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企业;长期发展;策略

1990年,西方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摩尔最先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并且也受到当时经济学界、管理学领域等方面的认同,并且也让人们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也在此之后,关于评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不断出现在多种报刊杂志上,许多研究人员对于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却可以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较为抽象的理念,针对不同的企业,甚至于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相关学者认为,同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用60种形态来表现出来,例如技术创新能力就只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态之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形成,就意味着成为了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健康发展的竞争态势。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重要性

《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如丰田公司与中间商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就远不及它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市场领域中,随着“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的观念被人们逐渐接受并广为推广,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因此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培育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界与学术领域所关注的对象。著名经济学者袁泽沛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应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核心,然而对于没有构建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要尽快地构建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有着明显核心能力的企业来说,培育与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也显得十分重要。西方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去维持自己的资源时效,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战略。其通过对印度7家软件公司的实验证明来证实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要培育企业发展需求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提高。

二、当前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今开放、竞争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主流,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然而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影响,诸多企业依旧难以完全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求,一些企业缺乏系统性的战略部署与管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可以说这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首先,企业知识储备与创新研发能力匮乏。我们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属性来看,每个企业的特色就是知识,而构建于此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承载着对于知识拥有的深度与广度。随着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企业也开始认识到市场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但是许多企业对于知识资源的投入与力度较少,操作过程也十分不到位。一直以来,我国实施的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科学研发体制,基本上是我国高校与相关部门拨款搞科研行为较多,但是对于企业投入的资金却很少。然而企业自身受到这样体制影响,难以投入较大经历去进行科研开发,甚至有些企业根本不去投入了资金进行科研活动。部分企业对于知识资源的认识匮乏,缺乏创新能力。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高新技术发展的不断引入阶段,国内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与高新技术的成品是相对较少的,尤其是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

其次,现代企业机制构建不够完善。当前制约着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核心因素就是难以构建起完善的现代企业机制。尽管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在自身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并不能切实提高自身对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

第三,国内企业员工队伍素质较低,管理能力较差。如今的信息化的时代,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一方面要懂得去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并且也要牢固懂得信息技术,并且也要培养出具备先进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诸多企业却内部缺乏这样的人才,尤其是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依旧处于转型时期,传统观念依旧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许多企业一味地依靠原有的经验来进行管理,可谓是方式陈旧,对于如今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根本没有稳固的适应性。并且,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先进管理经验,难以让企业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则来进行运作,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处在主动的位置,与其他先进国家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

三、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实效性研究

我们说要想在新时期切实提高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效性,就要着力去解决好以下问题,以便能够正确制定出应对现代市场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构建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机制。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构建出合理的内在运营机制。当前必须要严格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管理原则,构建出企业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了内部的监督体制,切实提高企业的实际运行效率与面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尽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但是现代社会中的市场竞争千变万化,即便今天没有模仿,也许明天就成为别人的专利,所以企业必须要不断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有着多重的准备,要制定不断创新的机制,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自身的战略定位,调整销售手段,为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一定保证。

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注重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我们说一个企业中,创新是其核心灵魂,为了满足市场不断变化,客户的多种需求,企业必须要以知识要求为基础,不断创新改革科学技术。例如日本索尼公司就研发出自身的核心技术――微型化电子技术,这一项核心技术是公司出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国的企业也要加大研发力度,地区政府也要加大用于研发的经费,让企业能够通过自主研究、与高校合作研究等途径来形成自身牢固技术储备,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夯实基础。

第三,根据市场需求来形成差异化竞争。我们所说的差异化竞争就是让企业去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例如从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性能特征、客户后期服务等方面来实现。假如一个企业的商品能够在某个方面凸显出自己的个性,就能够说这样的差异化效果明显,比较理想。国内企业必须要结合市场流行的产品,通过多种调查、研究来开发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新鲜产品,例如可以在小与活两方面来做文章。小――指的是生产的产品自身体积小,价格低廉,但是却有着高度的专业化特征,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而活指的是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结合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达到灵活多变的效果,要着力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转”的最终目标,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成功。

