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1
1规划方案
1.1基地状况
北台头村位于天津市蓟县穿芳峪镇,距离蓟县县城13.7km,距天津市119km。规划面积2000多亩。北台头村有住户280户,村民1123人,耕地面积986亩,山林面积1500亩,由四条山谷延伸至于桥水库边,距离于桥水库直线距离仅4km。村内地形多变,有山地、山谷、平原,可谓山水相依。村子山林坡地承包到户,无工矿企业,无集体经济来源,农民收入主要为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另外为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据统计数据,村民年均收入约为10000元/(年•人)。村民生活污水没有统一收集、处理系统,基本直接外排,80%左右设有化粪池,生活垃圾设有垃圾桶,收集后由镇里统一收集转运,一般2d清运一次,最终运至附近一个废弃砖场大坑中简易填埋;畜禽养殖户多采用场地堆放,无防雨防渗措施,部分设有沼气厌氧发酵系统,处理畜禽粪便、尿污,沼渣、沼液农业利用,由于季节性问题,夏天农田施肥需求量少,导致粪便、尿液堆放处置,污染环境,冬季多余粪便外卖,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村子乔灌木及草地覆盖率高,适宜居民生活。
1.2设计理念与基地规划
村内无工矿企业,有两户自发建设的农家乐;村内民居规划较合理,道路采取水泥硬化,交通较方便,但入村主路和北部山区三条道路需进一步硬化。北台头村主要规划“四横三纵”道路体系,并规划一横一纵“T”字形两条主路。在穿芳峪镇政府通往北台头村处,设置游客服务中心,便于农家旅游产业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票务服务、交通服务、导游服务、卫生服务站、失物招领等服务项目,并设置旅游设施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管理部门,形成村庄农村旅游产业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开发旅游资源,鼓励和引导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图1,图2在农家院的设计中,住宅采用独立式,联户式,联排式户型相结合,营造单体的空间形态交错有序,风格多样统一的新农村风貌,建筑造型简单,结构可靠,易于大规模高效化施工建设[2]。同时考虑到生产与生活功能兼容的农村住宅的重要特征,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北台头村村民生活习惯,在设计中考虑庭院和生产用房,其功能包括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家畜、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晾晒农产品、纳凉休闲等空间需要,兼具美观与使用性。
2建筑与景观规划处理
依照北台头村特色,规划唐井、宋槐,核桃金银花山谷、金光大道、采摘园、核桃博物馆、生态经济涵养林等景观节点。作为村里的地标性景观节点,在入村口以“宋槐”为主题,设计古槐树休闲广场,人们不仅能在这里集会活动,锻炼身体,也是晚饭后村民开展下棋、品茶、聊天等娱乐休闲活动的好去处[3]。在入村主路处设计文化一条街。对沿街的房屋立面进行设计改造,保留原有村落建筑特色,并在路旁墙面绘制通俗易懂的“乡村文明公约”漫画等,增强村庄文化气息,提高村民素养。生态采摘园设计采用当地建筑形式,利用单个建筑围合半封闭空间。在院中布置农耕区,栽种蔬菜;院后设置果树采摘林。从而形成院中有田,屋后有果的特色采摘园。在通往山谷的主道上布置2亩百果园,集中种植大樱桃、柿子、核桃、苹果、山楂、栗子、梨等多种果树,并在果树林下种植白萝卜、旱萝卜等,形成在旅游旺季多种果蔬丰收的百果园,使游客在农家乐住宿外,体会山谷百果飘香的乐趣[4]。在村口处设置生态长廊,以此廊为“曲径通幽”的通道,由此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生态乡村公园。生态长廊采用透明棚顶设计,减少视线遮挡,使游客产生“虽在廊中走,却在画中游”的感觉。景观节点效果图见图3。利用“乔木”“草坪”“水面”三大设计元素,创造开阔式乡村公园景观,布置亲水区,提高村庄旅游指数。依托金银花特色种植产业,打造金银花山谷,通过高附加值的药材种植,提高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带动旅游产业链延伸。在从农家院通往户外采摘区处设置生态观光车停车场,提供低碳环保的电瓶观光车,为游客提供交通服务,特别为老人、孩子等游客提供贴心服务[5]。保留农村生态特色,减少硬质铺面的使用,在生态停车场采用空心砖种植草坪方式建设停车坪,维护当地生态环境(见图4)。在村中重要景观节点处设置观光车停靠站,便于游客统一集散,同时也提供了遮阳、避雨以及临时休息的场所[6]。如图5所示在核桃基地中建立核桃博物馆,设立小型核桃园,种植观赏用山核桃、普通核桃、纸皮核桃等多种核桃树,并设立小型展厅,利用展板、实物展台等形式介绍核桃的品种、营养价值、观赏价值、种植方法等,增加旅游的知识性和科普性,吸引青少年游客前往体验。核桃历史博物馆设计采用木构架的形式:1)就地取材;2)体现当地乡土气息[7,8]。带状长条形回廊为游客的主要参观步道,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展板,宣传画的形式了解核桃的相关历史和知识,东、西两个开放空间分别设计的是小型展厅和纪念品展示购买区,人们可以在这里买到价格合适,独具特色的核桃小工艺品。设计中针对北台头村今后的发展规划在村内设计修建生态厕所[8]。修建于生态停车场和主要游客集散地,来接纳游客的要求。
3结语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貌、传承、危机.
一、乡村景观文化
乡村景观文化是景观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相对于城市景观文化而言的。根据景观文化的地域差异,将其分为城市景观文化与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文化是指在传统乡村社会基础上形成的景观文化,它的使用对象是以地缘、血缘为根基的文化共同体。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化的扩张,乡村景观日新月异,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正逐渐消逝,乡村景观文化也正在向城市景观文化转变。乡村景观文化的涵义也随着乡村景观的变化出现不同的表达。但是,根据对乡村景观的界定以及对景观文化的定义,可以在景观文化的前提下几个方面对乡村景观文化作出表达:
( 1) 在城市以外的空间产生的;( 2) 以农业生产和粗放的土地利用为主要途径产生的;( 3) 具有农村特有的田园特质的。
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现象,是传统文化的分支和延续、萦衍、发展。中国由于地域的广大和各种因素的差异造成了乡村景观的多样化。我们应该更多地把握这种民族的、历史的、
地域的文脉,并将之运用到设计中。特别是在地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方
面。使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创造出具有亲和感、养眼的风景、多种生物生息、宁静感”
的新农村景观,更重要的是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性的元素,这更能够成为一种地域品牌”,更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创造出魂牵梦萦的精神环境。
二、国内外农村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现状
国外已经较早地开展了对于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己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地域文化方面,突出表现了不同国度相异的地域文化景观。 “一个成功的环境设计,不但要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实际上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想环境模式与地域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符合中国文化的环境艺术才是中国人内心的理想环境模式。
三、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发展建议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应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稳定”的原则;符合经济性、宜居性、节约性、生态性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将园林景观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突出乡村历史文化特色,营造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村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因地制宜, 突出乡村景观特色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自然条件进行规划、布局。在旧村改造时,力求保护原有特色风貌,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遗址、标志性建筑、名木古树等资源;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增加各种景观斑块异质性,改变不合理的景观基质和格局,把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具有当代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使乡村建设更具时代特征,实现自然和人文的融合,促进乡村居住环境的改善。
四、乡村生态景观的设计目的
乡村景观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上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乡村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其根本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乡村生态系统。在新农村规划中对其景观规划的目标体现了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充分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人人合
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人们生理及精神健康,确保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便。
五、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
5.1 保护环境敏感区通过对农村中重要、特殊的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来把握乡村景观的基本脉络。规划区域中环境敏感区往往是表现区域景观突出特征的最关键地区,但又脆弱且经不起破坏和难以弥补。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强化对这一地区的保护,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区域的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及环境容量,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不当的开发和过度的土地使用。
