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安全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1
1.1狠抓畜牧业投入品管理
一是严格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目前我市的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分别达到GMP、GSP验收标准方可生产经营,并且定期由官方兽医对原料购入、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发现问题的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理。二是加强对畜牧投入品使用环节的监管。严把养殖场畜牧投入品安全监管,对全市300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的建立养殖档案,签订《规范使用兽药承诺书》,督促养殖场严格落实兽药休药期制度,规范生产环节的养殖行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三是加强投入品知识宣传培训。为让每一位养殖户都了解兽药应用常识,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将禁用药物清单、休药期规定制成展板3000余个,发放到各养殖场(户),并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负责人、饲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和GSP经营店主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在兽药、饲料使用以及养殖档案填写方面的能力与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了违法违规用药的情况发生。
1.2病死畜禽实现无害化处理
一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我市是畜禽养殖大市,生猪、肉鸡出栏量分别达261万头,7300万只,按生猪3%、肉鸡5%的死亡率计算,每年的死猪、禽将达到370万头(只),外加取皮后的1860万只毛皮动物尸体,很难杜绝其流向餐桌的可能性。因此市政府于2013年6月初引进由山东盛世华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目前每日可处理病死动物尸体80多吨。二是研究制定了《诸城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遵循“属地管理、企业主体、集中处理、联防联治”的原则,明确了我市大、中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和补贴标准,强化了社区专职防疫员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了我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长效监管机制。
2意见与建议
2.1加强基层监督能力建设
我市市级监督体系、检测体系和执法体系建设都很健全,但多数畜牧兽医管理站监督力量不强、检测体系比较薄弱、执法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百姓的需要。建议上级出台相关规定,加强基层站监督、检测能力建设。
2.2进一步明确畜产品检测经费
建议上级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规定检测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检测经费拨付的数量要根据当地畜禽养殖量和肉蛋奶的产量进行计算拨付,以此来确保抽检比例和检测项目,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2.3鼓励整合资源推行全过程监管体制
我市是畜牧大市,仍积极开展“养殖-加工-监管-流通”为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试点,希望上级能继续完善配合相关政策,推行全程监管,有效解决分段监管弊病,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使其不敢以身试法。
2.4整合规范畜牧业投入品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发展对策
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应运而生,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机制也逐步演变发展。
1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现状
当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包括代表政府和公众利益的政府质量监管,建设单位及其代表建设单位利益的监理单位等中介组织对参建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督促监管,以及直接参建主体的质量审核监管三个层次。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体系中,三个层次之间有着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体系的核心,它分别对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一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包单位和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单位等实施全面质量监管。监理单位是关键,它根据委托内容代表建设单位监管施工、设计的质量,通过道道工序检查、层层把关签字,使建设工程投资、建设、质量监管进人良性循环。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和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单位等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则是自身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按照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进行工程建设,有利于实现工程质量要求。
