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生态旅游;节能减排;八角寨景区
生态旅游模式是世界公认发展旅游的最佳模式。生态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桂林亦不例外。桂林在生态旅游方面有成果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在节能减排相关方面做得也不够完善。这些问题使得桂林旅游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无法协调,影响可持续发展。鉴于目前桂林的生态旅游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而人们的旅游观念在不断更新与前进,追求旅游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资源八角寨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对其生态旅游与节能减排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八角寨的现状问题分析
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桂林北,方圆35km?。2001年被评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78.4﹪,拥有温泉、漂流、丹霞地貌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以丹霞地貌为特色,被誉为中国的 “丹霞之魂”。八角寨景区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一定的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在去八角寨景区的路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合理利用了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大大减少了电能的消耗。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资源县八角寨的生态旅游发展和节能减排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下面是我们进行的实践调研的归纳总结:
1.1游客的生态意识淡薄,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国民教育水平比较低,对于大多数旅游者而言,出游追求的是自我内心的满足,忽视环境保护,并未自觉形成旅游环保观念。在我们实地调研中发现,景区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例如随处可见的“到此一游”等,不可忽视的是,在自然景区内的当地居民也同样具有不文明行为,例如乱砍伐树木,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乱扔生活垃圾等。
1.2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交通不便是限制八角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桂林市区没有直达八角寨景区的客车,游客们到达景区通常需要至少转车3趟,不仅如此,目前唯一一条进入景区的道路正在施工,沙尘漫天,假若遇到下雨,泥泞的山路会给出行造成很大不便。如此交通状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客流量增长。资源县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如五排河漂流,资江景区,宝鼎瀑布等,但是由于没有到达相应景区的客车,景区的集群效应差,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经济效益。景区周围住宿的相关设施也不够完善,住宿类型以民居和小旅馆为主,星级酒店数量少,居住条件较差,服务水平不高。
1.3景区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八角寨景区中旅游标牌的损坏,并没有得到定期的维护,给游客的游览造成了不便。景区内的爬山楼梯栈道破损,没有得到修理,给游客的安全出游造成隐患。景区也没有定期对景区中的垃圾进行清理,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游客出游的心情。在八角寨的景区管理处,我们可以看见景区管理人员工作懒散,缺乏组织纪律性,并没有制定出完善合理的员工管理制度。
1.4 景区经营商错误的经营方式
八角寨景区内开设有许多卖土特产品的商铺和卖特色小吃的餐饮店,但是,经营商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塑料袋,没有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帆布袋和利于降解的纸袋,不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对一些土特产品的外包装进行多次,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能源利用率低,不注重节能。
1.5没有合理处理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生态旅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还包括对当地居民生活的维护。但是,八角寨景区运营商没有重视当地居民的地位,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活动进行过多的干预,没有给予当地居民合理的经济补贴,造成景区管理处与当地居民矛盾尖锐。造成当地居民偷偷砍伐树木,乱扔生活垃圾来表达心中的不满,造成景区生态的破坏。还有,当地居民私自用自家的面包车招揽游客进景区,以此来获取利益,造成景区收入下降,不利于景区的管理,更不利与八角寨景区的生态旅游建设。
二、解决措施与对策
针对上述八角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八角寨景区的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展开,促进资源县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积极探索适合其发展的模式,为此提出了以下建设意见:
2.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改善交通状况
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前提。现今交通是限制八角寨景区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快新建资源至兴安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将形成新的桂湘旅游通道,链接张家界砂岩地貌,资源丹霞地貌,桂林喀斯特地貌三个世界级地质奇观景区。此外,要加快梅溪乡二级公路和梅溪乡-八角寨景区公路的新建工程。政府大力投资改善交通状况,将更好的提升八角寨的旅游品质,大幅度提高游客量。
2.2加强生态意识的宣传
景区的管理者应重视生态保护,形成生态保护意识,在进行管理活动时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开展的旅游项目活动要体现生态旅游的实质,导游在做讲解时要向游客传达强调环境保护。游客要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形成旅游环保观念,杜绝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如乱扔垃圾、破坏景区设施等。
2.3景区加强管理,完善基础设施。
景区管理处要严格制定景区基础设施维护条例,定期维修景区指示牌和岩石栈道,确保游客出行的安全、方便。还应该增加医务室以备不时之需。此外,景区管理处要及时清运和统一处理生活垃圾,为景区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大力整顿游客中心的管理制度,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规定,并对相关负责人实行责任制,对违反规定的负责人实行处罚,严肃景区管理的管理活动。
2.4实行政府,运营商和当地居民合作管理
管理中政府相关部门按照生态旅游环境把该地区按保护等级划分为游客活动区、居民活动限制区、自然保护区等,以便规范化管理人类活动。政府在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合理处理与当地居民和关系,合理分配八角寨旅游收入,适当提高当地居民的补贴。当地居民是八角寨资源的拥有者和保护者,他们应参与日常的管理中,他们是“生态环境监督人员”,不仅能及时反映生态状况,反映基础设施的维护情况,还能向政府和管理处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2.5景区商铺实行节能化规范管理。
