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1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和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有着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本研究主要研究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0引言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追求产品质量达到更高标准的有效方法,它的主要观点在于过程管理,使产品能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现阶段它已经成为了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1]。持续质量改进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将提高护理质量作为中心任务,保证全体护理人员的广泛参与,全方位的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整个护理过程都要保证以患者为中心[2]。手术室的工作节奏非常快,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因此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改善手术室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重新划分岗位职责,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一套新的管理制度,例如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以及手术室器械清洗灭菌检查追踪制度、手术室工作防护制度以及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等[3]。完善手术室的护理操作标准,建立健全手术室工作流程。

2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应该遵循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术前、术中、术后都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制定术前方式工作的相关流程与细则,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手术完成后进行回访调查[4]。手术前也要做好相应的访视工作,制定护理评估以及护理诊断标准,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根据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实施护理,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缺陷,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计划。

3做好危机管理

根据手术室的工作特点,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来应对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例如手术过程中突然停电、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医疗器械准备不全、患者心跳突然停止、突发火灾、患者误吸等[6]。其次,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危机培训,使其能够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强调将相应的医疗器械以及药品准备到位,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加强人员培训

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新技术培训、围手术期护理培训、心肺复苏培训、法律法规培训、专科知识培训、手术室操作培训等[7],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可以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以及考核标准,在培训之后,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做到全员培训与全员考核,采用培训的方式来扩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确保护理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进。

5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传染源、易感人群以及病毒传染途径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针对这三个环节,要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且严格按照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相应的工作,例如进行空气以及相关物品的消毒与隔离工作,遵循医用垃圾管理制度以及废弃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用垃圾的管理以及废弃物的处理。腔镜的消毒方法要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标准来进行,防止院内感染[8]。

6结论

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术前访视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信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协助患者脱离危机状态,根据手术前的风险因子,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制定出对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往的护理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过程术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这种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很难发现潜在的问题,因此严重缺乏预见性。手术室护理安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手术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及早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要将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杜绝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潘桂芝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杨秋凉,伍晓莹,陈晓峰,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杂志,2013(04):63-64.

[2]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05):14-16.

[3]魏薇萍,秦逸,金霞,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13(32):2986-2987.

[4]唐文珍,张琳.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2(14):1376-1377.

[5]杨秋凉,伍晓莹,陈晓峰,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杂志,2013,25(4):63-64.

[6]朱劲松,黄秀娟,董晓红,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8(17):4118-4119.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10-0082-02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质量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内容,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是摆在医院面前的艰巨任务。我院在贯彻管理年的活动中,下大力气很抓医疗质量的监控与管理,使医疗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合理健全的管理组织是做好医疗质量管理的保证,为此我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它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最高组织),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方针、政策的制定,由质控办、病案室、相关职能科室共同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全院的质量检查、控制、质量反馈。各科均成立以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组成的质量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质量控制。这样形成了医院医疗质量的三级监控体系,并成立医院医疗质量督察组,构成了一个全员参与、分层次进行的科学有效的动态质量控制体系。

2 完善规章制度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质量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为准则,规章制度最具有约束力。我院始终把制定、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增强医疗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职责,结合医院实际重新编写了医院的核心制度、工作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的《医院规章制度汇编》。

2.1 以病人为中心,我院制定了住院须知,患方确认病史签字制度以及贵重药品,自费药品患者签字等,以进―步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2.2 以法律为准绳,修订了《手术同意书》,制定了《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住院患者授权委托书》,使医务人员在保证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基础上,确保保护性医疗的实施。

2.3 强调技术准入制度 制定了手术分级与审批管理制度。

2.4 建立质量考评制度

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并修定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如《临床科室质量评价标准》、《医技科室质量评价标准》、《运行病历质控标准》、《抗生素合理运用质控标准》、《院感质控考核标准》等。

3 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

医务人员自身素质是医疗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我院通过分层教育,形成多样化教育,如质量观念教育,医德医风教育、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教育,质量控制教育,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使大家共同认识到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医院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即请知名专家来我院举办各类学习班,知识讲座,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业务骨干出去学习深造等办法提高我院专业人员的水平。结合医疗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好医护人员每年两次“三基三严”考核,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基础质量。另外加强了新进医院的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培训计划,把好临床工作的准入关。