2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具体来说,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立法不完善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是:立法层次过低。应该说《建筑法》是我国建筑市场的最高层次的法律,但它只规定了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没有规定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为此,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规定只能在第二层次即行政法规中有所规定,甚至只能在更低层次的部门规章和一些地方法规或文件才有所涉及;立法不健全。《建筑法》颁布于1997年,现在很多条款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则和行政管理的要求,存在许多与国际惯例不相符的条款,更没有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缺乏与《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相配套的法规及实施细则,导致有关质量责任主体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操作性不强。
2.2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存在随意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期,建筑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建筑市场混乱,各质量责任主体行为不规范,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质量监管者见多不惊,往往风声大雨点小。此外人情、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或者有关部门及其它职能部门的不正常干涉,也导致监管的随意性。
2.3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渠道不畅通
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遗憾的是,我国很多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尚未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由于各质量责任主体的组织形式、工作程序不一致,因此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情况不利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顺利进行。
3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的措施
针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
3.1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法律法规
为了有效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它们是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法律准绳和规范依据。现行《建筑法》与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有必要从长远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酝酿制定一部《建设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从根本大法上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合理确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严格界定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及其相应的惩处标准。
3.2改革现行建设工程技术标准
改革现行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实行“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体制。所谓技术法规是由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制定,通过立法机构审议、,强制执行的。在技术法规中可引用技术标准中有关强制性条款;技术标准则是自愿采用的,由专门的标准化机构或社会组织来制定。
3.3完备建设工程市场准人制度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政府应该按照市场运作规律进行宏观调控,国际上建设管理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一不在建设市场的准人制度上大做文章。严格的注册专业人员许可制度和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制度,在有效约束从业组织和从业个人正当从事专业活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从业组织和从业个人资质管理方面,我国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我国应当改革现行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制定合适的企业资质认证标准和管理办法,统一协调管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其他工程咨询单位的从业资质,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作用,高度强化个人执业责任,形成企业从业资质与个人执业资格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人制度,推动建筑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3.4由无区别监督向差别化监督转变
原有的对不同企业、不同工程均实施单一的、无区别的质量监督模式,不能起到扬优治劣的作用,因为工程建设规模和有限的监督力量之间存在矛盾,决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可能全面覆盖,监督面越大,监督管理的深度越不够。因此,必须有所侧重,改变以往对每个企业、每个项目都实施平均资源监督的思路,应该集中资源解决影响最突出的问题,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实行差别化管理。差别化管理在当前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不同企业和项目经理的业绩、信誉、工程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其他综合情况,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动态确定和区分重点和一般监管对象,对其实施不同强度的监督管理。二是在工程类型上,要重点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市政桥梁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工程质量安全等直接涉及到城市公共安全的工程的监督管理。三是在实体质量上,要突出对技术风险较大工程的监督。注意抓好对技术风险较高的高切坡、深基础、抗震结构、异型结构、大跨度结构、大型幕墙等部位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方案现场的监督检查。
