决了农产品尤其是鲜活产品因运输外销而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品质、口味改变问题,实现了当地农产品的就地消化,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二. 重庆市大足区的乡村旅游发展
(一)重庆市大足开发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1.重庆大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首先,大足自然资源丰富优美。大足气候温和、环境清新、动植物种类繁多。大足地处涪、沦两江分岭,有怀远河、赖溪河等290条河流。大足龙水湖,依山傍水,500多亩湖面点缀,有着108个形态多姿的自然小岛,20多种动物嬉戏于湖中。大足玉龙山和桫椤园,山势险峻、珠海苍翠、松柏参天[4]。其次,大足人文资源丰富,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陈,是我国晚期的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大足的“火烧龙”、“鲤鱼灯”等文化遗产传承,增添着人文历史的厚度,这些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得天独厚的宝地。
2.地理位置优势
大足位于成渝经济走廊和渝西经济带,上接四川,下连重庆主城,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穿境而过。2011年,大足由县升级为区,成渝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区位优势显著,城市发展和人口不断扩张,服务需求、服务功能将极大增加,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契机。
(二)大足区乡村旅游典范——大足荷花山庄
荷花山庄是具明清风貌建筑面积达38000平方米,集产、供、销、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五星级农家乐。山庄以“荷莲”为基本原料,将“荷”的品质融入餐饮文化之中,挖掘荷莲营养价值和功效,研发出五六十道荷莲菜品,组成“荷花宴”。山庄依靠紧邻大足石刻地理位置的优越,为过往宝顶石刻的旅客提供旅游服务。同时,提取莲籽、莲芯开发茶类、饮食类、营养品类3大系列12个品种的荷莲深加工产品,其中以“莲米开心果”、“荷叶面条”、“藕丝面条”、“荷花茶”、“荷叶茶”最著名[5],这些产品向游客进行销售,增加了收入。山庄内种植珍稀水生花卉品种526个,培植的“西施睡莲”、“香睡莲”极其珍稀,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倍加喜爱。
(三)大足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
大足的乡村旅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借助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每年举办石刻文化艺术节、枇杷旅游文化节、葡萄旅游文化节、桃梨花节、花雕节等大型涉农文化艺术活动,将农业与观光,旅游与发展融进乡村旅游产业中,扩大公众影响,提高知名度,打造知名品牌。2011年11月大足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使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这一年中,乡村旅游产值达53亿,占农村经济总量46%,促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有1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着乡村旅游服务[5]。大足的传统农业正逐步向旅游休闲农业转化,农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农民向旅游工人转化。
可见,乡村旅游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建民.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3
【关键词】:农科院校;新农村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01-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而目前的农村人才队伍状况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去甚远;同时我国有一支庞大的大学生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掌握了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同时却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是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之举。
一、农科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的优势
农科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相对于其它高校毕业生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既决定于农业高校的专业性质以及生源特点,也源自于我国农村经济现状和提供的就业岗位等因素,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专业优势。农科院校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摇篮,服务“三农”是其根本的办学宗旨,农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农科毕业生经过四年系统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到农村就业更能发挥其专业优势,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2、生源优势。农科院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朴素的情感,同时对农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熟悉,更了解,建设新农村能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3、岗位优势。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抱负的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农村基层为农科毕业生提供了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
二、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坚持“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和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探索并形成“思想教育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保障机制是关键”的到基层就业创业的体制。据五年来的统计看,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达到60%以上。
(一)突出抓好思想教育
学校以“三种意识”教育为着力点,把“学农、爱农、干农”教育贯穿于大学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典礼的全过程,引导和教育学生把为基层服务、为“三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1、学农、爱农意识教育。学校把“学农、爱农”的意识教育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参观百年农大校史馆和中原农业文明博物馆,同时,采取农科杰出毕业生典范教学法、百名教授?百场报告、知名校友报告会、企业家课堂等生动鲜活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找准人生坐标,将目光投向新农村建设。
2、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学校紧紧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校院两级创业中心和校外创业平台为基地,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身怀创业本领走向基层,逐步构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三基模式”(基地+基金+基层)。2002年、2008年学校两次获得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等次,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两次评估的特色项目,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3、服务新农村意识教育。学校对毕业生强化新农村建设教育,开展一系列诸如“中国新农村的未来”“新农村建设掠影”“我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等报告、展览、讲评等活动,让毕业生感受新农村建设,参与新农村建设,奉献新农村建设。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二)着力加强能力培养