5.2 完善景观结构的方法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完善才能实现景观功能的有效发挥。但乡村景观结构往往由于人为的影响而显得十分不稳定,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补充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其更加完善而获得稳定。通常是通过建立充分的斑块和廊道把乡村中每一处林地、绿地、河流、山地都纳入景观结构之中,同时根据乡村现状确定斑块的最佳位置和最恰当边界。最终建立一个丰富、有效,可以自我供给、自我支持的动态景观。
5.2.1 重视新农村廊道建设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常见的农村廊道包括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峡谷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廊道是各种物流、能流、信息流的通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在新农村规划中非常重视对自然廊道的保护和利用。自然廊道的存在有利于吸收、排放、降低和缓解污染,形成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保护环。其主要包括河流廊道和山脉廊道两部分。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爱水”。水体是大地之肾,水是智慧的象征,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园林之神。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对于河流廊道本着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主要以营造堤岸防护林带为主,并与沿线乡镇、村庄绿化以及庭院绿化相结合,构成江河两岸“林带、村落、水域、田园”相互嵌合,错落有致,富有浓郁乡村情调的山水田园风光。
六、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乡土气息
乡村景观文化的表现不应该仅仅在大范围内运用,流于表面。更应该表现在细节处。基础设施则是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细节。例如:垃圾箱、休闲广场座椅、村域指示牌、厕所等等。许多乡村景观的设计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且普遍缺少乡土气息,体验乡俗民情的成分就更低,虽然,乡村基础设施的设计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次,城市化,但也不能过分地还原“原汁原味”,应与当地的民情风俗、乡土气息相吻合。
七、结束语:
城镇化发展为农村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带来了新的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不能忽视生态景观的建设,必须以景观生态学和现代景观规划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乡村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3 个层次的功能。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融入生态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新农村规划建设更加符合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09)
[2]冷御寒.景观设计的艺术和技术[J].工业建筑,2004,(12)
[3]周心琴,陈丽,张小林.近年我国乡村景观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02)
[4]余莉莉,郝日明.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02)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3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农村景观面貌得到改善。为了更好的指导新农村建设,在规划设计中采用景观生态系统的概念。文章从景观生态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表达景观生态系统在新农村建设中指导意义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景观、廊道、斑块、规划目标、规划意义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正 文
1.新农村景观生态的概念和意义
新农村景观可称为乡村景观,它不同于城市景观,又不同于其他的自然景观。它具有特定的景观行为、形态、内涵,是区域格局中的一小部分,是聚落形态的一种表现。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广大的乡村就是一个大的、完整的乡村景观生态系统。
它是以广袤的农田,呈斑块状的村庄,呈廊道状的河流、溪谷、道路、农渠等功能为主体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是一种格局,是历史过程中不同文化时期人类对自然干扰的记录,既能反映人类对环境的干扰的痕迹,又能反映人类活动的轨迹,是景观遗产中的历史价值的内容体现。
从地域范围上看,乡村景观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相关活动行为的景观空间,由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及自然景观构成,是一个综合体。