3.5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水平。为此要重视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监管、检测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在监管、检测工作中的作用。要重视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检查记录录入监管管理信息系统中,及时将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备案,竣工验收条件审查,监管报告审查签发等工作在网上,使有关人员能及时查询所监管工程建材检测结果,对不合格报告及时跟踪处理等等。在信息化建设中,为了及时向社会宣传贯彻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公布监管工作信息、地区质量状况,积极引导促进各责任主体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应建立建设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3
1.1电子鼻系统评价农产品新鲜度和预测货架期
当肉类、水产品、果蔬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新鲜度下降或在腐败过程中,其挥发性成分将发生明显变化,气味也与新鲜时的品质有着显著差别,采用基于气敏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系统对农产品的新鲜度进行检测,可以获得农产品的气味指纹图谱数据,通过不同的模式识别可以判定其新鲜度。通过建立电子鼻的响应信号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对所获得的传感器阵列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各种化学计量学(如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最小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建模归类和模式识别,不同模式识别方法对未知样品的货架期和品质分类的回判正确率不同,但许多研究表明电子鼻可用于农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的快速评估。国内外学者将电子鼻应用于畜禽肉、水产品、牛乳、果蔬、谷物、酒类等[1]的品质等级和货架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综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必须建立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与有效的农产品品质指标(如贮藏时间、理化指标、微生物数量等)良好的相关性,才能通过识别电子鼻响应信号来预测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货架期。
1.2电子鼻系统评价果蔬成熟度
果蔬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新陈代谢而不断成熟,不同成熟阶段散发的气味有所不同,通过电子鼻对其气味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无损评价其成熟度。如通过坚实度指标对番茄成熟度进行划分后,采用电子鼻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准确区分番茄的半熟期、成熟期和完熟期;类似地,通过电子鼻和线性判别分析可以无损判定不同时间采摘的柑橘[2]。采用电子鼻系统对不同品种资源和成熟度的甜瓜进行分析测定,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100%区分和判定不同成熟度的甜瓜。采用32个导电高分子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系统和非线性扫描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区分3种不同成熟度的日本“LaFrance”梨,而且与GC-MS等化学分析结果具有强相关性[3]。采用电子鼻测定桃子、油桃、苹果、梨的传感器信号,结果表明传感器信号与品质评价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明显地区分不同水果的成熟度,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测量其贮藏时间[4]。
2电子鼻系统监控加工过程农产品质量
2.1电子鼻系统实时监测农产品加工过程的品质变化
目前,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于人力,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专业技术要求高,使其品质监控难度加大。基于电子鼻客观、灵敏、快速的分析特点,可使用其监测农产品加工工序环节是否出现异常气味。如采用电子鼻系统在线实时监测肉制品加工过程的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变化,并同时对加工环境进行监测,综合评价和预测肉品的质量;同样在猪肉加工过程中,通过电子鼻监测猪肉冷加工或热加工中的气味变化,跟踪肉中微生物的腐败产物、脂肪氧化产物等与品质密切相关的气味指标,可跟踪肉制品的品质变化,从而达到实时监管猪肉加工过程[5]。电子鼻系统能识别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瞬时杀菌乳,并通过跟踪牛乳酸败过程的传感器响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判定其品质的优劣及酸败进程[6]。采用电子鼻监测初榨橄榄油中关键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优化橄榄搅拌工序的时间[7]。采用电子鼻监测葡萄酒生产过程的脱水工序,通过监测脱水过程中挥发性厌氧代谢产物的变化,确保脱水工序的合理性[8]。另外,电子鼻判定谷物在存储过程中是否发生霉变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2.2电子鼻鉴别农产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
