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计算机类的创新想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计算机类的创新想法范文1
[关键词]音乐艺术;计算机基础;创新思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全面快速的发展,我国已经买人了世界强国,而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才的书数量以及结构,更加是人才的质量,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人才的能力与创新性有很密切的关联。而学生又是人才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能适应未来面对挑战的高素质人才。21世纪是信息化话社会,计算机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音乐类艺术专业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既有与其他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共性,有同样具有艺术类专业的特征,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且达到较好的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现在在目前的生活当中许多的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不尽人意,因此探讨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分析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对艺术计算机教学是有一定意义的。
二、研究内容及问题分析
(一)音乐艺术类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对于音乐艺术类学生设置有偏差
现阶段关于音乐艺术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采用国家发放的统计计算机教学使用教材,主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的基础知识,文字图形软件的处理,以及office软件的使用,网页的设计等方面,虽然这时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在初高中已经涉及并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新生进行相关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少部分的大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基本稍微了解一下,而大多数的大学生学生对计算机掌握一些,但是所掌握的不系统不全面,而真正能熟练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由上面的叙述可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由于学生掌握程度的参差不齐,因此为教师进行授课带来很大的困难。
2.缺少实践应用
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大多学校采用纸上谈兵,注重理论上的教学,认为它是一门知识,而忽略了它同样是一项应用工具,对学生的实践要求不高,而且大部分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发生脱节,学习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只把计算机当成一门课程学习而不是把它当成一门技能去应用。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评分大多也是来自老师的印象给分,这样体现不出学习的状况,也不知道学生是否掌握。而且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虽然老师能进行大量的讲解,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听懂。
3.专业特点不能体现
艺术音乐类学生思维大多逻辑性较差,然而计算机的课程具有强的逻辑性,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而这些方面的要求对艺术类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困难,况且计算机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从计算机的发展史到网络协议,字符等专业术语词汇较多,逻辑性较强,并且课程比较枯燥不生动,缺乏想象力。因此无法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在教学中形成了老师不停再讲,而学生却听不进去的局面。
4.课程构建的理念
在构建课程中是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由于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更有发散性思维.且善于创新,所以首先要改变教学的模式,不能在以老师为中心,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其次,要认识到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不应该以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应该使课堂呈现立体,多元化的发展,要注重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于探索,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学生学习的基本因素,也决定学生的创新和应用的操作水平。所以,我们应当将重要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使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掌握大量的重点知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创造力。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探究
(一)内容上变革
首先,在设计课程上要考虑到音乐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不同,以艺术类学科为核心,以艺术类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音乐艺术类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的需求,不强调教学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从形象思维和直观感受出发,注重技能和方法的培养。所以课程难度要进行调整,结合音乐类学生的特点,在一般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增加一些有关艺术类专业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独立探究,讨论,实践,由此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设计并且改变了一些教学内容,首先是设定了一些比较基础的模块,例如对个操作系统的了解以及基本的操作,还有就是讲述Office办公软件的特点以及操作使用,然后有设定一些稍微中等难度的模块,例如多媒体操作的基础应用主要是有关多媒体素材的收集管理以及制作;网络使用的基础知识。最后在设置一些有难度的操作使用,例如Photoshop的使用主要是操作软件特点以及操作图形的处理转换,Flas的设计,以及网页设计制作。
(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的革新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也就是灌输式,这种教学方式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关注最后的成绩,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采用开放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office的时候,可以生动形象的讲解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能深刻快速的理解知识点,从而实现学生独立探索,并且独立学习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可以使学生达到学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上,应当把有意义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探索,求知,标新立异,而不是在拘泥于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达到从知识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
