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总结范文1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电力系统
微机继电保护的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过程中,普及对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可以利用相关的数据接口,实现对电力保护装置中重要信息的数据远传功能,方便技术人员对电力系统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掌握和监控,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利于电力系统发挥有效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继电保护状态检修
继电保护是保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一种装置,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保护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主要是依靠自动的安全装置和二次回路接线,定期的对这些装置进行检查,保证装置元件的正常性能,才能确保回路接线和定值的正确性,在电力系统的运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检验的时候,如果在两次检验的过程中发生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的问题,只有继电保护装置不能继续发挥作用或者下一次的继电保护装置检验的过程中,才能掌握这些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在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气设备进行检验和检修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避免不安全问题的发生,才能保证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顺利进行,实现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目的和作用。传统的继电保护检验规程主要是针对静态型继电器设计的,缺乏对数字式保护技术特点的充分考虑,不能与时俱进的引用先进的继电保护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保护。按照传统的继电保护规程和规定实施的检修周期,应用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检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不能适应新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技术在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设备进行检修的要求。
我国电网的逐渐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发生了一定改变,对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例如,我国电网的主要接线方式进行了改善,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安装的技术水平,但是也对设备状态的检修实践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一台电力设备中,应用半断路器的接线方式进行线路保护,不能轻易的实现停电检修。如果一定要进行停电检修,需要结合线路才能实现。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过程中,旁路开关已经逐渐被取消,利用双母接线的方式,在实现变压器的保护的时候,不能为了实现对变压器的保护和检验,作出变压器停电的决定,在母差保护和失灵保护等变压器的定期校验中的工作难度更加大。实现对传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电网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产生的新的电力系统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数字式继电保护自身存在很强的检验功能,所以装置本身已经具备了状态检验过程中所需的监测和诊断,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决策的可靠性。实际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应该保证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提高对电气设备装置的检修效率,提升检修效果的可靠性,才能有效的提高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用率,适应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安全、稳定的需要。
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运用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实施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保证在电气设备状态特征量的采集过程中,不能出现盲区。针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对二次控制的回路操作箱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根据这一特点,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应用数字仿真式继电保护平台,可以有效的完成微机操作箱的设计,解决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过程中,发生的电气二次回路状态检修问题,实现了电力继电保护系统状态监测的完整性,为继电保护实行状态检修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某电力公司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应用微机操作箱,实现对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目的。微机操作箱,主要是通过SEL保护可编程逻辑功能实现的设计,不仅具有在线监测和数据远传等功能,还对原硬件式操作箱结构模式进行了突破,通过SEL逻辑功能,实现了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设备运行状况的控制和操作。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输出或者输入开关量,就可以实现电力系统操作回路结构的调整,简化操作回路的逻辑接线,降低了电力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难度,减少了工作量,提供了重要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应用基础。在本次的微机继电保护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保护装置到断路器操作机构的连接线降低到了最少;解决了电气二次回路是由若干继电器和连接各个设备电缆组成,出现的点多分散和不能直接通过对继电器触点状况的在线监测实现对回路接线正确性监测的问题;保证在正常的跳合闸操作中间,对跳合闸二次回路和保护出口回路输入和输出接点传动;实现了对控制回路断线状态的在线监测等特点。例如,继电保护装置中的保险被熔断、CPU故障或者电源损坏等因素,都会造成电力系统无法跳开断路器的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检修,可以在二次跳闸回路中设计事故跳闸操作按钮,技术人员通过对按钮的操作,实现对保护装置的检修。