在农产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负载量不同,其代谢产物所产生的挥发性气味产物浓度也有差异,因此有研究采用电子鼻鉴别和监测腐败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如利用电子鼻分析冷藏牛肉和羊肉的腐败过程,建立电子鼻响应值信号与菌落总数的对应关系,通过传感器响应信号预测菌落总数的数量[9];电子鼻在区分不同温度下猪肉排骨菌落总数的数量也具有很好的评判效果。把伤寒沙门氏菌接种到牛肉中,通过电子鼻监测已接种牛肉贮藏过程中气味的变化,进而通过传感器信号预测沙门氏菌的数量[10]。除了区分微生物的数量以外,通过电子鼻系统还能有效区分微生物的种类。研究表明:结合SPME-GC-MS检测的挥发性成分,电子鼻可以明显区分从猪肉分离得出的3株假单胞菌。采用电子鼻系统检测体外培养基培养的厌氧病原菌(包括14株梭状芽孢杆菌和12株脆弱拟杆菌)的气味,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可以将8种未知的厌氧菌正确地鉴别[11]。另外,通过电子鼻系统动态监测葡萄酒的芳香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酿酒酵母对应的葡萄酒试样,并且能够较好地预测葡萄酒香气的大致种类和浓度。
2.3电子鼻系统鉴别农产品的真伪与掺假
电子鼻在鉴别农产品掺假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掺假牛乳,即对添加不同比例的乳粉、外来脂肪、水分等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等模式识别,均能有效区分掺假牛乳和正常牛乳[12]。用电子鼻检测在山茶油、芝麻油中掺假大豆油,结果表明,3种油脂的传感器响应有显著差异;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电子鼻不仅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的油脂,还可以区分混入与未混入大豆油的山茶油或芝麻油,通过BP神经网络可以大体预测芝麻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比例,但不能精确预测[13]。类似的,采用电子鼻监测掺假和不掺假橄榄油的气味,通过电子鼻系统结合线性判别分析、二次判别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很好地区分掺假和不掺假橄榄油,虽然不能识别出掺假所使用油的类型,但可以量化掺假油的比例[14]。在肉制品原产地域保护的鉴别方面,电子鼻可以识别如皋火腿、宣威火腿、金华火腿等不同产地的干腌火腿,也可以有效区分完全公猪、手术去势和免疫去势公猪的气味。
3电子鼻系统监控室内环境空气
电子鼻系统在监测环境空气方面也有一些报道。利用电子鼻检测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而指示真菌含量,也可以测定图书馆藏书的真菌污染[15]。采用6只不同掺杂的纳米ZnO气体传感器组成的电子鼻实现了空气中极低浓度(10-6体积分数)的乙醇、丙酮、苯的定量分析,其中基于非线性函数映射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具有最佳定量精度[16]。采用电子鼻系统监测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环境气味,结合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发酵床垫料挥发性物质的变化,通过模型构建和聚类分析,对垫料发酵程度级别的判别准确率达96.67%[17]。同样,采用电子鼻监测猪舍中NH3和H2S有害气体,可以达到良好的定量识别效果。电子鼻系统可以精确识别4种组分的混合气体,并成功鉴别正常环境气味和危险环境气味。因此,可以考虑采用电子鼻监测物流环节(包括仓储、车厢等)的异味或环境空气的污染情况。
4电子鼻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控及网络化实现
由于物流是个动态的移动过程,因此需要实时监测农产品的品质,必须实现电子鼻响应信号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关于智能电子鼻网络化的设计与实现也逐渐得到了研究。网络化电子鼻技术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综合技术,是目前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张苗等[18]初步构建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化电子鼻系统,阐述了系统网络化的实现方案及相关硬件软件的设计,实现了电子鼻响应信号的实时采集与网络化传输。也有研究基于GPRS通信技术的远程电子鼻检测系统,成功地实现了电子鼻数据的传输。柴毅等[19]研究了一种用于远程实时环境气体浓度精确监控的无线电子鼻网络节点设备,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设计与功能实现的原理及方法。赵昂等[20]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电子鼻气体监控系统,将包含气体传感器阵列的无线节点布置在室内的各处,监控气体的空气质量,并将检测结果通过ZigBee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各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启动相应执行系统确保空气新鲜。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实时监测农产品加工车间或物流单元的气体质量或农产品的劣变气味将成为可能。
5电子鼻在物流过程农产品品质监控的应用潜力及存在的问题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4
为了使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还需要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重视对工作面质量要求的评估与分析。结合采掘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的安全质量要求可以归纳为工作面支护、煤壁与机道、机电设备、采高与资源回收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工作面支护的角度上来说,为了保障采掘作业的安全可靠,工作面支柱需要打直线,偏差值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支柱间距也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对于工作面新设置的支柱而言,其初撑力的控制标准应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控制:对于单体液压支柱而言,8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60.0kN以上,1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90.0kN以上,同时还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巡查工作面,杜绝缺梁少柱问题的发生。针对相邻的支架而言,相互之间的高度偏差也应当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从避免支架发生相互挤咬的角度上来说,顶梁高低台阶所对应支架高度应当控制在2/3*侧护板高度的范围内,且相邻支架的空隙应当满足≤200.0mm的基本标准。
