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安全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安全论文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1

1.1狠抓畜牧业投入品管理

一是严格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目前我市的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分别达到GMP、GSP验收标准方可生产经营,并且定期由官方兽医对原料购入、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发现问题的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理。二是加强对畜牧投入品使用环节的监管。严把养殖场畜牧投入品安全监管,对全市300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的建立养殖档案,签订《规范使用兽药承诺书》,督促养殖场严格落实兽药休药期制度,规范生产环节的养殖行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三是加强投入品知识宣传培训。为让每一位养殖户都了解兽药应用常识,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将禁用药物清单、休药期规定制成展板3000余个,发放到各养殖场(户),并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负责人、饲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和GSP经营店主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在兽药、饲料使用以及养殖档案填写方面的能力与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了违法违规用药的情况发生。

1.2病死畜禽实现无害化处理

一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我市是畜禽养殖大市,生猪、肉鸡出栏量分别达261万头,7300万只,按生猪3%、肉鸡5%的死亡率计算,每年的死猪、禽将达到370万头(只),外加取皮后的1860万只毛皮动物尸体,很难杜绝其流向餐桌的可能性。因此市政府于2013年6月初引进由山东盛世华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目前每日可处理病死动物尸体80多吨。二是研究制定了《诸城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遵循“属地管理、企业主体、集中处理、联防联治”的原则,明确了我市大、中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和补贴标准,强化了社区专职防疫员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了我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长效监管机制。

2意见与建议

2.1加强基层监督能力建设

我市市级监督体系、检测体系和执法体系建设都很健全,但多数畜牧兽医管理站监督力量不强、检测体系比较薄弱、执法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百姓的需要。建议上级出台相关规定,加强基层站监督、检测能力建设。

2.2进一步明确畜产品检测经费

建议上级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规定检测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检测经费拨付的数量要根据当地畜禽养殖量和肉蛋奶的产量进行计算拨付,以此来确保抽检比例和检测项目,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2.3鼓励整合资源推行全过程监管体制

我市是畜牧大市,仍积极开展“养殖-加工-监管-流通”为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试点,希望上级能继续完善配合相关政策,推行全程监管,有效解决分段监管弊病,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使其不敢以身试法。

2.4整合规范畜牧业投入品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发展对策

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应运而生,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机制也逐步演变发展。

1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现状

当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包括代表政府和公众利益的政府质量监管,建设单位及其代表建设单位利益的监理单位等中介组织对参建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督促监管,以及直接参建主体的质量审核监管三个层次。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体系中,三个层次之间有着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体系的核心,它分别对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一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包单位和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单位等实施全面质量监管。监理单位是关键,它根据委托内容代表建设单位监管施工、设计的质量,通过道道工序检查、层层把关签字,使建设工程投资、建设、质量监管进人良性循环。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和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单位等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则是自身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按照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进行工程建设,有利于实现工程质量要求。

2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具体来说,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立法不完善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是:立法层次过低。应该说《建筑法》是我国建筑市场的最高层次的法律,但它只规定了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没有规定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为此,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规定只能在第二层次即行政法规中有所规定,甚至只能在更低层次的部门规章和一些地方法规或文件才有所涉及;立法不健全。《建筑法》颁布于1997年,现在很多条款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则和行政管理的要求,存在许多与国际惯例不相符的条款,更没有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缺乏与《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相配套的法规及实施细则,导致有关质量责任主体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操作性不强。

2.2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存在随意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期,建筑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建筑市场混乱,各质量责任主体行为不规范,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质量监管者见多不惊,往往风声大雨点小。此外人情、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或者有关部门及其它职能部门的不正常干涉,也导致监管的随意性。

2.3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渠道不畅通

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遗憾的是,我国很多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尚未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由于各质量责任主体的组织形式、工作程序不一致,因此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情况不利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顺利进行。

3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的措施

针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

3.1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法律法规

为了有效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它们是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法律准绳和规范依据。现行《建筑法》与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有必要从长远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酝酿制定一部《建设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从根本大法上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合理确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严格界定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及其相应的惩处标准。