八角寨景区内贩卖旅游纪念品的商铺应该减少对纪念品的过度包装和一次性包装,同时,禁止销售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用纸袋和无纺布袋代替循环利用,餐饮业实行低碳绿色经营方式,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发展生态旅游,是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不仅能够推动桂林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实现桂林经济的良性循环,还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八角寨作为桂林新兴的旅游景点,其发展必须朝着生态旅游的目标发展,还必须走节能减排之路,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生态旅游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以更好的解决八角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以此带动桂林其他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海防、于湘君、丽、杨争艳、詹任南、陆中义,《桂林八角寨生态旅游可开发适宜度评价》,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第20卷第5期,2011年10月
作者简介:
1.罗与意(1991-),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2.利伟艳(1993-),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3.张元博(1993-),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从而使得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的生态旅游更是成为人们旅游的重点。但是我国当前对生态旅游缺乏相应的管理和调控,从而使得其在经营规模以及发展速度上都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符,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旅游资源。所以,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管理概念的阐述,从而对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定义
生态旅游管理指的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从而对生态旅游体系进行合理化的管理,从而为旅游者提供完善、周到的生态旅游服务和产品,同时还能够对生态旅游区域的环境、生物以及其艺术价值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维持。生态旅游管理的对象是受到旅游业和旅游活动影响的自然生态体系。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是在国家以及地方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上,以可持续发展为行业发展方针,协调、均衡旅游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制定且实施的一系列的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和措施。
二、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生态管理意识和清晰地发展思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当中,还没有完全了解生态旅游的特征、性质以及其内涵,从而使得我国生态旅游在发展上多数都趋向于单个方向且发展水平较低;部分地方旅游部门对本地生态旅游资源了解不足且利用率较低,同时在发展生态旅游领域通常只是凭借以往经验,从而缺乏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内涵、特点以及性质的认识,进而阻碍了本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盲目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
近些年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部分地方旅游部门为了能够以此来树立政绩和发展地方经济,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盲目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得生态旅游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并且在规划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本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混乱、市场定位模糊,进而不能够将本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运用,最终阻碍了本地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三)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管理人才,经营观念滞后
当前我国生态旅游经营主体大部分是由企事业单位和当地村民者两部分组成的。企事业单位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在服务水平、意识上的都比较低;而村民由于受到知识、管理水平较低的限制,在对本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的效率也相对比较低。另外,我国旅游部门对生态旅游管理也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旅游人才,再加上当前生态旅游行业在管理、服务方面的人员服务、素质水平普遍偏低,从而使得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研发以及经营、销售方面发展缓慢。
三、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应对策略
(一)加强概念、管理方面认识,整合发展理念和思路
我国政府旅游部门以及相关其他部门应当加强旅游业以及各个地方旅游部门对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认识和培训教育,从而使得从业者与消费者对生态旅游的性质特点及其内涵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来改善我国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方向单一化和低水平的局面,进而提升我国生态旅游管理水平和意识,以此来整合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从而促进我国在生态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制定的发展计划
我国政府以及地方旅游部门应当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做到合理、科学。可持续,从而对生态旅游环境的负载限的最大限度、最大利用率以及持续性做出准确、合理的预测,从而制定出最佳的、系统性的生态旅游发展计划。同时还要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充分的结合,制定出区域经济相适应的生态旅游发展、管理措施,以此来降低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浪费和因盲目开发造成的经济、资源损失,从而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三)加强生态旅游的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
专业化、高素质的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人才是促进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管理的重要手段,而缺乏人才的生态旅游开发利用和管理则不能够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应当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生态旅游领域的发展不断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从而真正提升我国在生态旅游领域的健康、科学发展。