三、总结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实现对电力设备状态的检修是电力系统应用和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结果。在传统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基础上,实现对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思想和检修方法的创新,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水平,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江,郭新安.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6(01):31-3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中,其继电保护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到电力产品的质量和供电的稳定性。通过研究及实践对继电保护设备及自动化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查、维修、维护,成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
1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评价体系
所谓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其能够实现预定功能的一种能力。在可靠性的分析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有关继电保护设备元件数据的统计以及对系统整体性能的评估。具体而言,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就是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按照预先的设置作出正确的判断.以避免出现更大范围的故障。在目前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分析过程中,其主要的性能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保护设备的正确动作率。指在特定的统计时间段内,继电保护设备的正确动作与总的动作之比.该指标也是在目前的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评价指标中的主要内容;(2)继电保护设备可靠度。所谓可靠度指的是一旦确定设备的初始正常时刻,则在某段时间内不出现故障的概率。因此设备的可靠度关注的是设备从正常运行到下一次故障的时间间隔;(3)电设备可用率。指的是设备从某一正常工作时刻开始到下一个时刻的时间间隔内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可用率与可靠度的重要区别在于可用率的衡量条件是继电设备在该段时间内需要连续运行;(4)电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指的是从继电设备的修复时刻到下一次发生故障时刻的时刻间隔;(5)继电设备修复率。指的是设备在发生故障的条件下,从某个时刻开始实现修复的概率;(6)继电设备修复时间。指的是继电设备修复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2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可靠性研究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设备目的在于有效的保证相关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同时改善电力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一旦电力系统或者继电保护设备发生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迅速的发现并且判断问题,同时向外部发出警报.并且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切断通电电路,进而达到保护用电设备、预防电力系统故障扩散的目的。目前的继电保护设备通常由一套甚至多套处于独立工作状态的设备组成,以更好的保护设备安全。
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装置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负责实现对电力系统相关性能参数的检测,以及完成必要的自动化操作。继电保护设备的自动化是目前主流的发展方向,其自动化的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在目前的电力系统继电设备自动化评价指标中主要涉及到无故障工作时间、设备修复时间以及设备有效度等三大指标。在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需要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自动化装置及其初始设定状态进行分析。在目前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中,其自动化装置一般结构都较为复杂,而且设备初始状态的设置对于设备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分析时需要充分掌握自动化装置的相关结构和参数设置。
其次,需要对相应的自动化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统计,并且结合设备的特点其运行的规律,并且对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在对电力系统的继电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提升继电设备的可靠性能。通常情况下,自动化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的设备问题,因此需要定期对相关的继电设备进行检查,以更好的改善继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系统可靠性。
同时,电力系统的更新也会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自动化可靠性产生影响。在继电设备的自动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升级改造对设备自动化性能产生的影响,同时在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过程中,还需要选择原理不同、厂家不同的设备,以更好的增强继电保护设备的整体自动化可靠性能。