3.2改革现行建设工程技术标准

改革现行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实行“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体制。所谓技术法规是由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制定,通过立法机构审议、,强制执行的。在技术法规中可引用技术标准中有关强制性条款;技术标准则是自愿采用的,由专门的标准化机构或社会组织来制定。

3.3完备建设工程市场准人制度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政府应该按照市场运作规律进行宏观调控,国际上建设管理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一不在建设市场的准人制度上大做文章。严格的注册专业人员许可制度和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制度,在有效约束从业组织和从业个人正当从事专业活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从业组织和从业个人资质管理方面,我国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我国应当改革现行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制定合适的企业资质认证标准和管理办法,统一协调管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其他工程咨询单位的从业资质,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作用,高度强化个人执业责任,形成企业从业资质与个人执业资格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人制度,推动建筑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3.4由无区别监督向差别化监督转变

原有的对不同企业、不同工程均实施单一的、无区别的质量监督模式,不能起到扬优治劣的作用,因为工程建设规模和有限的监督力量之间存在矛盾,决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可能全面覆盖,监督面越大,监督管理的深度越不够。因此,必须有所侧重,改变以往对每个企业、每个项目都实施平均资源监督的思路,应该集中资源解决影响最突出的问题,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实行差别化管理。差别化管理在当前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不同企业和项目经理的业绩、信誉、工程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其他综合情况,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动态确定和区分重点和一般监管对象,对其实施不同强度的监督管理。二是在工程类型上,要重点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市政桥梁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工程质量安全等直接涉及到城市公共安全的工程的监督管理。三是在实体质量上,要突出对技术风险较大工程的监督。注意抓好对技术风险较高的高切坡、深基础、抗震结构、异型结构、大跨度结构、大型幕墙等部位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方案现场的监督检查。

3.5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水平。为此要重视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监管、检测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在监管、检测工作中的作用。要重视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检查记录录入监管管理信息系统中,及时将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备案,竣工验收条件审查,监管报告审查签发等工作在网上,使有关人员能及时查询所监管工程建材检测结果,对不合格报告及时跟踪处理等等。在信息化建设中,为了及时向社会宣传贯彻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公布监管工作信息、地区质量状况,积极引导促进各责任主体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应建立建设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3

1.1电子鼻系统评价农产品新鲜度和预测货架期

当肉类、水产品、果蔬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新鲜度下降或在腐败过程中,其挥发性成分将发生明显变化,气味也与新鲜时的品质有着显著差别,采用基于气敏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系统对农产品的新鲜度进行检测,可以获得农产品的气味指纹图谱数据,通过不同的模式识别可以判定其新鲜度。通过建立电子鼻的响应信号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对所获得的传感器阵列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各种化学计量学(如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最小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建模归类和模式识别,不同模式识别方法对未知样品的货架期和品质分类的回判正确率不同,但许多研究表明电子鼻可用于农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的快速评估。国内外学者将电子鼻应用于畜禽肉、水产品、牛乳、果蔬、谷物、酒类等[1]的品质等级和货架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综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必须建立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与有效的农产品品质指标(如贮藏时间、理化指标、微生物数量等)良好的相关性,才能通过识别电子鼻响应信号来预测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货架期。

1.2电子鼻系统评价果蔬成熟度

果蔬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新陈代谢而不断成熟,不同成熟阶段散发的气味有所不同,通过电子鼻对其气味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无损评价其成熟度。如通过坚实度指标对番茄成熟度进行划分后,采用电子鼻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准确区分番茄的半熟期、成熟期和完熟期;类似地,通过电子鼻和线性判别分析可以无损判定不同时间采摘的柑橘[2]。采用电子鼻系统对不同品种资源和成熟度的甜瓜进行分析测定,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100%区分和判定不同成熟度的甜瓜。采用32个导电高分子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系统和非线性扫描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区分3种不同成熟度的日本“LaFrance”梨,而且与GC-MS等化学分析结果具有强相关性[3]。采用电子鼻测定桃子、油桃、苹果、梨的传感器信号,结果表明传感器信号与品质评价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明显地区分不同水果的成熟度,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测量其贮藏时间[4]。