4 重视医疗过程的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产生于各环节的具体工作之中,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医疗质量,我院重点抓环节质量,实行三级把关,动态监测的办法,发观问题,及时纠正,并持续质量改进,以保证医疗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4.1 运行病历的指控,环节质量的监控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内容。我们将监控的重点转移到对在院病人病历监督,实行三级检查即:临床科室质控员-科主任-院级专职检审员、按照运行病历指控考核方案,对病历书写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三级查房、疑难病案讨论等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实时监控,并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将医疗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4.2 加强急危重症病人、围手术期病人管理,重点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制度、急诊手术审批制度和知情告知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大对手术前准备情况的检查。

5 实施终末病历质量评分分析

每月病案质控员按照终末病历质控的评分标准对归档病历逐份把关。对病历中存在的明显、重大缺陷的实行单项否决,对病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通知科室限期内前往病案室核查更正,并将每月发现的问题以《医疗质量简讯》的形式进行全院反馈,通过抓好终末病历的管理,认真总结经验,推进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6 狠抓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实行责任追究

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是医疗安全的保证,质量责任追究是保证质量管理的手段,强化质量意识的动力。我院加强了对核心医疗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察,将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情况当作常规工作来抓,不定期的、经常的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院周会上讲评,纳入科室和个人的量化考核。把一些属于个人和科室领导责任的问题落实到人,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科室予以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

7 体会

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负责和推动,同时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并承担义务的过程,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稳步提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7.1 领导重视

从医疗质量方针的制定到医疗质量的基础建设以及考评结查的使用、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直接参与,否则无法保证医疗质量监控过程的权威性,效果会大打折扣。

7.2 确立标准

医院医疗质量监控是根据医院的总体目标来制定的,由具体的监控标准,监控工作才能有效进行。

7.3 注重环节

整个医疗过程是由医疗环节组成,每一个质量环节都直接影响和决定医疗质量,因此对医疗质量的管理,首先要对医疗全过程进行细化分解,进而对环节质量进行控制和改进。

7.4 重在教育

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是通过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素质,因此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质量改进方法的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和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7.5 奖惩结合

管理心理学认为,负强化(惩罚)的效果小于正强化(奖励)的激励效果。因此,我们在对存在质量偏差者进行处罚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质量优胜者的奖励。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术;低体温;持续质量改进

0引言

低体温是指核心体温小于36℃。低体温多发生在小儿和老年患者。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1]。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为老年男性,常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机体抵抗力较差。加上术中需要持续冲洗大量电切灌注液等各种因素,因此容易发生低体温。一旦发生低体温不仅延长术后的康复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2]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3][4]。所以正确认识前列腺电切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是手术护理人员需认真面对的课题。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注重终末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5]。20世纪80年代CQI开始用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并逐渐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原则。我院对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CQI原则进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护理,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110例,年龄58—77岁,平均67.5岁。

1.2 方法术前一天到病房访视病人,对病人进行术前综合评估,包括病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麻醉方式、预计手术时间等,找出可能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建立手术病人体温情况登记表。手术开始和结束后巡回护士对手术病人全身皮肤温度进行全面检查,术中及时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早期出现低体温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及时处理。

2结果

共评估患者110例,术中发生低体温8例,低体温发生率为7.8%。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术中低体温得到了有效控制。

3讨论

3.1 应用CQI原则可提高前列腺电切患者术中的护理质量CQI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不管是全面质量管理(TQM),还是ISO9000标准都把持续质量改进作为永恒的目标[6]。CQI强调过程改进、持续改进、预防性改进的原则,尽可能使全体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潜能,提高护理质量。将环节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手术护理过程中,对前列腺电切患者手术过程术中的护理工作,要做到严格把关,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术中护理质量过程管理的基本框架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具体实施步骤,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手术护理的整体质量。我们要了解手术过程中的关键质控点和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主抓这些重点,并坚持改善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持续质量改进原则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更有效的质控工具,它为手术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规范了医疗机构的手术操作规程,切实地改善了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为决策层提供一个新的评价视野,有利于医院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3.2 应用CQI原则分析影响前列腺电切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因素

3.2.1 术中反复冲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需要大量的电切灌注液(3000ml/袋)持续冲洗,加上病人身体下的铺巾部分被冲洗水浸湿,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这是导致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3.2.2 麻醉因素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大多采用的是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后核心部位的热量重新分布末梢组织,这使得维持平均体温的核心温度下降。