最后,电力系统中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况分析、总结与预警 。设备人员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及时检查,并对设备漏洞进行及时处理,会大大延长设备的寿命。任何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及设备问题,对这些设备问题进行及时预警、排查和检修,可以全面提高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通过对众多设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总结出设备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可以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3提升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的对策
根据对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分析,结合继电保护设备的检修经验,提出以下进一步提升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的对策:
首先,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检修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在整个继电保护设备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将回路升流、升压试验放在最后环节完成,同时在后续的定期检测中,当设备处于热状态或者是无负荷状态时,不能够对设备进行负荷向量采集和打印。
其次,注重对继电保护设备的常规性检查工作。常规检查通常是十分容易被忽视的,然而常规检查在继电保护设备的检修过程中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常规性检查主要包括设备的清洁、连接部件加固、焊点虚焊等。在目前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中,其设备的零部件较多,因此在长途的搬运过程中难免出现螺丝松动等现象。在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时,需要按照科学的步骤对设备进行检查。
同时,要严格设备检查记录规范。在继电设备的检查过程中,一定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整理成较为完善的技术文档,这对于提高以后的继电设备日常检修效率是十分有效的。而且在记录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对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法进行记录,以更好的缩短解决故障的时间。
最后,进行优化。在设计电力系统时,应尽量使电力系统具备的容错能力增强。将容错技术引入到继电保护设备的设计中是提升其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容错技术后,在电力系统运行不正确时,继电保护设备仍能够继续运行,这样将不会对整个电力系统产生生产和安全方面的影响。容错技术中重要的设计方式是对硬件冗余的设计,在应用硬件冗余时,可以使用硬件并联、备用切换、多数表决等策略,对设备的故障率和可用率进行完善,并能够有效提高动作正确率。
结束语
电力系统在社会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设备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点维护部位,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而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可靠性能是保障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所以,要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中自动化装置与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淑艳,王林,毛义.浅谈继电保护自动化中的装与检修[fJl.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总结范文3
关键词:继电保护;定值校核;定值预警;故障计算;潮流计算
跨区域的电力系统互联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但是对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1]。作为电力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设备能够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2]。大量相关研究[3-4]均指出,在大范围断电的电力系统事故中,60%以上的事故均同继电保护设备错误动作存在直接或间接相关性。由此,继电保护设备应用与继电保护设备隐患预警成为电力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继电保护设备定值核校直接与继电保护设备动作行为能否满足电力系统“四性”要求相关[5],所以继电保护定值校核及预警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本研究设计一种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及预警系统,以期实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核校与保护连锁动作预警。
1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及预警系统
1.1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定值在线校核与预警2个功能。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定值主要分为线路保护、母线保护与电压器保护的后备保护定值与主保护定值、辅助定值等[6]。在电力系统当前运行模式下,对不同继电保护定值进行在线安全校核,校核的主要方向为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选择性与躲负荷能力等[7]。保护连锁动作是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自主进行事故预警与定值校核,以准确判断运行模式变化下受影响概率较高的继电保护装置和造成定值性能显著波动的运行模式。本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可有效实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核校与保护连锁动作预警,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1.2系统总体架构