2电子鼻系统监控加工过程农产品质量

2.1电子鼻系统实时监测农产品加工过程的品质变化

目前,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于人力,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专业技术要求高,使其品质监控难度加大。基于电子鼻客观、灵敏、快速的分析特点,可使用其监测农产品加工工序环节是否出现异常气味。如采用电子鼻系统在线实时监测肉制品加工过程的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变化,并同时对加工环境进行监测,综合评价和预测肉品的质量;同样在猪肉加工过程中,通过电子鼻监测猪肉冷加工或热加工中的气味变化,跟踪肉中微生物的腐败产物、脂肪氧化产物等与品质密切相关的气味指标,可跟踪肉制品的品质变化,从而达到实时监管猪肉加工过程[5]。电子鼻系统能识别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瞬时杀菌乳,并通过跟踪牛乳酸败过程的传感器响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判定其品质的优劣及酸败进程[6]。采用电子鼻监测初榨橄榄油中关键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优化橄榄搅拌工序的时间[7]。采用电子鼻监测葡萄酒生产过程的脱水工序,通过监测脱水过程中挥发性厌氧代谢产物的变化,确保脱水工序的合理性[8]。另外,电子鼻判定谷物在存储过程中是否发生霉变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2.2电子鼻鉴别农产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

在农产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负载量不同,其代谢产物所产生的挥发性气味产物浓度也有差异,因此有研究采用电子鼻鉴别和监测腐败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如利用电子鼻分析冷藏牛肉和羊肉的腐败过程,建立电子鼻响应值信号与菌落总数的对应关系,通过传感器响应信号预测菌落总数的数量[9];电子鼻在区分不同温度下猪肉排骨菌落总数的数量也具有很好的评判效果。把伤寒沙门氏菌接种到牛肉中,通过电子鼻监测已接种牛肉贮藏过程中气味的变化,进而通过传感器信号预测沙门氏菌的数量[10]。除了区分微生物的数量以外,通过电子鼻系统还能有效区分微生物的种类。研究表明:结合SPME-GC-MS检测的挥发性成分,电子鼻可以明显区分从猪肉分离得出的3株假单胞菌。采用电子鼻系统检测体外培养基培养的厌氧病原菌(包括14株梭状芽孢杆菌和12株脆弱拟杆菌)的气味,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可以将8种未知的厌氧菌正确地鉴别[11]。另外,通过电子鼻系统动态监测葡萄酒的芳香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酿酒酵母对应的葡萄酒试样,并且能够较好地预测葡萄酒香气的大致种类和浓度。

2.3电子鼻系统鉴别农产品的真伪与掺假

电子鼻在鉴别农产品掺假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掺假牛乳,即对添加不同比例的乳粉、外来脂肪、水分等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等模式识别,均能有效区分掺假牛乳和正常牛乳[12]。用电子鼻检测在山茶油、芝麻油中掺假大豆油,结果表明,3种油脂的传感器响应有显著差异;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电子鼻不仅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的油脂,还可以区分混入与未混入大豆油的山茶油或芝麻油,通过BP神经网络可以大体预测芝麻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比例,但不能精确预测[13]。类似的,采用电子鼻监测掺假和不掺假橄榄油的气味,通过电子鼻系统结合线性判别分析、二次判别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很好地区分掺假和不掺假橄榄油,虽然不能识别出掺假所使用油的类型,但可以量化掺假油的比例[14]。在肉制品原产地域保护的鉴别方面,电子鼻可以识别如皋火腿、宣威火腿、金华火腿等不同产地的干腌火腿,也可以有效区分完全公猪、手术去势和免疫去势公猪的气味。