从特征上看,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强度低,自然景观的属性就强。区别于其他景观的主要特点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是乡村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的表现。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区域内的景观结构,、文化内涵。要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切入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景观单元进行改造、建设、重塑。将自然景观和社会文化最合理的融为一体,在新农村建设中优化景观格局,从山水自然环境、乡村聚落空间肌理等方面入手,从乡村文化景观及草根社会生活等方面切入。
2.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生态空间的规划和目标
乡村景观生态很复杂,地形地貌的突变,地表土层的厚薄不一,森林的覆盖率差异化严重,景观生态格局不同,分析景观生态格局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乡村景观生态内部,将一个区域科学的划分为若干个“景观”和若干个斑块,大致定位乡村景观的范围大小。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斑块和廊道的位置。通常是通过建立起斑块和廊道,把农村中的每一块林地,绿地、村庄、河流、池塘、山地均纳入景观结构中,同时根据地形地貌,恰当的确定斑块的位置,建立斑块恰当的边界,将廊道补充到中间,最终建立一个丰富的、有效的、可行的、能自我支撑的动态景观结构。合理的安排土地及地上的物质和空间,并为人类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乡村环境。
其主要目标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景观格局,优化和美化乡村生态系统,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去创造一个融技术和自然景观与一体的,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后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满足人们生理及精神健康的要求,保障人们生活和生产。建设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景观。
3.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原则
进行新农村景观规划和建设应通过改变景观差异性来创造新的景观格局,或是改变原有的景观基质。可通过营造新的廊道,水景、或者改变斑块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式,形成分散式或集中式的景观格局,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就是对自然的保护,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保护。景观的实质是异质性的,在对原有的自然景观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添补,完善。
(2)、相关性原则:景观不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均有相连性,以时间为纽带,将属于同一地域的景观元素通过时间顺序整合在一起,形成历史文化的教育网络。根据功能的使用要求,将不同的功能交流聚会在一起,例如通风、日照等。
(3)、地方性原则: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多样化,文化多样化,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多样性较为突出,农村景观生态规划建设,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承文化脉络,消除和避免景观的塑造与村民的生活方式、心理所产生的排斥效应。在生态系统薄弱处避免重复建设,因地制宜,做到生态规划建设和当地的生活方式、文化脉络相协调。
(4)、整体性原则:生态规划建设必须从整体出发,对整个景观进行综合分析,在保持景观多样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协调景观结构、格局、比例、尺度等自然特征,努力做到社会、生态、经济、文化等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5)、特色性原则: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造就不用的景观生态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景观生态规划的时候要立足当地的文化和特色。按照农村的景观格局、功能要求等客观因素,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设计,彰显农村景观个性。
(6)、综合性原则:通过对规划与建设、管理和施工等综合研究。全面分析社会的、人文的、经济的、政治的、科学的各个因素。并建立对规划方案从生态、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评价体系。对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保护集中农田斑块,控制建筑的斑块扩张进行积极的探索。科学的、实用的、前瞻性的建设新农村生态景观。
4.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生态建设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上述的研究,在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在对新农村的建设中,要以小尺度的农村景观生态系统优化为目标,在综合分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农村景观生态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结构模式和管理模式。