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知识技能、创业能力、社会实践等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有建设新农村的意愿和热情,更要有建设好新农村的过硬本领,明确“四个培养”教育。
1、加强知识技能培养。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三通一特”的课程设置和“四元结构”的实践教育体系,(即:公共课全校打通,基础课按学科大门类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类群打通,专业课开出特色;以及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四大实践体系),将学生科研训练、专题报告、创新创业成果和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
2、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学校把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将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成立了河南省首家“大学生创业中心”,启动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举办了“就业创业论坛”和“创新创业计划大赛” ,逐步构建了校院贯通、校地互通、院地直通“一体两翼”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前不久,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视察我校时,对我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高度肯定,学校也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3、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在长期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社会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台、一挂、一送、一线、一网” 的“五个一”服务基层平台,(“一台”就是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合办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科技点播台”;“一挂”就是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到基层农村挂职科技副村长,利用双休日到村里指导农业生产;“一送”就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解答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技术难题;“一线”就是与郑州市联合开办农业科技“110”热线电话,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致富金桥”;“一网”就是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网站,利用网络不间断地为农民朋友提供远程科技服务)。学校连续19年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4、加强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培养。学校在长期坚持“三士”下乡的基础上(学校每年选派博士、硕士、学士下乡做村官,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已在郑州市金水区、二七区等建立起以专家为后盾、博士到乡、硕士到村、学士到户的志愿者服务体系),2005年学校全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在南阳方城、新野、南召三县九乡开展试点工作,选派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到乡镇工作1―2年,担任乡(镇)长助理,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当地的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学校给参加科教富民的毕业生发工资和生活补贴,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以此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大学生服务西部、服务基层的演习场。
(三)不断创新保障机制
学校针对以往部分到基层建设新农村的毕业生反馈的政治待遇、生活保障、专业特长发挥等问题,与地方政府联手创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解除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1、落实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用足、用活、用好代偿助学贷款、考研考公务员加分(加5分)、户档迁移(免费办理人事)、生活补贴(参加科教富民行动的每人补助600元;支援西部的毕业生每人补助2000元,延缓偿还贷款;义务服兵役的毕业生免除四年学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做好毕业后的追踪辅导。学校通过建立基层就业毕业生档案、定期回访、共享学校教学、科研和图书资源、提供返校学习机会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跟踪管理和服务,与地方政府沟通解决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尽最大努力当好他们的发展后盾。
3、建立稳固的校地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项目(方城辣椒、沁阳核桃),捆绑下基层,实现毕业生专业和地方需求的无缝对接,解决了毕业生到基层后有效发挥专长的问题,为基层就业同学的后续发展找准了切入点和生长点。
三、引导农科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的思考
1、政府:政策激励,增强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吸引力。在毕业生服务和建设新农村问题上,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大学生走向非公单位、走向农村、走向自主创业,要制定实实在在的政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2、高校:深化改革,打好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素质基础。首先必须与社会取得密切联系;不但要根据客观需要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而且要适当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除了基础课和特定的专业系统知识,以及培养专门理论高级研究人员的需要之外,应该尽量与现在各行各业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要求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3、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能力。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在回到农村就业大学就白读了。针对这种情况,应教育学生注重修炼长远的发展眼光,注重选择到到社区乡镇、到中西部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就业,选择到适宜发挥自己才智的地方就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取得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效果。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作为农科院校,我们更有责任不断探索和完善为基层培养和输送毕业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莫利拉.农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认识与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0):58-59.
[2]邵华,邓艳.农业高校率先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4):83-85.
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4
[关键词]凉水井村;新农村建设;经验;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60-01
1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此,各地农村正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的道路,凉水井村作为阳朔县建设“百里新村”示范带的第一站,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凉水井村,生产不断发展,村民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阳朔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榜样,也为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极具推广意义的新路。
