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1
关键词: 情感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不断涌出,这些都是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提出的更适合学科发展的新型理念,情感教学正是伴随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产生的,与其他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感教学是更符合小学语文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为了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由“低效”转向“高效”,教师应注重情感在课堂中的作用,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一、了解“情感”纽带
以情感为纽带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谓情感即态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们对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直接性的态度体验,而道德感和价值感是其主要构成部分。具体来说,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情感能够帮助人们适应生存;二是情感可以激发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三是在人们心理活动的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情感这四方面的作用决定了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同时也是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学的重要原因。教师合理地运用情感教学,在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同时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自主地学习语文。可以说,发挥情感作为小学语文课堂催化剂的作用是广大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此外,以情感为纽带意味着教师要对情感有全面准确的把握,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合理渗透情感因素,从而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积极而主动,帮助小学生丰富精神生活,塑造健全人格。
二、教学策略
1.树立良好印象。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对教师是十分尊重的,但同时一些小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这就需要教师以情感为纽带,给小学生以亲切、友好、平易近人的印象,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小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语文课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多使用鼓励性、幽默风趣的口头语言给学生以肯定,这种语言的艺术正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其次,教师要学会通过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动作,给学生以信赖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地与教师交流,在交流中使师生感情得以升温。同时通过交流教师能更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并给予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争执或与自己意见不同时,教师要有耐心,正确地处理并调节这些问题。小学生在语文课上的紧张感,使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安其学而亲其师”的效果,促进情感与学习之间的良性循环。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个人修养的直接体现,教师通过自身积极正面的情绪给学生以良好的感染,起到带动作用,实施情感教育。
2.重视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情况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明确课文的重难点内容,还要对文章创作的相关背景和历史做充分调查,深入研究分析作者的经历和情感,全面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人物性格。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为了达到“披文以入情”的效果,可以这样设计教案:(1)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把握文章中心,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3)寻求生命价值,积极与同学交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课文讲述的正是司马迁花费13年时间写成巨著《史记》的艰辛过程,由于司马迁是一个历史人物,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人物思想,感受司马迁屈辱绝望的心情,教师要采取迂回的策略。首先可以进行导读,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借助拓展补充材料了解司马迁受到的刑罚,通过一次次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感情朗读,并在朗读中提升个人感悟,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让学生可以通过朗读了解文字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实现感情上的升华,鼓励学生学习司马迁矢志不渝的精神。
3.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情感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探寻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例如在背诵课文时,为了避免机械记忆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教师可以设置分组背诵、抽签背诵、接龙背诵等方式,为背诵增添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种“争强好胜”的特点可以被转化为提高效率优点。小学生都十分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可以说教师的鼓励是小学生前进的动力,为了帮助小学生在语文课中树立自信,获得成功体验,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还可以巧妙地运用学生的错误回答,解除思维障碍,在设置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自主探寻解决方法,而不是立刻告诉他们答案,这都是语文课中实施情感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
情感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纽带,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重视发挥情感对学习效果的作用,使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樊爱军.以情感为纽带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4(34):28-28.
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2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化简为繁;化繁为简
G623.2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国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了新的要求。相较而言,小学语文不仅课时较多,课文的内容也十分丰富,覆盖面广,如果教学方法得当,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化繁为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繁
1.满堂灌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诟病,教育部也多次发文要求“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然而,一些小学语文老师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如:赶课时、省时间、抓成绩等等,仍然将“满堂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读文章,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针对这些问题再进行深入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表现是课堂上一直听到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老师讲重点,讲考点,但是学生学习到的东西支离破碎,三个课时的时间,老师只是将一堆重点和难点一股脑地丢给学生,学生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知识点,根本无法分辨出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的。
2.空泛拓展
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会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设计一些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环节,从而让学生学习到课文扩展出来的一些知识。然而,如果不能仔细安排这些拓展内容,而为了拓展而拓展,就很难避免会出现一些十分勉强、空泛的拓展。以《司马光》这篇课文为例,一般老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都会肯定司马光“救人”和“随机应变”这些方面,也会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道德品质。但是,一些老师为了让学生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设立了一个讨论环节:“在现代社会,遇到和司马光一样的情况,我们要不要砸缸?”然后,老师通过讲解现代社会砸缸是不好的行为,来讨论遵守规则与破坏规则之间的界限。虽然很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也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但是,实际上这个讨论与课文本来的意思相差甚远,也很容易让学生对“救人”和“随机应变”的理解出现困难。
3.多媒体
近些年,很多小学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话筒等等设备,让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手段。老师可以设计出更丰富、生动的教案,来让课文“动”起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如果缺少对多媒体的足够认知,很容易出现抓不住课堂教学中心的问题。在一次公开课学习中,授课老师为了展现《看》这篇课文的魅力,通过图片和文字制作了精美的PPT,并编辑了一部视频来展示的美。学生和老师沉浸在的美丽之中,久久不能自拔。等展示环节结束,老师开始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时,而一节课四十分钟,已经过了接近一半的时间。这种对于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授课时间,也会让学生沉浸在动画的美丽之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学生们的心思拉回到课堂之上。
(二)化繁为简
“少则得,多则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一些教学手段费时费力,却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没有做到化繁为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进行取舍,要抓住重点。尤其是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老师首先自己就要弄明白自己想要向学生传达什么,让他们学到什么,而多媒体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只能作为点缀,让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以《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例,在教案设计时将目的制定为:一、学会五到十个生字和生词;二、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三、学会“感恩”,知道“感恩”,不要忘记那些对自己有过恩德的人。在有目的的前提下,再进行各个课时的具体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置,并搭配一些体现革命先辈、父母艰辛的图片,对学生造成情感上的冲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化简为繁”