第四,构建当前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不朽的灵魂,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必定是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当前企业内部文化与价值观念等诸多无形的资产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我们抓紧日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要建立起新时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这是培育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途径。而通过实践证明,当前企业发展必须要依托于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来自于技术的,而技术又是来自于管理层面,管理工作又是依靠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假如没有企业文化,就难以谈及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文化可以去借助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制度等方面来塑造了核心竞争力。找到合适的企业文化是能够提高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沃土,更是塑造出企业全新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所在,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健康发展的竞争态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将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甚至走向世界的必备条件。然而我国企业面前摆着多种问题,必须要尽量去克服并找到解决的途径,完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制定科学的长期战略计划,进而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力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邓艳华.以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企业竞争力[J].内江科技,2011(09).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核心竞争力 培养策略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国有企业垄断局面正在逐步缓解,民营企业在国内、国际贸易的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新形势下,研究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在我们思维空间里通常存在广义与狭义两种定义。广义上的民营企业是指非国有独资企业,该理论的研究基础是建立在国有独资企业的特征上的。而狭义上的民营企业仅仅指的是私营企业。在我们国家的法律里面是没有民营企业的这个概念,它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产物。

核心竞争力: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是没有持续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可以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分析,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文化构建等几个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而今已成为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特别是最近五年,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近五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在飞速发展之中,民营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依靠灵活的体制,科学的管理,度过发展艰难时期,慢慢走向成熟。但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也使得企业的竞争愈来愈烈。很多企业管理者忙于制定价格策略、渠道策略等传统的竞争策略,整日充当企业“消防员”的角色,到处“救火”,而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管理理念的培育。但面对目前快速巨变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竞争的市场形式,单纯依靠传统的竞争策略已经逐步失效,渠道战、价格战、终端战使更多企业深陷竞争的泥潭,而企业家整日忙于四处救火,企业家精神被忽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民营企业的形成情况,以及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认真分析。从客观层面上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的形成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从简单的手工作坊起步,而后经过政府指导形成个体营业,在长期的运营积累及运营改良以后,慢慢形成家族式的民营企业。

第二种,在发现商机以后,由亲戚、好友等人筹集资金,引进技术(通常情况下参股人里面会有人懂技术)合伙筹办的民营企业,又叫合伙企业。

第三种,在原国营企业基础上转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那些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后经过他人买断而转型。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有企业在被买断以后多发展成为家族式的民营企业。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三种情况的共同点是民营企业的所有权都是被少数管理者所有。这种情况有着特有的优势,但是所有权集中的民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营能力薄弱。

目前,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例如:现在许多民营企业实施“大而全”、“小而精”的战略,经营战略雷同,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只能单纯依赖价格竞争去寻求更多的市场空间。单纯追求眼前利益会导致内部经营和服务质量的降低,从而导致品牌和服务竞争力的缺失。此外,很多民营企业是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但是管理却很松散,往往容易出现总部经营战略在下属公司实施情况不佳的状况,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企业大而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

2.员工流失现象严重。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是科技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人才都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所以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方认为:只要我们肯出钱就能招到我们需要的人。另外就是在民营企业中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有能力的员工没有办法得到晋升,甚至有时还会被排挤。因此,他们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时间长了以后,许多优秀的人才就会跳槽到一些管理先进、待遇优厚的企业,或者是自行创办公司(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员或者是掌握大批订单资源的业务人员)。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仅使民营企业经营资源和经济效益遭受了巨大损失,也大大削弱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

3.科技含量不高,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偏弱。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民营企业现有员工素质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因此其企业自身适应力不强,导致整体竞争力比较弱。

4.经营模式单一,导致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从事的是国内市场业务,实行的是传统经营模式,而随着WTO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传统经营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很多民营企业难以克服这样的困难,最后只能退出市场竞争。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三、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当前民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但主要与企业自身有着实质性的关系。

1.家族企业模式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主要采取家族企业模式,以江浙地区为例,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不是很多。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竞争状况的不断加剧,家族企业是很难保持其现有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因为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一般不愿接受家族以外的人或者经营实体的参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的融资能力停滞不前,这时企业的发展弊端就会表现出来。另外家族企业也不利于公司治理和结构完善。

2.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压力较大。

有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企业自我融资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为2.6%,其他渠道为2.9%。可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压力是比较大的

3.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各种矛盾较多。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将以往的市场占有格局和竞争体系打乱,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目前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冲突主要有:民营企业自身内部矛盾、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矛盾。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矛盾。这三种矛盾存在于民营企业运营的始终。