3.2.3 环境因素Morris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7]。手术室采用的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3.2.4 机体散热因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冰冷的消毒液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

3.2.5 输液输血的因素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在室温下输入1u4℃冷冻库血或1L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25℃[4]。有报道,500ml库存血在5~10min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0.5~1℃。因此,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3.2.6 年龄因素前列腺电切术都是老年患者,老年人因为骨胳肌的萎缩和脂肪组织的增多,其基础代谢率降低和热量生成减少,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3.2.7 自身因素老年病人由于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无完整的心理适应过程而导致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病人术前禁食8h左右,如果自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8]。

3.3 应用CQI原则制定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对策

3.3.1 重视术前评估手术室护士术前一日到病房访视病人,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方式、手术等等,缓解其紧张恐惧的情绪。

3.3.2 实施麻醉时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注意肢体保暖。

3.3.3 输入复温的库血、液体实验表明[9],术中若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可诱发寒战,短时间内输入大量4℃的库血,不但可造成低温,还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注的液体复温至37℃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因此,进行输液、输血前将液体、库血放入恒温箱进行复温,是最简单、最有效地预防体温下降的方法。

3.3.4 防止体腔热量散失术中由于大量的电切灌洗液冲洗,术前一日将电切灌注液放入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7℃)复温,便于手术中使用。手术部位用3M粘贴巾保护皮肤,减少皮肤散热和手术中冲洗液浸湿手术铺巾对皮肤的冷刺激,以减少体热的散失。

3.3.5 术前准备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前将室温控制到24℃,将电热毯铺在手术床上,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中单,防止漏电。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调节适宜温度。

3.3.6 保证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恒定为保证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正常,我们要加强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体温检测,及早地对病人体温进行观察,对出现低温患者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当地保暖。

4小结

为了避免手术中病人出现低体温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措手段,在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营造从体外到体内的恒定温度,采取多种措施来给病人保暖。把CQI用于低体温的预防中,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护理措施得到及时落实。各个相关环节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杜绝了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缓解了病人的经济压力,缩短了住院的时间,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的同时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运用CQI原则不仅操作方法简单,而且对病人伤害小,降低了病人的疼痛,可以帮助其及早地恢复病情,它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了医院的工作效率,深化了护理的功效,有效地降低手术中低体温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小颖,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9):7122714.

[2]赵书娥,尹灵朔,赵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2213.

[3]卿思明,赵文度,王学勇.麻醉与低体温[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5(1):89.

[4]赵晶,罗爱伦.麻醉与围术期体温调节[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10):887[4].

[5]吴锦梅.浅谈持续质量改进[J].中国医院管理,2006,11.

[6]许新军.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9,15(5):31-35.

[7]邹小芬,姜剩勇.1例硬膜外麻醉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病人的护理[J] .当代护士,2004,2(3):55256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4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用药管理

The Discussion about How to Use Risk Management in managing Drug Use in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LiuYanxue1 DengWeisheng2

【Abstract】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bout the risk of using medicines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knowledge of risk management were to introduce and analyze. We can get the conclusion:Taking som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drug quality, setting up a strict medication verification system and Training Nurses some drug and law knowledge, is good to control the risk.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of drug use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63-01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风险发生的前沿阵地,而用药风险又是手术室医疗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手术室用药的风险控制,能减少因用药风险引发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更好地维护医院正常经营秩序和良好社会声誉,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1]。

1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用药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促进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形成:加强用药风险的控制,有利于促进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减少风险产生时的管理成本。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壮大,医疗卫生资源日益增长,对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医疗机构迫切需要加强医疗业务的风险管理。

1.2 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用药风险容易诱发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又容易引发治安事件。在处理纠纷时,医院的秩序常常会受到不法侵害,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危。同时,对抗中又容易使得医患双方互不信任,医患关系遭受严重破坏,造成医疗环境的恶化,造成医学、护理人才的流失。减少用药风险的发生,既有利于维护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和形象,又有利于维护医院的合法经济权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3 有利于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医院用药风险的存在,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药品的正常用法用量、对症进行用药,这样就浪费了患者的经济资源,又容易造成患者机体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加强医院病房用药风险的防范,有利于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有利于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2 手术室药房的特征及常见用药风险类型