(一)化简为繁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读、听、写”的层次之上,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等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化繁为简,因为怕麻烦、省时间就忽视课文之外的一些知识的传授。
一般而言,所谓的化简为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从而得出独一无二的答案。例如,在成语学习过程中,本来老师在一个课时只能讲解几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虽然课程相当简单,但是也同样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但是,通过举行成语接龙的活动,老师先给一个成语,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接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去查找成语词典,也能够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调节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举行活动相对复杂,老师也无法把握学生们到底会得出什么答案,但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对于成语学习的热情大涨,回家后也会自主进行成语的学习,甚至跟家长互动,而在作文中的成语使用,也明显多了起来。
(二)实例分析
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化简为繁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的意思进行延伸:今天有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辛勤劳动,同学们能说出这些叔叔阿姨的岗位吗?通过让学生回答“环卫工”、“售票员”、“科学家”等等岗位的名字,加深学生们对于这篇课文的认知。同时,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将第三课时、写作课、班会和家长会进行结合。《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主旨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而学生最需要的感恩的就是他们的父母。
三、结语
事实上,小学语文难不难,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老师有没有选择正确而合理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化繁为简”,还是“化简为繁”,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凸显语文这门课程的感染力,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吉木赛.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6(25):134.
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80-01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就是以班级大课堂为基层,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基础和学习理解能力的差异,划分出不同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不同教学方法和辅导策略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包括了分层小学目标、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等内容,意在使学习好的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学习后进的学生也能迎头赶上,从而全面提高班级整体教学水平。
二、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契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始终注意这些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课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每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要彻底废除设置“线路”,给学生“划圈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的“填鸭式”的备课方式。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师的教案,他可谓颇费一番苦心,教案写得“十分详细”尤其是教学过程写得更入微——“一行师问,一行生答”老师如何问,学生如何答都一字不漏地写在教案里。看完这位老师的教案,我不禁为这位老师的“苦心”深感叹息!心想这样满堂问,到底能把学生问出什么来呢?再想,这位老师面对着那么多的学生,他又如何知道学生对他提出的问题会作出这样的回答呢?这个班级的学生会有一个按照他的答案回答吗?我想这样的教案再也不能再存在下去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不管他们如何想象,我们都要认真的去面对让他们充分地表现,即使他们说错了,也要耐心地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
四、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所谓“教学模式”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事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充分流露出不同层面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最终达到共享学生自己的成果的目的。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多层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目标都能逐一得到落实。
五、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学文;课文插图;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1-01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看图学文”,图文相映,内容生动,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好教材。它富有情趣,易教易学,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训练朗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好“看图学文”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好途径。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几点浅见。
一、借助插图,进行词句教学
借助插图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是“看图学文”的特点。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从指导看图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提问和提示,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小山羊》一文时,请学生仔细看图。回答下面问题:①图上画了哪些动物?它们长得怎样?②小鸡在吃什么?③小鸡对小山羊说什么?小山羊怎么回答?让学生在这样的提问下,展开积极思维,寻找答案,明白图意,进而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这样段落中的文字自然而然在学生脑子里形成。接着,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在句中理解词语,在段中理解句子。通过“请”字可以看出小鸡和小山羊很友好,“谢谢你”一词可以看出小山羊很有礼貌。然后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或几句话。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又学会了字词,也发展了语言。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看图学文”是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来了》,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方可看出秋天的季节?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认识到:天空是那么蓝,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这一秋天景象。这些都是秋天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写好这些景色呢?请同学们分段朗读,逐句理解,弄清为什么树叶黄了会从树上落下来,显示了秋天的特点。天空的特点是那么,那么蓝,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这是大雁飞行时的样儿让学生知道秋天到了,所以情不自禁地说:“啊!”这里表示“知道了”,“看出来了”。除了这些以外,秋天还有哪些特点呢?通过想象,学生纷纷发言:燕子飞到南方过冬;稻子成熟了;开了;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用彩笔画出简笔画来。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同时在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理解插图,渗透思想教育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在小学进行语言文字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甚为重要。
1、以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义务教育新教材插图新颖,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对儿童有吸引力。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思想教育。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到了》一文时,让学生了解图意后可提问“秋天到了,大地有什么变化?”“天空又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一年四季,不但春天很美,而且秋天也不逊色。从而激发小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2、抓住重点句启发思考,教育学生做事不能纯模仿。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小猫种鱼》是讲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花生的种子播到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的玉米、花生,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想到了秋天,也能收到很多小鱼的故事。教学时要紧扣重点句子设问,让学生思考,理解句子的含义。如教到最后一自然段时,可提问:①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和花生播到田里,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说明了什么?(小猫有向别人学习的思想)②它的想法能实现吗?(不能)③为什么不能实现?(玉米和花生跟鱼的生长条件不同,玉米和花生是植物,在泥土里生长;鱼是动物,在水里才能养活)从而让学生明白:向别人学习时要动脑筋,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
3.扣紧重点词语,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讲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促进人们的互相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应选好“训练”与“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课文中有些词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讲读时,既要引导学生掌握本义,要重视理解这些词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作用。如《小山羊》一文中做“请”“谢谢”这两个词,是极为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看图说文”的教材特点,对儿童进行两个素质的培养,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精品论文doc[OL].互联网-其它论文-道客巴巴.