民营企业自身内部矛盾。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科技因素不强等就是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矛盾。许多没有解决的矛盾就形成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及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矛盾。就目前来看,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国有与民营信誉度的问题上,在银行贷款和税收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

以上对民营企业经营的影响因素不是已接近尾声,而是才刚刚开始。对此,民营企业要做好思想准备,特别是要在面对经营环境变化时迅速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民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和市场竞争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足,我认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状态。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核心竞争力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竞争范围遍及全球的新环境下,企业很难再依靠规模、价格等传统竞争方式取胜,特别是依靠传统竞争手段。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竞争力的竞争,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民营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从建立竞争优势,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认识到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作用,从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都必须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和实施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民营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必须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市场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行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制定和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3.民营企业一定要注重和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层次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知识人才。企业要强化员工的终身学习意识,可组织专业或业余的培训,使从业人员及时补充新知识。此外,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优质的工作条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为人才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留住人才,人尽其才。

4.狠抓机遇,迅速调整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

目前,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和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转型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调节,做到科学引导。另外企业要主动与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是很强的,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木珠.WTO法律原则与我国入世之区域对策[J].现代法学,2001.

[2]高天乐.民营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J].中国机电工业,2005.

[3]何军香.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

[4]米永平.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9.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3

论文摘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煤炭企业想要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对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

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煤炭需求的拉动下,企业不断协调各种生产技能、技术流派、治理和运作经验等学识,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煤炭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在煤炭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煤炭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较强的长期优势,就应该注重分析企业的竞争能力,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更要注重积累企业内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以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由于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人才理念和煤矿粗放经营方式仍未彻底改变,人力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而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空前加快的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企业竞胜的稀缺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们知道经济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我认为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大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力度。人力资源投资力度的大小决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也体现出政府和企业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人力资源投资的多少是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实力正相关的。(2)健全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人才教育、培训机制。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素质较其他行业偏低,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是很重要的。首先,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或国际规范培训人才,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适应企业竞争的人才;其次要突出重点,做到优秀人才优先培训,急需人才加快培养,关键人才重点培训,骨干人才提前培训;再次要拓宽渠道,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此外,还应教育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培训,提高素质。(3)善于吸引优秀人才、减少人才流失。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吸引优秀人才是煤炭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一是要将企业未来发展愿景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相结合,用事业留人;二是要将公平与诚信相结合,用竞争性的薪酬待遇留人;三是要塑造信任无边界的工作氛围,用沟通的企业文化留人;四是要淘汰庸才,实现机制留人。(4)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就必须不断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进步。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员工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一般内容包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牵公,不谋私利;精通业务,自强不息;改革创新,搞好服务等等。?

2 调整企业结构,使其向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发展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如德国鲁尔集团,就是依靠规模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能力。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量都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目前,我国前十位煤炭企业的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5%。而美国前四家的煤炭企业占整个美国总产量的85%以上。综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战略的管理能力和企业的规模扩张能力,实施大集团的路子。通过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北省煤炭年产量约为八千万吨,煤矿企业却多达三百多家。其中产量居于前三位的开滦、金能和峰峰,年产量也只有三千万吨、两千万吨和一千万吨。由于没有特大型规模企业带动,没有深度开发的投资,河北虽是煤炭资源大省,但始终难成资源强省。为改变现状,河北煤炭实施了重组,争取到二0一0年,通过兼并、整合、重组将煤矿企业由原来的三百多家减少到六十个,形成南“冀中”北“开滦”两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从而增强竞争力。?

产业多元化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途径,煤炭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企业,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无论储量多么丰富的矿井,受地质储量、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煤总有采完的时候。投产-发展-维持-衰老,是煤炭企业基本规律。因此煤炭企业为避免单一经营格局导致的最终的关闭结果,应该实施多元化经营。以煤炭经营为核心,在煤炭开采、深加工方面增加投入,增加煤炭品种,开发煤化工,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等,开发应用洁净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的液化、气化技术等,拉长煤炭企业主体产业的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许多国际煤炭大公司都延伸了产业链,将煤炭作为原料在集团内部直接进行消化和煤炭深加工,大幅度的减少了作为原料和初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他们相比,我们国内煤炭企业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在结构调整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内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提高专业化水平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非常有效的一条改革途径。过去煤炭企业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很普遍,造成企业包袱沉重、资源配置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百年老矿开滦就是这样,下属的每个矿都是各个机构俱全,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下,2002年开滦实施了主辅分离,成立了煤业、服务、经贸等几个专业化公司,优化了结构,精干做强了主业,做活了辅业,提高了生产专业化水平,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3 注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重视市场机会与技术机会的结合,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带动整个企业或整个行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其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应依靠科技创新,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加快对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延长企业的价值链,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资源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杰 .浅析影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其提升途径[J].北方经济,2006,(3).?