(四)多样化手段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要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加强我国生态旅游的管理水平,并且实施由上而下的垂直化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同时制定出生态旅游区域的旅游行为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生态旅游区域的动态化监管,从而有效的将人为因素在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具体的是运用废弃物处理、水资源节约等多样化的手段来增强生态旅游区域的管理。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要加大对生态旅游保护的宣传力度,从而提升游客与生态旅游从业者对保护生态旅游环境、资源的意识,最终营造良好、和谐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生态旅游氛围。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在生态旅游领域的发展、管理上的问题分析,笔者在认识、规划、人才以及具体措施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我国当前在生态旅游管理上的单一化和低水平的问题。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生态旅游管理从根本上需要我国政府对生态旅游的从业者、游客的宏观调控,从而以制定相关法律和具体举措来联合社会各界来共同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立新,党贤忠.中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01):0911
[2]王婧静.我国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05):2225
[3]田园.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3):1314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5-0100-03
生态旅游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而兴起的。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时代背景下,探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新思路就显得格外重要。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具有地域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和内容上的专业性等突出特点[1]。它符合近年来在游客中十分盛行的“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心态,是国内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研究,建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对促进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意义重大。
1.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理论
1.1 关于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生态旅游系统
生态旅游指的是在生态学理论原则指导下,以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取向,以各类自然保护区(含公园)为主要观赏游览对象,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又能较好地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和保护的一种旅游活动[2]。
生态旅游是旅游主体和客体双方寻求的目标,是旅游的最高层次。要求游客和管理者不仅从旅游资源中得到精神和物质享受,更主要是精神给予。
生态旅游系统的内核是生态,强调人(旅游资源管理者和旅客)与旅游资源之间的生态作用,即生态制约、生态平衡和生态反馈,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生态旅游系统同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3](见图1)。
1.2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应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维模式,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主要的生态学理论有人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经济生态学,这些基础理论以及它们的指导作用概括如下(见表1)。
2.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要求以及创新发展新思路探讨
2.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要求
生态旅游是基于人与旅游资源关系及其与环境关系的旅游,其基本特点是倡导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生态、依赖生态等等,并贯穿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当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是在生态学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与资源为取向,以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功能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项目两个实体型态[4]。因此,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根植于其如下内在要求之上:
(1)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
(2)把生态学原理渗透到旅游服务全程之中,实现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和游客的生态享受,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3)以旅游为媒介开展生态教育,实现全民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4)加强旅游资源的生态保护与生态重构,实现旅游资源的生态良性循环。
2.2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生态旅游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将地区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生态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组织、协调、管理中的职能,统筹协调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使资金、技术、人才、知识等要素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与地区自然、人文等因素结合起来,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现实地形成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旅游产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管理科学化,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发展要求,关键是要以生态旅游的科学观为指导,以制度创新为手段,制定新的发展措施来推动。
3.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甘孜州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是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自1988年全州实施“旅游兴州”战略以来,全州旅游发展较快。围绕建设“中国人文、生态旅游第一州”,确立了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把大海螺沟冰川森林旅游区、“中国情歌城”和“古碉・藏寨・美人谷”旅游区、稻城亚丁香格里拉自然生态旅游区以及以德格为中心的康巴文化旅游区作为重点突破口来辐射全州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构筑了“自然生态―康巴文化风情旅游环线”、“康巴文化旅游环线”、“香格里拉旅游精品环线”三大环线。
3.2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甘孜州的生态旅游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调查中发现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如在观念、规划、体制、资金、环保等方面的系列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表现为:对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运作思考不够,缺乏深层次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对本地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优势认识不深等。