3电子鼻系统监控室内环境空气

电子鼻系统在监测环境空气方面也有一些报道。利用电子鼻检测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而指示真菌含量,也可以测定图书馆藏书的真菌污染[15]。采用6只不同掺杂的纳米ZnO气体传感器组成的电子鼻实现了空气中极低浓度(10-6体积分数)的乙醇、丙酮、苯的定量分析,其中基于非线性函数映射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具有最佳定量精度[16]。采用电子鼻系统监测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环境气味,结合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发酵床垫料挥发性物质的变化,通过模型构建和聚类分析,对垫料发酵程度级别的判别准确率达96.67%[17]。同样,采用电子鼻监测猪舍中NH3和H2S有害气体,可以达到良好的定量识别效果。电子鼻系统可以精确识别4种组分的混合气体,并成功鉴别正常环境气味和危险环境气味。因此,可以考虑采用电子鼻监测物流环节(包括仓储、车厢等)的异味或环境空气的污染情况。

4电子鼻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控及网络化实现

由于物流是个动态的移动过程,因此需要实时监测农产品的品质,必须实现电子鼻响应信号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关于智能电子鼻网络化的设计与实现也逐渐得到了研究。网络化电子鼻技术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综合技术,是目前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张苗等[18]初步构建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化电子鼻系统,阐述了系统网络化的实现方案及相关硬件软件的设计,实现了电子鼻响应信号的实时采集与网络化传输。也有研究基于GPRS通信技术的远程电子鼻检测系统,成功地实现了电子鼻数据的传输。柴毅等[19]研究了一种用于远程实时环境气体浓度精确监控的无线电子鼻网络节点设备,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设计与功能实现的原理及方法。赵昂等[20]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电子鼻气体监控系统,将包含气体传感器阵列的无线节点布置在室内的各处,监控气体的空气质量,并将检测结果通过ZigBee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各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启动相应执行系统确保空气新鲜。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实时监测农产品加工车间或物流单元的气体质量或农产品的劣变气味将成为可能。

5电子鼻在物流过程农产品品质监控的应用潜力及存在的问题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4

多年来,在监督抽查中发现固态复合调味料产品容易出现的一些质量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添加剂超标,如糖精钠、甜蜜素、防腐剂、色素等;产品重金属指标超标,如铅;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原料带入污染物,如氯丙醇;成品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非食用物质,如苏丹红;标签混乱,产品属性不明。

1.1防腐剂、甜味剂、合成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超标

复合调味料中配料成分复杂,为了达到预期的调味效果,需要使用一些添加物和添加剂,生产企业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不够,认为食品添加剂加的越多,效果越好,没有经过实验,随意添加,造成添加剂超标。一般的食品添加剂都是90%以上的纯品,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稍有偏差,就容易超标。超量、超范围使用防腐剂、甜味剂、合成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下称GB2760)中规定,鸡精调味料甜蜜素限量值为0.65g/kg。在城乡结合部流通市场上抽取样品,鸡粉调味料出现甜蜜素不合格;城市未见不合格样品。有的样品甜蜜素含量高达1.75g/kg,是国家标准的2.69倍。流通领域合格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是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同时,甜蜜素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调味料中,甜蜜素含量超标,说明企业生产投料环节可能出现疏漏。不排除企业故意以甜蜜素代替蔗糖,以降低企业成本。造成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1原料控制不严

现在一些复合添加剂愈来愈多,为了便于生产,企业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愈来愈多,有些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了解,为保密配方,在配料清单中没有标出里面的添加剂品种,致使企业也不清楚产品中到底加了什么,在成品中检出某种添加剂时,企业还觉得冤枉,后对添加剂检测后,方知道是使用复合添加剂惹的祸。所以企业在食品添加剂采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复合添加剂中各种配料的成分,是否有超范围使用的品种。