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及预警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分析图1可知,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及预警系统主要由电力系统综合模型拼接模块、信息融合模块、计算模块与输出模块等组成。能量管理系统所提供的电网一次模型经由电力系统综合模型拼接模块传输至系统内,结合离线整定计算系统提供的继电保护模型,构建用于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的电力系统综合模型。信息融合模块分为2部分。一部分用于获取由能量管理系统内计算得到的系统当前运行模式,依照变压器的投停情况完善其中性点接地方式[8];参照文献[9],在当前运行模式条件下,确定N-1或N-k运行模式,产生局部校核区域。另一部分获取离线整定计算系统与模糊推理系统提供的计算定值与现场运行定值,将其作为计算模块中待校核的定值。计算模块包含故障、潮流与校核计算相关的技术程序[9]。通过故障计算能够获取定值校核计算过程中所需的不同故障预备量,同时能够依照校核计算的定性校核结果确定继电保护范围。利用潮流计算能够确定给定运行模式条件下电力系统的潮流。校核计算可在给定运行模式与定值信息条件下计算不同类型保护定值性能以及预警值。结果输出模块用户输出继电保护校核结果,并针对不合理定值进行预警,其结果可以通过图、表、文本等多种形式呈现。
1.3定值校核计算方法
继电保护定值校核主要可采用灵敏度校核和选择性校核。灵敏度校核的主要依据为系统计算模块中通过故障计算所获取的最小短路电流;选择性校核相对复杂,若继电保护定值与选择性要求不匹配,则需计算其相邻的下一线路范围。1.3.1灵敏度校核继电保护定值校核中的灵敏度校核主要通过故障计算实现,故障计算是指在当前运行模式条件下,根据线路保护类型与接线方式,并利用在校核规则知识库内搜索到合适的校核规则,并对搜索到的校核规则进行分解,确定规则的故障计算组件、量测组件和取值组件,利用这些组件进行故障计算,获取最小短路电流,通过对比确定灵敏度校核结果[10]。基于组件思想可将继电保护的校核规则划分为3种不同组件:故障计算组件、量测组件和取值组件。用故障计算确定的故障部分(故障元件类型、故障位置、故障类型等),根据故障判断结果构建校核计算式是故障计算组件的主要功能。量测组件和取值组件分别表示故障计算后应用的量测信息(元件、位置、内容等)和继电保护定值与一次设备参数(元件类型、取值内容与位置等)。继电保护定值校核规则的构建如图2所示。构建规则过程中着重关注规则适用条件与规则间的逻辑关系。1.3.2选择性校核图3为包含三段式距离保护的电力系统线路保护示例,在此基础上说明继电保护定值选择性校核方法。R1、R2为距离保护,在MⅠR2<MⅡR1<MⅡR2(R1距离保护Ⅱ段动作时间同R2相比较小的同时,与R1距离保护Ⅰ段动作时间相比较大)为已知的条件下,R1的距离保护Ⅱ段同R2的距离保护Ⅰ段结合,参考基于助增系数的整定标准,利用式(1)计算临界定值N∞:N∞=HRelNAB+H′RelHbmincrtNⅠR2(1)式中,HRel和H′Rel表示不同的整定系数,NAB、Hbmincrt和NⅠR2分别表示线路AB的正序阻抗、最小正序助增系数和R2保护Ⅰ段的动作定值。在临界定值不大于NⅡR1的条件下,R1保护Ⅱ段同选择性标准不匹配;相反,则同选择性标准匹配。以上定值比较法实现过程具有过量保护特征,也可用于电流保护定值的选择性校核。依照保护范围的概念,当电力系统内某点发生故障时,保护所处区域采集的电气量等于保护动作值,利用式(2)能够描述此等量关系:NDZ=f(ξ)(2)式中,NDZ和ξ分别表示距离保护定值和保护范围(故障线路中h点与故障线路首端距离比值)。
1.4定值预警方法
电力系统在当前运行模式下采用“N-1”开断方法,检验校核相间距离保护的躲负荷能力,进而实时确定电力系统内易产生连锁跳闸问题的薄弱环节,以实现保护连锁动作预警。利用“N-1”开断法进行N次全部线路的断线分析需要进行十分繁琐的计算,耗时巨大。在电力系统中,导致继电保护裕度下降的关键因素是线路过负荷,基于此通过标量函数PI排序“N-1”线路开断,在线路开断导致保护裕度波动低于设定阈值的条件,开断运算结束。利用断线分析的灵敏度法可提升“N-1”开断运算效率。在电力系统中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线路出现开断问题时,利用式(5)可计算节点i与节点j的功率变量ΔPi、ΔQi、ΔPj、ΔQj:式中,D和Pij、Qij、Pji、Qji分别表示4×4矩阵和N-1开断前电力系统不同线路的功率。利用式(6)能够计算“N-1”开断后节点电压修正量:(6)式中,ΔV、Δε和U分别表示开断后节点电压幅值修正量、节点电压相角修正量和灵敏度矩阵。U还能够描述电力系统开断前潮流计算迭代结束时的雅克比矩阵J的逆矩阵。结合式(5)和式(6)获取电力系统节点开断后的电压幅值V与相角ε,进而实时确定电力系统内易产生连锁跳闸问题的薄弱环节,通过事先设置好的预警阈值,实现保护连锁动作预警。
2实践应用测试
为验证本研究所设计的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及预警系统的应用性,进行实践应用测试。
2.1研究对象概况
选取我国某市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局部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S1~S8和P1分别表示变电站和发电站,L1~L10和RL1~RL7分别表示线路和线路保护,RL1~RL7为继电保护线路。
2.2系统定值校核结果
依照定值比较法能够得到图4内继电保护RL1的相间距离保护Ⅱ段与RL4同选择性标准不匹配。由表1能够得到,RL1继电保护的Ⅱ段同相邻继电保护的Ⅱ段结合,利用本研究系统确定满足同相邻继电保护结合要求的临界定值,设定准确系数为0.8,利用表2可显示RL1继电保护同相邻继电保护结合的最小正序助增系数、临界定值与其定值校核结果。表2数据显示,RL4继电保护的临界定值为46.74Ω,小于待校核定值54Ω,同选择性标准不匹配。虽然RL4继电保护动作定值同选择性标准不匹配,但保护动作时间依旧存在级差,将此种结合关系定义为“不完全结合”。以表2中的校核结果为基础,采用本研究系统中的保护范围比较法对研究对象继电保护定值实施定量校核,结果如表3所示。分析表3能够得到,在研究对象故障类型一致的条件下,RL1继电保护Ⅱ段的保护范围同RL4继电保护Ⅱ段的保护范围相比较小,由此判断其与选择性标准相匹配。
2.3校核应用效果
校核与预警后,7个线路保护的年故障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在13%~23%,其中RL1继电保护年故障下降最为显著,而RL4继电保护年故障下降幅度最低。由此能够说明,采用本研究系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进行在线校核与预警能够显著降低电力系统故障发生率,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总结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总结范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事故处理方法
前言
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稳定的继电保护,有助于维护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现阶段,我国在积极加大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为了为社会的运行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长期提供稳定的电能,相关部分必须及时加大继电保护系统维护力度,在充分掌握导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所产生的原因及事故处理方法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所产生的原因
1.1 软件因素