2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课件《月球之谜》[OL].互联网-豆丁网.
3《燕子》说课稿 PDF[OL].互联网-技术总结-道客巴巴.
4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山羊》[OL].互联网-[斐斐课件园].
6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提问;艺术;质量;有效性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师生之间思维与情感沟通的桥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通过观察课堂提问就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提问在全面推行素质教学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及原因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状况来看,提问艺术未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问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问抽象、空洞,学生找不到回答思路,常出现提问后冷场的现象。二是教师提问多,但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短。三是只提问不深究是课堂提问的又一问题,一问一答的形式导致浅尝辄止,学生不深入探究问题。四是教师以自身的思维设计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这样的课堂提问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就是以上几点。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未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正处于传统与创新的过渡期。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想有所创新,但受到旧观念的影响,以教材为主,以教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存在教师高高在上的心态,不去深入了解学生,提问形式化、抽象化、刻板化等,缺乏对学生的启发作用。
其次,教师对课堂提问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教师虽然认为提问是课堂的一部分,但未能意识到提问对学生的真正价值。教师根据教案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准确回答,一些教师就认为达到了教学目的,不去激发学生多元化、全新型的思维;如果学生提出异常问题,教师也只会敷衍学生而不是去全面的回答。这样对于学生思维是一种束缚。
最后,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在新课标的实施下,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外,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通过还要具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然而,部分教师的文化知识面窄,对语文之外的内容了解甚少。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只会在语文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去丰富和创新教学提问内容和形式,制约着语文教学作用的发挥。
二、如何运用课堂提问艺术
1.增加提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在课堂提问中,就可根据学生的阶段特点,注意提问内容的新颖、有趣,让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思考,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一些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变换提问形式和提问内容,让学生对熟知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例如,在教授《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可以这样提问:“谁是森林之王?那你们见过老虎和狐狸吗?它们分别靠吃什么生存呢?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老虎怕狐狸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是不是想迫不及待地听到呢?那请打开课本《狐假虎威》。这样,教师的提问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学生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提问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
堂中的任何部分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准,每一个问题都要具有目的性,不是形式和敷衍。从教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到课后练习题的回答,教师都应在给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时表达提问目的。例如,教师不能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而是学生应该怎样朗读(有感情或者分角色),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朗读,边朗读边从课文中找出不懂得或者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等等,这样就避免了提问的形同虚设,还能提高学生对内容的掌握速度。
3.提问坚持适度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程本身涉及范围较广,教师对于提问内容的难易和深浅掌握不成熟。因此,提问要坚持适度原则,对于寓意深刻的问题要由难入易。教师通过对整篇文章进行宏观把握,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提问,使问题不仅抓住文章核心,又有层次,又深入。可通过把难题分解成易理解、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总之,提问切忌盲目和死板,要坚持适度原则。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研究和创新。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称之为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值得教育者更深入地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唐亚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中国校外教育,2011(17).
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6
面对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网络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恰当地、适量地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探究,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一、突出重点,大胆改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要求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更加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标准和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握它的精要,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树立教学新理念。我们只有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更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在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中,师生要树立教学新理念,明确改革的方向,因为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所以,教师要转换角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新教材全面、准确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的繁锁化、复杂化分析和练习的做法,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语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对年段的不同、课文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教师可灵活采取读、讲、画、背、唱、演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而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影视、多媒体、画面的展示,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联想,这样才能以心贴近文本,发现事物的特点,加上丰富的联想,在他们心中才能架设起文本的桥梁。譬如《初冬》一文中描写“下雾时”“雾散后”的太阳:“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教师教授时抓住“发出”“射出”这些重点词,带领学生进行比较,了解太阳产生不同状态的原因,在学生头脑中绘出形象,从中体会语言的形象感,从而达到读好书的心境。
四、要强化目标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心中有自己努力方向,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应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作为教师就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实现“口语交际、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的个人目标。又如,每学期要求每个学生多认识几个汉字、写好钢笔书法等目标内容,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五、以学生为本,增强训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