1.1.2认识不到位

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质量意识差,不能及时掌握并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对调味料生产中各工艺的要求认识理解不到位,工艺流程控制不严,在生产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生产投料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投料计量不准确也是造成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的原因之一。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掌握不够,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大家在使用添加剂时,首先要查询一下该种添加剂是否可以用于液体复合调味料中,大家对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该很熟悉,但是怎样使用该标准可能还不是很精通。我们在使用该标准时,首先要确定产品的种类,固态复合调味料属于调味品(食品分类号12.0),它又属于复合调味料(12.10),只要是调味品和复合调味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均适用于固态复合调味料,而固态复合调味料(12.10.01)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是单独使用;香辛料在2760分类中区别于固态复合调味料为(12.09.01)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是单独用;其他调味料不适用,按照这个思路,就可以很容易查到哪些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不同的固态复合调味料中,不致于用错。像甜味剂防腐剂,可以用于复合固体调味料中,但是不可以用于香辛料中,因为GB2760中未把香辛料列入复合调味料中,而企业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造成产品不合格。

1.1.3企业的故意行为

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明知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但其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行为主观故意性,为了一味追求产品的外观和口感,弥补自身生产工艺上存在的不足,而肆意在生产过程中违规超范围使用添加剂改善口感,提高其保质期,从而造成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规定要求。

1.2铅、砷

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明确规定了食品中铅的限量标准,但对于固态调味料的铅含量没有明确规定。但也有部分企业的单一品种采用GB/T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该国家标准中对铅指标没有限量要求。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以下称GB2762)替代原标准,对香辛料铅含量规定小于3.0mg/kg,其他固态复合调味料的铅含量规定小于1.0mg/kg市场上抽检出一个五香粉产品铅含量高达10mg/kg,五香粉产品的生产多为粉碎、混合等简单工艺,铅含量高的原因主要可能为原料带入或生产加工中混入。市场抽检的其他产品的铅含量都在1mg/kg以下,砷未出现不合格。并且对原料进行了抽检,发现八角、桂皮、陈皮、肉桂粉、白胡椒粒、味精等原料中铅含量的检测结果均≤1mg/kg,说明这个五香粉产品铅不合格只是个例。造成铅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原料带入,原料标准中对铅指标没有控制,企业在进货把关及索证索票时未涉及此类项目,使得最终产品中铅含量超标。其次也可能是加工过程污染,可能企业在粉碎、混合加工等工艺中混入含铅的杂质,使铅含量上升。

1.3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有1批次产品的菌落总数指标不合格,为16000cfu/g,超过标准值15000cfu/g。同时在未判定样品中,有5批次产品的菌落总数指标超过30000cfu/g,主要集中于白胡椒粉和黑胡椒类产品。国家标准对黑胡椒和白胡椒的微生物指标没有限制,是基于胡椒类产品需烹调后食用的。在实际日常生活中,黑胡椒和白胡椒粉常用来直接撒汤中或蘸食,属于即食类产品,建议此类产品今后在发证检验和制订企标时应增加微生物指标,如仅用于烹调的产品应在标签中注明仅适用于烹调。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固态复合调味料的基本生产流程主要为:原料前处理(分选、干燥或杀菌)粉碎(制粉)调配(筛分)包装成品。从以上生产工艺可以看出,固态复合调味料出现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一般有四种原因:一是由于生产原料存在变质,生产工艺中灭菌不彻底,包装、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等原因造成。二是生产加工工艺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物料加热杀菌不彻底或车间环境温度较高,生产现场环境卫生较差,物料冷却滞留时间过长,造成微生物的二次繁殖。三是企业对设备器具清洗不彻底,消毒不严格,造成物料滞留在设备缝隙内,难以清除,使得微生物在缝隙内大量繁殖。四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操作人员个人卫生,生产加工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卫生监督管理薄弱,从而使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香辛料产品的菌落总数较高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灭菌方式也有关联。由于香辛料产品的特殊性,生产企业不能采用传统的高温灭菌,往往仅能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灭菌,由于紫外线的穿透能力较差,用紫外线灭菌的方法只能对产品接受照射的表面部分有杀菌效果,处于中底层的产品接受不了照射的依然会有微生物超标的风险。还有些调味料生产企业只对原料进行灭菌,加工之后直接包装,有可能在加工过程中污染微生物,造成菌落总数超标。另外,一些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是非即食产品,生产过程粗放,使得产品中的菌落总数指标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1.4氯丙醇