近年来,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运行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现阶段,各个领域在发展过程中,要想获取一定成就,都必须同信息技术进行紧密的融合,电力企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广泛使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等技术的。这一现象的产生,促使相关的程序设计被有效应用于继电保护装置中,从而指导着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运行,促使其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然而,一旦一定的程序设计和编码错误产生于开发继电保护软件的过程中,就将导致不稳定的继电保护运行,该装置应当拥有的保护功能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1]。现阶段,我国在设计继电保护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结构设计、定值输入和编码错误等问题,这些因素是导致继电保护装置无法稳定运行的关键。
1.2 硬件因素
硬件设备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包含多种类型,如通信设备、断路器和绝缘装置等,如果数据模块在继电保护系统中产生故障,那么一定的错误将产生于输入输出数据信息的过程中,而数据信息错误将导致相关指示发生偏差,拒绝动作、错误动作等将产生于继电保护装置中,最终造成不稳定的继电保护运行。而当老化现象产生于二次回路绝缘器件中时,将严重影响该设备的绝缘性能以及接地性能,从而无法促使保护功能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在电力系统中,一个核心的元器件就是断路器,一旦腐蚀、老化现象产生于该元器件中,会降低继电保护装置稳定性[2]。而如果结构异常现象存在于通信设备中,也将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功能的发挥。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处理方法
2.1 利用信息技术加大故障信息分析力度
当故障产生于继电保护装置中后,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够对产生的故障以及变化中形成的信息进行实时的记录,从而将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详细记录故障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深入分析数据,从而为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3]。而实时监测系统在准确记录故障信息的过程中,连接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和继电保护系统时,可以对多个工作模块进行充分的应用,系统中对应的子系统可以实现控制、采集故障信息的目的,同时有效干预故障录波装置,该装置处于运行状态下。在分析、总结、归纳不同种类事故信息的过程中,需要由主系统来负责,其运行中可以实时监控图形平台,一旦事故产生于继电保护装置中,警报将由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发出,此时变电操作人员将收到通知,并将故障上报给调度员,调度员负责对包含跳闸时间、故障录播形态等在内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报告填写,从而为提升故障类型判断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科学使用故障检查方法
顺逆序检查法、整组试验法等是检查继电保护事故的常见方法,其中,顺序检查法前者指的是检查故障在继电保护装置中产生的原因,具体检查过程中,需要对检验调试方式进行应用,最先检查的内容是绝缘检测,接下来是检测其保护性能,最后需要展开定值以及外部检测[4]。在对该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被应用于检查微机保护逻辑故障中;在无法立即找出微机事故记录中的故障原因时,可以对逆序检查法进行应用,主要切入点是事故结果,按照由后至前的方式展开检查工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方法针对继电保护装置错误动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3 有效处理人为故障因素
人为操作失误是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多数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可以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排除,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但是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主要还是人为的。因此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以及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继电保护装置故障排除的效果。在观察继电保护系统故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多数事故都是产生于继电保护装置中,而此时任何的提示都没有被断路跳闸装置提出,那么就无法对故障原因进行及时的确定,更无法及时精确的判断事故种类[5]。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全面评估、检查继电保护系统及其运行状态的过程中,一旦确定存在人为操作失误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并同工作人员加大沟通力度,工作人员全面接收监测系统提供的故障信息记录,根据该及时制定故障处理措施,有助于提升事故处理方法的科学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系统运行不稳定对继电保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大了故障排除技术和电力技术的研究力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继电保护系统的智能化发展。目前,导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主要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相关部门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利用信息及时加大故障信息分析力度,并科学使用故障检查方法以及有效处理人为故障因素等措施,为提升继电保护稳定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慧,罗健,侯晋芳,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因素与检查处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5(5):204-204.
[2]王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4):124-125.
[3]孙春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及事故处理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147-147,148.