[2]?张磷,薛万东,翁翼飞.我国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中国煤炭,2004,(1).?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4

1.通过打造人力资本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的能力,人是核心竞争力的操作者、培育者,是创造核心竞争力最活跃的因素。为此,企业要量身定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战略,要制定并执行一系列吸引、培养、发展和凝聚人才的政策。企业要从打造特色人文环境入手,通过人文关怀,合理地利用如薪酬体系、奖惩措施、激励手段、培训方案等发掘、调动人才的潜能,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要把短缺的人力资源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尽快地得到弥补,使现有的人力资本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对员工的培训要根据员工状况制定相应的短、中、长期培训计划,并具体落实和执行。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体现员工的发展特点,让员工在培训中既实现了知识共享和交流,又享受到相当于企业福利的待遇,激励员工不断向上进取、勇于开拓。

2.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挑战,企业要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角来打造企业文化体系,使之成为一整套富有个性的企业行为方式和员工共事方法,使之成为人文环境的特色,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可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明确公司使命和愿景,建立共同价值观,并让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理解和接受。二是正确把握和传播企业精神,发挥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在员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合力。三是打造企业文化要突出特色。国际市场文化多元、各异、生活习惯不同,企业要用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要求。四是建立人性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正如张瑞敏所言,海尔目前没有核心技术(冰箱、空调压缩机等核心技术均为进口),但却有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按海尔的说法就是海尔的企业文化的魅力,是海尔特色的人文环境使然。

3.通过打造发展型组织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型组织就是通过员工成长来促使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团队。发展型组织也是人文环境的构成要素。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发展型组织要挖掘员工的全部潜能,鼓励员工的个人成长,激发员工的集体智慧,形成一种创新、敬业、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这种氛围就是企业的人文环境,也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发展型组织除了要组织员工学习更精湛的技术之外,还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包括组织员工获取新的知识,并在工作中理解、转化、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所以,进行组织变革,打造发展型组织,企业将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活力,从而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打造发展型组织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员工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创造整体学习,人人都有所作为的工作氛围。二是全面开展创新活动。在组织内部的每一层面都进行观念创新、知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三是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协调战略、流程、技术和绩效的相互关系,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二、通过整合价值链优势环节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1.通过核心技术环节的价值链优势整合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环节的整合是通过共享某些研发资源、知识、技能特别是核心技术产生范围经济来实现的。企业通过整合核心技术不仅获得了稀缺要素,而且降低了转换成本,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日本佳能公司在开发复印机生产项目时,应用照相机业务单位的核心技术来提高复印机业务单位战略性资产的质量,形成显著的资产改善的优势;在创立新的设计、生产和制造更为复杂的激光打印机的过程中,佳能公司开发出了有助于改善复印机技术的核心技术。可见,佳能公司的成功经营是通过整合核心技术,使价值链优势得到延伸和扩展,从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2.通过市场营销环节的价值链优势整合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环节的整合是通过共享分销渠道和品牌资产来实现的。如娃哈哈由原来生产儿童营养液到生产儿童果奶、纯净水、非常可乐、瓜子和童装等,通过分销渠道和品牌共享,来培育娃哈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通过发展外部联合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1.通过组建技术联盟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组建技术联盟是指与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技术联盟有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技术,为双方或多方服务。企业在寻找技术联盟成员时,要对各成员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评估,按照能力互补、承诺合理和协调一致的标准来选择。技术联盟主要有三种:资源互补型联盟、能力互动型联盟、技术共享型联盟。通过组建技术联盟使企业从外部获得了核心竞争力。