(三)计算机的实践操作
实践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的另一种方法,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提高。在实践的环节中,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沟通,例如技术的指导,有创意的评价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创意能力,不是以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而是以计算机这种形式进行彰显,而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学生操作的辅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使学生以及努力的形式进行生成良性循环,而对于音乐类学生的主要放在基本操作类的培养。设置一些固定的动手操作的内容,设置一些如简单的操作系统以输入法的测试以及Intemet的使用以及简单操作,对相应office操作进行,对图形文字图片的插入以及混排,考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将要求,评分等进行公开,表现给分的公平性,在试题中设计难度相当且类似的题目,随机抽取试题,当测试结束后,总结学生所需掌握的不足进行解答,达到强化知识,找出不足的目的,进而达到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模块化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分解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针对性教学,并且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这些首先是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操作系统的应用,并且要清楚的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软件才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这个软件需要什么用途,它的使用方法说明又是什么,使用技巧又是什么。作为音乐艺术类的专业需要,例如在声乐类中的作曲,乐器的制作完全可以凭借计算机进行设计,并且可以用电脑进行曲谱和声等效果的制作,还可以用计算机等进行音乐的歌唱,可以看到各种声乐的演唱以及技巧,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许多著名音乐家的演。同样其它的专业和学科也能通过计算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平面化,而是更加立体化,也为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打下良好的开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可以结合学校举办一些相关活动,如学生歌唱比赛,计算机的知识竞赛,音乐和声演奏等多方面活动让学生使用自己的知识来参与并设计这些活动,展现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关于计算机类的创新想法范文2
在2054年的华盛顿,汤姆-克鲁斯饰演的安德顿戴着他有触点的手套,边打电话边用双手令人眼花缭乱地在透明显示器上操作程序和窗口,酷劲十足。即使不是科幻迷和游戏迷,也会有很多人憧憬电影《少数派报告》里科幻般的生活。
事实上,你很有可能比汤姆-克鲁斯更酷:当你在空中对着机器比划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对牛弹琴”。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识别空中手书技术使得计算机、智能家电、游戏机能够认识我们所比划的文字,识别内容包括了汉字、日文、韩文,数字和英文单字。就像“我来比划你来猜”游戏,不同的是,猜测我们比划内容的对方,现在变成了和人一样“聪明”的机器。识别空中手书技术,只需要一台普通的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游戏机手柄,就可以实现,脱离鼠标、键盘,甚至代替像iPhone那样触控技术的人机互动。
如果说键盘鼠标输入和手写触控分别代表人机交互的两个阶段,那么,识别空中手书可以说使这种交互进入了3.0时代。“对于这项基础的创新技术,想到在上面开发出的无数最具有想象力的应用就令人激动。这也是作为研究员最值得期待的时刻。没有人能预见,软件开发商和应用微软平台的开发人员会在识别空中手书技术上面开发怎样的应用。可以说,能想多远就有多远。”微软亚洲研究院语音组主任研究员霍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识别空中手书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马磊正在旁边拿着一颗橘子给记者演示微软的“软”字。
IT的太极之舞
让机器“懂得”人类的想法并“表达”出来,并不容易。传统的使用键盘输入和现在智能手机上流行的触控输入,把信息明确地“灌输”给计算机。然而,空中手写识别技术,更像是中国传统的太极拳法,动作不仅像太极拳一样行云流水,而且能够“手随心动”。
识别空中手书项目组设计了两种解决方案来做演示:最廉价的方式是使用一个网络摄像头来观察用户手的运动;或者使用一种带有被称作“陀螺仪”和“加速度仪”的传感器的设备来捕捉用户手的运动。当用户手的运动被捕捉到之后,对其进行补偿,增强后,手写识别模块就能认出用户在空中写的文字。
“机器从捕捉、映射、识别到显示,整个过程涉及两方面的技术。一是动态运动物体捕捉;二是手写识别。”马磊向记者介绍道。选择一个能够与周围环境的颜色区分开来的物体,放在视频捕捉框的中心位置,按动游戏手柄的按钮开始准备书写。在这个对运动物体的捕捉过程中,就要教会计算机该捕捉的目标物体,计算机知道了所选择的运动目标,周围环境里其他物体的运动就不会产生干扰。
目标物体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三维的图像轨迹,映射到二维的摄像机里的是一个平面化的轨迹图形,这个平面化的运动轨迹要求对模糊、抖动都能很好的处理。而当计算机获得了清晰的运动轨迹后,后台的手写识别就可以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用户想要书写的文字。“这个看似简单的图像分析和文字识别在相应的领域里都做了几十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高科技。”霍强对记者说,“比如数字3,会有像‘了’等相近的文字,这无疑增加了识别的难度。”最后的识别结果综合了机器对书写动作和图像结果的分析,
“形状信息很重要,首先要像;另一方面,动态信息也是个很重要的参考。”
马磊对记者表示,空中手写识别与在手写板书写不同在于,手写板一笔一划,折点尖锐。而空中写字需要一笔完成,没有虚实的概念,不会提笔。在空中书写的过程中,“类似于中国的太极,相对圆滑,行云流水。在速度变成零的时候不可能出现相应的折点,需要对这种字体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交互的未来
盖茨曾说,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将变得越来越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和任天堂的Wii游戏机,在用户互动界面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而微软的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7,作为自然的用户界面,也内置了触摸支持功能;微软智能触控桌面电脑Microsoft Surface,看上去更像是一张多功能的桌面屏幕。
谈到识别空中手书这项技术的最初想法,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兼语音组负责人宋平表示,“这个想法是为了解决在没有键盘或手写板的特定环境里如何用手势输入字符的问题。识别空中手书从技术和提升用户体验方面都是一项很杰出的创新。我相信这项创新将有可能被应用到微软目前和未来的很多产品及服务中。”
而从研发的角度,脱离了键盘鼠标的识别空中手书技术将想象力更拉近一步,抑或是对未来主流交互式体验的提前预演。而这,将为微软在人机交互体验上培养越来越多的“手语者”。
对于识别空中手书在未来应用的三个场景,马磊向记者介绍道,在交互式游戏环境下,用户在空中输入一些文字,如名字,答案,甚至是解密类游戏的符号,以获取不同的游戏体验;而在可联网设备上,比如网络电视(IPTV)和Xbox,甚至还有智能家电,需要输入文字信息时用远距离“比划”都很方便。比如在网络电视上搜索视频,在Xbox上搜索游戏动画等等;而对于家长来说,采用手势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更适合好动且喜欢视觉冲击的小孩。由于远距离输入更能体现脱离键盘鼠标输入信息的优势,未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希望识别空中手书技术能够为用户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能够使能其他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发生。而且,将不限定只用一个跟踪点,未来将会有多个跟踪点来应用到微软地图搜索服务的查找、缩放等。