其次,从煤壁与机道的角度上来说,工作面支架(支柱顶梁)、端面距都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做到“三直一平”:支架(支柱)排成一条直线,偏差不能超过50.0mm;工作面伞檐长度不大于1.0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0mm(薄煤层为200.0mm),伞檐产犊大于1.0m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0mm(薄煤层为150.0mm);端面距按照≤34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煤壁片帮超宽时及时超前移架(或打设贴帮柱)进行支护。
再次,从机电设备的角度上来说,结合采掘工作面恶劣的环境条件来看,机电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电气设备上方有水的情况下,需要重点做好防水保护方面的工作,增设必要的防水设备,确保其防水性能的稳定与可靠。同时,闲置设备应当和材料放在安全出口20.0m以上距离的地方。对于采掘工作面输送机设备而言,需要确保其能够与顺槽输送机合理搭接,运行期间杜绝出现底链牵拉回头煤的问题。同时,采掘期间需要安排专人对工作面的输送机铲煤板、挡煤板以及螺栓等相关部件的完备性进行检查,保障管路敷设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与规范,杜绝胶带输送机运行期间出现胶带跑偏的问题。
最后,从采高与资源回收的角度上来说,采掘工作面采掘作业实施期间所产生的煤炭不能够随意丢弃,而应当集中堆放后做合理处理。同时,在采高作业期间,其高度应当遵循一定的控制标准,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将采高误差控制在100.0mm范围以内。杜绝支架间隙出现浮煤炭堆积的问题。除此以外,还要求上分层综采面人工假顶铺设,金属网的要求网和网之间应该横向相对接,纵相接的搭架应该按照≥30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端头的两个网头要链接好,防止出现网之间的相互牵扯;联网丝应该用网钩旋转30圈左右,钉牢固,以防脱落。
2.结束语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5
使用的材料不尽相同,好的建筑要根据当地条件,就地取材,通过不同的应用,掌握原材料使用方法,不同的施工环境,也要使用不同的材料,确保建筑质量符合标准。有些建筑没建成几年,就出现了裂缝、坍塌的情况,极大的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样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建筑质量不好,安全管理施工技术不到位造成的。为保证使用者安全,维护正当合法利益,建筑行业必须要使用科学的施工技术,用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建筑质量安全。只有不断强化基础建筑施工,严格遵守有关操作步骤、使用相关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建筑使用功能和使用年限。
1.1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的安全要在充分保证使用功能基础上,建立一套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建筑使用安全。在我国许多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就这需要不断强化建筑行业建筑水平和质量管理,建筑质量问题暴露的越多,越容易让人们反感,表现出对建筑行业的极不信任与怀疑,建筑安全管理是对整个行业形象的提升,在建筑行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筑企业强化管理措施,通过科学的办法制定管理制度,才能在一定工作时间内,大大的减少质量问题,增加建筑企业工作进度。建筑行业自身,也在不断探索总结,从基础安全施工抓起,不断提高各项技术进步。
1.2改进技术措施在工程开工之前
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出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现场进行实地考查,绘成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详图;通过对工程量测算,编制出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用电、工程用水、基坑支护、脚手架搭设各个具有施工方案,并加强流程管理,严格按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各类机械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一定要开工前充分做好检测,特别是进行开机检测十分重要,对不符合工程要求的,要及时维修和保养,坚决杜绝机械设备违章操作;加强现场监理力度,对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检查,不允许不带安全帽、不佩带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场地;对施工现场要进行大面积标语宣传,对高压等危险地域,加设警示标牌;从理论和思想上强化施工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施工中不能出现扰民或者损害居民利益的事,做到封闭施工;对场地只的临时用电不能乱拉乱接,一定要加强管理,特别是要做好带电设备的防雨保护,需要专人管理的,一定要有人员值守,机械设备等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2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技术
举例只有不断强化基础安全施工,才能保证建筑质量高标准、高规格。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只有不断改进基础安全施工技,加强理念更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各类结构平衡和合理、保证使用的材料配比可靠、保证整个技术完整、保证建筑安全。
2.1桩基施工安全
桩基施工关系到建筑基础是否平衡,要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就需要这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操作。
2.1.1在冲、钻孔灌注桩施工中
一定要在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前,保护孔口周围环境,不能堆放杂物,如果必要可以在上面加上盖板。在对冲抓锥或冲孔锤进行使用中,要做好现场清理,特别是不能在工作范围内有闲杂人员,因为落锤区随时会发生意外事故,在一定范围内做好人员管理和清场工作,加强人身安全预防。在对各类成孔钻机进行使用中,要保证平稳放置,否则就会在施工中,因巨大的冲击力导致钻机突然倾倒,发生安全事故。