保证景观生态结构的完善和景观功能的发挥,确定农村生态景观的廊道、斑块的位置。分析廊道、斑块的属性。将乡村中的每一处林地、绿地、河流、村庄、山地等均纳入景观结构之中,同时根据乡村的功能和现状确定板块和廊道的最佳位置和最恰当的边界,最终建立一个丰富的、有效的、可以自我发展的、自我支撑的动态景观系统。
4.1重建新农村的景观廊道
廊道是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货带状结构,在乡村生态景观中通常以田间小路、河流、峡谷、分隔林等形式出现,是物质和能量传递的通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尤其是移民建设中,要重视对原有的自然廊道系统保护和利用。哪怕是在重建是也要分析原有的廊道功能。在村镇建设时,将周边的自然景观、小区的景观、和庭院景观有机的联系起来。构建林带、村落、水域、田园相互融合的、错落有致的,富有乡村情调的山水田园景观。
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廊道的打造是一个要点也是亮点,将修建的道路等带状特征的廊道作为物质运输、人员流动、生物流动、气流交换的场地和纽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规划中本着方便的、绿化、硬化的原则,建立有效的道路网络。增加廊道的连通性,注意两边道路的绿化,树种的搭配。以乡土树种为主,采用常绿、落叶的结合,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以及草地的搭配形成立体的绿化景观。是一个景观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防护系统。
4.2重建新农村的斑块系统
斑块在新农村景观生态系统中泛指农田、村落、草地、池塘等。在新农村建设时,因地制宜的将农村居住斑块和特色的农林生产区斑块和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区斑块有机的结合起来。
改善和优化原有的农村生活居住区的斑块的结构形式。将原有的分布散乱、新老建设混乱,绿地系统杂乱的进行整理改造。在新的斑块建设中,采用集中统一、分布均匀的设计原则来进行规划布局,合理的布置绿地景观、环境小品景观、居民活动广场。建设优美的居住区环境,将居民点有机的联系起来。
特色农林生产和农业旅游观光斑块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建设旅游观光农业能改善周边的居民生活条件。利用原有的农林资源在进行产业发展的同时,结合观光旅游开发,形成特色的农林生产观光旅游示范斑块。
4.3枫香大寨的实例的分析
图1、枫香大寨鸟瞰图2枫香大寨平面
枫香大寨项目项目用地位于万州区罗田镇,结合该镇的文化历史传统以及该项目肩负的历史传承责任。设计中追求和谐的人居环境,要紧贴“田园风光、自然和谐、文物古迹、鱼米之乡”文化理念。将项目打造成一座美丽幽静的山乡小村,为罗田镇营造有一个旅游景点和文化交流聚会地
项目中廊道主要体现在形成环形车道的小区消防到道路和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相互相联系宅间小道。中途中间的景观大道和小区的景观水体也是廊道的一部分。廊道在项目中起到联系的作用,是和外部联系的纽带,物质能量的传输桥梁。
项目中斑块主要体现在建筑单体设计,入口广场、中间居民活动广场,景观观光广场等。是居民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娱乐休闲的主要去处。文化交流和信息传到的场所。
图1、枫香大寨观景平台图2枫香大寨入口广场
项目中的斑块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小区的地形地貌和功能特点,在小区出入口设置入口广场,在景观中轴线的端头设置观景台,有效的将功能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进入小区便映入眼帘的入口景观水景,碧水绿地与建筑楼宇交相呼应,近水楼台似在眼前,更有一番曲径通幽的意境。观景台能鸟瞰罗田镇的场镇的全貌,观美景,看日出日落,享受生活的安静与美好,以上两个地方是居民休闲的好地方。
图1、枫香大寨躬耕园图2枫香大寨景观节点
项目用地位于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选址用地,结合居民的生活习惯,设计躬耕园和“水上”村落,有效的还原农村的生活气息。
小区设计躬耕园,到田间享受采摘的乐趣,是人们释放心情、减轻压力的最好办法。小区设计增添了由水体分割而成的“水上”村落。结合小区为北高南低的缓坡地形,考虑水体环流及观赏视角的综合需求,我们在适当的地方进行了适当的水体的设计,从而开阔视野,使得整体景观看起来更为自然,让生活在此的居民轻松感受水流的恬静与柔美。
项目结合景观呢生态的特点,将一部分的景观生态的要求融入其中,在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的同时,有将原有的地域特色融入其中。
结 语
农村生态景观系统的设计重要性,体现山村的保护当地的景观资源和景观特色维护生态平衡。将新农村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农村旅游观光农林示范区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农村村落的聚落形态、山水格局、环境保护、乡土文化景观的继承与发扬以及有利生产生活的规划思想等多层面的问题,以理论为基础,尊重自然,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库区人居环境,使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更加符合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乡村可持续发展[D].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164~ 183.
[2]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l999.89~ 95.
[2]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 ! ! 概念与理论[ J] . 生态学杂志, 2000, 19( 1) : 42- 52.
