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课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课教案范文1

【关键词】导学案有效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改变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着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现代教育特征,进一步符合教学规律和符合新课改理念。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有:一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二是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三是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四是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五是教学形式多样化。总的说来,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境,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与主体性品质。学案的组成部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设计“导学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案的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一、以案导学视学生自学情况而导

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智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积极性。

二、讨论解疑视信息反馈而定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语文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智能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三、点拨精讲视归纳情形而定

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中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超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二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要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归纳智能的提升。

四、深度阅读视手脑运用而审

深度阅读是指通过对文本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获得对阅读材料广泛而深入的理解,能够对文本加以个性化的解读并建构自己的意义。问题引领、问答式是过去课堂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听讲与思考加回答,如果学生在教师授课前没有潜心阅读文本,而教师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有限,那么学生就会陷入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样的阅读往往是浅层和低效的。在学案导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先自读,再课堂讨论,将思考成果写下来的过程就是一个将自己的经验与文本联系,并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建立新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扩大了自由阐释空间,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独特性得到尊重。手写的过程,手脑并用,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条理思维。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教师是在学生较深入的阅读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因而更容易将学生引向深度阅读。

五、实践策略视学案导学定位

有人将学案导学看作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盲目批判传统语文教学,夸大学案的作用,甚至唯学案是教,结果将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比如诵读品味、涵咏积累等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教法也丢掉了。因此,实践策略也要视学案导学进行准确定位。语文学案是对语文教材的加工和创造。“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对现行教材的沿用,也包括对教材的重组,即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等等。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造。语文学案是对语文教材的加工和创生,它蕴含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因此,衡量学案质量的标准是看其是否适合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学生。学案应该是一个比教材内容更优化的课程内容,但是,多数学校学案编写是由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的,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学案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夸大学案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高中语文课教案范文2

然而,目前普通高校中(以武汉长江工商大学为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不高,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使命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在当前迫切形式之下,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最主要的就是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最终创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其特征是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应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但是这些不可能自发性地形成,需要教师引导,尤其是课前指导。而在高效课堂的一般模式(课前指导+课堂活动+评价体系)中,导学案就是课前导学中最主要的部分。虽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导学案更多地是应用于中学范畴,但是对于普通高校中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导学案也不失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因为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主要包含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内容和课堂活动准备工作等环节。从导学案的形成方式和内容组成来看,导学案就是高效课堂的准备环节。

一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

自我校创立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对课堂教学环节和活动的主动参与度和融入度不高,对于知识多为被动接受、机械记忆,难以真正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综合运用能力。即便教师有在课堂活动中设计师生互动的环节,所占比例也不多,因此课堂气氛总体相对沉闷,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与效益也就相对较低。

2教师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处于主角的位置,学生则是“填鸭式”地听,因此无法高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完成知识的构建。此种教师定位已不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更无法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生动性和生成性,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目标。

3学生英语基础情况

2013级新生入校之初,我校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相关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高考成绩、对英语的喜爱程度、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对将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等。调查结果显示:(1)非英语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在100分以内,理科专业和艺术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甚至在80分以下;全校有少数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在120分以上,但最低分在30分以下。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之间存在着100分左右的差距。(2)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只有少数学生表示特别爱好英语,多数表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试并顺利毕业或为求职而学。由此推断出,多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学习英语。(3)在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方面,只有少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余安排较多的时间在英语学习上,而多数学生只是为了上课所需而完成老师布置的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甚至有部分学生几乎不学,连基本的学习任务都无法完成。由此看出,多数学生缺乏英语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欠缺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4)在对将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问题上,在现实面前,学生们都表示,或为了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为了迎合兴趣爱好和继续深造所需,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太差,不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在课余时间里感觉非常迷茫,缺乏方向性指导。以上所呈现的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和实际问题给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带来了许多困难。

4班级规模情况

我国高校自扩招以来,教学班级人数不断增多。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为例,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也经历了此增长过程。在2010级以前,绝大多数教学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但2011级以后,绝大多数教学班级的人数都超过了40人。从2013级开始,学校教务部门将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人数基数定为50人。学校将教学班级人数不断加大,也是在对我省其他普通高等学校进行调研了之后而进行的教学政策调整。如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顾曰国教授所说的,“人数超过40人以上的教学人数即为大班”,也就是说目前许多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都是大班,如果不借助课前引导和准备,学生在课堂上是难以进行英语这门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的,因此是难以达到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

5课时安排情况

在我校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而相应制定),大学英语一个学期的总学时为68个(第一学期为51个),在实际教学安排中,每个学期都有第一次课的教学介绍课、学期中的期中考试课和学期末的答疑课,除去这些课时之后,能进行正式教学内容安排的学时约为60个(第一学期约为45个),而学生要完成视听说和精读两本教材各10个单元的学习,分配到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将全部的教学环节都计划入课堂,是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率和效果的。

6教材情况

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为使用多年的老教材,以主题为模式,在难度上缺乏梯度,语法现象较为分散,语言知识没能很好地体现渐次掌握,题材侧重广泛性。在学生看来,此种教材题材陈旧、趣味性低,难以引起他们参与教材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他们基础较差,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对此类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并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构建。

二导学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而单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班级规模大、课时安排少、教材老旧且趣味性低等现实问题,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使命之下,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不能再继续维持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即主体地位,需要做出角色定位的转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利用课前的准备和指导便是手段之一,而导学案则是促成此事的有用环节。