2.1.2在打混凝土预制桩前
需要预先使用桩机进行吊桩,这时就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保证桩与桩架垂直方向距离小于4m,偏吊距离小于2.5m;由相关技术人员加强桩身控制,保证桩身稳定、吊桩慢起,如果在桩身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系上缆索,就会使桩身更加稳定,方便施工;通常情况下在起吊前要清理桩身附着物,保持干净整洁,做好人员的清理,不能随意通过吊桩区,当出现吊桩与运桩发生矛盾时,就立即停止运桩,不能将手脚等伸人桩与龙门架之间,出现桩不稳定时,需要及时进行矫正,不能用手脚,要使用特定工具,如撬棍或板舢等。打桩锤击落距不能过大,否则就会导致桩身突然倾斜、位移,桩头严重损坏,桩身断裂。拔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绳扣,注意桩架、钢丝绳变化,如果出现意外,则立即停止。桩拔出后要及时回填。沉管灌注桩施工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后,必须将桩帽及桩锤升高到4m以上锁定,耳环及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应用钢丝绳绑牢,防止折断,对拔管后孔口要加盖板。
2.2沉井和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
2.2.1沉井是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
关系到建筑的筑基,一定要在施工中注重细节,保证整个建筑质量安全。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到沉井布置科学、规范化操作。沉井高度不能重心离地太高,要保证不超过沉井短边或直径长度。沉井四周不能有高压电线杆、地下管道、固定式机具设备和永久性建筑物,如果出现,则必须要有保障措施。由专门人员进行指挥操作抽承垫木,分区域、按规定进行施工,当抽承垫木下沉时,不能从刃脚、底梁和隔墙下通过,保证施工安全。井字架、扶梯不能固定,沉井顶部应设防护栏杆,特别要提到的是井内水泵、水力机械管道等设施,这些设施必须架牢。沉井和地下连续墙施工,要有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设备均能够按要求安全摆放。
2.2.2在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时
一定要预先清除地面和地下一切障碍物,保证场地平整、无积水。在导沟上开挖段设置防护,避免人员伤害。需要注意的是,在挖槽施工过程中,如意外必须停止施工时,必须把挖槽机械进行提升,一般情况下,可以放在导墙的位置。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遇到软弱土层、塌方区、回填土或其他不利条件时,要进行现场分析,做好阶段性试验,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进程。操作人员要戴好绝缘手套,在触变泥浆下操作相关动力设备。
3结束语
质量安全论文范文6
为转变监管方式,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住建部印发了《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试行)》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建市[2014]108号)。各地大力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省级一体化工作平台,全面实现“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总体目标。依据住建部文件精神,湖北省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分级实施原则,正在建立省、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两级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省、市、县(市,区)三级建筑市场综合监督信息数据归集网络,实现全省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的互通互联。
1.1切入点
2007年起,湖北省便着手建立市场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一体化平台,从前期试点反馈情况看,各地基本建立了信息化办公和信息公示等资源,也建立了一些监管平台,主要以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检测在线监测为主,少数地方加入了市场行为、商品混凝土、起重机械管理。住建部两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落实质量终身责任、打击转包分包违法行为、健全工程监督管理机制、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重要任务,其终极目标是规范市场行为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受控,因此,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现有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市场行为管理作为切入点,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基础数据库是可行的。
1.2管理线
在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的基础上,管理系统应集中完整反映在建工程项目各类主要信息,如工程基本信息以及施工许可证、各方责任主体及责任承诺书、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纸审查备案、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及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信息等。所有信息可来自已有各业务系统,并通过一个综合性平台进行直观展示,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支持,也为各工程参建单位相关人员和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即在省、市州平台上无论哪个项目的市场、质量安全、招投标、图纸审查等相关信息均能显现。从建筑业综合管理的角度来说,垂直管理可以通过用户权限授予的方式在管理平台中实现阅览、审批等业务,水平管理可以在各系统间设置数据关联,实现程序化、流程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数据“平级闭合,上下畅通”。
1.3监管网