二是缺乏用战略眼光来统筹全局,规划滞后,出现了开发的盲目性和低层次性,缺乏一个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总规”和切实可行的“详规”。
三是对人文资源重视不够。旅游开发停留在自发、简单、重复开发的低水平状态。
四是总体布局及功能缺乏明确的定位,更谈不上提高品位和档次。
五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旅游食、住、行无保证,游、购、娱无方向。
六是投入不足,难以启动。
七是存在旅游条件较好的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而条件较差的却过分宣传的促销失衡状态。
4.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总思路与基本措施
4.1推动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总思路
总的思路应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资源协调开发为核心,推动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确定内涵丰富的“大生态旅游”发展观。
结合甘孜州实际,生态旅游产业要以甘孜州独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产业形成的基础。甘孜州丰富而神奇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在区内的聚集和组合,为产业和产品的多层次开发提供了区域基础。丰富的自然、人文生态资源的空间结构和区位聚合,不但是生态旅游产业形成的比较优势,也是产业市场化推进及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形成因素。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发展中,将生态旅游的自然与文化因素整合在生态旅游产业的各环节,形成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甘孜――中国西部自然生态与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四川甘孜州生态旅游作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核心区的建设,形成康巴文化、民族风情、生态考察、观光、科研、环保、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大生态旅游。实施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延伸视野和拓展思维,正确认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障碍,把握甘孜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实施重点环节。
4.2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措施探讨
4.2.1 以名牌和精品开发为龙头,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高级化发展。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产业的开发体制和发展模式上,还受到传统体制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制约,旅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单一,各主要旅游地产品开发雷同,档次低,存在“有品无牌”的现象。要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形成各具特色的名牌优势产品,避免盲目地相互模仿、复制。
4.2.2 建立和创新甘孜生态旅游产业管理体制。
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推动和战略,政府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管理中的职能要正确定位,政府的主要职能要从直接管理微观资源配置转向间接调控上。相应的要构架起生态旅游权威的决策管理机构,协调处理甘孜州生态旅游开发管理问题。可成立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由主管旅游的副州长任主任,计委、旅游文化、交通、国土、林业、环保、工商等部门参加。通过管理机构的领导,规范市场和投资、开发行为、经营行为、规划的编制实施,形成民族地区有特色和符合实际的生态旅游管理新体制。
4.2.3 推动生态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改革,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拓展民营资本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甘孜州生态旅游开发、经营。
在民族地区要从实际出发,深化体制改革。要选择有条件的景区和项目,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经济建设规划,探索生态旅游投资与建设新思路。在坚持旅游资源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使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对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的适合开发生态旅游的荒山、荒坡等土地资源可以拍卖土地使用权。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投资者要有选择和规范,要求企业行为要符合政府法规和生态规划以及公众利益,特别是要坚决遏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4.2.4配合生态旅游开发,甘孜州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生态旅游发展管理、监控、约束新机制。
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严格按规划实施开发。坚持对甘孜州各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分类指导,甘孜州区域差异明显,要多种开发形式、多种经营模式展开,防止一刀切,可以有严格的高层次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也可以有以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主的景区,也有复合开发模式景区。可以有独资经营、股权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体制应多元化。
4.2.5生态旅游开发要形成甘孜州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格局。
大力拓展资本市场,配合生态旅游产业化开发,形成投资市场化为主的新机制,政府、企业、银行企业集团、社会(海内外投资者)都是甘孜州生态旅游投资的重要主体。制定政策保护其合法收益,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可以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发行生态旅游彩票(债券),征收生态资源利用的特殊税种等。
甘孜州面积大,海拔高,生态旅游开发空间距离成本和投资机会成本都很高,要坚持综合开发,形成产业联动。当前不宜全面出击,改变“点子开发工程”,应依托城镇和交通干线,市场网络的有序推进,选择重点,要按规划有序推进和促进产业关联。
4.2.6甘孜州旅游业发展要加大营销和提高服务水平,价格策略和政策要符合实际。
结合甘孜州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各区域实际,可选择不同价格策略:一是生态旅游项目分解,单项定价;二是按季节差别定价;三是民族文化产品特殊定价;四是针对游客不同差别定价;五是特殊旅游特殊定价;六是项目组合定价。在营销上,可采取全员营销方式,在促销上应加强甘孜州整体市场促销。
4.2.7生态旅游要以富民为导向,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
要让甘孜州的当地居民进入生态旅游发展过程和参与到产业化、市场化中,提高就业能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是对进入甘孜州投资的企业,应有选择和要求,企业投资不但要有资金、项目、建设内容,而且,要能直接地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二是企业要加大对当地居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对此,政府在财政、税收、土地、资源等方面给企业以特殊优惠政策;三是鼓励企业和投资者投资和开发甘孜州的公共产品,进入交通、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甘孜州旅游文化的发展。