[3]刘黎明等 著.《乡村景观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8
[4]李文华,等. 中国农林复合经营〔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5]刘滨谊;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4O6;城市规划汇编,2000(6),46-48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4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给震区城镇、乡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以四川省邛崃市高何镇寇家湾灾后重建规划为例,指出灾后城镇规划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1 我国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利用率低,很多村庄常常会出现自然荒地,农田用地擅自占用、老旧住宅空置等。道路交通不便,大多数村庄居民都是沿路建房,公路用地被私自占领,不仅对交通产生极大影响,也存在不少安全的隐患,还会影响整个村庄的规划;居住分散,许多村民居住在山上或者很偏远的地方,不方便管理,基本配套设施修建成本过高,不能及时提供。
2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目标
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保护自然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新农村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视觉美感,还能优化农村的环境,进而提升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农村景观特色,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事业。农村景观设计其实是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一种升华,在农村有许多具有农村特色的景观,如梯田,果园,水车等。充分利用农村特色景观,吸引城市游客游览观赏,带动经济发展。
3 寇家湾灾后重建农村景观整体规划实例
3.1 邛崃市寇家湾概况
受4.20芦山地震影响,寇家湾70%以上的房屋不同程度的受损,其中以瓦房受损最为严重。寇家湾“小组生”安置点,计划安置75户,距高何镇镇区约3km,地处文井江上游,处于邛崃市旅游大环线上,距天台山景区约10km,风景秀丽,林盘茂盛。
3.2 重建规划思路
在灾后重建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加快建造急功近利的问题,而忽略了对居民住宅、公共建筑、水库等选址问题。选址首要考虑的是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尽量选择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易供水、供电、供气、交通便利的地方。绿化景观设计以农村为特色,与新农村建设、现代产业园建设相结合。
3.2.1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寇家湾地势平坦,四面环山,犹如一个小盆地。规划的重点是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从而来发展经济。将原本单一的一条公路,发展成放射状,连接其他的各个村落,避免在灾后变成孤岛,同时也方便救援。再将村民集中居住,保证每家每户都有路可达,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2.2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完善
原村办公区需要重建,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建设服务中心,联网到市政府的招工信息和政务信息,让村民们不出村就能了解最新动态和找到工作。
3.2.3 乡村绿地景观规划
寇家湾被山包围,被水贯穿,环境宜人。规划设计在不过多的改变现有格局和风格的前提之下,力求将山、水、田、房融为一体,注重地域文化,将当地的特色融合到建筑设计中来,充分的体现农村环境和景观建设特色,营造出“山中有村,村中有水,水绕村行”的特色形象。
3.3 三大景观元素
3.3.1 休闲空间
寇家湾距天台山景区很近,游客居多,规划将在重要的地段建设农家乐。促进这里的经济发展,打造寇家湾旅游形象。
3.3.2 休闲绿化带
以地方民俗为主要元素,根据错落的院落,设置不同的绿化小品,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形成丰富的、多层次的外部空间环境。
3.3.3 田野的改造
以前的农田存在着“太分散”的问题,灾后规划将所有农耕田地整合到一起,小田改大田,标准化农田,有渠有沟,配套完善,使用标准化机械系统代替传统农耕方式,提高收成;农田不仅仅可以获得粮食,合理的利用,也可以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农村景象。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农作物品种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观赏特色,硕大的水果,黄色的玉米,都可以作为吸引游客的方式。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5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国际园林景观设计在理论和方法上,近年均有突破,形成了诸多理论和方法,不少方法和理论在我国应用到园林设计和城市生态建设中,成效显著,尤其是北京的一些园林景观设计。本文分析了北京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介绍了园林设计中主要的景观设计现论,如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和生存艺术设计。阐述了它们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强调了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即植物景观设计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生态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新农村建设下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从理论方面探讨,园林景观设计学或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或更具体的说,是一门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91-2002)。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景观设计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景观是一个体系,涉及领域和范围极广。
环境生态绿化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理念出发,依据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创造人类适宜的生存和居住环境。这是近年新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素。园林设计的大众行为心理也是近年融入的现代内容,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和发展的,其基本点是根据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遵从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创造使人心情愉悦、美好联想、积极上进的精神家园。