2.通过合理并购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并购模式包括外部购买和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并购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重建新的企业经营格局,重塑企业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企业要选择合理的并购整合模式。如果被并购企业的流程和价值是它过去成功的真正原因,则并购管理者应不干涉其业务发展而将并购企业的资源注入其流程和价值当中;如果资源是并购企业的主要目标,则将被并购企业的人员、产品、技术和顾客融入到并购企业的流程中。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企业 核心竞争力 多元化经营

一、相关概念

(1)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他指出“多元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多元化经营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产品数量而言”。这种定义现在看来是不准确的,因为产品高度相关的企业和产品高度不相关的企业,即使两者的产品种类数量相同但两者的多元化程度肯定是不同的。1959年彭罗斯在《企业成长理论》中提出“多元化是企业在原有产品生产的前提下扩展其生产活动,开发新产品的生产。企业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的增加都属于企业的多元化”。他的理论弥补了安索夫的不足,但是却将企业一体化和多元化混为一谈。随着多元化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多元化经营出现了以下的定义:多元化经营是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营效益或为了进行长期的经营,通过发开具有潜力的产品,合并其他的企业,从而丰富其产业结构的经营模式,是企业为了谋求发展的一种长期战略规划。

多元化经营可以分为:相关多元化经营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当公司超过30%的收入来自非主导业务且业务之间有某种联系时,该公司采取的就是相关多元化经营,他强调的是协同经营,也就是范围经济。企业可以通过行业之间的相关性,实现资源互补,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以获取更大的效益。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进入与现有业务行业没有明显相关性的行业。相对于相关多元化经营,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更强调资金上的协同。公司通过内部或外部投资,通过财务上的协调实现优化配置,从而节约成本。

(2)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是在1990年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学识,是企业长期积累可以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学识”。现在,学术界普遍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长期形成并且融入企业内部,从而来支撑企业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有很多表现形式,如技术壁垒、管理方法、资金保障、顾客忠诚度等相关资源。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多元化经营之间是相互辩证的。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发展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基础,同时多元化经营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多元化经营的成败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反作用,当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在一个行业取得成功时,往往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继续维持其产业优势;反之则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其次多元化经营可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多元化经营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技术,管理等相关的优势,并逐渐演变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原因

(1)分散风险的需求

单一化经营很容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风险较高。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可以将经营资源分散到不同行业中,当企业一个相关行业受到政府市场的风险影响遭遇经营亏损时,企业可通过其他行业盈利来弥补相关行业的亏损,从而使企业受到的整体风险降到最低。

(2)成长发展的需求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企业可以利用其核心竞争力来通过多元化经营继续创造价值。企业在单一化经营时,市场的成长空间有限,所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开拓企业相关市场,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市场力量,从而凭借其规模在不同的经营领域占有优势。

三、企业多元化经营面临的挑战

(1)多元化的经营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相对于单一的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更需要企业在技术,管理,资金等资源上付出大量的成本。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合理的配置资源,盲目的进行多元化经营,势必会对企业的运营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因资金等问题破产倒闭。

(2)多元化的经营一定程度上容易使企业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对于某些刚涉足的新型行业不太熟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做出的战略决策很容易出现错误。许多企业由于抵挡不住市场的诱惑,在其主导产业尚未成熟时,就盲目的将主要资源用于其他的行业,严重违背了企业的成长规律,使得企业的主导行业地位没有得到巩固,降低了市场竞争力,而涉足的新行业也没有在市场上站住脚。企业过快的进入多个行业会使资金分配紧张,资本结构恶化,埋下重大隐患。

(3)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势必带来企业管理难度的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质量的降低。企业在并购扩张拓展新兴行业时,相对于原先企业固有的经营行业企业有着成熟的管理模式,可随着经营的多元化,企业的行业分支日益增多,而原有的管理模式并不能胜任现有的企业结构以致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时要从新洗牌,从而带来众多不便,致使管理质量大幅度降低。

四、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1)内部资源的共享

企业在基于其核心竞争力进行多元化经营时,企业的资源往往具有很强的共享性,企业主导行业的竞争力,可以在其他相关行业进行共享,从而使核心竞争力延伸组合到不同的领域。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优势,相比单一的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相当于在一个企业之内同时经营着多个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对于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等相关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各个经营业务之间的相互协调,大大节约了企业管理生产等方面的成本,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2)规避风险