[4]马东海.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因素及事故处理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4(43):102-102,10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总结范文5
【关键词】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 应用
所谓继电保护系统就是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自行对故障进行处理和维护的一种技术。除了出现故障能够及时处理和维修之外,继电保护系统还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起到预警作用。继电保护系统的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维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现文本主要对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
1.1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和应用历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用电量的增加,信息化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达,电力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开始更多的使用信息化技术,同样继电保护技术也融入了新的高科技技术。继电保护装置对于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继电保护技术的主要目的。继电保护系统要满足灵活、快速、稳定、可塑性强这四个特点,继电保护技术的专业人员也一直在不断研究使继电保护技术能够更加完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配置和一些使用材料也发生了大的变动。从继电保护技术投入使用至今共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机处理式这几次大的变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使用的都是微机处理式的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技术中使用微机装置,使用起来更为灵敏和可靠,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具备更强的逻辑能力、对故障的预警与维修能力、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这是计算机技术独有的优势。继电保护技术具有A/1)模数变换、筛选有效数据进行收集等技术,在数据的运算过程中能够更加快速,且能够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完整的存贮。
1.2 继电保护技术特点
首先就是具备较强的灵活性,能够对不同电力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具备较强的抗干扰性,不会和别的一些电力数据进行串联;具备远程监控功能,只需通过一个键盘与电脑显示屏,企业员工便可对电力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同时也对通过计算机将一些参数进行更改。其次是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目前使用的大多都是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使用大量高科技术造成的精巧计算机芯片,使整机更为轻便,虽然外形体积小,但是却具备强的存储功能,将各种功能进行集成和一体化。
2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继电保护应用分析
2.1.1 网络自动化应用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继电保护技术更加完善,计算机不仅改变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外界条件,更多的是对继电保护技术功能的完善。首先是能够自行对故障进行分析,并将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修复方式进行存储,以便下次能够及时进行维修,其次是使继电保护技术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方面更加迅速,具有更强的通信能力。继电保护技术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人工操作改为自动化操作,有利改善网络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计算机网络作为继电保护的主要操作体系,能够使电力系统朝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收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并通过计算将将收集到的有效数据传输给网络控制中心,以便网络控制中心能够及时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除了使继电保护系统发挥其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的主要作用外,还能够在电力系统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对不同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控制,然后再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从而使继电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能够更加有效,实现一体化的应用。
2.1.2 智能化应用分析
目前大多电力系统都开始朝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样,继电保护技术开始广泛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比如根据人的神经网络发展为一种非线性的映射手段,能有有效解决电力系统中出现的类似高压输电线路的非线性故障,能够通过神经网络有效对故障进行判断,然后保护完好的设备,最后再对故障进行一定的维修。
2.2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故障处理
首先是直流接地缺陷。对于这类故障处理时,要先处理室外的缺陷,避免串联危险更大,将出现问题的电缆从装置上进行切割,然后是处理一些旧设备,因为其使用时间长,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大于新设备。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直流电对于继电保护技术造成更大的影响,可以打开跳闸压板,还有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其次是对信号回路缺陷的处理,这类缺陷一般都比较简单,也是出现在一些小的设备上面,只要将出现问题的设备元件进行更改便可。最后是控制回路缺陷的处理。这类缺陷大多是发生在一些断路器中,主要是因为在设计的时候将同路之间的线路进行了错误的串联,警示灯出现问题,或者是一些经验不足的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的始失误造成。
为避免发生故障,影响继电保护技术的正常工作,电力企业要定期对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与维护,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加强对负责继电保护的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更加专业的技能,才能使继电保护技术更加稳定的运行;安排人员对每次出现故障的原因以及维修做好总结和分析,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故障。
3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系统也会随之变化。
(1)继电保护功能更加齐全,计算机技术愈成熟,未来继电保护技术也会更加成熟,功能更加齐全,可对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隐性故障进行及时的预警与排除,避免故障发生。
(2)电子数据主动化技术更加显著。以后的继电保护技术肯定会朝向全面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是因为其使用的计算机技术也会逐渐开始面向自动化和主动化的方向发展。
(3)继电保护技术更加便捷和灵敏。以后的继电保护系统肯定会朝向集保护、实时监控、数据收据分析、信息传输、预警和维修这几个主要功能为一体的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有了一体化的技术,继电保护技术在运行过程中便会更好的对电力系统的各项数据进行及时的维护与调试,以便更好的满足不同的电力需求。
4 总结
继电保护技术是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电力企业应该注重定期对继电保护技术进行检查,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维护,及时排查故障,使其更好的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力系统得继电保护技术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发展,能够更好的对电力系统进行维护。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系统还会朝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超,孙成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21:161.
[2]张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2:44-45.
[3]周晟.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2:244.