4.2.8 围绕重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组建企业集团,推动旅游市场主体发育。
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以企业为市场主体,拓展融资渠道。生态旅游开发要区分竞争性、公益性项目。对于竞争性项目,资源开发、景区开发、市场开发等企业是主要投资者。甘孜州旅游产业化若没有企业主体的培育是不行的,政府要制定政策和法规,推动当地企业和区外企业跨区域地组建1―2个有实力的旅游集团,实现资产重组和规模经营。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区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可以股份制形式与区外企业联合,有条件时可以争取为上市公司。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是重要投资主体,要争取上级财政投资于交通、通讯等,但也要从民族地区特点出发,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区外企业、外商进入,投资兴办基础项目,并保证其利益。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3):106-112.
[2]苏维词等.论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1):87-90.
[3]韩艳洁.生态旅游基本理论与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2):60-64.
[4]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2):51-55.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很多地区都依托丰厚的资源优势,大力的发展生态旅游。但是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生态旅游的开发和资源保护理应相辅相成。避免生态旅游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而破坏生态环境。只有针对生态旅游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拓展传统观光游,创新文化休闲体验游,才能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育新兴旅游业态,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即更好地满足人们旅游休闲、求知求乐的需求,又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1.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对环境有两种影响,一种是有利的影响,另一种是不利的影响。生态旅游对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使旅游业对于该地区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发展旅游业,还能增长当地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有业可就,解决了本地区就业的难题,降低社会制安事件的发生频率;各地游客的进入,增长了当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有利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地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生态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时,旅游交通的建设若规划不当,如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地随意采石砍树等,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的协调完整性;在旅游食宿措施的建设过程中,水、电及其他能源供应的混乱,费水、废气、垃圾的处理不及时等都可能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生态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旅游区环境的污染表现在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方面。直接污染是指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产生的污染,如旅游者留下的生活污水、粪便以及乱掷垃圾等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间接污染主要还是大气的污染,旅游离不开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游者从居住地到风景区的载体,于是,各种车辆纷至沓来,呼啸而过,汽车尾气在空中四处弥漫;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来自各地的旅游者有着各自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旅游者消极颓废意识和生活方式,极易使部分旅游区居民失去纯朴的美德,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欲望,从而败坏当地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生态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
2.避免生态旅游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对策
2.1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题下加强森林公园建设。自然环境是由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作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防止环境恶化功能,那么最终破坏森林的恶果将是人类自身的灾难。森林公园则是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2.2做好统一规划和有序开发。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
2.3做好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健全生态旅游环保的法律和管理制度。生态旅游对环境有特殊影响和破坏,所以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完善相关规定。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要根据环境法律,规定哪些部分可以开发以及开发的规模、开放的季节和可接待的人数等等。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宣传教育,规范游客行为。加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态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
2.4治理已遭污染的生态旅游环境。对于已遭污染的生态旅游环境,无论其污染的原因是旅游业还是非旅游业的,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旅游区域应采取有效治理措施,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应用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理论,避免生态旅游环境遭旅游活动的破坏和污染。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旅游超载是导致“旅游活动污染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破坏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旅游开发和管理时,应适度控制旅游生态容量。采取必要措施,减缓旅游生态环境的自然破坏。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为了顺利地发展生态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2.5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生态旅游环境质量。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养,创造文明礼貌礼仪的旅游社会环境。旅游区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直接反应在对游客的态度上。当地居民文明礼仪的行为会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游兴,反之则使游客扫兴而归。为此,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养,能创造出文明礼仪的旅游社会环境。创造优良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事故发生。旅游管理中、应尽量在满足各类人员需求的同时,创造优良的人际社会环境,减少相互间的恶性摩擦,以达到减少社会事故的发生,创造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使游客身心健康,愉快地进行旅游活动,使生态旅游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5