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的规避或者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单一的专业化经营,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经济、政府宏观政策等的不利影响,从而造成整个企业的亏损。但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把其资金技术等相关资源分散到不同的行业经营。这样就可以避免企业过于依赖某一行业,当企业在某一经营行业遭遇危机时,可以通过其他行业的盈利来弥补这一行业的亏损,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3)获取新的核心技能

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各个相关行业都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发展的,在其取得相关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使得资源共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各个相关行业都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企业在相关领域更能获得与原有核心竞争力有较高融合力的新的核心技能。

五、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策略

(1)充分认知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自身所有拥有的资源要素在一定的时期是有限的,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的范围也是有限的。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策略时必然要认真分析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充分的了解。企业原有产业所建立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基础,如果企业不认清其竞争优势而盲目的开发新产业,必然会削弱或分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弱化企业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隐患。

(2)加强多元化经营行业的相关性

企业在基于其核心竞争力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多元化经营行业的相关性往往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各个经营行业相关程度越高,企业内部的协调性也就越好,企业可以运用原有主导产业的管理经验来管理相关产业,各个行业之间的资源可以共享,使得企业各个行业之间的业务单元可以彼此连接,大大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合理分配企业内部资源

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如何在多元化业务单元中分配企业的资源、建立合理的业务资源组合是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应首先考虑的问题。资源合理分配的核心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刻把握,首先要对企业内部产业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波士顿矩阵、GE矩阵和产品市场发展矩阵等。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经营情况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资源分布途径。

(4)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实行多元化经营策略的企业应注重其管理模式的发展,相对于专一化经营,多元化经营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这一点对于不相关多元化经营企业尤为重要。大部分企业往往只在一个产业有管理经验,当涉足到其他行业时,企业原有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先行的经营结构,企业必须开发出一套新的管理方案。合理的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协调各个行业之间的经营,避免企业因为经营问题而发生内部管理冲突。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配置内部资源,大大节约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总之,随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手段也应该适应其变化而不断地发展,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合理的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建立一套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相关行业竞争力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5)合理把握多元化经营的时机

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的同时应清晰的把握当前市场的趋势,把握多元化经营的时机,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做出一个合理的剖析,发现多元化经营相关行业的机遇,并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合理的战略规划。

(6)深刻洞悉国家政策

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其经营状况往往会受到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企业将要进入的行业是否有政府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其对企业的经营有着什么样的影响等,提高企业对国家政策的把握能力对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策略时必然要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否进行多元化经营和经营范围。在建立合理的战略规划时,以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来提高企业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林海.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陈荣秋.生产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9

[3]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鲁开根.核心竞争力[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5]金守清.解析多元化经营和核心竞争力二者间的辩证关系[J],商业研究,2004第2期

[6]邱丽萍.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多元化战略分析[J],中国知网,2011第16期

[7]刘益.战略管理工具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6

Abstract: Management and its innova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to improve cor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epen innovation in marketing and sales management, procur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enchmarking and green management concepts.

关键词:管理创新;核心竞争力;绿色管理

Key words: management innovation;core competence;gree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126-02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竞争力集中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管理及其创新正是将这些来源转化为生产力的必要因素。

1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之后,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多方面的扩展,Mckinsey&Company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欧高敦先生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一个公司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它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几个知识领域而成为最好的获得成功的公司。”本文将其界定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中能使整个企业保持稳定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成果。

核心竞争力作为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特殊能力,有它自身的特征如下:①有用性。指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带来较大的最终价值。企业是否有出色的业绩,最终还要由用户来评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为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都必须使产品具有用户认可的实用价值。如英特尔公司的中文界面操作系统为大量电脑用户带来了快捷和稳定的超值享受。②独特性。指核心竞争力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一般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高的进入壁垒,核心竞争力结构中的智能化成份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越可以凭借其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③叠加性。即两项或多项核心能力一经叠加,便可派生出一种新的核心能力,而且这种新的核心能力往往不止是原来几项核心能力的简单相加,而类似于管理学中的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