水解植物蛋白,它是由酸解或酶解植物蛋白质而来,其目的是用蛋白质来生产氨基酯,产品在欧美被称为HVP(hydrolyzedvegetableproteins),在日本被称为氨基酸液,在我国它被称为水解氨基酸调味液,是复合调味料的常用原料。工业化生产的酸水解工艺会因残存的植物油脂在盐酸的作用下水解成脂肪和丙三醇,丙三醇在高温与浓盐酸反应会产生氯丙醇。氯丙醇的产生,主要是所使用的蛋白质原料(如豆粕、豆饼、花生粕、花生饼、菜籽粕等)中所含的残留油脂与参与水解的盐酸发生反应而生成的,原料残留的油脂含量越高,生成氯丙醇的量就可能越多,这与生产过程的工艺条件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l,3-氯-2-丙醇(1,3-DCP)和3-氯-1,2-丙二醇(3-MCDP)具有致癌性。如果使用含有氯丙醇的基础原料生产复合液体调味料,势必会在产品中残留氯丙醇,危害人体健康。

1.5非食用物质的带入

为了满足人们对辣味的需求,很多复合调味料中加入辣椒粉,配成固态复合调味料。一些辣椒的供应商在辣椒粉中加入苏丹红,因为苏丹红不容易褪色,这样可以掩盖辣椒放置久后变色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将玉米芯等植物粉末用苏丹红染色后,混在辣椒粉中,以降低成本,谋取利益。原辅材料质量控制不严,盲目使用来源不明确的辣椒粉,造成非食用物质的带入。

1.6标签混乱,产品属性不明

调味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中明确规定产品有即食类与非即食类之分,其差别在于即食类调味品需要检测微生物项目,但是许多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未明示相关产品为即食类或是非即食类,使得判定时有法难依,难于判定。

2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调味料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一些小微企业法人代表以及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的理解不透彻;二是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过轻,对企业的威慑力不够;三是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四是企业整改之后,效果难以长期保持。

2.1监管部门注重总结和分析,从技术、管理层面为企业提供行政指导

定期汇总日常监督检查、产品抽检、投诉举报等发现和反映的问题,调查原因,通过求助专家、学习先进等形式,探索解决途径,形成阶段性分析报告。组织相关企业法人代表、质量负责人召开问题分析会,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或者组织行业内企业相互学习,通过你讲我学、你问我答的方式,形成行业沟通交流、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监管部门推行食品企业负责人生产许可证发证前食品安全知识考试和检验员现场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许可现场审查结果直接挂钩,进一步强化食品企业负责人的质量安全意识,确保企业原料和成品质量把控的能力。同时加强抽检力度,严防重金属和污染物超标。

2.2监管部门加强宣传培训,提升从业者对法律法规和生命安全的敬畏意识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行政部门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实践证明,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根据我们日常监管掌握的情况看,一些从业者思想上还存在认识的误区,不能做到自律,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了食品安全上的问题。因此,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百姓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的形势下,进一步强化广大食品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提升从业者对法律法规和生命安全的敬畏意识极为重要。监管人员要在加强自身学习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尤其是小微型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开展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培训班,通过举办培训班、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送法上门等形式,面对面、手把手,以通俗、白话的形式进行讲解,使他们真正掌握有关规定和要求,个个会算违法成本账。

2.3监管部门实施退出机制,触“红线”企业坚决清退出食品行业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5

使用的材料不尽相同,好的建筑要根据当地条件,就地取材,通过不同的应用,掌握原材料使用方法,不同的施工环境,也要使用不同的材料,确保建筑质量符合标准。有些建筑没建成几年,就出现了裂缝、坍塌的情况,极大的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样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建筑质量不好,安全管理施工技术不到位造成的。为保证使用者安全,维护正当合法利益,建筑行业必须要使用科学的施工技术,用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建筑质量安全。只有不断强化基础建筑施工,严格遵守有关操作步骤、使用相关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建筑使用功能和使用年限。