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在每次课之前根据所教教材的主题和内容确定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并根据活动形式所需、学生的人数和英语基础情况甚至专长特点进行班内分组和组内分工。导学案形成文字之后,提前一定的时间段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个人阅读、小组合作探索等方式完成导学案上要求完成的任务,为课堂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由教师主讲,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也不再是“填鸭式”地被动地听,而是主要由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或环节做出反应,甚至通过做report,presentation,role play等方式来呈现他们课前准备的成果,因此呈现的是教学模式。

导学案的使用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部分课堂中已经探索实行了一年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通过在导学案中设计让学生自我完成学习内容和展示学习成果,实现了教师课堂教学定位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加深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印象。(2)通过提前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内容和课堂活动相关准备,学生逐步改善在课余时间里的迷茫状态。(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让不同基础和性格的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扩大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融入度,增加他们锻炼和提高英语的机会和程度。(4)通过利用导学案作为课前引导和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呈现他们的准备成果、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知识的构建,增进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挖掘了他们更大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并进一步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等终身发展能力。

总之,一年多的经验和成果证明,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并迫切要求改革的形式之下,导学案的使用对于改善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是具有重大作用的。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已逐步推广到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课堂。然而,这只是其中手段和步骤之一,我们还需要对课堂活动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更进一步推动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创新与突破,逐步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迈向优质,最终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教案范文3

关键词:网络; 作文教学; 校园网;互联网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有关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并把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立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这实际上指出了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即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网络技术在语文教学上的优势性

其一,网络技术为现代化的语文教学理念、新型教学思想的产生和争鸣提供了平台。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在网上公之于众,将会引起讨论,从而在激烈的争论中形成具有活力的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其二,网络提供了丰富的语文听、说、读、写的内容,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辅助和补充;课堂上所掌握的方法,可以运用于网络自学,在网络与课本的撞击中有利于形成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其三,网络技术直接运用于课堂语文教学,冲击和改变了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体现。其四,网络的广泛联结性、资源的共享性、浏览的方便快捷性等为教育的国际化、终生化、个性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由此可见,网络技术为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而运用网络技术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因此,在语文课程建设过程中实现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特别是校园局域网的联合,是语文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有关作文教学的网站的建立方式

这个网站根据对象可分为三块:一块是由老师完成,另一块需要学生完成,还有一块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1、教师专区。

其一,设置课程资源。可包括电子教材,授课教案,授课录象,多媒体课件等。面向学生的还有学生作品、参考文献、相关网站,教学资源下载等。教师可对所有栏目的内容根据需要随时更新,每一个栏目都有较强大的功能。例如,“电子教案”是老师的讲课方案,学生从网上看后,会对这一次作文的教学目的更清楚,了解了这次作文完成的目的。而教师不需要掌握高深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很方便地上传,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每一次作文练习后,可更新相关的内容,或者建立与本次作文教学相关的新网页。其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是在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上要在进行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要能最大限度地创设教学情境,为实现学生的意义建构打下基础。它是教师的课堂授课实录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课后回忆、复习上课内容,掌握重点,总结提高。同时多线性,集成性、互动性的多媒体,使教学环境生动活泼,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教学资源下载。是扩展性教学资源,教师凭借专业化的眼光为学生挑选一些非常有用的教学资源。如把大量的与写作课程相关的音频、视频和资料上传供学生阅读和下载,以此来丰富写作课程的内容,达到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教师通过此栏目搭建知识框架,实现教学资源的积累、改造、重用、更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充实自我。

2、学生专区

“学生作品”栏目是学生作文展示的平台,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给予学生成果以反馈意见,进行鼓励,营造出一种竞争交互式的气氛。这样的形式不仅考验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功力,更督促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因为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成果被摆到一个公开的环境中去,这不仅是对学生作文质量的监督、督促,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的成果,并对此进行评价,使学生在不限时间空间的网络中,感受到课堂讨论的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成就感剧升,而学生的成功,也正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境界。“参考文献”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教学书目,期刊杂志。论文,作品等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相关网站”栏目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超链接,点击这些超链接,可以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其他写作网站中进行学习,使课堂教学在网络中得到无限的延伸,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

3、互动区

“讨论”和“答疑”区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讨论可由教师发动也可由学生发起,拟定一个话题,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网络成为课堂讨论的延续;答疑是专为教师解答学生问题而设置的,无论是学生是否在线,问题都可以得到答复和解决,这一栏目可以方便学生在课后不限时空的学习和讨论,或就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同教师交流,并能尽快得到指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与教的关系。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传统作文教育开出了一条新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指导,在网络技术条件下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创建基于网络技术的开放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

三、校园网与互联网的沟通

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构建开放式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可以把全国乃至在世界的图书馆的资料提供给学生阅览,校园网、学校电子图书馆、学生家庭电脑等能够给学生提供非常优越的自主学习环境,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引进研究型学习、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设定的任务,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将语文课堂所体现的激情延续到课外。而互联网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对于资源共享性的特点,无疑正好适合于语文这种研究型的学习。因此,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需要研究型的学习方式,更是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信息相互便捷传递的校园网络平台使学生、老师可以通过上网聊天、发电子邮件建立论坛等形式对语文教与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实现互动式交流,建立开放、多样、有序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上教学方式应该本着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