“我们做研发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与产品部门的互动和沟通过程中,来共同探讨把这些创新技术应用到产品里或者技术转移出去的时间。但是,作为一个研究人员,能够让千家万户应用到自己的创新想法是最令我们激动的事情。”霍强对记者说。
关于计算机类的创新想法范文3
关键词:青少年 计算机应用 提高能力 计算机思维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处理技术都有了飞速发展,物联网也从概念模型走向了实际应用,它们在一步步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从VR、AR到阿尔法狗,从上网只能“冲浪”到online&offline,计算机应用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不再是针对特定学科而存在的,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亟待提高的。
一、从思想观念上转变
在近几年的高考志愿的填报中,经管类学科俨然成了热门,而计算机科学等工科专业成了家长口中的“夕阳专业”,好像毕业只能去修电脑,这是一个功利而错误的导向。其实纵观现在所有的学科,恐怕没有能离得开计算机的。比如数学建模,需要计算机编程来实现数学模型的建立,一个好的数学建模者,必然是有着深厚的数学基础与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经管类学科也需要计算机算法来分析数据,尤其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大家信仰数字,单靠人工是无法完成这诸多浩大的工程,就连文史类学科恐怕也需要计算机来为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构建数据库……所有学科都已经开始追寻与计算机的无缝连接,在不久的未来会普及的量子通信更是需要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是一切技术力量的后盾,同时也是时代的前瞻者,作为青年一代,千万不能固步自封。
二、培养计算机思维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周边商业产链也发展了起来,多以软件为主,这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平台。首先以计算机语言为例,C、C++、VISUAL BASIC,FORTRAN等都是经典计算机语言,同时也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知识。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宏定义”恐怕就不那么容易理解。这些比较虚无的东西好像不能与生活经验类比来产生记忆,所以大家普遍觉得吃力。这里就体现出计算机思维的重要性了,尤其是在较高级的后期编程算法学习中。比如Google Blockly图形化编程语言、STEAM课程、可视化编程、3D打印等,寓教于“玩”,在简单的操作中逐步领悟,从而构建整套思维体系。“玩”早已不仅仅是曾经定义中的娱乐影音游戏,而是学习的起步。美国的12K作为信息教育课程,也是在逐步地启蒙学生,从培养计算机思维开始到最终培养出掌握或创造新科技的计算机人才。
三、重视动手能力
拿计算机编程来说,仅仅看算法是无法掌握的,必须逐字敲代码,这些都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从技术小白到最终编出能体现编者的严密的逻辑思维、配备恰到好处的备注的算法,都是需要经过大量无趣而繁杂的训练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的过程往往都是相似的。编程是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硬件学习更是需要勤动手。我们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现在的学习中,我们用的芯片已经是大规模集成芯片,这就需要我们去熟习芯片的应用,操作结果与理论知识往往存在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思考与大量的实验去排除各种偶然变量,最终得到的比较稳定的操作效果就是以后使用的前提了,毕竟我们学习硬件是为了让它服务于实际生活而不是仅仅留下一连串冰冷的数字。
四、学习计算机何妨“天马行空”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这里说的就是创新了。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各种创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计算机的应用中,创新尤为重要。计算机是一个工具,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会基础的操作,而是要学会如何使其变得得心应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现在乃至未来的生活。将想象中的东西变现,其实就是计算机一直以来发展的驱动力,所以,有新想法,大胆的探索甚至最终通过我们构建的现有知识体系将其变现服务于实际生活才是计算机的真正应用。
五、结语
谭浩强教授一直致力于计算机科学基础教育的普及及发展,在上个世纪末他就曾说计算机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从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到纠正公众对计算机的认知误区再到现在着重强调计算机应用的突破,老人家将毕生心血都花在了计算机的教育上。他老人家一直在着重强调,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需求是计算机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学习的方向,总有人在有意无意的贬低应用,认为应用就是简单的操作,没有水品,更没有理论高级,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都希望成为综合应用型人才,没有应用,计算机也将失去它作为工具的属性。诚然,我们在学习计算机应用的道路上还有诸多障碍,比如现有的教材跟不上现有的技术,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导致我们自己也在产生怀疑,学的方向是计算机应用,可是学到的内容似乎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多了解,多探索,现在不乏学习平台,平台门槛也是降低不少,通过大量收集学习信息再进行筛选,还是会有很大收获的。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必备工具,计算机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认可,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一项考核指标,愿诸君多努力学习,让计算机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07).
关于计算机类的创新想法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一、背景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其它相关领域发展上方式的革新和发展速度上提升,同时也促进了一批新的领域的诞生,极大的便利带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如电子商务的产生,电子政务的发展,最显著的就是最近政务微博的产生和发展,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基础而产生的。以上所列的仅仅是冰山一角,现代人尤其是在校师生越来越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就是要将自身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充分的教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培养自我在计算机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在目前仍然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果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也将是学生赢得职场竞争的一大筹码,所以从师生的角度而言都是希望掌握良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的。