1.1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的安全要在充分保证使用功能基础上,建立一套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建筑使用安全。在我国许多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就这需要不断强化建筑行业建筑水平和质量管理,建筑质量问题暴露的越多,越容易让人们反感,表现出对建筑行业的极不信任与怀疑,建筑安全管理是对整个行业形象的提升,在建筑行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筑企业强化管理措施,通过科学的办法制定管理制度,才能在一定工作时间内,大大的减少质量问题,增加建筑企业工作进度。建筑行业自身,也在不断探索总结,从基础安全施工抓起,不断提高各项技术进步。

1.2改进技术措施在工程开工之前

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出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现场进行实地考查,绘成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详图;通过对工程量测算,编制出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用电、工程用水、基坑支护、脚手架搭设各个具有施工方案,并加强流程管理,严格按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各类机械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一定要开工前充分做好检测,特别是进行开机检测十分重要,对不符合工程要求的,要及时维修和保养,坚决杜绝机械设备违章操作;加强现场监理力度,对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检查,不允许不带安全帽、不佩带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场地;对施工现场要进行大面积标语宣传,对高压等危险地域,加设警示标牌;从理论和思想上强化施工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施工中不能出现扰民或者损害居民利益的事,做到封闭施工;对场地只的临时用电不能乱拉乱接,一定要加强管理,特别是要做好带电设备的防雨保护,需要专人管理的,一定要有人员值守,机械设备等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2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技术

举例只有不断强化基础安全施工,才能保证建筑质量高标准、高规格。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只有不断改进基础安全施工技,加强理念更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各类结构平衡和合理、保证使用的材料配比可靠、保证整个技术完整、保证建筑安全。

2.1桩基施工安全

桩基施工关系到建筑基础是否平衡,要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就需要这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操作。

2.1.1在冲、钻孔灌注桩施工中

一定要在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前,保护孔口周围环境,不能堆放杂物,如果必要可以在上面加上盖板。在对冲抓锥或冲孔锤进行使用中,要做好现场清理,特别是不能在工作范围内有闲杂人员,因为落锤区随时会发生意外事故,在一定范围内做好人员管理和清场工作,加强人身安全预防。在对各类成孔钻机进行使用中,要保证平稳放置,否则就会在施工中,因巨大的冲击力导致钻机突然倾倒,发生安全事故。

2.1.2在打混凝土预制桩前

需要预先使用桩机进行吊桩,这时就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保证桩与桩架垂直方向距离小于4m,偏吊距离小于2.5m;由相关技术人员加强桩身控制,保证桩身稳定、吊桩慢起,如果在桩身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系上缆索,就会使桩身更加稳定,方便施工;通常情况下在起吊前要清理桩身附着物,保持干净整洁,做好人员的清理,不能随意通过吊桩区,当出现吊桩与运桩发生矛盾时,就立即停止运桩,不能将手脚等伸人桩与龙门架之间,出现桩不稳定时,需要及时进行矫正,不能用手脚,要使用特定工具,如撬棍或板舢等。打桩锤击落距不能过大,否则就会导致桩身突然倾斜、位移,桩头严重损坏,桩身断裂。拔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绳扣,注意桩架、钢丝绳变化,如果出现意外,则立即停止。桩拔出后要及时回填。沉管灌注桩施工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后,必须将桩帽及桩锤升高到4m以上锁定,耳环及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应用钢丝绳绑牢,防止折断,对拔管后孔口要加盖板。

2.2沉井和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

2.2.1沉井是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

关系到建筑的筑基,一定要在施工中注重细节,保证整个建筑质量安全。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到沉井布置科学、规范化操作。沉井高度不能重心离地太高,要保证不超过沉井短边或直径长度。沉井四周不能有高压电线杆、地下管道、固定式机具设备和永久性建筑物,如果出现,则必须要有保障措施。由专门人员进行指挥操作抽承垫木,分区域、按规定进行施工,当抽承垫木下沉时,不能从刃脚、底梁和隔墙下通过,保证施工安全。井字架、扶梯不能固定,沉井顶部应设防护栏杆,特别要提到的是井内水泵、水力机械管道等设施,这些设施必须架牢。沉井和地下连续墙施工,要有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设备均能够按要求安全摆放。