1.生态旅游的内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先提高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于1993年具体定义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在当地固有的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观光旅游,过程中不损害资源并进行适当地保护,在当地资源健康持续的基础上带动当地的经济开发。生态旅游是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生活的旅游活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要强调保护自然景观。长期处于城市恶劣环境中的城市居民,向往有利于健康的较为理想的生存环境,于是他们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休养、度假,在享受的过程中慢慢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保障当地居民的安定生活,促成观光旅游、区域经济开发、资源保护三者融为一体。
2.生态旅游管理的概述
基于生态学思想,生态旅游管理旨在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生态旅游服务和产品,同时保护着旅游区的生态整体性、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
(1)生态旅游管理的特点及原则
从生态旅游管理的特点来看,生态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对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诉求。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置身其中能够系统地深切感受到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高旅游者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因地制宜与政府协助相协调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管理措施符合环境容量要求的原则。
(2)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
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是以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胃出发点,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协调和控制好旅游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制定和完善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方针,较少开发过程中工作的盲目性,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生态旅游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护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二、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缺少科学规划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未深入认识和掌握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规律、原则、任务等知识,实践研究不充分,不能准确把握区域生态资源的优势,开发生态旅游时缺乏科学的规划。部分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生态旅游经济开发,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导致生态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地位不准、特色不足、开发层次低等,生态旅游资源并未充分开发利用,无法有效发挥潜力。同时,出现了过度开发、开发不当等现象,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种重利益轻生态保护的开发方式将会严重阻碍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2.旅游区与社区间矛盾突出
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社区的支持,能否协调好旅游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决定生态旅游的实现。然而,旅游区与社区在土地权属、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冲突日益加剧,当地居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之间的互动较少且规模较小,当地居民通过提供服务和产品来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并未有效的结合旅游区开发经营活动,缺乏利益共享机制和相关补偿机制。旅游区和社区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将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实现。
3.理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生态旅游的经营主体一般包括国有或事业单位和乡村居民,国有或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较差且服务意识不足,同时乡村居民缺乏专业培训,经营理念落后。旅游主管部门专业人才相对较匮乏,具备旅游管理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和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供不应求,生态旅游管理人才缺口明显,这直接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市场营销落后、服务有限、经营管理不当等问题。
三、加强生态旅游管理的措施及发展策略
1.加强认识、科学发展
政府需要在宏观方面推动生态旅游管理,提高主体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和重视,加强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普及生态旅游的内涵、管理理念,并通过适当的培训来及时更新相关生态旅游态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综合考虑当地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因地制宜、协调开发发展生态旅游。避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地开发生态旅游,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价值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考虑社区和居民的利益,调动积极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更需要综合分析考虑各方面因素,不能忽视社区和居民的利益,重视他们对资源的经营权。同时采取有效的机制和措施,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生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我国生态旅游有效管理的关键,他们不但需要精通生态学和旅游学,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管理能力。只有保障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才能为生态旅游管理注入动力,有利于生态旅游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盐城