三.新农村建设下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现论与方法 1. 园林景观生态的范围正在快速扩展,生态设计不是某个领域或学科所特有的,而是全球尺度上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从具体表现来看,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选择,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方案优化等等都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包括乡土植物的利用、低维护园林的建设等低碳理念和生态危害影响最小化、生物多样性等等。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对景观、城市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重新思考。 生态设计体现了人类在新时代的迫切需要,在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在今天的中国,从繁华的大都市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正在实现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以及可持续城市的梦想。 2. 要重视乡村本身的特色、文化内涵,依次来发展园林绿化。每一地方都有其自然和人文积淀的历史过程,可以形成地方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绿地是地方性难得的保存地,绿地系统规划中应保留、延续、体现其地方性,把现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纳入其中,丰富园林绿地的内容,形成别具一格的风貌。
四.关于现代北京园林景观的建设
在对北京园林景观规则设计中,因为园林服务的主体是人,所以设计师对北京人这个使用者必须充分理解。首先应该理解生活在北京人具有的动物性,其次,应该完全理解北京人的不同于动物的某些特性,通过北京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满足北京人对美和秩序的渴望。因为人是可以被认识的,特别是在像北京这种大都市,有个不同种习性生活人大聚结的地方,所以,在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景观中的体验是可以预测的,可以筛选受欢迎的体验应用于设计中。另一个方面,由于人是依赖于自然的,自然是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人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进而改造自然。生态型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充分理解人和自然的特性,所以设计师们在对北京园林景观建筑方面,在极度追求和创造“天人合一”的有效设计方法。北京园林景观设计根据尊重自然,尊重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人为设计的园林景观要尊重并强化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北京城市特色的创造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北京这样钢筋混凝土大楼林立的都市中通过园林规划设计组织和引入自然景观要素,改善城市环境、达成生态平衡、维持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是生态设计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五.生存艺术设计 园林景观生存艺术是城市化、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需求,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学具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和大地园林化的责任和义务。
1.景观可持续设计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也是园林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景观学的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空间的建设,是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上的重大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就是在理念上,要克服在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尊重自然规律的建设、为了美化而美化仍层出不穷的项目、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建造,避免这类建设项目加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就是在实操中,要改善现代社会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破坏的人与环境濒临崩溃的关系。面对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严峻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发展的潮流、前进的方向。2.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保护资源。生态理念为基础的设计能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同时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就是很好的典范,废弃的工厂厂房、钢架都可以改造成为景观,废弃的车间,可以改造成为很有特色的硬质空间。生态景观设计使这些废旧物在利用中都获得了新生,展示了全新的生态的和视觉的景观。
六.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时代背景,指出了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所蕴含的生态学特性所在,通过对比常规园林景观设计途径,提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立足于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之上,注重生态、强调生存艺术、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些理论和方法必将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资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发展壮大并大规模实践应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必将为中国人民构建美好、幸福、和谐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刘黎明,曾磊郭,文华.北京市近郊区乡村景观规划方法初探农村生态环境〔J〕2010,17(3):55—58
[2]李景奇.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与热点研究问题.北京规划建设.2006.03
[3] 张超逸.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技术[J]. 园林景观咨询, 2009, 05.
[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等. 风景园林绿化标准汇编(上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范文6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rapi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and landscape gardening are developing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in China at present, and urbanization has brought a historic reform to rur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the primary task is to make good landscape planning.