2 凉水井村概况
阳朔县凉水井村位于白沙镇东北面,距离白沙镇4.5公里,距桂梧高速公路白沙路口6.5公里,四级柏油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46户186人,该村在大力发展金桔种植和大理石开采加工业的同时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每户都建起了别墅式小洋楼,人均砖混住房面积超过50平方米;90%的村户有小汽车,30%的家庭安装了电脑;电话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100%。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村、桂林市2010年度十佳魅力新农村、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桂北第一村”。
3 凉水井村发展主要经验及做法
几年里来,凉水井村紧紧围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村具体条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经验。
3.1 高扬党旗,党员干部率先垂范
常言道,农民富不富,看党员干部。多年来,秦文贵等凉水井村党支部干部以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以争创广西第一村为目标,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党员干部一是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永葆党员先进性。完善基层民主管理,首创“三会制”民主管理制度,以党内民主推动基层民主,建立农村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二是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村党支部书记秦文贵敢闯敢干,率先将村后的荒山改造成金橘果园,叩开了致富门,在他的带动和帮扶下,全村已形成了以金橘种植业为主的特色农业,水果种植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3.2 产发展,培育特色支柱产业
进过多年的发展探索,凉水井村走出了一条以金桔种植、生态旅游为支柱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金桔种植上,凉水井村一是坚持走“科技种果”道路。采用“三避”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有效解决了裂果、坏果、落果的问题,提高了金桔品质和产量,使金桔产业得到了强劲发展。二是树立品牌,搞活流通。积极进行商标注册和各类认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副产品认证,打造金桔绿色食品品牌。并组建了一个由10多位党员群众组成的经纪人流通组织,积极与镇上金桔专业合作社、水果批发市场合作,及时了解生产、市场、科技和政策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全村共有果园500亩,其中金桔350亩,人均拥有果园近3亩,年总产值为300多万元。
2009年凉水井村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在旅游发展方面,凉水井村规范管理,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景区从业人员及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同时,创新旅游发展投资机制,鼓励个人投资,形成多主体投入格局,以股份制形式发展经营。2008年,村民以股份制形式集资398万元完成了清泉度假村一期工程,初步建成集水果采摘、农事体验、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业至今,共接待各类会议140多次,接待游客4余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50多万元。
3.3 以工促农,发展乡村工业企业
凉水井村地处山区,拥有一座座储量巨大的大理石石山。村民充分利用资源,开采大理石加工成石栏杆、石板等成品,石质优越,工艺精细,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石材加工产业也越走越活,从最初的手工制作,到机械化作业,从小敲小打,到形成规模企业。自2002年村民秦试海第一个“吃螃蟹”开始,至今全村已成立大理石加工厂39家,80%以上的村民从事大理石开采加工,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发展建设。
3.4 注重环保,狠抓环境治理工作
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凉水井村狠抓环境治理工作,实行党员清洁区域责任制,落实党员保洁工作。建设垃圾中转池,配备垃圾清运农用自卸车及垃圾桶,选派保洁员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开展农村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农户―沼气池―果园的排污管道3250米,环村雨水排水沟2400米进行雨水分流,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两不误,2012年被评为自治区第六批绿色环保教育基地。
4.凉水井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凉水井村在新农村发展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 验,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农村发展建设资金不足;特色支柱产业发展陷入停滞困境;大理石生产加工导致的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等。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1 逐步转变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发展模式,积极创新投资机制
我国农村地域辽广,新农村建设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是不可行的,应在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投资机制。通过减免税收、奖励、优惠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同时鼓励村民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乡村建设,实现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4.2 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开辟新的增涨点
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会出现停滞不前的发展状况,应及时进行产业升级,开辟新的增涨点。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发展形式,实现产业企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优化升级产业发展。多渠道掌握市场信息,找准市场定位,适度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精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持续发展。
4.3 规范工业生产管理,改进生产技术,发展绿色环保乡村工业
执行划区生产制度,生产区域远离生态区,采用现代化机械作业,运用科学生产技术。明确规定大理石生产的环境治理任务,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对于大理石开采后的荒山实行荒山回填再利用,集中处理生产废水,发展绿色环保工业,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4 提高村民素质,增强科技支撑
开设新型农民培训班,加强对村民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科学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扩大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农业技术宣传,提高农民素质。强化支农服务建设,设立专业化的农村咨询服务机构,组建支农队伍,定期下乡进行技术、理论交流,增强科技支撑。
5.结语
凉水井村在新农村发展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形成了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村庄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各地新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加以借鉴,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凉水井村在发展建设方面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继续发挥特色优势,努力改善不足,实现新农村建设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滟莎.壮族村庄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分析--广西南宁武呜大皇后村个案研究[J].乡镇经济,2008(6).