作者简介
蒋建(1978-),四川省人。大学专科学历。现供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管理局。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技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总结范文6
关键词: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电力系统;电路问题;电火原因
近几年来,大部分火灾都是由电路问题产生,例如2015年内哈尔滨相继发生的几场火灾,都是由于对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疏忽所造成。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就是为电力系统提供可靠的安全性、稳定性。隐性故障顾名思义,就是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隐藏的安全问题。在系统进行正常运转时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少之又少,但也是造成隐性事故的因素之一。各位对用电知识及造成电火原因缺乏理解,虽然当今科学技术发达,但对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存在的隐性故障仍存有严重的隐患问题,必将对经济建设产生影响。
1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理解
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两道防线,首先要明确继电保护装置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是否能够对保护元件的故障进行功能性的判断,这是对继电保护最基本的定义概念。而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处于电力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它是由输入、输出、通信、测量、故障判别、控制策略等部分组成,能够在出现大波动干扰时对内置的控制设备起到稳定作用,它具有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无论是疏忽了对继电保护,还是在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环节中出现纰漏都会引发隐性故障。
1.2忽视继电保护相互间联系引发的隐性故障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之间并不是单独的个体,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它们相互存在一定逻辑关系,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并且在各装置间距离设置也常常出现纰漏,定值间配合不合理,如距离2段或3段定值不满足选择性,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间、上下级保护间配合不协调,也是导致隐性故障的重要原因。而当今趋势对继电保护间的配合意识不强,面对复杂的电网故障突发时,不能够准确判断故障原因所在,这也是隐性故障产生原因之一,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3多个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配合不协调出现的隐性故障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架的形成,加大了电网区域间的强电气产生,这对各区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架的发展关系着区域电网的安全,如忽略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的相互配合,将会造成隐性故障发生,例如,2013年6月4日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鸡场发生的火灾,就是因为对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配合的不重视酿成的大祸。
1.4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缺乏协调产生的隐性故障
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之间配合不协调是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重要原因,其表现在电网参数设置不合理。另外,在当今科技日益更新的时代,新能源开发对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也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装置失去作用,引发隐性故障,给国家利益带来影响。
2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的策略
2.1排查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稳定系统隐性故障原因
2.1.1电流过热。根据定理公式,电压一定时时,电阻越小,其过电流越大(参考表1),如电流发生短路,电线所产生的巨大电流将超出电线所承受的负荷范围。2.1.2空气湿度。空气湿度也是产生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稳定系统引发隐性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空气中水汽距离饱和程度越近,导电越大,继电保护装置绝缘性低,漏电保护器质量差,都会引发隐性故障。这与电力系统电压功率都有一定关系(参考表2),电压与电流成正比。2.1.3电路过流。电路当中包括并联和串联,这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的电路体系,也是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运行的前提,但无论是并联还是串联,都会有电流产生,在电力系统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都存有额定电流,当电压过大时,超过额定电流,电压产生负荷就会产生短路现象(如2015年1月2日哈尔滨市太古头道街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因使用电暖气超负荷而引起的火灾),不同线路组织有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参考表3),这就是电路过流,而电路过流也是引发隐性故障的原因。
2.2加强继电保护相互间协调
对继电保护逐一进行筛查,通过查找可靠数据进行分析,对每一环节进行优化整顿,降低隐性故障发生,此外在继电保护工作开展前进行多次实验磨合,从实验中寻求不足继而减少在实践中隐性故障发生。
2.3协调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关系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就是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区域进行安全性、稳定性的控制,它的使用非常广泛,既可以对多个区域进行控制也可运用于个体当中,当在多个区域运用时,就要多个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相互配合。随着国家电力事业不断发展,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应进行改革更新,对每一区域的安全进行安全分析与安排,注重过程细小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减少隐性故障发生,为电力系统排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患。
2.4增强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之间协调性
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为电力系统提供有利的安全防线。在系统进行正常运转之前,通过对两者装置进行数据方面对比、查找,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来增进两者间协调性,从而减轻隐性故障发生,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有效的工作,降低经济损失,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2.5进行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知识科普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厂发生隐性故障,人们疏忽也是一个因素,应提高人们对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认识。通过网络手段、书籍查阅等不同方法了解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的概念。当隐性故障发生时,及时区别所发生事故的程度性,提高自我对电力系统安全防范意识。
3结语
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两道防线,也是引发隐性故障的重要原因。本文虽从不同角度对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但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解决隐性故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电力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系统等多个方面预防,并全面提升相互之间协调性,电力系统才能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电网正常运转,稳定社会秩序,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丽莉,李雪明,倪明,程雅梦.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研究综述及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3(22).
[2]吴智杰.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研究综述及展望[J].科技展望,2015,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