关键词: 中国乡村;乡村城市化;园林景观;规划建设
Key words: Chinese countryside;urbanization;landscape architecture;pla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64-02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觉悟有了大幅提升,他们迫切希望改善生活环境。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等一些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乡村人居环境是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的景观环境综合体,所以农村的居住环境可以结合农村实际特点,让“稻花香”代替城市的园林绿地。因此,建设农村景观,提升人居环境,对于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乡村园林景观的涵义
人类在乡村地区因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改造自然、适应自然而形成的乡村景观,展现了农业文明特有的田园风光。乡村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区域环境和国土环境的主体。乡村景观园林,从广义上讲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的环境,以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从狭义上讲是以乡村景观为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以及社会文化、生活习俗,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景观。
2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建设的现状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与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系统性研究是相对落后的,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脱节,总体和个体之间规划不合理,不协调,景观建设处于无序状态。
2.2 乡村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乡村住宅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但大多住宅都是由农民自搭自建的,没有继承或发展当地民居的传统与特色,不能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甚至还影响了周边的环境。
2.3 乡村建设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活贫乏、聚落凌乱,乡村不是一个稳定的实体,而是人类和自然环境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乡村景观正是这一产物最直接的体现。
3 目前我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建设总体目标是:将乡村生态景观营造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整体最优化。其侧重点不在于对传统的乡村园林进行保护,而是对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规律进行不断地探索,对乡村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积极地摸索,为今后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进而营造出和谐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通过制定方案、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乡村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建立生态经济系统,提高其稳定性。
首先,调查研究乡村园林景观系统,对传统的乡村园林景观与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园林景观的内容和形式的演变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
其次,对乡村园林景观的基本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研究乡村园林景观的构园特色,寻找乡村园林景观的特点和规律;
最后,乡村园林景观研究是综合景观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以及城市规划、建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系统性研究。
从自然、社会两个角度去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环境是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进而维持景观生态平衡,确保人们生理及精神健康。
4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建设的重点
在规划乡村景观的过程中,要将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进行充分的体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并以此作为旅游观光资源。另外,在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要秉持以下原则:整体性原则、重要的生态资源优先保护原则、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景观生态学原则。现阶段,进行乡村景观生态规划额重点是:
4.1 进行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将经济与生态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实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可居性、可投入性和可进入性的前提下实施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要将居住地、生产地和游憩景观地三大功能进行充分地展现。
4.2 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对一些景观的改变或调整,规划乡村园林景观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自然、生产、休闲、娱乐是规划乡村景观园林的核心。
4.3 从经济的角度,科学、合理地规划人类居住与活动的斑块。但是,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自然景观为代价。
4.4 根据生态性、文化性、整体性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植物之间的种植方式,并且结合植物对土壤、水、光照等因素的需求,进而取得最佳的景观效果。在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对景观规划中设计不合理以及景观区域内存在的矛盾进行解决,在乡村景观中实现景观效果的价值功能。
4.5 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进行乡村景观建设,乡村人居环境应当以人为核心,在景观价值体系充分考虑认知、评价、规划、设计、预测等因素。包括:①乡村单体建筑的特征以及宅院结构;②聚落外部的空间环境以及大地景观环境的特征;③聚落与外部景观环境之间的连通体系。
4.6 在乡村景观规划的过程中,重点分析规划区内自然环境特点、景观生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挖掘景观资源和社会经济的潜力与优势,确保与相邻区域景观资源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①分析景观生态要素;②对景观生态进行分类;③研究景观空间的结构与布局;④研究景观的生态过程;⑤对景观进行综合评价;⑥对景观布局进行规划以及生态设计;⑦管理乡村景观。
5 小结
朴素的自然美是乡村景观园林的重要特征,而且乡村景观园林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此,通过研究分析乡村景观园林规划与建设,结合乡村的功能、景观、经济等要求,打造出优美的乡村景观园林形象,对于我国未来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在80年代中期以后,对景观生态学和现代景观规划开始进行关注,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专家学者分别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性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和建设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对乡村景观园林特别是传统乡村景观造成的冲击和破坏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研究乡村景观规划及其发展模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显得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1998(6):365-370.
[2]唐兰,鲁长亮.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模式初探——以仙桃市郑场镇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06(9).
[3]周再知,蔡满堂.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2):16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