2.1 手术室药房的特征:为保证手术用药的及时供应,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各医疗机构手术室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独立药房。因手术室承担着各手术科室手术、术中抢救及部分围手术期和麻醉中的治疗工作,与一般的科室不同,手术室药房药品及用药情况通常会具有如下一些特征:药品种类多;要求特殊管理的药品多;围术期常用药品、急救药品用量大[2]。

2.2 手术室常见用药风险类型及原因: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手术室用药风险的管理,就必须先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识别,为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手术室常见的用药风险类型及原因见表1。

3 用药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对策

风险防范与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识别出来之后,就必须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对以上手术室常见的用药风险,笔者建议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管理与控制。

3.1 重视药品质量管理:为确保药品的质量,手术室药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药品进行养护:①药品的放置区域应保持干燥,避免药品受到污染、潮解、变质;②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严格实行药品近期先发先用原则,药品失效期前6个月时,主动与大药房联系,及时替换;③保持药品的标签完整。摆放安瓿时标签字样向外,便于护士检查,安瓿上的字迹不清或脱落者应报废不用;④严格按照药品的贮存条件对药品进行贮存。需要低温冷藏的药品,如催产素、麦角新碱、肝素钠等应放置在冰箱内保存。

3.2 严格用药核实制度: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使用各类药品时,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批号、有效期,检查药品有无变色、混浊及瓶口有无松动等。对于口头医嘱用药,护理人员应复述一遍,待医师确认后执行。

表1 手术室用药风险种类及常见原因表

3.3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药物、法律知识培训:针对护理人员药品知识缺乏和特殊管理药品管理混乱的情况,手术室应请药剂科、医务科人员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药物、法律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掌握药品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信息[3]。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其自觉遵守特殊管理药品的法律规定。

3.4 对药品进行定位放置:为防止由于药品摆放混乱引发的用药风险,手术室应根据规模场地情况,可选择在各手术间和抢救小车里,对普通药品,按口服、针剂、外用药分类,各类药品再按药理学分类,依照整齐、合理、方便的原则,将药品放在合适的位置并固定。这样有利于护理人员在抢救患者时能快而准的取放药品。

3.5 麻醉、剧毒药品的管理:对品和毒性药品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品和管理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上的规定。品、毒性药品必须建立严格的领取、交接班制度,班班交接毒麻药药盒,清点并签字。药品如有损坏或遗失,须写明原因,经医务处、护理部共同审核后方可再领。对于手术中剩余品的管理,可借鉴新加坡的管理方法[4],销毁时要有2名工作人员在场。

参考文献

[1] 余江,徐剑铖,王振维.风险管理理论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10,39(10):1310、1316

[2] 吴晓舟,王军艳. 手术室药房的开设及体会[J].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3):243-244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5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17-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它承担全院所有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灭菌物品与一次性医用品的供应,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控制医院内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1 环境卫生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按照标准布局,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严格划分三区,标识明显,区域间以门或灭菌设备作为隔离屏障,各区之间开设传递窗口物品,做到物品由污到洁,灭菌空气流向从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切实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对下收下送护士的要求:下送护士每日下送要衣帽整洁,穿白色护士服,带圆帽,穿护士鞋,下送前护士应按七步法洗净双手,烘干机烘干双手,再装运无菌物品,不接触污染物品,防止交叉感染.下收污染物品的护士要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衣帽手套穿戴整洁,及时认真进行手部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严格把好清洗,消毒与灭菌关:清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消毒和灭菌成功的关键.严格按照清洗流程对再生器械进行清洗,严把质量关.选择相匹配的用具、清洁剂对可见污染物进行刷洗,提高管腔、齿槽、缝隙等器械的清洗质量.消毒是进一步降低生物负荷,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杀死器械表面微生物的过程,保护检查包装区人员环境安全.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灭菌质量应合格,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3 强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感控意识,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管理法律知识及各项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完善操作规程和各班工作流程及各项质量标准,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使消毒供应中心内部管理更规范化,程序化.多渠道,多方式,教育引导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增强执行意识,用严格的无菌工作意识指导实际操作,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以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4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中心工作的根本保证.

4.1领导重视,严格要求,实施有力的组织和控制有关领导应充分重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物质上为之创造有利的条件,充分支持,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并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控制监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4.2加强岗位培训,让每一个从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采用新技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现代化水平,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必然方向.