在传统的大家的眼光中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的素质普遍不高,对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上水平偏低,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与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在一些学科的学习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计算机就被认为是如此,他们计算机基础功底不扎实,操作水平也较低。不仅如此,他们的文化课程上的学习的能力也较低,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也不够,学校以及家长很容易对孩子失去信心。所以在上述的情形下,他们就非常容易成为求职长上的失败者。所以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必须将中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其后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法。探讨中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性教育的问题,期望为提高中职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时间可以说不算太久,但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却以惊人的速度在跨越式的发展,给非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在使用上造成了较大的不便,尤其是在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引进相对较晚,所以这一矛盾更是明显。不仅如此,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不仅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划分,同时即是是在一个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些地方的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能力就更加不尽人意了;其次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上有着诸多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课程目标过于地,甚至根本满足不了实际工作总的需要;再次,计算机的发展和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之快,但是很多高校的软硬件设备根本就无法跟上,所以很多学生所依赖的仅仅是落后的版本和落后的技术设备,不利于学生对最新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理解,所以更不用说满足商业化的需求了。
(一)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整体上不高
尽管传统上大家的看法都是如此,但是由于目前较为公平的选拔人才考核方面高考的存在,所以打的根本观念仍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大多数人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的高考中所取的成绩较低,所以学习能力上也偏低,所以自然他们的整体素质就会受到了影响。很多学生根本就是破罐破摔,在大学中就形成了不好的习惯,成天游戏,荒芜学业,不求上进,所以即使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再高在严格也是枉然,他们对待学习的热情最终都影响了教师传授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也有时候无法进行顺利的教学服务,他们的学习知识的掌握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在计算机的教授上,我们发现,不仅学生的学习上有困难,与教师的教授也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就是基本功的问题。当然这不是对职业教师的偏见,而是在教师队伍尤其是计算机队伍的缺乏下,对专业教师的需求度更是增大,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为了满足教学上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直接从其他的院系,甚至直接从大学本科生中招取计算机老师尽心日常的教学活动,由于他们的计算机水平本身不高,所以最终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三)学校教学设备的缺乏
由于学校的档次上的差异,有些是所谓的部属院校,所以无论是教师的质量还是经费的发放上都有着很大不同。在一般的高职院校中,学校的经费来源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之类,而缺少其它的方面的资助,所以在技术设备和教学设施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它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传授之外的技能的操作,所以如果缺乏软件硬件的支持,最终也将是学到的知识无法通过锻炼加以使用,到时有货倒不出,所接受的仅仅是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锻炼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教育思路探究
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系统,所以如果教学中产生了问题,当然应该从教学的过程中来进行把握,笔者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教育思路,笔者认为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方面的创新能力。关于这一点同时也是该问题的关键与核心,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最为关切的问题,所以首先应该从此着手来展开素质教育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其次是要革新教育观念,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再次要及时的更新教材,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最为新的知识和技术条件,提供充分的软硬支持。从中职生的特点来看,笔者认为还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使意见有错误,教师也应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鼓励,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的热情,至少学生是在思考问题,其后就是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重新思考,最终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
其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应该尽量将学生带至机房进行计算机知识操作和学习,实际上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和方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计算机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计算机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贯彻实验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也就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要求的另外一个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所学所用联合起来才是最终的需求,才是计算机人才的基本素质。所以教师也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有的放矢。
其三,作为创新教学计算机教学方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学生进行了灵活运用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毫无疑问,教师首先向学生传授良好的计算机方法,此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其次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上的各种学习软件,这是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再次是监督和督促学生及时进行课后的学习和操作,这是熟练掌握技术的要求,正所谓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杨宪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关于计算机类的创新想法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71-0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办公工具,已成为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培养出高素质及高技能型的劳动者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是现实工作及生活中所必需的。如何强化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这是每名计算机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计算机老师最重要的任务。