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5
一、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增强农民和村集体的造血功能是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
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而且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若村集体捉襟见肘、农民囊中羞涩新农村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__村原本旱田面积较大,种植的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但由于__村的土壤结构、地势和传统粮食价格的低弥,致使农民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脆弱。如何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面前的新的课题。于是村“两委”便动员群众将各家旱田地改为水田地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水稻。光说种,水哪来?技术谁会?谁敢先吃这第一只螃蟹?于是,村两委在秋收后首先组织党员干部、有积极性的部分农户和干部的亲属做示范。把旱田率先改成水田,并新修了水渠把西北河水引到地边作为灌溉之用。另外,利用冬闲的时间请县、镇的农业专家来村里讲授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田间管理的方法、技巧。通过几年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先改地的农户得到了甜头,其他农户也消除了疑虑,便纷纷改地,截止到20__年__村所有能够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块均改成了水田,面积以达7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水稻调优调绿达到97%,水稻种植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中棚育秧达到90%。
同时,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一是在不适宜种水稻的旱田地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作物经济效益。种植小杂粮、粘玉米、红小豆、白云豆、甜粟、棚室菜等非粮经济作物并通过订单,确保销售渠道。大豆高质高油种植面积已达到大豆种植面积的70%以上。二是在北药种植开发上,几年来,他们对村内的浅山区进行了实地踏查,并对调查结果并进行了认真详实的分析论证,同时结合不同种类药材对外部生长环境和条件的客观要求,科学的确定了以五味子为试种品种。三是充分利用地处浅山区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户发展食用菌栽培。以县里其他乡镇食用菌协会为龙头,组织农户实行统一技术指导,分散管理经营,统一收购,种植户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已发展木耳20万袋、平菇20万袋、地栽香菇500平方米、榆黄蘑700平方米。仅此一项可使农民增收65万元。四是以发展牛、鹅、貉子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__村地处浅山区,饲草丰富,非常适宜鹅、牛放牧。全村共发展大鹅养殖发展到8000只,黄牛存栏120头,羊350只,貉子150只,畜牧业收入可实现78万元。五是针对__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无序和转移缓慢的现状,他们积极鼓励土地少的年轻人走出去,并为他们提供用工信息和便利条件,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曾一度被浪费的劳动力资源,使一部分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从事第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在调整规范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20__年__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935万元,村集体收入8.9万余,人均收入由上年的5300元,增加到6540元。村集体和农民都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导作用,凝心聚力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之源;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拽”,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和一支能干事的干部队伍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本之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在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__村“两委”班子首先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实行了“点题公开”的村务公开制度,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要求公开什么就及时公开什么,使村务公开变“单向式”为“互动式”,由原来的“公开什么看什么”,变为“想看什么有什么”。紧紧抓住“还权于民”这条主线,有效解决了谁来掌权、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等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的“支点”,有力推动全村基层民主建设。全村在原有的村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符合全村实际情况,具有本村特色的村务管理制度。按照“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管理原则,对村务进行严格规范、严格操作。全村的各项村务工作都由两委和广大村民代表集体商定。同时还建设宣传栏接受民众的监督。每季度按公布要求、公布内容进行村务公开活动,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__村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事项、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克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同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所以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三、依靠政策、争取国家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20__年全国税费改革之后,国家对“三农”日益关注,首先是免除了农民延续历朝历代几千年的赋税,并逐步取消了以往的乡统筹、村提留、“两工”、建勤费等收费,与此同时,还相继出台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柴油补贴、打井补贴、大棚补贴、秋翻地补贴等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这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发展生产极性的提高,这也使得广大__村的父老乡亲敢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过的更红火,我们不仅要脱贫,我们还要致富”,这是淳朴__人的铮铮誓言。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一道通过对本村的实际情况的客观分析和准确定位,果断提出了抢抓机遇、调整结构、拓宽渠道、乘势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为了能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保障,__村通过宣传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自主地参加了各类社会
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他们享受到了社会保障事业的保障性和优越性。据统计,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共计950位,占总人口数95%。在义务教育方面,__村入学儿童享受九年制度义务教育率为100%。同时__村紧紧抓住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的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撑。四、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抓手是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之举;
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6
今年,县xx试点工作都放在xx镇开展,经过镇党委、政府的认真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果,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其他各项新农村建设工作也顺利开展。明年xx将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
一、做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
我镇09年将进一步完善农家乐发展协调机构,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农办牵头,其他部门联动,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合理部署,有序开发,使农家乐真正成为促进xx农渔民转业转产、脱贫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我们结合xx当地资源和优势,在发展农家乐中真正做到一点一品、一村一特色,不仅不类同其他地方、模式,而且做到其他地方、模式无法模仿我们,始终维护特色、创新这条生命线。
二、加大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工作力度。
(一)我们明年拟顺利完成xx二村整治工作。xx村XX年已投资3万元,完成村规划修编,土地政策处理、屋基安排都已落实完毕。明年内拆除所有露天粪坑;投资万元建造公共厕所4座;投资60万元硬化两支横路000米。xx村已投资5万元,完成村规划修编;明年内拆除所有露天粪坑、建造公共厕所;投资0万元,完成4000米排污管道铺设;自筹5元,完成村内供电线路改造。
(二)我们以在xx村开展新民居示范村建设试点为契机,按照科学规划、集约利用、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来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特色民居、加强生态保护,并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应x县实际的新民居建设道路,为全县铺开新民居示范村工程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以此来推动我县新民居建设、土地集约利用和新村建设形成亮点、创出特色、走在前列,成为新民居建设的典范。
三、加强环境整治,完善垃圾处理体系。
今年5月中旬,xx镇顺利展开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试点工作。经过个多月的努力,已实现了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理,农户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垃圾处理率达00%,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较好地转变了农村群众的卫生观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广大农民改变生活方式的一次历史性革命。目前我们就碰到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1、工资报酬落实不到位。
2、分捡不到位,垃圾量(不可降解)大;
3、垃圾降解速度慢;
4、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们明年将继续完善试点经验,积极破解分拣场卫生、运作、标准等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通过走市场化与公益化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注重实际效果,坚持长期运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及时推广,创造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经验,推动农村卫生综合化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运作道路。
四、有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三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