1.盐城湿地概况
盐城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不仅拥有原始的自然生态风光,而且还拥有广阔的湿地面积、多样的生物种类,拥有包括糜鹿、丹顶鹤等在内的世界级、国宝级珍稀动物,是人们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旅游之地,因此,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顺应世界性潮流和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来进行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其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以促进盐城生态湿地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
2.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
2.1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周边发达地域
通过对盐城湿地生态旅游问卷调查分析,按客源的集中度大小可将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细分为一级、二级和机会市场三个部分。一级市场是重点市场,客源主要分布在包括上海、南京在内的长江三角洲等城市,占85.7%;二级市场是开拓市场,来源于山东、安徽、河北、河南等周边地区的省份,占8.1%;机会市场是海外市场,主要来自于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这说明在开拓周边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同时,应更加注意一级市场的巩固。
2.2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客源市场以青壮年和中等收入阶层为主
从问卷调查可知,生态湿地旅游客源性别比例比较均衡,男女游客比例分别占46.7%和53.4%;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19-29和30-45岁之间,分别占44.8%和37.5%,大多是老师和高校大学生,46岁~59岁占8.6%,说明潜在游客主要集中在由中年旅游者。盐城生态湿地旅游者平均月收入主要集中于1001-2000以及2001-3000元,占67.9%,其次是1000元以下的占13.7%,这表明目前生态湿地旅游者主要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从而决定其消费水平不高。
2.3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存在差异
湿地生态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态景观的吸引力、游客收入水平、游客的余暇时间和游客的需求心理。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时间及方式等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生态湿地旅游者是通过旅行社以团队旅游的方式在周末、黄金周及寒暑来进行旅游。从调查问卷结果可知,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停留时间一天的占20.2%,两天的占32.1%,三至五天占18.6%,其余为五天。
2.4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形象定位
旅游形象定位是指从形象评价的角度,在对一个旅游目的地目前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和旅游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于对今后发展起长期、稳定、根本作用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对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事业进行定位。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形象的定位是“东方湿地之最——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旅游理念识别可以定位为“滩涂——湿地——盐城”,旅游行为识别定位为“蓝天、碧水、滩涂、静谧、辽阔”。
3.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3.1设计并推广精品湿地生态旅游线路
在旅游线路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精品湿地生态线路应考虑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结合旅游者的需求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时尚和潮流,从而设计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以湿地生态二日游为例,可以设计如下旅游线路: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市区——大纵湖——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送团,此条线路将游客的心理、兴致与景观特色分布结合起来,注意景点在线路上的分布与布局,从而使旅游活动安排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3.2渗透和优惠价格营销组合措施并举
能吸引顾客、实现市场营销组合的价格策略非常重要,例如采用渗透价格策略可以帮助盐城湿地渗透旅游迅速打开市场,当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较完善后再适当提高价格,逐步转为正常价格。再如折扣定价策略,对团体游客可采取适当优惠价格,以稳定和扩大市场;对学生、教师等主要湿地生态旅游群体实行半票优惠;在旅游淡旺季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利用季节折扣价策略以分散游客购买时间。
3.3充分利用当地举办的湿地生态旅游节
推广湿地生态旅游可结合本地的生态旅游节,例如湿地、麋鹿观赏的最佳季节,面向国际国内举办丹顶鹤、麋鹿、中华鲟“生态休闲节”,及其以这些为主题的研讨会、交流会及旅游休闲活动,从而提高盐城湿地生态的知名度,加强二级市场以及机会市场的开拓,使盐城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生态旅游首选目的地。
3.4注意广告宣传等促销措施的运用
广告宣传对于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持续不断地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直邮广告等媒体进行促销方式,做好旅游宣传品发放、新闻媒体广告宣传、召开旅游推介会等常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建立具有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网,使之成为湿地生态旅游景点和游客信息交流的平台和窗口,从而更好的推动当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4.结语
湿地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它是融游览观光、保护环境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江苏盐城具有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天然优越条件,其在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为当地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因此,有必要在对湿地生态旅游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营销措施,从而有利于湿地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基金编号:2012JSSPITP4214。
参考文献
[1]那力.沿海旅游资源开发要加强环境保护[J].沿海环境,2001(3):12-.13
[2]曹晋杰.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3]陶奎元.盐城湿地与生态旅游[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1.22:150-156.
[4]吕士成,施问全,孙明等.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生物资源及其环境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07.(24)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