二、清晰认识中职计算机学生的能力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多数的初中毕业生都升入了高中,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大多数都是那些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对计算机颇感兴趣。对大多数学生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其家庭条件较好,可能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另一类则是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阅历也不是很丰富,其思维逻辑能力较薄弱。所以,综合这两种情况,要构建计算机思维难度是相当大的。
要强化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步入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学生,在他们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多数人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比学习其他专业轻松,但是随着学习生活的进行,在开始时可能对计算机只是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占有一定的优势,凭着他们的基础就会满怀信心,似乎什么都懂。而那些没有基础的学生他们也会很快的融入进去。但是随着专业性学习的逐渐深入,学习难度会有所增加,而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差、意志不坚定,渐渐地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心理,例如:文字录入,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基础的技能,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文字录入往往都是在平时的游戏或是聊天中培养出来的习惯,然而这些习惯往往都不是正确的方式,这时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教学氛围的基础,这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好三点:(1)给予学生真挚的感情。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岗位,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工作,以真挚的感情友好的对待学生。感情是强化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要教师付出真挚的感情,总会得到学生的回报。(2)对学生一视同仁。针对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教师要同等对待。严格要求学习好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责备,也要适时地发现他们的长处,积极的鼓励表扬。(3)多于学生沟通。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多沟通,多引导,与学生为友,让学生积极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创建出和谐的教学气氛。
四、加强交流,培养积极性
(一)加强与外界交流
学校应该重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努力加强课程建设,加大与外界的交流,更大限度的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可以找出专业教师积极的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议,了解最新的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动态及其新技术,使教师在计算机的各个方面都得以提高。计算机课程主要就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主要体现的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及输出。这个过程需要通过传递、交换、储存及处理信息而实现。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计算机课程就是限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传递给学生信息,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巧妙的设计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出主导作用,指导学生的思维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课堂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的摇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的大多数都是对课程专业性概念及基本操作方法的讲解,然后列出知识点及重难点,这样的方式只能是学生被动的去接收。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那些基本概念的时候,学生的大脑只会被动的转动或是不动,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渐渐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被扼杀在摇篮中。作为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教学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简单教会学生教材上的文字知识,而是要给学生流出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三)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所在,也是催促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催化剂,教师应该学会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例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计算机的比赛活动,如电脑组装、设计小型网站等等,为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开阔眼界,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
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在多媒体教室里面教学才能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在多媒体教室里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对教师教的操作步骤进行实地的操作模拟,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能够图文并茂的优势,对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高效传递。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着这样的优势,但是作为教师不能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需要适当的采用技术手段,以便于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六、结束语
21世纪,中国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然也存着机遇。计算机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市场动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希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计算机专业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晓云.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探讨[J].经济师,2010(1).