2.2.2在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时

一定要预先清除地面和地下一切障碍物,保证场地平整、无积水。在导沟上开挖段设置防护,避免人员伤害。需要注意的是,在挖槽施工过程中,如意外必须停止施工时,必须把挖槽机械进行提升,一般情况下,可以放在导墙的位置。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遇到软弱土层、塌方区、回填土或其他不利条件时,要进行现场分析,做好阶段性试验,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进程。操作人员要戴好绝缘手套,在触变泥浆下操作相关动力设备。

3结束语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泗阳

泗阳县从2002年开始进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6年来,该县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展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由于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要求。现就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1现状

1.1进行了三品认证(认定)工作

泗阳县从2002年至今,共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1.67万hm2,无公害产品50个;绿色产品4个,面积266.67hm2;有机食品1个,面积53.33hm2。

1.2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泗阳县从2006年开始对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批发和零售)市场和初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并建立监管档案。现在该县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基本能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并建立较为完整的相关档案。

1.3进行了农产品检测工作

泗阳县从2004年开始进行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检测工作,主要是采取速测灵、速测仪进行速测,同时配合省、市检测中心进行抽样检测和例行监测。

1.4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

泗阳县从一开始很就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工作,6年来,该县通过电视、报纸、下乡讲课等形式对农户和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时至今日,该县的农户和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2存在的问题

2.1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优质优价尚未显现,受利益驱动,生产者不愿花费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劳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客观上也难以按无公害要求去组织生产。广大的消费者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多数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很少问津,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地区的农贸市场晚上闭市前购买便宜蔬菜的大有人在。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建设虽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相当一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过程之中[1]。根据随机调查,大部分农户虽然知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安全间隔期制度不能完全执行;在化学肥料的使用上存在误区[2]。重施无机肥,忽视有机肥,大量施用氮磷肥,很少施用钾肥,造成氮磷过剩,钾素不足,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既浪费了资源,增加成本,又破坏了土壤结构。

2.2检测力量薄弱

泗阳县现有的检测设备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且干扰因素较多,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检测人员不能专职开展工作。

2.3监督部门不明确,种植效益不高

目前,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县农林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部分同志兼职承担,未成立专职机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顾不过来的现象。虽然泗阳县近几年来,成功申报了一批无公害粮油、蔬菜、畜禽等农产品,但真正打出品牌创出效益的为数不多。

3原因

一是宣传不到位,种植户素质有待提高。种植农户一向先注重农产品产量,退而求质量,且种植户对农产品质量也只是以好看、好吃为依据,很少顾及其中的营养、有害物质等因素。二是人员不足,难以对农户生产进行有效监督。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直注重申报,而对申报成功的产地、产品缺乏正确引导,多半是呈无人管理状态。三是体制不顺,误时误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为多部门管理,相互协作,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最终误时误事。四是经费不足,难以承担重任。作为农业大县,现有的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很难适应其发展要求。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农业环境监测、“三品”基地建设、“三品”品牌申报认定、市场准入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抽检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亟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投入机制。

4对策

4.1加强宣传,提高种植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种植农户是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基础,离开种植农户,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则是一句空话。针对当前农村主要以老人、妇女为主的劳动群体,对其不能只发放一些资料,要有耐心搞好试验示范,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全过程全方位地搞好服务。

4.2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不仅要对农户生产进行监督,还要对农资市场进行管理,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要严格管理。对无《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的单位严禁销售高毒农药;对有《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但不执行其有关规定而随意卖药的,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

4.3理顺体制,互相配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单位,全国应有一个统一管理模式,如对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农业部门负责,对深加工或已是熟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卫生部门负责,对假冒伪劣缺斤少两的农产品由工商或质检部门负责,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互相扯皮的问题[3-4]。

4.4加强检测设备建设,培训或引进专业的检测人员

引进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是衡量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否达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随时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5参考文献

[1]于造辉.丹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设想[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2):163.

[2]薛宇,刘玉然,孙振国.邹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5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