4.3搞好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员具有护师以上职称,并具有责任心且参加本专业及医院感染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灭菌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新进供应中心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 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的质量管理.

设备科负责采购所有一次性医疗物品,“三证”备全及每批次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单备案,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只由专人负责建立账册,每月清算,入库时详细记录产品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数量,生产批号,失效期等,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墙面5―10cm,距地面20―25cm,距天花板50cm.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去,发放时检查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密封性能良好,不能将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使用科室,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超过有效期物品,即使在无菌也不能使用.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

6 讨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核心是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从去污区到检查包装,灭菌区再到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各环节要认真查对.严格管理,三个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并设人员出入缓冲间,保证每个区域相对独立,流程从污到洁.质量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中之重,自从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对供应中心的人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医院感染、消毒灭菌知识及清洗、包装的操作规程,还必须掌握各种器械包的用途及认识专科器械,确保医疗包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安全;隐患;围手术期病人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28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确保围手术期手术病人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自己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和体会,分析在围手术期内护理中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围手术期内手术护理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1.2术前访视时与病人谈话不注意技巧、缺乏心理疏导、填写记录单不仔细,造成病人紧张、恐惧。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这种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填写记录单不仔细,可能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影响手术

1.3术中器械、仪器准备不全或不熟悉其性能以及技术不熟练,使手术不能正常进行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痛苦和家属心理负担。

1.4术中标本收集不认真,造成标本混淆,甚至丢失,致使病理检查无法得出准确结果,给病人手术后治疗带来不便。

1.5术后对差错事故瞒报,从而丧失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的机会,不仅给病人造成伤害,而且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2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2.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2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医院组织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人人通过考核。科内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科内护士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强化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2.3术前访视 首先,阅读病历:详细了解病人的一般状况、病情、病史,对手术麻醉的认识情况,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潜在并发症。其次,对病员进行术前指导及心理疏导: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手术麻醉的知识,术中需要配合及注意的事项。护士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问题,消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最后,制定护理计划:通过术前访视、收集资料,评估病人的状况,确定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如通过术前访视,了解到病人极度消瘦,皮肤抵抗力低,提出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①术中正确安放,为病人手术床上加厚衬垫,必要时在骨突处加海绵垫。②安置动作轻柔、协调一致,注意重点与支点是否正确,避免拖拉动作。

2.4手术仪器、器械的管理。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运用在手术中,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有关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和原理及一般故障的排出方法,尤其是各种腔镜故障快速排除方法。术前检查仪器设备安全使用程序和性能,保证手术所需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重视新、大、重手术器械物品的术前准备,提前与手术医生沟通交流,了解手术基本步骤,熟悉特殊器械用法;将备用、急用器械物品单包并放置手术间内,备各种特殊情况使用,确保用物全而不杂,工作忙而不乱,有效避免延误手术时间。准确把握器械清点时机,及时认真记录术中添加的器械、物品,避免重记、漏记。填写记录单时内容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简明扼要以缩短记录时间,同时需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和手术进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麻醉医生通报。

2.5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混放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妥善保存和处理标本尤为重要。病理标本需贴上标签,注意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连同病理单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检。水中冰冻切片标本取下后立即放入备好的标本袋,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床号、标本名称、取标本部位,由专人立即连同病理检查单送病理科检查。如取标本较多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与医生共同核对,不可混入。

2.6术后:责任护士于术后对病人进行访谈,了解病人术后情况,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压伤、烫伤、神经损伤等。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填写随访护理记录,并做分析总结。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期护理的意见和建议,解答相关问题,并对病人进行术后指导。最后通过了解病员对手术期护理的满意程度、手术及麻醉医师对护理配合质量的评价,来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不管是否造成损害,都必须及时上报,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阻止或减少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和发生医疗纠纷,使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3小结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护理安全隐患不仅存在于围手术期,也会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果掉以轻心势必危机四伏,对病人的生命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通过护理人员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不仅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更能提升医院形象,同时为病人创造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应忠,雷功兰,等.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中国护理杂志[J],2007,11:117-118.

[2] 李健,张颖,岑爱萍,丁建成.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J].东南国防医药,2010,(05)

[3] 周梅芳,郁翠菊,许仙英,陈少华,朱杰敏,蔡英华.护工培训在提高护工职业素质中的作用[J].大家,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