以往的建设工程监管靠人海战术实施,监管人员常年奔波于各建筑工地,查安全、查建筑材料、工程质量,但由于人少工地多,根本无法保证监管到位。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必须改革监管模式,从监管方式、重点和方法上想办法。在监管模式上,应当重点关注企业从部门到项目的质安保证体系运行管理,管理部门从上到下的层级管理,主管部门到企业的行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点、线、面的全方位监管。而且,建筑市场监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市场、质量安全的检查记录必须纳入统一的工程项目数据库,形成管理闭合。
1.4数据库
作为建筑市场监管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必须建立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注册人员信息数据库、项目数据库、信用信息库。2015年,湖北省将初步建成省级综合监管平台,将省市县三级建筑市场监管部门现有监管工作通过网络平台有效对接,全面实现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2一体化监管平台功能与内容
2.1实现目标
通过建立建设工程市场监管与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及时采集和分析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各类建设业主、工程建设企业和执业人员)信用信息,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流程、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项目质量过程控制和安全生产的动态监管,增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做出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监管水平;通过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建筑市场;工程信息,增强建设工程交易活动的透明度,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信用信息,建立有力的诚实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行政监察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信用保障机制。
2.2主要功能
2.2.1市场行为动态监管
采集工程基本信息以及施工许可证、各方责任主体及责任承诺书、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纸审查备案、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重要数据,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对项目招投标、发包分包情况,执业人员持证、扣证情况等实施监管。
2.2.2施工许可信息查询
采集项目施工许可信息,包括施工开始、结束日期、施工内容等台账内容,动态了解和查询工程施工时间及内容情况。
2.2.3质量动态监管
采集工程形象进度数据、分部验收数据,动态了解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情况。采集混凝土质量管理数据,动态查看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异常情况、外观、坍落度等情况;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中采集相关检测数据,通过检测数据汇总和数据分析工作,对检测结果进行跟踪处理,了解工程质量状况。
2.2.4安全动态监管
采集工程形象进度数据和安全评价数据,动态了解工程进度和安全管理情况。掌握现场施工安全状况,从深基坑、轨道交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武汉市)、高支模监测警报系统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测等系统中自动采集相关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并实时传输,及时进行预警和报警,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链接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施工现场各视频采集器上传的监控视频图像,掌据工地现场实时情况。
2.2.5从业人员监管与诚信评价
查看施工五类管理人员参加质量安全的培训记录,查询绿色施工开展情况,查询资金支付进度,延伸对接企业劳务用工及财务系统,反映劳务人员每月工资支付台账、累计支付额,动态了解工程资金状况,最终通过采集项目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现场诚信评价自动评分系统中的排名和各明细得失分情况,展示工程项目的诚信排名。
2.2.6企业管理互动
企业通过平台开展报建报监,参与项目检查处置,整改处罚闭合管理,评优评先等活动。一次性输入数据,一站式服务,避免了重复劳动。企业通过平台进行集约式管理,在企业信息平台中内嵌数据接口,实现外部管理无缝对接。
3湖北省信息化监管现状
3.1省级平台
受省住建厅委托,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安全总站目前已建立了省级质量安全监督平台,实现了监督数据收集整理、信息公示、三类人员考核认证、检测机构管理、检测监测信息上传。2013年,为贯彻住建部《关于加强和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统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计[2012]150号),进一步加强监管信息化,省质安总站开发了《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采取模块化设计,逐步将结构、建设优质工程和安全文明标化工地评选、质量安全检查、监督机构及人员考核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功能集于一体,加强了分析和预测功能,将各级监督机构层级管理纳入工作流程,工作严谨,数据准确。其他厅二级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各自开发了省级垂直管理系统,如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建立了《工程建设统计系统》,省住房保障局建立了《湖北省住房保障管理系统》,省标准定额总站建立了《合同备案系统、造价人员管理系统》等,各系统间,横向互联。目前,各系统分别正与省住建厅综合监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为市场管理和信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3.2市州平台