2 中国企业竞争力现状

影响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多种因素有:技术创新能力、经营决策,营销网络等等。但是现阶段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体制和机制。现阶段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从体制方面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产业布局及企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没有集中发挥自己优势的领域,而是面铺得太广、点设得太多,甚至广泛存在于一些没有优势的领域。第二,垄断行业的改革滞后。垄断行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但是这方面的改革滞后,有的刚刚起步,有的还没有起步。第三,公司治理效率很低。中国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我们国家对于国有企业进行规范公司制改革的进展缓慢,投资主体多元化远没有达到,包括上市公司。另外,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之间的制衡关系、协调关系也是非常不完善的。

以上这些体制问题,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影响到经营决策怎么更加适应市场变化。共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要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今后有许多方面努力,需要在体制改革方面做文章,针对上面的问题,推进和深化改革。

要提高企业竞争力需要从各个方面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工作。本文从管理创新视角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3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创新策略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指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起独特联系的一种能力。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包括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重新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的创新。本文以企业职能部门的管理视角而言,企业管理创新包括研发管理创新、生产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和销售管理创新、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信息管理创新等类创新。

3.1 市场营销和销售管理创新 基于市场营销和销售视角的管理创新,即依托市场营销理念并对企业进行管理,是将具有战略性的营销目标视为一个项目,按照项目管理的思想分解为多个互动的工作任务,并用专业的项目管理方法优化管理的模式。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多变,迫切需要创新管理理念来指导市场营销实践。目前基于市场营销视角的管理主要障碍有:决策部门支持不力,营销管理人才匮乏,组织基础薄弱,监控制度不够完善及营销管理文化缺失等。营销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快速多变的营销环境,使得营销管理面临的变化增多、不确定性加大,管理的复杂性增加,业务活动中交叉增多、相互依赖性增强。面对不断更新的环境,迫切地需要从市场营销的视角加快现代管理改革的步伐,提高营销管理水平。面向团队、面向成果、面向变化的,把传统管理职能与营销管理职能有机融合,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本质上需要全员参与,强调团队精神,讲求沟通与合作。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对于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3.2 将企业信息化引入管理创新机制中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为: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如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经理信息系统等;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因特网(Internet)、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

将企业信息化引入管理创新机制中,可尝试通过这些途径:①业务流程重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就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②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创新。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主要指企业对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零售商、顾客所进行的精致化整合,以达到市场、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同步化。管理的目的旨在使企业较科学地管理由中间商,到产品,到客户的整个过程,从而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快捷便利满足顾客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越企业界限的集成管理模式,将整个采购和供应链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③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指具有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组织的企业。企业组织的虚拟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企业内部的虚拟化;二是企业组织之间的虚拟化。企业内部的虚拟化是指将企业一些传统的运作方式改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运作,以实现企业组织的虚拟化,如网上证券交易。它具有交易功能,而这种交易完全是无形的。使企业商务运作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更快、更准确地传递信息,改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3.3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只有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员工培训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具体体现为:①传统培训转向“激励”培训。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传统培训只要员工的工作年限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参加,而激励培训需要员工的素质提高到某一岗位、某一层次的水准才可获得。②强化培训质量。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培训的结果是使用,检验培训效果的唯一途径就是看其在岗位上发挥的作用是否得以提高,在强调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过程中,强化岗位考核,以业务绩效考核为基础,把学习培训目标和绩效贡献率做为考核内容,从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及劳动生产力。

3.4 引入标竿管理 其含义有二:一是寻找本行业世界优秀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二是通过不断地与优秀的“标竿企业”相比较,有系统地改善与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竞争力。其发展态势有两个特点:第一,企业营运引入标竿管理,并将自己塑造为本地标竿企业。通过塑造自己为标杆,有动力和压力保持不断向上的状态;第二,在标竿的选择上,强调自成一格。有的侧重在管理流程上,有的侧重在工艺流程上。

此外,还有绿色管理的兴起。绿色管理是企业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形成一种绿色经营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服务、引导社会绿色消费、树立企业绿色形象等等。在企业管理方式上,一是倡导绿色设计;二是采用先进技术,向清洁生产转移。

4 结语

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个持续进展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管理来保证其实现,而管理创新的内涵非常丰富,需要长期从管理思想理论、管理制度、管理具体技术方法等层面持续不断创新,以期促进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S.贝特曼.斯考特・A.斯奈尔.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王金河.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管理创新体系[J].科学管理研究,2009,(9):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