关于计算机类的创新想法范文6
关键字:校企合作;高校计算机;创新改革;举措
1加强企业在实践环节中的深入渗透,让计算机学习更加系统化
因为计算机专业属于应用型的专业,所以实践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计算机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了多种类型的实践环节,例如生产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等。出于对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否全面这一问题的考虑,一般讲企业参与的实践环节,设置于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良好培养,同时也考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不过,这种设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倘若在此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只能够凭借学生自身的能力去学习调节。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加强企业在实践环节中的渗透,促进计算机学习更加系统化。对于企业中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提出来的意见和想法,企业应当进行综合考虑,对各类实践环节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以及先后顺序进行细化。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融入后PC时代的学生所需要的有关移动终端系统、大型数据中心、嵌入式系统以及云计算等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创新与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
2采用多种开放式合作形式,鼓励创新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最受欢迎的就是创新性人才。但是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对于互联网创新来说,渺小的团队也可以有一番作为。所以,目前有很多企业将目光重点放在了高校上,通过开展创新竞赛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等活动,对多种形式的人才进行培养和挖掘。例如,谷歌集团所开展的应用课程体系建设以及百度技术走进校园计划等,其本质目的都在于对大学生创业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与此同时储备人才。企业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向高校的大学生们开启了创新之门,如此一来,不仅密切加强了高校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而且学生所具备的创新思维,对企业的创新也能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由于此开放式的形式并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和约束,所以不会仅仅局限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高校与企业联合起来。作为高校,应当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发挥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和学校从中受益。
3促进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创业改革的主体,除了高校大学生之外,还包括了广大的高校教师。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聘请著名的企业家、学者、风险投资人以及创业成功人士等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指导者,将其成功的职场经验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高校教师在教学之余,也可以兼职创业,参与相关的企业项目,从而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且将创新付诸于生活实践中。倘若教师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其专业素养,还可以将这种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仅仅凭一朝一夕是难以完成的,只能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够真正发挥效果。所以,应当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4对校企合作的生态系统进行创新,并且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
作为企业与高校重要的双赢模式之一,“校企合作,产学并列”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在创新创业的改革目标下,高校与企业之间必须进一步加深合作。使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生态环境得到更新,让企业完全融入到课程体系的建设当中去。高校应当将深入的研究彻底落实在课程体系的构件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上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对来自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并给予相关建设性的意见。目前已经有了许多成功实例,比如,阿里巴巴集团与教育部之间展开校企合作,并非盲目地进入校园,而是与阿里生态一同进入,让大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创业圈。因为企业所面对的是直接的市场需求,所以让企业与高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建设课程体系,可以让市场感更加充分。不但可以促进社会需求与高校教育之间的接轨,还能够让学生尽快地适应职场。对于广大的企业来说,其发展的重要根基便是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在高校中引入其技术生态圈,可以加快其技术的流通程度,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市场定位。总之,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实现计算机专业改革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开展校企合作以及建立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高校应当拓宽思路,寻求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将校企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创新改革完全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浩业.利用校企合作打造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以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2015,20(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