省住建厅选择武汉、黄石、宜昌、十堰、襄阳作为全省区域性《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和诚信信息平台》建设的试点市。武汉市建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充分吸收先进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经验,实行模块化设计,以招标投标为龙头,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规范市场为主线,以诚信体系为抓手,审批工作流程化,一开始便建立了完备的监管平台框架,在该框架下分批不断完善各职能站办的功能模块。在工程监管模式上不断创新,自2012年,武汉市以区为试点,将市场、质量、安全三站合一,针对项目成立综合监督小组实施监管。襄阳市2012年5月开始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独立研发质量监管系统,历时一年建立“襄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站内系统”,分为: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监督预警、查询统计、任务处理五大模块。管理内容涵盖从工程报监登记管理到工程竣工备案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现场巡查与后台处理的高效联动,行政监管与执法监督同步一体,确保监督站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有效监督。为了打通监督站与工程项目参建单位的信息通道,深化监管的信息化作用,随后又开发了“站外系统”,将原“站内系统”功能进行了延伸,提供了工程项目建设各责任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的报监,质保体系上传、隐蔽工程报验、复工申请、文书查询、竣工验收备案申请、结构评优报送、监督管理规定下发等功能,实现了监督站与工程建设相关单位信息交流的网络化,并在系统平台上外挂商品混凝土、检测监管系统。宜昌市由宜昌市建委牵头,从2012年一次性建立了市级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已正常投入使用的有建设行业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施工图审系统、招投标系统、造价合同管理系统、施工许可证办理系统、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市场行为管理系统、质量检测系统、建筑节能管理系统、商品混凝土管理系统、数据查询系统、统计报表系统13个子系统,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为行业管理和诚信评价提供最全面、最真实的依据和支撑,推进行业管理监管机制和评价机制的有机结合。这个信息化平台系统,以无纸化办公来完成市场和现场监督机构的充分、准确、快速的沟通,实现实时动态监管和全过程闭合管理,确保了诚信体系的科学、及时、准确。三个试点开发现状呈现了三种模式:一是总体框架,规划预留模块接口,逐步升级功能;二是独立功能研发,逐个推进,相关部门互联技术难度大;三是一次性系统开发,统一研发。比较而言,采取总体框架,统一接口分步开发,投入适中,便于升级管理,前期数据关联,编制方案工作量较大;单独模块开发,投入小,如不是同一公司,综合平台后期互联调试工作量大,短期内实现综合监管较难;一次性系统开发,数据关系明晰,便于调试,但资金投入大,时间长。
3.3区县及企业情况
大部分县、区目前仅建立了门户网站,而未开发自己的管理平台。个别建设与规划合并办公的地区有项目查询和电子政务系统,其余地区目前仅限于信息公示。日常监管系统均依赖各市级平台运行,少数外挂省级监管平台入口,如省检测监测平台、合同备案平台。企业在各业务平台上,需要多次录入信息,出现多个数据库,不同管理平台并行的局面。大型一级、特级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平台和内部数据库,但由于外部数据接口不统一,很多外部监管信息还依赖于人工查找和筛分,企业信息数据库与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平系不紧密。
4问题与对策
各试点单位在推动质量安全市场综合信息化监管方面都做了大量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以市为单位的监管平台系统已开始运行,县市整体独立开发综合信息化监管平台进展缓慢。
4.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个市州除了武汉、宜昌外还未形成统一的系统张巍:建立建设工程市场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管平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性监管平台和统一数据标准,一些地方质量、安全,市场、招投标系统各自独立开发独立运行,有的只实现信息公示功能。各独立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成为发展瓶颈。如果系统对接各软件开发单位原来的项目编码,需要按住建部标准重新生成,工作量大。2)一些贫困县市,目前综合监管信息化工作还停留在“大厅口念笔填,后台电子表格输入,人脑电脑并用”的阶段,还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而且单独建立平台和数据库缺乏财政支持,缺乏专人管理。3)住建部基础数据字典部分尚有修改。对于各地现有系统,这个数据转换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由于标准是2014年7月开始试行,标准中很多还是旧的定义。最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于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因此代码修改不可避免。4)省级监管平台目前各功能模块尚未完全融合,实现联动,数据关联性不强。
4.2应对方案
如果废止现有各地系统,重新建立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工程量浩大,资金投入大,对各地日常监管工作也有影响。另外,市、区、县各级独立分别开发平台工作量大、投入浪费且产品不易衔接。因此,建立省级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市级平台兼顾县市区一体化运行,定期按规定的格式导入形成总体数据库,则相应要简单和易行(见图2)。1)要求各地市先将现有数据库的数据集中上报,分析各地输出输入格式,数据组成。2)召集各地原软件系统开发单位的数据库设计负责人、省级平台开发专家进行数据转换标准制定;按照数据转换标准,开发专门的软件,将已经集中的数据转换成符合住建部标准的数据。3)组织专家制定地市数据定时上传的机制,保证各地的数据能及时集中到省级平台;组织市区县各单位分批进行使用培训,上报前由专人收集数据,在省级平台中输入标准数据或在市级平台中输入数据,使用数据转换工具,定时将数据转换成标准数据上传至省级平台。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